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污水厌氧生物处理新工艺-升流式厌氧污泥床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5
污水处理技术之UASB工艺调试方案一、UASB反应器简介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是一种处理污水的厌氧生物方法,又叫升流式厌氧污泥床,英文缩写UASB。
污水自下而上通过UASB。
反应器底部有一个高浓度、高活性的污泥床,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在此间经过厌氧发酵降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因水流和气泡的搅动,污泥床之上有一个污泥悬浮层。
反应器上部有设有三相分离器,用以分离消化气、消化液和污泥颗粒。
消化气自反应器顶部导出;污泥颗粒自动滑落沉降至反应器底部的污泥床;消化液从澄清区出水。
UASB 负荷能力很大,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
运行良好的UASB有很高的有机污染物去除率,不需要搅拌,能适应较大幅度的负荷冲击、温度和pH变化。
二、工作原理UASB反应器中的厌氧反应过程与其他厌氧生物处理工艺一样,包括水解,酸化,产乙酸和产甲烷等。
通过不同的微生物参与底物的转化过程而将底物转化为最终产物——沼气、水等无机物。
在厌氧消化反应过程中参与反应的厌氧微生物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水解—发酵(酸化)细菌,它们将复杂结构的底物水解发酵成各种有机酸,乙醇,糖类,氢和二氧化碳;②乙酸化细菌,它们将第一步水解发酵的产物转化为氢、乙酸和二氧化碳;③产甲烷菌,它们将简单的底物如乙酸、甲醇和二氧化碳、氢等转化为甲烷。
UASB由污泥反应区、气液固三相分离器(包括沉淀区)和气室三部分组成。
在底部反应区内存留大量厌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和凝聚性能的污泥在下部形成污泥层。
要处理的污水从厌氧污泥床底部流入与污泥层中污泥进行混合接触,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把它转化为沼气。
沼气以微小气泡形式不断放出,微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合并,逐渐形成较大的气泡,在污泥床上部由于沼气的搅动形成一个污泥浓度较稀薄的污泥和水一起上升进入三相分离器,沼气碰到分离器下部的反射板时,折向反射板的四周,然后穿过水层进入气室,集中在气室沼气,用导管导出,固液混合液经过反射进入三相分离器的沉淀区,污水中的污泥发生絮凝,颗粒逐渐增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沉降。
集约化养殖废水厌氧发酵的主要工艺
集约化养殖废水厌氧发酵的主要工艺包括:
1.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一种有效工艺,该工艺采用高效、稳定的UASB反应器,通过循环提升泵将废水送入反应器底部,使废水在反应器内沿设定的上升方向流动,与污泥充分接触,经过气液固三相分离器处理后,废水从上部排出。
2. 升流式厌氧过滤器(UAF):升流式厌氧过滤器是一种将厌氧接触法与过滤法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工艺,适用于处理高浓度的有机废水。
该工艺采用厌氧生物滤池作为主要的反应装置,通过在反应器内填充一定的填料,使废水在填料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同时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沼气。
3. 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膨胀颗粒污泥床是一种新型的厌氧污水处理工艺,该工艺采用EGSB反应器,通过将废水从反应器的底部进入,与颗粒状的污泥充分混合,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沼气。
以上是集约化养殖废水厌氧发酵的主要工艺。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工艺。
UASB厌氧反应器工艺原理及特点1、UASB厌氧反应器的原理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是由Lettinga在七十年代开发的。
废水被尽可能均匀的引入到UASB厌氧反应器的底部,污水向上通过包含颗粒污泥或絮状污泥的污泥床。
厌氧反应发生在废水与污泥颗粒的接触过程,反应产生的沼气引起了内部的循环。
附着和没有附着在污泥上的沼气向反应器顶部上升,碰击到三相分离器气体发射板,引起附着气泡的污泥絮体脱气。
气泡释放后污泥颗粒将沉淀到污泥床的表面,气体被收集到反应器顶部的三相分离器的集气室。
一些污泥颗粒会经过分离器缝隙进入沉淀区。
UASB厌氧反应器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进水和配水系统、反应器的池体和三相分离器。
在UASB厌氧反应器中最重要的设备是三相分离器,这一设备安装在反应器的顶部并将反应器分为下部的反应区和上部的沉淀区。
2、UASB厌氧反应器的选型UASB厌氧反应器的材料,可采用碳钢、Lipp(或拼装结构)和混凝土结构。
对钢制结构的反应器需进行保温处理,钢池可考虑采用现场4~8mm厚阻燃型聚苯乙烯泡沫板及彩色防护板保温和装饰,碳钢的防腐材料采用环氧树脂加玻璃布三层做法。
混凝土池不考虑保温问题。
附属设备如三相分离器、配水系统、走道、扶手、楼梯暂等不考虑。
对以上三种结构型式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
当建立两个或两个以上反应器时,矩形反应器可以采用共用壁。
当建造多个矩形反应器时有其优越性。
对于大型UASB厌氧反应器建造多个池子的系统是有益的,这可以增加处理系统的适应能力。
