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诊断及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14.42 MB
- 文档页数:104
肠梗阻治疗方法
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取决于梗阻的原因、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以下是常用的肠梗阻治疗方法:
1.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或部分肠梗阻,可以试用保守治疗方法。
这包括暂时禁食,通过静脉输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并使用管道吸气放气来缓解肠道气体积聚。
肠道管道和软管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插入肠道,帮助排除气体和液体。
2. 药物治疗:根据梗阻的表现和病因,医生可能会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
例如,抗生素可以用于治疗感染,抗胆碱药物可以用于缓解肠道痉挛,某些药物可以减少胃酸分泌。
3. 放置经鼻胃管:对于高位肠梗阻或胃肠道排空受阻的情况,医生可能会放置经鼻胃管,通过负压抽吸来减轻梗阻症状,帮助排出胃部和肠道积聚物。
4. 内镜下治疗:对于一些肠梗阻的特定原因,如结肠癌造成的肠梗阻,医生可能会通过内镜手术来解决梗阻问题。
这可以包括使用内镜切割工具去除梗阻物,或者在肠壁上放置支架来恢复肠道通畅。
5. 急诊手术:对于严重的或持续性肠梗阻,手术可能是必要的治疗方法。
手术的类型和范围取决于梗阻的原因和位置,可能包括切除部分肠道、解除肠道粘连或修复肠道破裂。
请注意,肠梗阻必须由专业医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如果
您怀疑自己或他人患有肠梗阻,请立即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一例肠梗阻病例分析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病症,临床上常见于腹痛、呕吐、便秘等症状。
本文将分析一例肠梗阻病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病及其相关症状、诊断和治疗。
患者,女性,66岁,自述两天前开始出现腹痛、呕吐及便秘症状。
腹痛为持续性,性质为绞痛,主要集中在左腹部,伴有恶心感。
呕吐物为食物残渣和胆汁样物质。
患者最近大便有便秘症状,大约三天没有排便。
患者没有发热、腹泻以及其他明显不适感。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腹部略凸,有轻度压痛感,肠鸣音减弱。
其他体格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初步怀疑患者可能患有其中一种肠梗阻。
肠梗阻是指肠道内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肠腔的情况,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和非机械性肠梗阻两类。
机械性肠梗阻是由于肠腔或肠壁的机械性阻塞导致的,可能是肠狭窄、肠漏、肠套叠等。
非机械性肠梗阻则是由于肠蠕动功能障碍导致肠道内容物积聚,如麻痹性肠梗阻、肠假性梗阻等。
在该患者例中,由于患者有持续性腹痛、呕吐以及便秘症状,结合腹部体格检查发现的轻度压痛和肠鸣音减弱,初步怀疑该患者可能患有机械性肠梗阻。
机械性肠梗阻常见的原因包括肠道肿瘤、肠梗阻、肠套叠以及粘连等。
进一步的检查包括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肝功能等血液化验,以排除其他病因。
腹部X线透视和CT扫描可评估肠道积气和肠道阻塞部位。
患者的相关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电解质和肝肾功能也在正常范围内。
腹部X线透视显示肠腔积气,CT扫描显示小肠水平有停滞的积液,并提示可能为机械性肠梗阻。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相关检查结果,确诊患者为机械性肠梗阻。
针对机械性肠梗阻,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和电解质平衡。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肠梗阻的解除,包括切除梗阻部分和肠道重建等。
在该患者例中,考虑到患者的病情以及可能的并发症,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类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可选择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
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研究方案: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一、研究背景和目的:急性肠梗阻是消化道外科急症中的重要疾病,其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较高。
目前,临床上对于急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尚存在一定的困难。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分析,并结合实际病例的数据进行创新和发展,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解决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与方案:1. 文献综述和分析:收集和整理相关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和文献,包括对急性肠梗阻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和分析。
