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名人阎汝霖
- 格式:doc
- 大小:9.50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庄浪民间美术工艺品——庄浪毛笔的历史渊源作者:魏巍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09期摘 ; 要:庄浪毛笔相传已有千余年历史,明清时期,庄浪就有制作毛笔的私人作坊,胡耀邦总书记视察庄浪时,用庄浪毛笔题写"紫荆山",国务委员方毅题"落笔生辉",赞扬庄浪毛笔的精美。
诗人贺敬之考察庄浪时,曾称赞庄浪毛笔为"笔中精品,陇上一奇"。
庄浪毛笔被平凉市政府列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关键词:民间;工艺品;庄浪毛笔中图分类号:J509.2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7-0136-01庄浪毛笔相传已有千余年历史,据说北宋时期,刘沪将军在筑守水洛城时,用柘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制作毛笔,曾书写“水洛”二字,悬刻城门,为念刘沪之功,后赦建“忠勇庙”于水洛城以思怀念。
一、历史传承关于庄浪制作毛笔的历史,暂无确切的记载,但从庄浪现存的明清书画作品,和人们平常所用的毛笔中,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庄浪就有制作毛笔的私人作坊。
听老人传说,清朝中期,在庄浪道南书院附近,曾有专制毛笔的私人作坊,制作的毛笔,方便读书人和贤达贵人使用。
庄浪自古是个文化大县,文化底蕴深厚,爱好书画的人特别多,,所以喜欢写毛笔字的人也颇多,在一九八七年五月,庄浪县政府成立了庄浪县文具厂,并聘请当时著名笔工艺人张世荣老人,招收马文华、柳满德、张军、张国定、刘士林、刘凤菊、张巧琴、魏景林、钱玉霞、魏出众等数名学徒传授做笔技艺,因当时制作的毛笔选料优质,做工精细,所以庄浪毛笔曾一度美名远扬,享誉省内外书画界,远销各地,直到二零零四年五月,企业改制后,由平凉亚平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重新生产,更新包装,设计庄浪笔艺毛笔盒,推出"刘将军牌"、"魏巍牌"等书画毛笔。
一九九零年,诗人贺敬之在考察庄浪时,曾称赞庄浪毛笔为“笔中精品,陇上一奇”,次年八月,庄浪“刘将军牌”毛笔,获“秦俑杯”国际书画大奖赛金奖。
水东根据地大事记1943睢县杞县太康抗战睢杞太抗战19431月1942大旱。
蝗虫。
麦季歉收,秋季绝收。
官庄圉镇沙沃板木出现几十里无人区,村村戴孝,十室九空,哀鸿遍野。
1月夏仲远任杞南办事处主任。
苗九锐杞通县委书记兼独立二营政委。
1.6中央决定水东地区归冀鲁豫建制。
唐克威韩明孙子植带营连干部30余人晚过陇海铁路,1.7到水东杞北黄土岗。
王其梅去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苗丕一张剑石带一连迎接,住东程寨。
唐克威孙子植带一个连住寨内,苗丕一张剑石带一个连住寨外一个小村内。
1.8上午遭到杞县日伪军200余人袭击东程寨,敌伤亡惨重,下午返回杞县。
连夜转移水东地委机关独立团团部驻地谷熟岗。
(水东首府,列宁格拉)唐克威,孙子植参谋长,韩明副政委,谷熟岗开会三天,林耀斌,苗丕一。
1.10谷熟岗地委扩大会议,强调一元化领导,加强政权建设,调整充实领导班子。
分散游击,缩小目标,灵活机动开展游击,粉碎敌人扫荡。
三个中心分会改为3个办事处,下辖11个区分会。
唐克威任水东地委书记兼四师水东独立团政委,马一鸣地委副书记,张剑石组织部长,贺霖良社会部长,韩明孙廷甫,郑华为地委委员党组书记,路霄寒敌工委员会书记,刘影副书记(冀鲁豫派水东敌伪工作干部刘天佑,闫凤婷等,四师派段锦堂,李培棠等),薛朴若水东联办主任,郑华副主任,林耀斌独立团团长,王广文副团长,韩明副政委,孙子植参谋长,苗丕一政治处主任。
将杞南杞北杞通中心分会改为办事处,逐步健全机构;县委书记兼任县大队政委,办事处主任兼任县大队大队长,区委书记兼任区指导员,分会主任兼区队长,县委建立抗日救国联合会,领导分会,村农民救国会,青年抗日救国会,妇女抗日救国会,儿童团等群众团体。
地委对各县进行调整充实。
孙廷甫任杞南县委书记,王建一副书记,韩国典组织部长,任秀铎宣传部长,侯杰民运部长兼抗联主任,夏仲远杞南办事处主任,苗泽生副主任,杨震秘书,何博武装科长,崔跃华财梁科长,王其法杞南县大队长,孟繁馨副大队长,王建一政委。
庄浪“五进士”德温才俊的赵贡玉赵贡玉(1812年—1861年),字宝航,一字赆赆(jìn )廷,号吴山,今庄浪朱店镇赵家山村人。
现知清代庄浪有五位进士,赵贡玉系庄浪五进士之一。