如果有多个反应池的系统,则可能关闭一个进行维护和修理,而其他单元的反应器继续运行。
通过综合比较,钢结构和混凝土的投资相差不大,从整体比较来看,拼装结构或Lipp罐从投资上和年经常费用上均较低。
且且具有安装方便,施工周期短的优点。
但混凝土使用寿命远远高于碳钢结构池体,且无需考虑保温问题。
目前,我国的UASB厌氧反应器大多以钢筋混凝土为材料。
3、UASB厌氧反应器的特点UASB内厌氧污泥浓度高,平均污泥浓度为20-40gMLVSS/L;有机负荷高,水力停留时间短,例如采用中温发酵时,容积负荷一般为5-10kgCOD/(m3.d)左右;无混合搅拌设备,靠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气的上升运动,使污泥床上部的污泥处于悬浮状态,对下部的污泥层也有一定程度的搅动;污泥床不设载体,节省造价及避免因填料发生堵塞问题;UASB内设三相分离器,通常不设高效澄清池,被沉淀区分离出来的污泥重新回到污泥床反应区内,通常可以不设污泥回流设备,运行动力较小。
UASB⼯艺介绍1.UASB1.1概述UASB⼯艺全称为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是集有机物去除及泥、⽔、⽓三相分离于⼀体的集成化废⽔处理⼯艺,⼯艺原理为通过在反应器内培养可沉降的活性污泥,形成⾼浓度的活性污泥床,使其具有容积负荷较⾼、污泥截留效果好、反应器机构紧凑等⼀系列的运⾏特征。
1.2⼯艺原理污⽔通过提升泵提升到厌氧反应器的底部,通过反应器底部的布⽔系统均匀的将污⽔布置在整个截⾯上,利⽤进⽔的出⼝压⼒和产⽓作⽤,使废⽔与⾼浓度的污泥充分接触和传质,将废⽔中的有机物降解;废⽔在反应区进缓慢上升,进⼀步降解有机物。
在此阶段⽓、⽔、污泥同时上升,产⽣的沼⽓⾸先进⼊三相分离器内部并通过管道排出,污泥和废⽔通过三相分离器的缝隙上升到分离区,污泥在分离区沉淀浓缩并回流到三相分离器下部,保持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沉淀后的污⽔经管道排出反应器。
降解过程1.3⼯艺要素1.3.1进⽔分配系统UASB进⽔系统主要是将污⽔尽可能均匀的分配到整个反应器防⽌出现局部污泥堆积,并具有⼀定的⽔⼒搅拌功能。
是反应器⾼效运⾏的关键之⼀。
UASB采⽤的进⽔⽅式⼤多为间歇式进⽔、脉冲式进⽔、连续均匀进⽔和连续进⽔与间歇进⽔相结合的⽅式。
布⽔类型1.3.2反应区反应区是UASB的核⼼,是培养和富集厌氧微⽣物的区域,废⽔与厌氧污泥在此区域充分混合,发⽣强烈的⽣化反应,废⽔中有机物被分解。
反应区污泥床污泥悬浮层反应区分层污泥床内具有很⾼的浓度,⼀般为沉降性较好的颗粒污泥,MLSS⼀般为30~40g/L,占反应区容积的30%左右,对有机物的降解程度占反应器全部讲解量的70~90%。
悬浮层MLSS⼀般为15~20 g/L,⼀般为⾮颗粒状污泥。
1.3.3三相分离器三相分离器是UASB中的重要装置,该装置常安装在反应器顶部,并将反应器分为下部的反应区和上部的沉淀区。
同时具有能收集从分离器下产⽣的沼⽓和使分离器上的悬浮物沉淀下来的功能。
1.3.4出⽔系统在UASB中,出⽔均匀排出将影响沉淀效果和出⽔⽔质。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CASS)第二阶段负荷提高期:在UASB反应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负荷从2kgCOD Cr/(m3·d)提高到设计负荷9.5kgCOD Cr/(m3·d)。
驯化期内间歇进水,一天两次,根据浓度和水量控制负荷。
要求控制UASB反应器出水挥发性有机酸(VFA)小于200mg/L,pH 7.2以上,COD Cr去除率80%以上且产气正常,方可进一步提高负荷。
整个调试期约7个月(第一阶段4个月,第二阶段3个月),自UASB反应器达到设计负荷后,COD Cr去除率一直维持在85%以上。
虽然水质有波动,但有机负荷总是稳定在9.5kgCOD Cr/(m3·d)以上。
CASS反应池好氧污泥的培养驯化采用接种培养法,具体是在CASS池中加入其它污水处理厂浓缩脱水后的污泥,闷曝24h,此后每天排出部分上清液并加入新的污水,逐步加大负荷,此阶段不排泥。
培养期间应通过镜检密切观察CASS池中微生物相的变化;同时进行进、出水水质及反映活性污泥性能指标的测定,包括:SV、MLSS、SVI、COD、BOD5等。
随着微生物培养时间的增加,检测到污泥中有大量活跃的原生动物和少量的后生动物,此时SVI=80mL/g~100mL/g,SV=18%~20%,MLSS=1200mg/L~1800mg/L,表明活性污泥培养基本成功。
以上阶段完成后即可进入污水厂全面试运行阶段。
污水厂试运行是指在满负荷进水条件下,优化、摸索运行参数,取得最佳的去除效果,同时对工程整体质量进一步全面考核,为今后长期稳定运行奠定基础。
调试所得的数据如下:①UASB反应器:污泥浓度30g/L;容积负荷9.5kg[COD]/(m3.d);COD Cr去除率85%。
②CASS:污泥浓度3g/L;污泥负荷0.1kg[COD]/(kg[MLSS].d); CODcr去除率90%。
③处理出水验收数据为:COD Cr67mg/L;BOD5 15mg/L;SS16mg /L,pH7.1。
污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及其特点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使污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转化为稳定的无害物质。
方法有∶好氧生物处理方法(广泛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和有机性生产污水,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方法(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污水与污泥)。
常见的好氧处理工艺有普通好氧活性污泥工艺、A2/O工艺、间歇式活性污泥工艺(SBR)、曝气生物滤池(BAF)等。
生物膜法有:①生物滤池,其中又可分为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等;②生物转盘;③生物接触氧化法;④好氧生物流化床等。
