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十 大黄的显微鉴定
- 格式:ppt
- 大小:179.50 KB
- 文档页数:7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大黄的形态特征和化学成分,掌握大黄的鉴定方法,提高中药材鉴定技能。
二、实验原理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大黄的主要成分是含蒽醌类化合物,具有泻下、清热、解毒、止血等功效。
大黄的鉴定主要从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色谱鉴别等方面进行。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大黄药材、大黄粉末、乙醇、氯仿、稀甘油、水合氯醛试液、氢氧化钠试液、硫酸、碳酸钠、碳酸氢钠、浓盐酸、乙酸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微量升华装置、紫外分析仪、pH计、分光光度计、色谱仪、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性状鉴别(1)观察大黄药材的外观: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片状,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
(2)观察大黄药材的质地:质坚实。
(3)观察大黄药材的断面: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
(4)观察大黄药材的气味: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2. 显微鉴别(1)制片:取大黄药材横切面组织切片,用稀甘油、水合氯醛试液制成永久制片。
(2)镜检:观察大黄根茎横切面组织切片,自外向内观察其主要组织特征:① 木栓层及皮层大多已除去,偶有残留。
② 韧皮部射线宽一至数列细胞,内含棕色物。
③ 韧皮部中有粘液腔。
④ 形成层环明显。
⑤ 木质部导管稀疏,非木化。
⑥ 髓部宽广,有异常维管束,其形成层呈环状,外侧为木质部,内侧为韧皮部,射线呈星状射出,韧皮部中有粘液腔,内含红棕色物质。
⑦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大形草酸钙簇晶。
3. 理化鉴别(1)酸碱度测定:用pH计测定大黄药材的酸碱度,大黄药材的pH值应在3.5~5.5之间。
(2)大黄酸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药材中大黄酸的含量,大黄酸含量应不低于0.5%。
4. 色谱鉴别(1)制备大黄药材的氯仿提取物。
大黄鉴定实验报告大黄鉴定实验报告引言:大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然而,市场上的大黄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为了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我们进行了一项大黄鉴定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以及对大黄的进一步研究建议。
实验目的:1. 鉴定市场上常见的大黄样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2. 分析大黄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
3. 提供有关大黄的质量控制和鉴定方法。
实验方法:1. 样品采集:从市场上购买了10种不同品牌的大黄样品。
2. 外观检查:观察大黄的外观特征,包括颜色、形状、气味等。
3. 质量评估:使用质量评估方法,包括湿润度、含水量、灰分等指标。
4. 化学成分分析: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大黄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
实验结果:1. 外观检查:所有样品的外观特征相似,呈现出黄褐色的颜色,具有典型的大黄形状和气味。
2. 质量评估:样品的湿润度、含水量和灰分均在合理范围内,符合质量标准。
3. 化学成分分析:HPLC分析结果显示,大黄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大黄素和大黄酚。
其中,大黄素的含量在不同样品中存在一定差异,而大黄酚的含量相对稳定。
讨论:1. 外观特征的相似性表明市场上的大黄样品质量较为一致,没有明显的质量问题。
2. 质量评估结果显示样品的湿润度、含水量和灰分均在合理范围内,符合质量标准,进一步验证了大黄的质量良好。
3. 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黄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大黄素和大黄酚,这两种成分对于大黄的药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4. 大黄素的含量差异可能与不同地域、生长环境和加工方法等因素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
5. 进一步研究大黄的药理作用、毒副作用和质量控制方法,有助于提高大黄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
