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气体制备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35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气体的制备与性质》考点1 氧气的性质1.(2022湖南娄底中考)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B.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生成白色烟雾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色的火焰,产生大量白色烟雾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考点2 氧气实验室制取2.(2022山东临沂中考)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_____。
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
(2)实验室里,在常温下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硫化氢气体。
通常情况下,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
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收集装置是_____(填序号)。
考点3 二氧化碳的性质3.(2022黑龙江龙东中考)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
关于CO2与CO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A. 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 性质: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CO支持燃烧C. 用途: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作燃料D. 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考点4 二氧化碳的制取4.(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化学是一门以实为基础的科学。
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标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可用于检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常温下不与空气成分反应。
若用C装置收集时,气体应从______(填标号)端通入。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气体的性质和气体的制备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气体的性质和气体的制备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具有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具有较低的密度。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关于气体的性质和制备的知识。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涉及的气体的性质和制备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气体的性质1. 可压缩性:气体是由分子组成,分子之间的间距较大,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可压缩性。
当外界施加压力时,气体体积会减小。
2. 可扩散性:气体分子具有高速运动的特点,分子之间没有规则的排列结构,因此气体能够在容器内均匀混合。
3. 可弥散性:气体分子能够通过其他物质的空隙进入其中,这种现象称为气体的弥散现象。
4. 导热性:气体是热传导的良好介质,因为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热能可以通过分子间的碰撞传递。
二、气体的制备方法1. 反应法: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气体。
例如,通过盛放酸和金属的反应来制备氢气,并通过收集气体的方法收集产生的氢气。
2. 电解法:利用电解水制备氢气和氧气。
在电解水过程中,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3. 加热法:通过加热固体或液体来制备气体。
例如,通过加热石灰石来制备二氧化碳气体。
4. 分离法:利用混合气体中气体的不同性质,采用适当的分离方法来制备纯净气体。
例如,利用活性炭吸附空气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氮气。
5. 液体蒸发法:将液体置于适当的容器中,在适当的条件下让其蒸发,从而制备气体。
例如,将水置于盛水器中,通过加热使其蒸发,得到水蒸气。
三、气体的应用1. 气体的燃烧:氧气是支持燃烧的必需气体,许多常见物质的燃烧都依赖于氧气的存在。
2. 化学合成:气体在化学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氨的合成,利用氮气和氢气经催化剂作用合成氨气。
3. 化学分析:气体在化学分析中被广泛应用,例如气相色谱法、质谱法等。
4. 医疗应用:氧气是医院常见的治疗性气体,用于提供给需要额外氧气的患者。
5. 工业应用:气体在各种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制氨厂、钢铁厂、炼油厂等。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气体制备知识梳理一、气体制备的概念和重要性1.1 气体制备的定义在化学实验中,气体制备指的是通过某些化学反应或其他方法将气体从其他物质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气体制备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步骤,也是许多实验的重要一环。
1.2 气体在实验中的应用气体在化学实验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氧气的制备可用于促进燃烧反应、氢气的制备可用于硬币上的铜氧化物还原反应等。
掌握气体制备的方法对于进行化学实验至关重要。
二、常见气体制备方法的原理和步骤2.1 酸和金属反应制备氢气当酸和金属反应时,会产生氢气。
以盐酸和锌为例,盐酸与锌反应会产生氢气,其化学方程式为:Zn + 2HCl → ZnCl2 + H2↑。
2.2 金属碳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在实验中,可以通过金属和碳酸反应来制备二氧化碳。
将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混合并加热可以观察到产生气泡,这是由于二氧化碳的产生。
2.3 碳酸氢铵分解制备氨气碳酸氢铵在加热时会分解产生氨气。
这个实验可以通过将碳酸氢铵加热于试管中,并用湿滤纸盖住试管口,然后观察湿滤纸的变化来验证。
三、气体制备实验中的注意事项3.1 安全措施在进行气体制备实验时,需要注意保护好眼睛和皮肤,避免直接接触气体。
另外,要远离明火,以防发生意外。
3.2 操作规范在进行气体制备实验时,要按照操作规范进行,避免操作失误导致的危险。
四、我对气体制备的个人观点和理解气体制备是化学实验中的基础操作,掌握好气体制备的方法对于进行化学实验非常重要。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不仅要掌握制备方法的原理和步骤,还要注重安全措施的落实。
总结回顾:气体制备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掌握到多种气体的制备方法,并且在实验中要注意规范操作和安全措施。