在传统厌氧接触法(AC)技术基础上,出现了厌氧生物滤池(AF)、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厌氧膨胀床(AE- BR)、厌氧流化床(AFBR)、厌氧生物转盘(ARBC)、厌氧挡板反应器(AFR)以及厌氧复合反应器(AHR)等高效厌氧反应器等。
生物处理法的优点∶处理污水的范围广泛、费用低廉,运行管理较为方便。
缺点是占地面积大,污水停留时间长,容易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处理效果不稳定。
U A SB 是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简称,由于U A SB 反应器具有工艺结构紧凑,处理能力大, 无机械搅拌装置, 处理效果好及投资省等特点, U A SB 反应器是目前研究最多, 应用日趋广泛的新型污水厌氧处理工艺1 .(1) 污泥床污泥床位于整个U A SB 反应器的底部, 污泥床内具有很高的污泥生物量, 其污泥浓度(M L SS) 般为40 000~80 000 m gL. 污泥床中的污泥由活性生物量( 或细菌) 占70%~80% 以上的高度发展的颗粒污泥组成. 正常运行的U A SB 中的颗粒污泥的粒径一般在0. 5~5. 0 mm 之间, 具有优良的沉降性能, 其沉降速度一般为1. 2~ 1. 4 cm s, 其典型的污泥容积指数(SV I) 为10~20 mL g. 颗粒污泥中的生物相组成比较复杂, 主要是杆菌、球菌和丝状菌等. 污泥床的容积一般占整个U A SB 反应器容积的30% 左右, 但他对U A SB 反应器的整体处理效率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对反应器中有机物的降解量占到整个反应器全部降解量的70%~90%. (2) 污泥悬浮层污泥悬浮层位于污泥床的上部. 他占据整个U A SB 反应器容积的70% 左右, 其中的污泥浓度要低于污泥床, 通常为15 000~30 000 m g L, 由高度絮凝的污泥组成, 一般为非颗粒状污泥, 其沉降要明显小于颗粒污泥的沉速, 污泥容积指数一般在30~40 mL g 之间. 靠来自污泥床中上升的气泡使此层污泥得到良好的混合. 污泥悬浮层中絮凝污泥的浓度呈自下而上逐渐减小的分布状态.这一层污泥担负着整个U A SB 反应器有机物降解量的10%~30%.(3) 沉淀区沉淀区位于U A SB 反应器的顶部, 其作用是使由于水流的夹带作用而随上升水流进入出水区的固体颗粒(主要是污泥悬浮层中的絮凝性污泥) 在沉淀区沉淀下来, 并沿沉淀区底部的斜壁滑下而重新回到反应区内( 包括污泥床和污泥悬浮层) , 以保证反应器中污泥不致流失而同时保证污泥床中污泥的浓度. 沉淀区的另一个作用是可以通过合理调整沉淀区的水位高度来保证整个反应器集气室的有效空间高度而防止集气空间的破坏.(4) 三相分离器三相分离器一般设在沉淀区的下部, 但有时也可将其设在反应器的项部. 三相分离器的主要作用是将气体(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沼气)、固体(反应器中的污泥) 和液体(被处理的废水) 等三相加以分离. 将沼气引入集气室, 将处理出水引入出水区, 将固体颗粒导入反应区. 他由气体收集器和折流挡板组成. 有三相分离器是U A SB 反应器污水厌氧处理工艺的主要特点之一. 他相当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中的二次沉淀池, 并同时具有污泥回流的功能. 因而三相分离器的合理设计是保证其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内容.U A SB 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废水由反应器的底部进入后, 由于废水以一定的流速自下而上流动以及厌氧过程产生的大量沼气的搅拌作用, 废水与污泥充分混合, 有机质被吸附分解, 所产沼气经由反应器上部三相分离器的集气室排出, 含有悬浮污泥的废水进入三相分离器的沉降区, 由于沼气已从废水中分离, 沉降区不再受沼气搅拌作用的影响. 废水在平稳上升过程中, 其中沉淀性能良好的污泥经沉降面返回反应器主体部分, 从而保证了反应器内高的污泥浓度. 含有少量较轻污泥的废水从反应器上方排出. U A SB 反应器中可以形成沉淀性能非常好的颗粒污泥, 能够允许较大的上流速度和很高的容积负荷. U A SB 反应器运行的3 个重要的前提是: ①反应器内形成沉降性能良好的颗粒污泥或絮状污泥; ②出产气和进水的均匀分布所形成良好的自然搅拌作用; ③设计合理的三相分离器, 能使沉淀性能良好的污泥保留在反应器内.U ASB反应器是目前各种厌氧处理工艺中所能达到的处理负荷最高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他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处理能力, 是因为在反应器内以甲烷菌为主体的厌氧微生物形成了粒径为1~5mm的颗粒污泥, 即污泥的颗粒化是UASB的基本特征. 颗粒污泥能够长期保持其形态上的稳定性及良好的沉降性能.UA SB反应器和其他厌氧处理装置一样, 在实际运行中必须对有关的操作和运转条件加以严格地控制. UASB反应器的运行过程中, 影响污泥颗粒化及处理效能的因素很多. 总的来讲, U A SB 反应器的工艺运行主要受接种污泥的性质及数量、进水水质(有机基质浓度及种类、营养比、悬浮团体含量、有毒有害物质)、反应器的工艺条件(处理负荷, 包括水力负荷、污泥负荷和有机负荷. 反应器温度、pH 值与碱度、挥发酸含量) 等的影响.UASB反应器处理工艺是目前研究较多、应用日趋广泛的新型污水厌氧处理工艺, 他除了具有厌氧处理的优点, 如工艺结构紧凑、处理能力大、,无机械搅拌装置、处理效果好、投资省等优点外, 还具有其他厌氧处理工艺( 厌氧流化床、厌氧滤池等) 难以比拟的优点: ①可实现污泥的颗粒化; ②生物固体体的停留时间可长达100 d; ③气、固、液的分离实现了一体化; ④通常情况下不发生堵塞, 因而他具有很高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效率, 尤其适用于各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 现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推广技术表1 UA S B 反应器在处理不同废水中的应用资料温度℃去除率%反应器容积m3规模废水类型容积负荷k g C OD m3 ·dH R T h牛奶废水7. 