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田地球物理测井中塌孔对煤层解释的影响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利用地球物理方法综合解释煤系地层陷落柱【摘要】本文综合利用地球物理方法解释煤系地层陷落柱的形成机制。
首先介绍了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然后详细描述了煤系地层陷落柱的地质特征。
接着讨论了地球物理方法在解释煤系地层陷落柱中的应用及其与其他方法的对比分析,分析了地球物理方法的局限性。
结论部分强调了地球物理方法在研究煤系地层陷落柱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地球物理技术在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揭示煤系地层陷落柱的成因,为相关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煤系地层陷落柱, 地球物理方法, 地质特征, 应用, 对比分析, 局限性, 重要性, 发展方向1. 引言1.1 煤系地层陷落柱概述煤系地层陷落柱是指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由于煤体沉降而形成的柱状空间。
它通常位于煤层下方,是煤炭开采过程中的一个常见现象。
煤系地层陷落柱的形成不仅会导致地表沉降和地裂缝的出现,还会对周围环境和建筑物造成不利影响。
煤系地层陷落柱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煤炭开采造成地下煤体的减少和压实,导致煤层上方的地层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迫,从而形成了此种柱状空间。
煤系地层陷落柱通常具有不规则的形状和大小,其影响范围也会根据煤层和地质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煤系地层陷落柱是煤炭地质灾害中的重要一环,对于煤炭开采工程的安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对煤系地层陷落柱的研究和解释显得尤为重要。
利用地球物理方法综合解释煤系地层陷落柱,可以有效地了解其形成机制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为煤炭开采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2. 正文2.1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介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通过测量地球物理参数来获取地下地质信息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包括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和地电阻率勘探等。
地震勘探是通过记录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速度和反射情况,推断地下地质结构的一种方法。
地震勘探可以提供地层的速度、密度等信息,从而帮助解释地下构造。
浅析地球物理测井在煤田地质勘探中的应用摘要:我国的煤炭资源在世界位居前列,并且煤炭是我国主要的消耗能源,因此煤田地质勘探对我国能源开采的极其重要。
地球物理测井简称测井,是通过在钻孔中提拉探管来测量地下岩层的导电特性、声学特性、放射性等物理参数,从而达到识别地下岩层的目的。
本文主要简单地介绍几种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及其在煤田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关键词:地球物理测井;测井方法;煤田勘探1 引言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经过长达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核、声、电三种测井系列为主的诸多测井方法,在煤田地质勘探中通过利用这些技术方法,我们可以确定煤层的埋深、厚度及结构;划分地层岩性剖面,推算解释地层时代;确定地下断层性质、层位及断距;测算地层地温梯度;计算地层孔隙度,地层含水饱和度及含水层位置;测量钻孔的顶角和方位角等。
2 测井技术方法介绍2.1自然伽马测井自然伽马测井是煤田地质勘探测井中最常用的测井方法,它主要通过探管测量岩层的天然伽马射线强度。
在沉积岩地层中,因为放射性元素主要存在于黏土矿物中,因此地层泥质含量越多,其放射性越强。
通过这种规律,我们就可利用自然伽马测井来划分钻孔的岩性剖面、确定砂泥岩沉积地层中的泥质含量以及确定地层的渗透性。
通过自然伽马测井,我们也可以根据地层放射性来勘探地层中的其他具有放射性的矿产(如钾盐、钍、铀等)。
2.2密度测井自然伽马测井是测量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发射的伽马射线强度,是被动的测量方式。
而密度测井是采用主动测量的方式:通过探管携带的人工放射源在地下产生射线,测量射线在与地下岩石经过相互作用后的射线强度,进而计算出地下岩层的体积密度,达到识别地下岩性的目的。
由于煤的密度与其他岩石的密度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所以密度测井能让我们简单快速的识别到煤层,确定其埋藏深度及其厚度。
2.3电阻率测井电阻率测井是以地下岩层的导电性(电阻率或电导率)为基础,在钻孔中通过电极系来测量地层电阻率的一种方法。
