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带听,以听促说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5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阳小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提到:“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以上所有论述,都旨联结中,都第四,从语言的结构功能看。
书面语言是“读写的语言”,口头语言是“听说的语言”。
口头语言是在直接的交际的过程中,通过口说耳听形成的;书面语言则要眼看手写,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掌握;口头语言可以伴随手势、表情,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可以省略、压缩;书面语言没有这样的条件,但可以修改、推敲,因而比较准确、连贯;口头语言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交际阶段,而书面语言一开始就具有独语的性质。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又彼此联系非常紧密。
一方面,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不断地以新涌现的语汇充实、丰富书面语言;另一方面,书面语言又以其准确、精炼等优势,改造、规范口头语言。
口语能力提高了,反过来必将促进书面语言的发展。
第五,从教学实际来看。
听说读写之间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常是多种训练相结合。
如识字、阅读、作文都体现了听说训练相结合。
而且四种训练中,都是听是说的基础,读是写的基础,听说是读写的基础,读写又能促进听说。
既然听说读写之间存在着彼此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既然主要用于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教学活动与主要用于提高听话和说话能力的教学训练同属于一个完整的系统,那么,也就只有使这些环节在发挥各自功能、相互配合的基础上,才可能完成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这便为我们在现有课时紧、教学任务重的困难中,协调好听说读写训练的关系,寻求解决听说训练的时间和方法提结还因为听占45%,读占16%之后。
口语化的特点,单凭读是很难有深刻体会的。
在其它文体的阅读教学中,听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训练形式。
探讨要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加强听说训练摘要:在众多交流活动中,听说方面占着相当大的比重:听是获得信息、摄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说是输出信息,是用口语表达形式表达自己所闻所想。
两者相结合,成了语言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小学语文听说训练在众多交流活动中,听说方面占着相当大的比重:听是获得信息、摄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说是输出信息,是用口语表达形式表达自己所闻所想。
两者相结合,成了语言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标也提出:(低年级学生)应能认真听别人的话,了解其主要内容能简要讲述自己所见所闻因此,努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成了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本人就对此谈点个人看法。
一、听说训练的方法要多样新课标有语: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听说训练更应如此,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多样实用的方法。
如:1.内容延伸法。
学生的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只要有特定的情境,为师者抓住契机,加以指引、点拨。
学生的思维就是撞出各种火花,想象的翅膀就会放飞。
如,在完成各课教学任务后,抓住教学空白处,让学生尽情想象,各抒己见,对原文内容进行进一步延伸,练习听说。
如《狼和小羊》——狼多次找碴儿想吃小羊,都被小羊用事实反驳了,失败了,最后就原形毕露,直接扑向小羊。
课文到此嘎然而止,那么狼扑向小羊后,结果如何呢?文中留了个很宽阔的想象空间。
于是,教师就引导学生当个故事王,好好续编故事。
于是,学生在此展示了他们的想象能力,让后续故事异彩纷呈。
2.看图练听说。
低年级学生直观性强,视觉上的直接刺激,能有效激活他们的思维。
以此而言,看图练听说的效果必可立竿见影。
尤其是那些色彩鲜亮,生动形象的图面,更能中学生的“下怀”。
使他们都能积极参与训练。
这样,听说训练的全面性就可实现了。
3.听辩、比较法。
强烈的对比会留给人较深的印象。
通过听辩,再进行比较,讨论其效果等程序,学生对各种语言的运用技巧就会娴熟许多,语感随之增强。
语文课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语文课堂的外延,为广大学生学好语文,提供了丰富的听说读写材料,化无声为有声,变单一为丰富,变抽象教学为具体教学。
学好语文,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要让学生能说会写,所以教师要把新课标中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语言是有声的,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交流思想都离不开“听”。
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借助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材料,变抽象为具体,让无声为有声,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
语文教学该去如何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呢?1、抓基础训练,掌握必要的技能。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但一定要循序渐进,要从听汉语拼音的发音规则入手,重视汉语声母、韵母、声调、重音、语速、感情的听力训练,确保听音正确。
2、运用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听。
教师在课堂上适当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放一些精典的朗读篇目,并播放相关的录相材料,促进学生听力的提高。
有条件的同学可以翻刻翻录精典篇目朗读DV和朗读带,在课后听读。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节假日里注意收看新闻联播等节目,学习播音员的发声、发音、语速、语调、语感等,提高听力水平。
3、培养学生养成正确去听的习惯。