56-88400生产型土豆加工废水3. 021. 23585 2 200生产型纸板废水6. 62. 53075. 6 1 000生产型甜菜糖废水20. 75. 63582 1 800生产型土豆淀粉废水-203587 5 000生产型香槟酒废水156. 83091-生产型造纸废水4. 4~5. 05. 52875~83 2 200生产型蒸馏厂废水6-35-12半生产型浸麻废水8-35-12半生产型制糖废水22. 563094-半生产型酿酒厂废水95--83-半生产型土豆废水25~4543593-半生产型垃圾渗滤液。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 UASB(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注:以下简称 UASB〕工艺具有厌氧过滤及厌氧活性污泥法的双重特点,作为能够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转化成再生清洁能源——沼气的一项技术。
对于不同含固量污水的适应性也强,且其构造、运行操作维护治理相对简洁,造价也相对较低,技术已经成熟,正日益受到污水处理业界的重视,得到广泛的欢送和应用。
UASB 工作原理UASB 由污泥反响区、气液固三相分别器〔包括沉淀区〕和气室三局部组成。
在底部反响区内存留大量厌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和分散性能的污泥在下部形成污泥层。
要处理的污水从厌氧污泥床底部流入与污泥层中污泥进展混合接触,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把它转化为沼气。
沼气以微小气泡形式不断放出,微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合并,渐渐形成较大的气泡,在污泥床上部由于沼气的搅动形成一个污泥浓度较淡薄的污泥和水一起上升进入三相分别器,沼气遇到分别器下部的反射板时,折向反射板的四周,然后穿过水层进入气室,集中在气室沼气,用导管导出,固液混合液经过反射进入三相分别器的沉淀区,污水中的污泥发生絮凝,颗粒渐渐增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沉降。
沉淀至斜壁上的污泥沼着斜壁滑回厌氧反响区内,使反响区内积存大量的污泥,与污泥分别后的处理出水从沉淀区溢流堰上部溢出,然后排出污泥床。
UASB 工艺的优缺点UASB 的主要优点是:1、UASB 内污泥浓度高,平均污泥浓度为 20-40gVSS/1;2、有机负荷高,水力停留时间短,承受中温发酵时,容积负荷一般为10kgCOD/m3.d 左右;3、无混合搅拌设备,靠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气的上升运动,使污泥床上部的污泥处于悬浮状态,对下部的污泥层也有确定程度的搅动;4、污泥床不填载体,节约造价及避开因填料发生堵赛问题;5、UASB 内设三相分别器,通常不设沉淀池,被沉淀区分别出来的污泥重回到污泥床反响区内,通常可以不设污泥回流设备。
uasb工艺技术UASB(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工艺技术是一种高效、节能的生物处理技术,常用于处理有机废水、污泥等。
该工艺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生化处理工艺难以解决的问题,具有操作简便、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好等优点。
UASB工艺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预处理、上流式厌氧污泥气浮、上流式厌氧污泥床、上流式厌氧污泥脱水和上流式厌氧污泥厌氧消化。
首先,预处理过程是将原水进行初步的固液分离,去除较大的悬浮颗粒物、沉积物和泥沙,通常使用格栅、旋流器和沉砂池等设备进行处理。
这一步骤旨在减少后续处理的负担,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接下来是上流式厌氧污泥气浮,它使用气浮方式将悬浮物团状聚集,并通过气体浮力将其从水中分离出来。
该步骤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脂肪和油脂等有机物质,为后续的厌氧处理提供条件。
然后,上流式厌氧污泥床是UASB工艺的核心步骤,它通过在床内形成既有流动层又有沉降层的结构,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成沼气和沉积物。
该步骤在床内形成的活性污泥层具有很高的颗粒密度和活性菌量,能够有效地去除COD和BOD等有机物质。
随后是上流式厌氧污泥脱水,这一步骤主要通过离心机将沉积物从废水中分离出来,并进一步增加污泥的稳定性和浓度。
脱水后的污泥可以作为肥料或其他用途,实现资源化利用。
最后是上流式厌氧污泥厌氧消化,这一步骤将脱水后的污泥进一步厌氧消化,产生更多的沼气,并将其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稳定的有机质。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废弃物的处理量,以及减少环境污染。
总的来说,UASB工艺技术是一种高效、节能的生物处理技术。
它能够有效地去除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同时产生大量的沼气资源,并且污泥的处理和稳定化过程也相对简单。
因此,UASB工艺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UASB的原理及其特点是什么?
