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做好高原防雷的重要性
- 格式:pdf
- 大小:120.32 KB
- 文档页数:2
高发雷电地区电力系统抗雷能力分析与提升雷电是一种天气现象,经常发生在高温潮湿的夏季,特别是在某些地区。
雷电对电力系统造成的直接威胁不可小觑,可能导致电力设备的损坏、停电以及对用户造成不便。
因此,分析和提升高发雷电地区电力系统的抗雷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高发雷电地区的特点和问题。
高发雷电地区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地形起伏大、山川交错、气象条件复杂、雷电相对集中等。
这些特点决定了电力系统在这些地区面临的雷电侵害程度更高,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来保护系统设备和用户。
为了提升电力系统的抗雷能力,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建立一套完善的雷电监测与预警系统。
通过安装雷电探测仪、建立雷电感应网等手段,及时掌握雷电活动的信息,预警区域内的电力系统和用户,以便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减少雷击风险。
其次是加强电力设备的防雷保护。
在高发雷电地区,我们应该优先考虑使用防雷性能更好的设备,例如:采用雷电流防御等级更高的避雷器、配备防雷接地措施等。
此外,还应增加设备的冗余设计,避免单点故障对整个系统的影响,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另外,我们还需要关注电力系统的线路设计和敷设。
在高发雷电地区,电力线路易受雷击影响。
应该采用一些抗雷设计措施,例如:采用直流抗雷防护技术、合理布置避雷器等,减少雷击的影响。
同时,优化线路敷设和杆塔结构,提高其抗雷能力。
除了设备和线路的保护,高发雷电地区的电力系统还需要加强对运行管理的重视。
这包括加强对电网的监控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
同时,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雷电灾害的能力。
开展定期的演练和培训,增加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此外,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协同合作也是提升高发雷电地区电力系统抗雷能力的关键。
气象部门在雷电监测和预警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设计和改造电力系统时,应充分考虑气象因素,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提高系统的抗雷能力。
同时,加强与气象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及时获取和分析雷电活动的数据,为电力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简论防雷的重要性和防雷措施作者:彭术静来源:《科技视界》 2015年第29期简论防雷的重要性和防雷措施彭术静(新疆伊犁新星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新疆伊宁 835000)[摘要]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雷电放电常危及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安全,引发森林和油库大火,毁坏各类建筑物和家用电器等弱点设备,以及在电力系统中导致绝缘破坏后造成的各种灾害等。
因此,我们有必要认识雷电的形成及其危害,加强防雷意识,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消除雷电对人类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危害。
[关键词]雷电放电;雷云;防雷保护措施1防雷的重要性1.1雷电的危害据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由于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元,因此雷电一直是人类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雷电放电常危及人类和动物的生命财产安全、引发森林和油库等失火,毁坏各类建筑物和家用电器等弱点设备,以及在电力系统中导致绝缘遭破坏后造成的各种灾害。
雷电以其强大的破坏力给人类社会带来惨重的灾难,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我国家用电器日渐普及,功能齐全的新产品不断涌向居民家中,再加上高层、超高层建筑日益增多,金属建筑物高耸入云,雷电灾害也频繁发生,雷击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直接和间接危害日趋严重,给人类敲响了防雷保护的警钟。