结论:通过对市场上的大黄样品进行鉴定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大黄样品的外观特征相似,质量较为一致,符合质量标准。
2. 大黄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大黄素和大黄酚,具有重要药理作用。
3. 大黄素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大黄粉末的显微鉴别方法。
2. 通过观察大黄粉末的显微特征,学习中药鉴定中的粉末制片技术。
3. 了解大黄粉末的主要成分及其在中药学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大黄为蓼科植物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功效。
大黄粉末的显微鉴别主要依据其特有的显微特征,如草酸钙簇晶、网纹、梯纹导管和淀粉粒等。
三、实验材料1. 大黄粉末2. 显微镜3. 载玻片4.盖玻片5. 饱和水合氯醛溶液6. 稀甘油7. 10%盐酸8. 5%氢氧化钠9. 30%硝酸10. 乙醚四、实验步骤1. 制片- 取大黄粉末少许,置于载玻片上。
- 在粉末上滴加饱和水合氯醛溶液2-3滴。
- 用酒精灯加热,使粉末透化,注意不要沸腾。
- 反复透化1-2次,直至粉末完全透化。
- 滴加稀甘油1-2滴,必要时用解剖针或牙签拌匀。
- 取洁净盖玻片沿一个方向轻轻放下,防止产生大量气泡。
- 多余试液用滤纸吸去。
2. 显微镜观察- 将制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 依次观察草酸钙簇晶、网纹、梯纹导管和淀粉粒等特征。
3. 特征描述- 草酸钙簇晶:呈长方形或类方形,棱角大多短钝,直径约40-60μm。
- 网纹导管:直径约20-40μm,纹孔明显。
- 梯纹导管:直径约20-40μm,纹孔呈梯形。
- 淀粉粒:呈类球形或椭圆形,直径约5-20μm。
五、实验结果1. 在大黄粉末制片中,观察到草酸钙簇晶、网纹导管、梯纹导管和淀粉粒等特征。
2. 草酸钙簇晶数量较多,棱角大多短钝。
3. 网纹导管和梯纹导管数量较多,纹孔明显。
4. 淀粉粒数量较多,呈类球形或椭圆形。
六、实验讨论1. 大黄粉末的显微特征是鉴别大黄的重要依据。
草酸钙簇晶、网纹导管、梯纹导管和淀粉粒等特征具有特异性,有助于区分大黄与其他药材。
2. 在制片过程中,注意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加热导致粉末碳化。
3. 显微镜观察时,应调整显微镜的焦距和光圈,使观察到的特征清晰可见。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大黄粉末的显微鉴别方法,学会了中药鉴定中的粉末制片技术,并了解了大黄粉末的主要成分及其在中药学中的应用。
简要写出大黄的显微鉴定步骤
1.切片:将大黄标本切成薄片,厚度通常为0.1mm左右。
2.上清剂:将切片浸泡在脱脂汽油、醇、二甲苯等清洗剂中,去除样
品表面的杂质和着色物质。
3.染色:使用化学染料,如伊红、固原染色剂等,对样品进行染色。
4.加蓝:在染色前或染色后加一定浓度的碘化钾溶液,加强细胞核和
染色体的显色度。
5.封片:用封片剂将切片封在玻璃片和封片纸之间,使其保持平整。
6.显微镜观察:将封好片的样品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根据不同的结构
特征,对大黄进行鉴定。
比如,大黄的草酸钙晶体可以用偏光显微镜观察。
实验七根茎类生药一一大黄大黄RheiRadixetRhizoma一、实验目的1、掌握大黄的生药性状特征2、掌握大黄切面组织特征与粉末显微特征二、实验材料大黄原植物标本、生药饮片、组织横切片及粉末。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工、性状鉴别取大黄标本,从形状、表面特征、气味等方面描述大黄性状特征。
2、显微鉴定(1)镜检大黄根茎横切面组织切片,自外向内观察其主要组织特征:①木栓层与皮层多已经除去,偶残存。
②韧皮部射线1・4列细胞,内含棕色物。
③形成层环状明显。
④木质部导管径向稀疏排列。
⑤髓部宽广,散有多数异形维管束(星点)异形维管束系复合维管束,由多个外木式维管束组成,形成层类圆形,木质部在外,射线呈星芒状射出。
(2)去大黄粉末,分别以蒸锵水及水合氯醛试液装片,镜检下列特征:①草酸钙簇晶大而多,菱角大多短钝。
②导管主要为网纹导管,并有具缘纹孔,及细小螺纹导管,直径约至140微米,非木化。
③淀粉粒单粒呈圆球形或长方形,脐点大多呈星状,复粒由2-7个分粒组成。
(3)观察所示标本的性状特征。
3、理化鉴定(1)Borntrager反应取大黄0.1g置小试管中,加入10%的NaoH试液2毫升,振摇,溶液即成红色,滤过,滤液加10%盐酸中和,溶液变黄色,再加入乙醛2毫升,振摇使之分层,液呈黄色吸取酸液层置另一试管,加氢氧化钠试液1毫升,振摇后碱液又显红色。
(2)醋酸镁反应:取大黄粉末0.2g于试管中,加乙醇3毫升,水浴温热5分钟,滤过,得滤液,加1%醋酸镁甲醇溶液2滴,振摇后观察,溶液渐呈橙红色。
(3)微量升华:取大黄粉末少许于金属圈内,小火徐徐加热数分钟,可见黄色升华物附着载玻片上,将玻片取下翻装后镜检,低温升华时可见针状结晶;高温时可见羽状结晶。
四、作业1、绘大黄根茎横切面简图2、绘大黄粉末显微特征图,示草酸钙簇晶、导管、淀粉粒。
大黄的鉴定实验报告
《大黄的鉴定实验报告》
在植物鉴定领域中,大黄是一种被广泛关注的植物。
它具有多种药用价值,但
由于其外观与其他植物相似,因此需要进行科学的鉴定才能确保其品质和有效性。
为了对大黄进行准确的鉴定,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首先,我们采集了大
黄的样品,并进行了形态学观察。
通过观察大黄的叶片、茎和根部等部位的形
