稳健性会计的公司治理效应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并购这一风险性的企业投资活动来实现公司成长。
在企业并购活动中,会计稳健性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其发挥的治理作用一直是研究者关注和探讨的话题。
目前,学术界对会计稳健性在企业并购活动中能否发挥作用以及发挥怎样的作用已经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但学者们较少针对并购活动中会计稳健性怎样发挥作用做机理路径方面的研究。
据此,本文从正处于产业格局重塑的医药产业中选取两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案例,根据行为一致性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双案例比较分析法探索企业并购过程中会计稳健性是如何通过识别并治理并购关键行为的风险,影响企业并购行为和绩效的。
研究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对企业并购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治理作用。
在企业并购投资活动的不同阶段中,与信息不对称风险相关的关键并购行为,即并购频率、并购目标方选择、并购支付方式,会受到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稳健性程度较高的企业并购决策较为谨慎,发起并购的频率不高,更倾向于同行业相关并购,并且选择以股份支付方式实现并购。
另外,由于稳健性的并购决策降低了并购风险,更便于企业后期的并购整合,稳健性程度较高的企业长期并购绩效也会较为理想。
这一研究能够帮助企业拓展避免低效并购决策的途径,也能够对会计稳健性与并购活动相关关系的理论研究起到补充和完善的作用。
关键词:会计稳健性,并购行为,并购绩效,双案例研究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begin to realize the growth of their companies through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the risky enterprise investment activity.Accounting conservatism as an important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its governance role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researchers.At present,the academic community has conducted a full study on whether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can play a role in enterprise m&a and what role it plays,but the research on how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plays a role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s relatively lacking.This paper selects two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with frequent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recent years as research objects,according to behavioral consistency theory and information asymmetry theory,and explores how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affects the m&a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s by influencing the decision-making of some key m&a behaviors in the m&a process with the method of double-case comparative analysis.The study found that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plays a role in the governance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enterprises.In different stages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he key m&a behaviors related to the risk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m&a frequency, m&a target party selection,and m&a payment method,are affected by accounting conservatism.High degree of robustness of enterprise m&a decision is relatively cautious,the frequency of m&a is not high,more likely to choose to achieve the same industry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share-based payment way.Since the robust m&a decision reduces the m&a risk and facilitates the later m&a integration of enterprises, the long-term m&a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s with a higher degree of conservatism will be more ideal.This research can help enterprises to expand the way to solve the inefficient merger and acquisition decision-making,and also can play a complementary and perfect role i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and merger and acquisition activities.Key words:Accounting conservatism,M&A behavior,M&A performance,Double case study目录第一章引言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2)1.2.1理论意义 (2)1.2.2现实意义 (2)1.3文章框架与逻辑关系 (3)第二章理论背景回顾 (6)2.1会计稳健性的研究现状 (6)2.1.1会计稳健性的含义 (6)2.1.2会计稳健性度量 (6)2.1.3会计稳健性的作用 (7)2.2理论基础 (8)2.2.1行为一致性理论 (8)2.2.2信息不对称理论 (9)2.3会计稳健性对企业并购行为及绩效的影响 (11)2.3.1并购频率 (11)2.3.2并购目标方 (13)2.3.3支付方式 (14)第三章研究设计 (16)3.1研究思路设计 (16)3.2案例的选取 (17)3.3研究方法 (18)3.3.1对比分析法 (18)3.3.2案例分析法 (18)3.4数据收集说明 (18)3.5指标的定义与度量 (19)第四章案例描述与分析 (21)4.1案例描述 (21)4.1.1上海莱士并购邦和药业 (21)4.1.2沃森生物并购大安制药 (24)4.2案例比较分析 (26)4.2.1会计稳健性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 (26)4.2.2会计稳健性对并购绩效的影响 (30)第五章研究结论、建议与研究展望 (32)5.1研究结论 (32)5.2政策建议 (34)5.3研究不足与展望 (34)参考文献 (36)附录 (41)致谢 (42)第一章引言1.1研究背景并购重组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经阶段,并且其作为一种有效提升企业价值的投资活动,近年来颇受上市公司的欢迎。
