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浙江丽水两场大雪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32.71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旱涝气候公报2005年第21期(总第150期)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2005年9月14日●浙江、江苏遭受较为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华北大部、东北西南部旱象露头;西北东北部及内蒙古大部、湖南西南部、贵州东部旱情持续或发展●预估未来一周,华北北部、东北西部及内蒙古大部、湖南西南部、贵州东部等地旱情持续或发展一、浙江、江苏遭受较为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受台风“卡努”的影响,浙江东部、上海、江苏和安徽东南部及山东半岛南部等地出现了大到暴雨,部分地区出现了大暴雨。
9月10~13日,上述大部地区过程降水量一般有50~100毫米,其中浙江东部、上海、江苏东南部和东北部的部分地区有100~200毫米,局部地区超过200毫米。
强降水使浙江、江苏的部分地区遭受了较为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并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较大的经济损失。
二、华北大部、东北西南部旱象露头;西北东北部及内蒙古大部、湖南西南部、贵州东部旱情持续或发展近一个月来(8月15日至9月14日),华北西部和北部、东北西南部总降水量普遍在50毫米以下,降水稀少,土壤墒情明显下降,致使这些地区旱象露头。
9月8~14日,西北东北部以及内蒙古大部、湖南大部、贵州、广西西北部等地降水量不足10毫米,上述地区旱情持续或发展,其中宁夏中北部旱情严重。
据反映,宁夏中北部自2004年9月以来持续干旱造成旱作区绝大部分农作物绝产,水库、窑窖蓄水严重不足,草原草场干枯,72万人、20.3万头大家畜、88万只羊饮水相当困难,其中严重缺水人口达41.5万人。
内蒙古的持续干旱已导致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鼠害和病虫害,据统计,内蒙古共有9个旗(县、市)发生蝗虫灾害,受灾面积64.7万公顷,平均虫口密度20~30只/平方米,最高131只/平方米。
9月8~14日,黑龙江中北部、甘肃中部部分地区有20~50毫米的降水,旱情有所缓和。
三、预估未来一周,华北北部、东北西部及内蒙古大部、湖南西南部、贵州东部等地旱情持续或发展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未来一周,黄淮、东北地区南部、海南等地有大到暴雨,要注意防范局部暴雨洪涝灾害;华北北部、东北西部以及内蒙古大部、湖南、贵州大部、广西北部、江西东北部等地降水量不足20毫米,且湖南、江西、广西等地将出现持续晴热天气,上述地区的旱情将持续或发展;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陕西大部有20~50毫米的降水,旱情有所缓和。
0引言台风灾害是对丽水影响最严重的气象灾害。
柳岳清等[1]对1984-2007年间影响丽水的台风灾害进行的统计分析表明:24年间,台风造成丽水的生命财产、直接经济损失及其占GDP 总量的比例都是各类气象灾害中最多的,其中死亡人口、失踪人口和受伤人口占总数的比例都超过了50%,受灾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占总数的比例也接近50%。
24年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多的台风是2005年在福建莆田登陆的0513号强台风“Talim ”,受“Talim ”影响,丽水全市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7亿元。
造成死亡人口最多的台风是1996年在福建福清登陆的9608号超强台风“Herb ”,此次过程丽水全市共有73人因灾死亡。
周国华等[2]曾利用水文部门雨量站的日雨量资料和台风路径等历史资料,对1950-2005年间不同路径影响丽水的台风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等进行了统计分析,但没有结合灾情资料进行分析。
本文利用2008年气象部门完成的1984-2007年的气象灾害普查资料,对1984-2007年间影响丽水的台风路径及不同路径的台风灾害进影响丽水的台风路径及灾害风险特征柳岳清,胡淳焓,周国华(浙江省丽水市气象局,浙江丽水323000)摘要:为深入了解丽水台风灾害特征,利用气象灾害普查资料和历史台风资料,根据不同的台风路径,对1984-2007年间丽水的台风灾害特征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丽水致灾台风都是登陆台风,登陆前绝大多数穿过台湾中北部或者经过台湾北侧;这些台风集中在玉环至厦门之间登陆,同时这个区域内登陆的台风多数能致灾,灾害区域分布上呈现东南部重西北部轻;登陆玉环及以北的台风虽然致灾比例小,但如果有灾往往是全市性的严重灾害。
