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固定句式的翻译归纳总结类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18.00 KB
- 文档页数:19
常见固定句式及其翻译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袭,约定俗称,经久不变。
这些固定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表示某种语气的固定结构1.表判断语气。
(1)常见的有“无以”“所以”或“者…也”等。
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②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李密《陈情表》“无以”相当于“没有用来…的办法”。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所以”相当于“是用来…的”。
④亚父者,范增也。
——司马迁《鸿门宴》⑤非我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韩愈《师说》“者…也”表判断是常见的,还有“者也”连用等,例句很多,不再赘述。
(2)“……之谓也”(用在句末,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又是宾语前置的结构。
)—般译为:“说的就是……”或“大概说的就是……吧”。
“……之谓……”(用在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里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叫作……”、“……称作……”、“……认为……”、“……说……”。
①“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译文:“《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
’——(这话)说的就是夫子您这样的人。
②“野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译文:"俗语说:'知道了很多道理,自以为没人能赶上自已了。
'这说的就是我呀。
”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译文:百姓认为我吝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了。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译文: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耻之心。
2. 表疑问语气。
表疑问语气的固定句式比较多,常见的有:(1)如……何、若……何、奈……何;中间可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文: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2)“如何(何如)”、“若何”、“奈何”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怎么样”“为什么”“怎么”等。
一、主谓结构文言文中,主谓结构是最基本的句式,如“孔子游于杏坛之上。
”这句话的主谓结构为“孔子游”,其中“孔子”为主语,“游”为谓语。
翻译为现代汉语:“孔子在杏坛上游玩。
”二、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是一种常见的句式,如“吾欲之南海。
”这句话的宾语“南海”前置,翻译为现代汉语:“我想去南海。
”三、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后置也是一种常见的句式,如“白马非马也。
”这句话中,“白马”为定语,后置于中心词“马”之后。
翻译为现代汉语:“白马不是马。
”四、介词结构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后置是一种常见的句式,如“孔子东游于泰山。
”这句话中,“东游”为介词结构,后置于中心词“泰山”之后。
翻译为现代汉语:“孔子在泰山向东游玩。
”五、倒装句文言文中,倒装句是一种常见的句式,如“不亦乐乎?”这句话为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乎不亦乐?”翻译为现代汉语:“难道不是很高兴吗?”六、并列句文言文中,并列句也是一种常见的句式,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中,三个分句为并列句。
翻译为现代汉语:“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七、疑问句文言文中,疑问句也是一种常见的句式,如“何以战?”这句话为疑问句,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翻译为现代汉语:“凭借什么作战?”综上所述,文言文固定句式具有丰富的表达效果,通过翻译,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语言魅力。
在学习和欣赏文言文的过程中,了解并掌握这些固定句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文之美。
常见固定句式及其翻译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袭,约定俗称,经久不变;这些固定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表示某种语气的固定结构1.表判断语气;1常见的有“无以”“所以”或“者…也”等;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②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李密陈情表“无以”相当于“没有用来…的办法”;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所以”相当于“是用来…的”;④亚父者,范增也;——司马迁鸿门宴⑤非我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者…也”表判断是常见的,还有“者也”连用等,例句很多,不再赘述;2“……之谓也”用在句末,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又是宾语前置的结构;—般译为:“说的就是……”或“大概说的就是……吧”;“……之谓……”用在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里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叫作……”、“……称作……”、“……认为……”、“……说……”;①“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夫子之谓也;”——译文:“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这话说的就是夫子您这样的人;②“野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译文:"俗语说:'知道了很多道理,自以为没人能赶上自已了;'这说的就是我呀;”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译文:百姓认为我吝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了;④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译文: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耻之心;2.表疑问语气;表疑问语气的固定句式比较多,常见的有:1如……何、若……何、奈……何;中间可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例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文: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2“如何何如”、“若何”、“奈何”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怎么样”“为什么”“怎么”等;例句:①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李商隐马嵬“如何”相当于“为什么”;译文:为什么做了四十年的天子,还不及卢家夫婿能长伴莫愁②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战国策·荆轲刺秦王“何如”相当于“怎么样呢”;译文:荆轲说:“我现在有一个建议,可以用来解救燕国的忧患,又报将军的深仇大恨,怎么样”③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司马迁鸿门宴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金,邑万家,将奈何——战国策·荆轲刺秦王“奈何”相当于“怎么样”;3:何也”“何为”④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何也”相当于“为什么呢”;⑤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苏轼赤壁赋“何为”是宾语前置句式,也就是为何”,相当于“为什么…”;(4)“庸…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那里怎么……呢”例句: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是向他学习道理,那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5)“奚何以…为”“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何奚、曷……”,译为“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⑥何以伐为译文:为什么要讨伐他呢3.