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呼吸内科监护病房气管插管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676.35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卫生产业SAFETY AND QUALITY MANAGEMENT 安全与质量管理[作者简介]魏莎莎(1986-),女,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呼吸内科护理工作。
品管圈活动主要以科室活动为中心,组建活动小组。
通过不断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的一种方法[1-5]。
呼吸内科是每个医院内较为主要的科室,人流量大、收治的患者多,病情类型多,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较高[5-11],据相关研究表明[12],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采用品管圈活动,能显著提升护理管理质量,DOI:10.16659/ki.1672-5654.2020.25.078品管圈在呼吸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魏莎莎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心医院,山东淄博255120[摘要]目的研究在呼吸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实行品管圈活动的临床应用效果,为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供可参考的临床依据。
方法选取2018年来该院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常规的护理质量管理,选取2019年来该院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然后对比实施前后护理管理的质量。
结果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专业护理能力、护理文书书写、病情动态掌握、护患沟通能力等护理质量指标评分)明显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0.0%,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0%,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患者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78.0%,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92.0%,实施前后患者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将品管圈应用在呼吸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能显著提升呼吸内科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
品管圈活动在重症监护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是一种质量管理方法,旨在改进医疗服务并提高患者安全。
在重症监护室中,品管圈活动可以用于改善病人护理质量,促进团队合作和学习,并减少不良事件发
生。
第一步是确定问题和目标。
在重症监护室中,可能需要关注的问题包括感染控制、疼
痛管理、气管插管、病人安全等。
确定问题后,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如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疼痛评估和管理等。
第二步是收集数据。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问题和现状,为下一
步的改进措施提供依据。
需要收集的数据包括病人的基本信息、诊断、治疗方案、护理记
录等。
第三步是分析数据并制定改进措施。
根据收集到的数据,与重症监护室团队一起分析
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例如,如果发现感染控制方面存在问题,可
以建议加强手卫生、使用更好的隔离措施;如果发现疼痛评估和管理不足,可以建议加强
护士的培训和指导。
第四步是实施和跟踪改进措施。
根据制定的改进措施,重症监护室团队需要制定具体
的实施计划,并跟踪改进效果。
实施计划需要明确责任人、时间表、检查点等。
同时需要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记录和报告改进数据和进展情况。
品管圈活动的应用可以帮助重症监护室团队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病人护理质量和安全。
此外,品管圈活动也可以促进团队合作和学习,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因此,在重症监护室中应用品管圈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品管圈活动在重症监护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重症监护室(ICU)作为最具挑战性和复杂性的医疗环境之一,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作为重症监护室管理者或护理人员,我们常常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
如何保证病人的安全和生命质量是ICU工作的最重要任务之一。
在此背景下,品管圈活动成为ICU护理中的有力支持。
品管圈活动是一种质量管理方法,它通过组织小型会议和小组活动,帮助团队识别和解决问题,优化工作流程和服务。
品管圈活动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和医疗保健等。
在医疗领域,品管圈活动已被证明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
在ICU护理中,品管圈活动可以帮助团队维持高水平的警惕性和专注度,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病人的安全和照顾。
以下是品管圈活动在ICU护理中的应用。
一、识别问题品管圈活动首先致力于识别问题。
在ICU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医疗设备故障、病人用药错误和感染控制问题等。
品管圈活动可以帮助团队迅速发现这些问题,并决定采取何种措施以解决它们。
每个团队成员都可以在品管圈活动中分享他们发现的问题,并与其他成员一起制定计划来解决问题。
二、建议改进品管圈活动在ICU护理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建议改进。
当团队成员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时,品管圈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判断该方案是否可行以及如何最好地实施。
此外,品管圈活动也可以帮助团队成员确定评估改进效果的指标,并确保团队成员处于相同的波长上。
三、审查和调整品管圈活动在ICU护理中的第三个应用是审查和调整。