关键词:台风路径;灾害特征;丽水中图分类号:P429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1001-7119(2012)01-0039-05Track and Disaster characteristics Induced by Typhoon of LishuiL IU Y ueqing ,H U C hunhan ,Z HOU G uohua(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Lishui ,Lishui Zhejiang 323000,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and historical typhoon data ,the disaster characteris -tics induced by Typhoon of Lishui from 1984to 2007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yphoon which caused disasters in Lishui was landed and most of them were landed on Taiwan ’s central or northern region first.The ty -phoon was centally landed from Yuhuan to Xiamen second ,and most of them could cause disasters.The regional distri -bution of disasters shown that the Northwest was serious then the Southeast.The typhoon which landed on the nouth of Yuhuan could cause slightly disasters ,but them could cause disasters all over Lishui once them becomed serious.Key words :Track of typhoon ;Disaster characteristics ;Lishui收稿日期:2010-08-22基金项目:浙江省气象局2008年重点科技专项“浙西南山区热带气旋暴雨灾害预测方法研究”(2008ZD10)资助作者简介:柳岳清(1963-),男,浙江景宁人,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天气业务及管理,E -mail :Liuyueqing121@第28卷第1期2012年1月科技通报BULLETI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28No.1Jan.2012DOI:10.13774/ki.kjtb.2012.01.031第28卷科技通报1.2不同登陆区域的台风情况根据丽水致灾台风的集中登陆地点和台风的基本移动方向,将丽水的致灾台风分成登陆玉环及以北、玉环和厦门之间、厦门及以南三大类。
温州历年下雪记录
温州,这座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城市,以其温暖湿润的气候而著称。
然而,即使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温州也并非完全与雪无缘。
实际上,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温州曾经多次迎来过飘雪的季节。
回顾温州的历年下雪记录,我们可以发现,虽然雪在温州并不常见,但也并非罕见。
根据温州气象台的记录,近20年来,温州就有过5次降雪,分别是2003年、2005年、2010年、2012年和2016年。
每次降雪的程度都不尽相同,给市民留下的记忆也各有特色。
其中,2003年的那场雪,对于许多温州人来说,可能是记忆中最为深刻的一次。
那场雪来得突然,却也下得认真,让整个城市披上了一层银装。
雪花在空中飞舞,落在地上,积起了厚厚的一层。
市民们纷纷走出家门,欣赏这难得的美景,感受这意外的惊喜。
此后的几年里,温州也陆续有过几次降雪,但每次的降雪量和持续时间都有所不同。
有时候只是飘洒下一些零星的雪花,有时候则会持续上几天,让整个城市都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
最近的一次降雪是在2016年,那次的雪虽然下得不大,但却也给市民们带来了不小的惊喜。
许多人纷纷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自己拍到的雪景照片,分享这份难得的喜悦。