他还是世传庄浪“四大名山”之一(另三位是柳炯号瀛(yíng)山、李毓华号钟山、孔广运号子山)。
本县人传说,赵贡玉出生时,他哥梦见八人抬一颗大椿树立于庭院正中,梦醒弟出生,甚觉奇异。
后见弟手心有“大人”字样,更异。
赵贡玉7岁就读于东村松风学馆,木讷寡言,不与群童嬉玩,塾师怀疑他有呆傻病,及至检阅他的作文,不由吃惊,说:“颜回出吾塾中矣!”后果然出类拔萃,名惊远近。
19岁童军科试名列榜首,27岁乡试中举,41岁参加礼部会试考中贡士。
后来,母沉疴(kē,重病)在床,他朝夕侍奉母至过世服满。
清咸丰六年(1856年)赴京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中进士(钦点二甲第七十二名进士),入刑部干事。
他品行端正,居官勤谨,深得尚书赏识,因又派主江南司。
任职4年,目睹官场腐败,贪赃枉法,草菅(jiān)人命,仕途心灰。
后又经朝廷大臣荐保,任陕甘团练总经略。
咸丰十一年(1861年)二月赴任,途径河北赵州桥暴病逝于旅邸(dǐ,高级官员的住所)。
六月柩归故里。
卒年仅50岁。
英年早逝,人咸痛惜。
赵贡玉聪颖锐敏,才华出众,当时在甘肃境内与兰州吴可读、通渭牛树梅齐名。
他好读书,在京师期间,每有余资,出入书肆,广求博采。
自题书斋名“六椿轩”,藏书颇丰。
诗文典雅俊逸。
伤时感事,每有吟咏;命题遣意,率真律实。
如《西曹夜值感怀》中有句:“问官五六人,叱咤剧雷霆。
冒味陈一词,刻即罗惨刑。
”描述了执法者简单粗暴,受害者凄楚痛绝。
又有一句:“云我手所持,是刀不是笔。
人命顾不重,汝官何足惜”表达了手握生杀大权,却视人命大事为儿戏,做这样的官有什么用的疑问。
这两句诗说己述人,深责官场,实为由衷之忧、惊天之语。
《春夜喜故人邀饮松风寺》中:“故人邀我饮,乘兴到山池。
此文拟刊登在《浮山月报》2013年秋季版。
抗战中的浮山英雄赵崇煦在漫长的八年抗日战争中,“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崇高精神激励了众多国人,浮石村也涌现了不少赴汤蹈火、出生入死的英雄志士,他们的英勇事迹必将名垂乡史,永远值得后人景仰与怀念。
为了使这些浮石先贤的不朽事迹不致涅没,我先后到中山图书馆、广州图书馆等收集原始素材,并从《新会县志》、《台山抗战史》、《抗先研究》、《南方都市报》及民国期间的《浮山月报》摘录相关资料,整理成文,以资后人谨记。
(一)壮志未酬的赵惠民及赵庄毅赵惠民(燮荣,1901-1945),华利磨学会成员,毕业于广东省立第一工业专门学校,曾任广州石井兵工厂无烟弹处处长一职。
广州石井兵工厂位于广州北郊的石井村,前身为广州机器局,由清朝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
辛亥革命以后,广州国民政府接收了石井兵工厂,孙中山极为重视石井兵工厂的生产,多次委派重要官员检查生产情况和关心慰问工人,乃至亲往工厂视察。
由于兵工厂是重要部门,孙中山一般都任命重要官员为厂长,厂长是少将军衔,五个处长均是上校军衔。
1923年12月,国民党元老马超俊(台山白沙人,后任南京市市长)接任石井兵工厂厂长,赵惠民跟随马超俊进入该厂工作,数年后平步青云升任为无烟弹处处长。
抗日战争期间,赵惠民转任国民政府军政部航空署航空技术处处长,军政部隶属于国民政府行政院,掌管全国陆海空军行政、全国总动员筹划、管区筹设、兵员征募编练、军事后勤保障等,下设陆军、海军、航空、军需、兵工等署。
由于积劳成疾,身患沉疴,赵惠民在1945年病逝于当时的陪都重庆市,年仅44岁。
1949年农历三月初四,华利磨学会在浮石村举行已故校董追悼大会,公祭挽联痛悼其“战迹话南京,督制弹丸沉敌舰;游魂招西蜀,漫教萝荔止山阿。
”赵庄毅(仰思,1901-1945),华利磨学会成员,先毕业于广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后加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四分校炮兵科,可谓文武双全之骁将。
以人为镜,史为今用——读《陕甘宁边区著名人物》
闫树声
【期刊名称】《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38)006
【摘要】西北大学梁星亮、杨洪教授主编的《陕甘宁边区著名人物》(2007年7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一书完稿后,笔者有幸第一批拜读,煌煌33万字之著,集中记述了陕甘宁边区106位著名人物的业绩与创造,其丰富内容使笔者感受颇多,收益匪浅,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总页数】1页(P198)
【作者】闫树声
