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1之巩固练习_《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 格式:doc
- 大小:171.00 KB
- 文档页数:7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巩固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阿伏加德罗常数是12 g碳中所含的碳原子数B.阿伏加德罗常数是0.012 kg 12C中所含的原子数C.阿伏加德罗常数是6.02×1023D.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 A,近似为6.02×10232.(2015 大连高一检测)与2.2 g CO2所含的氧原子数相等的CO质量为()A.56 g B.1.4 g C.5.6 g D.2.8 g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 A,其近似值为6.02×1023 mol-1B.等物质的量的O2与O3,所含氧原子数相同C.在0.5 mol Na2SO4中,含有的Na+数约是6.02×1023D.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4.4℃时,若20滴水恰好1 mL,那么1滴水中所含的水分子数约为(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20 N A B.N A/360C.9 N A/10 D.360/N A5.(2015 石家庄高一检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1 mol CO的质量是28 g B.硝酸的摩尔质量为63 gC.2 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1 mol D.铁的摩尔质量就是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原子的质量就是镁的相对原子质量B.一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约等于166.02×1023gC.水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18 gD.二氧化硫的摩尔质量是64 g7.(2015 天水高一检测)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 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A.16 g B.32 g C.64 g·mol-1D.32 g·mol-18.20g某元素中含有0.5N A个原子,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2 B.4 C.40 D.209.O2、SO2、SO3三者的质量比为2:4:5时,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2:4:5 B.1:2:3 C.1:1:1 D.2:2:310.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64 g 氧气中含氧分子数为2N AB .1.7 g OH -中所含的电子数为N AC .49 g 硫酸中所含氧原子数为2N AD .58.5 g 氯化钠中所含的离子数为N A11.若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M g/mol ,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 )A .M g B.1Mg C.M 6.02×1023 g D.6.02×1023Mg 12.偏二甲肼(C 2H 8N 2)是一种高能燃料,燃烧产生巨大能量,可作为航天运载火箭的推动力。
2020-2021学年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章节巩固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的变化B.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存在着电子的转移C.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既存在氧化反应,又存在还原反应D.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电子转移的外在表现2.下列各组物质反应时,硫表现还原性的是()A.硫与氧气B.硫与氢气C.硫与钠D.硫与汞3.实验室常用热的NaOH溶液洗去试管口沾有的S,其反应方程式为6NaOH+3S2Na2S+Na2SO3+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是氧化剂,NaOH是还原剂B.还原剂与氧化剂的质量之比是2:1C.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D.若3mol硫完全反应,则反应中共转移4mol电子4.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氢氧化铁胶体加氯化钠溶液会产生沉淀B.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C.用平行光线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5.下列各组物质反应,前后均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 .23HCl Na CO +,3HCl NaHCO +B .323HNO ()Na CO +足量,423NaHSO ()K CO +足量C .2H S NaOH +,24H SO KOH +D .24BaCl CuSO +,24Ba(OH)NaHSO ()+足量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的导电性很差,所以水是非电解质B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否电离C .酸、碱和盐都属于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D .NaCl 和HCl 都是电解质,所以它们在任何状态下都能导电7.实验室需配制一种仅含四种离子(不包括水电离出的离子)的无色溶液,且在溶液中四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1mol L -⋅。
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巩固练习(人教版2019)一、单选题1.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 、H 2、SO 2、Cl 2、HCl 中的一种或几种,把它们通过NaOH 溶液,无明显现象;再通过红热的CuO 粉末,粉末变成红色;再通过无水硫酸铜,变蓝,最后通入AgNO 3溶液中,无沉淀生成,原混合气体中( )A .肯定没有Cl 2和HClB .CO 和H 2中至少有一种C .肯定有SO 2D .不能确定有无Cl 2、HCl 、SO 22.在甲、乙两烧杯溶液中,分别含有大量的Cu 2+、K +、H +、Cl -、CO 23-、OH -中的三种,已知甲烧杯的溶液呈蓝色,则乙烧杯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 .Cu 2+、H +、Cl -B .Cl -、CO 23-、OH - C .K +、CO 23-、OH - D .K +、H +、Cl -3.分别向下列各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 固体,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的是( )A .水B .醋酸溶液C .盐酸D .NaCl 溶液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铁与稀盐酸反应:222Fe 6H 2Fe 3H +++=+↑B .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2OH H H O -++=C .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2Zn Cu Zn Cu +++=+D .