表反问语气;往往由疑问词和语气词两部分构成,一般为前面是疑问代词,最后是语气助词;常见的有:1“不亦…乎”,语气比较委婉,可译为“不也是……吗”或“难道不……吗”;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译文:"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实践它,不也是很愉悦吗(2)“不为……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例句: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译文:这不算是离人远看起来小而近看起来大的道理吗(3)“何…为”“奚何以…为”可以翻译为“何必…呢”“要……干什么呢”或“哪里用得着……呢”;例句: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译文:现在人家正好比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肉,何必告辞呢②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班固苏武传“何以汝为见”即“何以见汝为”,“何…为”相当于“…干什么呢”;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九万里而南为——庄周逍遥游“奚以…为”相当于“哪里用得着…呢”;4“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例句:夫晋,何厌之有——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何…之有”相当于“有…呢”;通常用在疑问句宾语前置句中;翻译: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5)“其……乎邪”译为“难道……吗”例句:a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翻译::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b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其……乎”相当于“难道……吗翻译: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6“安…哉”,“安……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呢”“怎么……呢”;例句:a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翻译:曹操本来是一世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司马迁陈涉世家翻译: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7“独……哉”,相当于“难道……吗例句: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相如虽然才能低,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8.“能无……乎”,译为“怎么不……呢”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译文:诚信却被怀疑,忠心却被诽谤,怎能不怨愤呢9.“而况……乎”,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译文:现在把钟和磬放入水中,即使有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又何况是石头呢10“安能”“何能”“何得”,这三种固定结构一般译为“怎么能”;例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翻译::怎么能够低三下四地去侍奉那些权贵之人,让我自己一点都不开心4.表感叹语气;(1)“何其”译为“多么”,有时也可译为“怎么那么……”或“为什么这么……”;例句:①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焉哉”相当于“吧”;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欧阳修伶官传序翻译: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多么的悲惨啊(2)“特直或止……耳”可译为“只不过……罢了”例句: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翻译:只不过没有跑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5.表强调语气;“已矣”“而已”“而已矣”“焉耳矣”等,用在句末,都相当于“…罢了”;①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庄周逍遥游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庄周逍遥游④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6、表示揣测的语气(1)“得无……乎”、“得毋……乎”、“得非……乎”——“该不会……吧”、“莫非是……吧”、“莫不是……吧”、“恐怕是……吧”;表示揣测语气的固定结构;它的语气比较委婉,且略带反间性;句末“乎”可用“与欤”、“邪”、“耶”等疑问语气词替换;(2)①日食饮得无衰乎——译文: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3)②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译文:成名反复自言自语,莫非是指示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4)③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文: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5)④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译文: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不免穷困吧(6)2“无乃……乎”、“非乃……乎”、“不乃……乎”——“恐怕只怕……吧”、“莫不是……吧”;表示揣测疑问的固定结构;它表示出来的语气是委婉的;(7)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译文:现在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然后才来寻求谋臣,恐怕太迟了吧(8)②求,无乃尔是过与——译文:冉求,恐怕该责备你吧(9)③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译文:这不就是盗窃了齐国并连同那里圣明的法规和制度,从而用来守卫他盗贼之身吗(10)④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译文:这不就是盗窃了齐国并连同那里圣明的法规和制度,从而用来守卫他盗贼之身吗(3)“……庶几……与乎”可译为“……或许……吧”例句: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翻译:我们君王或许没什么病吧,不然怎么能奏乐呢二、表示特殊作用的固定句式;在文言句式里,虚词的连用不是为了表明一种语气,而是代表着一种特殊作用,这种固定形式也比较常见;1.表比较作用;1常见有“孰与”“无如”“何…于…”等;“……孰与……”表比较——译为“与……相比,谁哪一个……”、①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司马迁鸿门宴译文:沛公说:“你与他相比,谁年纪更大”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那个更厉害③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无如”相当于“没有像…”2“……孰若……”——表选择取舍——译为“哪比得上”或“与其……不如……”;③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译文:做两个人的童仆,哪里比得上做一个人得童仆④惟坐待亡,孰与伐之——译文:与其坐而待毙,哪如起而进攻他们3.“……,抑……”,“其……,其……”译为“是……,还是……”或“……,或者……”;例:①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译文: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人事所决定的吗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译文:天的深蓝色,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没有尽头呢2.表被动作用;常见有“为所”“为…所…”“见…于…”等;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3.表某种原因;常见的是“所以…”,相当于“…的原因”;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司马迁鸿门宴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4.表认定作用;常见的有“于是”“然也”;①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贾谊过秦论“于是”相当于“在这时候”;三、表示某种关联的固定句式;这类固定句式相当于文言文中的关联词语,常常起到关联作用,只不过它们有的是虚词连用,只有在翻译时,才显出其作为关联词语的固定意义;1.表并列关系;这类固定句式容易判断,跟现代汉语的表并列的关联词语相似,如“载…载…”“且…且…”等,通常翻译为“一边…一边”或“又…又”等;①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氓②乃瞻衡宇,载欣载奔;——陶渊明归去来兮辞③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诗经·采薇2.