浅析煤田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摘要:煤炭资源的储备与当地的地质构造有着极大的关系,同时因为煤田的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所以煤炭资源可能会存贮于水源、沙漠、山林之下,这就导致与煤炭资源相关的物理性质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给煤田资源的物理勘探增加了难度。
为了更好的开发煤炭资源,我们必须要对煤田的分布以及地质结构等情况进行仔细的研究,而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就是煤田资源开发中常用到的勘探技术之一。
关键词:煤田;地球物理;勘探技术1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简介地球物理勘探是根据地壳石存在的物理性的差异来对比地质构造进行研究,以及对地下的矿产进行探测的一门技术科学。
主要用到的测试仪器就是物探仪器,仪器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主要适用于建筑工程、水电、交通、煤炭、石油、地质等许多领域,在资源与能源的发掘和探测、预测地质灾害、监测地球的环境污染等的很多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地球物理勘探中应用的新算法、新理论(1)小波理论:小波理论的分析主要根据傅立叶理论分析,从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理论分支,这种理论分支主要适和处理信号中差分方程数值解、数据压缩、成像、子波算法,以及一些把分辨率和信噪比提高的数据处理方法。
(2)神经网络理论:仿人脑思维的模拟计算。
是通过样本资料的分析研究、学习,从而获得重要的参考数据,对未经处理的资料进行判断的理论。
(3)几何分形:主要是对自然界中不规则、不稳定和较常见现象的进行研究,揭示自然界中不同尺度的物体和现象之间存在的相似性,以及整体和局部的相似性。
由此,可以通过局部信息对整体信息进行预测。
(4)混沌理论:这种理论的应用主要是在非线性系统的描述上,它与分形的理论联系很密切,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分层次的基干尺度,在不同尺度之间也存在着标度律和相似性,同时,非均匀性以及差异性假设也存在。
(5)地理信息系统:这是一种计算机系统,主要的应用方式就是通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对空间的数据进行输出、查询、管理、存储和采集,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能够将数据快速地输出、查询、分析,也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技术应用与研究一、前言在煤田勘探工作中进行煤田测井是一项核心的工作内容,利用煤田测井工作可以获取煤田的相关数据,从而为煤田勘探工作进行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能够进一步保证煤田勘探工作的顺利进行。
而在煤田测井工作中,对地球物理测井技术进行有效应用,能够提高煤田测井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对提高测井结果的准确性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煤田测井基本概述在煤田测井过程中,主要是对顶板层、中间层以及地板层进行测量。
这三部分时煤田的主要资源组成部分。
在这三部分中,煤炭资源含量比较高的为中间层以及地板层,因此,一般称中间层为含煤层。
而顶板层主要被分为4个部分,其中含煤量比较高的是第3层以及第4层。
在测井过程中,工作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对煤层的厚度以及深度进行确定。
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工作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煤岩层的性质。
现阶段,我国在对煤层进行定性时,主要采用的是天然伽玛、长源距伽玛、电阻率以及双收时差等曲线参数方法。
通过对这些曲线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对煤层进行准确的定性工作,在定性工作中,主要采用的是具有良好物物性反应的NR以及GR等参数。
三、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类型1.密度测井技术密度测井技术所采用的横向比例尺单位为g/cm3。
在下井之前需要对起伏进行统计,必须保证起伏能够达到煤田测井的相关要求。
此外,在同一个勘探区域内必须使用相同的横向比例尺。
2.自然伽玛测井技术在煤田测井过程中运用的自然伽玛测井技术采用的横向比例尺单位为Pa/kg,在自然伽玛测井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仪器下井之前需要使用标准源或者刻度环对其进行检查,然后将基地读数与响应值进行准确比较,必须对误差进行控制,一般误差要控制在5%以内。
与此同时,在照射率满足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对涨落引起的相对标准误差要进行准确计算,误差也要控制在5%以内。
在实际测井过程中,仪器必须在线性区域内工作。
3.声波测井技术声波测井技术采用的横向比例尺单位中时差单位为μs/m,速度单位采用的是m/s。
地球物理测井在煤矿勘查中的应用摘要:地球物理测井因其可靠性较高且成本较低,可以在勘探开发中后期综合解释时发挥重要作用。
为确定煤层的深度、厚度及结构,对钻探所提供的地质资料进行验证等提供判定依据。
通过测井曲线对比,能较为准确地对各煤层进行确定和划分,根据曲线形态变化,找出煤层变化规律,为下一步找矿提供可靠的分析依据。
关键词:岩性特征;煤层定厚;变化规律引言岩性特征的识别对勘探开发、煤层评价、研究沉积相等工作意义重大。