在课堂上,教师运用多媒体整合听读材料,并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完整的、准确的、有感情地表述出来。
这就要求学生养成边看边听边理解、边记忆的良好习惯,如果长期坚持,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
4、注意精听和泛听相结合。
教师可以制作一些精听和泛听的综合课件,这种精听教学有助于学生迅速掌握语言规律,提高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
如《隆中对》一文,对于诸葛亮的隆中对答,可运用精听的方式教学。
泛听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语言、语音规律,增强学生对未来语言规律的感性认识,这样既帮助学生消化吸收了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又让他们亲身体验到了语言创造的乐趣。
“以听促说”有效提高中学生英语听说能力作者:第五秀兰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6年第07期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作者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以听促说”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英语听力三段式教学即听前,听中,听后三段式来优化听说教学,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在运用听力三段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穿插学生的口语活动,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下面笔者将以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wildlife protection》的三段式听力教学设计为案例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Before-listening:热身导入,预测文本,做好铺垫听前,让学生看野生动物图片,猜测动物名称,以问题的形式导入文本。
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为听力信息的获取和口语表达活动的进行做好铺垫。
Step1. Lead-in(Before-listening, show some pictures of wild animals to the students)T: Why do we never see these animals?S: Because they are extinct.T: Why are they endangered?S1: Human beings often hunt them for their fur and meat.S2: People cut down trees.S3: Their habitats are destroyed. They are homeless.T: Wonderful! What should we do for it?【设计分析】本单元话题是wildlife protection,通过欣赏野生动物图片,引起学生兴趣,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话题讨论,学生换位思考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身临其境,模仿动物传达心声,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语言情境。
Step2. PresentationT: Suppose you are one of the wild animals, what would you like to tell human beings?S1:Don’t hurt us. Especially don’t destroy our homes, otherwise we are homeless!S2:If you don’t follow our advice, you will face giant disasters in the future.【设计分析】依托“动物濒临灭绝”的话题,引入新话题“渡渡鸟的故事”,设置恰当的语言情境,激发学生回忆相关的背景知识,通过旧知识激活英语思维,积极建构新的语言知识。
初中七年级英语听说课堂“以听促说”教学实践与探索引言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能力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至关重要。
在初中七年级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是教师们一直在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在七年级英语听说课堂中“以听促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一、“以听促说”的理论基础“以听促说”是指通过听力训练来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根据语言习得理论,学习外语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模仿和输入,而不是通过语法规则和机械记忆。
在语言学习的早期阶段,听力是重要的基础,良好的听力能力有助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以听促说”的教学方法充分符合学生语言习得的规律。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1. 配备适当的听力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选择一些生活化、有趣味性的听力材料,如英语歌曲、英语节目等,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这些材料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内容要简明易懂,语速要适中。
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如课文听力、生活对话等,以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
2. 激发学生的听力兴趣在听力材料播放之前,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学生喜欢的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投入到听力活动中,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合理安排听力练习在听力材料播放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听力练习,如听力填空、听力选择题等,让学生通过这些练习巩固所听到的内容,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这些听力练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还能够为口语表达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听力训练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口语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听到的内容进行表达。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口语活动,如情景对话、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5. 及时反馈和指导在口语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提高表达准确性和流利度。