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2244BaSO BaSO +-+=↓ 5.有一种固体化合物X ,本身不导电,但熔融状态下或溶于水时能够电离,下列关于X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X 只能是盐类B .X 可能是非电解质C .X 一定是电解质D .X 可以是任何化合物6.加入NaOH 溶液后,下列溶液中哪种离子数目会减少A .CO 32-B .Fe 3+C .SO 42-D .Ba 2+7.提纯含有少量Ba(NO 3)2杂质的KNO 3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A .加入过量的Na 2CO 3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硝酸B .加入过量的K 2SO 4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硝酸C .加入过量的Na 2SO 4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硝酸D .加入过量的K 2CO 3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硝酸8.钛酸钙(CaTiO 3)材料制备原理之一是CaCO 3+TiO 2高温 CaTiO 3+CO 2↑。
高中化学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巩固练习新人教版选修5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化学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巩固练习新人教版选修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化学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巩固练习新人教版选修5的全部内容。
全章复习与巩固【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只用一种试剂就可鉴别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这种试剂是( )A、NaOH溶液B、Cu(OH)2悬浊液C、石蕊试液D、Na2CO3溶液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淀粉、纤维素、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能发生酯化反应的酸不一定都是羧酸C、天然蛋白蛋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α—氨基酸D、油脂水解得到的醇是丙三醇3.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油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C、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D、蛋白质溶液遇硫酸铜后产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4.将淀粉浆和淀粉酶的混和物放入玻璃纸袋中,扎好,浸入流动的温水中,过相当一段时间后取出袋中的液体,使之分别与碘水,新制 Cu(OH)2浊液(加热)、浓HNO3(微热)接触,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显蓝色,无现象,显黄色B、显蓝色,有红色沉淀,无现象C、无现象,黑色沉淀,显黄色D、无现象,有红色沉淀,显黄色5.吗丁啉是一种常见的胃药,其有效成分的结构简式可用下图表示。
关于该物质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22H24ClN5O2B、物质具有碱性,能与酸反应C、物质不能发生水解反应D、该物质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6.环氧乙烷()、丙酮、丁醛、葡萄糖的混合物,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6%,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33%B、27%C、30%D、23%7.心酮胺是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它具有如下结构简式:下列关于心酮胺的描述,错误的是()A、可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和溴反应B、可以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C、可以和氢溴酸反应D、可以和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合液反应8.核糖的结构简式为 CH2OH(CHOH)3CHO和脱氧核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2CH2CHO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能发生反应的是①氧化② 还原③ 酯化④ 水解⑤ 加成⑥ 中和()A、①②③⑤B、①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9.下列实验获得成功的是()A、欲证明放入硫酸溶液中的纤维素加热已发生水解,可向所得溶液加入银氨溶液,放在水浴中B、欲证明淀粉的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可向试管中加入0。
第2课时离子反应夯实基础轻松达标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aCO3+2H+Ca2++H2O+CO2↑B.锌与盐酸反应:Zn+2H++2Cl-Zn2++2Cl-+H2↑C.氯化铁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2Fe3++3Ba(OH)22Fe(OH)3↓+3Ba2+D.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OH-+H+H2O答案A解析B项,未反应的Cl-应删去;C项,Ba(OH)2是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应拆写成离子形式;D 项,氢氧化铜是难溶物,应用化学式表示,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
故选A项。
2.下列反应能用H++OH-H2O表示的是( )A.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B.氢氧化镁和盐酸C.氢氧化钡和稀硫酸D.澄清石灰水和硝酸答案D解析A项中醋酸是弱酸,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写成CH3COOH;B项中氢氧化镁难溶于水,应写其化学式Mg(OH)2;C项反应生成的硫酸钡难溶于水,还发生另一个离子反应Ba2++S BaSO4↓。
故只有D项符合题意。
3.(2020北京昌平期末)在离子方程式2Fe3++Fe3Fe2+中,Fe3 +可能代表的物质是( )A.FeSO4B.FeCl3C.Fe2O3D.Fe(OH)3答案B解析FeSO4为硫酸亚铁,溶于水后形成Fe2+,A项错误;FeCl3为强电解质,可溶于水完全电离产生Fe3+,B项正确;Fe2O3为金属氧化物,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但不溶于水,离子反应中氧化物不能拆写,C项错误;Fe(OH)3是难溶性碱,在溶液中以沉淀形式存在,离子反应中不能拆写,D项错误。
4.BaCO3与稀硝酸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是( )A.Ba2++C+2H++2N Ba(NO3)2+H2O+CO2↑B.BaCO3+2H++2N Ba(NO3)2+H2O+CO2↑C.BaCO3+2H+Ba2++H2O+CO2↑D.C+2H+H2O+CO2↑答案C解析BaCO3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aCO3+2HNO3Ba(NO3)2+H2O+CO2↑,其中碳酸钡难溶于水,应写化学式,硝酸、硝酸钡都是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故应拆成离子形式。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巩固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氮元素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因此N 2的化学性质也很活泼B .NO 2溶于水生成硝酸,因此NO 2是硝酸的酸酐C. 雷雨时,可增加土壤中硝酸盐类氮肥的含量,此变化属于氮的固定D .氮气可做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2.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非金属氧化物分为不同的类别。