众所周知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井下岩石组成分布更是难以掌握。
而测井技术依据电、声、核、磁等各种物理原理,采集地下信息进行处理解释对井下岩性进行划分,准确性高且成本较低。
本文通过测井曲线定性识别岩性,为快速确定各种地层的岩性划分提供物性依据,从而达到对煤层进行定厚、发现其变化规律的目的。
1测井曲线识别岩性的基本原理测井曲线识别岩性是利用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和曲线值相对大小,从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规律性认识。
测井曲线识别岩性是以岩性的物理特征来识别岩层岩性的。
不同岩石其密度、硬度、电阻率、声速等各方面的物理特征必然不同,综合分析这些物理特征、各条曲线形态和曲线值,就可判断出不同岩性。
本文通过对密度、电阻率、伽马强度、自然电位、声波、井径等曲线的分析对岩性进行识别来达到划分岩性的目的。
2.勘查区地球物理特征为了比较准确的测定本勘查区各种地层物性代表参数,通过对勘查区的M2煤层分布地段,选择分布均匀的钻孔、岩心采取率比较高的钻孔,测井条件比较一致即孔径相近、使用泥浆材料相同的钻孔,获取测井资料,与钻探岩芯比较,确定岩层性质、厚度、名称,分岩层进行统计计算,得到代表勘查区各地层的主要物性参数。
为了评价岩体完整性,通过声波测井,对该勘查区的各种地层的声速参数进行了汇总,使得能更方便的研究该地区的地层完整性。
1.1 勘查区岩石物性参数特征依据测井资料统计的岩石物性参数可见:1.砾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具有较高的电阻率,且随着粒级由大变小,电阻率值也相应有所下降;其自然伽玛、密度差异不明显。
地球物理测井在煤矿勘测中的应用地球物理测井在煤矿勘测中的应用煤炭测井技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长远的进步。
在1931年法国第一次使用电阻率测井来测量煤层,取得的成果是十分好的。
我国煤炭开采历史比较久,但测井技术发展的速度并不快,不过自从1954年建立了我国第一只煤炭测井队,这为我国测井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从简单地使用钻探进行划分煤层,很好地确定了煤层的具体深度,对于后来各项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有效作用。
测井技术和测井仪器的产生最早是在1954年-1985年之间,自从1985年以后测井技术和设备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当前使用的煤炭测井技术不仅实现了刻度化、精确化、轻便化等,而且还把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技术都应用其中,除了能够收录相关数据之外,还能够对测井数值进行分析。
此外还能够通过对单个孔的检测就能够知道煤层具体范围和分层情况。
当前测井技术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确定煤层区域和范围也是这项技术应用的主要任务。
1 鉴定沉积环境煤的形成主要受到古时期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能够聚集煤的盆地其古时期的环境不仅决定了煤的特性、周围岩层的变化规律,而且还对煤层的发育地段位置加以确定。
所以,所以说研究煤的形成条件对于确定煤层的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能够帮助测量人员进行预测。
在煤形成环境中,砂体的粒度以及泥质情况等情况都是我们测量煤层的重要指标。
在使用测井技术的过程中测井的曲线会对这方面进行反应,而且还能够区分出不同岩层的分布,这也就是我们利用曲线配合测井使用的原因。
在对煤炭底层鉴定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对测井数据进行分析还能够画出含砂率的情况,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清晰的看到砂体的刑天以及煤层之间的关系。
我们通过掌握这些数据的相关性,就能够通过对他们的分析来预测煤层区域的具体位置,进而让人员进行钻孔,方便后面的勘探设计,我们应该对这方面内容加以掌握。
2 煤质分析和岩性分析利用数字测井技术和计算机对密度测井、声波测井、中子测井等测井曲线进行数字处理,可以获得有关煤质指标(如含碳量、挥发分、灰分、水分、发热量等)和岩石组分(如砂、泥的体积百分含量和孔隙度)的定量分析结果。
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进行煤矿安全评估的方法与工具对于煤矿行业来说,煤矿安全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备受关注的问题。
过去,许多煤矿事故都发生在探井上,因为矿井内部的情况难以准确了解。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成为了煤矿安全评估的有力工具。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通过利用地球物理现象和规律,运用物理学原理,对地下的物质和结构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技术手段。
在煤矿安全评估中,可以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来获取矿井内部的信息,从而对煤矿进行全面的评估。
首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中的地震勘探技术是煤矿安全评估的一种重要手段。
地震勘探常常利用地震波在地壳内传播的特点,通过记录和分析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和振幅等数据,来推测地下构造和岩层的情况。