一旦团队制定了改善计划并开始实施,品管圈活动将确保计划得到妥善执行,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调整。
品管圈活动可以帮助团队成员定期跟踪改进的效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确保改进计划的有效性。
品管圈活动可以帮助团队成员共同努力以优化ICU护理的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性,并最终保证病人得到最好的治疗。
通过品管圈活动,ICU护理团队将变成一个更加高效和专业的团队,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品管圈”在改善气管插管患者舒适度的护理中的运用目的通过成立”品管圈”探讨改善气管插管患者舒适度的护理技术。
方法:对2014年8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ICU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32例患者进行改善舒适度的护理。
结果:成功脱机拔管26例,自动出院4例,患者及家属满意度97.6%。
标签:气管插管;舒适度;护理;品管圈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的一种,是心肺复苏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
它是否能够及时正确的建立并为患者行机械通气直接决定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而如何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使患者顺利度过疾病期,则关系着患者的预后率。
最早曾由台湾华杏出版机构总裁萧丰富先生于1998年提出的”萧式双C护理模式”。
他强调了护理人员应以病人的舒适为考虑重点[1]。
所谓舒适护理,就是通过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达到更愉快的状态,或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
我科自2014年8月起成立主题为改善气管插管患者舒适度的”彩虹圈”,通过头脑风暴法、名义集体决策法,全体合作,集思广益,在改善气管插管患者舒适度的护理技术方面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自2014年8月~12月成立品管圈后共收治的32例气管插管患者为治疗组,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在19~89岁,平均年龄70.4岁。
2014年1月~7月43例气管插管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在48~87岁,平均年龄76.8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1.2.1品管圈的组成品管圈共有8个成员,一位组长由长期从事呼吸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丰富、颇有心得的护士长担任。
组员由5名内科ICU资深护士和1名具备2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组成。
1.2.2主题选定在品管圈活动之前,圈成员针对科内存在的几项重要护理问题。
品管圈在降低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针对ICU患者,应用品管圈(QCC)在降低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获得的效果。
方法:创建QCC活动小组,利用品质管理手法对我院ICU气管插管患者进行有效管理。
结果:QCC活动的有效实施后,针对气管插管患者,在出现非计划性拔管概率方面,同QCC未实施前进行比较,低于实施前极为显著(P<0.05)。
结论:品管圈的有效应用,能够有效将气管插管患者出现非计划拔管的概率降低,并且可以显著将品管圈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提高。
关键词:品管圈;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i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for ICU patients.Methods:QCC activity group was established to effectively manage ICU tracheal intubation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by using quality management methods.Results:after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QCC,the probability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for tracheal intubation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QCC(P<0.05).Conclusion: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of tracheal intubation patients,an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staff.[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ICU;Tracheal intubation;Unplanned extubationICU属于医院风险较高的科室,因此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患者身心安全以及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在实施ICU护理服务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品管圈活动在呼吸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品管圈(QCC)就是由在相同、相近或有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治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
护生临床实习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阶段,做好临床带教工作对提高护生在今后的工作能力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科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临床教学中取得了中意教学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XX年7~12月在本科实习护生共六组,每组人数8人,每组在本科轮转实习一个月,实验组(QCC)三组,共计24人;对比组(传统带教组)三组,共计24人。
1. 2 方法选出带教老师6人,带教老师中具有护师职称2人,主管护师3人,副主任护师1人,每组护生选圈长一人。
1. 2. 1 选定主题经全体护生与带教老师讨论,从多个选题中筛选出呼吸科常见病慢性堵塞性肺疾病(COPD)的护理作为活动课题。