态特征,我们初步判断其为大黄植物。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
通过对大黄样品进行提取和分离,我们发
现其中含有大量的大黄素和大黄酸等活性成分,这进一步证实了其身份。
除此之外,我们还进行了DNA分析。
通过提取大黄样品的DNA,并进行PCR
扩增和测序,我们成功地对大黄进行了基因鉴定,从分子水平上确认了其种属。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得出结论:所鉴定的植物样品为大黄。
通过形态学观察、化学成分分析和DNA分析的综合鉴定,我们对大黄的身份有了充分的确认,为其药用价值和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今后的植物鉴定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借鉴这些实验方法,不断提高鉴定的准
确性和科学性,为保护和利用植物资源提供更可靠的支持。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大黄的基本性状和显微特征。
2. 掌握大黄的微量升华实验方法。
3. 鉴别大黄粉末的真伪和质量。
二、实验原理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为蓼科植物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功效。
大黄粉末的微量升华实验是中药鉴定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大黄粉末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升华物,可以鉴定大黄的真伪和质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大黄粉末(购自药店或药材市场)2. 乙醚3. 碱液4. 氯化钠5. 硫酸6. 乙醇7. 稀甘油8. 水合氯醛试液9. 1%碘化钾溶液仪器:1. 生物显微镜2. 酒精灯3. 载玻片4. 盖玻片5. 吸水纸6. 火柴7. 擦镜纸8. 微量升华装置四、实验步骤1. 大黄粉末性状鉴定:- 取少量大黄粉末置于载玻片上,加入适量稀甘油,混合均匀。
- 在生物显微镜下观察大黄粉末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2. 大黄粉末显微鉴定:- 取大黄粉末少量,加入适量水合氯醛试液,制成制片。
- 在生物显微镜下观察大黄粉末的显微特征,包括细胞壁、细胞核、细胞间隙等。
3. 大黄粉末微量升华实验:- 取少量大黄粉末置于微量升华装置的样品台上,加热至样品开始升华。
- 观察升华物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并与标准大黄粉末的微量升华结果进行对比。
4. 大黄粉末碱液反应实验:- 取少量大黄粉末,加入适量碱液,观察颜色变化。
5. 大黄粉末氯化钠反应实验:- 取少量大黄粉末,加入适量氯化钠,观察颜色变化。
6. 大黄粉末硫酸反应实验:- 取少量大黄粉末,加入适量硫酸,观察颜色变化。
7. 大黄粉末乙醇反应实验:- 取少量大黄粉末,加入适量乙醇,观察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1. 大黄粉末性状鉴定:- 大黄粉末呈棕黄色,粉末细腻,具有特有的香气。
2. 大黄粉末显微鉴定:- 细胞壁呈薄壁性,细胞核明显,细胞间隙较大。
3. 大黄粉末微量升华实验:- 升华物呈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与标准大黄粉末的微量升华结果一致。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大黄药材的显微特征,了解其组织结构;2. 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提高显微观察技能;3. 为大黄药材的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大黄为蓼科植物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泻下通便等功效。
大黄药材的显微特征是其重要的鉴定依据之一。
通过观察大黄药材的横切面、粉末等显微特征,可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大黄药材(干燥根及根茎);2. 仪器:显微镜、切片机、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酒精灯、镊子、剪刀、刀片、放大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取大黄药材,用剪刀剪取适量,放入切片机中切片;2. 将切片放在载玻片上,用滴管滴加适量蒸馏水,盖上盖玻片;3. 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低倍镜观察大黄药材的横切面特征;4. 高倍镜观察大黄药材的粉末特征;5. 对大黄药材的显微特征进行描述和记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横切面特征(1)木栓层:大黄药材的木栓层较厚,由多层细胞组成,细胞壁较厚,呈淡黄色;(2)皮层:皮层较薄,细胞较大,排列紧密,细胞壁较薄,呈黄色;(3)韧皮部:韧皮部较厚,细胞排列紧密,呈淡黄色;(4)形成层:形成层环状,由多层细胞组成,细胞壁较厚,呈黄色;(5)木质部:木质部较薄,导管较大,呈圆形,排列稀疏,呈淡黄色;(6)髓:髓部较宽,细胞较大,排列疏松,呈淡黄色。