在煤矿安全评估中,地震勘探技术可以用来探测矿井的断层、岩层的变化等,以及判断矿井内是否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其次,重力勘探技术也是煤矿安全评估中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
重力勘探通过测量地球表面上的重力场强度来推测地下的密度变化。
在煤矿安全评估中,可以利用重力勘探技术来探测矿井周围地下岩层的密度变化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矿井塌陷、地质断层等问题。
此外,电磁法勘探技术也是煤矿安全评估中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手段之一。
电磁法勘探是通过测量地下的电磁场强度和频率响应来推测地下岩石的电导率和磁导率等物理参数。
在煤矿安全评估中,电磁法勘探可以用来探测矿井周围地下水位的变化,以及判断是否存在积水和瓦斯积聚等危险情况。
最后,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进行煤矿安全评估还需要结合其他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矿区进行高分辨率影像的获取和分析,来获取更全面的矿井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地球物理勘探得到的数据与其他相关数据进行整合,从而更加准确地评估矿井的安全状况。
综上所述,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进行煤矿安全评估是一种非常重要且高效的手段。
通过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电磁法勘探等技术手段,可以获取矿井内部的详细信息,帮助评估矿井的安全状况。
煤田地质勘探中测井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煤田地质勘探成为了煤炭行业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测井技术作为煤田地质勘探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中。
然而,由于煤田地质特点的复杂性,测井技术在应用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分别探讨煤田地质测井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一:地质勘探中存在的偏差问题在煤田地质勘探中,地下岩层具有不规则性、异质性、多变性及迷信性等特点,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测井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数据,提高其准确性。
具体措施如下:(1)选择合适的仪器及工具,提高采集数据的准确性;(2)减小数据因岩性的差异而带来的偏差;(3)采用其他勘探方法如钻孔、采样等方法来核实数据,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问题二:仪器故障及测井数据误差在测井技术应用中,存在因仪器故障而导致数据误差的问题。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在设备选择上,选择具有较高精度及稳定性的仪器;(2)正确使用测井仪器,确保操作规范;(3)对测井数据进行频繁校核,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问题三:测井资料的保存与管理在煤田地质勘探中,测井数据是非常重要的资料,需要进行保存与管理。
然而,在存储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1)数据分类、归档混乱,导致查找困难;(2)数据格式不统一,不利于数据分析和挖掘;(3)存储设备容量不足,难以满足大规模数据保存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完善的数据分类、归档、检索和备份机制;问题四:数据分析应用在测井技术应用中,数据分析是为了评价煤田储量、煤层气含量等,但在利用测井数据进行分析时存在以下问题:(1)数据分析难度较大,需要专业技术支持;(2)由于数据复杂性,分析结果存在误差。
(1)吸纳人才,提高专业技能水平;(2)借助计算机进行模拟和分析,降低误差。
综上所述,对于煤田地质勘探中测井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各项措施进行处理,既可以降低误差,又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地球物理测井在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摘要:煤层气是一种煤层在经过漫长的煤化作用和热解作用所形成的煤-气共存体,主要成分是甲烷,大多以吸附状态存在于煤层中,是一种地面可采的天然气。
其中,地球物理测井作为一种开发煤层气的关键技术工艺之一,能够实现对煤层气存储层的地质信息的高精度检测和提取,因此,开展对地球物理测井的相关技术研究对整个煤层气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前景。
特别的,我国在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技术方面的研究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处于初始阶段,起点较低、数据积累较小,没有形成系统。
本文正是结国内外当前的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的发展现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地球物理测井;煤田勘探;应用技术1关于煤田测井的概述我国煤田的资源在地下的沉积主要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分别是顶板层、中间层和地板层。