基于文献分析的结果,确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为后续的实验或调查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针。
2. 数据采集和分析:(1)病例选择和数据采集:在急诊科、消化科等相关科室选择一定数量的急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等)、症状表现、体征、化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相关数据。
设立对照组,收集相应的健康人群数据作为比较。
(2)数据整理和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并运用相关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主要分析指标包括各项临床指标在急性肠梗阻患者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以及相同症状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情况等。
3. 创新与发展:(1)基于文献综述和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如改进现有的早期诊断方法、探索早期治疗的有效手段等,以提高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
(2)针对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不同特点和疾病进展情况,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优化现有的治疗方案,通过合理的调整和个体化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病情恢复速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三、实施情况:在实施研究方案之前,我们首先成立了一个专家组,由急诊科、内科、外科、放射科等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确保研究的全面性和专业性。
然后,我们进行了文献综述和分析,对急性肠梗阻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和分析。
肠梗阻修改版王**,女性,67岁。
主诉:腹痛腹胀伴肛门停止排便排气4天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4天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腹痛,腹痛剧烈,呈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无发热寒战,无呕血及黑便,无皮肤巩膜黄染。
就诊于当地医院行相关检验检查(具体不详)诊断为肠梗阻,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灌肠、补液等相关治疗(具体不详)后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现患者及家属为求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遂就诊于我院。
既往史:1月前行胃大部分切除术阳性体征:腹部略膨隆,上腹部压痛阳性,肠鸣音增强,约6次/分,可闻及高调肠鸣音及气过水声。
辅助检查:腹部立位片提示:立位腹部有多个阶梯状排列气液平;血常规提示:血白细胞:17.5×109g/L, 中性粒细胞:0.74×109g/L,血清钠为120 mmou/L,血清钾为2.5mmou/L,尿比重增高护理查体:T 38.5℃,P 98 次/分,R 16 次/分BP 120/80mmHg。
患者神清,精神欠佳,皮肤完整无破损,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杂音。
一、诊断:1.肠梗阻2.低钾血症3.低钠血症二、治疗原则1.禁食水、胃肠减压、抗感染、补液、营养支持2.完善腹部立位片,全腹部平扫CT,复查血常规等相关实验室检查进一步评估病情;3.解痉止疼、中医中药治疗(可使用针刺疗法)。
4.密观患者腹部体重,必要时行剖腹探查。
三、护理诊断与护理目标1.疼痛:与肠蠕动增强或肠道压力过高有关2.体液不足与频繁呕吐、腹腔及肠腔积液、胃肠减压等有关3.体温过高:与肠腔内压力过高致肠内容物及肠道菌群移位有关四、护理措施1.有效缓解疼痛与腹胀1.1给予患者禁食水、胃肠减压1.2应用解痉剂在确定无肠绞窄后,可应用阿托品、654-2等抗胆碱药物以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的痉挛。
1.3体位给予半卧位,减轻腹肌紧张。
2.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2.1补液补充液体的量与种类取决于病情,包括呕吐次数、量及呕吐物的性质等以及皮肤弹性、尿量、尿比重、血液浓缩程度、血清电解质、血气分析结果等。
肠梗阻: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
为常见急腹症,可因多种因素引起。
起病初,梗阻肠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继则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最后可致毒血症、休克、死亡。
当然,如能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大多能逆转病情的发展,以致治愈。
病理解剖单纯性完全机械性肠梗阻发生后,梗阻部位以上的肠腔扩张。
肠壁变薄,粘膜易有糜烂和溃疡发生。
浆膜可被撕裂,整个肠壁可因血供障碍而坏死穿孔,梗阻以下部份肠管多呈空虚坍陷。