2. 粉末特征(1)草酸钙簇晶:大黄药材粉末中草酸钙簇晶较大,呈棱角状,直径约至140μm,非木化;(2)导管:导管主要为网纹导管,直径约至140μm,非木化;(3)淀粉粒:淀粉粒单粒呈圆球形或长圆形,脐点大多呈星状,复粒由2~7个分粒组成。
通过观察大黄药材的显微特征,可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大黄药材的显微特征具有以下特点:(1)木栓层较厚,细胞壁较厚;(2)韧皮部细胞排列紧密,呈淡黄色;(3)形成层环状,细胞壁较厚;(4)木质部导管较大,排列稀疏;(5)髓部细胞较大,排列疏松。
六、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对大黄药材的显微观察,掌握了大黄药材的显微特征,为进一步鉴定大黄药材提供了科学依据。
大黄鉴定实验报告(共7篇)1. 实验目的了解大黄的形态特征和化学成分,掌握大黄的鉴定方法。
2. 实验原理大黄为蓼科植物大戟属大黄种树同属植物的干燥根。
大黄的主要成分是含有大黄酸的大黄素和大黄素苷等。
对于大黄的鉴定,需要对大黄的外观特征和内部构造进行观察,并进行化学实验,检测其中是否含有大黄素等成分。
3. 实验步骤1)观察样品外观:取一定量的大黄样品,观察其外观特征,包括大小、形状、颜色,以及是否有裂纹等。
2)观察样品内部构造:将样品切开或用金刚石切刀切下草药表面1-2mm,再用显微镜观察样品表面细胞状况、导管分布情况等。
3)检测化学成分:将样品切成小块,在乙醇中加热煮沸,取出过滤后留下颜色较深的物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反应,观察是否出现红色沉淀,检测是否含有大黄酸。
4. 实验结果1)外观特征:大黄为一株药用多年生草本,根块长而厚,形状不规则。
表面黄褐色,具有一定的光泽。
切面呈灰黄色,质坚实、致密,可见驳杂细纹。
2)内部构造:大黄的根部组织结构呈均匀的纤维状,其中有少量纤维组织。
3)化学成分检测结果: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没有红色沉淀产生,说明大黄中不含有大黄酸。
5. 结论6. 实验误差分析在进行化学成分检测的过程中,可能会因操作不当或试剂质量不纯等因素引起误差。
此外,大黄的外观特征和内部构造也会因生长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变化,因此需要多次进行观察和检测,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
7. 实验改进方向在进行大黄化学成分的检测时,可以使用更加精密的仪器和试剂,减小误差的发生,并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度。
同时,在进行样品外观和内部构造观察时,可以引入更多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以便更好地观察和分析药材的特征。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大黄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2. 掌握大黄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
3. 学习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对大黄进行鉴定。
二、实验原理大黄(Rheum palmatum L.)是蓼科大黄属植物,具有泻下、清热、解毒、活血等功效。
大黄的主要活性成分是蒽醌类化合物,包括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等。
本实验采用溶剂提取法、薄层色谱法、紫外光谱法等方法对大黄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大黄药材、硅胶、石油醚、甲醇、氯仿、正己烷、氨水、氢氧化钠、碳酸钠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回流提取器、旋转蒸发仪、薄层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层析缸、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大黄药材的预处理(1)将大黄药材洗净,晾干,粉碎成粉末。
(2)称取一定量大黄粉末,置于回流提取器中。
(3)加入适量石油醚,加热回流提取1小时。
(4)过滤,取滤液,减压浓缩至干,得到大黄石油醚提取物。
2. 大黄提取物的分离(1)将大黄石油醚提取物用甲醇溶解,制成甲醇溶液。
(2)取适量甲醇溶液,加入氯仿,搅拌,静置分层。
(3)取氯仿层,用正己烷稀释,制成正己烷溶液。
(4)取正己烷溶液,进行薄层色谱(TLC)分析,观察大黄酸、大黄素等成分的斑点。
3. 大黄成分的鉴定(1)取TLC分离得到的斑点,刮下,置于试管中。
(2)加入氨水,观察颜色变化,确认大黄酸、大黄素等成分。
(3)取TLC分离得到的斑点,用甲醇溶解,制成甲醇溶液。
(4)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甲醇溶液的吸光度,确定大黄成分的浓度。
4. 结果与分析(1)通过TLC分析,观察到大黄酸、大黄素等成分的斑点,说明大黄中存在这些成分。
(2)通过氨水反应,确认大黄酸、大黄素等成分的存在。
(3)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得到大黄酸、大黄素等成分的浓度。
五、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提取、分离和鉴定了大黄中的大黄酸、大黄素等成分。
