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战
- 格式:docx
- 大小:33.08 KB
- 文档页数:11
抗日战争各大会战在抗日战争过程中有几大会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抗日战争各大会战,希望能够给大家以启发。
抗日战争各大会战——淞沪会战李宗仁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这样记述“八·一三”淞沪会战:“牺牲的壮烈,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上,鲜有前例……是我国抗战八年,牺牲最大,战斗最惨的一役。
”冯玉祥说,“在上海战场上,一百里以外看著,半边天都是红的……我们的队伍每天一师一师地、两师两师地加入前线,有的师上去之后三个钟头就死了一半;有的坚持了五个钟头就死了三分之二。
这个战场是个大熔炉,填进去就熔化了”。
作为抗日战争中国正面战场22次会战中规模最为庞大的战役之一,淞沪会战中,中日双方参战的兵员总数将近百万。
在两个多月内,中国方面除中央军外,长江以南各省,包括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相继派出部队,先后投入78个师、7个独立旅、3个暂编旅和财政部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炮兵7团、宪兵1个团,以及上海市保安总团、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省保安团4个团,兵力总数75万人以上。
另有空军的第二至第九大队等8个大队和1个暂编大队,几乎调动了当时全国1/3兵力。
虽然中国部队的兵力是日军的近3倍,但装备上的巨大差距和战斗指挥的巨大失误,造成了中国军队只能在淞沪正面、纵深均不足20公里的地区,与日军反复拼搏,筑起血肉长城。
以中国军队中最精锐的第98师为例,在仅仅18天的作战中,伤亡达4960人,几乎占全师兵力的62%;阵亡的营级以下军官约200人。
陶峙岳为师长的第8师并非中央嫡系部队,进入淞沪前线时,其装备甚至仍以19世纪20年代的汉阳造步枪为主,全师根本没有重型武器。
第8师参战近3星期,全师作战人员从参战时的8000余人减员至700人。
在蕰藻浜战场,第78师467团迎击渡河日军,1个连在10分钟内就全部阵亡!战后,何应钦在回忆录中记载,淞沪会战中“我军消耗竟达85师之众,伤亡官兵333500余人”。
蒋中正有意挑起淞沪会战,诱使日本改变进攻路线淞沪会战是蒋介石的抗日大战略。
经典战役1、【长沙会战】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是八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
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2、【中条山战役】1941年5月7日至月底,日军华北方面军集中了10万余人的部队,包括从华中中国派遣军和关东军中抽调部队和飞行团,进攻晋南中条山地区中国第1战区的近18万部队,结果日军以1比20 的极小伤亡代价打败了中条山地区的国民党军,蒋介石称此役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
自太原会战后以来,日军一方面重点对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大举“扫荡”,一方面也多次攻击中条山国民党军队,但始终没有大的进展。
进入1941年后,日军鉴于百团大战后八路军消耗很大尚未恢复,遂决定先打击中条山的国民党军。
然而,中条山国民党庞大部队竟然不堪一击。
从5月7日日军发起攻击开始,中国军队“一经中间(被日军)突破,各部皆陷于包围零乱之中竟至不可收拾”。
3、【衡阳保卫战】历时48天的衡阳保卫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以衡阳的陷落宣告结束。
但它却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据美国国会图书馆记载:衡阳保卫战,10万以上的日军包围了1.7万名中国军人。
当中国军队在衡阳击败日本的第二波进攻并击毙2.5万日军之后,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倒台。
经48天血战之后,衡阳于8月8日陷落。
日军死伤超过7万人,其中4.8万人被击毙;中国死伤1.5万人,其中7400人捐躯……4、【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日军10多万人兵分四路,动用空军、毒气瓦斯部队等向常德发起攻击。
中国军队20万将士奋起反击,以劣势装备和血肉之躯与日军展开生死决战。
至12月20日,日军伤亡40000余人后败退,中国军队用伤亡50000余人的代价换来了胜利。
常德会战因战事惨烈,而被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镇开展扫黑除恶百日大会战的工作方案嘿,各位,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是一份关于咱们镇开展扫黑除恶百日大会战的工作方案。
咱们可得认真对待这件事,因为这关乎到大家的切身利益,让咱们一起把这个“大工程”给圆满完成!一、总体目标咱们要明确总体目标,那就是通过百日大会战,全面排查整治黑恶势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具体来说,就是:1.摧毁一批黑恶势力犯罪团伙;2.打掉一批黑恶势力保护伞;3.整治一批治安混乱地区;4.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二、工作重点1.深挖黑恶势力犯罪线索,严厉打击各类黑恶犯罪;2.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的监管,严防黑恶势力渗透;3.深化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提升治安水平;4.强化基层组织建设,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
三、具体措施1.广泛发动群众,营造浓厚氛围咱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扫黑除恶百日大会战。
通过悬挂标语、发放宣传单、举办讲座等形式,让人民群众了解扫黑除恶的重要性,积极参与举报黑恶势力犯罪线索。
