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背影》学案(1)(新版)苏教版.doc
- 格式:doc
- 大小:99.60 KB
- 文档页数:4
《【第十一课背影(八年级江苏版教案)】背影教案设计八年级》摘要:学生活动.设置情境导入新课,生疏交卸、踌躇、奔丧、琐屑、迂腐、颓唐、狼藉、晶莹,()四次写到背影题背影、买橘子背影、分别背影、想念背影教学容教材998页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用截取法构建明确线体会父子情深品味朴实、饱含深情语言从而提高学生品味语言能力和从写作精选材、谋布局能力办程与方法这是叙事纪实散学习方法上以朗训练重;容探究上以学生学主采用主、合作、探究方式;写作练习上学习运用截取法叙事抒情训练引导学生用整体感知、重研、合作探究、主学习模式掌握容领悟涵情感、态与价值观体味血浓水浓浓亲情从感情聚焦背影发掘深深父爱陶冶学生爱我亲人、爱我生活高尚情感教学重难及教学突破重体会朴实、饱含深情语言感悟作者由感情聚焦背影抒发真挚亲情学习叙事选材方法截取法难明确背影是课明线父子深情是课暗线二者和谐统结构特;体会余音袅袅、情思绵绵蕴教学突破通感情渲染和讲写作缘由把握感情基调;通重片段研把握主旨;通重句子探究感悟父子深情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作者朱清教师收集相关如歌曲《父亲》、白帆散《父亲泥脚》等学生准备课准备有关作者二课整理课外摘录有关父爱亲情优美句子教学步骤(课)课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初课给生正音整体感知课容.指导学生谈体会和感受.出共有几次写到背影就合作探究感触深片断谈体会和感受相交流3.品味语言感悟主旨3.品味动情父亲话语把握主旨、设置情境导入新课(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慈母手线游子身上衣如说母爱如涓涓溪流滋润着我们心田那么父爱便是首永远不老歌震撼着我们心灵!有首歌名叫《父亲》今天我们起欣赏下共沐浴这份深深父爱.听歌曲进入情境.生活父亲就是那登天梯父亲就是那拉车牛!父爱是种发心无私、深沉爱!著名作朱清《背影》便是体现父子情作品(板课题背影)请学们把课朗遍.朗课整体感知课体会情感生疏交卸、踌躇、奔丧、琐屑、迂腐、颓唐、狼藉、晶莹二、指导学生谈课体会和感受合作探究(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共有几次写到背影?给你感触深是哪次?何以背影题?.有感情朗买橘子背影分析作者是怎样细致刻画这背影?你认用得生动动词有哪些?结父亲年纪了但了给儿子买几橘子不顾下月台危险艰难攀着、缩着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份浓浓爱子情又怎能不令人感动得泪流满面呢3.学们有感情朗段熟成诵再次体会父亲爱子深情.再课讨论明确答案()四次写到背影题背影、买橘子背影、分别背影、想念背影()感触深背影买橘子背影(3)背影贯串全始终.有感情朗讨论交流明确答案()感情基调舒缓、深沉()买橘子背影刻画外貌描写、动作描写(3)几生动词语运用蹒跚、探、攀、缩、倾3.熟成诵相试背三、品味语言感悟主旨(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父亲话语不多请出让你动隋父亲话语谈谈你体会结这些简短话含义丰富有离别愁苦有对儿子不谙世情险恶担心有对忧虑也有济拮据难言隐我们似乎听到了那位父亲拳拳爱子音多父亲啊.有几处作者泪无声流请出细心品味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四次流泪情思绵绵强烈地撞击着我们心扉朦胧泪光那份永恒父子深情无尽地蔓延.出合作交流()事已如不必难天无绝人路!体会担心儿子分悲痛宽慰儿子()不要紧他们不!体会放心不下爱子情切(3)我买几橘子你就地不要走动!体会担心儿子旅程口渴眷眷深情溢言()我走了到那边信!体会l临别嘱咐惦念儿子旅途平安(5)进吧里面没人!体会担心儿子细心关照.出探究交流()次流泪境惨淡悲哀泪()二次流泪望父买橘感动泪(3)三次流?目背影消逝惜别泪()四次流泪思念父亲伤心泪教学步骤(课)二课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语言积累赏析感悟.交流课外摘录优美句子感悟积累.合作探究明确线.通合作探究明确线3.语言训练探究选材构思法 3.合作探究写作交流截取法片段写作练习、语言积累赏析感悟(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情境导人新课情是永远不老话题许多学作品都通抒情笔调写出了浓浓亲情你积累有关父爱深情优美句子有哪些?我们起交流赏析下吧.有选择投影学生积累优美句子交流背诵结学们摘记句子都融入着浓浓情希望学们多积累背诵你语言也会靓起.就摘录优美句子相交流相借鉴摘记整理积累.赏析背诵优美句子()父爱像把伞总有雨日子里擎着!()父爱是座山挺拔伟岸;父爱是片汪洋海浓郁深远!(3)父亲是我人生旅途盏明灯我迷路候照亮我行程!二、合作探究明确线(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上节课学习我们领略到了名风像其他散样《背影》也有它明确线试试看能发现吗?结通背影将各部分材巧妙地组织起并成功地表达了作者感情照应了标题使贯穿气浑然体所以说背影是明线;处处涌动着挚热情感所以说父子深情是暗线两条线条主外条主里和谐统结构熟课探究交流()背影共出现了四次开头出背影;父亲买橘子刻画背影;父子分手分别背影;结尾照应背影结论明线背影()开始引出回忆;而渲染浓重悲凉氛围;接下送别更是直接表现父子情深;结尾思念催人泪下结论暗线父子深情三、语言训练探究选材构思法截取法片段写作练习(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现我们学习摄取闪光瞬选材构思法截取法《背影》所以成广传诵佳作还缘作者精巧选材构思作者以新颖独到视角截取人物状态鲜明、动人瞬背影构建请学再课深人体会这特色.拓展深化老师这里有美《父亲泥脚》请出让你感动瞬加以体会、3.现请口头表达写作交流()我们沐浴爱阳光下能截取让你感动瞬说说你父亲吗? ()请学们将父亲精彩瞬融人你情感写下(3)交流写作心得.写背影片断深人体会探、究()明确记叙截取事物精彩、动人、能反映其质闪光瞬而加以表现选材方法称截取法()背影犹如电光石火是作者感情触发和凝聚因而闪耀着动人力量.交流探究()碎石路上荆棘满地父亲光着脚健步如飞梦念父()上街购物父亲走皮鞋、胶鞋队伍步伐是那样稳健;带我上学父亲那滴着泥水双脚光洁石板路上留下湿湿脚印我跟着父亲那粗脚印走路;觉得又平稳又安全父爱深深(3)我泪眼模糊地望着台前长席冠盖云集、西装革履人有双敦厚黝黑泥脚踏着鲜红地毯儿子对父亲深情3.畅谈写作相交流()由畅谈()写作班交流(3)写作心得精心选材构思、善抒发深挚情感课总结《背影》是优美叙事纪实散作者截取了生活鲜明片段父亲背影通特写;抒发了浓浓父子深情语言朴实饱含深挚情感只有细心玩昧才能真正有所领悟精巧选材构思法截取法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板设计十课背影朱清题背影父亲对儿子挚爱悲哀泪买橘子背影感动泪分别背影惜别泪想念背影儿子对父亲深情伤心泪线明线背影;暗线父子深情选材构思法截取法写作技巧精心选材构思、善抒发深挚情感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截取法截取事物精彩、动人、能反映其质闪光瞬而加以表现选材方法叫做截取法学习让学生通对比感悟、口头表达、写作体验士l长知识提升能力教学探讨与反思作新代青少年虽然被父母浓浓爱包裹着但多却认理所当然很少真切体验下父母拳拳爱子情这样教学程还应多加强感情渲染力。