UASB即升流式厌氧污泥床(见图6-11),其在构造上的主要特点是集生物反应池与沉淀池于一体,是一种结构紧凑的厌氧生物反应器。
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进水配水系统;反应区,包括颗粒污泥区和悬浮污泥区,废水从反应器底部进入,与颗粒污泥充分混合接触,污泥中的微生物不断分解有机物,并放出气体,在气体的搅动作用下形成了悬浮污泥层;三相分离器,由沉淀区、回流缝和气封组成,将固液气分离,污泥经回流缝回流到反应区,气室收集产生的沼气;处理排水系统。
与其他厌氧反应器相比,升流式厌氧污泥反应器具有很多优点。
污泥床内生物量多颗粒污泥增强了反应器对不利条件的抵抗能力,颗
粒污泥直接接种可以加快反应器的启动速度;容积负荷率高,在中温发酵条件下可高达 15~40kgCOD/(m3·d);水力停留时间短,池体容积大减;设备简单,三相分离器的使用避免了附设沉淀装置、脱气装置、回流装置和搅拌装置,节省了投资和运行费用,降低了能耗,反应器内不需投加填料和载体,提高了容积利用率,无堵塞问题。
该工艺流程如图6-12所示。
处理工业废水的 UASB反应器在启动前必须投加接种污泥,污泥优先选择处理同类废水所产生的新鲜颗粒污泥。
颗粒污泥并非是种泥形成的,而是以种泥为种子,在基质营养条件充足的情况下,新长成的微生物繁殖而成。
对于处理生活污水的该类反应器可采用自接种法启动,该方法可分为启动滞后期、颗粒污泥出现期和颗粒污泥成熟期三个阶段。
处理工艺介绍工艺介绍污水处理污水北京华福工程有限公司2013年2月厌氧处理艺厌氧处理工艺(水解酸化、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IC反应器)1水解酸化基本原理水解阶段是在厌氧菌胞外酶的作用下将复杂的有机物被分解成简单的有机物。
酸化阶段即产氢产乙酸阶段,在产酸或酸化细菌将水解阶段产生的中间产物如脂肪酸和醇类转化成乙酸和氢,并有CO2产生。
上流式水解酸化池填料水解池3厌氧反应基本原理第一阶段是在水解与发酵细菌作用下,使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脂肪水解与发酵转化成单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及二氧化碳、氢等;第二阶段是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把第一阶段的产物转化成氢、二氧化碳和乙酸;第三阶段通过2组生理上不同的产甲烷菌的作用,一组把氢和二氧化碳转化成甲烷;另一组是对乙酸脱羧产生甲烷。
生化处理厌氧反应基本原理厌氧处理的优点第一阶段是在水解与发酵细菌作用下,使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脂肪水解与发酵转化成单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及二氧化碳、氢等;第二阶段是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把第一阶段的产物转化成氢、二氧化碳和乙酸;第三阶段通过2组生理上不同的产甲烷菌的作用,一组把氢和二氧化碳转化成甲烷;另一组是对乙酸脱羧产生甲烷。
UASB反应器在反应器的底部有一层截留、吸附与降解有机物的厌氧污泥层,在反应器的上部设有固、液、气三相分离器,使经厌氧处理后的废水、产生的沼气以及厌氧污泥有效分离,完成废水外排、沼气收集并输出、沉淀下来的污泥直接回落至反应区。
UASB反应器特点z反应器中具有浓度极高、且以颗粒状存在的高活性污泥;z反应器内具有集泥、水和气分离与一体的三相分离器;z无需安装任何搅拌装置,反应器的搅拌时通过产气及水流的上升搅拌作用而实现的;z UASB反应器由下至上为:污泥床、污泥悬浮区、沉淀区、三相分离器区等各项功能部分组成。
IC反应器结构IC反应器的进水1由反应器底部泵入第一反应室,与该室的厌氧颗粒污泥均匀混合。
简述生活污水的厌氧处理工程前言生活污水的二次处理应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我国生活污水的处理方式主要分为分散处理和集中处理两个方面。
分散处理多用于远离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乡镇地区,集中处理主要应用于城市。
在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工艺中,污水厌氧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
1、污水厌氧处理原理污水厌氧处理原理是利用无氧环境杀死废水中的有机物,在此过程中有机物通过水解和发酵等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
厌氧的过程主要依靠水分解产生的酸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和产甲烷细菌的作用完成的。
有机物厌氧分解流程如图1所示:水解过程能够将大分子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大分子有机物在细胞外酶的作用分解成为多个小分子有机物,生成具有溶解性的有机物。
发酵是将溶解性有机物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等中间产物。
在发酵酸的作用下乙酸菌被转化为乙酸、氢气和二氧化碳。
最后,通过氢气和乙酸的相互反应生成甲烷并释放出二氧化碳。
2、存在的主要问题污水厌氧处理主要应用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在处理民用生活污水方面污水厌氧处理发展并不快速。
在目前生活污水厌氧处理工艺中主要包括:厌氧接触工艺、厌氧滤池、上流式厌氧污泥床等。