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口语表达情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口语表达的困难,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初中七年级英语听说课堂“以听促说”教学实践与探索随着英语教学的转型和更新,实现学生语言技能的全面提升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主要方向之一。
而英语听说教学则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初中七年级英语课堂中,如何通过“以听促说”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听说能力的提高,以及教师在实践中的体会与探索。
一、“以听促说”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以听促说”教学法是一种以听力训练为主,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
该方法认为,通过不断练习听力素材,可以逐渐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对语言结构和语音特点的敏感度,从而在后续的英语口语表达中,可以更加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此外,该方法还注重培养学生对语境的理解和适应能力,通过反复听取、模仿和跟读,使学生逐渐掌握语境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和交际技巧,从而在实际交流中更加自如和得心应手。
1. 选取适当的听力材料听力材料可以是各类教材中的听力素材,也可以是来自不同语境和话题的真实材料。
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英语水平、学习目标等方面的特点,选取适当难度的听力材料。
例如,在初中七年级英语课堂中,可以选取一些短文、歌曲、对话、广告等听力素材。
2. 培养学生的听力习惯教师可以先进行一些简短的听力练习,比如通过播放一段简短的录音,让学生通过听取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以培养他们的听力习惯。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跟着听力材料,模仿语音、语调、语速,不断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感知。
3. 组织互动式听说练习针对不同的听力材料,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互动式听说练习方式,如实景模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
例如,在听取一篇短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模仿其中的对话,并加以扩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4. 引导学生进行听说反馈在听说练习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听说反馈,如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听到了什么内容,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及自己的口语表达反馈等。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阳小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提到:“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以上所有论述,都旨在突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体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构成语文能力的整体。
在这四种能力中,一方面,听是说的基础,读是写的基础,听说是读写的基础,听说在前,读写在后;另一方面,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首先,从系统论角度看,听说读写是一个以思维为核心的相对完整的可调控系统。
作为一个言语活动的心理过程,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内部语言(思维过程)与外部语言的相互转换关系上。
听和读是由外部语言到内部语言的转换,说和写是由内部语言到外部语言的转换。
在思维这一核心联结中,“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马克思语)。
而听说读写则在语言与思维的统一中构成了交错相通的网络系统。
其次,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听读与说写是一个承载信息的双向流动过程,人们通过口头语言的听和书面语言的读输入信息,在感知、理解和运用过程中,完成信息的加工、储存、转换,再用说(口头语言)和写(书面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即信息输出。
说写对信息的编码输入与听读对信息的译码输入彼此循环,构成了言语的双向交流活动。
再次,从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看。
整个语言的发展过程和个体语言的发展过程一样,都是口头语言先于书面语言。
第四,从语言的结构功能看。
书面语言是“读写的语言”,口头语言是“听说的语言”。
口头语言是在直接的交际的过程中,通过口说耳听形成的;书面语言则要眼看手写,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掌握;口头语言可以伴随手势、表情,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可以省略、压缩;书面语言没有这样的条件,但可以修改、推敲,因而比较准确、连贯;口头语言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交际阶段,而书面语言一开始就具有独语的性质。
听力课堂中以说促听作者:李咸菊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37 更新时间:2005-1-5 文章录入:admin减小字体增大字体学习英语虽然是百人百法,并无定式,但要说好英语忽略不得"听"。
只有多听,才能提高我们对声音信号、英语语音语调、单词发音等的敏感性和熟悉程度。