【作者单位】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
【相关文献】
1.从《情史》看中国传统爱情哲学——《情史》今读(中篇) [J], 杨岚
2.从《情史》窥探中国传统的性别审美观念及爱情的艺术表现形式——《情史》今读(下篇) [J], 杨岚
3.读史所以鉴今--评《中国图书馆学史》 [J], 程卓
4.一部可信、可用、可读的人物史著——评《陕甘宁边区著名人物》 [J], 李忠全
5.史误与今误:文献、考据及论证——读史琐记三题 [J], 唐继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庄浪县吴王陵园资源调查一、概论古往今来,人们崇敬和怀念英雄,多在其功成名就、盖棺定论之后。
吴玠吴璘兄弟是南宋初期和韩世忠、岳飞齐名的最杰出的抗金民族英雄,在西北抗金战场上驰骋四十多年,创造了和尚原、饶凤岭、仙人关等抗金史上最辉煌的战绩,为保卫南宋的政权和人民生命安全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今天位于庄浪县白堡乡赵山村吴王坟山东岭的吴玠墓葬遗址,坐北面南,群山环拱,松荫楸茂,前俯浩瀚之陇山,下瞰通秦之洛水,旗鼓左右,气势雄伟。
虽今已被历史的风尘湮没,但也真实地记载着一代名将的丰功伟绩和在庄浪人民心中的永久怀念,实为庄浪文明之奇珍。
二、人文景观(一)吴玠生平史略吴玠(1093—1139),字晋卿,北宋德顺军陇干县水洛城(今庄浪县)人,其为父曾为德顺军的将官。
吴氏兄弟所处的北宋末年,正是宋王朝日趋腐败、金朝女真奴隶主贵族大举南侵、各地人民纷纷起而投身抗金斗争的年代。
庄、静一带地处边关,更是兵连祸结,战争频仍。
在这种环境下,吴玠自幼“沉毅有志节,知兵善骑射,读书能通大义。
未冠,以良家子隶泾原军。
”参军后,战西夏,破方腊,吴玠以功晋升为进义副御骑。
高宗建炎二年(1128),金兵侵占秦雍,谋取泾原。
泾原军都统制曲端派吴玠做先锋,进据青溪岭(泾川西南),大破金兵,追击三十余里。
这次战斗,吴玠初露锋芒,升任泾原路兵马都监,兼知怀德军。
建炎四年(1130),吴玠领兵据敌于彭原店(庆阳西南),又一次战败金兵。
后因孤军无援,在金兵振军再战时遭到失败。
被降为武显大夫,罢总管职务。
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爱惜吴玠的军事才能,破格提任秦凤副总管兼知凤翔府。
当时秦凤一代战火不断,民不聊生。
吴玠安抚百姓,鼓励农耕,使当地百姓得以安生。
建炎四年(1130)九月,金朝派皇子、右副元帅宗辅到陕西,会合北上的兀术军和陕西的娄室军,力图深入川陕,沿江东下。
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召集刘锡、吴玠、刘琦、孙渥、赵哲等秦川五路军马四十七万,以刘锡为统制,在富平(陕西富平县)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反攻战。
纪念建党90周年“交通杯”知识竞赛试题一、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CA、1919年5月4日B、1921年7月1日C、1921年7月23日D、1921年7月31日2、1920年夏,A 在成立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党组织。
A、陈独秀上海B、李大钊北京C、毛泽东长沙D、陈独秀北京3、B上诞生了党的历史上第一部党章。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八大4、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C 会议明确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A、洛川B、瓦窑堡C、八七D、遵义5、1930年1月,毛泽东写了A 一文,标志着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基本形成。