例如,从某种意义讲P 2O 5、SO 2、SO 3、CO 2、Cl 2O 7等归为一类,则下列氧化物中与它们同属一类的是( )A. COB. NOC. N 2O 5D. NO 23.在体积为V L 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 NO 和b mol O 2,反应后容器内氮原子数和氧原子数之比为( )4.在NO 2被水吸收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比为( )。
A .3∶1B .1∶3C .1∶2D .2∶15.把少量NO 2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
A .氧气B .二氧化氮C .二氧化氮和氧气D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6. 某氮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
若测得氮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该氮的氧化物为 ( )A. N 2OB. NOC. NO 2D. N 2O 57.在标准状况下,将O 2和NO 2按1∶4的体积比充满干燥烧瓶,把烧瓶倒置于水中,瓶内液体逐渐上升,假设烧瓶内溶液不扩散,最终烧瓶内溶液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11mol L 14-⋅B .14mol L 5-⋅C .11mol L 28-⋅D .11mol L 42-⋅ 8.同温同压下,在三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两种气体,它们是:①NO 和NO 2;②NO 2和O 2;③NH 3和N 2。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巩固检测参考用时(7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1.下列转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浓硫酸→SO2B.Fe2+→Fe3+C.H2S→SO2D.HC O3-→CO22.下列粒子中只具有还原性的是( )A.Cl- B.Cl2 C.H+ D.H2O3.下列变化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CO2→CO B.Cl-→Cl2 C.Fe3+→Fe2+ D.CO2-3→CO24.按照交叉分类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5.一定条件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含有大量Ba2+的溶液中:Cl-、K+、SO2-4、CO2-3B.含有大量H+的溶液中:Mg2+、Na+、HCO-3、SO2-4C.含有大量OH-的溶液中:Mg2+、NO-3、SO2-4、Cl-D.含有大量Na+的溶液中:H+、K+、SO2-4、NO-36.下列物质只有在水溶液中才导电的电解质是( )A.氯化钠 B.二氧化碳 C.乙醇 D.氯化氢7.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部分变质,除去变质生成的Na2CO3可以选择适量的( ) A.Ca(OH)2溶液 B.稀盐酸 C.CaCl2溶液 D.Ca(NO3)2溶液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稀盐酸除水垢中的碳酸钙:Ca2++CO2-3+2H+===Ca2++H2O+CO2↑B.用稀盐酸除水垢中的氢氧化镁:Mg(OH)2+2H+===Mg2++2H2OC.用碳酸氢钠作为抗酸药中和胃酸:2H++CO2-3===H2O+CO2↑D.用H2SO4中和碱性废水:H2SO4+2OH-===2H2O+SO2-49.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KCl+NaOH===NaCl+KOH B.AgNO3+NaCl===AgCl↓+NaNO3C.Na2CO3+Ca(OH)2===CaCO3↓+2NaOH D.CaCO3+H2O+CO2===Ca(HCO3)210.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测定四份不同澄清溶液的成分,记录结果如下:甲:K2SO4、BaCl2、NaCl 乙:NaCl、Ba(OH)2、K2CO3丙:HCl、K2CO3、NaCl 丁:K2SO4、Na2CO3、KCl其中记录结果合理的是( )A.甲 B.乙 C.丙D.丁11.离子交换法净化水过程如图所示。
一、选择题1.磷元素的最高价为+5价,次磷酸(H 3PO 2)是一元中强酸,具有较强还原性,下列有关次磷酸及其盐的说法正确的是A .次磷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 3PO 2=H ++-22H PO B .NaH 2PO 2是次磷酸的酸式盐C .利用(H 3PO 2)进行化学制银反应中,1个H 3PO 2分子最多还原4个Ag +离子D .白磷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得次磷酸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 4+9NaOH=3Na 3PO 2+PH 3↑+3H 2O 答案:C 【详解】A .次磷酸(H 3PO 2)是一元中强酸,属于弱酸,存在电离平衡,则次磷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 3PO 2H ++-22H PO ,A 错误;B .次磷酸(H 3PO 2)是一元中强酸,则NaH 2PO 2是次磷酸的正盐,B 错误;C .在次磷酸(H 3PO 2)中P 元素化合价为+1价,具有较强还原性,1 mol H 3PO 2变为最高价,最多可失去4 mol 电子,因此利用(H 3PO 2)进行化学制银反应中,1个H 3PO 2分子最多还原4个Ag +离子,C 正确;D .白磷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得次磷酸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 4+3NaOH+3H 2O=3NaH 2PO 2+PH 3↑,D 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
2.离子方程式23222H =CO BaC H O O Ba +++↑++中的H +不能代表的物质是①HCl ②H 2SO 4 ③HNO 3 ④NaHSO 4 ⑤CH 3COOH A .①③ B .①④⑤ C .②④⑤ D .①⑤答案:C 【详解】①HCl 是一元强酸,与BaCO 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3222H =CO BaC H O O Ba +++↑++,①不符合题意;②H 2SO 4是一元强酸,与BaCO 3反应产生BaSO 4沉淀、H 2O 、CO 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CO 3+2H ++24SO -= BaSO 4↓+H 2O+CO 2↑,②符合题意;③HNO 3一元强酸,与BaCO 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3222H =CO BaC H O O Ba +++↑++,③不符合题意;④NaHSO 4是强酸的酸式盐,能够电离产生H +、24SO -,与BaCO 3反应BaSO 4沉淀、H 2O 、CO 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CO 3+2H ++24SO -= BaSO 4↓+H 2O+CO 2↑,④符合题意; ⑤CH 3COOH 是一元弱酸,主要以电解质分子存在,不能写成离子形式,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H 3COOH+BaCO 3=Ba 2++2CH 3COO -+H 2O+CO 2↑,⑤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可知:②④⑤,故合理选项是C 。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每题有1~2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的是()。