很多英语学习者在提高听力技能上摸索、总结出了很多方法,使得我们练习听力时有"法"可依。
但听力至今仍是学习者的薄弱环节。
在提高学员听力技巧的同时,有必要探索教员听力课的"教法"。
笔者在此浅谈一下如何在有限的听力课上发展学员的听力技能。
在听力课堂上,教员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教员可以利用合理的口头操练来提高学员的听力技能。
下面结合实际介绍几种有效的口头操练形式。
(一)听前开场白。
听前开场白是对即听材料的背景介绍,包括历史、地理、风俗、天文、科技和人物等。
以往传统的听力课上,这部分通常由教员介绍。
实际上如果教员能够在课前引导学员查阅资料、了解信息,在课堂上共同讨论,不但可以增加学员对所听材料的兴趣,直接将背景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还可把这一部分作为正式听前的热身准备,帮助学生进入状态。
(二)简述中心大意。
在听了一遍录音之后可让学员用一两句话概括出听力材料的大意。
学员在初练听力时,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上,这就造成了上一个词或一句话还没理解又把下面的内容错过了,这种人为的因素大大影响了听力效果。
简述中心大意可使学员把注意力放在对整篇材料意思的把握上。
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泛听练习。
对于较难的文章,可用这种方法检查学员是否抓住了材料的中心,从而有利于他们在复听时发现不足。
(三)详述全文含义。
这是对简述中心大意的延伸。
与其不同的是,这需要对整篇文章做详尽概括,因而这种方法适用于简单浅显的文章或是用于对整堂听力课效果的最后检测。
如果文章提供的信息量很多,可让学员先记下关键词,以关键词为引,再用自己的话复述。
说带听,以听促说---浅谈培养小学英语听说能力的策略与方法【摘要】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具体内容是体现在四种技能上,即听、说、读、写。
以听、说为主,读、写为辅。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说的能力和听的能力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听是说的基础,说是听的提高。
人们只有听懂,才能说清,才能表情达意,从而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作用。
在日常教学中,英语教师有责任运用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听说唱兴趣策略与方法小学英语基础教学主要是以听、说为主,读、写为辅。
听说训练是最基本的训练。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对于小学生“听”的目标描述也非常具体、明确。
(二级)要求:1 .能在图片、图像、手势的帮助下,听懂简单的话语或录音材料;2 .能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3 .能听懂课堂活动中简单的提问;4 .能听懂常用指令和要求并做出适当反应。
“说”的目标(二级)1 .能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调基本达意;2 .能就所熟悉的个人和家庭情况进行简短对话;3 .能运用一些最常用的日常套语(如问候、告别、致谢、道歉等);4 .能就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叙述;5 .能在教师的帮助和图片的提示下进行描述或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小学生学习英语阶段宜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
在期末的考试卷中,听力的比重增大,100分制的分值,听力为40分,占总分的40%。
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呢?怎样提高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呢?一、听说教学中的问题及分析1、重书写轻听说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仍存在重书写,轻听说的现象,学生听力培养和提高往往被忽视。
从上学期测试的成绩和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有60%的学生感到听力困难,其主要原因是:平时,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顾埋头做英语书面练习,从而忽视了听说训练,成为“聋子”英语,“哑吧”英语,把英语的听、说能力的培养从外语教学中割裂开来,是教学方向上的大错,不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和时代要求,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谈听说读写思的“连锁反应”作者:刘岩来源:《语文天地·小学版》2020年第04期“听说读写思”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手段和操作形式,教师在具体设计和组织时,需要有兼顾意识,特别要关注其“连锁反应”属性,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认知过程中形成学科能力。
小学生阅读基础还比较薄弱,教师要在教学引导方面做出更多努力,给学生提供具体阅读任务,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成长。
一、以听促说,启动学生阅读思维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为学生提供倾听的机会,以成功启动学生阅读思维。
教师示范诵读、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材料、教师精讲文本内容、引入文本故事、鼓励学生发言,都能够形成倾听机会,教师要给学生提出倾听的要求,让学生在倾听中展开思考,在互动交流中完成认知构建。
学生對一些直观信息比较敏感,教师有意识为学生准备媒体展示材料,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心理触动。
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白鹭》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白鹭的图片,然后播放配乐诵读音频材料,学生被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之中。
教师在学生倾听时,给学生做出一些提示和要求:仔细倾听课文内容,听过之后,你能够说出白鹭身上的主要特点吗?作者为什么将白鹭说成是一首诗呢?学生开始聆听课文诵读音频,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之后,再次播放诵读音频,让学生有反复感受的机会。
在课堂展示阶段,学生都能够给出自己的见解。
“作者对白鹭外形进行重点描写,写出其独特的个性,白色、腿长、能够涉水捕捉鱼虾等”“作者对白鹭充满喜爱之情,将白鹭比作一首诗,用白鹭组成的画面进行感知,对白鹭独立特行的表现给出高度评价”。
教师为学生创设倾听的机会,让学生在倾听之中思考相关问题。
学生对音频诵读有更高接受度,教师组织学生反复聆听,为其展示性交流做好准备。
以听促说,将听说结合到一起,其学习成效更为显著。