1.2雷电灾害的主要特点1)遭受灾害的范围大大扩展;2)雷电危害从二维空间入侵升级为三维空间入侵;3)雷电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大大增加;4)雷电灾害的主要对象已集中到微电子元器件上;5)对电力系统来说,雷电放电可能在电力系统中产生很高的过电压,称为雷电过电压或大气过电压,如果对它不加限制,将造成输电线路和发电厂、变电站配电装置等的绝缘发生故障,从而引发停电事故。
此外,雷电放电所产生的巨大电流,也会因感应效应和热效应造成机电设备损伤或毁坏。
可见,防雷减灾对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安宁显得特别重要,而且迫在眉睫。
2雷电的形成和雷击的几种形式2.1雷电的形成雷电放电是由雷云引起的放电现象;所谓雷云,就是带电荷的云,但雷云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夏秋季的午后或傍晚,地面附近的热空气携带大量的水蒸汽不断上升到高空,当然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后,由于温度的下降,水蒸汽凝结成水滴,在足够的冷的高空,水滴会进一步冷却成冰晶,水滴和冰晶因其复杂的电荷分离过程及强烈气流的作用,便形成带电的雷云。
简论防雷的重要性和防雷措施雷击是一种自然灾害,可以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因此,防雷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防雷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防雷措施。
一、防雷的重要性防雷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雷击可能导致人员伤亡。
雷电是一种高能电流,如果人类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那么在雷电活动频繁的区域,人们可能会遭受到电击伤害,甚至死亡。
其次,雷击对建筑物和设备造成的损坏也非常严重。
雷电可能导致建筑物起火、电器设备损坏等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困扰。
最后,雷电还可能导致传输线路中断,造成通信中断和数据丢失。
在现代社会,通信和数据传输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雷电导致通信中断,那么将对社会运行产生严重影响。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必须认识到防雷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来减少雷击带来的损失。
二、常见的防雷措施1. 避免暴露在户外在雷电活动频繁的时候,人们应该尽量避免暴露在户外。
可以在室内避雷区域寻求安全。
同时,不要接触金属物品,如铁质的护栏或遮阳伞,因为它们易于成为雷电的导体。
2. 使用避雷针避雷针是一种常见的防雷设施,用于保护建筑物的不受雷电击中。
避雷针通常位于建筑物的顶部,通过将雷电引入地下,从而保护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
3. 安装避雷器在大型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中,安装避雷器是一种有效的防雷措施。
避雷器可以吸收雷电产生的过电压,从而保护设备不受损害。
4. 地线和接地装置地线和接地装置是另一种常见的防雷措施。
通过将电流引入地下,地线和接地装置可以减少雷电对建筑物和设备造成的损害。
5.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为了确保防雷系统的正常运行,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损坏和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6. 掌握防雷知识了解防雷知识对于人们自身的安全至关重要。
人们应该知道如何行动和逃避在雷电活动频繁的时候。
此外,了解正确的防雷措施,可以帮助人们在需要时采取正确的措施。
总结防雷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警惕并采取相应措施。
高原型风力发电整机控制系统的防雷技术研究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正逐渐成为各国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高原地区作为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其气候特点和地形条件给风力发电的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高原地区的风力发电项目中,由于高原环境的特殊性,防雷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高原地区雷电活动频繁,雷电的危害性也更加突出。
在风力发电场中,风机轮叶的塔顶部分往往是雷电击中的主要目标之一,雷电击中风机轮叶不仅可能引起机器损坏,还可能导致火灾等严重后果。
针对高原地区雷电活动频繁的特点,高原型风力发电整机控制系统应具备一定的防雷能力。
高原地区风力发电场的防雷策略首先应包括有效的避雷设施,如设置避雷针以引导雷电,减小雷电击中风机的概率。
同时,还应采取覆盖机箱、保护线路、设备接地等技术措施,以减少雷电对整机控制系统造成的影响。
