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达标练习题(无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28.26 KB
- 文档页数:14
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知识点一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是:例题 1.含硫40g 的煤炭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是多少?①设设未知量解:设含硫40g 的煤炭完全燃烧时生成注意: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g注意:②写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S+O2 S O232 64③标 1.相关物质的化注意: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40 x32 40g64 x 2.已知量和未知量x=80g答:含硫40g 的煤炭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④列列比例式注意:化硫的质量为80g。
⑤答简明写出答案注意:根据化学方称式的简单计算类型题类型一:已知反应物质量求生成物质量例题1.加热分解12.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设①解:写②标③列④答⑤类型二:已知生成物质量求反应物质量例2. 若要生成80g二氧化硫,则需要参加反应的硫的质量是多少?类型三:用一种反应物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
例3. 4g 氢气在空气气中充分燃烧,消耗氧气质量是多少?水多少克?同时可得到氢气多少克?1基础训练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物比铁丝质量增加了B、因为“质量守恒”,所以镁带完全燃烧后生成白色固体的质量一定等于镁带的质量C、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后剩余物的总质量小于反应前混合物的总质量,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质量等于水的质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2.16.8g 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铁的质量增加( )A.6.4gB. 23.2 gC. 5.6 gD. 3.2g3. 有反应:8A+3B2=C2+6D(其中A、D是化合物,B2、C2 是单质).若13.6g A与21.3g B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2.1g D,已知C2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14 B.16 C.32 D.35.54. 相同质量的氢气(H2),甲烷(CH4) ,一氧化碳(CO)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 )A.一氧化碳最多,氢气最少B. 氢气最多,甲烷最少C. 氢气最多,一氧化碳最少D. 甲烷最多,一氧化碳最少5. 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270g,则需要氢气的质量是多少?6. 某同学在实验室里将16g 高锰酸钾放在试管里加热制取氧气,反应一段时间后,他称得剩余固体物质为14.4g 试求:(1)生成氧气的质量(2)剩余固体物质中含有锰酸钾的质量?7. 氢化锂(LiH)为玻璃状无色透明固体,军事上用作氢气发生来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LiH + H 2O="LiOH" + H 2↑。
2019-2019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如下图:2个甲分子反响生成1个乙分子和3个丙分子 ,那么以下判断不正确的选项是〔〕A. 1个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 B. 该反响属于分解反响C. 乙物质属于单质D. 反响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2.某密闭容器内有X、Y、Z、W四种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响 ,测得反响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反响后X的质量为8g B. Z与W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是1:1C. 该反响的反响物只有Z D. 参加反响的X与Z的质量比是2:33.现有MgO和Mg的混合物6.4g ,将该混合物参加100g某稀硫酸中 ,恰好反响 ,把反响所得溶液蒸干 ,得到固体24g.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生成H2的质量为0.2g B. 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C. 反响过程中溶液的温度没有明显改变D. 反响前后溶液中水的质量保持不变4.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铜和氢氧化铜的固体混合物中参加10%的稀硫酸 ,恰好完全反响 ,再往反响后所得溶液中参加过量的铁粉 ,充分反响后过滤 ,将得到的固体洗涤枯燥后称量 ,比原来铁粉的质量增加了0.4g.那么所用稀硫酸的质量是〔〕A. 50gB. 49gC. 98gD. 19.6g5.取镁、碳酸镁组成的固体混合物20.4g ,放入325g稀硫酸中 ,恰好完全反响 ,得到5.4g气体和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 ,那么原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为〔〕A. 4.8gB. 9.6gC. 13.6gD. 16.8g6.CO2和CO的混合气体3.6g与足量灼热的氧化铁充分反响后 ,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80克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吸收 ,测得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84.4克 ,那么原混合气体中CO质量为〔〕A. 4.4gB. 2.8gC. 1.4gD. 0.8g7.〔2019•怀化〕如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 ,能用该图表示的化学反响是〔〕A. 2H2+O22H2O B. C+CO2CO2C. H2+Cl22HCl D.2CO+O22CO28.某化学反响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训练题30题1.镁在氧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为2Mg+O2点燃2MgO,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4.8g镁和3.2g氧气反应生成8g氧化镁B.5g镁和3g氧气反应生成8g氧化镁C.3g镁和5g氧气反应生成8g氧化镁D.3.2g镁和4.8g氧气反应生成8g氧化镁2.10g细铁丝在充足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A. 约等于10gB. 一定小于10gC. 一定大于10gD. 一定等于10g3.3克镁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得氧化镁()克A.10 B.6 C.5 D.124.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克,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B克氧气和C克氯化钾,则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A.(A+B-C)克B.(A-B-C)克C.(A+B+C)克D.(A+C)克5、已知反应A+BC+D且A与B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4∶3,若反应后生成C和D质量共2.8g,则消耗的反应物B为()A.0.3g B.0.9g C.1.6g D.1.2g6.9.6g镁可与()氧气完全反应.A.3.2gB.6.4gC.8gD.9.6g7.16g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SO2的质量为()A.8gB.16gC.24gD.32g8.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A.2:1 B.4:8 C.1:8 D.1:169.电解54克水,可得到氢气()A.6克B.3克C.1.5克D.8克10.化学反应:A+B=C+D,5克A跟2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克C。