其中含煤量比较突出的是中间层的底层位置,也称中间层是含没地层。
其中,在顶板层也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主要的煤量集中在第四层和第三层,在中间层比较突出的炭质泥岩是砂砾,地板层也有这些砂砾。
另外,测井的基本任务是对煤层的深度和厚度進行确定,而要完成这个工作首先是对煤岩层的性质进行完善的分析,在沿煤层的定性方面常用天然伽玛、长源距伽玛、电阻率和双收时差等曲线参数的综合应用。
同时,在进行煤层方面的定厚处理中,需要采用物性反应比较好的GR、NR等测井参数,并利用这些参数在曲线放大的基础上进行操作解释。
2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的应用2.1自然电位测井岩石的自然电位由以下几种物理、化学现象引起:第一,地层水中的离子向钻井液中扩散或钻井液中的离子向地层水中扩散,即扩散电位;第二,岩石颗粒对离子的吸附作用,即吸附电位;第三,在岩石与其周围的介质接触而产生氧化还原反应,即氧化还原电位;第四,地层水向井内及钻井滤液向孔隙岩石中过滤,即过滤电位。
这几种现象引起的自然电位取决于岩石的岩性、矿物成分、物理性质以及地层水和钻井液的物理、化学性质。
地球物理测井在煤田测井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我国煤田资源的不断利用,我国煤田资源出现紧缺的现象,为了能够加强我国煤田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需要持续通过加强对技术的研究,进而使我国煤田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在对煤田测定管理工作开展过程当中,通常情况下都会选择使用物理测井技术对煤田的具体情况进行检测,但是随着资源的不断开发,测量难度越来越高。
本文提出选择使用地球物理测定的方法,对煤田测井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本文主要通过对地球物理测井在煤田测评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技术管理措施,希望可以提高我国煤田测井质量,为后期我国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保障。
关键词:地球物理测井;煤田测井;应用引言地球物理测井方法的发展历史相对较长,在很久以前主要有法国人提出并且使用的。
随着我国煤田资源的不断开发,在1939年,我国也开始选择使用地球物理检测技术,在具体使用过程当中,需要选择使用测定仪器对整个工程建设进行全过程监控。
在具体分析和管理过程当中需要通过鉴别岩层、划分油层、水层、煤层、寻找金属矿层等步骤进行详细的管理,按照不同矿石的特性,对各种资源的性质进行分析。
在现阶段地球物理测井检测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已经研发出电法测井、声波测井、放射性测井和气测井等多种技术方式。
1我国煤田测井的介绍在对煤田勘探工作开展过程当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煤田测井工作的开展,只有通过煤田测井数据,才能够确定后期工作是否能够正常进行,煤田测定工作也是各项工作能够稳定开展的基础,可以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数据支持和保障,因此必须要加强我国煤田测定工作的开展力度,使各项技术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
地球物理测试技术是对煤田检测的主要技术方式之一,为了能够有效推动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的发展,我国在部分校区也开设了相应的课程,通过对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的详细分析,有利于对后期资源的有效勘查和研究。
在对煤田测定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可分为顶板层,中间层和底板层三个层次,其中在所有的层次当中,中间层含有大量的煤炭资源,因此需要对中间层的煤炭资源进行详细的性质分析,确定中间层的勘测方式和开采方式。
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在煤层气储层评价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现在环保要求的提高,煤层气作为一种清洁的能源,其开发变得日益重要。
我国已经把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作为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在煤层气储层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总结了前人在煤层气储层测井评价方面取得的成果,首先介绍了煤层储层的常见测井响应特征及主要评价参数,然后详细介绍了测井方法计算煤岩组分、确定煤层气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量等方面的应用,最后探讨了煤层气储层测井评价中遇到的挑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测井方法煤层气评价参数确定前言煤层气储层的测井评价技术总体上可分为煤层气储层定性识别、煤层气储层定量解释和煤层气储层综合评价等3个方面。