其次,高原地区的极端天气条件对整机控制系统的工作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高原地区,突发的大风、暴雨和降温等极端天气状况可能对风力发电设备造成损害。
因此,高原型风力发电整机控制系统需要具备较高的抗干扰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首先,整机控制系统应具备故障自动检测、报警和自动保护功能,及时识别并隔离故障点,防止故障蔓延。
其次,应采用抗干扰较强的传感器和控制器,以保证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正常工作。
此外,高原地区的气候条件还会对整机控制系统的电气性能产生影响。
在高原地区,气温较低、大气氧含量减少等因素都会影响电气设备的工作性能。
为了保证整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应选择符合高原地区气候条件的优质电气元件,确保在极端气候条件下仍能正常运行。
另外,还应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维护和检测,定期检查设备的接线端子、绝缘性能等,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以保证整机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
除了上述防雷技术研究外,高原型风力发电整机控制系统还应结合高原地区的气象特点进行风速和风向的实时监测和预测。
论做好高原防雷的重要性
德庆措姆
【期刊名称】《西藏科技》
【年(卷),期】2008(000)005
【摘要】本文根据雷电在西藏高原的危害程度,主要论述了西藏高原开展防雷减灾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总页数】2页(P64-65)
【作者】德庆措姆
【作者单位】那曲地区气象局雷电防护中心,西藏,那曲,85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7.9
【相关文献】
1.浅谈做好一般厂房屋面放散管、排风管防雷措施的重要性 [J], 廖云和;吴月惠;吴珍
2.省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召开——徐荣凯强调,要充分认识九大高原湖泊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信心,落实责任,坚决完成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的目标任务 [J],
3.非金属防雷接地模块在高原气象自动站防雷上的应用 [J], 卫东;孙希山;丹增罗布;拉巴次仁;次仁白玛
4.防雷检测的重要性及防雷措施 [J], 王鑫
5.谈谈做好高原机场趋势预报工作的重要性 [J], 陈勤耕;李继萍;资文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原地区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措施探讨青藏高原由于特有的地形地貌特点,不仅昼夜温差较大,而且冷暖空气交替频繁,再加之高原上云层较低,这就导致在夏秋季节极易形成雷暴云。
当雷暴云放电时产生的雷电会对输电线路带来较大的危害。
因此需要做好高原地区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工作,确保输电线路本身供电的安全性,同时还能够有效的保证发电厂运行的安全。
标签:高原地区;高压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技术措施前言在高压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雷击作为高压架空输电线路供电安全的最重要影响因素,由于雷击而导致的输电线路安全事故发生较为频繁,这给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因此需要做好高原地区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的防雷工作,确保输电线路供电的安全,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 雷击线路原因及其危害当两块带有不同电荷的云层发生相互碰撞时,则会向大地进行发电,从而导致雷电产生。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在雷电发生时,极易导致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受到雷击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当雷电击中高压架空线路杆塔时,则会通过杆塔形成一个供电传输的通道,导致避雷线路被击穿,从而导致整条高压架空线路发生跳闸事故。
在雷击发生时,雷击的概率及所带来的危害是与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成正比的。
在高原地区,由于地形地貌特殊,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高压加空输电线路在处理变电站入口的地网时通常是与主接地网连接,这就导致直击雷卸载通道被忽略,一旦有直击雷发生时,则会导致巨大的危害发生。