背影课题背影(第一课时)课型讲读课有无课件有回练字词、文学常识、内容理解完成时间10分钟作业作业纸(P – P )完成时间25分钟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积累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及主题,了解摄取闪光瞬间的选材构思法——截取法。
3.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
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及主题,了解摄取闪光瞬间的选材构思法——截取法。
2.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
难点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
主要教学流程及时间安排教学建议一.导入新课二.走近作者三.整体感知有人曾说:“10岁时,我们仰慕父亲;20岁时,我们鄙弃父亲;40岁时,我们敬重父亲。
”其实,父亲仍是那个父亲,但不同年龄的我们却会有不同的感情。
十六七岁的你对父亲的情感是怎样的,请列举一例,说说自己与父亲的情感。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名人朱自清的父亲,看他在名人儿子眼中有着怎样的形象。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有《匆匆》、《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朱自清清贫而有气节,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是毛泽东同志称颂的“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1.积累字词差使(chāi) 交卸(xiè) 祸不单行奔丧(sāng) 狼藉(jí) 簌簌(sù)嘱咐(zhǔ fù) 踌躇(chóu chú) 妥帖栅栏(zhà) 蹒跚(pán shān) 拭(shì)颓唐(tuí) 琐屑(suǒ xiè) 箸(zhù)惦记(diàn)学生畅谈自己对父亲的感受回忆作者的文学常识,并根据教师补充摘录要点。
第11课背影【学习目标】⒈学习本文记叙事实,不加任何修饰渲染的朴实自然的语言。
⒉体会本文表现的民族传统美德,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课前预习】⒈了解作者。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 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
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他的散文有很多篇,第一次结集时以《背影》命名。
⒉回忆自己读过的文学作品,准备交流。
⒊查字典,解决生字。
【学习过程】活动一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同时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明确生字词的读音。
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到讲台投影展示字词内容,并指出最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词,全班同学更正完善自己的答案。
给加粗的字注音。
踌躇()琐屑()颓唐()栅栏()簌簌()搀()蹒跚()狼藉()妥帖()游逛()擦拭()箸()2.用一句话说出本文所写的事情:活动二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自主先学〗再读课文,要求画出文中反映作者“泪如泉涌”的句子,并说说作者动情的原因。
①第一次流泪的句子是什么?原因是什么?②第二次流泪的句子是什么?原因是什么?③第三次流泪的句子是什么?原因是什么?④第四次流泪的句子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展示交流〗小组内部相互交流形成统一答案后,小组推荐代表展示。
不同小组可分配不同任务。
活动三三读课文,探讨人物的情感。
作者对父亲的感情一直是那么感激和怀念吗?人的情感是复杂的。
要求从文中找出“我”对父亲感情复杂的句子。
⒈文中“行李太多……讲价钱”“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这些语句表明父亲对儿子的深挚的情感,而儿子当时的反应又是如何?⒉“心里暗笑他的迂”。
请理解“迂”,并谈谈对儿子的看法。
⒊请再讨论:课题能否改成“浦口惜别”,为什么?〖展示交流〗小组内部相互交流形成统一答案后,小组推荐代表展示。
【检测反馈】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差使()奔丧()狼藉()妥贴()踌躇()栅栏()2.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悲哀衰弱妥帖诸多 B.惨淡踪迹栅栏钩留C.晶萤交御奔丧狼藉 D.亏空赋闲谋事踌躇3.选出加粗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A.变卖典质(抵押)妥贴(恰当,合适)B.颓唐(失败的样子)不能自已(控制)C.琐屑(细小而繁多)家中光景(时光) D.举箸提笔(筷子)触目伤怀(心)4.《背影》是一篇()散文,选自()。
第十一课背影(八年级江苏版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94—9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用截取法,构建文章,明确文章的线索,体会父子情深,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和从写作中精选材料、谋篇布局的能力。
办过程与方法这是一篇叙事纪实散文。
学习本文,阅读方法上以朗读训练为重点;内容探究上,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写作练习上,学习运用截取法来叙事抒情的训练。