结果表明,大黄具有泻下、清热、解毒、活血等功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实验二大黄、黄连的鉴定【实验目标】1.掌握大黄的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
2.掌握黄连的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
【实验材料】黄粉末、大黄永久制片; 黄连药材(味连)、黄连永久制片(味连)、黄连粉末。
【仪器与试剂】显微镜、微量升华装置、紫外分析仪、;稀甘油、水合氯醛试液、氢氧化钠试液、45%乙醇。
【实验内容】(一)大黄1.组织来源:大黄为蓼(liao)科植物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l.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前两种习称为“北大黄”,后一种习称为“南大黄”,是双子叶植物根茎的构造特点。
2.显微鉴别:(1)大黄根茎髓部异型维管束的观察:①髓部宽广,内有红棕色物;异型维管束散在,形成层成环,木质部位于形成层外方,韧皮部位于形成层内方。
②射线呈星状射出。
③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并含多数淀粉粒。
(2)大黄粉末:黄棕色①草酸钙簇晶直径较大,直径20-160um,棱角短钝。
(人参的草酸钙簇晶直径直径20-68um,棱角短钝)②具缘纹孔、网纹、螺纹及环纹导管,非木化。
③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或多角形,直径3~45um,并点星状,复粒由2~8分粒组成。
3.理化鉴别(1)微量升华法:取本品粉末少量,进行微量升华,可见黄色针状(低温时)或羽状结晶(高温时),在结晶上加碱液则成红色(蒽醌类成分)。
a.原理:微量升华法是利用中药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够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再在显微镜下观察升华物的形状、颜色、或加某种化学试剂观察其化学反应,或在紫外光灯下观察其荧光,或测定其熔点等,对中药进行鉴定的方法。
b.方法:取适量粉末于载玻片,上放二根火柴棒,再加载玻片,用酒精灯缓缓加热至粉末开始变焦,载玻片上有升华物凝集时去火待冷,将载玻片取下反转后进行观察;注意玻片要擦干净,首先冒出的烟不要收集。
(2)荧光分析法: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2ml,温浸lOmin,放冷,取上清液10ul点于滤纸上,以45%的乙醇展开,取出,晾干,放置lOmin,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不得显持久的亮紫色荧光(检查土大黄苷)。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实验时间:实验地点:指导老师:实习课目:实习主要内容:大黄,何首乌,牛膝的鉴定实习主要内容1 大黄【性状鉴别】① 呈卵圆形、类圆柱形、圆锥形或块片状,长 3~17 cm,直径 3~10 cm。
② 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或有部分棕褐色栓皮残留。
质坚实,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
③ 横切面根茎髓部较大,其中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根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无星点。
④ 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① 木栓层及皮层大多已除去,偶有残留。
② 韧皮部射线宽一至数列细胞,内含棕色物。
韧皮部中有粘液腔。
③ 形成层环明显。
④ 木质部导管稀疏,非木化。
⑤ 髓部宽广,有异常维管束,其形成层呈环状,外侧为木质部,内侧为韧皮部,射线呈星状射出,韧皮部中有粘液腔,内含红棕色物质。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大形草酸钙簇晶。
粉末:掌叶大黄粉末淡黄棕色。
① 草酸钙簇晶大而多,直径 21m~125m,棱角大多短钝。
② 淀粉粒单粒呈圆球形或多角形,复粒由 2~5(~7)分粒组成。
③ 导管多为网纹,并有具缘纹孔及细小螺纹导管,直径 11m~140m,非木化。
【理化鉴别】粉末微量升华,可见黄色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
药材饮片置紫外光灯下,不得显持久的亮蓝色荧光。
2 何首乌性状鉴别】① 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长~15cm,直径 4cm~12cm。
② 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凹凸不平,有不规则皱纹及纵沟,皮孔横长,两端各有一个明显的根痕,露出纤维状维管束。
③ 质坚实而重,不易折断。
④ 切断面浅红棕色,有粉性,皮部散列“云锦状花纹”(异常维管束),中央形成层环明显,有的呈木心。
⑤ 气微,味微苦涩。
【显微鉴别】块根横切面① 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含红棕色物质。
② 在木栓层的内方和韧皮部的外侧组织中有异常维管束,一种是单个的维管束,另一种是复合维管束,均为外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