张松扬[1,2]、陈江峰[3]、HillDavidG[4]等人认为目前国内外煤层气储层常用的主要有4类评价方法,即基于常规天然气储层评价思想的定性识别方法、基于体积模型的储层解释方法、基于概率统计模型的储层评价方法和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储层评价方法。
其中在利用测井资料识别煤层,国外内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在确定煤层位置方面已经发展的相对比较成熟。
在含气性和可采性评价方面,潘和平[5]进行了利用测井资料研究煤层含气特性的研究。
在含气性和可采性评价方面,测井技术取得一定进展,但有待进一步发挥作用。
利用测井进行煤的工业分析取得重要进展,在一些试验区已可以用测井计算值代替化验分析值[6,7];在处理技术方面,应用现代非线性处理技术处于发展态势,已有一些成功的实例。
侯俊胜等将现代最优化技术—遗传算法与复合型最优化法引入煤层气储层渗透性评价,进行了煤层气储层渗透性评价方法及储层综合评价方法的探索,并根据裂缝储层综合评价方法,提出了煤层气储层综合评价的若干指标和方法。
吴东平[8]等人研究了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在煤层技术在在煤层气测井评价中的应用,根据神经网络技术建立的计算模型,进行了煤岩组分的计算。
一、煤层气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通常煤岩测井响应特征为低密度值、高中子值和高声波时差值。
煤田钻探中煤层坍塌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作者:高海燕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01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煤田地质勘探任务的增多,开采量急剧增加。
但是虽然当前开采技术较之前有了较大进步,但煤田的开采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煤田钻探中煤层坍塌的问题长久以来都在困扰着煤炭工作者。
本文首先给出了煤对煤田坍塌研究的意义,随后分析了煤层坍塌的常见种类以及原因,最后指出了处理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煤炭;煤田钻探;煤层坍塌;措施中图分类号: X952 文献标识码: A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能源的生产已经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
我国百分之七十的能源来自于煤。
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和研究机构都在全力研究煤矿的安全、高效的生产。
而在煤田的钻探开采过程中,虽然经历了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一些问题仍然急需解决。
在煤田钻探中煤层的坍塌原因一直都在困扰着煤矿工作者,尤其在煤田开采量急剧增加的今天,此问题就显得更加的突出。
本文将就煤层坍塌研究的意义,种类以及处理方法和防止措施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对煤层坍塌研究的意义煤层坍塌的危害由于煤层本身硬度小,脆性大,割理发育,机械强度低,容易垮塌,加上大斜度井段煤层悬重大,煤岩地层遇水后更易发生严重垮塌,轻者卡钻划眼,重者埋钻具,导致井眼钻井工程报废,更为严重的是:下部煤层已打开而无法封闭、导致上下含水层水力联系,后续采矿不得不增设保护煤柱,造成资源浪费。
即使勉强抑制住坍塌,坍塌部位也是下部施工的隐患。
因此煤层坍塌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煤层气钻井技术的快速发展。
煤层强度低、性脆、裂缝发育导致在煤层钻井施工过程中极易破碎坍塌,尤其是大曲率井段和水平井段,由于受到垂直应力的作用较大,煤层井壁极易发生失稳,坍塌现象,给钻井施工带来很大的不便。
钻井过程中滤液侵入煤层,也会导致煤层坍塌和失稳。
如果发生煤层垮塌,井口会返出大量煤屑,而且伴有接单根困难、上提遇阻和下放遇卡、憋泵、憋停顶驱等问题。
煤田测井中煤层定厚解释的误差分析摘要:煤层定厚解释对于媒体测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说煤层定厚解释决定着煤田测井的最终结果。
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影响会造成煤层定厚解释误差。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不同测井曲线产生的误差及井眼条件的影响,提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误差范围,达到提高煤层厚度解释精度的效果,从而使得煤田测井工作更加高效的完成。
关键词:煤田测井煤层定厚解释误差分析煤层定厚解释对于煤田测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煤层定厚解释影响着煤田测井的最终结果,因此对于煤层定厚解释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确保煤层定厚解释的误差足够的小。
影响煤层定理解释的误差原因有很多种,比如说技术条件的改变、方法探测来源的不同、纵向分辨率的不同等。
另外,人为因素也是影响误差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方法测井曲线的煤层定厚解释的结果必然是不相同的,因此对于媒体测井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努力的缩小误差。
下面我们主要就对定厚解释误差进行详细的分析,争取将误差有效的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中,不会对测井工程产生过大的影响。