引导学生用“整体感知、重点研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模式来掌握内容,领悟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文中血浓于水的浓浓亲情,从感情的聚焦点——背影中发掘深深的父爱,陶冶学生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的高尚情感。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亲情。
学习叙事中的选材方法——截取法。
难点明确“背影”是课文的明线,“父子深情”是课文的暗线,二者和谐统一,结构文章的特点;体会文章余音袅袅、情思绵绵的意蕴。
教学突破通过感情渲染和讲解写作的缘由来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通过重点片段的研读把握文章主旨;通过重点句子的探究感悟父子深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作者朱自清的资料,教师收集相关的资料如:歌曲《父亲》、白帆的散文《父亲的泥脚》等。
◇学生准备第一课时准备有关作者的资料。
第二课时整理好课外阅读中摘录的有关父爱亲情的优美的句子。
教学步骤(第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初读课文,给生字正音。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谈读文后的体会和感受, 2.找出文中共有几次写到“背影”,就合作探究。
感触最深的片断谈体会和感受,相互交流。
3.品味语言,感悟主旨。
3.品味文中最动情的父亲的话语,把握主旨。
一、设置情境。
导入新课(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如果说母爱如涓涓溪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那么父爱便是一首永远不老的歌,时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有一首歌名字叫《父亲》,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共同沐浴这份深深父爱11.听歌曲,进入情境。
第11课《背影》学案(苏教版初二上)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把握它们的意思。
2.明白得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品味并准确明白得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
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点--〝背影〞,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体会本文选择最正确角度命题立意、精选材料、详略得当、谋篇布局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淳朴真挚、饱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情感目标1.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体会自己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重点难点】1.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感受明白得父亲的爱子之情。
2.体会淳朴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教学设想】1.把握作者情形及作品背景。
歌曲«明白你»、名画«父亲»的相关资料。
2.用音乐烘托气氛感染学生:诵读—感知—设疑—对话2.朗读教学法、研讨点拨法。
重点研读文中父亲讲的〝五句话儿〞,显现的〝四次背影〞,〝三处情感的跌宕〞,两个〝聪慧〞,〝一声长叹〞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在教学的最后时期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并引导其观赏罗中立的名画«父亲»。
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教学设计】一、情形导入:1.(大屏幕:我国闻名画家靳尚谊«父亲»,配以背景音乐。
) 〔点击课件〕«亲小孩眼中的父亲»亲小孩眼中的父亲7岁:〝爸爸真了不得,什么都明白!〞14岁:〝看起来有时候觉得也不对……〞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咨询,他已陈腐不堪。
〞35岁:〝假如爸爸当年像我如此老练,他今天确信是个百万富翁了。
〞45岁:〝我不明白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55岁:〝真惋惜,爸爸去世了,讲实话,他的看法相当高超。
11.背影学习目标1.积累“交卸、奔丧、踌躇、颓唐”等词语,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截取法)。
2.感受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净化自己的灵魂。
第一课时●重点:能说明关键语句的含义,培养理解父母、感恩父母的思想感情。
预习导学1.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差.使(chāi)奔丧.(sāng)踌躇..(chóu)(chú) 颓.唐(tuí)zhà(栅)栏举zhù( 箸) suǒ xiè( 琐)( 屑) pán shān (蹒)( 跚)3.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交卸: 这里指失业。
颓唐: 衰颓败落。
情郁于中:感情聚积心里不得发泄。
踌躇: 犹豫不决。
不能自已: 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
触目伤怀:看到某种情况或景象感到悲伤。
拓展:辨析词义。
(1)[嘱托—嘱咐]两者都有“告诉对方做某事”的意思。
区别:“嘱托”有委托请求之意,可用于对平辈或晚辈、下级;而“嘱咐”有叮嘱、吩咐之意,只可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
(2)[颓唐—颓废]都有精神不振之意。
区别:“颓唐”侧重指情绪低落或境况衰败,“颓废”侧重指意志衰退。
4.阅读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合作探究问题一:细读文章,感知内容。
1.本文的题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几次写到“背影”? 请具体说明。