总的来说,虽然温州的降雪次数并不多,每次的降雪量也不大,但这些难得的雪景却给市民们带来了无尽的惊喜和欢乐。
每当冬天来临,市民们总会期待着能够再次看到雪花飘洒的场景,感受那份独特的冬日韵味。
春季山阴一次雨雪天气预报过程的思考摘要:针对2005年2月25日至27日山阴县小雨降雪天气的误差预报,山阴县气象台对当时预报发布的构想和基础进行分析,揭示了技术上的预测误差.主要原因是天气系统的意料之外的变化,通过分析其空中报道的原因,得到了4个启示。
关键词:天气预报;指导预报;天气系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城市、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灾害过程以及关键天气过程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看。
为了减少未来的预报实践中的主要天气预报过程的误报,需要总结并分析误报。
2005年2月25日至27日,山阴气象台发布了《山阴中小雨雪过程》(以下简称“山阴雨雪天气预报”)预报。
结果是空的报告,这引起了社会问题。
效果差。
在此,根据该预测思想的形成,根据当时的天气状况分析误报的原因,从中得到了有益的教训和启示。
一、天气背景和实况自2005年2月19日起,山西省低温雨雪天气持续半个月,气温上升。
在22℃至24℃的温度下,最高温度从3摄氏度急剧增加到5摄氏度(大多数地区)。
该区域上升到17-18℃,气温被明显加热,这表明存在更明显的天气过程。
1.2气象条件可以观察当时的气象情况(图)。
来自河北地区的蒙古冷空气在南北道、2月24日晚上从北向南影响了山西省。
受这个影响,25日到26日、大部分地区的北风约为4级,最高温度24小时内下降超过8℃,25日全省降水。
其中,山西北部和山西的西南部发生了雪。
其他地区主要是小雨,山阴县的降水量为0.9mm;26日到27日,除山西省南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外,全省的大部分地区均未发生降水。
二、天气预报结论和依据2005年2月23日下午,山阴气象站编制了一份春节专题服务资料,题为“25日影响我省的中强度冷空气”。
具体预测为:“受冷空气和湿热空气影响,25日-26日,金杯有中小雨,南方小到中雨,部分地区有雨夹雪; 27日,山西东南部多云天。
24日下午,冷空气新闻发布,预测全省将出现中小雨雪天气。
从25日到26日,上述预测的想法是从23日到26日的预测过程中,23日下午开始了全省中小雨雪天气。
一、概述2005年,我市的降雨量要大于多年平均水平,全市面平均雨量为1644毫米,比多年平均1517毫米(1956~2000年)偏多127毫米(约8%),单就降雨量分析属平水年份。
从降雨的地域分布情况来看,呈现山区高,城区、东北部平原沿海偏低的特点,特别是鄞奉平原、慈溪北部沿海偏低,而余姚四明山区、宁海西部山区以及象山港两侧丘陵地带偏多,最大年降雨量为宁海西部山区的马岙雨量站(2368毫米),最小年降雨量为慈溪北部沿海的庵东雨量站(1123毫米)。
2005年我市梅雨期的特点是:梅雨期偏短,梅雨量严重不足,时空分布不均,梅雨期间的梅雨特征极不明显。
我市于6月10日入梅(常年为6月14日),6月23日出梅(常年为7月8日),历时13天(常年24天),全市梅雨期面平均雨量仅为42毫米左右,不足常年梅雨量的20%。
梅雨期的降水以过程性天气影响为主,少了常年连续阴雨绵绵的感觉。
2005年台汛期中,由于副热带高压较强,多次控制我市上空,使我市今年的高温天气仍比常年偏长,7月上旬有局部短时期干旱发生。
但是今年赤道辐合带较为活跃,造成影响我市的台风偏多,7~10月先后有5个台风影响我市,其中5号“海棠”、9号“麦莎”和15号“卡努”台风对我市的影响较大,特别是9号和15号台风所带来的狂风暴雨给我市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经济损失严重。
我市沿海潮位在台风影响期间,都出现80~150cm的较大增水,8月6日,9号台风“麦莎”的影响,又恰逢天文大潮,宁波、镇海出现今年最高潮位为4.56米、4.54米。
进入2005年以来,由于台汛期几次台风的影响,暴雨引发洪水,导致年内我市各类水库、河网水位下半年在中高水位运行,有几座水库短时间内超蓄,至9月中旬,26座大中型水库的蓄水量已达7.55亿立方米,占控制蓄水量的96.5%,比去年同期增蓄近亿立方米。
二、雨情2005年我市的年降水总量比2004年增加15%左右,比常年水平略偏多,全市各雨量站的年降水量在1100毫米~2400毫米之间,全市面平均降水量为1644毫米左右,属平水年份。
丽水市12 h暴雨特征分析
陈武;邓霞君;林巧燕;强玉华;胡淳焓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9(037)033
【摘要】利用浙江省丽水市7个县(市)1971~2003年12 h降水资料,对12 h暴雨气候特征进行研究,得出全市12 h暴雨年际变化、旬月分布和地理分布等基本气候特征的数据,并分析了与暴雨的相关关系及不同天气形势背景,提出了预报12 h 暴雨的着眼点及建议.