会计稳健性与公司治理研究综述作者:李媛媛来源:《财讯》2019年第19期摘; 要:会计稳健性作为一项重要的会计准则和公司治理机制,要求企业在确认、计量和报告交易或事项时应当保持足够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并做出相应的会计记录。
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公司治理因素就是其中之一。
本文旨在对已有文献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指明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会计稳健性;公司治理一、文献回顾(1)股东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在股权结构方面,国外学者主要进行了会计稳健性国家(地区)间的差异研究。
Fan和Wong(2002)、Bushman等(2004)、Firth等(2006)分别以东亚、美国、中国的企业为样本,均得出会计稳健性同股权集中度负相关的结论。
修宗峰(2008)发现较高的股权集中度不利于提高会计稳健性,而股权制衡度高的上市公司可以抑制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有利于会计稳健性的提高。
董红星(2009)、周晓苏和杨忠海(2010)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但前者认为大股东控制力与会计稳健性水平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并不因控制人性质而改变,后者却发现国家最终控制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更不稳健。
在股权性质方面,朱凯和陈信元(2006)发现,相较于民营控制的上市公司而言,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程度更低,但是这种非完全的线性影响关系会随着贷款比例的提高趋于一致。
陈旭东和黄登仕(2006)、朱茶芬和李志文(2008)实证考察了国家控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家股权比例与会计稳健性负相关,其中,朱茶芬将制度根源归纳为内部人控制、债务软约束和政府干预等三大治理弱化。
(2)董事会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董事会特征的考察对象包括董事会规模、会议频率、持股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等。
Bushman等(2004)发现会计稳健性与董事会构成、内外部董事声誉、高管薪酬激励均负相关,但董事会规模与稳健性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
曹宇、李琳和孙铮(2005)、陈少华和王丽娜(2006)的研究均发现大股东兼任上市公司董事长时,财务报告的稳健程度相对较低。
《会计稳健性对企业并购行为及绩效的影响》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加剧,企业并购行为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商业战略。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会计稳健性作为一个重要的财务管理原则,对企业并购行为及绩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会计稳健性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如何进一步作用于企业绩效。
二、会计稳健性的概念及重要性会计稳健性是指企业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进行充分预计和确认,对可能获得的收益则持谨慎态度。
这一原则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会计稳健性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1. 并购决策过程会计稳健性要求企业充分预计和确认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并购决策过程。
在评估目标企业时,主并购方需要充分考虑目标企业的潜在风险和负债,包括未决诉讼、合同义务、环境问题等。
会计稳健性原则要求主并购方对这些潜在风险进行充分预计和确认,从而做出更为谨慎的决策。
2. 并购定价会计稳健性对并购定价也有重要影响。
在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时,主并购方需要依据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评估。
如果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存在失真或误导性的信息,会计稳健性原则将要求主并购方进行更为严格的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从而影响并购定价。
四、会计稳健性对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1. 风险抵御能力会计稳健性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从而对并购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充分预计和确认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企业能够在并购过程中更好地识别和应对潜在风险,降低并购失败的风险。
2. 财务报告质量会计稳健性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进而影响并购绩效。
准确的财务报告能够为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增强市场对企业的信心。
在并购过程中,这种信心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和市场接受度,从而对并购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五、案例分析以某企业并购案例为例,该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充分遵循了会计稳健性原则,对目标企业的潜在风险和负债进行了充分预计和确认。
公司治理因素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引发了公司治理中的代理问题。
公司经理层相对于公司外部利益相关者拥有信息优势,由于利益的不一致与契约本身的不完备性,经理层有夸大盈余数字的动机,以此获得奖金、福利或职位的升迁。
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经理层将这种意愿反映在会计信息中、,并最终通过操纵会计盈余来实现,表现为只报告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隐瞒不利信息,也即损害财务报表的稳健性。
这使得公司的外部利益相关者无法了解公司真实的经营及财务状况,甚至是隐藏的危机,他们的权益将受到损害。
因此,保护公司以中小股东为代表的外部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抑制公司内部人的报表操纵行为便成为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提高公司会计报表的稳健性,非对称地确认公司经营的好消息和坏消息,已成为有效缓解代理问题的工具。