①氯气②液氯③新制氯水④氯气的酒精溶液⑤盐酸⑥盐酸酸化的漂白粉溶液A.①②③B.①②③⑥C.③⑥D.③④⑥2.(2016 辽宁省沈阳二中期中考)据报道,科学家通过对稻壳进行控制性焚烧热解,从中提取一种叫做生物质纳米结构二氧化硅的超高活性材料,将少量这种材料掺入混凝土中,即可制备出超高强度的高性能混凝土。
下列关于二氧化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硅溶于水显酸性,所以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B.将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可以得到硅酸C.因为高温时二氧化硅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所以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D.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任何酸3.检验溶液中的离子,实验步骤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A.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一定含有Cl-离子。
B.加入HNO3酸化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一定含有SO42—离子。
C.加入HCl后产生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变成红色,证明一定含有SO32—离子。
D.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一定含有SO32—离子。
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氯气与烧碱溶液反应:Cl2+2OH-==Cl―+ClO―+H2OB.氯气与KOH溶液反应:Cl2+2OH―==Cl―+ClO―+H2OC.盐酸与AgNO3溶液反应:HCl+Ag+==H++AgCl↓D.NaCl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Cl―+Ag+==AgCl↓5.SO2和Cl2都具有漂白作用,若将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此时可观察到有色物质()。
A.立刻褪色B.慢慢褪色C.先褪色后复原D.颜色不褪6.下列现象说明SO2具有氧化性的是()。
A.SO2通入品红溶液中使之褪色。
B.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使之褪色。
C.SO2通入溴水中使之褪色。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河南省示范性高中罗山高中2016届高三化学复习巩固训练:必修1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含解析)1.“钴酞菁(直径为1.5×10-9m)”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钴酞菁”分子恢复了磁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钴酞菁”分子所形成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B.“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C.此项工作可以用来改变分子的某些物理性质D.将磁性物质制成胶体粒子作为药物的载体,可在磁场作用下送到病灶处。
2.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NO2、Cl2O7都是酸性氧化物 B.水银、水玻璃都是混合物C.HD、HCHO都是极性分子 D.干冰、可燃冰都是分子晶体3.下列物质既是钾盐又是无氧酸盐的是()A. KClB. K2SO4C. Na2CO3D. KOH4.下列表格中各项都正确的一组是()碱盐电解质非电解质类别选项A 烧碱小苏打BaSO4干冰B 纯碱CaCO3NH3·H20 FeC 明矾食盐石墨醋酸D KOH CuSO4Na2SO4NaClO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铁跟稀硫酸反应:2Fe + 6H+ ══ 2Fe3+ + 3H2 ↑B.盐酸与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反应:H+ + OH-══ H2OC.碳酸钙与醋酸反应:CaCO3+2H+ ══ Ca2+ + CO2↑ + H2OD.稀硫酸与锌反应:H2SO4 + Zn ══ Zn2+ + SO42-+ H2↑6.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在无色溶液中:Na+、Cu2+、NO3―、MnO4―B.在含有HCO3-的溶液中:H+、K+、SO42―、Cl―C.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Al3+、Fe3+、NO3-、SO42-D.常温下,水电离的c(H+)=10-12mol·L―1的溶液中:K+、Ba2+、NO3―、Cl―7.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Al2(SO4)3 =2Al3+ + 3SO42—B.AlCl3 = Al3+ Cl3—C.M g(NO3)2 = Mg+2 +2NO3—D.KMnO4 =K+ +Mn7+ +4O2—8.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一组是()A.盐酸、食盐、水银 B.水玻璃、冰、火碱C.纯碱、铜绿、漂白粉 D.干冰、液氨、酒精9.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A.Mg2+.Na+.SO42—.Cl- B.Na+.Cu2+.SO42—.NO3-C.Na+.K+.SO32—.Cl- D.Ba2+.HCO3—-.ClO—.K+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用CH3COOH溶解CaCO3:CaCO3+2H+=Ca2++H2O+CO2↑B.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Cu2+===Cu↓+2Na+C.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稀氨水:Al3++4NH3·H2O AlO2-+4NH4++2H2OD.用双氧水和稀硫酸处理印刷电路板:Cu + H2O2 + 2H+ = Cu2+ + 2H2O11.某学生在做Fe(OH)3胶体凝聚实验时,用①加硅酸胶体,②加Al(OH)3胶体,③加Al2(SO4)3溶液,④加硫化钾胶体,⑤加蒸馏水等5种方法,其中能观察到凝聚现象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1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B.硫酸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SO42- + Ba2+= BaSO4↓C.用稀硫酸洗去铁锈:Fe2O3+6H+=2Fe3++3H2OD.将铝片插入硝酸铜溶液中:Cu2++Al=Al3++Cu13.7.6克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250mL密度为1.4g/mL、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5.6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mol/L的KOH 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12.7克沉淀。