同时绝缘设备自身特性恢复也十分缓慢,这就会导致整条高压输电线路会出现跳闸事故。
2 高压架空输电线路防雷存在的缺陷2.1 绝缘子使用存在隐患当前在高压架空输电线路上使用的绝缘子有陶瓷绝缘子、钢化玻璃绝缘子及合成绝缘子等三种类型。
在陶瓷绝缘子在输电线路上运行时,由于其笨重易碎,而且强度较代,易劣化成零值班,这就使其极易成为过电压薄弱之处,从而在闪络发生时被穿。
而钢化绝缘子在雷击发生时,极易出现裸串情况,而且在运行初期自爆率较高。
高海拔输电线路防雷中线路避雷器的有效利用摘要:相比较而言,高海拔地区的输电线路更容易受到雷击的威胁,因此,最好输电线路的防雷工作非常必要。
线路避雷器是输电线路防雷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措施,其能够有效预防反击或者绕击引发的绝缘子闪络跳闸问题。
本文结合线路避雷器的原理出发,对其在高海拔输电线路防雷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高海拔地区;输电线路;线路避雷器;利用前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雷电标准日数为40,而高海拔地区的平均雷电日数更高,输电线路更容易遭受雷击的危害,因此更需要做好防雷工作。
将线路避雷器应用到输电线路防雷中,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减少和预防雷击灾害对于输电线路正常运行的影响,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1 线路避雷器的原理和优势当雷击发生时,雷电流的传输路径一般是杆塔、避雷线、大地、相邻杆塔,如果杆塔顶端的电位与导线电位差超过绝缘子串50%放电电压时,可能出现闪络问题。
从这个角度分析,影响输电线路抗雷能力的因素包括了避雷线、雷电强度、接地电阻和绝缘子串50%放电电压,而在四个因素中,只有避雷线和接地电阻能够实现人为控制,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输电线路防雷都是通过设置线路避雷器以及降低接地电阻的方式实现的。
不过,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如山区等,土壤本身的电阻率较高,想要降低接地电阻非常困难,必须安装相应的线路避雷器来避免雷击对于输电线路的影响。
线路避雷器的工作原理,是对雷电流进行分流后,将其中的一部分电流输送到相邻杆塔,电流在经过导线和避雷线时,会在电力感应的作用下产生耦合分量,使得导线的电位升高,确保导线与杆塔顶端的电位差能够维持在安全范围内,发挥出良好的防雷效果[1]。
2 线路避雷器的有效利用2.1选型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带动下,线路避雷器的类型也日趋多样化,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根据其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无间隙线路避雷器和有间隙线路避雷器。
无间隙线路避雷器本身具备较高的可靠性,而且保护裕度大,在输电线路防雷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有间隙避线路避雷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外串间隙,安装方便,不需要进行间隙的调整,而且间隙的放电分散性能够随着结构与间隙形状的改变而有效下降,即使遭受雷电直击导致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本体损坏,如果间隙没有被击穿,也依然能够发挥作用,保证输电线路的稳定可靠运行。
科技视界Science&Technology VisionScience&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1防雷的重要性1.1雷电的危害据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由于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元,因此雷电一直是人类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雷电放电常危及人类和动物的生命财产安全、引发森林和油库等失火,毁坏各类建筑物和家用电器等弱点设备,以及在电力系统中导致绝缘遭破坏后造成的各种灾害。
雷电以其强大的破坏力给人类社会带来惨重的灾难,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我国家用电器日渐普及,功能齐全的新产品不断涌向居民家中,再加上高层、超高层建筑日益增多,金属建筑物高耸入云,雷电灾害也频繁发生,雷击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直接和间接危害日趋严重,给人类敲响了防雷保护的警钟。
1.2雷电灾害的主要特点1)遭受灾害的范围大大扩展;2)雷电危害从二维空间入侵升级为三维空间入侵;3)雷电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大大增加;4)雷电灾害的主要对象已集中到微电子元器件上;5)对电力系统来说,雷电放电可能在电力系统中产生很高的过电压,称为雷电过电压或大气过电压,如果对它不加限制,将造成输电线路和发电厂、变电站配电装置等的绝缘发生故障,从而引发停电事故。
此外,雷电放电所产生的巨大电流,也会因感应效应和热效应造成机电设备损伤或毁坏。