对于高负荷的污水处理能力有限;厌氧滤池在处理污水时容易产生堵塞,减少了污水处理的反应容积,同时厌氧滤池的建设投资也较大;上流式厌氧污泥床是较大型的污水处理装置,其处理污水需要对污水进行沉淀,因此需要交昂贵的建设费用。
3、解决办法3.1 UBF反应器的工艺流程和特点采用UBF反应器进行污水处理是利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与厌氧接触工艺相结合的方式对污水jinx那个处理。
这种高效的反应器结合了二者的优点,在污水处理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其主要特点是反应器内的水流方向与产气方向相同,由此可减少微生物的阻塞,同时还起到搅拌污泥床层的作用。
3.2 UBF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采用UBF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在保持原有处理温度15℃的条件下,具有较好的表现。
通过实验证明,污水处理出水COD可低于100mg/L。
工艺方法——厌氧生物反应器及其原理工艺简介1、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UASB是(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Blanket)的英文缩写。
名叫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是一种处理污水的厌氧生物方法,又叫升流式厌氧污泥床。
由荷兰Lettinga教授于1977年发明。
UASB由污泥反应区、气液固三相分离器(包括沉淀区)和气室三部分组成。
在底部反应区内存留大量厌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和凝聚性能的污泥在下部形成污泥层。
要处理的污水从厌氧污泥床底部流入与污泥层中污泥进行混合接触,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把它转化为沼气。
沼气以微小气泡形式不断放出,微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合并,逐渐形成较大的气泡,在污泥床上部由于沼气的搅动形成一个污泥浓度较稀薄的污泥和水一起上升进入三相分离器,沼气碰到分离器下部的反射板时,折向反射板的四周,然后穿过水层进入气室,集中在气室沼气,用导管导出,固液混合液经过反射进入三相分离器的沉淀区,污水中的污泥发生絮凝,颗粒逐渐增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沉降。
沉淀至斜壁上的污泥沿着斜壁滑回厌氧反应区内,使反应区内积累大量的污泥,与污泥分离后的处理出水从沉淀区溢流堰上部溢出,然后排出污泥床。
2、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反应器(EGSB)EGSB(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lanket Reactor),中文名膨胀颗粒污泥床,是第三代厌氧反应器,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荷兰Wageingen农业大学的Lettinga等人率先开发的。
其构造与UASB反应器有相似之处,可以分为进水配水系统、反应区、三相分离区和出水渠系统。
与UASB反应器不同之处是,EGSB 反应器设有专门的出水回流系统。
EGSB反应器一般为圆柱状塔形,特点是具有很大的高径比,一般可达3-5,生产装置反应器的高度可达15-20米。
颗粒污泥的膨胀床改善了废水中有机物与微生物之间的接触,强化了传质效果,提高了反应器的生化反应速度,从而大大提高了反应器的处理效能。
论污水厌氧生物处理新工艺-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本文出自: 水世界网作者: sding 点击率: 799一、概述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污水与工业废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
为了贯彻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必须同步发展的方针,污水处理工程必定会有相应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经济、省能地解决污水处理问题,已是当今环境工程领域中最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除了靠正确决策外,尚需依赖技术更新,新工艺的开发,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等科学技术措施。
目前,污水处理工程基本上还是依靠消耗能量来改善环境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
但在能源有限的条件下,人们已经意识到,浪费能源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必须彻底改变,现今评价工程设计优劣的立足点,已经开始转移到基建投资和运转管理的经济性,以及对能源利用的有效程度。
因此,环境工程已不可避免地要与能源工程体系发生联系。
录求污水处理工程节能措施的技术途径颇多,而用机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则是重要途径之一。
厌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厌氧性微生物的代谢特性,在毋需提供外源能量的条件下,以被还原有机物作为受氢体,同时产生有能源价值的甲烷气体。