四次。
第一次:点题的背影;第二次:买橘子的背影;第三次:离别时的背影;第四次:泪光中的背影。
2.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角度来命题立意,并用它来组织材料、结构成文呢?示例:作者选取“背影”这个特殊的角度来反映父亲的面貌,基于表现内容的需要,体现着高明的艺术构思。
(1)可以表现父亲在特定环境下的形象特点。
作者家境衰落,父亲老境颓唐、心情忧郁,用“背影”来表现,最能体现人物的这种境遇与心境。
(2)可以给读者以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
作者不正面描写父亲的面貌,而以“背影”出现,结合文章内容,读者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使父亲衰颓的形象更具丰富的内涵。
【第十一课背影(八年级江苏版教案)】背影教案设计八年级教学内容教材第949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用截取法,构建文章,明确文章的线索,体会父子情深,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和从写作中精选材料、谋篇布局的能力。
办过程与方法这是一篇叙事纪实散文。
学习本文,阅读方法上以朗读训练为重点;内容探究上,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写作练习上,学习运用截取法来叙事抒情的训练。
引导学生用整体感知、重点研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模式来掌握内容,领悟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文中血浓于水的浓浓亲情,从感情的聚焦点背影中发掘深深的父爱,陶冶学生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的高尚情感。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亲情。
学习叙事中的选材方法截取法。
难点明确背影是课文的明线,父子深情是课文的暗线,二者和谐统一,结构文章的特点;体会文章余音袅袅、情思绵绵的意蕴。
教学突破通过感情渲染和讲解写作的缘由来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通过重点片段的研读把握文章主旨;通过重点句子的探究感悟父子深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作者朱自清的资料,教师收集相关的资料如:歌曲《父亲》、白帆的散文《父亲的泥脚》等。
◇学生准备第一课时准备有关作者的资料。
第二课时整理好课外阅读中摘录的有关父爱亲情的优美的句子。
教学步骤(第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初读课文,给生字正音。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谈读文后的体会和感受,2.找出文中共有几次写到背影,就合作探究。
感触最深的片断谈体会和感受,相互交流。
3.品味语言,感悟主旨。
3.品味文中最动情的父亲的话语,把握主旨。
一、设置情境。
导入新课(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如果说母爱如涓涓溪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那么父爱便是一首永远不老的歌,时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有一首歌名字叫《父亲》,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共同沐浴这份深深父爱11.听歌曲,进入情境。
《背影》【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
2.品味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3.学习摄取闪光瞬间的选材构思法。
【学习重、难点】体会朴实诚挚的语言所表达的父子深情。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引发对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走进文本,感受生活,体验亲情。
反复诵读感人片段,体会在朴实的叙事和描写中所表达的父子深情。
学习运用截取法来叙事抒情,走近自己的父亲,去感受父爱。
【学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字音互填,并在横线上补充你认为重要的字词。
颓.唐()奔丧.()差.使()琐屑.()迂.腐()晶莹.()踌躇..()()狼藉.()sùsù( )( ) 举zhù( ) pán( )shān( ) 妥.帖()2.文中数次写到“背影”,请仿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对你的同学说一说,给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次,为什么?开篇设疑,难忘背影——,——,——泪中回眸,思念背影感触最深的是:因为3.摘抄课文中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句,并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语言表达效果。
句子:表达效果:4.在预习中你还遇到哪些问题,写在下面横线上。
二、课堂助学1.导入2.学一学(1)自由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主要写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3)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见面背景的句子。
3.讲一讲(1)父亲的背影 文中共有几次写到“背影”?给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次?请用简明的语言说说理由。
(2)父亲的动作有感情的朗读买橘子的背影, 你认为用得准确生动而又饱含父子深情的词语有哪些?找出来加以体会。
(3)父亲的语言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中说的四句话,有感情的朗读这四句话,体会它们所包含的深情。
(4)儿子的眼泪文中共写了作者流了几次泪?4.想一想青春年少,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母任性过,也有误解过他们的爱心,请以“XXX 我想对您说”为开头给你的亲人写一张字条。