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患病率和死亡率高,COPD的死亡率居所有死因的第四位,且有逐年增加之势。
1. 2. 2 制定活动计划完成入院评估:按评估表内容逐一填写,在填写评估表的同时,也是护生对患者病情初步了解的过程。
病情观察:指导护生从哪几方面对分管的COPD患者病情进行观察,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提出护理问题,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如COPD患者吸氧浓度的要求、呼吸功能锻炼、健康教育等。
技能方面:除常规静脉注射外,重点要掌握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方法,痰标本留取的注意事项等。
按计划每周将题目留给护生,让护生查找相关资料,结合临床实际由带教老师采取提问的方式,护生来回答。
如COPD患者为什么要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如何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等。
每周圈内人员活动一次,介绍本周实习所掌握的知识及操作技能、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由圈长反馈给带教老师,对护生普遍反映的问题,在下一周实习中再强化培训,带教老师布置下一周学习内容,解决上一周存在的问题。
品管圈活动在呼吸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作者:马凤萍来源:《中国卫生产业》2019年第22期[摘要] 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在呼吸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在该院呼吸科进行临床实习的本科生100名,按照教学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每组50名实习生。
对照组实习生采用传统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观察组实习生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品管圈活动进行教学。
观察对比两组中实习生的理论和实践考核成果,并对学生进行护理带教满意度的调查。
结果教学1个月后,观察组实习生教学后理论、实践的考核成绩进步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习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品管圈;呼吸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8(a)-0138-02近年来,我国医学生的数量有着明显的上升趋势,医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主要学习一些理论知识,而医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除了是帮助其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外,也是帮助其更好地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
因此,在实习过程中对医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可以更好地提高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减少其在今后工作中出错的概率,让其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1]。
在呼吸科临床护理带教中,传统的带教方法还需要加以改进,采用更加符合当代临床实习生性格特点的带教方式,促进实习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进一步提升带教效果[2]。
该次研究,纳入该院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的100名符合要求的呼吸科临床实习生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并采取不同的带教方式,通过对比分析来探究品管圈活动在呼吸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次研究,选取在该院呼吸科进行临床实习的本科生100名,按照教学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每组50名实习生。
对照组中男性18名,女性32名,年龄20~22岁,平均年龄(21.30±1.50)岁,观察组中男性20名,女性30名,年龄20~22岁,平均年龄(21.19±1.47)岁。
品管圈在呼吸重症监护患儿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在呼吸重症监护患儿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文选择了80例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重症监护患儿,随机将其中4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剩余40例患儿作为实验组。
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的护理管理措施,实验组患儿则在常规的护理管理措施上增加品管圈护理方案。
比较两组实验对象的VAP集束化方案的依从性,包括吸引分泌物、抬高床头、口腔护理、使用护胃剂、手卫生、全部措施执行等六个方面;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评价品管圈在呼吸重症监护患儿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儿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品管圈对重症呼吸监护患儿的感染预防和病情控制均有积极作用,能够降低VAP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的VAP控制和手卫生依从。
【关键词】护理安全;呼吸重症监护患儿;品管圈【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3-0204-02呼吸重症患儿常常容易因为呼吸衰竭或其他呼吸衰竭并发症而导致住院时间过长、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不但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严重的还可能引起患儿死亡[1]。
品管圈是指处于相同工作场合,从事相同工作性质的基层人员,自发的成立团队,旨在提高质量管理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研究品管圈在呼吸重症监护患儿护理安全中的应用。
本文选择了80例于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幼儿患者,通过对照实验进行探究。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选择了80例于2017年10月—2018年11月在本院呼吸内科进行治疗的幼儿患者。