【总页数】3页(P16443-16444,16580)
【作者】陈武;邓霞君;林巧燕;强玉华;胡淳焓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气象局,浙江丽水,323000;浙江省丽水市气象局,浙江丽水,323000;浙江省丽水市气象局,浙江丽水,323000;浙江省丽水市气象局,浙江丽水,323000;浙江省丽水市气象局,浙江丽水,32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66
【相关文献】
1.2012年2月23日丽水市暴雨过程分析 [J], 林子翔;王舒畅;赵小缘;刘日棋
2.20120705河南省区域性暴雨中尺度特征分析 [J], 周丹丹;魏鸣
3.2012年春末昆明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分析 [J], 梁红丽;王曼;李湘
4."海葵"台风(1211号)暴雨雨滴谱特征分析 [J], 朱红芳; 王东勇; 杨祖祥; 陶玮
5.“0812”关中盛夏突发性暴雨中尺度特征分析 [J], 张雅斌;马晓华;薛谌彬;冉令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5年浙江省水资源公报一、综述2005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661.1毫米,较常年略偏多,但年内降水的时空分布极为不均。
梅雨期18天(常年26天),全省平均梅雨量112.8毫米,比常年同期均值偏少54.2%。
全年影响我省的台风有5个,其中登陆台风两个,浙南和浙东沿海台汛期降水量明显偏多,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2005年全省总水资源量为1014.3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999.36亿立方米。
产水系数0.59,产水模数97.7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为2175立方米。
全省157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180.13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6.79亿立方米。
地下水位降落漏斗面积,温瑞平原的永强比去年扩大13.1平方公里,杭嘉湖平原嘉兴市区减少41.3平方公里,平湖城关则较上年增大187平方公里。
全省总供水量为209.91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1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202.79亿立方米,占96.6%。
全省总用水量为209.91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年用水量94.29亿立方米,占44.9%,农田亩均灌溉年用水量414立方米。
城乡居民人均年生活用水量44.5立方米(注:城镇公共用水和农村牲畜用水不计入生活用水量中),全省平均水资源利用率为20.7%。
全省总耗水量115.66亿立方米,平均耗水率为55.1%。
其中农田灌溉耗水量69.01亿立方米,占59.7%。
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43.6亿吨,火电厂冷却水排放量为5.13亿吨。
2005年全省江河水体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城市内河、平原水网和各大水系流经城镇的河段污染较重,污染类型仍以有机污染为主。
全省各水库的水质较好,主要湖泊水体呈富营养~中营养状态。
二、降水量㈠分区降水量2005年,全省降水量为1661.1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723.99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多3.6%,比2004年偏多18.8%。
2005年全省流域分区年降水量与2004年及多年平均值比较全省流域分区年降水量与2003年及多年平均比较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鄱阳湖水系太湖水系钱塘江浙东诸河浙南诸河闽东诸河闽江全省降水量(毫米)500.01000.01500.02000.02500.0降水量(毫米)全省行政分区年降水量表与2003年及多年平均比较2005年全省行政分区年降水量与2004年及多年平均值比较㈡降水量的空间分布降水量地域分布不均,年降水量自西南向东北递减。
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摘要:本文利用MICAPS资料、日本GPV预报资料以及自动站观测资料,从降雪过程的环流背景、温度结构特征、以及物理量场上对2010年12月15-16日金华地区出现的暴雪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出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形成原因及特征。
关键词:暴雪;过程分析;金华地区引言近年来暴雪天气多次袭击我国南方地区,造成冰冻灾害,引发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
暴雪天气的研究己引起我国气象工作者的关注。
季致建等[1]对丽水地区40年大到暴雪气候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统计分析,得出一些具有实际应用价位的大到暴雪气候特征和时空分布特征资抖,同时还讨论了积雪与纬度和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