麻痹性肠梗阻时肠管扩张、肠壁变薄。
在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由于静脉回流受阻,小静脉和毛细胞血管可发生瘀血、通透性增加,甚至破裂而渗出血浆或血液。
此时肠管内因充血和水肿而紫色。
继而出现动脉血流受阻、血栓形成,肠壁因缺血而坏死,肠内细菌和毒素可通过损伤的肠壁,进入腹腔。
坏死的肠管呈紫黑色,最后可自行破裂。
病理生理肠梗阻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膨胀、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以及感染和毒血症。
这些改变的严重程度视梗阻部位的高低、梗阻时间的长短以及肠壁有无血液供应障碍而不同。
(一)肠膨胀机械性肠梗阻时,梗阻以上的肠腔因积液积气而膨胀,肠段对梗阻的最先反应是增强蠕动,而强烈的蠕动引起肠绞痛。
此时食管上端括约肌发生反射性松弛,患者在吸气时不自觉地将大量空气吞入胃肠,因此肠腔积气的70%是咽下的空气,其中大部分是氮气,不易被胃肠吸收,其余30%的积气是肠内酸碱中和与细菌发酵作用产生的,或自备注弥散至肠腔的CO2、H2、CH4等气体。
正常成人每日消化道分泌的唾液、胃液、胆液、胰液和肠液的总量约8L,绝大部分被小肠粘膜吸收,以保持体液平衡。
肠梗阻时大量液体和气体聚积在梗阻近端引起肠膨胀,而膨胀能抑制肠壁粘膜吸收水分,以后又刺激其增加分泌,如此肠腔内液体越积越多,使肠膨胀进行性加重。
在单纯性肠梗阻,肠管内压力一般较低,初是常低于8cmH2O。
但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肠管内压力甚至可达到18cmH2O。
结肠梗阻止肠腔内压力平均多在25cmH2O。
肠梗阻临床诊疗指南【病因】1.肠管阻塞:如蛔虫团、粪块、异物等。
2.肠壁病变:如炎症、肿瘤、先天畸形等。
3.肠外病变:粘连束带压迫,腹外疝嵌顿,肿瘤压迫等。
4.肠管变形:如肠扭转,肠套叠等。
5.神经肌肉功能紊乱:如麻痹性肠梗阻(腹腔手术后,腹部创伤,弥漫性腹膜炎等病人发生),痉挛性肠梗阻(慢性铅中毒或肠道功能紊乱等病人)。
血管闭塞:如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
6.原因不明的假性肠梗阻等。
【诊断】一、症状:痛、吐、胀、闭是各类急性肠梗阻共同四大症状。
1.腹痛:机械性肠梗阻多为阵发性绞痛,腹痛的同时,伴有高亢的肠鸣音。
腹痛的间歇间期缩短,或剧烈的持续性腹痛,可能为绞窄性肠梗阻。
麻痹性肠梗阻,多持续性胀痛。
2.呕吐:高位梗阻,呕吐出现早且频,吐出物为食物,胃液,胆汁,胰液等。
低位梗阻吐粪水。
若为血性,常表示肠管有血循环障碍。
3.腹胀:高位梗阻不明显或仅见到胃型,低位梗阻全腹膨胀,腹部隆起不均匀不对称,是肠扭转等闭袢性肠梗阻的特点。
4.排气排便停止:梗阻发生后多数病人不再排气排便。
绞窄性肠梗阻,可排出血性粘液样粪便。
二、体征1.一般情况:(1)神志:一般神志是清醒的,病情危重时则出现精神萎靡,昏迷,甚至休克。
(2)脱水,眼球凹陷,皮肤弹性减退,尿少甚至无尿。
2.腹部检查(1)视诊腹胀,需多次定期测量腹围,机械性肠梗阻可见肠型和蠕动波。
(2)触诊:单纯性肠梗阻,腹部可有压痛,但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绞窄性肠梗阻腹部可出现腹膜刺激征和固定的压痛。
(3)叩诊:绞窄性肠梗阻腹腔有渗液,移动性浊音阳性。
(4)听诊:机械性肠梗阻可闻及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或金属音若肠鸣音,突然减弱或消失说明肠坏死可能等。
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仔细检查双侧腹股沟部有无肿物,注意是否腹外疝引起肠梗阻。
4.直肠指诊应列为常规检查。
三、辅助检查1.化验室检查:(1)血液浓缩时,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升高,有腹膜炎时,白细胞及中性分类均升高。
2024肠梗阻诊疗要点肠梗阻是急诊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紧急情况仅次于急性阑尾炎及胆道疾病,位居第三位,根据梗阻部位可分为小肠梗阻和结肠梗阻。
小肠梗阻常见的症状为腹痛、呕吐、腹胀和肛门停止排气排粪。
病情变化快,鉴别诊断困难,如诊治延误或不当,则后果严重。
快速精准地检查确诊、及时果断地进行治疗是小肠梗阻诊疗的关键。
病因约2/3的小肠梗阻是由手术所致的肠粘连造成的,虽然大部分患者在术后1年内出现,但有15~50%的患者可在术后10年后发生小肠梗阻。
急腹症患者中有20%为粘连性小肠梗阻。
依据病因,可将小肠梗阻分为机械性小肠梗阻、动力性(麻痹性)小肠梗阻、血运性小肠梗阻和不明原因的小肠假性梗阻4类。
诊断不论应用何种诊断措施,都应将目标关注于:(1)鉴别机械性肠梗阻与动力性肠梗阻;(2)形成梗阻的病因学诊断;(3)区分部分(低位)梗阻和完全性(高位)梗阻;(4)明确是否发生了肠绞窄和肠坏死。
详细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是小肠梗阻初步诊断的临床依据。
高质量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仍是肠梗阻规范化诊疗的重要环节;结合简单的实验室检验和影像学检查,可以在第一时间做出基本判断,提高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率,同时降低对特殊检查的依赖性。
小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治疗小肠梗阻,首先需明确是予以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以及手术时机的选择。
有80%~90%的肠梗阻患者可予以保守治疗。
在无腹膜炎体征的患者中,保守治疗的成功率可以达到90%o非手术治疗策略与基本原则国外多部共识均提出,如没有腹膜炎、肠坏死及肠缺血的小肠梗阻,推荐先行尝试非手术治疗,尤其对于重要器官存在合并症、免疫功能低下及接受手术治疗风险较大的患者,多选用非手术治疗。