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C、论持久战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6、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B 会议上,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A 、遵义B、瓦窑堡 C 、洛川D、文家市7、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第一次寻歼敌人的第一个大胜仗是A ,是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A、平型关战斗B、台儿庄战役C、太原会战D、百团大战8、B 上,毛泽东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A、中共七大B、七届二中全会C、七届三中全会D、中共八大9、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了B 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成为引发“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
A、张春桥B、姚文元C、王洪文D、康生10、邓小平第一次对“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作出完整的理论表述,是在 B 时。
A、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南方谈话C、党的十四大D、《实行开放政策,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讲话11、党的C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A、十三大B、十四大C、十五大D、十七大12、山东人民的抗日武装由分散的各自为战的游击队成长为在战略上统一指挥的游击兵团的标志是D 。
庄浪县关帝庙戏楼考析关帝庙戏楼属于古建筑,通过清代康熙七年(1668年)修建的戏楼中梁墨书题记记载“重建”二字可知,康熙七年之前此处就有一座戏楼。
不知何故,康熙七年重建戏楼,或因年久失修,不能使用;或因战争,毁于烟火。
史无详载,不可而知。
本文所述关帝庙戏楼为清代康熙七年所重建的戏楼。
笔者主要通过实地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关帝庙戏楼的相关问题作一说明,对其存世价值进行探究。
一、关帝庙戏楼概况关帝庙戏楼位于甘肃省庄浪县南湖镇南门村中心街关帝庙院内。
1992年关帝庙戏楼被申报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被申报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有一名文保员管理保护。
戏楼中梁竖书墨书题记:“康熙七年岁次戊申孟夏谷旦,敕授之林郎知庄浪县事,温陵王钟鸣喜?伟捉鹨及哿街亟ǎ?都绿首邑民蒙习仪。
”通过墨书题记可知,清代康熙七年,重建关帝庙戏楼。
其为典型的陇东乡土建筑,是研究清代戏楼建筑形制和建筑风格的珍贵实物资料。
戏楼坐南面北,占地面积57平方米,砖木结构,长10米,进深5.7米,高8米。
分上、下两层,上层高2.3米,下层高2.5米。
四檐歇山式建筑,整体有八根通梁柱,柱子高2.7米,周围有木栏杆。
后墙为木板侧立而成,左、右山墙为砖墙。
内部长为8.8米,内深为5.4米,分三间,外两侧为2.9米,中间宽3.1米,里面三间框架结构。
戏楼左右窗口呈正方形,边长为2.0米。
戏楼地面为木板铺设。
正前方有拱形门洞,高40厘米,宽75厘米,下层设左右对称的两个圆形窗孔,直径60厘米,内径50厘米。
1920年12月16日,海原发生大地震,关帝庙戏楼檐面遭到破坏。
村委会组织当地村民对此次破坏的局部进行了修葺。
1949年到1980年,戏楼因年久失修,戏楼多处漏雨,部分梁柱腐朽,南湖镇南门村村民捐钱捐物进行加固维修。
1992年,庄浪县博物馆筹措资金5000元,对戏楼进行了顶部揭瓦与加固维修。
2009年6月,庄浪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再次对关帝庙戏楼进行全面普查,戏楼保护情况良好,结构没有改变。
西安城中的庄浪会馆1、会馆位置陕西西安市唐皇城西北隅莲湖区香米园(清代曾用名“香苜蓿园”)北巷有一座蔡家大院,道光三十年七月,被庄浪人王诏买来,改设成庄浪会馆,专一招致隆德、静宁、庄浪三县游学及赴陕应试者;后其孙又于同治八年二月在距西安城十余里的斗锁镇买田地九十七亩,以租佃费作会馆度用,隆静庄改兰州赴试后变为商用(光绪三十二年,即1905年清廷废除科举,改设学堂);自辛亥革命时其重孙(王炯堂,直隶州州判)由陕归里后,无复过问者。
王沼义名闻于陕甘,被举为“孝廉方正”。
2、、会馆用途清代陕甘乡试未分之前,举子赴西安应试,道途廖远,旅费缺乏,灵川公(王沼,字灵川)于西安省置买一大宅第(即卢印川先生之香米园),改设庄浪会馆,专一招致举子及寒士之游学于长安者,免其膳宿之费,以便其进取功名。
于是隆静庄之赴试秋闱者,悉寓其中。
自左文襄(左宗棠)戡平回乱,奏请陕甘乡试分闱,举子不赴陕应试,此馆遂致中落。