会计稳健性尤其是条件稳健性对经济损失的确认比对经济收益的确认更及时且要求更为严格,这种不对称及时性的特点有助于遏制经理层虚估盈余和净资产的机会主义倾向,保护中小股东及公司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在影响公司财务报表稳健性的诸多因素中,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关键。
根据契约论观点,股东与股东之间以及股东与高管人员之间是在既定的契约下追求各自的利益最大化,在追求这种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契约各方必然要把这种意愿反映在会计信息中,并最终通过会计盈余信息的披露来实现利益的分配。
而根据张维迎教授的观点,公司治理是一种解决股份公司内部各种代理问题的机制,它规定着企业内部不同要素所有者的关系,特别是通过显性和隐性的合同对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进行分配,从而影响企业家和资本家的关系。
因此,会计盈余信息受到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即财务会计信息是公司治理过程中的产品,是公司治理各方力量制衡的结果。
会计盈余稳健性是财务报告的重要质量特征,其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公司治理因素的影响。
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公司治理各因素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制度演化视角下的会计稳健性问题研究共3篇制度演化视角下的会计稳健性问题研究1会计稳健性问题一直是财务会计领域的研究热点,是财务报告的重要品质之一。
随着我国财务会计制度的不断演变,会计稳健性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
本文将从制度演化的视角来探讨会计稳健性问题,详细介绍会计稳健性及其特点,然后分析制度演化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会计稳健性的建议。
一、会计稳健性及其特点会计稳健性是指财务会计制度保障财务报告中账面资产与负债的监督是全尺度、全面的、严格审慎的。
会计稳健性主要是为了强调一种相关风险保护的机制。
其特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积极研究与处理所有可能的未来财务风险事件。
2、尽可能地以较小的可能性与最糟情况的结果制作财务报告。
二、制度演化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及其机制制度演化的过程会对会计稳健性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政策与法规的变革在中国(大陆)的财务会计制度的演变过程中,政策与法规的变革是会计稳健性受制于制度演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策与法规的变革主要表现为政策与法规的升级、调整和改变。
政策与法规的变更直接关系到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财务报告审查等核心领域,因此对财务报告稳健性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利润能力产生影响,进而反过来影响财务报告的稳健性。
例如,在市场萎缩的时期,企业的产品成本和销售不利可能加剧,从而导致财务报告显示赤字,甚至产生企业破产的风险。
3、信息技术变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会计制度的实施更加精准和高效,然而,新技术的应用也会对会计稳健性产生影响。
例如,金融数据加密技术的发展可以保障交易数据的安全,但同时,也可能影响财务报告的数据真实性和稳健性。
三、进一步加强会计稳健性的建议会计稳健性的价值是非常重大的,加强会计稳健性对于维护财务市场健康和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1、制度环境的稳定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和法规,加强财务报告和财务审查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提高制度环境的稳定性,保障会计稳健性。
公司治理与会计稳健性公司治理与会计稳健性1. 引言公司治理是指管理者如何履行其职责,提高公司管理效能的一套制度与机制。
而会计稳健性则是指会计信息应当真实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及时提供准确的财务报告。
公司治理和会计稳健性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本文将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并讨论对于企业而言如何保证会计稳健性。
2. 公司治理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公司治理是保护投资者利益和增进股东价值的重要手段之一。
会计信息是股东和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依据。
因此,公司治理机制应当确保会计信息的稳健性。
2.1 透明度与信息披露透明度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要素之一,它要求企业用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进行信息披露。
只有充分披露的信息,才能使股东和投资者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
透明度的提高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稳健性。
2.2 独立性与审计独立性是公司治理的另一个重要要素,它要求独立审计机构对财务报告进行审计,确保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独立审计可以有效地发现和纠正财务报表中的不真实或虚假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的稳健性。
3. 公司治理与会计稳健性的问题在实践中,公司治理和会计稳健性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3.1 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是确保会计信息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机制。
然而,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会导致会计信息的不稳健。
例如,没有足够的内部审计程序和控制措施,容易导致会计舞弊和财务报表的不准确。
3.2 信息技术安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也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和网络。
然而,信息技术安全问题也给会计稳健性带来了风险。
例如,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问题可能破坏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 保证会计稳健性的措施为了提高会计稳健性,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4.1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财务信息及时准确地流入会计系统,并通过内部审计程序和控制措施发现和纠正潜在问题。