一、选择题1.Na2Sx在碱性条件下可被NaClO氧化为Na2SO4,而NaClO被还原为NaCl,若反应中Na2S x与NaClO的个数比为1:16,则x值为A.2B.3C.4D.5答案:D【详解】S元素化合价反应前为-2x,反应后为+6价,化合价升高,1 mol Na2Sx失去电子x×(6+2x)mol=(6x+2) mol,Cl元素化合价反应前为+1价,反应后为-1价,化合价降低2价,1 mol NaClO得到电子2 mol,反应中Na2S x与NaClO的个数比为1:16,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守恒可得6x+2=2×16,解得x=5,故合理选项是D。
2.已知在碱性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2R(OH)3+3C1O-+4OH-=2RO n-4+3Cl-+5H2O。
则RO n-4中n的数值是A.1B.2C.3D.4答案:B【详解】根据电荷守恒可知3+4=2n+3,解得n=2,故合理选项是B。
3.氮化硅(Si3N4)可用作高级耐火材料、新型陶瓷材料、LED基质材料等。
已知:Si对电子对的吸引力比H的小,利用硅烷(SiH4)制备氮化硅的反应为3SiH4+4NH3=Si3N4+12H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硅烷中Si的化合价为-4价B.NH3在该反应中作还原剂C.H2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D.转移1.2mol电子时,生成0.6 mol H2答案:C【详解】A.硅对电子对的吸引力比H的小,故硅烷中H显-1价,Si的化合价为+4价;故A错误;B. NH3中H显+1价,在反应中被还原为氢气,在该反应中作氧化剂;故B错误;C. SiH4中H显-1价,NH3中H显+1价,H2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故C正确;D.按照方程式转移12mol电子时,生成12 mol H2,所以转移1.2mol电子时,生成1.2 mol H2,故D错误;故答案为:C。
4.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0.1mol·L−1FeCl3溶液中:Na+、I−、NO-3、K+B.透明溶液中:Cu2+、NH4 、NO-3、SO2-4C .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中:Ba 2+、K +、CH 3COO −、Cl –D .0.1mol·L −1NaOH 溶液中:Mg 2+、Na +、SO 2-4、HCO -3 答案:B 【详解】A .0.1mol·L −1FeCl 3溶液中:Fe 3+能将I −氧化为I 2,故A 不选;B . 透明溶液中:Cu 2+、NH 4 、NO -3、SO 2-4之间不反应,故B 选;C . 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呈酸性:H +、CH 3COO −反应生成CH 3COOH 分子,故C 不选;D . 0.1mol·L −1NaOH 溶液中:Mg 2+、HCO -3与OH -均可发生反应生成Mg(OH)2和CO 2-3,故D 不选; 故选B 。
《从实验学化学》全章复习与巩固(二)编稿:李贵旭审稿:曾浩萍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或二个选项符合题意)1 •瓦斯屮甲烷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 :4时极易爆炸,此时甲烷与氧气的体积比为()A. 1 : 4B. 1 : 2C. 1 : 1D. 2 : 12.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 MgCl2. A1C13三种溶液,当它们的体积比为3 : 2 : 1时, 3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1 : 1 : 1B. 1 : 2 : 3C. 3 : 2 : 1D. 3 : 4 : 33.某无土栽培用的营养液,要求KC1、K2SO1和NHQ1三种固体原料的物质的量Z比为1 :4:8。
若配制该营养液,取428 gNH4Cl,则需KC1和K2SO4的质量分别为()A.53.5 g 和214 gB. 74.5 g 和348 gC. 74.5 g 和696 gD. 149 g 和696 g4.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75%的乙醇溶液③氯化钠和单质漠的水溶液(分离出浪单质),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分液、萃取、蒸憎B.萃取、蒸憾、分液C.分液、蒸徭、萃取D.蒸僧、萃取、分液5.要除掉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镁、硫酸镁等杂质。
现设计一个除杂质的方案:把盐溶液溶于水,过滤成澄清溶液,再进行下列各步骤的处理:①加入氯化锁溶液至沉淀完全;②用盐酸调节pH至溶液呈微酸性;③加入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④过滤废弃滤出的沉淀;⑤加入碳酸钠溶液至沉淀完全;⑥蒸发浓缩使NaCl晶体析出。
对上述各处理步骤的顺序安排合理的是()A.①②③④⑤⑥B.③①⑤④②⑥C.②①③④⑤⑥D.②③⑤④①⑥6.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将它们区别开的是()A.HC1> KOH、K2SO4、KzCOaB.NaNOs、BaCl2> Na2C03> NaOHC.BaC12、CaCl2> Na2S0i> KNO;<D.KOH、K2CO3、MgS04> H2SO17.除去下列溶液屮的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下列做法不止确的是()A.NaCl 溶液(BaCl2),力Q Na2S04溶液,过滤B.KNO3溶液(AgN0.3),加NaCl溶液,过滤C.NaCl溶液(A),加酒精,分液D.KNO3溶液(12),加四氯化碳,分液8.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下列叙述屮正确的是()A.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B.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C.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D.同温同体积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Z比等于圧强Z比9.0. 25 mol A的质量是16 g, A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是()A. 32 g • mol-1B. 64 g • mol-1 c. 32 D. 6410.20°C时,饱和KC1溶液的密度为1. 174g - cm'3,物质的量浓度为4. 0 mol • L'1,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25°C时,饱和KC1溶液的浓度大于4.0 mol・1厂xiomB.此溶液中KC1的质量分数为1-174x1000C.20°C时,密度小于1. 174 g・cnT‘的KC1溶液是不饱和溶液D.将此溶液蒸发部分水,再恢复到20°C,溶液密度一定大于1. 174 g・切711 •配制250 mL 0. 10 mol・iT的NaOH溶液时,下列实验操作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大的是()A.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B.在容量瓶中进行定容时仰视刻度线C.在容量瓶中进行定容吋俯视刻度线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再补充儿滴水至刻度线12.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和5a%的H2SO,,溶液按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 H2S0»的质量分数为()A. 3a% B・ 6a% C. >3a% D. <3a%二填空题1.20°C时,在100 £水中溶解11.1 g KzSCM合好达到饱和,此饱和溶液的密度为1.08g・cm-%若将350 mL此温度下K2SO:饱和溶液用水稀释至500 mLo计算稀释后溶液中K.SO的物质的量浓度。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章末巩固题附答案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一、选择题。