自辛亥改革,寿山公(王炯堂,字寿山,直隶州州判)由陕归里后,族中从无复过问者。
盖此馆之设置,原属义举于寒士以资斧上之节省,俾得奋志功名,遇机发展,非若今之通都大邑,会馆旅馆商业营业之性质为也。
3、陕西西安府香米园(改置甘肃庄浪会馆)卢印川先生原契约云:道光三十年七月,卖自己所买西安省城内蔡学贤香米园新庄,坐北向南,书房一院;内有鞍架上房三间,格子四扇,窗两合;穿廊厦房四间,门四合,窗四合;二门楼一座,门一合;东西页椽厢房六间,门两合,窗四合;屏风一座,共四扇;街门一座,两耳房,页椽两间,门两合,窗六合;更有土地堂一座,龙王堂一座,后门楼一座,门一合,井一眼,土木相连。
价钱贰佰肆拾串文,量系长安县礼牌元一等王田地,随房过纳。
此原契也。
改设会馆,稍事更动,且弥增壮丽。
惜乎沧桑蝶变,此馆为公为私,于今不可知矣!4、西安庄浪义田陕西长安县属之八度(又名斗锁镇),距城(西安城)十余里,买有杜克明王焕等祖业田地九十七亩,系同治八年二月笠渔(王沼孙王梦熊,字笠渔,工部员外郎)公置。
作者: 罗宝轩
出版物刊名: 近代史研究
页码: 66-76页
主题词: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河南红枪会;半殖民地;封建社会;半封建;组织形式;土匪;农民协会;吴佩孚;武汉政府
摘要: <正> 在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中国农民为了反抗压迫,曾揭竿而起进行过各种形式的斗争。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河南红枪会,就是这种反抗斗争的组织形式之一。
一红枪会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最初是农民为抗捐抗税,反抗军阀的暴敛及土匪败兵的骚扰而组织起来的半武装自卫团体。
其。
xx历史人物(一)忠烈xxxx沪xx沪,字子濬(jùn),xx保塞(今xxxx保定市)人。
其祖父xx(qí)随xxxx(yìn)平定天下,在讨平xx节度使xx之乱时殉职。
父亲刘文质是xx的祖母简穆皇后(追封)的内从孙,曾知代州,任秦州钤(qián)辖。
凭这一层皇亲关系,刘沪幼年常出入宫禁。
他的本传中说他“颇知书传,深沉寡言,有智略”。
曾荫补三班奉职,后被迁为右侍禁。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赵元昊(又依李唐朝廷赐其祖继迁、父德明以国姓“李”而称李元昊)建立了以党项族为主的大夏国(史称“西夏”),与中原宋政权对峙抗衡。
翌(yì)年,元昊向宋廷提出称帝要求,遭到拒绝,宋夏战争遂全面爆发。
初期,夏兵狡黠(jiǎo xiá)剽悍,宋军败绩接踵。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刘平兵败殉国于延州(今陕西延安);庆历元年(1041年)春,任福丧师殒身于好水川(今隆德县榆河及静宁威戎一带);庆历二年(1042年),葛怀敏战死于渭州(今平凉)。
一时,边鄙殆危,朝野震恐。
这时,刘沪任渭州瓦亭寨(即今固原境内的东瓦亭)监押兼管静边寨;此期间已率兵破党留一族,斩将搴(qiān)旗,崭露头角。
这时的水洛,“有青铜白金,秀林美实;大车之扑,广厦之材,民所取之。
其利斯博,故其民弃泾原故土即水洛新居者万有馀(yú,同“余”)“户,善利诱之然也。
然又于三山两川间可城可戍者有数十处所。
其川谷气候、田畴膏壤,在秦之下、陇之上”(引自庄浪韩店新出土之《皇宋王家城新建城隍庙碑铭》)。
在区域的辖制上,水洛近属德顺军(军是当时的一级行政区划),远归泾原路,地处秦(天水)渭之间,战略位置十分要紧。
这里是多民族聚居地,住户中一部分是汉民之触罪逋(bū)逃者,另一部分为“熟户”,即归顺汉政权、发展程度较高且居于城邑内的少数民族边民。
但宋廷并未实际掌控这块地方。
宋历三年(1043年),水洛生户(其义与熟户反)王元宁家族欲献水洛城地与宋。
V ol .37N o.11N ov.2016第37卷第11期2016年11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 our nalofChi f eng U ni ver s i t y (Soc.Sci )当代文化情境下民间美术对油画创作的影响李喜成(赤峰学院美术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摘要:民间美术作为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其历史悠久,民族文化丰富多样和独特的艺术造型反映了人们对审美的追求。