一、界面响应宽度和纵向分辨率每一个具有物性意义的测井方法一旦确定了技术参数,那么就一定会产生纵向分辨率,并且在岩性确定之后勘测深度也会随之确定。
所以确定煤岩界面的某一个方法的界面响应是唯一的,并且界面响应宽度也是唯一的。
当薄煤层或者薄夹矸的厚度小于界面响应厚度的时候,研究界面响应宽度对于煤层解释来说就是十分重要的。
无论是使用哪一种测井方法,这种测井方法的界面响应宽度都和他的纵向分辨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因此,无论是界面响应宽度还是纵向分辨率,对于媒体测井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深度误差1.解释误差解释误差的产生大多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由于工作人员的工作失误而形成的,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一种误差。
因此,只需要工作人员对于工作认真负责,合理的选择界面点,解释误差一般可以限制在5厘米以内,是极小的一种误差。
解释误差还具有随机性质,换句话说解释误差有的时候存在,有的时候是不存在的,并且解释误差由于太小也会被一些其他的误差所掩盖,从而忽视了这种误差的存在。
煤田地球物理测井中塌孔对煤层解释的影响分析
在煤田地质勘探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钻探技术和泥浆材料问题,导致钻孔井壁出现残缺,产生塌孔现象,给煤层解释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能够更好的分析这个问题,文章对地球物理测井技术进行了相应的阐述,以及塌孔对煤田测井各参数曲线造成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标签:煤田地球物理测井;塌孔;煤层解释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coalfield geological exploration,drilling technology and mud material problems often lead to drilling hole wall incomplete,resulting in hole collapse phenomenon,which has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accuracy of coal seam interpretation. In order to better analyze this problem,this paper expounds the geophysical logging technology,and the impact of borehole collapse on the parameters of coal logging curve,and takes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Keywords:coalfield geophysical logging;caving hole;coal seam interpretation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的发展,对能源的消耗也随着快速的增加,尤其是传统能源之一的煤炭。
煤田地质勘探和煤矿开采的技术也因此大发展,其中煤田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备受关注,因为其便捷性的操作,广泛性的运用范围及精准的测量数据。
1 地球物理测井技术
1.1 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的概述
地球物理测井技术是煤矿地质勘查和探索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勘探的方法。
其是使用地下岩层的各种特性——导电性、放射性、电化学特性和声学特性等来测量地球相关的物理参数,显示地下岩层的构成情况的地质勘察的方法。
煤田测井技术通过使用各式各样的测井机器能够在地面以下很深的地方进行实地探查,地球物理测井技术是采用先进的电子及传感器、计算机信息论、层析成像和数据处理等技术,借助专门的探测仪器设备,沿钻井剖面观测岩层的物理性质,以研究和解决地质问题,进而发现油气、煤、放射性、地下水等矿产资源。
这样就突破了单一的地面勘探的不足,是测井技术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所在,使得勘察和测试所得到的数据更具准确性和参考价值。
1.2 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的分类
测井有三种基础的方式,分别是声、电、放射测井。
而根据相关的物理特性测井又可以可划分成地层倾角测井、井温测井及声波测井等等。
不管是哪一种测
井的方法都是能够间接地反映地下岩层的某种物理数据,虽然利用测井技术的针对性很高,但是反映的范围有局限性,因此我们就需要综合的使用两种及以上的测井方法,这样才能够更加全方位地了解地下岩层的组成结构和评价煤层。
1.3 煤田测井技术的发展前景
因为煤田测井技术在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中有非一般的地位,而且伴随着地质效应会进一步的提高,其地位也会随之变得不可替代。
煤田测井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应该注意以下的方面。
在现有应用煤田测井技术的领域,要使煤田測井正式的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并且相关的煤矿部门和地质部门能够实际的使用,就需要测井技术可以不断地提高测量和解释精确度。
除此之外还应该在新的应用领域不断开拓,要使煤田测井的队伍变成固体测井的中流砥柱的力量,就需要在各种不同的矿的种类的工程勘探领域和地下岩层勘探进行研究。