(18题)1、按物质的分类方法,下列各项中前者包含后者的是( )。
A.纯净物、混合物B.化合物、纯净物C.化合物、单质D.单质、金属单质2、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是( )C ――→CuO 高温CO 2――→H 2O H 2CO 3――→Ca (OH )2CaCO 3――→高温CO 2 A .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 B .置换、复分解、化合、分解C .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D .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 3、将下列物质按酸、碱、盐、氧化物分类排列,正确的是( ) A .硫酸、纯碱、生石灰、氧气 B .醋酸、烧碱、硝酸钾、干冰 C .4NaHSO 、乙醇、3CaCO 、水 D .硝酸、熟石灰、苛性钠、甲烷4、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阳离子和阴离子总数一定相等B .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一定和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C .除阴、阳离子外,溶液中不再含有其他粒子D .NaCl 溶液的导电性一定与KCl 溶液的导电性相同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金属钠与水:2Na+2H 2O= 2Na 十+2OH 一+H 2↑B. 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Cl 一+Ag +=AgC1↓C. 稀盐酸与碳酸钙:CaCO 3+2H +=Ca 2+ +CO 2↑+H 2OD. 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H ++SO 42一+Ba 2++OH 一=H 2O+BaSO 4↓6、有下列物质:①盐酸,②氨水,③CO 2气体,④SO 3气体,⑤纯碱粉末,⑥酒精,⑦铜,⑧熔融的NaCl ,⑨水玻璃(Na 2SiO 3水溶液)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属于电解质的有3种B. 属于纯净物的有6种C. 属于非电解质的有3种D. 上述状态下能导电的有5种7、反应3NO 2+H 2O 2HNO 3+NO 中,当有6个电子发生转移时,被氧化的物质与被还原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A.1∶1B.1∶2C.2∶1D.3∶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元素的单质一定由氧化或还原该元素的化合物制得B.在化学反应中,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C.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阴离子只能失去电子被氧化D.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很强的氧化性9、在 KClO 3+6HCl(浓)═KCl+3Cl 2↑+3H 2O 的反应中,被还原与被氧化的氯原子数之比是( )A. 6:1B. 1:6C. 5:1D. 1:510、下列变化中,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 .S 2-→SB .H 2SO 4→BaSO 4C .KClO 3→O 2D .MnO 4-→Mn 2+11、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一组是( )A .小苏打、次氯酸均为电解质B .空气、氨水均为混合物C .液氯、碘化银均为化合物D .云、雾、有色玻璃均为胶体12、已知氧化性:Br 2>Fe 3+>I 2,向含有a mol FeI 2的溶液中加入含b mol Br 2的溴水,下列判断或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当a=2,b=1时,离子方程式为:2Fe 2++Br 2→2Fe 3++2Br -B. 如果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c(Fe 2+)=c(Fe 3+),则4/5<a/b <1C. 当a=1,b=2时,离子方程式为:2Fe 2++4I -+3Br 2→2Fe 3++2I 2+6Br -D. 当a=2,2<b <3时,溶液中铁元素以两种离子形式存在,且一定是c(Fe 3+)>c(Fe 2+)13、需加入适当的氧化剂才能实现的反应是( )A. PCl 3→PCl 5B. MnO 4-→Mn 2C. SO 2→SO 32-D. Fe 3O 4→Fe1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 .镁与稀硝酸反应:22Mg 2H Mg H +++=+↑B .223Na S O 溶液中加入稀硫酸:22322S O 2H S SO H O -++=↓+↑+C .将Cu 放入浓硝酸中:2322Cu 4H 2NO Cu 2NO 2H O +-+++=+↑+ D .向23Na SiO 溶液中滴加稀盐酸:2323SiO 2H H SiO -++=↓ 15、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铜、二氧化硫、硫酸、纯碱、食盐B .碘酒、冰、硫酸氢钠、烧碱、碳酸钙C .氢气、干冰、硝酸、烧碱、硝酸钾D .铁、氧化铜、醋酸、石灰水、碳酸氢钠1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向含有 CaCO 3沉淀的水中通入足量的CO 2 , 沉淀不会溶解B. 向 Na 2CO 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 2与原 Na 2C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C. 等质量的NaHCO 3和Na 2CO 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 2体积不相同D. 分别向NaHCO 3溶液和Na 2CO 3溶液中加入 Ca(OH)2溶液,只有Na 2CO 3溶液产生沉淀17、下列化学变化中,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 C→COB. CO 2→COC. CuO→CuD. H 2SO 4→BaSO 418、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HNO 3=H ++3-NOB .Na 2CO 3=Na 2++2-3COC .MgCl 2=Mg 2++Cl -D .Ba(OH)2=Ba 2++2OH -二、非选择题。
4 3 4 4 3 【巩固练习】巩固练习_《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一、选择题(每题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下列各种物质导电性最差的是()A .稀硫酸B .澄清的石灰水C .铁丝D .固体食盐2.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 )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硫酸钙固体 ③铜 ④蔗糖 ⑤三氧化硫 ⑥熔融氯化钠A .①②⑤B .①②⑥C .③⑥D .⑥3.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布朗运动是胶体微粒特有的运动方式,只用肉眼就可以把胶体和溶液、浊液区别开来B. 向 Fe(OH)3 胶体中加入少量 H 2SO 4 溶液,会生成红褐色沉淀C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D .胶体微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 现象4. 能用 H ++OH -==H 2O 表示的反应是()。