厌氧生物处理法不仅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进水BOD浓度可达15000mg/l,也可适用于低浓度有机废水,包括城市废;厌氧生物处理法能耗低;有机容积负荷高,一般为5-10kgCOD/m3.d高的可达50kgCOD/m3.d;剩余污泥量少;产生的沼气可利用;营养需要量少;被降解的有机物种类多;能承受较大的负荷变化和水质变化。
显而易见,开发厌氧生物处理新工艺用来治理有机污水的污染,无疑是一种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方法。
近年来,污水厌氧处理工艺发展十分迅速,各种新工艺、新方法不断出现,包括有厌氧接触法、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档板式厌氧法、厌氧生物池、厌氧膨胀床和流化床、厌氧生物转盘等,目前升流式厌氧污泥床这种新工艺由于具有厌氧过滤及厌氧活性污泥法的双重特点,运转及构筑物造价均有所下降,对于不同含固量污水的适应性也强,因而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目前已设计和施工的这种工艺较多。
二、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工作原理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有反应区、气液固三相分离器(包括沉淀区)和气室三部分组成。
在底部反应区内存留大量厌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和凝聚性能的污泥在下部形成污泥层。
要处理的污水从厌氧污泥床底部流入与污泥层中污泥进行混合接触,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把它转化为沼气。
沼气以微小气泡形式不断放出,微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合并,逐渐形成较大的气泡,在污泥床上部由于沼气的搅动形成一个污泥浓度较稀薄的污泥和水一起上升进入三相分离器,沼气碰到分离器下部的反射板时,折向反射板的四周,然后穿过水层进入气室,集中在气室沼气,用导管导出,固液混合液经过反射进入三相分离器的沉淀区,污水中的污泥发生絮凝,颗粒逐渐增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沉降。
沉淀至斜壁上的污泥沼着斜壁滑回厌氧反应区内,使反应区内积累大量的污泥,与污泥分离后的处理出水从沉淀区溢流堰上部溢出,然后排出污泥床。
这种工艺的基本出发占在于:(1)为污泥絮凝提供有利的物理--化学条件,使厌氧污泥获得并保持良好的沉淀性能;(2)良好的污泥床常可形成一种相当稳定的生物相,能抵抗较强的扰动力。
较大的絮体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从而提高设备内的污泥浓度;(3)通过在污泥床设备内设置一个沉淀区,使污泥细颗粒在沉淀区的污泥层内进一步絮凝和沉淀,然后回流入污泥床内。
三、厌氧污泥床内的流态和污泥分布厌氧污泥床内的流态相当复杂,反应区内的流态与产气量和反应区高度相关,一般来说,反应区下部污泥层内,由于产气的结果,部分断面通过的气量较多,形成一股上升的气流,带动部分混合液(指污泥与水)作向上运动。
与此同时,这股气、水流周围的介质则向下运动,造成逆向混合,这种流态造成水的短流。
在远离这股上升气、水流的地方容易形成死角。
在这些死角处也具有一定的产气量,形成污泥和水的缓慢而微弱的混合,所以说在污泥层内形成不同程度的混合区,这些混合区的大小与短流程度有关。
悬浮层内混合液,由于气体币的运动带动液体以较高速度上升和下降,形成较强的混合。
在产气量较少的情况下,有时污泥层与悬浮层有明显的界线,而在产气量较多的情况下,这个界面不明显。
有关试验表明,在沉淀区内水流呈推流式,但沉淀区仍然还有死区和混合区。
厌氧污泥床内污泥浓度与设备的有机负荷率有关。
是处理制糖废水试验时,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内污泥分布与负荷的关系。
从图中可看出污泥层污泥浓度比悬浮层污泥浓度高,悬浮层的上下部分污泥浓度差较小,说明接近完全混合型流态,反应区内污泥的颁,当有机负荷很高时污泥层和悬浮层分界不明显。
试验表明,污水通过底部0.4-0.6m的高度,已有90%的有机物被转化。
由此可见厌氧污泥具有极高的活性,改变了长期以来认为厌氧处理过程进行缓慢的概念。
在厌氧污泥中,积累有大量高活性的厌氧污泥是这种设备具有巨大处理能力的主要原因,而这又归于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具有高的容积有机负荷率,其主要原因是设备内,特别是污泥层内保有大量的厌氧污泥。
工艺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成具有优良沉降性能和很高甲烷活性的污泥,尤其是颗粒状污泥。
与此相反,如果反应区内的污泥以松散的絮凝状体存在,往往出现污泥上浮流失,使厌氧污泥床不能在较高的负荷下稳定运行。
根据厌氧污泥床内污泥形成的形态和达到的COD容积负荷,可以将污泥颗粒化过程大致分为三个运行期:(1)投产运行期:从接种污泥开始到污泥床内的COD容积负荷达到5kgCOD/m3.d左右,此运行期污泥沉降性能一般;(2)颗粒污泥出现期:这一运行期的特点是有小颗粒污泥开始出现。
当污泥床内的总SS 量和总VSS量降至最低时本运行期即告结束,这一运行期污泥沉降性能不太好;(3)颗粒污泥形成期:这一运行期的特点是颗粒污泥大量形成,由下至上逐步充满整个厌氧污泥床。
当污泥床容积负荷达到16kgCOD/m3.d以上时,可以认为颗粒污泥已培养成熟。
该运行期污泥沉降性很好。