通过本文对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气体制备知识的梳理,希望能为读者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提供帮助,同时也提醒读者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要加强安全意识,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气体制备是化学实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实验可以掌握到多种气体的制备方法。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气体是一种物质的物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
了解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对于理解气体性质以及化学反应机制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氢气的制备与收集方法氢气是化学中常用的气体之一,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制备与收集:1. 金属与酸反应法:将一定质量的金属与稀硫酸、稀盐酸等酸溶液反应,会产生氢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金属 + 酸→ 相应的盐 + 氢气2. 碱金属与水反应法:碱金属(如钠、钾)与水反应时,会放出大量的氢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2M + 2H2O → 2MOH + H2↑3. 醋酸法:将氢氧化铝与醋酸反应,可以得到氢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Al(OH)3 + 3CH3COOH → Al(CH3COO)3 + 3H2↑氢气的收集方法一般有下列几种:1. 铁瓶下水法:将铁瓶完全倒置在水中,开口向下,先充满氢气,再浸没水中收集氢气。
2. 水位移法:将反应生成的氢气通过水平玻璃管排出,用倾斜的玻璃板遮挡,使氢气顶替水而充满整个试管。
3. 风仓法:用饱和盐水溶液盛装氢气。
二、氧气的制备与收集方法氧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气体,在燃烧和呼吸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常见的氧气制备与收集方法:1. 过氧化氢分解法: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2H2O2 → 2H2O + O2↑2. 高锰酸钾分解法:高锰酸钾在加热时分解产生氧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 → 2KOH + 3O2↑ + 2MnO23. 硝酸分解法:将浓硝酸加热分解,会产生氧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2HNO3 → 2NO2↑ + O2↑ + H2O氧气的收集方法一般有下列几种:1. 充满水法:将反应生成的氧气充满到气体收集瓶中,将瓶口插入水中,再用胶塞封紧。
2. 球状气体收集法:将氧气收集于球形容器中,用橡胶膜密封瓶口。
中考化学中常见气体的制备和性质有哪些一、常见气体1、氧气(O₂)制备方法11 加热高锰酸钾:2KMnO₄=△= K₂MnO₄+ MnO₂+ O₂↑12 过氧化氢分解:2H₂O₂=MnO₂= 2H₂O + O₂↑13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KClO₃=MnO₂△= 2KCl + 3O₂↑性质111 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112 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113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氢气(H₂)制备方法21 锌与稀硫酸反应:Zn + H₂SO₄= ZnSO₄+ H₂↑22 锌与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₂+ H₂↑性质211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212 具有可燃性:2H₂+ O₂=点燃= 2H₂O213 还原性:H₂+ CuO =△= Cu + H₂O3、二氧化碳(CO₂)制备方法31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aCO₃+ 2HCl = CaCl₂+ H₂O +CO₂↑性质311 无色无味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312 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313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₂+ Ca(OH)₂= CaCO₃↓ +H₂O二、气体制备装置1、发生装置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固体加热型:适用于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固液常温型:适用于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锌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2、收集装置排水法:适用于收集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如氧气、氢气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氧气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的气体,如氢气三、气体的检验和验满1、氧气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2、氢气检验: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如果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且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验满: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证明氢气已收集满3、二氧化碳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四、实验注意事项1、制备氧气时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实验结束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使试管炸裂2、制备氢气时长颈漏斗的末端应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3、制备二氧化碳时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因为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碳酸钙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2023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气体制备一.填空题(共5小题)1.(2021•金华)实验室提供H2O2溶液、MnO2、KClO3和KMnO4四种药品及如图装置。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提供的药品,写出一种实验室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2)选择装置B和C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将导气管移出水槽;②加热;③装药品;④收集;⑤熄灭酒精灯;⑥检查装置气密性。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2.(2019•张家界)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a。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填序号)装置组合。
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连接好仪器,把导管口浸入水中,然后,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好。