将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区间为2~4岁,平均年龄为3.2±1.2岁,作为对照组,有8例呼吸衰竭、7例哮喘、7例气胸、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胸腔积液、3例咯血待查;剩余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区间为2~4岁,平均年龄为3.4±1.1岁,作为实验组,有10例呼吸衰竭、6例哮喘、8例气胸、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胸腔积液、5例咯血待查。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呼吸ICU护理人员雾化执行率的效果分析呼吸ICU护理人员的雾化执行率是评估其临床操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品管圈活动是一种质量管理工具,通过团队合作和持续改进的方法,以提高护理操作质量和患者安全为目标。
本文将对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呼吸ICU护理人员雾化执行率的效果进行分析。
首先,品管圈活动可以提供一个团队合作的平台。
在品管圈活动中,护理人员、医生、病房管理者等相关人员可以聚集在一起,共同研究雾化操作的标准和要求,并制定改进措施和目标。
通过团队合作,可以集思广益,从多个角度分析操作存在的问题和提高操作质量的潜在方法。
其次,品管圈活动强调持续改进和反馈机制。
护理人员在雾化操作中可能存在一些常见的错误和不良习惯,如操作时间不足、操作频率不合理等。
品管圈活动通过记录和反馈护理人员的操作情况,及时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地优化操作流程和提高执行率。
通过不断地反馈和改进,护理人员可以逐渐改正错误操作,提高质量。
另外,品管圈活动可以提供培训和教育机会。
在活动中,护理人员可以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巧,学习其他同事的操作方法和技术。
活动可以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培训,提供新的知识和技能,帮助护理人员提高雾化操作的专业水平和理解。
通过培训和教育的方式,护理人员可以增加对雾化操作的认识和理解,减少操作错误的发生,提高执行率。
此外,品管圈活动可以建立评估和监测机制。
在活动中,可以建立评估指标和监测体系,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通过评估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评估和监测机制可以使护理人员对自己的操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操作注意力和细节把握,从而提高执行率。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呼吸ICU护理人员雾化执行率具有积极的效果。
通过提供团队合作平台、持续改进和反馈机制、培训和教育机会,以及评估和监测机制,可以有效地减少操作错误和不良习惯,提高操作质量和执行率。
中国卫生产业HEALTH EDUCATION 卫生教育[作者简介]马凤萍(1975-),女,甘肃武威人,本科,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内科护理工作。
近年来,我国医学生的数量有着明显的上升趋势,医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主要学习一些理论知识,而医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除了是帮助其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外,也是帮助其更好地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
因此,在实习过程中对医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可以更好地提高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减少其在今后工作中出错的概率,让其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1]。
在呼吸科临床护理带教中,传统的带教方法还需要加以改进,采用更加符合当代临床实习生性格特点的带教方式,促进实习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进一步提升带教效果[2]。
该次研究,纳入该院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的100名符合要求的呼吸科临床实习生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并采取不同的带教方式,通过对比分析来探究品管圈活动在呼吸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该次研究,选取在该院呼吸科进行临床实习的本科生100名,按照教学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每组50名实习生。
对照组中男性18名,女性32名,年龄20~22岁,平均年龄(21.30±1.50)岁,观察组中男性20名,女性30名,年龄20~22岁,平均年龄(21.19±1.47)岁。
总共有4名教师,均为该院的合格医师,均有着博士学位,且均有着5年以上的临床教学经验。
所选取的实习生的年龄、学历、性别等方面,以及选取的教师在学历、教学经验等一般资料的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方法将4名教师分为两组,分别带领两个组别的实习生进行理论及实践的教学。
对照组实习生采用传统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包括以课堂形式进行呼吸科理论教学,通过病例分析、患者实践来进行实践教学,定期开展临床实践。
品管圈活动在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应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提高口腔护理质量。
方法:分析回顾我科2013年7月~2014年12月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原因,提出实施对策。
成立“品管圈”小组,按PDCA循环模式,以“提高ICU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的有效性”为活动主题,进行护理质量改进。
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未发生口腔感染,进步率达51.12%。
结论:通过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保证了口腔护理的有效性,安全性。
减少口腔感染的发生,减少了患者的费用,间接的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加了护士的能动性,积极性,提高了护士的参与意识和团队意识。