2.建立健全排查机制,全面排查整治咱们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排查机制,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进行拉网式排查,确保不放过任何一个黑恶势力犯罪线索。
同时,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治,确保百日大会战取得实效。
3.强化打击力度,严惩黑恶势力犯罪对排查出来的黑恶势力犯罪线索,咱们要依法严厉打击,坚决惩治各类黑恶犯罪。
同时,要加强对黑恶势力保护伞的打击,坚决查处背后的腐败问题。
4.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治理水平咱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通过开展“一村一警”、“一格一员”等工作,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为扫黑除恶百日大会战提供有力保障。
四、组织保障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咱们要成立扫黑除恶百日大会战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合力各相关单位要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百日大会战。
抗日战争时期的22场大会战整个八年抗战,国军正面战场先后进行大战役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役3.89万余次,毙伤日军85.9万余人,国军总共死伤322万多人。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双方投入几十万的兵力。
由于国民革命军战略不当,武器装备落后,在付出了330000多人的损失后,最终被迫匆忙撤兵,并直接导致了南京会战的失利。
此战日军伤亡50000余人。
来源华夏历史网南京保卫战 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淞沪会战后,日军迅速进攻国民政府首都南京。
此时国民革命军兵力凋零,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围撤退。
日军进入南京开始了长达数月,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残酷杀害中国军民300000多人。
太原会战 1937年9月13日——11月 1937年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国民革命军由于指挥混乱,布置不当,被迫从太原突围。
此战国民革命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消灭敌军20000余人。
但从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宣告结束。
徐州会战 1938年1月——5月21日日军打通了津溥线,扩大了占领区,但未能消灭中国军队主力。
国民革命军的防御作战和主动转移为此后的武汉保卫战赢得了4~5个月的时间。
其中台儿庄大捷消灭鬼子10000多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兰封会战 1938年5月21日——6月日军试图在徐州会战后继续扩大战果,板垣征四郎师团孤军深入,被以薛岳为指挥的国民革命军包围。
最后由于蒋军嫡系将领的无能,国民革命军最终功亏一篑。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10月历时四个半月的武汉会战虽然最终以武汉失守而结束,但国民革命军的正面抵抗取得了毙伤敌军40000人、近100000名日军因战斗、气候、疾病等原因暂时丧失了作战能力的巨大战果,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抗日战争从此进入相持阶段。
转载注意来源随枣会战 1939年5月1日——20日武汉会战后,日军为消除鄂北、豫南方面国民革命军对武汉的威胁,向湖北省枣阳地区发动进攻。
抗战历次大会战中日双方兵力及伤亡对比:一、平津保卫战(1937.07.07--07.30)日军朝鲜军第20师团,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约1万人;中国第29军第132、37、38师约5万余人。
日军死亡127人,负伤384人;第29军阵亡5000余人。
二、南口会战(1937.08.07--08.27)日军第5、第20师团、察哈尔派遣兵团、独立混成第11旅团、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旅团、独立混成第2旅团等部共计7万余人;中国第13军、第17军、第72师、第94师、独立第7旅、炮兵第27团等部共计6万余人。
日军伤亡2600余人,国军伤亡29376人。
三、凇沪会战(1937.08.13—11.12)日军9个师团和2个旅团28万余人,中国75个师和9个旅75余万人;日军伤亡4万余人,国军伤亡333500余人。
四、南京保卫战(1937.12.5--12.13)日军上海派遣军(第3师团先遣队、第9师团、第16师团、第13师团一部)、第10军(第6师团、第18师团、第114师团、第五师团歩兵第九旅团)、第3飞行团共计20万人;中国第2军团、第66军、第71军、第72军、第74军、第78军、第83军、教导总队、宪兵部队、陆军装甲兵团、江宁要塞部队等部共计15万人。
日军伤亡12000余人;国军伤亡50000余人,另有近100000万人放下武器缴械投降。
日军进城后,展开长达数月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南京城内军民共计300000多万人丧生。
五、平型关大捷(1937.09.25)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1个中队、骑兵小队加大行李;八路军115师3个团1万余人。
日军死伤1000余人,八路军伤亡900余人。
重创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击毁汽车百余辆,大车200辆,缴获步枪1000余枝、机枪20余挺、步兵炮1门、炮弹3000余发、军马53匹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
六、忻口会战(1937.10.13—11.2)日军3个师团7万余人;国军第二战区31个师13个旅28万人。