油画创作在民间美术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其创作灵感受到民间美术的熏陶,更加丰富了油画创作的内涵,将民间美术中的色彩、思想等因素很好的与油画艺术相融合,可使油画创作更具有民族特色。
关键词:民间美术;油画创作;借鉴中图分类号:J 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1-0185-02在当今多元化的时代下,民间美术也逐渐走向多元化的发展。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油画创作做为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民间美术为其创作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将多种民族文化融入到作品当中,使其更具有民族特色。
在当代文化情境下,如何运用多元素的民族文化,为油画创作提供丰富养料,更好的把民间美术与油画创作融合在一起,已成为当下油画创作的关键内容。
一、油画创作是借鉴民间美术的产物民族文化主要来源于历史的不断演变,其具有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特点。
例如,民间寺庙的雕像、山水画、服装的图案、木雕、石刻、剪纸、年画等,都是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产物,在渊源的历史长河中原貌不减,注入了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
油画创作中的表现形式由民族文化直接演变而来,在当代文化情境下,油画创作不应局限于创作技法,也要融入民族文化特色,使其在民族文化的不断演变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油画作品。
油画作家在民族文化上要进行实质性的研究,吸取民间美术的养分,敢于大胆的不断创新,丰富民族文化内涵,让民间艺术得到世界的重视和认可。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多样,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等特点,从根本上体现了民族的特色,使民间美术在时代的发展下具有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渊源的历史长河中对民族艺术发展起着推进作用。
庄浪精神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庄浪县地处甘肃省中部、六盘山西麓,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全县总面积1553平方公里,总人口4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2万人。
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114万亩耕地中有103万亩分布在402道梁峁和2553条沟壑之间。
过去,这里地陡土瘠,旱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民生苦不堪言。
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酷的自然条件,使庄浪人民长期不得温饱,过着“吃粮靠救济,花钱靠贷款”的贫困生活,庄浪以贫穷落后而闻名省内外。
为了从根本上改善生存条件,早日脱贫致富,从1964年开始,九届领导班子率领全县人民,矢志不移,锲而不舍,兴修梯田,改造河山,勇敢地同大自然进行顽强的抗争。
经过34年的持续接力,建成梯田9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3%,于1998年实现了梯田化和整县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
同年7月,水利部做出了《关于表彰甘肃省庄浪县梯田化建设的决定》,授予庄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荣誉称号。