【关键词】品管圈;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5-0310-03【Abstract】objective should the management of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metho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oral care.Methods review analysis 2013-2014, July 12 menstrual tone tube intubatio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oral care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analyze the reasons, som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Set up quality management circle, team, according to the PDCA circulat ion mode,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CU the breath tube intubation oral care” as the theme, improve nursing quality.Resul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circle activity didnot occur after oral infection, progress rate of 51.12%.Conclusion by using quality management circle quality improvement tools, to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oral care, security.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oral infections, reduce the cost of the patients, indirectly reduce the medical cost, improves the nursing quality, increase the nurse's initiative, enthusiasm, improve the nurses consciousness of participation and team.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circles; The breath tube intubation; Oral care 品管圈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企业界,它不同于以往的质控小组活动,或其他如全面质量管理(TMQ)、根本原因分析(RCA),六个标准差(6σ)等管理方法,而是采取发动员工自觉自主、自下而上、有点到面的持续开展质量改进的活动,它已经形成为一种独特的质量管理工具,其体征是注重发挥群体中每一位成员的聪明才智,营造愉快团结的团队氛围,从而集中、有序、有效的解决问题,并在改善部门绩效的同时提升员工的参与感、满足感和成就感[1],我科于 2015年 1~4月将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应用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品管圈活动在重症监护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品管圈活动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旨在改善服务过程并提高其良好运行。
这种方法结合了团队合作、数据分析和改进计划,以解决质量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重症监护室中,品管圈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病人护理的改善。
首先,品管圈活动可以帮助团队了解病患的状况和需求。
在重症监护室中,治疗情况快速变化,而病人状况和治疗需要需要全面掌握。
品管圈活动中的反思环节可以帮助团队领悟病患情况,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
通过讨论和分析,团队可以共同找到病患护理所面临的困难,针对性地提出措施,以最大限度地保障病患的安全和健康。
其次,品管圈活动可以促进信息共享和透明度。
在重症监护室中,治疗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专业领域,他们需要彼此协作以确保高效的病人护理。
品管圈活动中的计划环节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以便于相互协作,协调病人的护理进程。
此外,品管圈活动还可以帮助团队通报治疗情况,为患者家人提供透明的治疗信息,增强医疗民主文化,提高患者和家人的满意度。
第三,品管圈活动可以改善过程。
重症监护室的工作极度繁忙,面临着众多严峻的护理任务和挑战。
品管圈活动中的改进环节可以通过分析过程缺陷和病例错误来改善护理流程,减少工作出错的可能性。
对于特定病例,改进环节可以帮助完善治疗方案和流程,为后续病例做好充足的准备。
这些文件记录和对流程和方案的改进和持续变更是经常有用的。
最后,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重症监护室的每个治疗环节都需要最大程度的效率,尽可能快地处理患者。
因此,品管圈活动可以通过探讨护理环节中的弱项和障碍来优化治疗过程。
例如,通过减少工作环节中的缺陷或拐点,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或浪费时间;或者,增加团队的配合协作,协调病人的护理进程,有助于实现护理过程的流畅而高效的进行。
总之,品管圈活动作为现代经验主义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手段,在重症监护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将有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通过品质圈活动的实施能够提高治疗团队的控制和护理技能,同时也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品管圈活动在呼吸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研究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在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组建品管圈,分析品管圈活动前呼吸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点,确定以“呼吸科护理风险管理”为主题,通过计划制定、要因分析、现状调查、设定目标、拟定对策、实施对策等步骤进行相关护理质量的改进。
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护患沟通合格率、常规操作合格率、护理质量滿意度、护理知识考核成绩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有明显提升。
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能降低呼吸科护理风险、提升护理风险管理能力,还能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标签:品管圈;呼吸科;护理风险管理从多年的临床数据统计中发现护理风险在呼吸科住院患者中占较大的比例。
同时,呼吸内科患者年岁高、病情严重、临床用药复杂、治愈周期较长,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护理风险[1],加剧了护患纠纷的同时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存在较大的威胁。