十一、背影(1)【学习目标】1.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通过关键词语、句子表达特殊情感。
3.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下的一个特点进行细致描述的方式。
【课前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抄写两遍。
差.( )使 奔丧.( ) 狼藉.( ) 簌.( )簌 蹒跚..( )踌.躇( )迂.( )腐 琐屑.( ) 颓.( )唐 举箸.( ) 2.阅读课文,标好末节。
请写出一些关于赞美父亲的诗歌或名言。
【课堂助学】一、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三、分析结构。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课文能够划分为几部份?四、小结:课文是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背影”在文中共显现四次,再现了父疼子,子爱父的动人场景。
五、朗诵第六自然段。
【课后作业】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里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里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里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尽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专门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他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古次数 家长 签字 教师评价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内心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里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转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第十一课背影八年级江苏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词语。
(3)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描绘人物形象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尊敬父母的情感。
(2)学会珍惜亲情,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词语。
(3)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1)通过描绘人物形象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2)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父爱主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背影》这篇课文,大家对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有了初步的了解。
那么,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呢?(2)学生回答:课文讲述了作者回忆起自己儿时与父亲分别的情景,描绘了父亲在车站送行的背影,表达了父爱的伟大。
2.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学生自主学习,勾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词语,并查阅词典了解其意思。
3.合作探究1.课文中的父亲形象有哪些特点?2.课文为什么以“背影”为题?3.课文中所表达的父爱主题是如何体现的?(2)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讨论成果。
4.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1.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课文中的描绘手法有哪些?这些手法对表现人物形象和主题起到了什么作用?5.情感体验(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父爱,以及如何珍惜和回报父母的关爱。
6.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理解了《背影》这篇课文,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
(2)希望大家能够学会珍惜亲情,懂得感恩,将所学应用于生活。
四、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题目自拟。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师:同学们,我们来一段一段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谁来试试第一段?生(尝试朗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师:很好,你注意到了语气的变化,那么第二段谁来试试?(2)对于生字词和词语的理解,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师:请大家看看这个词“迂回”,谁知道它的意思?生:迂回就是曲折、绕弯子的意思。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背影》教案(1)苏教版
、学习细节描写,体会父子情深,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品味语言
、体味文中血浓于水的浓浓亲情,从感情的聚焦点——背影中发掘深深的父爱,陶冶学
生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的高尚情感。
、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亲情。
学生活动
学生感受亲情的伟大,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从
《背影》同样描写了无私的父爱,它之所以深