在30多年的梯田建设中,40万庄浪人民累计义务投劳5670万个,移动土石方2.76亿方,有116人负伤致残,32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创造出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使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更重要的是铸造和孕育出了“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为庄浪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力量源泉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全县人民在新的征程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
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1986年在庄浪视察工作时题词“党员带头,战天斗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题词“愚公移山,大造梯田”,全国政协副主席陈俊生题词“锲而不舍,兴修梯田”予以勉励。
1998年5月2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以《庄浪人的骄傲》为题全面报道了庄浪人民艰苦创业的历程;2002年4月,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关于弘扬庄浪精神再造秀美山川的决定》,号召全省大力弘扬庄浪精神;2002年8月,中宣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庄浪精神报告会。
第40卷第3期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3月No.3Vol.40Journal of Ningxia Normal Univers ity Mar.2019民国时期宁夏省政府救灾的制度化杨云(宁夏社会科学院地方志办公室,宁夏银川750021)摘要:民国时期宁夏灾害频仍,为了维持统治、安抚民众,宁夏省政府在救灾上既沿袭传统的救灾模式,如施粥、蠲缓、减免田赋等手段,又有所创新,出现了常设化的救灾机构、有了专门的救灾准备金、颁布了救灾法令规章、进行分门别类的救灾统计,在民国宁夏救灾历程中迈出了制度化的步伐。
关键词:宁夏省政府;救灾;制度化;法制化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331(2019)03-0080-06收稿日期:2018-12-09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近代宁夏地区的自然灾害与救济研究”(14XZS024)。
作者简介:杨云(1980-),女,宁夏海原人,硕士,宁夏社科院地方志办公室副编审,主要研究方向为宁夏地方历史。
宁夏地处西北内陆,春季易旱、夏季雨骤、冰雹易发。
轻则减产、重则民饥。
面对灾害频发的社会现状,民国时期宁夏省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灾后赈济,在重大灾害面前也有施粥举措。
虽然民国时期宁夏省政府在救灾事业上存在诸多不足,然而在救灾制度的创立和救灾的法制化历程中却有值得借鉴之处。
一、机构设置的常态化(一)民政厅的设立民国17年(1928)11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了宁夏省政府组成人员,指定门致中为宁夏省政府主席,同时任命邵遇芝兼宁夏省民政厅厅长。
民国时期,宁夏省民政厅为省政府第一厅,工作范围极广。
赈灾、社会救济、烟赌禁政、县乡仓储等都属于民政厅的工作范围。
宁夏省民政厅设三科一室,由厅长、秘书主任、第一科、第二科、社会科、视察室组成。
其中社会科主管社团登记、社会救济、烟赌禁政等。
民国18年(1929),吉鸿昌代理宁夏省主席,民政厅厅长由马福寿担任。
民国22年(1933),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任命马鸿逵为宁夏省政府主席,2月3日,南京国民政府任命罗震为宁夏省政府民政厅厅长。
甘肃庄浪生态环境优良表现观察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薛邦成摘要:笔者多次去甘肃省庄浪县,并且跑遍了每个乡镇和旅游风景区,深深感到改革开放后庄浪县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看到这一切,激发了我们许多思考,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庄浪县到底采取了哪些切实有效的措施?