关于抗战8年国军正面战场的22次大会战!敬礼!1945年12月,湖南衡阳。
一年前发生的衡阳血战,使得这座城市满目疮痍。
人们穿过的街道已经被彻底摧毁。
流离失所的民众,回到家时看见的是一片废墟,一年后,他们将遭受严重的特大饥荒,光是衡阳就饿死了9万人。
抗日战争,国军22次会战概况: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淞沪会战,国民党军60万对付日军20万,国军惨败,从上海至南京沿途溃败300公里,丢失数十座城镇,至少30万人遭日军屠杀,史称“长三角大屠杀”。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日——11月8日,太原会战,国民党军58万对付日军14万,国军惨败,死伤10万余人,山西太原等城镇被日军占领。
抗战期间,山西省辖105个县,只有2个县没有被日军占领。
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南京保卫战,国民党军15万对付日军7万,国军惨败,南京城被日军占领,其后屠城一个月,南京降卒军民被杀30万人,史称“南京大屠杀”。
徐州会战:1938年1月26日——5月21日,徐州会战,国民党军60万对付日军24万,国军惨败,伤亡6.5万余人,主力被迫撤退至河南省。
兰封会战:1938年5月21日——6月29日,兰封会战,国民党军15万对付日军8万,国军惨败,伤亡10万余人。
为阻挡日军进攻,国民党军于6月9日挖开黄河花园口大堤,造成黄河溃决泛滥,淹死下游百姓89万人,迁徙流民上千万,史称“花园口惨案”。
武汉会战:1938年6月11日——10月25日,武汉会战,国民党军110万对付日军35万,国军惨败,伤亡40万余人。
武汉、广州被日军占领,国民党海军全军覆没。
随枣会战:1939年5月1日——5月**,随枣会战,国民党军22万对付日军11万,双方战和,恢复战前态势,国军伤亡2万余人,日军伤亡1万余人。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14日,第一次长沙会战,国民党军24万对付日军12万,双方战和,恢复战前态势,国军伤亡4万余人,日军伤亡1万余人。
027SPECIAL特稿淞沪会战 始于1937年8月13日的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约80万中日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统计死伤30万人。
会战中,中国军队以自己的浴血奋战,彻底粉碎了日本的“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上高会战 1941年3月,因友邻师团的严重不配合,驻南昌的34师团大贺茂落入了4个中国军的合围圈。
中国军队统计击毙日军15000余人,日军自报伤亡千余人。
上高会战被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称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延缓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正义战争中的光辉一页。
南京保卫战 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殊死之战。
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
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
12日守军各部因撤退失序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
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长沙会战 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
持续五年的四次长沙会战,是八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
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中,日军受到沉重打击,共伤亡10.7万人。
徐州会战 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史称台儿庄大捷。
徐州会战给予日军巨大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回顾徐州会战中,在鲁南平原上奋战的中国军队。
美国《LIFE》杂志记者拍摄的国军照片「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军八年之间进行了22次正面战场的大会战。
抗日战争上的22次大会战,是中华民族用鲜血书写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用生命谱写的壮歌。
1.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冯玉祥、顾祝同、陈诚、张治中「八一三」淞沪会战中日双方投入了将近100万的兵力,这次战役迫使日军三易主帅,战前日本曾嚣张的说,三个月可以灭亡中国,结果光在上海战场就打了三个月,虽然日本取得了胜利,但是也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此战日军伤亡5万余人。
中国军民浴血苦战,在付出了330000多人的损失后,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
2.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唐生智、孙元良、宋希濂淞沪会战后,日军迅速进攻中国首都南京。
由于国军此时兵力凋零,退守绝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围撤退。
日军进入南京后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南京大屠杀。
残酷杀害中国军民30万余人。
3.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8日)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阎锡山、卫立煌、孙连仲、傅作义、郝梦龄(殉国)、王靖国1937年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此时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