4.2 强化独立审计企业应当与独立审计机构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进行独立审计,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会计稳健性与公司治理研究综述【摘要】本文主要对会计稳健性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和分析。
在我们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我们分别讨论了稳健性会计的概念和特征、公司治理对稳健性会计的影响,以及稳健性会计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联性。
通过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
我们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在我们总结了研究的主要观点,提出了对实践的启示,并讨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展望。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会计稳健性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会计稳健性、公司治理、稳健性会计概念、稳健性会计特征、公司治理影响、研究综述、研究方向、实践启示、研究局限性。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会计稳健性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愈发密切。
稳健性会计原则的合理运用可以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提供准确的信息,从而增强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对会计稳健性与公司治理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二者之间的关联性,还可以为提升公司财务报告质量和推动公司治理改进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旨在对会计稳健性与公司治理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总结研究现状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和提升财务报告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会计稳健性与公司治理是当今企业财务管理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稳健性会计作为会计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则,对于保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具有重要意义。
而公司治理作为管理企业各项事务的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会计稳健性的实施和体现。
研究会计稳健性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深入理解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还有助于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在当前全球化经济背景下,企业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和市场竞争,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稳健性越发受到重视。
通过研究会计稳健性与公司治理的相互关系,可以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财务管理策略,规范财务报告的制定和披露,减少财务造假的可能性,维护股东利益,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会计稳健性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会计稳健性一直是会计领域的重要议题。
它涉及到财务报告的质量和可靠性,对企业和投资者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简要概述会计稳健性的概念,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其经济后果,以期为相关利益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会计稳健性是指财务报告对不确定性和风险进行恰当反映,同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态度。
会计稳健性是财务报告质量的重要保障,它可以帮助企业和投资者更好地评估风险,做出明智的决策。
然而,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因素众多,其经济后果也不可忽视。
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归结为两大类: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包括公司治理结构、管理层激励等;外部因素则包括政府政策、市场环境等。
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会计稳健性。
以我国上市公司为例,研究发现,公司治理结构会对会计稳健性产生显著影响。
具体来说,董事会规模越大、独立性越强,会计稳健性程度越高;而管理层激励则会削弱会计稳健性。
政府政策和市场环境也会对会计稳健性产生影响。
例如,政府的监管力度会影响企业的会计处理方式,而市场竞争则可能促使企业采取更加稳健的会计政策。
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债务成本,提高融资效率;它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评估企业价值和风险,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它还有助于提高市场的整体效率。
然而,过度的会计稳健性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过于保守的会计政策可能导致企业低估资产和收益,从而错失一些有利的投资机会。
因此,如何在保持会计稳健性的同时,避免过度稳健,是企业和投资者需要的问题。
会计稳健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都值得深入探讨。
为了提高会计稳健性,企业和投资者需要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并适度运用会计稳健性,避免过度或不足。
政策制定者和监管机构也应加强对会计稳健性的监管和规范,以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未来,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会计准则的演进,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可能会有所改变。
会计稳健性的公司治理效用研究述评
吴一能
【期刊名称】《财会研究》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稳健性从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特征以来,就一直通过各种因素机制作用于公司治理,对公司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实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试图通过回顾国内外各类相关文献,系统地分析会计稳健性是如何渗透到公司治理中来的,并根据以往的理论探索会计稳健性发挥治理机制作用的未来方向.