二、以说促读,丰富学生阅读情感阅读教学中有太多诉说的机会,阅读讨论、课堂辩论、自由发言、质疑阅读、师生互动等,都属于说的范畴,教师要利用多种教辅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说的机会,让学生调动说思维参与到学习互动之中,并在交流探究中形成阅读认知。
英语多媒体课堂教学要突出听、读、写三要素作者:项菲来源:《新教育·综合版》 2019年第7期项菲中学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不外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等方面。
要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必须将英语教学不可回避的五个要素:听、说、读、写、译,按照英语语言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谋划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突出听、读、写三要素,达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以静制动,提高学生听的效率听的能力是培养学生专注力的开端,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才能真正达到掌握英语语言结构的目的。
怎样设计以培养学生听懂、听好英语教学任务的听力教学环节呢?首先,教师要摸清任教班级学生的学情,教师只有摸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才能有针对性地制作课件。
制作课件时,需在网上精心选择与任教班级学生知识和能力相匹配的语音资源,尽可能少用明星的图片或太多的动画,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在内容上要有意识地突出重难点,如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字体标注。
在应用幻灯片时要调整播放的速度,不重要的内容可以快速浏览,一带而过,对于重要的知识点要重点强调,师生间应加强互动,以便于让学生更好地抓住并掌握重难点。
在课程进行中,教师不要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教师的示范性复述与学生的复述结合起来,避免在英语课堂上出现“三不”现象,即只说不写,只听不言,只看不记,让课件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好的听力教学课堂,一定是“以听促说,以说促读,以读促写,以写促译”。
英语虽说是以听为主的课,但课堂设计却始终围绕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而展开,实现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的教学目的。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意识英语教学本质上是培养学生感知和了解异域文化、形成新的语言结构,培养其运用异域文化,实现沟通能力的课程。
因此,中学生学好英语必然会遇到不少的异域文化认知难点,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有充分的预案,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是教师要依据课堂情境与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适时准备写板书。
实施初中英语“以听促说”的原因及策略作者:肖丽源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5年第10期摘要:听与说是学生学习英语应掌握的基本能力。
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实施初中英语教学“以听促说”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以听促说原因策略当前,“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现象盛行,原因就在于教师过多地重视书写练习,忽略听说训练,且没有把听、说、读、写密切联系起来,从而致使学生会读会写,但是却“听不懂,不敢说,不会说、怕说错”。
因此,教师要重视听说训练,把听与说紧密结合起来,优选有效策略和方法,以听促说,以说带听,做到听说互动、听说兼顾,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一、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存在的问题1.过多偏重读写,忽略了听说训练综观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笔者不难发现,部分教师过多地偏重读写训练,忽略了听说训练,致使学生听说能力薄弱。
究其原因,在于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知一味地埋头做英语书面练习,不重视听说训练,加之教师把听说教学分割开来,只听不讲,随着听力材料难度的不断加大,学生难以捕捉重要信息,越来越感到听力困难。
这样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听说训练缺乏紧密联系听说能力是语言学习的基本技能,它的作用不容忽视,听与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听是说的基础,说是听的提高,只有听得懂,才能说得清。
然而,当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听说训练缺乏有效指导。
如在听说训练时,有的教师只是播放磁带录音,让学生边听边做题,然后公布正确答案。
这样的听说训练流于形式,背离了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导致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难以提高,二、实施初中英语教学“以听促说”的策略1.明确目标,提高听说效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最终归宿,明确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在初中英语听说训练中,教师首先要提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听,然后再要求学生思考、分析听力内容,最后以听促说,开展口语交际训练,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初中七年级英语听说课堂“以听促说”教学实践与探索一、引言英语听说能力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开始注重听说教学的重要性,并且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篇文章旨在分享初中七年级英语听说课堂“以听促说”教学实践与探索的经验和教学成果,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参考。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培养学生对英语语音、语调和语速的感知能力;2.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4. 通过听说课堂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听力训练:选取生活化、情境化的英语听力材料,鼓励学生尝试听力理解。