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
其中忻口战役大量消耗日军有生力量,牵制了日军沿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南下的作战行动,忻口战役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
4.徐州会战(1938年1月4日~5月21日)参战的国军主要将领:李宗仁、孙连仲、汤恩伯、张自忠、庞炳勋、王铭章(殉国)徐州会战包括滕县血战、临沂之战、台儿庄大捷和徐州突围4部分。
川军打的滕县血战,为台儿庄布阵争取了两天时间。
这是中华民族用鲜血书写的历史.,这是中华民族用生命谱写的壮歌.1.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冯玉祥顾祝同陈诚张治中八一三”淞沪会战中日双方投入了将近100万的兵力,这次战役迫使日军三易主帅,战前日本曾嚣张的说,三个月可以灭亡中国,结果光在上海战场就打了三个月,虽然日本取得了胜利,但是也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此战日军伤亡5万余人。
中国军民浴血苦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并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
2.南京保卫战 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唐生智淞沪会战后,日军迅速进攻国民党首都南京。
由于国民党军此时兵力凋零,退守绝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围撤退。
日军进入南京后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南京大屠杀。
残酷杀害中国军民30万余人。
3.太原会战 1937年9月13日~11月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阎锡山卫立煌孙连仲傅作义郝梦龄(阵亡)王靖国1937年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此时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 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
忻口会战大量消耗日军有生力量,牵制了日军沿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南下的作战行动,著名的忻口战役就是这次会战中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
4.徐州会战 1938年1月4日~5月21日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李宗仁孙连仲汤恩伯张自忠庞炳勋王铭章(阵亡)徐州会战包括滕县血战、临沂之战、台儿庄大捷和徐州突围4部分。
川军打的滕县血战,为台儿庄布阵争取了两天时间。
张自忠指挥的临沂大战,粉碎了日军两路夹击台儿庄的计划。
台儿庄大战重伤了日军的2个王牌军。
李宗仁搞的空城计,让日军想在徐州歼灭国民党70万主力的计划落空,日军未能消灭中国军队主力。
国名党的防御作战和主动转移为此后的武汉保卫战赢得了4至5个月的时间。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首先,我要对我们全市水利建设三年大会战表示热烈祝贺!这次大会战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于推动全市水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对于全市水利建设三年大会战充满信心,并且坚信我们的水利工作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一、我们要加大水利建设的力度。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要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提高灌溉、排水、供水等设施的水平,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
此外,我们还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推动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提高全市人民的生活质量。
二、我们要提高抗洪和防洪能力。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洪水灾害的频发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我们全市位于重要的江河流域,随时面临着洪水灾害的威胁。
因此,我们要提高我们的抗洪和防洪能力,积极开展河道整治和抢险救援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我们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要加强水资源调度和分配,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还要加强对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提高水质量和水生态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四、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水利事业的发展。
科技创新是推动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水利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提高水利设施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同时,还要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推动水利事业的发展。