【总页数】4页(P38-41)
【作者】吴一能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独立董事制度对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约束效用--基于会计稳健性的角度 [J], 徐美玲
2.市场化程度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基于投资效用的角度 [J], 成子秀
3.会计稳健性原则对银行会计信息决策的效用分析 [J], 段小丽;何燕;孙梅
4.会计稳健性原则对基层央行会计信息决策的效用分析 [J], 何燕
5.反腐、党纪委参与公司治理与会计稳健性 [J], 姚曦;姚慧兰;冯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公司治理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作者:张璟瑶李献平来源:《管理观察》2012年第15期摘要: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03—2010年的数据为样本,在公司治理领域内,探讨公司的债务契约、股权性质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会计信息质量,我们通过BTM的方法计算而来的稳健性指标来代理。
关键词:公司治理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稳健性债务比例国有控股公司治理是当今国内外比较热门的会计研究课题,它以分为外部治理因素和内部治理因素,其中,外部治理因素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便是债务契约,而在内部治理因素中最典型的无疑是所有权。
结合我国的特殊背景,所有权的国有与非国有往往有很大差异。
随着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交易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复杂,公司内外部的信息不对称也不断加剧,使得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关注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稳健性原则,是公司确认好消息比确认坏消息更及时的性质(Basu,1997),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指标。
Watts(2003)提出,稳健性是股东与债权人利益冲突及其协调的产物,它有利于降低债务契约双方的代理成本,因此债务契约是稳健性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公司达到什么样的债务结构可以增加其会计稳健性呢?尽管契约关系被认为是会计稳健性的原因,但是税收、政治制度以及法律法规也会影响到稳健性的程度(Watts and Zimmerman, 1986)。
而我国上市公司很多位国家所有,他们在税收、融资等政策中均享有优惠,这样特殊的股权性质又会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产生怎样的影响?在债务契约和国有控股的共同影响下,公司的会计稳健性会有怎样的趋势?这正是本文将要一一解开的问题。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考虑到我国的制度背景和经济发展状况,我国企业中的短期借款比重要高于长期借款比重。
因此,我们将长短期债务债分开来,分别研究他们对于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1.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1.1债务契约与会计稳健性根据代理理论,债权人与公司内部的股东和管理层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公司股东和管理层很可能会增加项目投资、利润分配、超额借贷和资产置换,来降低债权的价值(魏明海,陶晓慧,2007)。
制度化视角下会计稳健性问题分析重点分析了会计稳健性的发展与制度演化的关系,会计稳健性无论是在市场经济服务方面,还是在财务工作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制度演化发展的理论过程,来开展研究会计稳定性工作,会使会计稳定性发展得更完善,更好的为生活实践服务,为社会发展尽献力量。
标签:会计稳健性;演化制度;稳健性1 会计稳健性和制度演化的定义一九八三年会计稳健性的定义在中国会计行业中被提出加以采用,最初不是在中国提出的,它是由国外引进来的,因此开始的相对比较晚,所以发展得比较慢,一直都备受热议。
历经几十年的时间,业内专业人士对会计稳定性是否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否还要继续研究下去,意见不统一,长话说的好,理论可以用来指导实践,因此会计稳健性是否实用,是否符合中国国情,这必须由实践来决定。
所谓“制度”是指:生活中大部分人基本都可以遵守的固化的习惯与思维定式,它的产生与人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包含了人类相互交往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会计稳健性的产生最初就和管理制度,标准的行为规定的定义有关,因此会计稳健性实际上就是指的制度问题。
争议推动了学科的发展,同样各种各样的意见和建议推动了学科发展的演变。
会计稳健性争议通过制度演化观点来研究,可以看出某些管理层在一定领域认可了它的影响,往往又无法通过演化发展的观念来正确分析慣例的动态规律,所以在自身的逻辑领域里出现了矛盾。
想要使尴尬的状态有所改变,就要做到用动态长远的目光去发现研究问题和制定制度,全面的来分析事物的发展。
2 国内外会计稳健研究概况通过戈弗雷等人对会计理论的分析,可以分为几种情况,可以从通用科学阶段、规范阶段与实证阶段对国外会计稳健性来总结说明。