可见,防雷减灾对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安宁显得特别重要,而且迫在眉睫。
2雷电的形成和雷击的几种形式2.1雷电的形成雷电放电是由雷云引起的放电现象;所谓雷云,就是带电荷的云,但雷云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夏秋季的午后或傍晚,地面附近的热空气携带大量的水蒸汽不断上升到高空,当然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后,由于温度的下降,水蒸汽凝结成水滴,在足够的冷的高空,水滴会进一步冷却成冰晶,水滴和冰晶因其复杂的电荷分离过程及强烈气流的作用,便形成带电的雷云。
关于雷云的带电原理有多种说法,到目的为止尚无定论。
浅谈高原建筑物的防雷作者:赵克灵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28期摘要:高原地区雷暴日数本来就远远高于平原地区,雷电的危害更是影响着高原居民的生活。
高原居民的防雷意识淡薄,屋面几乎没有什么可靠防雷措施。
覆冰冻土情况也广泛存在,土壤电阻率比较高。
高原地区由于日照充分,大部分居民选择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但是安装位置往往高于屋面,更加容易引雷入室。
本文结合高原地区建筑物易受雷击情况,分析如何有效的减小雷电的灾害,保障高原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
关键词:高原,建筑物,土壤电阻率,防雷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新居的建设如火如荼。
各地防雷中心的宣传,现行防雷法规的正确运用,使得人们对建筑物的防雷越来越重视,笔者通过走访,调研四川的高原地区的房屋,结合各地防雷中心,气象部门反馈的资料,浅谈高原地区防雷的误区和应该改进的地方,为高原居民的生命和财产的保护作出一点贡献。
一、高原防雷所面临的问题高原地区因其特有的地理环境因素,一年之中,雷暴日数多,属于多雷区和强雷区,以四川康定和西昌为例,康定年雷暴日数52.1天,西昌年雷暴日数113天,在这些多(强)雷暴天气的地区,人民大多比较重视防雹,对防雷却很忽略,虽然每年都会发生雷电击中人畜的事故,导致人民生命和财产受到损失,但是农村住房或部分自建房屋依旧几乎没有做任何防雷措施。
不仅仅是因为施工队伍的素质较低有关,最重要的是因为个人防雷意识淡薄。
二、高原地区的建筑接地和防雷改造高原地区,气候地质条件较为严峻,覆冰冻土现象明显,土质大部分为砾石,冻土深度深达几十厘米,冬季土壤电阻率非常的高,如何降低接地电阻,根据多年经验,换土或使用降阻剂都不是很好的办法,一般采用增加接地面积,增加地网面积,有条件的增设垂直接地极。
在高原地区公共建筑往往还能做外部防雷,私人修建的就没有做防雷这一块了。
改造屋体的外观与墙面已不现实,不宜采取自然接地体和柱内钢筋做引下线。
引下线只得另外加设。
建议引下线采用Ф10镀锌圆钢,每隔25米设置一条引下线。
浅谈高山发射台防雷措施高山发射台是指建在山顶或山腰的发射台,一般用于发射导弹、火箭等飞行器。
由于其处于高山地带,雷击是一个常见问题,因此采取一系列的防雷措施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从减少雷击风险、防护建筑物和设备以及加强监测与预警三个方面展开对高山发射台防雷措施的浅谈。
首先,减少雷击风险是高山发射台防雷的首要任务。
高山地势本身就具有吸引雷电的特点,所以在选址时就需要尽量避开雷电频繁的区域,选择相对较低的山脉。
此外,还应避免在高山发射台的附近建设高大的建筑物或设施,以免增加雷击的风险。
另外,在设计和建设时,还需要注意避开天然雷区,比如山顶附近的悬崖、峭壁等地形,以及含水层或含金属矿床等地质构造。
通过合理选址和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雷击的风险。
其次,防护建筑物和设备是高山发射台防雷的重要措施。
首先,发射台的建筑物应进行混凝土加固,以增强其耐雷电击打的能力。
其次,建筑物的外墙应安装避雷针和避雷网,将被雷击的能量引导到地面。
同时,建筑物内部的电气设备、通讯设备等也应进行相应的绝缘和防护措施,以防止雷电的入侵。
此外,为了保护人员的安全,发射台周边应设立避雷设备,如避雷塔、避雷网等,以将雷电引到地面,减少雷击的危险。
总之,高山发射台是雷电频发地区,防雷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减少雷击风险、防护建筑物和设备以及加强监测与预警,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减少雷击造成的损失。
然而,由于雷电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高山发射台还需要不断加强防雷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确保雷电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浅析高原地区输电线路防雷措施的应用摘要:青藏高原地形地貌复杂,昼夜温差大,冷暖空气交替频繁,加之高原上云层相对较低,因而在夏秋季节常常形成雷暴云等现象,雷暴云的放电即为雷电,雷电对输电线路、变电站(所)及发电厂等危害极大,常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的生活。
做好输电线路的防雷工作,不仅可以提高输电线路本身的供电可靠性,而且可以使变电所,发电厂安全运行得到保障。