张晰莹等[2]用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分析降雪回波过程特征,回波范围较大,分布较均匀、连续,片状结构明显,速度场回波低空急流和高度显示的二层云结构特征。
还有一些学者从湿位涡特征、螺旋度、冷锋锋生等方面对暴雪天气进行了分析和比较,都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暴雪天气要比暴雨的概率低很多,对其预报是冬季天气预报服务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对于发生在浙江省的降雪天气进行分析,查找其相似点及差异性,有利于提高我们认识降雪天气形成机理,为今后的暴雪天气预报业务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010年12月15日上午到16日凌晨,浙江省出现了一次较为罕见的大范围降雪天气过程。
金华地区普降暴雪,山区有大暴雪。
截止到16日08时,全区8个气象站中:有4个站最大积雪深度在15厘米以上、有2个站10厘米以上,各乡镇积雪一般有10-20厘米,山区20-40厘米,最大积雪金华北山达40厘米。
浙江省的强降雪中心就在我区,永康站20厘米是全省气象站中雪深最大的。
此次暴雪是50年代以来出现在12月份积雪覆盖范围最广、积雪深度最强的一次,且降雪时间集中,暴雪过后的积雪、结冰和降温造成金华大部分地区交通阻塞,交通事故增多,通讯电网受到不同程度中断,不少房屋倒塌,农作物冻害等严重影响,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近60年丽水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摘要利用1953—2008年丽水市国家一级站的气象资料,分析近60年丽水市气温、降水、日照的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丽水市年平均气温、冬季气温、夏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冬季增温最为明显;年降水总体呈略下降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年降水量偏少较明显;年日照时数总体呈下降趋势。
丽水市气候正在趋向变暖,特别是近10年来气温明显升高。
关键词气候;变化特征;近60年;浙江丽水IPCC(2007)报告指出,1850年以来全球地表温度的器测资料表明,最近12年(1995—2006年)中,有11年位列最暖的12个年份之中。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明显上升,特别是90年代气候急剧增暖[1-2],气候极端事件频繁发生,不仅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影响,还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因此,气候变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3-5]。
丽水地区地处浙江省西南浙闽2省结合部,位于东经118°41′~120°26′和北纬27°25′~28°57′之间,以中山、丘陵地貌为主,其地形和气候均较为复杂。
丽水城区(东经119.92°,北纬28.45°)处于丽水市东北面,瓯江中游,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研究丽水市气候变化特征对做好当地短、中、长期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指导工农业生产、城市规划、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来源与方法1.1资料来源气象资料来源于丽水市国家一级站1953—2008年的气象观测资料,选取气温、降水、日照时数作为研究对象,对各要素求其季节、年、年代平均值及距平值,分析其在不同季节、年代的变化特征,用线性拟合方法分析其变化趋势。
计算气候要素距平值的标准气候期为1971—2000年。
冬季为12月至翌年2月,夏季为6—8月。
1.2方法1.2.1气候倾向率。
气象要素x的长期变化趋势采用线性回归方程分析[6]:i=b0+btii=1,2,3,…,n(1)式中,i为年份序列号,b0为常数,b为回归系数。
河南农业科学,2017,46(2) :33-37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d〇i:10. 15933/ki. 1004-3268.2017.02.007丽水低温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春茶始采日的影响强玉华〃,智协飞111,姜燕敏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2.丽水市气象局,浙江丽水323000)摘要:利用1954—2015年丽水冬季、春季逐曰气温观测资料以及2001 —2015年丽水市农业局茶 叶站资料,根据茶叶低温冻害的气象灾害指标,统计丽水茶叶低温冻害的发生发展情况,并采用多 尺度趋势等方法分别从年、月尺度分析低温冻害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丽 水低温冻害对春茶始采日的影响。
结果表明:近62 a来,1月发生冬季冻害的频次最高;2月发生 早春霜冻的概率最高,2月茶叶发生轻度、中度和重度早春霜冻的年平均日数分别达到4.8d、3.9 d 和3.9d。
早春霜冻日数呈显著递减趋势,气候倾向率为每10 a减少1.3d;极端最低气温呈增加 趋势,约每10 a升高0. 3 °C。
3种早春霜冻等级,以轻度霜冻为主,占霜冻总日数的53. 8%,中度 霜冻和重度霜冻日数分别只占霜冻总日数的27.4%和18.8%。