要想打开测井市场,并且深入的研究测井的最新技术,其中心点是核磁测井、方位电阻率成像测井以及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等。
还有就是要深化进行测井队伍结构革新,聚集具有相关技术的人群在科技研究方面下苦功夫,解决测井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够在以后的竞争中占据优势的地位,才能为煤田测井技术的大发展做出贡献。
2 塌孔的概念及其原因
塌孔是指在混合凝土的灌注当中,测深锤久久地停留在地下且发现其不能够放入地下更深或向上拔出更多,且经过测量所得到的孔的深度与原本孔的深度有着明显的差异。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塌孔呢?这是钻孔时由于泥浆的性能和钻探的技术限制,使井壁的完整性不能够得到完全的保障。
具体来说塌孔是泥浆的材料不符合相关的要求,从而导致在护筒底脚的附近出现漏水的现象,然后孔内的水位线就会降低,或是因为潮汐河流在涨潮的时候,会引起孔内和孔外的水位差变小,不能确保原本的落水压力;施工的工人操作出现失误,可能是下钢筋笼时不小心碰撞到孔壁;或者是在比较软的砂层中钻井时,深入过于快,均有可能引起塌孔[1]。
若发现塌孔后,首先第一件事先找到发生塌孔的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排除振动、加大水头等,以此来防止塌孔的继续。
若是发现仅有少量的塌孔且没有发现有继续塌孔的趋势,就可以接着正常地深入。
塌孔并不是很严重的时候,可以将已有的孔填土至塌孔位以上,并且吸取教训采取深埋护筒、改善泥浆性能等措施,然后可以继续钻进;若是发现塌孔非常严重时,应马上停止钻孔且将孔全部用土回填,然后等待几日之后,等土沉实后,重新钻孔。
3 煤田地球物理测井中塌孔对煤层解释的影响分析
3.1 塌孔在煤田地球物理测井中的影响
塌孔不仅仅影响了煤层解释,其还影响了井内温度测量、钻孔半径测量、煤层密度的计算、煤层储量的估算及含水饱和度等的计算。
因此在钻孔时候一直保证钻孔井壁的完好性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对于目前现有的泥浆性能和钻井技术来
说,并不能够完全地保证井壁的完好性。
而且一旦发生有塌孔的现象,对于后面的阐释就需要考虑其不好的影响。
3.2 煤层解释和整理在测井过程中得到的原始数据
在测井过程中,经常出现多次测井或者在相同的深度多次反复测量的情况,这样就会形成多个测井数据。
在处理得到的数据时,应该尽可能地对塌孔的井径进行校正;在对得到的数据进行计算时,应该尽可能地使用通过测量得到的第一次数据,而对于其他的数据来说,可以作为参照。
在塌孔的状况下对煤层解释的时候,第一要做的就是看长源距幅值比能否在5-8倍这个范围里面,接下来要看井径曲线形态起伏范围有没有过大,三侧向电阻率及自然伽码的曲线反映是不是良好的。
假如出现以下的现象:井径偏大,电阻率幅值偏低且自然伽码界面幅值较小、不清晰,就可以定义为炭质泥岩,与之相反定义为煤层[2]。
在进行煤层解释的时候,如果解释成果会变厚,是因为没有考虑其受到的井径影响造成的,所以在煤层解释的过程中应对比井径曲线进行校正。
3.3 煤田地球物理测井中密度的作用
在测井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到破碎、塌孔等现象。
这就导致得到的井径参数波动的范围很大且没有规律可言,从而使长、短源距计数率都比较高,还有的时候因为岩层变厚,而影响煤层解释。
在煤田测井中长源距伽码测井的作用是最为主要的,而且与电阻率相比更为重要,如果通过长源距伽码得到的数据受了塌孔影响,就有可能会把炭质泥岩误定义为煤层,结果就会影响煤层的验收。
3.4 在测井过程中井径腿失效的解释
在测井过程中由于密度探管的井径腿失去作用,导致探头的窗口无法紧贴井壁,仪器自身的不稳定导致塌孔现象[3]。
有时不便反复测量,因其装有放射源,解释煤层时就要注意:首先,长源距伽码伽玛曲线的幅值在周围的对比度应是较高的;其次,三侧向电阻率、自然伽码曲线幅值大且形态正;最后,钻探取芯没有缺失。
如果以上的条件成立,则定义为煤层,与之相反定为泥岩。
3.5 在测井过程中密度的校正
在模仿塌孔情形的时候,用厚度为60mm、外部横截直径430mm、其内部横截直径不确定的用铝制成的圆环,做成可以自由活动无水刻度的圆筒。
逐步的增加圆筒的直径,然后得到不同的井徑的值。
与此同时,还要测不同井径分别对应的短、长源距伽码。
之后从井径变化率变大处开始校正,然后得到刻度系数、刻度系数基值差的系数,就可以使短、长伽码计数率得到纠正,然后在进行基值差校正,就可以得到、更准确、更贴合真实密度值。
4 结束语
在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过程中,由于钻探技术和泥浆材料的问题发生塌孔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
如果仅仅是常规的煤田测井,在定论煤层的时候,只需要适当
地考虑一下塌孔的影响即可。
如果是进行相关的准确的定量解释及参数计算,这就必须对钻孔井径的影响因素进行校对和纠正,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到的结论更加正确、更加符合实际。
参考文献:
[1]周爱文.煤田测井中煤层定厚解释的误差分析[J].科技信息,2016(8):465.
[2]曾文冲.现代测井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当代石油石化,2015(07):22-23.
[3]王杰玲.煤田地质勘探中的煤质工作探究[J].煤质技术,2016(05):25-26.
[4]孙和平.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在煤矿岩体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0):22.
[5]何瑞岩.地球物理测井在煤矿勘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6):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