播放一段有趣的英语对话,让学生试图理解对话内容,并给出简单的答案。
2. 口语练习: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口语练习。
让学生排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话题,然后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3. 听力任务完成:设计不同形式的听力任务,如填表、选择题、判断题等,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方式巩固和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四、教学方法1. 教师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帮助学生正确模仿、理解英语语音、语调和语速,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2. 小组合作法: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口语练习,让学生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口语任务。
3. 多媒体辅助法:利用多媒体设备,如幻灯片、录音等,辅助教学,使听说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五、实施步骤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英语听说的学习氛围。
4. 听力任务完成:设计不同形式的听力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互相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五、教学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初中七年级英语听说课堂“以听促说”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初中七年级英语听说课堂“以听促说”教学实践与探索一、引言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核心之一,而在初中七年级阶段,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尤为重要,因为这是他们建立英语基础的关键时期。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并总结初中七年级英语听说课堂“以听促说”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以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听说教学工作。
二、“以听促说”教学理念的重要性在英语听说教学中,“以听促说”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理念。
通过听力训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
通过听力训练,学生可以模仿原生英语的发音和语音节奏,从而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以听促说”教学理念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1. 教学内容设计2. 教学方法选择在“以听促说”教学中,教师需要选择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
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观看英语视频和听力材料来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我们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英语口语练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教学手段运用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评价手段来评价“以听促说”教学的效果。
我们可以通过听力和口语测试来评价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水平;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反馈来评价学生对“以听促说”教学的反应和效果。
在实践“以听促说”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该不断地进行反思,并对未来的教学工作进行展望。
我们可以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我们也可以展望未来的教学工作,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以听促说”教学是一种很重要的英语听说教学理念,它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在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我们也需要通过一些评价手段来评价“以听促说”教学的效果,并不断地进行反思和展望,从而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工作。
希望本文的探讨和总结能够帮助更多的教师更好地开展英语听说教学工作。
初中七年级英语听说课堂“以听促说”教学实践与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语言之一,因此,英语教育在国内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英语教育中,听说是语言的基本技能之一,在语言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们也逐渐意识到了以听促说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初中七年级英语听说课堂以听促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一、为什么要以听促说1.理论上根据语言习得理论,听力是语言的第一技能。
语言习得初期,婴儿没有学习语法的能力,只能通过听力来获取语言信息。
同时,由于婴儿在经过听力训练之后才能开始发音,因此听力是语言习得的启蒙。
同样的,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听力也是最先被培养的技能之一。
通过大量的听力练习,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语音及语调,感知英语语言的基本结构,获得英语语境下的表达能力。
2.实践上听力和口语是语言技能中相互作用、互相支持和相互促进的。
如果学生的听力水平不足,那么他们在表达时便难以把握语音、语调、语音节奏及语言的基本结构,同时在语言交流中也容易碰壁,表达不清或听不懂他人讲话;反之,如果学生逐渐提高了听力水平,分辨音素的能力也就同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也会得到增强。