最后,我要呼吁全市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大会号召,共同参与到水利建设三年大会战中来。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坚持问题导向,不畏艰辛,全力以赴,认真履行我们的职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圆满完成水利建设三年大会战的目标,推动水利事业的发展。
谢谢大家!。
大会战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提高公司整体绩效,激励员工投入工作,推动团队合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大会战是公司为达成业务目标而设定的一种内部工作方式,是全体员工共同努力、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重要组织形式。
第三条大会战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各级经营管理者和员工,在执行大会战活动时应当遵循本制度规定。
第四条公司领导层应当充分重视大会战活动,积极组织、领导、推动各级领导及员工参与,确保大会战目标的达成。
第五条所有参与大会战活动的员工应当服从公司领导的部署和要求,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大会战中,全力以赴地完成既定目标。
第六条公司将根据业务需求、市场情况、企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制定大会战计划,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大会战活动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第七条公司将通过大会战活动的开展,促进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推动员工积极向上地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
第八条参与大会战活动的员工应当自觉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不得利用大会战活动进行个人攀比、暗斗等行为,保持良好的工作风气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章大会战的组织和运作第九条公司领导层应当根据年度业务计划和目标,确定大会战的主题、目标、内容、时间、责任人等具体事项,制定大会战计划。
第十条大会战的责任人应当根据大会战计划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实施,在大会战活动中起到牵头作用。
第十一条大会战的组织形式包括总部带动、分部配合或各部门合作等不同模式,具体组织形式由公司领导层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确定。
第十二条大会战的内容应当覆盖公司各项业务和管理工作,包括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生产运营、财务管理等方面,全面提高公司整体绩效。
第十三条大会战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一个月,具体时间由公司领导层根据大会战计划和实际情况确定,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延长或提前结束。
第十四条参与大会战活动的员工除了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外,还需要参与到大会战的专项活动中,积极配合责任人完成各项工作。
第十五条大会战活动的具体开展形式包括会议讨论、任务分解、实地考察、数据分析、行动跟进等多种方式,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取。
大会师历史简要概括大会师,又称为大会战,是指在战争时期,各方军队之间的一次重大战役或作战行动。
大会师是战争的关键时刻,常常决定了胜败的走向和战争的结果。
在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大会师,它们对于世界格局和国家命运的改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将对一些著名的大会师做简要概括。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于1916年发生了著名的索姆河会战。
此次大会师是由英法联军与德国军队之间展开的一场激烈战斗。
战争初期,双方阵营交替进攻与撤退,但进展缓慢。
随着德国军队采取新的防御策略,英法联军进攻变得更加困难。
在索姆河会战期间,英法联军试图突破德国军队的防线,但遭到了顽强的抵抗。
经过数个月的战斗,战线基本上没有改变。
而索姆河会战也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血腥战斗之一,造成了数十万人的伤亡。
二战期间,发生了许多著名的大会师,其中最著名的是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
此次大会师是由盟军对德军在诺曼底地区的登陆行动。
盟军在战前做了精心准备,通过伪装、干扰和伪装登陆地点等手段,成功迷惑了德军的防守。
在登陆开始后,盟军遭遇了德军的顽强抵抗,但最终通过集中兵力和空中支援,成功突破了德军的防线,并建立了一个在欧洲大陆上的立足点。
诺曼底登陆标志着盟军对于纳粹德国的反攻,为后续的欧洲战场胜利奠定了基础。
除了两次世界大战,还有一些其他战争中的大会师也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约克镇会战,这次大会师是由美国大陆军与英国军队之间的战斗。
英国军队在战前对此座城市进行了加固,并布下了重重防线,让美国军队的攻击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经过多个阶段的战斗,最终美国军队夺取了约克镇,并成功赶走了英国军队。
这场战斗成为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一次重要胜利,对美国独立事业的推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另一个著名的大会师是南北战争期间的葛底斯堡会战。