关键词:甘肃庄浪;生态环境;优良;表现形式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14-0019-0002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一、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关系人民福祉,创造着人们生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关乎民族未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是人类总结的经验教训。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有的破坏了很难修复。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以天地自然为生存之源、发展之本,在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创造和发展了人类文明。
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终究会伤害到人类自身,这是一条被多少年实践经验证明的规律。
中华文明历来强调天人合一,那么首先应做到人要尊重自然,要求人要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人和自然是平等的,人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当然人也不是自然的奴隶,更不是自然的上帝,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直接或间接都来自于自然。
其次要顺应自然,要遵循自然的性质和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人类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最后,要保护自然,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向自然界索取生存和发展之需要的同时,呵护自然,回报自然,保护自然界生态系统,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
第一节、实现军事防卫功能一、满足民间自卫功能“堡寨聚落”作为我国传统社会中为了人们为了满足自保而形成的一种防御型堡寨聚落形式,要探究这种以民间族群为主体单位的中国传统防卫手段,我们通常从存在以宗族、家族为主宰的村落、地方团体和祭祀组织入手。
人类为达到群体的自我认同,族群往往围聚而居,并在语言、姓氏等方面有强烈的排外意识。
为抵御外敌入侵,这样的族群通常通过建筑搞得的堡寨来保卫自己的生存环境。
堡寨聚落所形成的背景复杂且多样,本文以甘肃地区为主进行分析。
甘肃地区地形呈狭长状,拥有多种复杂地貌,平川、高原、河谷、沙漠、戈壁、山地等,甘肃地区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1.普通乡镇堡寨大多基于村落设防,根治于乡野之间,具有普遍性与密集性这两个特点,这样的堡寨类型是甘肃地区最大的聚落类型。
从古到今,随着王朝的变迁,边防线的不断变化,由于西北、北部少数民族的冲击,甘肃地区作为西北少数民族南下的必经之路,这里的战乱纷争不停,同时还有山匪马贼的不断骚扰。
而在这段漫长的时期,国家的战争大多以长枪、弓箭、刺刀等冷兵器作为主要武器,因此,百姓为了防御外来入侵,建立起具有防御作用的高大、坚硬的城墙来起到自保作用。
他们将自己的生命托付于堡寨,随着时代的变动,不同时期的堡寨根据村民的需求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类型特征。
堡寨可以以长链型环绕村落、点阵型交错于村寨之间或堡寨与堡寨嵌入型多堡并存的形式所表现,这样的灵活变动使得堡寨起到多种不同的自卫作用。
2.当村落与城市之间的过渡性集镇形成,为了满足这样的聚落形式,加设城防,筑高城墙成了自然选择,多堡集结的形式渐渐成为了集镇新的防御形式,这样的堡寨多于集镇相接,围绕集镇而成,使得堡寨一体化程度逐渐增加,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新的城市的形成。
3.堡寨多基于地理位置而设定,山陕地区地形崎岖,村落众多,官道多无法深入,远离政府管辖的地区多是山匪出没。
村民不得不将这些堡寨多建于绝境险地之间,但由于不便捷的地理位置,这些堡寨无法进行长期的维护与保存,同时,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产生条件,堡寨也成为了山匪们活动的据点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