因此,以听促说是英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以听促说实践与探索1.以听为主,强调语音语调的训练高品质的英语听力材料是以听促说教学的重要基础。
教师应当精心筛选、编排自己的听力材料,以确保材料和难度的适合性。
材料的选择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兴趣爱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在听力教学过程中,强调语音、语调的训练,有针对性地改善学生的发音问题。
例如,给学生播放短语音频,引导学生听出单词特定的音调,再模仿操练,从而增强英语语音以及语调的感知与表达能力。
2.词汇与句型的操练在听力材料的选择中,教师应该将核心词汇、句型等加入进去,让学生在听力中熟悉学习重要的语汇和语言表达,便于从听力中获取语言信息并启动思考和联想。
说带听,以听促说---浅谈培养小学英语听说能力的策略与方法【摘要】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具体内容是体现在四种技能上,即听、说、读、写。
以听、说为主,读、写为辅。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说的能力和听的能力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听是说的基础,说是听的提高。
人们只有听懂,才能说清,才能表情达意,从而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作用。
在日常教学中,英语教师有责任运用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听说唱兴趣策略与方法小学英语基础教学主要是以听、说为主,读、写为辅。
听说训练是最基本的训练。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对于小学生“听”的目标描述也非常具体、明确。
(二级)要求:1 .能在图片、图像、手势的帮助下,听懂简单的话语或录音材料; 2 .能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3 .能听懂课堂活动中简单的提问;4 .能听懂常用指令和要求并做出适当反应。
“说”的目标(二级)1 .能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调基本达意; 2 .能就所熟悉的个人和家庭情况进行简短对话; 3 .能运用一些最常用的日常套语(如问候、告别、致谢、道歉等);4 .能就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叙述;5 .能在教师的帮助和图片的提示下进行描述或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小学生学习英语阶段宜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
在期末的考试卷中,听力的比重增大,100分制的分值,听力为40分,占总分的40%。
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呢?怎样提高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呢?一、听说教学中的问题及分析1、重书写轻听说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仍存在重书写,轻听说的现象,学生听力培养和提高往往被忽视。
从上学期测试的成绩和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有60%的学生感到听力困难,其主要原因是:平时,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顾埋头做英语书面练习,从而忽视了听说训练,成为“聋子”英语,“哑吧”英语,把英语的听、说能力的培养从外语教学中割裂开来,是教学方向上的大错,不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和时代要求,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2.听说训练缺乏密切联系部分教师缺乏有意识进行听力训练的设计和策略,听力训练就是老师播放磁带,学生听,然后校对答案。
忽视了让学生们去朗读或者阅读听力材料,除了多听,还要多读——朗读和阅读。
朗读有助于改进语音和语调,增强语感。
听而不讲。
这里的讲包括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口头表达。
在进行听力训练之前,有些教师没有提供针对性的、必要的指导,并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互动的口头交流活动,只是提供听力材料,放录音,然后和学生核对答案。
使学生听的时候茫然失措,听力自然很难有大的提高。
因为听力和口头表达是互相影响和制约的。
三、听说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1.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听说的积极性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正如孔老夫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里的“乐”指的正是“兴趣”,。
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比如英文歌、游戏等。
音乐是语言的翅膀,当代的孩子们,大多都喜欢唱歌,包括儿歌童谣和流行歌曲。
轻快优美的旋律,悦耳动听的歌曲,不但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把英语的教授和音乐的魅力结合起来。
例如:Good morning 、If you are happy... 在美妙的音乐中,唱唱跳跳,轻轻松松学英语,学习的乐趣不言而喻。
学生感到轻松自如,听英语也就自然而然就不是负担了。
学生虽是唱歌却也达到了听说训练的目的。
还可以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对听力的兴趣。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活动,所以用游戏法进行听说训练,既可以避免机械的听力操练,又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达到复习效果。
如:Listen and answer.老师把写有语句的许多卡片罗列在黑板上,然后老师提问,学生听完马上进行回答,回答准确的学生,上台到黑板上找出该句子的卡片,正确者则给该小组加分。
listen and repeat,老师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然后依序对小组进行传话游戏。
同一组学生按照顺序传递老师说的句子,看哪一小组人员全部正确传完语句用的时间最短则获胜。