受历代读者的喜爱,原因是什么呢?父亲的一个眼神,一
散文家、诗人、学者。
、《春》
亲的来信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
我父亲待我的许多
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
)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踌躇、迂腐、蹒跚、颓唐、琐屑、触目伤怀、情郁于中。
、文中作者一共写了几次背影?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件事情发生的背景是怎样的?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是人生,什么是生活;告诉孩子们应该怎样学习,怎样去拼搏奋进。
父亲
进行训练;再对文章。
十一《背影》(第 1 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整体掌握文章内容。
2.领悟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学习要点、难点】1.认识文章详细描绘父亲“背影”的细节,体会作者为之感人落泪的原由。
2.赏析文章朴素却含蕴深情的语言。
【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
狼 j í()tu í唐()零碎()晶莹(..2.读了“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我最不可以忘掉的是他的背影”序是()A.正叙B.倒叙C.插叙D.补叙),你认为本文的叙事顺3.走近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实秋,江苏扬州人。
散文家,诗人,学者。
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他是少量能用白话写出交口称赞名篇的散文大家之一。
他的散文细腻清丽,境界隽永,于朴素中见丰腴,洋溢着一股清爽的气味,曾被誉为“美文”的模范。
代表作有《背影》、《春》、《绿》、《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活动方案】活动 1:朗诵课文。
(要求读正确,读出感情,语速缓和、口齿清楚。
小组内成员朗诵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并评论,组长总结提示:读准下边加点的字词奔丧()狼藉()惦念()踌()躇().....颓唐()零碎()晶莹()蹒()跚().....活动 2:进入文本。
(1)感知情节。
自读课文,用“文章_________最动人,由于 ___________”说话。
(2)感知人物。
父亲是一个如何的人?文章经过哪些事情来表现父亲的性格?助学提示:提取父亲的动作、语言等,深情朗诵,归纳父亲的形象。
(自主阅读,圈画有关语句,自主思虑,组长组织沟通,组员也可在沟通时深情朗诵,而后全班沟通、评点。
)活动 3:初探文本。
(1)研究作者的哭泣。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到“我”的几次哭泣,想想,“我”哭泣分别是由于什么?(自主准备→小组沟通→全班交流)(2)研究父亲的话语。
(初步感觉父亲对“我”的爱)本文的语言是十分朴素的,特别是父亲的话,固然不多,却含义丰富。
教学目的一、理解课文以背影为线索,以时间、空间为顺序记事写人的结构特点。
二、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特色。
三、理解作者所表现的真挚的父子之情,认识尊长爱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教学设想一、《背影》这篇传统名作,现在编在二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要求不能过高,须紧扣单元教学要求,加强语言的基本训练。
二、安排两教时。
教学中要保证有充分的时间朗读课文。
课前要求学生参阅注释预习一遍,查词典正音。
第一教时教学要点简介作者,交代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时间因素;结合写作背景讲读最后一段;正音释词;理清文章结构;研读第一段到第四段。
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朱自清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县,后定居扬州。
1916年19岁时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江苏的扬州、浙江的温州、宁波和上虞当中学教员。
1925年暑假以后到北平清华大学任国文系教授,当时只有28岁。
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爆发,朱自清随清华大学迁往大后方,在昆明任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
在艰难和贫困的生活中,他在认真努力地进行中国文学的教学和研究的同时,很关心学生的爱国民主运动。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1946年10月,朱自清又回到北平,继续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并在行动上参加争取民主的运动,由一个爱国者走向人民,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
当时,美帝国主义一面用枪炮支持国民党反动政府打内战,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又把它的剩余物资美国面粉运往中国,作为救济粮来笼络人心。
朱自清为了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罪恶行径,他在拒绝领取美国救济粮的宣言上签了名,并且在临终前还嘱咐家人"不要买政府配售的美粉"。
因此,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赞他"有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背影》是朱自清的名作,写于1925年。
他到清华大学任教不久,接到父亲的来信。
背影朱自清【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生字词“藉、簌、逛、踌躇、橘、蹒跚”等、作者、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平实的语言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感受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深深的爱子之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教学重难点】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原因。