低温霜冻对春茶采摘的影响,主要 以早春霜冻为主,且以轻度霜冻对始采日的影响最显著,霜冻日数与春茶始采日呈正相关,极端最 低气温与始采日呈负相关,即霜冻日数越多,气温越低,春茶达到萌芽的时间越长,始采日也相应 推迟。
关键词:应用气象学;低温霜冻;春茶始采曰;丽水中图分类号:S571.1 ;P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 -3268(2017)02-0033-05Climatic Change Characteristic of Low Temperature and Frost and Its Impact on First Plucking Date of Spring Tea in LishuiQIANG Y uhua1,2,ZH I Xiefei1**JIA N G Yanm in2(1. College of Atmospheric S cience,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 e c h n o l o g y,Nanjing 210044,China ;2. Lishui Meteorological B u r e a u,Lishui 323000,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such as daily temperature from Lishui Meteorological Bureau in winter and spring from 1953 to 2015 and the data of Tea Station of Lishui Agricultural Bureau from 2001 to2015 ,according to th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indexes of low temperature and frost, the mathematical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multi-scale trend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limatic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temperature and frost,and the impact of low temperature and frost on spring tea first plucking date in Lishui.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winter freezing damage was the highest in January;the early spring frosts was highest in February,the annual average number of days of mild,moderate and severe spring frosts in February reached4. 8d,3.9 d and 3.9 d , nearly62 years.The number of frost days in early spring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ing,the climate tendency rate was-1.3d every10years,and the extreme minimum temperature was increasing,which was about0. 3 °C every 10 years.In the three early spring frost level,the mild frost was the main one,which was ac-收稿日期=2016 -08 - 16基金项目:浙江省气象科技计划项目(2016Y B04);丽水气候生态创新团队项目(2015 - 1 - 1,2015 - 1 -2)作者简介:强玉华(1981 -),女,内蒙通辽人,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天气气候、应用气象研究工作。
气温异常起伏,降雪引起灾害--2005年春季(3~5月)浙江天
气与气候
樊高峰;毛裕定
【期刊名称】《浙江气象》
【年(卷),期】2005(026)003
【摘要】浙江省2005年春季平均气温偏高,其中4月份气温明显偏高;降水偏少.3月中旬因寒潮影响,全省出现大到暴雪,这是自1970年以来,浙江3月出现的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一次降雪.春季强对流天气逐渐增多且活动频繁,给各行业造成严重损失.
【总页数】2页(P48-封三)
【作者】樊高峰;毛裕定
【作者单位】浙江省气候中心,浙江,杭州,310017;浙江省气候中心,浙江,杭
州,3100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
【相关文献】
1.降水异常偏多灾害天气频发——2010年春季(2010年3月-2010年5月)浙江天气与气候 [J], 郁珍艳;毛燕军
2.气温异常偏高,台风灾害严重——2008年秋季(9-11月)浙江天气与气候 [J], 徐智鑫
3.气温异常偏高,极端天气频发——2008年春季(3-5月)浙江天气与气候 [J], 毛燕军;吴尧强
4.气温异常偏高,极端天气频繁——2007年春季(3-5月)浙江天气与气候 [J], 毛燕军;樊高峰
5.气温正常略偏低,降水降雪特别多--2004年12月至2005年2月浙江天气与气候 [J], 毛裕定;樊高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丽水市2000年主要异常天气
麻碧华