这场会战是由北军与南军之间的战斗。
南军计划突破北军的防线,向北进攻。
但北军毫不退让,采取了坚决的防守姿态,并成功地阻止了南军的进攻。
历史的记忆,淡去的记忆—抗日战争国民党正面战从1937年7月7日的“七七事变”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的八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而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也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着国民党政权的败退,国民党在抗战中所表现出名族大义似乎在淡忘,国民党在所领导的,所付出的血的代价也在逝去。
消极避战不能一言蔽之国民党的一切。
八年之间,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进行了共22次大会战: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桂南会战,枣宜会战,豫南会战,上高会战,晋南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豫中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湘西会战,此外还有一个滇缅会战,派遣远征军出征缅甸。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底武汉广州相继沦陷,是抗战的战略防御阶段,其口号是以空间换取时间。
期间爆发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共六次大规模的会战。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6个旅30万余人,死伤7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60余万人,伤亡达15余万人;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江阴保卫战开始。
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民浴血苦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并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
南京保卫战,是1937年11月国民革命军在上海淞沪会战中失利后展开的一次保卫上海以西仅300余千米南京的作战。
该战役由唐生智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指挥15万国军与日军抵抗作战。
由于国民党当局在战役组织指挥上出现了重大错误,战前未作周密部署,最后决定突围时又未拟定周密的撤退计划,更没有经过参谋作业,致使守军在突围中,自相践踏,争相夺路,损失惨重,国军的抵抗就此瓦解。
12月13日,南京沦陷,不足五万人的日军入城,由此开始了连续八个多月对三十多万战俘平民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
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
八路军在会战中有力地配合友军作战,平型关伏击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忻口会战大量消耗日军有生力量,牵制了日军沿平汉铁路(北平-汉口)南下的作战行动。
惟娘子关方面防范疏漏,被日军乘虚而入山西省会太原,最后虽然会战以失利告终,但会战的重大历史意义及其留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并不会因为会战失利而改变。
太原会战是八年抗战中,华北规模最大的一次对日会战。
太原会战中光析口战役就伤亡日军约两万人,创造了华北歼灭日军人数的最高纪录!但从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的正规战争宣告结束。
徐州会战,日军动用8个师、5个旅约30万人,中国参战部队前后有70个师约100万人,历时5个月,中国军队广大官兵英勇奋战,首先在南线将日军阻止在淮河南岸,打破其与北线日军会合的企图;继而在北线将东路日军击败于临沂地区,又将西路日军之右翼阻止在嘉祥地区,粉碎日军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
在台儿庄地区作战中,第五战区采取积极防御战法,以一部担任内线防御,另一部置于外线作战,攻防结合,灵活机动,获得大捷。
随后,最高军事当局不顾敌强我弱的总体形势,调集大军在徐州附近,企图与日军决战,因而使会战在后期陷于被动。
尽管如此,这次会战钳制和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迟滞了日军进攻速度,为部署武汉会战战赢得了时间。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5月爆发的兰封会战,是抗日战争中徐州会战中的一个支作战,中国军队12个师的豫东兵团在薛岳指挥下在河南省兰封地区对日军孤军深入的第14师团土肥原贤二部的的进攻作战。
结局引发了花园口决堤,阻止了日军的深入。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0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
武汉会战期间,中国空军和海军也积极参与了作战。
在苏联航空志愿大队的配合下,中国空军鏖战长空,与日军航空兵空中大战7次,击毁日机78架,炸沉日舰23艘,有力地支援了地面部队的作战。
中国海军也英勇作战,击沉、击伤日军舰艇及运输船只共50余艘,击落日机10余架,但自身也损失惨重,基本上全军覆没。
至此,日本三个月占领中国的计划彻底破产。
此后,日军无力再发动以上规模的大会战,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在这一阶段国民党军队的正面作战为新四军、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创造了有力条件。
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
日本改变速站速决的方针,对国民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期间还是爆发了几次大规模会战,但是规模不再有以前那么大。