A .Ba(OH)2 溶液与 H 2SO 4 溶液反应B .Cu(OH)2 与稀 HNO 3 反应C .KOH 与稀 H 2SO 4 反应D .NaOH 与醋酸溶液反应5.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在无色溶液中:NH +、Fe 2+、SO 2-、CO 2-B .在含大量 Ba 2+的溶液中:NH +、Na +、Cl -、OH -C .在强碱溶液中:Na +、K +、Cl -、SO 2-D . 在 pH =1 的溶液中:K +、Fe 2+、Cl -、CH 3COO -6. 下列各组选项按照电解质—→非电解质—→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一项是()。
A .HCl —→SO 3—→石墨—→液氧B .NaCl —→乙醇—→铁—→空气C .蔗糖—→CuSO 4—→氮气—→波尔多液D .KCl —→NaNO 3—→氯气—→石灰水 7. 下列离子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 A .KCl+NaOH = NaCl+KOHB .AgNO 3+NaCl = AgCl ↓+NaNO 3C .Na 2CO 3+Ca(OH)2 = CaCO 3↓+2NaOHD .CaCO 3+H 2O+CO 2 = Ca(HCO 3)28. 向 Ba (OH )2 溶液中逐滴滴入稀 H 2SO 4,则溶液的导电能力,下列叙述描述正确的是( )A .开始时,导电能力肯定最强B .当沉淀为最大值时,导电性最弱C .先变强,后变弱D .逐渐变弱4 4 4 3 4 34 3 34 3 4 3 3 3 3 4 4 44 3 9. 下列反应转化关系(未配平)肯定不正确的是( )A .Cu 2O+H 2SO 4→CuSO 4+Cu+H 2OB .FeO+HNO 3→Fe(NO 3)3+H 2OC .NH 4NO 3→N 2 O +H 2OD .S+KOH→K 2SO 3+K 2S+H 2O10.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①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Fe+Fe 3+=2Fe 2+②Cu(OH)2 和 HNO 3 混合:H ++OH -===H 2O ③Fe 与稀硝酸反应 Fe+2H +==Fe 2++H 2↑ ④H 2SO 3 与氢氧化钠混合 H ++OH -==H 2O⑤碳酸钡与稀盐酸反应: BaCO 3+2H +==Ba 2++H 2O+CO 2↑⑥SO 3 溶于水:SO 3+H 2O==2H ++SO 2- A .③⑤⑥ B .⑤⑥ C .①③④ D .③④⑤⑥11. 某工厂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可能含有 K +、Ag +、NH +、Mg 2+、SO 2-、Cl -、NO -、HCO 3-等离子。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
①氢氧化钠溶液②硫酸钙固体③铜④蔗糖⑤三氧化硫⑥熔融氯化钠A.①②⑤B.①②⑥C.③⑥D.⑥2.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胶体微粒特有的运动方式,只用肉眼就可以把胶体和溶液、浊液区别开来B.向Fe(OH)3胶体中加入少量H2SO4溶液,会生成红褐色沉淀C.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D.胶体微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3.(2015 广东培正期中考)以下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 MgCl2═Mg2++2Cl﹣B. Fe2(SO4)3═2Fe3++3SO42﹣C. NaClO═Na++Cl﹣+O2﹣D. KAl(SO4)2═K++Al3++2SO42﹣4.向Ba(OH)2溶液中逐滴滴入稀H2SO4,则溶液的导电能力,下列叙述,描述正确的是()。
A.开始时,导电能力肯定最强B.当沉淀为最大值时,导电性最弱C.先变强,后变弱D.逐渐变弱5.下列反应转化关系(未配平)肯定不正确...的是()。
A.Cu2O+H2SO4→CuSO4+Cu+H2OB.FeO+HNO3→Fe(NO3)3+H2OC.NH4NO3→N2 O +H2OD.S+KOH→K2SO3+K2S+H2O6.(2016 黑龙江双鸭山一中期末考)在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Fe2+、Na+、Cl-、NO3-B.Ba2+、Al3+、Cl-、NO3-C.K+、Na+、HCO3-、Cl-D.AlO2-、K+、OH-、Cl-7.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可能含有K+、Ag+、NH4+、Mg2+、SO42-、Cl-、NO3-、HCO3-等离子。
经检测废水呈明显的碱性,则可确定该厂废水中肯定不含有的离子组合是()。
A.Ag+、K+、NO3-、HCO3-B.K+、NH4+、NO3-、SO42-C.Ag+、NH4+、Mg2+、HCO3-D.K+、Mg2+、SO42-、Cl-8.某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
A.一定溶有CO32-B.一定溶有Ag+C.一定溶有SO42-D.可能溶有SO42-,也可能溶有Ag+9.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装置(如右图所示)中,若向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溶液,则灯泡由亮变暗至熄灭,后又逐渐变亮的是()。
A.盐酸中逐滴加入食盐溶液B.硫酸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C.硫酸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D.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10.下列反应中硫酸既表现了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的有()。
A.2H2SO4(浓)+Cu CuSO4+2H2O+SO2↑B.2H2SO4(浓)十C CO2↑+2SO2↑+2H2OC.H2SO4(浓)+NaCl NaHSO4+HCl↑D.H2SO4+Na2SO3Na2SO4+H2O+SO2↑11.高铁酸钾(K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
下列反应可制取KFeO4:2Fe(OH)3+3Cl2+10KOH2KFeO4+6KCl+8H2O,对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钾元素化合价降低C.Fe(OH)3发生还原反应D.Cl2是氧化剂12.反应4HNO3(浓)+Cu=Cu(NO3)2+2N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NO3是氧化剂,NO2是氧化产物B.若2mol HNO3(浓)完全反应,则反应中共转移了N A个电子C.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比是1 :4D.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13.根据下列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有关物质的还原性的强弱顺序()。
①I2 + SO2 + 2H2O == H2SO4 + 2HI②2FeCl2 + Cl2 == 2FeCl3③2FeCl3 + 2HI == 2FeCl2 + I2 + 2HClA.I->Fe2+>Cl->SO2B.Cl->Fe2+>SO2>I-C.Fe2+>I->Cl->SO2D.SO2>I->Fe2+>Cl-14.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①2FeCl3+ 2KI = 2FeCl2 + 2KCl + I2;②2FeCl2 + Cl2= 2FeCl3;③2KMnO4 + 16HCl = 2KCl + 2MnCl2 + 5Cl2↑+ 8H2O。
若某溶液中有Fe2+、I-、Cl-共存,要除去I-而不使Fe2+和Cl-的量减少,可加入的试剂是()。
A.Cl2B.KMnO4C.FeCl3D.HCl15.在甲、乙两烧杯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u2+、Na+、H+、SO42-、CO32-、OH-等6种离子。