关键词:高原地区输电线路防雷措施安全运行1 雷害原因及其危害输电线路雷击闪电是由雷云放电造成的过电压通过线路杆塔建立放电通道,导致线路绝缘击穿,可分为直击雷过电压和感应雷过电压。
输电线路感应雷过电压最大可达到400 kV左右,它对35 kV及以下线路绝缘威胁很大,但对于110 kV及以上线路绝缘威胁很小,110 kV 及以上输电线路雷击故障多由直击雷引起,并且同接地装置的完好性有直接的关系。
2 架空电力线路防雷措施输电线路在确定线路防雷的方式时,应综合考虑系统的运行方式、线路电压等级和重要程度、线路经过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弱、地形地貌特点、土壤电阻率等自然条件,并参考当地原有线路的运行经验,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
2.1 架设避雷线避雷线的作用主要是防止雷直击导线,避雷线的架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但不是完全消除,这就要求安装避雷器来将雷电流泄放到大地,从而限制过电压,保障输电线路及设备的安全。
2.2 加强线路绝缘由于输电线路个别地段需采用大跨越杆塔,这就增加了线路的落雷机会。
高塔落雷时塔顶电位高,感应过电压大,而且受绕击的概率也就越大。
为了降低线路的跳闸率,可在高杆塔上增加绝缘子串的片数,加大大跨越档导、地线之间的距离,以加强线路的绝缘。
2.3 杆塔接地在土壤电阻率低的地区,应充分利用杆塔的自然接地电阻。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比较困难时,可采用多根放射形接地体,或连续伸长接地体,或配合使用降阻剂降低接地电阻。
浅谈高山发射台防雷措施汇报人:日期:目录CATALOGUE•高山发射台防雷概述•发射台站雷电防护措施•发射台站防雷接地系统•发射台站防雷监测与预警•发射台站防雷改造及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01CATALOGUE高山发射台防雷概述雷电是云层与地面之间放电的现象。
当云层内部的带电微粒发生碰撞时,会聚集形成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闪电放电。
雷电的产生雷电具有巨大的能量和破坏力,会对人和设备造成严重威胁。
对于高山发射台,雷电不仅会干扰无线电信号的传输,还会对设备造成损坏,甚至危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雷电的危害雷电的产生及危害高山发射台由于其地理位置较高,更容易受到雷电的影响。
由于空气稀薄,电场强度更大,因此雷电发生的概率更高。
灾害易发性高山发射台设备精密,价值昂贵,一旦遭受雷电损坏,损失将更为严重。
同时,由于地处偏远,修复设备也较为困难。
设备损坏严重高山发射台负责传输重要的无线电信号,一旦因雷电导致通信中断,可能会对当地通信和电视广播造成严重影响。
通信中断风险高高山发射台雷电灾害特点目的高山发射台防雷保护的目的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发射台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因雷电造成的损坏和通信中断。
2. 防止感应雷通过铺设接地网、安装避雷器等措施,将可能感应到设备的雷电能量引入地下,避免对设备造成感应损坏。
任务高山发射台防雷保护的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 防止雷电侵入通过在建筑物内外安装防雷设施,如电源避雷器、信号避雷器等,防止雷电侵入设备,避免对设备造成损坏。
1. 防止直击雷通过安装避雷针、避雷带等设施,将可能直接击中设备的雷电引向地面,避免对设备造成直接损坏。
4. 加强人员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防雷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确保在遭受雷电灾害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损失。
防雷保护的目的和任务02CATALOGUE发射台站雷电防护措施安装避雷针、避雷带等接闪器,将可能直接落在建筑物、构筑物上的雷电引入地下。
高山发射台防雷研究与实践高山发射台是指海拔超过3,000米的天线站,由于位置高出地面,机械损坏和雷击的风险都较大。
特别是雷击带来的电压冲击,不仅可能损坏设备而且还会对电波性能和传输造成影响。
因此,针对高山发射台的防雷研究与实践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 防雷基础工作在高山发射台的防雷体系中,基础工作是极为关键的。
要确保天线站安装在结构牢固的基础上,以避免地震等天然灾害造成结构损坏。
此外,在安装设备的过程中,要保证接地良好,尽可能减少接地电阻,提高降雷效果。
2. 防雷设备首先,高山发射台需要配备接地系统和绝缘系统,具体来说,需要包括接地网、环形绝缘子、支撑绳等设备,以保证安全可靠的接地。
其次,在设备内部,需要安装连续式避雷器,以接收并释放那些涌入降雷系统的雷击电流,从而保护设备。
最后,在设备的电缆、接头和其他The 连接处,需要安装防雷设备,以有效降低线路及设备的雷冲击。
3. 雷电流控制从电磁学上来说,高山发射台上的设备主要受到雷电流的影响。
为了达到良好的防护效果,需要对雷电流进行防控。
首先,需要采用合适的避雷器来保护设备以及周边范围内的人员。