不同小组要传递不同语句,老师应该多准备一些长度差不多的句子,以让学生说该句费时差不多才能显得公正。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的使用英语来组织教学,如:Let’s chant. Let’s sing. Hands up. Hands down. Follow me, please. In English,please. Listen to the tape. Good job. Cool. Excellent .In pairs. Goodbye. See you.用标准的语音语调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只要教师坚持每堂课都用,经常说,反复做,长此以往形成习惯,师生配合越来越默契,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口语熟练程度,学生可以逐步养成听英语并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不断提高听的能力。
同时对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表现突出的学生施以适当的鼓励和引导。
在评价上实行“加分”评价,表扬他们每次的表现和进步,尽量宽容他们的错误,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
两周进行一次综合评价,授予“英语小标兵”等称号,并给予一定的小奖励,以之来激发学生继续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激情。
2.挖掘教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听说环境语言学家认为学习外语的最佳途径就是使学习者臵身于外语环境中,自然接受所学语言的熏陶。
营造浓厚英语氛围是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条件,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英语的大环境,就能使学生浸泡在英语天地之中,加深对英语的体验与感受。
鼓励学生开口说,学英语,一定要大胆开口,开口读读,开口说说。
学习语言首先要动口,开口习惯着重体现在朗读、背诵和说英语上。
朗读是学习英语的基本功,因为朗读可以训练正确的语音语调,可以增强语感。
鼓励学生:“你学的是一门外语,说得不好又有什么可怕的呢?说得再差,老师同学甚至外国人也不会笑话你”。
学习课文时,可以分角色朗读,进而表演,背诵读复述,进行这些活动,不仅使课堂轻松活跃,而且使学生培养了说的能力。
学校举行一学期一次的英语故事,朗读表演比赛,为学生提供一个口语展示的平台。
我校在一周一次的“英语口语角”活动中,师生参与,同学们谈天说地,提问、解答、形式多样,学生由起初不敢说到大方敢说敢问,英语口语得到了训练,听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课堂上,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教师的动作、表情、投影等直观手段来创设情境,模拟情景。
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会话表演,把表演带进课堂或经常在课堂上把句型、对话、课文编成短剧,让学生表演,把讲台变成舞台,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或师生共同表演。
尽量让学生把所学内容,按设定的情景结构演出来,做到声情结合,使学生得到大量的听说机会。
Listen and do的举例:Point to the window/door…point to your nose….Touch your mouth…Touch your books…Hold up your pen…hold up a toy car/dog…Show me your hand/one finger….Stand up !Sit down! Turn left/right/around!One step up!two steps back!Two fingers up !one finger down!可以变为多人一组,用于训练my,your,his,her,our,their等代词。
通过这个听力活动,可以复习物品名称,还有动作指令词组等。
3.注重积累,培养学生听说习惯良好的听说习惯要靠早期培养,要在日常教学中培养,要靠长期坚持。
英语课前通常有五分钟会话练习作为热身,会话的内容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形式多样化,要保证大部分学生参加语言训练。
一般有三种形式:English song ,Daily talk ,Dialogue。
在上课中,尽量精讲、多练,用游戏、唱歌等形式来强化重点,突破难点,同时让学生跟电脑、录音机等媒体学习,用录音机放录音的方法,学生认真的听几遍对话录音。
在处理对话时,应严格在从听入手,先让学生进行听的活动,独立听懂课文内容,必须强调合书静听,不见文字,这样对语言材料的理解是听来的,而不是通过“读”获得的,真正达到听的训练效果。
初听时,学生说出听懂的一个个单词,再慢慢过渡到一个句子,几个句子,随着训练的深入,教师可采用听说、听看、听写、听读、听画、听做等方式来锻炼同学们的听力,然后请同学起来说一说你听到了些什么口语?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哪一部分你没有听清楚?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使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听音习惯。
4.合理设计,听说训练要到位听说结合,以说带听,以听促说。
听说并举的英语教学是提高学生说的能力的有效做法。
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Let’s learn、Let’s do、Let’s talk 、Let’s check的训练项目,这是很好的听说材料。
因此,新课标明确指出,“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教材所给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
关注听前、听中、听后三个环节;引导学生听前预测,根据图片、文字等信息的提示预测说话对象、场景等;处理好听与看的关系,到了高年级,听前不必将所有的图片或文字信息等内容都进行确认,总是教师帮忙扫清听的障碍无助于学生听力的提高。
Listen and draw的举例小朋友,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大家都想要一些节日礼物,下面你听到的是小东想要的礼物,听一听是什么,你能帮他在下面的边框中画出来吗?看谁画的又快又好。
听力材料:It’s Children’s Day today.My grandpa and my parents will bring me a lot of presents.I want a beautiful pencil-box and a nice bag.My grandpa will buy them for me.Mum will buy me a pair of shoes and my father will give me a new football.I am very happy today.小学生知识量少,分析判断能力不是很强,因此要选取一些他们可以理解的;要注意其多样性,让学生接触多种题材和体裁;也要让学生习惯各种呈现方式(如,听录音,面对讲话人,看录像等)。
设计听力材料还必须合理的设计好题型,如,听----口答;听----笔答(填空、判断、选择、填图、连线搭配等);听----讨论----口答等。
在教学PEP5 unit1 A部分,学生已经对When do you …句型已经相当熟练,我让他们听完两遍录音,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说出May’s time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