如何提高基层医院呼吸科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同一工作体系或工作性质相关联的人员(一般为6~10人为宜),自动自发组织,科学运用品质控制(Quality Center,QC)工具[2],持续地进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工作业务的小组[3]。
我院2014年8月~2016年6月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呼吸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取得了较满意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呼吸科2014年8月~2016年6月护理质量评估报告资料,对比分析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护理质量考核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护患沟通合格率、常规操作合格率、护理质量满意度、护理人员护理知识考核成绩)和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评分。
1.2方法1.2.1组建品管圈经过品管圈相关理念、工作基础和性质的课程培训后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圈名为“清新圈”),选评圈长1名,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1名,由护理部主任担任,活动小组由10名圈员组成,圈长负责整个小组活动的策划与组织,辅导员在活动过程中给予支持和辅导。
品管圈在呼吸内科病房药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在呼吸内科病房药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成效。
方法:以医院呼吸内科2017.3-2018.3收治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9月起组建品管圈小组,对现状进行分析,并设定目标、对策,实施改进管理措施,并探讨管理后效果与待改进方面,2017年2~8月为实施前,2017年9~2018年2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有患者41例。
统计品管圈实施前后药品安全管理质量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实施后的药品管理、药品分发、药剂调配、团队合作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
实施品管圈后,呼吸内科药品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
结论:采用品管圈管理能够实现呼吸内科病房药品安全管理的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实现护理质量的整体性提升。
关键词:品管圈;呼吸内科;病房药品;药品安全管理;引言:品管圈(QCC)是由同一工作场所工作人员自发组成的小圈团体,通过协同沟通,团体合作来共同解决工作难题的新兴的质量管理模式。
呼吸内科患者的病情具有多变性,且药物种类较多,客观条件导致呼吸内科出现用药不良事件的概率增加,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升呼吸内科的药品安全管理质量,应当采取一定措施予以干预。
品管圈能够帮助临床发现管理问题,并积极探讨解决办法,推动临床管理质量持续改进。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医院呼吸内科2017.3-2018.3收治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9月起组建品管圈小组,2016年2~8月为实施前,2016年9月~2017年2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有患者41例。
实施前患者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为20~53岁。
实施后患者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为22~55岁。
实施前后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患者均来自呼吸内科,且患者、家属在得知研究内容的情况下,自愿参与,研究经伦理会审批通过。
品管圈活动在重症监护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品管圈活动是一种以团队为单位的质量管理方法,该方法通过员工间的协作与互动,实现对工作过程及其结果的监测、评价、改进和控制。
在医疗行业中,品管圈活动被广泛应用于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减少错误和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重点介绍品管圈活动在重症监护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重症监护室(ICU)是医院内最高级别的医疗单位,专门为危重病人提供治疗和监测。
由于重症患者病情复杂、治疗方法复杂,而且往往需要多个护理人员协同工作才能保证有效的治疗,所以ICU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
一个成功的ICU护理团队必须有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服务。
品管圈活动可以帮助ICU团队监测护理过程的质量,评价护理结果,找出改进方案,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1.监测护理过程的质量品管圈活动可以通过监测护理过程的质量来提高质量。
ICU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多个人员协作完成,从而存在较高的误操作率。
品管圈活动可以通过定期开展病情监测、对医疗护理操作进行审核、评估物资设备的有效性及保养情况等方式,对重症监护室内的护理过程进行监测,确保医疗护理操作符合相关规程和标准。
同时,通过记录操作错误和事故情况、进行病例回顾、分析操作错误的原因,同时总结常见的操作错误,以便未来减少类似错误的发生。
2.评价护理结果品管圈活动可以通过评价护理结果来提高质量。
ICU治疗涉及诸多医疗操作,比如给予药物、插管、呼吸支持等,所以护理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是否正确和及时。
品管圈活动的团队可以编制统一的评估标准,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与治疗结果进行评价。
通过定期评价治疗效果、收集并整合治疗结果和反馈信息,可以及时纠正护理操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
3.找出改进方案品管圈活动可以通过找出改进方案来提高质量。
在ICU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如病情变化、药品使用问题、管理監測設备维护保养、资源利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