【期刊名称】《丽水农业科技》
【年(卷),期】2001(000)001
【摘要】2000年,丽水市气候总的特点为:与常年平均值相比气温接近常年略偏高,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地域差异较大,日照时数显著偏少,从四季气候分配特点看:为冬暖、夏凉、春、秋气温高但变幅小,全年没有发生严重的气象灾害,总体说是一个风调雨顺贩年份,但年内也出现了多种丽水气候上的异常天气,虽没有对我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但此种天气在历史上是较为罕见的。
现对丽水市2000年内出现的主要异常天气作一简要概括。
【总页数】2页(P23-24)
【作者】麻碧华
【作者单位】丽水市气象局32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4
【相关文献】
1.陕西省2000年天气气候异常变化与自然灾害 [J], 杜继稳;雷向杰;杜川利;鲁渊平
2.2000年以来黑龙江省浓雾气候特征及秋季浓雾天气异常环流特征 [J], 赵玲;齐铎;李树岭;张月
3.江西省2000年秋季异常连阴雨天气过程分析 [J], 尹洁;刘献耀
4.丽水市2013年气候概况及主要灾害性天气综述 [J], 华牡丹;
5.四平市2000年夏季的异常天气与影响 [J], 李吉本;王冰;王立国;刘晓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两次雨转大到暴雪过程的降水相态变化分析郭巧红【摘要】对2013年2月的浙江两次雨转大到暴雪过程的环流背景、相态变化与地面气温及温度的垂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种降水相态出现时的地面温度区间范围较大.850~700 hPa有逆温层是降雪的有利条件,700hPa附近逆温层顶温度在零度以下,云顶高度较高或在925 hPa有强干冷空气楔入时,即使地面温度高于2℃也有可能出现纯雪.反之700 hPa附近有大于零度的暖层存在、凝结层高度较低时,地面温度低至-1℃以下也可以出现纯液态降水.【期刊名称】《浙江气象》【年(卷),期】2016(037)003【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降水相态;地面温度;融化层;探空曲线【作者】郭巧红【作者单位】浙江省气象台,浙江杭州310017【正文语种】中文大雪是浙江冬季最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雪灾害对农林、交通、城市运行、人民生活等各方面造成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南方地区的降雪过程往往存在雨雪相态转换过程。
相同的降水量所形成不同的降水相态会对社会造成的完全不同的影响,例如对于5 mm的降水量,如果降水相态是雨,则为常见的小雨天气,对人们生活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如果降水相态转换成雪,则可以演变为大雪天气,往往会造成灾害[1]。
因此,在实际天气预报业务中,雨雪转换的时间点成为降雪预报的关键点和难点。
近年来,我国气象科技工作者针对2008年南方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成因做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2-5],取得了不少成果和认识,但针对浙江的雨雪转换过程的预报判别指标系统性研究则相对较少。
本文从2013年2月浙江两次雨转大到暴雪过程的个例分析入手,对两次降雪相态的变化进行分析,旨在提炼出适合浙江的不同降水相态的预报判别指标。
2013年2月上旬和中旬,浙江中北部地区相继出现了两次较大范围的雨转大到暴雪过程。
第一次过程(简称过程1,下同)出现在2月7—8日。
2月7早晨受500 hPa 浅槽东移和地面冷空气影响,浙江省先出现降雨天气。
2005年浙江丽水两场大雪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周建平;孙莉莉
【期刊名称】《暴雨灾害》
【年(卷),期】2007(026)002
【摘要】对2005年浙江丽水两场大雪过程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作了对比诊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两次大雪过程中,低空急流、动力、水汽条件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共性;而大气环流调整,冷空气影响方式,逆温层和地面低温条件表现出较大差异.【总页数】5页(P163-167)
【作者】周建平;孙莉莉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气象局,丽水,323000;浙江省丽水市气象局,丽
水,32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46.63
【相关文献】
1.2005年盛夏十堰市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 [J], 谭永秀;吴涛;文强;陈剑云;朱明
2.2013年8月14-16日辽源连续两场大暴雨天气对比分析 [J], 姜红霞;刘姝妹;于男洋
3.2005年汛期吉林省最强两场降水天气的对比分析 [J], 胡中明;孙鸿雁;张智勇;刘铮
4.2013年8月14-16日辽源连续两场大暴雨天气对比分析 [J], 姜红霞;刘姝妹;于
男洋;
5.都江堰2017年8月两场暴雨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 [J], 向文奇;刘晓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