在通用阶段部分科研人员对会计稳健性的认识还只停留于表面,是单方面对问题加以简单解释的初级状态,是通过自己的经验来下定论的,通过经验来处理问题,在这个处理的过程里没有逻辑思维成分。
规范阶段研究者又都把注意力集中到计量研究上,缺少规范制度和计量标准,因此对会计稳健性的研究不统一,各有各的标准。
公司治理与会计稳健性会计稳健性作为财务会计中的一项重要的惯例和会计理论中最有影响力的计量准则,对于降低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方与受托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契约运行的效率,降低代理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公司治理作为使公司资产能够得到有效使用、确保向公司融资者取得其投资收益的一系列机制,可以有效限制将本属于公司股东的资产不恰当地分配给公司管理层。
为了能够更好的监督公司管理层,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会促使稳健的会计政策得到应用,因为稳健的会计政策能够及时的向董事会等治理机构传递有关损失的信息,使其能够尽早的调查形成损失的原因。
目前国内文献只对公司治理的某个方面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比如从董事会、股权结构、注册会计师审计等角度,本文认为公司治理作为减少企业利益各方代理成本的制度安排,其涵盖的范围相当广泛,从宏观上的法律体系、市场竞争到微观上的公司高管薪酬,都属于公司治理的范围。
因此,为了全面的研究公司治理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本文拟从公司治理环境和公司治理机制两个方面考虑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公司治理环境至少包括产权保护、法治水平、市场竞争、信用体系、契约文化等方面。
公司治理机制分为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内部治理机制包括股权结构、董事会、高管薪酬与所有权,外部治理机制包括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债务治理。
在研究具体的治理机制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时,本文试图从更深层次来考虑治理机制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比如考虑企业所拥有的政治关系、独立董事所具有的背景等。
另外,国内文献基本上都是从静态角度研究公司治理机制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实际上有些治理机制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比如企业会以各种原因变更会计师事务所,这样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也是不同的,需要考虑治理机制发生变化的情况,即从动态角度研究治理机制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全文共分9章:第1章为导论。
本章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动机、研究方法与意义、研究路径与结构安排。
浅析会计稳健性运行机制研究会计稳健性属于公司治理机制部分,而运行机制是在会计稳健性内外部治理环境的综合影响下形成,主要表现为不高估收益和资产,不低估费用和负债,是会计工作确认与计量的重要准则,并对会计实务产生重要影响。
会计稳健性运行机制的系统研究,主要是来自于会计的契约作用,并且同时受到法律和监管作用影响的特殊性。
会计稳健性被当作重要原则始终贯彻在会计工作之中,但在会计实务工作中会计稳健性由于很难进行量化,因此制约了稳健性原则的成效,坏消息需要尽早确认损失,而好消息则需要在全部事项都确定发生后才能确定,这就导致了坏消息比好消息更容易及时确认的现象。
但随着研究者对会计稳健性研究热情的提升,学者开始利用权益的市场价值和账面价值的比率对稳健性进行测量,而会计稳健性导致资产的低估情况,也可以让比率变得更小,从而作为净资产低估的测度。
但在股价存在泡沫的过程中,会计稳健性往往会出现系统性的计量误差。
根据经济损失发生时可能以及时的方式确认,但经济利益获得的同时能够以递延的方式确认,这种不对称的应计利润与同期现金流的相关关系,能够通过构造关系模型对稳健性进行度量。
随着会计稳健性运行机制的发展,作为约束代理人机会主义行为,减少治理成本的运行机制,需要从投资者保护的角度对会计稳健性内涵进行重新归纳,需要深入理解会计稳健性运行机制的本质,以及会计稳健性与各方面因素的密切联系。
一、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因素分析1.1理论分析与假设发展投资是企业以盈利为目的的资本性支出活动,能够为企业带来各种资产,并形成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还能够决定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和创造价值的程度,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问题也更为严重,这主要是由于权力分离导致信息出现不对称情况,而治理非效率投资的方式与会计稳健性的运行机制具有密切关系,通过对投资效率与企业价值进行研究,可以分析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因素。
高效的投资政策能够根据净现值为正的项目需要被公司识别、执行和投资。
稳健性会计的公司治理效应分析
[摘要]本文以2007—201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非效率投资水平与会计稳健性程度指标之间的关系,以验证在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会计稳健性是否具有公司治理效应。