五、污泥的流失与外部沉淀池的设置在升流式厌氧泥床内虽有气液固三相分离器,混合液进入沉淀区前已把气体分离,但由于沉淀区内的污泥仍具有较高的产甲烷活性,继续在沉淀区内产气;或者由于冲击负荷及水质突然变化,可能使反应区内污泥膨胀,结果沉淀区固液分离不佳,发生污泥流失而影响了水质和污泥床中污泥浓度。
为了减少出水所带的悬浮物进入水体,外部另设一沉淀池,沉淀下来的污泥回流到污泥床内。
设外部沉淀池的好处是:(1)污泥回流可加速污泥的积累,缩短投产期;(2)去除悬浮物,改善出水水质;(3)当偶尔发生污泥大量上漂时,回收污泥保持工艺的稳定性;(4)回流污泥可作进一步分解,可减少剩余污泥量。
设外部沉淀池的升流式厌氧污床工艺流程。
六、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的设计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的工艺设计主要是计算厌氧污泥床的容积、产气量、剩余污泥量、营养需要量.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的池形状有圆形、方形、矩形。
污泥床高度一般为3-8m,多用钢筋混凝土建造。
当污水有机物浓度比较高时,需要的沉淀区面积小,反应区的面积可采用与沉淀区相同的面积和池形。
当污水有机物浓度低时,需要的沉淀面积大,为了保证反应区的一定高度,反应区的面积不能太大时,则可采用反应区的面积小于沉淀区,即污泥床上部面积大于下部的池形。
气液固三相分离器是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污泥床的正常运行和获良好的出水水质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设计时应给予特别的重视。
根据经验,三相分离器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混和液进入沉淀区之关,必须将其中的气泡予以脱出,防止气泡进入沉淀区影响沉淀;2、沉淀器斜壁角度约为50o;3、沉淀区的表面水力负荷应在0.7m3.h以下,进入沉淀区前,通过沉淀槽低缝的流速不大于2m/h;4、处于集气器的液一气界面上的污泥要很好地使之浸没于水中;5、应防止集气器内产生大量泡沫。
第2、3两个条件可以通过适当选择沉淀器的深度-面积比来加以满足。
对于低浓度污水,主要用限制表面水力负荷来控制;对于中等浓度和高浓度污水,在极高负荷下,单位横截面上释放的气体体积可能成为一个临界指标。
但是直到现在国内外所取得的成果表明,只要负荷率不超过20kgCOD/m3.d,厌氧污泥床高度不大于10m,可以预料没有任何问题。
污泥与液体的分离基于污泥絮凝、沉淀和过滤作用。
所以创造条件使污泥具有良好的絮凝、沉淀性能对于分离器的工作是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注意是防止气泡进入沉淀区,要使固一液进入沉淀区之前就与气泡很好分离。
在气-液表面上形成浮渣能迫使一些气泡进入沉淀区,所以在一些情况下必须考虑设置排放这些浮渣或破坏这些浮渣的设施。
如上所述,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的混合是靠上流的水流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来完成的。
因此,一般采用多点进水,使进水均匀地分布在床断面上。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容积的计算一般按有机物容积负荷或水力停留时间进行。
设计时可通过试验决定参数或参考同类废水用的设计和运行参数。
七、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的启动1、污泥的驯化升流式套氧污泥床设备启动的最大困难是获得大量沉降性能良好的厌氧污泥。
最好的办法加以驯化,一般需要3-6个月,如果靠设备自身积累,投产期可长达1-2年,初中表明,投加少量的载体,有利于厌氧菌的附着,促进初期颗粒污泥的形成;比重大的絮状污泥比轻的易于颗粒化;比甲烷活性高的厌氧污泥可缩短启动期。
2、启动操作要点(1)最好一次投加足够量的接种污泥;(2)从污泥床流出的污泥一般不需回流,以使特别轼的污泥连续地从污泥床流出,使较重的污泥在床内积累,并促进其增殖进行颗粒化;(3)启动开始废水COD浓度较低时,未必泥颗粒化快;(4)最初污泥负荷率应低于0.1-0.2kgCOD/kgTSS.d;(5)污水中原来存在的和产生出来的多种挥发酸未能有效分解之前,不应提高有机容积负荷率;(6)可降解的COD去除率达到80%左右时,才能增加有机容积负荷率;(7)为促进污泥颗粒化,反应区内的最小空塔速度为1m/d,采用较高的表面水力负荷有利于小颗粒污泥与污泥絮凝分开,使小颗粒污泥发展为大颗粒。
八、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工艺的优缺点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的主要优点是:1、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内污泥浓度高。
平均污泥浓度为20-40gVSS/1;2、有机负荷高。
水力停留时间短。
中温发酵,容积负荷一般为10kgCOD/m3.d左右;3、无混合搅拌设备,靠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气的上升运动,使污泥床上部的污泥处于悬浮状态,对下部的污泥层也有一定程度的搅动;4、污泥床不填载体,节省造价及避免因填料发生堵赛问题;5、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内设三相分离器,一般不设沉淀池,被沉淀区分离出来的污泥重新回到污泥床反应区内,一般无污泥回流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