小肠梗阻非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禁食、补液、补充水电解质,超过1周的禁食患者需肠外营养治疗;(2)胃肠减压,可减轻肠道内压力,进而减轻梗阻症状;(3)疼痛较明显的患者可使用解痉药物,但避免使用止痛药物;(4)动态监测腹部体征的变化,定期进行影像学评估判断病情变化。
肠道梗阻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发布时间:2023-07-05T10:46:47.392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3月6期作者:涂元茂[导读]肠道梗阻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涂元茂?(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1000)一、肠道梗阻的定义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统称肠梗阻。
它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
在成人患者中,肠梗阻病因主要是腹部手术术后肠粘连、结直肠肿瘤。
60%小肠梗阻因术后肠粘连引起,包括阑尾切除术、结直肠外科手术、妇科手术和疝气修补术。
在儿童患者中,肠梗阻病因主要是肠套叠:就是一段小肠收缩被套进邻近的一段小肠内。
其他常见的病因包括:疝,即小肠通过一些腹部的薄弱部位突出到腹腔之外或身体的其他地方,造成肠段被卡住;肠道炎症疾病,例如克罗恩病;腹腔内脓肿;肠扭转;粪便干结嵌顿、肠腔异物。
有时急性肠梗阻诊断困难,病情发展快,常致患者死亡。
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患者年龄大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等常为死亡原因。
肠道梗阻是一种危急型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肠坏死、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肠道梗阻是非常必要的。
二、肠道梗阻的症状肠道梗阻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
下面将对这些症状做详细的介绍。
1.腹痛。
肠道梗阻的最主要的症状之一是腹痛。
腹痛的特点是剧烈、突然发作,往往伴随有腹部胀痛感以及腹部不适等,患者常常表现为无法耐受的疼痛,可随病情加重而加重。
腹痛的程度与梗阻的位置、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肠壁的受损程度有关。
2恶心、呕吐。
另一个常见的症状是恶心、呕吐。
这是由于肠道内容物不能正常通过,在胃部停留引起的,常常伴随着胀气、胃灼热等不适感,在严重病情下还可能伴随有血性呕吐。
3.便秘等症状。
肠道梗阻还可能导致便秘,甚至因为肠道内容物不能正常排出和渗出,导致消化液和水分在肠道内积累,引起腹胀和腹泻。
此外,由于梗阻区域肠壁不断受到肠内压力的刺激,严重的病情还可能导致肠道穿孔、肠坏死等严重问题。
肠梗阻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急性肠梗阻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内外科治疗一、概念: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的病症,发病率仅次于胆道疾病和阑尾炎而位居第三位。
二、分类:肠梗阻的分类比较复杂,根据梗阻的原因分类,可分为机械性、动力性和血运性肠梗阻以及假性肠梗阻三、肠梗阻总的治疗原则包括:(1)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补充有效循环血量;(2)降低肠道张力;(3)解除梗阻原因,恢复肠内容物的运行;(4)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无论何种肠梗阻胃肠减压是基本治疗措施之一,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重点在防,而不是治。
基本治疗措施之三是使用抗生素再之就是营养支持治疗高张氯化钠溶液灌肠可减轻肠壁水肿温氯化钠溶液效果好四、外科学教材所列的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1 )腹痛发作急骤,起始即为持续性剧烈疼痛,或在阵发性加重之间仍有持续性疼痛。
肠鸣音可不亢进。
有时出现腰背部痛,呕吐出现早、剧烈而频繁。
(2)病情发展迅速,早期出现休克,抗休克治疗后改善不显著。
⑶有明显腹膜刺激征,体温上升、脉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升高。
(4)腹胀不对称,腹部有局部隆起或触及有压痛的肿块(胀大的肠襻)。
(5)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肛门排出物为血性,或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
(6)经积极非手术治疗而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7)腹部X线检查见孤立、突出胀大的肠襻、不因时间而改变位置,或有假肿瘤状阴影;又或肠间隙增宽,提示有腹腔积液。
五、手术时机一、紧急手术所有完全性肠梗阻病人,不论是小肠还是结肠,除非有特殊情况,都应该紧急手术。
特殊情况包括:腹腔内弥漫性肿瘤、终末期疾病或乙状结肠扭转。
后者有可能通过低压灌肠缓解。
二、急症手术非手术治疗24〜48小时以后没有反应不完全性肠梗阻开始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胃肠减压、止痛药、奥曲肽。
许多病人是有效的,但是总存在发展成为完全梗阻或较窄的可能,而且总是存在误诊的可能性。
三、选择性手术机械性肠梗阻是指由于肠腔狭窄、腹膜粘连、嵌顿疝、肠套迭、肠扭转等机械性原因造成的肠内容物不能运行而发生的梗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