表因果关系;常见有“所以”“是以”“是故”“以故”等;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②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战国策·荆轲刺秦王③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所以”相当于“…的原因”;④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是以”也就是“以是”,是一种宾语前置的用法,相当于“因此”;“以”表原因,“是”就是“这”;⑤是故圣益圣,愚益愚;——韩愈师说⑥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是故”相当于“因此”;⑦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相当于“因为这个原因”、“因此”;3.表假设关系;(1)“然则”,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例句:①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苏洵六国论译文: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②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相当于“既然这样,那么…”;可以视为“然”相当于“这样”,“则”相当于“那么”;译文:这就叫进朝做官也担忧,退居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是么时候才能快乐呢(2)“向使”可译为“假如,如果”例句: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六国论译文:如果当初韩、魏、赵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齐人不亲附秦国(3)“若其”相当于“假如”例句:今者违命,胜不足多;若其不胜,为罪已甚;——晋书·周浚传译文:现在违背命令,打了胜仗也不算什么;假如没有胜利,罪过就太大了;四、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1.“以为”;“以为”有两种用法;一是相当于“把…当做…”;二是与现代汉语语意相同,即“认为”;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这是第一种用法;本句可以翻译为——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来客的主人;②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贾谊过秦论也是第一种用法;③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贾谊过秦论这是第二种用法;2.“于是”;“于是”也有两种用法;一是相当于“在这时”,“在这件事上”;二是相当于现在汉语里的连词“于是”;①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贾谊过秦论这是第一种用法;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纵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贾谊过秦论这是第二种用法;3、“所以”——A.表原因,译为“……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B.表凭借、依靠、方法、工具,译为:“用来……的人、事或物”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译文: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强盗的进入和意外情况的发生;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译文::“我们离开家人前来投靠您的原因,是仰慕您的崇高品德啊;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④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也;——译文:秤,是用来衡定事物轻重的工具;⑤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译文:抬头仰望宇宙空间之广大,低首俯察万物种类之繁多,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也足以尽情享受所见所闻的乐趣,确实是很快活的啊;4.“何所”——“所……者为何”的倒装译为“……的人、事、物是……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译文:问姑娘想的是什么,问姑娘思念的是什么;②卖炭得钱何所营——译文:卖炭得来得钱谋求的是什么③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译文:飘泊四方、孤独无依,相似的东西是什么就像那在天地间飞来飞去的一只孤独的沙鸥;④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译文:雪花纷飞相似的东西是什么撒在空中的盐勉强可以相比较,却比不上随风起舞的杨花柳絮;5.“有所……”——“有……”、“有……的人、事、物”、“无所……”——“没有……”、“没有……的人、事、物”①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译文:将军在外作战,国君的命令也有不接受的,以求便利国家;②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译文:私下里原谅自己,只是怕太后玉体有些欠安,所以很想来看看太后;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译文:现在进了关,财物没有拿取的,妇女没有被宠幸的;④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译文:天刚亮,在竹林里躲避哨后,碰到几十名巡逻的骑兵,差一点没有逃脱而死去;6.“如……何”、“若……何”、“奈……何”“奈之何”——“把……怎么样”、“对……怎么办”;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文:“凭您的力量,并不能削减魁父这样的小山,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②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兮奈若何——译文: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啊姬,对你怎么办7.唯惟……之……、唯惟……是……——“只+谓语动词+前置宾语”;宾语前置得固定结构;其中“唯惟”是副词“只”,其中“是”、“之”是宾语前置标志①唯惟余马首是瞻;——译文:只看我的马头行动;意译:只听从我的指挥②唯惟弈秋之为听;——译文:只听从弈秋的教导;③唯惟命是从——译文:只听从命令;8.“有以……”——译为“有用来……的人、事、物”;“无以……”——译为“没有……的人、事、物”、“没有用来……的办法”或“没有什么”;①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译文:我才能够有用来报答太子的机会;②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译文:祝完酒后,说:“大王与沛公饮酒,军中没什么用来助兴的,请允许臣作剑舞”③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译文: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用来到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用来成为江海的办法;④河曲智亡以应;——译为:河曲智叟没有什么话来回答了;9.其他固定词组简略1.诚……则……:如果……那么就……;2.得以:能够;3.俄而:不久,一会儿;4.否则:如果不…就……;5.既而:随后,不久;6.既……且……:又……又……;7.可得:可以,可能;8.乃尔:居然如此,竟然如此;这样;9.且夫:再说;而且;10.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11.是故:所以,因此;12.是以:所以,因此,因而;13.庶几:或许,可能;差不多;但愿,希望;14.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15.所谓:所说的,所认为;16.往往:处处,到处;常常;17.未尝:从来没有;18.谓曰……:对……说,告诉……说;把……叫做……;19.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20.无几何:没有多久,不久,一会儿;21.毋宁、无宁:宁肯,宁愿;莫不是,不是;22.无庸:不用,无须;23.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24.相率:竞相,一起;25.相与:互相,相互,彼此;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26.一何:多么;为什么……那么……;27.以……为……:认为……是……,把……当作作为……;任用……为……; 28.以为:认为他它是,认为;用它来;29.以至于:一直到;结果;30.之于:对于,对待,对……的态度做法;同,对于;同……相比;31.至于: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32.自非:如果不是,除非是;33.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34.何为……:为什么……35.何……哉:怎么能……呢36.……何如哉:该是怎么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