其次,可以在设备中安装或直接使用金属外壳,以强化防护屏蔽。
最后,可以利用阻抗匹配技术,减少电流峰值,从而阻止电压冲击对设备造成严重影响。
4. 监测与维护对于高山发射台的防雷防控效果,需要进行监测和维护。
主要工作包括定期检查接地系统、维护避雷器和绝缘系统,并调整防雷设备以确保最佳效果。
此外,还需要建立监测记录,分析雷击数据,并对设备进行故障排查,以保持设备的完好性。
综上所述,高山发射台防雷研究与实践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通过基础工作、防雷设备、雷电流控制以及监测与维护来最大限度地保护设备的完整性和性能,并保证设备的平稳运行。
高原地区雷电多发的原因分析及有效防护发表时间:2018-10-19T15:44:21.080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8期作者:许永彬刘赛[导读]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原地区雷电多发的原因,接着探讨了高原地区防雷减灾现状,最后给出了几点雷电有效防护对策,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
(西藏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西藏拉萨 850000)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高原地区雷电多发的原因,接着探讨了高原地区防雷减灾现状,最后给出了几点雷电有效防护对策,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
关键词:高原地区雷电原因有效防护引言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
而西藏属全国雷电高发区之一,每年汛期又是西藏雷灾事故频发期。
为切实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减轻或避免雷灾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西藏气象部门不断加强雷电监测预报预警及防雷科普宣传工作。
开通了藏汉双语电视天气预报、手机短信、微信、电子显示屏等气象信息发布渠道,提前及时为公众发布各类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服务信息,确保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高原地区雷电多发原因和有效防护对策,以确保防雷减灾工作的顺利开展。
1、高原地区雷电多发的原因1.1地形影响青藏高原大都是高山峻岭,海拔高度差较大,受地形影响很容易出现雷暴天气,其主要特点是春季河谷地区的雷暴日数要高于山区,而夏季则恰好相反。
夏季可以将高原看做是加热源,四周空气不断向高原辐合上升,增加了高原层结对流不稳定性,造成了高原上空层结趋于稳定。
由于青藏高原南北两侧的地理环境不尽相同,高原边界层和地形动力的共同作用导致高原中部存在强的切变线,并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青藏高原的多雷暴中心大都出现在东西走向山脉的南坡和南北走向的东坡,且主要位于开口喇叭河谷盆地的下风沿处。
由此不难看出,地形走向和地面性质是造成高原雷电多发的原因。
1.2高压天气影响夏季青藏高原高压几乎控制整个对流层上部,使得高原盛行热低压切变线和低涡天气系统,对于青藏高原对流云系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何应对高山中的雷雨与雷电高山中的雷雨与雷电是登山者面临的一个极具挑战性和危险性的问题。
雷电是由大气中带电物质的运动形成的放电现象,一旦发生可能
会对登山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因此,对于登山者来说,如何
应对高山中的雷雨与雷电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在高山中遇到雷
雨与雷电时应该采取的相关应对措施。
首先,当登山者在高山中遇到雷雨时,应第一时间寻找安全避雷的
地点。
在高山上,雷电往往是在雷雨过后的5至10分钟内发生的,因
此登山者应该迅速判断周围的环境,寻找低洼、无树的地方躲避。
尽
量避免站在高处、树木旁或是裸露的岩石上,以减少受雷击的危险。
其次,登山者在遇到雷电时应该迅速将身体蜷缩成球状,尽量减少
接地面积,减少遭受雷电伤害的可能。
同时,避免站在金属物品旁边,以免成为雷击的导体,增加受伤的风险。
在雷电过后,要迅速将身体
摆脱潮湿的衣物,避免感染雷电引发的电闪烫伤。
除此之外,登山者在高山中遇到雷雨与雷电时,应尽量迅速撤离高
危区域,减少受伤的可能。
避免独自行动,应保持与同伴之间的一定
间距,以便在发生意外时能够相互救援。
同时,及时向相关救援机构
求助,寻求专业的救援支持,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总之,高山中的雷雨与雷电是登山者在登山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种
极端天气现象,必须谨慎对待。
登山者应该提前做好准备,了解相关
的雷电知识,严格遵守登山规定,保持警惕,及时应对,避免因雷雨
与雷电而造成生命安全的危险。
希望本文的相关建议能够帮助登山者有效地应对高山中的雷雨与雷电,确保登山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