【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交流【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熟读课文,勾画重点段落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起欣赏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
大家课前或者以前都曾经阅读过这一名篇,对之一定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感受,比如感情上的被打动,思想上的被影响,写法上的受教益。
今天我们进一步地研究探讨,当会有更多更深的不同层面的收获。
2.作者链接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中国现代诗人、散文作家。
1948年,朱自清患严重的胃病。
6月18日,他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字。
8月12日,朱自清因胃穿孔在北大医院去世。
毛泽东则在文章《别了,司徒雷登》中说朱自清是不吃美国救济粮饿死的。
主要作品有《朱自清散文集》。
我们熟知的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3.背景链接本文写于 1925年 10月,另说为 1927年(见季镇淮的《朱自清先生年谱》)。
作者谈写作动机时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
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1947年7月1日答《文艺知识》编者问)惟其“写实”,才体现了这篇文章的价值。
文章写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是在25年写的。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作者当时虽未站到革命立场,投入反帝反封的斗争中,但做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识分子,必然要感到社会的压抑,产生一种落寞凄凉的情绪。
十一背影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教学教案-初二语文教案教学目的一、理解课文以背影为线索,以时间、空间为顺序记事写人的结构特点。
二、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特色。
三、理解作者所表现的真挚的父子之情,认识尊长爱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教学设想一、《背影》这篇传统名作,现在编在二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要求不能过高,须紧扣单元教学要求,加强语言的基本训练。
二、安排两教时。
教学中要保证有充分的时间朗读课文。
课前要求学生参阅注释预习一遍,查词典正音。
第一教时教学要点简介作者,交代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时间因素;结合写作背景讲读最后一段;正音释词;理清文章结构;研读第一段到第四段。
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朱自清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县,后定居扬州。
1916年19岁时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江苏的扬州、浙江的温州、宁波和上虞当中学教员。
1925年暑假以后到北平清华大学任国文系教授,当时只有28岁。
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爆发,朱自清随清华大学迁往大后方,在昆明任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
在艰难和贫困的生活中,他在认真努力地进行中国文学的教学和研究的同时,很关心学生的爱国民主运动。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1946年10月,朱自清又回到北平,继续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并在行动上参加争取民主的运动,由一个爱国者走向人民,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
当时,美帝国主义一面用枪炮支持国民党反动政府打内战,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又把它的剩余物资美国面粉运往中国,作为救济粮来笼络人心。
朱自清为了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罪恶行径,他在拒绝领取美国救济粮的宣言上签了名,并且在临终前还嘱咐家人"不要买政府配售的美粉"。
因此,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赞他"有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背影》是朱自清的名作,写于1925年。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背影》学案(1)(新版)苏教版
【学习目标】
1.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通过关键词语、句子表达特殊感情。
3.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下的一个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课前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抄写两遍。
差.()使奔丧.()狼藉.()簌.()簌蹒跚
..()踌.躇()迂.()腐琐屑.()颓.()唐举箸.()
2.阅读课文,标好小节。
请写出一些关于赞美父亲的诗歌或名言。
【课堂助学】
一、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三、分析结构。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课文可以划分为几部分?