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若用E装置收集某气体,则该气体应该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3.(2019•舟山)在学校组织的科学实验考查中,小明抽到的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
(1)他看到实验桌上有如图所示的器材,要完成本实验,除选取①②③④⑤器材外,还需(填序号)。
(2)小明组装装置后,开始制取并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出现了水槽中的水倒流进入试管的现象,他在操作中的错误是。
4.(2020•绍兴)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气体的常用装置。
(1)图甲中,在试管口放棉花的目的是;用图示方法收集氧气的理由是。
(2)用图乙装置制取并检验CO2性质时,澄清石灰水始终未见浑浊,原因可能是。
5.(2019•衢州)小科开展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和部分性质实验:(1)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图中装置。
(2)小科采用图E方法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观察到蜡烛熄灭。
该现象除了能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外,还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
二.实验探究题(共16小题)6.(2021•北京)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加热KMnO4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3)收集O2的装置是(填序号)。
(4)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说明瓶中已充满O2。
第二节气体的制备【考点说明】学会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实验室制备原理、制取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和药品、操作步骤(包括仪器的组装顺序和操作顺序)、和检验(或验满、验纯)等基础知识。
【知识整理】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是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固体或液体),反应条件(是否加热)决定的;收集装置是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决定的。
2.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收集方法【经典例题】例1 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CO2装置图,请指出图中的错误。
【分析】实验室中气体制取装置选择的依据是: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根据产生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装置。
在上图的发生装置中,长颈漏斗若不插入液面以下,产生的气体会从漏斗口逸出,导气管伸入液面以下,则不能导出产生的CO2气体。
上图中收集装置适合难溶于水的气体,CO2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故只适宜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答案】①发生装置图中:长颈漏斗没插入液面以下;导气管伸人瓶内过长。
②收集装置图中: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只能用向上排气法收集。
例2试根据下图回答(A—G为接口代号,甲—戊为装置代号)(1)写出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①②。
(2)制取氢气应选用发生装置。
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应选用装置,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应选用的装置。
(3)用浓盐酸跟锌粒反应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氢气时,装置的接口顺序为。
【分析】制取纯净的氢气应先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后除去水蒸气。
相反操作氢气中还混有水蒸气。
制出气体后先除去气体中的杂质再干燥气体。
装置接口时导管应长进短出。
实验仪器连接步骤:气体发生装置—除杂质装置—干燥装置—气体收集装置。
净化剂和干燥剂的选择:原则是被净化或干燥的气体不与净化剂和干燥剂反应,也不能引入新杂质。
【答案】(1)①试管②酒精灯;(2)乙、丁、戊;(3)BGFDEC【自主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实验室用锌粒和酸反应制取氢气时,可选用的酸是()A.碳酸B.硝酸C.浓硫酸D.稀硫酸2.下列四瓶气体存放方法正确的是()3.已知在常温下,一氧化氮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初三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实验(二)气体的制备以及性质实验复习要点主要是初中教材中常见气体氧气、氢气、二氧化碳制备的原理、制取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收集装置以及杂质或尾气的处理装置),性质验证、实验现象、结论、操作规则的掌握。
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以及它们的区别:气体氧气(O2)氢气(H2)二氧化碳(CO2)药品①高锰酸钾(KMnO4)②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MnO2)③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MnO2)[固(+固)]或[固+液]①锌粒(Zn)和稀盐酸(HCl)②锌粒(Zn)和稀硫酸(H2SO4)[固+液]石灰石(大理石)(CaCO3)和稀盐酸(HCl)[固+液]反应原理①2KMnO4K2MnO4+MnO2+O2↑②2H2O22H2O+O2↑③2KClO32KCl+3O2↑Zn+H2SO4=ZnSO4+H2↑Zn+2HCl=ZnCl2+H2↑CaCO3+2HCl=CaCl2+H2O+CO2↑仪器装置制法①、③:制法②:实验室制取H2的装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若木条复燃,是氧气;否则不是氧气点燃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上的火焰熄灭,瓶口火焰呈淡蓝色,则该气体是氢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若浑浊则是CO2。
收集方法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②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①排水法(难溶于水)②瓶口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①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验满(验纯)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氧气已满,否则没满<1>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2>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噗的一声,氢气已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用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已满;否则没满放置正放倒放正放注意事项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当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以下要注意)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气体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态,它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制备。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气体实验室制备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一、氢气(H2)的实验室制备:1. 锌和稀硫酸反应:将适量锌粒加入稀硫酸中,锌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2Zn + H2SO4 → ZnSO4 + H2↑2. 碱金属与水反应:将锂、钠、钾等碱金属放入水中,与水反应放出氢气。