研究发现,在控制盈余管理因素之后,会计稳健性程度与投资过度(不足)水平显著负相关,表明会计稳健性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促使管理层履行受托责任。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资本市场监管和准则制定部门选择适合我国经济环境的会计稳健性政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会计稳健性;投资效率;投资过度;投资不足;公司治理
一、引言
会计稳健性是一项颇有争议的会计惯例。
2010年IASB与FASB发布的《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目标》取消了稳健性质量要求。
理由是会计稳健性可能导致偏误,低估资产高估负债会导致以后年度财务业绩的高估,这一结果是不谨慎、不中立的,与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不符。
由于会计稳健性缺乏量化标准,实务操作上具有任意性,常被公司管理层用于操纵利润和盈余管理。
因此,放弃稳健性的呼声日渐高涨。
但是,纵观会计发展史,稳健性一直被列为会计学最重要的原则。
究其原因就是稳健性不只是一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还是一种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它能缓解外部投资者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代理问题,保护投资者利益。
近期,学者们通过研究会计稳健性与投资效率之间关系来考察会计稳健性的治理作用,但至今缺乏一致结论。
并且,大多数研究没有考虑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对研究结论的影响。
因此,本文在以前文献的基础上,试图控制盈余管理因素,研究会计稳健性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以验证会计稳健性在我国资本市场中能否发挥公司治理效应。
二、文献分析和研究假设
在完美市场条件下,公司投资于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实现价值最大化。
但现实中,由于存在市场摩擦和信息不对称,公司的投资并不总是有效率的,由于代理问题的存在,管理层常投资于净现值为负的项目,出现投资过度;或放弃净现值为正的项目,出现投资不足。
以前文献围绕会计稳健性的治理作用展开研究,一方面,会计稳健性通过缓解管理层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投资效率(如Ball&Shivakumar,2005;Zhang,2008;Guay和Verrecchia,2007等);另一方面,会计稳健性可能会使投资者低估投资项目,加剧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不足(如Devine,1963;Sloan,1996;姜国华、张然,2007等)。
评判一项会计制度或会计政策的好坏离不开对制度环境的分析。
当前,我国依然是一个新兴的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健全,上市公司内部治理不完善,公司管理层与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而且,由于会计利润是资本市场监管的主要标准,上市公司有强烈的动机操纵利润,以达到上市、配股等目的,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管理层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引发代理问题,降低公司投资效率。
在这种背景下,会计稳健性缓解信息不对称的治理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它及时确认损失,发挥债务契约对管理层的限制作用,使股东更好监督管理层,使其尽早放弃业绩差的投资项目,抑制投资过度;另一方面,由于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公司面临的投资约束比较严重,会计稳健性能够缓解管理层与债权人、股东等外部资金提供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融资成本,缓解投资不足。
五、研究结论
本文以2007—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考察投资过度(不足)水平与会计稳健性程度指标之间的关系,验证会计稳健性对我国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治理效应。
研究发现,在控制盈余管理因素之后,会计稳健性仍能有效抑制投资过度和缓解投资不足。
因此,在我国当前制度背景下,会计稳健性具有公司治理效应,能够提高上市公司投资效率。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是现代会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会计稳健性恰好是缓解管理层与股东、债权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一种政策手段,这是会计稳健性原则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
对于我国这个新兴资本市场来说,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代理问题普遍存在,充分发挥会计稳健性缓解信息不对称促使管理层履行受托责任的公司治理效应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会计准则制定部门应考虑我国实际情况,权衡利弊,选择适合我国经济环境的会计稳健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