四、小结:课文是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背影”在文中共出现四次,再现了父疼
子,子爱父的感人场景。
五、朗读第六自然段。
【课后作业】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
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选出上文所写事情内容的小标题 ( )
A.父子情
B. 父亲的背影
C.惜别
D.买橘送别
2.“……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句中,三次突出“布”字的作用:
3.
3.写父亲买橘爬月台的“背影”,连用了“”“”“”三个动词的作用是什么?
4.“我赶紧拭干了泪”“我赶紧去搀他”表现作者心理活动( )
A.怕别人看见笑话自己;感激父亲亲自为我买橘子。
B.怕父亲看见自己流泪更不放心了;怕父亲劳累摔倒,体贴,心疼父亲。
C.怕被人说不孝敬父亲;怕橘子散落地上。
D.怕父亲担心自己身体不舒服;感谢父亲,内心很过意不去。
5.上文最后一句“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又”字用得好,为什么?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明。
【美文荐读】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922年3月28日
父爱如山——读《背影》有感
广东省东莞沙田广荣中学初二(7)班梁艳君
是谁的背影?总穿梭于危急的地方,把我从苦恼中救出?是谁的背影?总守候在病床的旁边,熬红了双眼却不在乎?是谁?是父亲!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朱自清的眼泪如花从那一刻绽开了……祖母的辞世,父亲的下岗使他家风雪交加!在他的眼中,他父亲有点哆嗦,儿子那么大了,还不放心。
家,是一个一直想挣脱的网,但风雨来了却成了避风港!父亲辛苦攀过石栏为儿子买下朱红的橘子,提着的反是橘子吗?还有沉甸甸的父爱!离开的时候,走几步,回头看……舍不得。
担心,期盼和关心,仿佛书写在他的背影上,清晰而又深刻,不能忘却!两年后,他的思念随着信向朱自清寄来。
家景一日不如一日,父亲离大去之期不远。
在这个贪病交加,凄惨冷落的季节。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朱自清叹息着!悔恨,歉意与思念交织在晶莹的泪光中化开了……
爱,就是朴素中出高尚;爱,就是无声中响出歌曲;爱,就是透明中折出光彩。
为儿子攀栏买橘是一件平常又特别的事情。
在千千万万爱的付出中显得平常,在千万的平常背后显得特别!“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
”在生命的人海里,相信会一下子认出那个步履蹒跚的背影,那个正是当天为“自己”买橘子的父亲。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是的,我们又要如何报答父母的深恩呢?
父亲,在失败时鼓励,在成功时严厉,需要时帮助。
没有华丽的语言去形容默默奉献的父亲,用上
所有的语言也不够。
但他为孩子付出的,一点一滴积起来是一个大海,一粒一颗堆起来是一座大山,一片一朵凑起来是一幕天空。
翻开陈旧的相册。
你记起了吗?心中那沉甸甸的关爱,就是父亲为你做的平常而又特别的事。
[智慧点评] 父爱是人生命深处的根,而这根上的花、果乃至心情无疑是最美丽的,它不但滴露着奋进者青春年华的光与影,更流溢着人世间纯净美丽的人伦情感美。
有谁能忘记这人世间的真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