已知甲烧杯的溶液呈蓝色,则乙烧杯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Cu2+、H+、SO42-B.Na+、OH-、CO32-C.CO32-、OH-、SO42-D.Na+、H+、SO42-16.已知5KCl+KClO3+3H2SO4=3Cl2↑+3K2SO4+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KClO3是氧化剂B.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质量比为5:1C.H2SO4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D.1mol KClO3参加反应时有10mol电子转移17.(2015 大庆实验中学期中考)氧化还原反应中,水的作用可以是氧化剂、还原剂、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等.下列反应与Br2+SO2+2H2O=H2SO4+2HBr 相比较,水的作用相同的是()。
A.电解水:2H2O=2H2↑+O2↑B.4Fe(OH)2+O2+2H2O=4Fe(OH)3C.2F2+H2O=4HF+O2D.3NO2+H2O=2HNO3+NO18.(2016 上海模拟)12 mL NO和NH3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发生可逆反应:6NO+4NH35N2+6H2O(g)。
若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多1 mL(气体体积在相同状况下测定),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H3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是()。
A.2∶1 B.1∶1 C.3∶2 D.4∶319.下列反应中氯元素被其他元素氧化的是()。
A.5Cl2+I2+6H2O=10HCl+2HIO3B.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C.MnO2+4HCl MnCl2+2H2O+Cl2↑D.2NaCl+2H2O2NaOH+Cl2↑+H2↑20.LiH是一种氢气发生剂,用于军事或其他需氢气的场合。
反应为:LiH+H2O=LiOH+H2↑,在这个反应中()。
A.水是氧化剂,LiH是还原性B.LiH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C.LiH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该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不存在氧化剂和还原性21.在金属焊接和切割过程,常能闻到一股鱼腥臭味。
经检测,那是电弧产生的臭氧的气味。
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色,某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3+2KI+H2O=2KOH+I2+O2,对此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此反应中O3是氧化剂,O2是还原产物B.反应中1mol O3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为6molC.由此反应可知,氧化性强弱关系为:O3>I2>O2D.被还原的氧原子与被氧化的I-的个数比为1:2二、填空题1.有A、B、C、D四种可溶性盐,它们的阳离子分别可能是Ba2+、Ag+、Na+、Cu2+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可能是NO3-、SO42-、Cl-、CO32-中的某一种。
(1)若把四种盐分别溶解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
(2)若向(1)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盐酸,B盐的溶液有沉淀产生,D盐的溶液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
根据(1)、(2)实验事实可推断它们的化学式为: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向Ba(OH)2和NaOH的混合稀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O2气体体积(V)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试回答:(1)a点之前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a点到b点之间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3)c点二氧化碳体积是________L。
(4)混合稀溶液中Ba(OH)2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3.下表是某地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1)已知碘在碘酸钾中的化合价为+5,1mol碘酸钾中共含5mol原子,则碘酸钾的化学式为。
(2)碘酸钾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配平化学方程式:____ +KI+H2SO4—K2SO4+I2+H2O (3)上述反应生成的I2可用四氯化碳检验。
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Na2SO3稀溶液,将I2还原,以回收四氯化碳。
某学生设计回收四氯化碳的操作步骤为:a.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置于分液漏斗中;b.加入适量Na2SO3稀溶液;c.分离出下层液体。
以上设计中遗漏的操作及在上述步骤中的位置是。
(4)由食用方法和贮藏指南可推测碘酸钾的化学性质之一是。
(5)用单质碘与氯酸钾发生置换反应可制得碘酸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D2.A【解析】布朗运动不是胶体特有的运动方式,通常用丁达尔效应来区分胶体、溶液和浊液,A错误;向Fe(OH)3胶体中加电解质溶液,发生了胶体的聚沉,故生成红褐色沉淀,B 正确;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C正确;胶粒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而带有电荷,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D正确。
对分散系有关概念的理解与判断以及胶体的重要应用等方面的命题主要集中在对胶体性质和胶体精制(渗析法)的考查上。
纵观这几年有关胶体的试题,命题有向考查胶体的基本知识与科技、生活、生产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3.C【解析】A.氯化镁是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镁离子和氯离子,电离方程式MgCl2═Mg2++2Cl﹣,故A正确;B.Fe2(SO4)3是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Fe2(SO4)3═2Fe3++3SO42﹣,故B正确;C.NaClO是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钠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NaClO═Na++ClO﹣,故C错误;D.KAl(SO4)2属于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KAl(SO4)2═K++Al3++2SO42﹣,故D正确.4.AB5.B【解析】B选项中,对比反应前后,在N、H、O元素的化合价皆未变化的情况下,Fe 元素的化合价不可能从+2升到+3。
6.B【解析】无色溶液中不存在有色离子,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离子。
A项,NO3-在酸性条件下能够氧化Fe2+,且Fe2+为有色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项,Ba2+、Al3+、Cl-、NO3-离子不发生反应,且都是无色离子,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B正确;C 项,HCO3-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项,AlO2-、OH-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