随枣战役发生于1939年5月(民国二十八年),中国国民革命军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枣阳地区与日军的作战。
5月1日,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为解除国民革命军对平汉线交通的威胁,以第三、第十三、第十六师团和骑兵第二、第四旅团等,向随县、枣阳地区进攻。
为牵制和阻击日军进攻,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所属部队编为左、右两个集团军和江防守军进行防御,并实行反击。
战至23日,第五战区部队先后收复枣阳、随县。
日军退回钟祥、应山,恢复战前态势,会战宣告结束。
此战役,日军伤亡1.3万人,中国军队伤亡2万余人。
日本为达到对国民政府诱降和军事打击,集中10万兵力从赣北、鄂南、湘北三个方向长沙方向发起了进攻,第一次长沙会战爆发。
第9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1939年10月1日被正式任命为司令长官)为保卫长沙,采取以湘北为防御重点,“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作战方针,调动了30多个师和3个挺进纵队,共约24万多人参加此次战役。
至10月9日,中国军队第195师恢复到进占鹿角、新墙、杨林街之线,日军陆续退回新墙河以北地区;至10月14日,双方恢复战前态势。
结果中国获胜。
桂南会战是广州失陷后,中国守军抵抗日军为打击中国国际交通线并威胁西南大后方而在广西南宁等地区桂南会战展开的作战。
11月日军将第5师团、台湾混成旅团、第5舰队等部隐蔽集结于海南岛南端的榆林港,等候出动。
11月15日清晨,风雨交加,日军闪电般出现在钦州湾,疾速登陆,攻陷防城。
24日,日军占领南宁、龙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急调第5、第99、第36军向广西增援。
军长杜聿明受命向昆仑关反击,以步、炮、坦、空诸军兵种协同攻坚,击溃来援的第21旅团,打死旅团长中村正雄,取得昆仑关大捷。
1940年1月,日军又调来第18师团和近卫混成旅团,进行反扑,至2月3日,再次占领昆仑关。
中国军队苦战多日,伤亡很大,需要休整,遂结束会战。
枣宜会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本军队驻武汉的第11军对中国第五战区部队发动的一场作战,会战以日军占领宜昌而结束。
豫南会战是中国第5战区军队在河南南部抗击日军的一次作战。
1941年1月,日第11军为了打通平汉铁路南段,解除中国军队对信阳日军的威胁,纠集步兵7个师、骑兵1个旅、战车3个团的兵力,在司令官园部和一郎的指挥下,分左、中、右3个兵团,分三路,准备向豫南发起进攻。
第5战区司令长官决定采用避实击虚的战略,留少数兵力正面抗击,主力转向两翼,待日军进攻兵力分散之时,从其两侧及背后围歼之。
“上高战役”闻名中外,又称“锦江会战”。
上高会战,中国军队击毙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大佐联队长滨田,歼灭日军16000余人,击落敌机1架,缴获日军军马2800余匹,辎重物资无数,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将称之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
蒋介石对担任攻击主力的74军甚为满意,特以军委会名义授予74军“飞虎旗”一面,此为国民革命军中最高奖励。
中条山战役,也称晋南战役,日方称之为“中原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在山西范围内的惟一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
晋南会战地点在山西中条山,起始时间时间为1941年5月8日。
当日,日军35、36、37、41四师团再行攻击中条山,守军为中国国军新编27师为主力。
该役于27日结束,中国国民革命军守军丧失大部分隘口,王竣师长与副师长梁希贤均阵亡,不过日军仍未完全占领中条山。
第二次长沙会战(日本战史为第一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7日至10月6日,日本第11军以打击中国第九战区军队发动的一场战役,结果中国4个精锐军被击溃。
1941年12月下旬~1942年1月中旬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日方称为第二次长沙作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盟军方面获得的第一个胜利。
就中国战场而言,此战是以武汉会战结束为标志的战略相持阶段中,至1945年5月国军方面获得的最大战役级别的胜利。
日军投降前的湘西会战(又称雪峰山会战,日方称为芷江、老河口作战)都无法与之相比。
虽是惨胜,但是第三次长沙会战,是8年抗战中,国军少数值得一提的会战。
浙赣会战,是1942年夏季,日军为摧毁中国在浙江前进机场,打击国军第三战区主力而发动的一场战争。
主要由金华、兰溪地区战斗、衢州地区战斗、上饶、广丰地区战斗、浙赣路西段战斗、临川地区战斗、丽水、温州、松阳战斗、日军撤退时的追击战斗等组成。
此会战后,日军基本达到了“没收与破坏铁路设施和器材以及其他培养战力的各种军事、政治、经济设施和资材”、抢掠物资,并掳劫青壮年等“以战养战”的目的。
鄂西会战是1943年夏季日本第十一军为打击中国第六战区部队进行的一次进攻战役,日本机动利用兵力,用各个击破的战术重创中国军队第六战区的第29集团军,第10集团军和江防军,将掠获的大批船只下行。
常德会战发生于1943年秋,日本中国派遣军为牵制中国军队对云南的反攻,并掠夺战略物资,打击中国军队的士气对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结合部发动的一场战役。
日军第11军出动45个步兵大队约8.5万人左右冲破了第六战区右翼的第10、第29集团军防线,在外围中国军队30个师的围攻下攻克了常德,并重创了前来解围的第10军等部队后撤退。
中国军队虽然最终收复常德,但在开罗会议上的蒋介石因为常德一度失守,使他在盟友面前脸上无光,谈判筹码降低,气的要枪毙弃城逃跑的守将余程万。
豫中会战是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的1号作战计划的一部分,中方称为豫湘桂作战,日第12军内山英太郎率部击溃了中国第一战区蒋鼎文,汤恩伯部8个集团军,占领了河南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