2Na + 2H2O → 2NaOH + H2↑3. 氢氧化钠和铝粉反应:将适量的氢氧化钠和铝粉混合,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
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二、氧气(O2)的实验室制备:1. 过氧化氢分解:将过氧化氢溶液(H2O2)加热分解,产生氧气。
2H2O2 → 2H2O + O2↑2.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锰反应:将过氧化钠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反应,释放出氧气。
2Na2O2 + 2MnO2 → 2Na2O + 2MnO3 + O2↑1. 高温下氨水分解:将浓氨水加热至高温,氨水分解生成氮气和氢气。
2NH3 ⇌ N2↑ + 3H2↑2. 铜和浓硫酸反应:将适量粉末状铜放入浓硫酸中反应,生成氮气。
3Cu + 8H2SO4 → 3CuSO4 + 4H2O + 8SO2↑ + N2↑四、二氧化碳(CO2)的实验室制备:1. 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将碳酸氢钠溶液滴加入盐酸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2. 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将粉末状大理石和盐酸反应,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五、氯气(Cl2)的实验室制备:1. 碳酸氢铵和盐酸反应:将碳酸氢铵和浓盐酸混合,产生氯气。
NH4HCO3 + HCl → NH4Cl + H2O + CO2↑ + Cl2↑2. 氢氧化钠和次氯酸钠反应:将氢氧化钠和次氯酸钠溶液混合,生成氯气。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气体的性质与制备方法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气体的性质与制备方法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到了关于气体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一、气体的性质1. 可压缩性:气体分子之间距离较大,分子之间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因此气体具有可压缩性。
2. 可扩散性:气体分子能够自由地在空间中运动并扩散到均匀浓度,这是由于气体分子具有高度的运动能量。
3. 可燃性:氧气是一种支持燃烧的气体,许多物质需要氧气才能燃烧。
4. 可溶性:气体可以溶解在液体或其他气体中,溶解度与压力成正比。
二、气体的制备方法1. 平水法:通过将反应产物收集在水中,从而制备气体。
例如制备氢气的反应可以使用金属与酸反应产生。
2. 酸与碱的反应:酸与碱反应会产生盐和水,有些反应也会产生气体。
例如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
3. 金属与酸的反应:酸与金属反应会产生相应的盐和氢气。
例如硫酸与锌反应会产生硫酸锌和氢气。
4. 金属与酸性氧化物的反应:金属与酸性氧化物反应也会产生盐和氢气。
例如氧化铜与铁反应会产生氯化铜和氢气。
5.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还可以制备气体。
例如硫与铁反应会产生二硫化四铁。
6. 碳酸盐的分解:碳酸盐在高温下分解可以产生氧气。
例如热分解碳酸氢钠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7. 电解水:通过电解水可以制备氢气和氧气。
在电解过程中,水分子被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8. 无水制备:某些气体可以通过无水化合物的反应来制备,例如无水氢氯酸和无水氢氧化钠反应可以制备氯气。
以上是初中化学中有关气体的性质和制备方法的知识点归纳。
气体性质与制备方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气体的性质和制备过程。
希望本文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气体制备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装药品的大试管口应()A 朝下B 朝上C 略向下倾斜D 略向上倾斜答案:C解析:实验室用固体药品加热制取气体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2、下列各组气体中,可用同一种方法收集的一组是()A 氢气、氧气、二氧化碳B 氢气、氧气C 二氧化碳、氧气D 氢气、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氢气和氧气都不易溶于水,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不需要的仪器是()A 锥形瓶B 长颈漏斗C 酒精灯D 集气瓶答案:C解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不需要加热,所以不需要酒精灯。
4、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A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B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C 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D 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水答案:A解析: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满;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用于检验瓶内是否是二氧化碳。
5、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时,主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B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立即收集C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验满D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集气瓶内装满水,倒立在水槽中,导管口一有气泡就立即收集答案:A解析: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时,主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A 正确;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不纯,B 错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验满,不能伸入瓶内,C 错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集气瓶内装满水,倒立在水槽中,导管口出现连续均匀的气泡时再收集,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