现要制得30克D,则所需A的质量为()A.20克B.25克C.30克D.35克11.4克氧气可跟()克氢气完全反应。
A.1 B.0.5 C.2 D.412.电解水的反应中,H2、O2与H2O的质量比为()A. 1∶16∶9B. 2∶16∶9C. 1∶8∶9D. 2∶1∶213 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气最多的是()A. PB. H2C. SD. C14.4g氢气和34g氧气充分燃烧后,生成水的质量为()A. 32gB. 36gC. 38gD. 以上都不对15.一定量的木炭与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加热使其充分反应,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是()16、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试推断该密闭容器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A. 分解反应B. 化合反应C. 化学反应D. 以上均有可能17、将25gA与5gB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含有10A,11gC,还有另外一种物质D。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综合练习1.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若还原8克氧化铜,需要通入氢气的质量为()A.等于0.2克 B.小于0.2克 C.大于0.2克 D.无法判断2.磷在氧气中反应会生成五氧化二磷,在此反应中,磷、氧气、五氧化二磷三者的质量比是()A.9︰8︰17 B.27︰32︰102 C.27︰32︰43 D.124︰160︰2843.在A+2B=C+D中,8gA跟足量的B反应,得到6gC和10g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A.4g B.8g C.14g D.19g4.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A.H2 B.Mg C.Fe D.C5.加热16克高锰酸钾一段时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1.2克,则剩余固体是()A.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B.锰酸钾C.锰酸钾和高锰酸钾 D.锰酸钾、高锰酸钾、二氧化锰6.将28g某金属M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完全反应后生成MCl2型的化合物并放出氢气1g,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14 B.28 C.42 D.567.电解水的反应中,H2、O2、H2O三者的分子数之比是()A.2︰16︰18 B.2︰1︰2 C.16︰2︰18 D.1︰1︰18.甲、乙两同学,各用13g锌跟足量的酸反应制取H2,甲选了稀硫酸,乙选了稀盐酸,则甲、乙两同学制得的H2的质量为()A.甲多 B.乙多 C.甲、乙一样多 D.无法知道9.等质量的硫和镁与足量的氧气反应,生成物的质量分别为mg 、ng ,则m 和n的关系正确的是()A.m=n B.m < n C.m > n D.无法判断10.56g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A.lg B.10g C.2g D.0.5g11.用铁和铝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若各得AgH2,则用去的铁和铝的质量比是()A.1︰3 B.3︰1 C.28︰9 D.4︰312.碳在氧气中燃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8g碳和14g氧气反应生成22g二氧化碳B.12g碳和10g氧气反应生成22g二氧化碳C.11g碳和11g氧气反应生成22g二氧化碳D.3g碳和8g氧气反应生成11g二氧化碳13.某二价金属3.2克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4克氧化物,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12 B.64 C.56 D.4014.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过程B.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C.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D.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质量比等于各生成物质量比15.某纯净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实验测得1.6克该纯净物在氧气中燃烧后,可生成3.6克水和4.4克二氧化碳,则该纯净物的组成为()A.只含碳、氢元素 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肯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判断16.将0.5 g 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A.大于0.5 g B.小于0.5 gC.等于0.5 g D.无法确定17.下面是某学生做的一道计算题,请指出他的错误:题目:6.5 g Zn 和足量的盐酸反应制取H2,求可得H2的质量是多少?解:设可得H2的质量为x g。
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时达标、提高检测达标训练一、选择题1.在“2A+3B=2C+4D”的反应中,已知8 g物质A完全反应生成11 g物质C和9 g物质D。
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16B.32C.48D.642.在化学反应A+2B=C+D中,5.6 g A与7.3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 g C,现要制得0.4 g D,所需A的质量为( )A.5.6 gB.27.3 gC.11.2 gD.14.6 g3.在化学反应A+2B=3C+D中,6 g A和8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 g D。
若反应生成15 g C,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A.8 gB.24 gC.12 gD.16 g4.小林和小明在学习合作中讨论: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哪种物质消耗氧气最多?请你也参与讨论,你认为消耗氧气最多的物质是( )A.CB.H2C.FeD.P5.有H2、O2、N2的混合气体21 g,点燃完全反应后恢复至常温,得到3 g气体,则剩余气体不可能是( )A.H2和N2的混合气体B.3 g N2C.O2和N2的混合气体D.H2、O2和N2的混合气体二、计算题6.某学生用250 mL的集气瓶收集4瓶氧气,进行硫、红磷、木炭、铁丝的燃烧实验。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
(2)写出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若要制取本实验所需的4瓶氧气(=1.43 g/L),至少需要氯酸钾克。
(精确到0.01 g)提高训练1.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做的一道题目,请你帮他指出错误。
题目:某同学用32.5 g锌和足量稀盐酸反应制取H2,可制得H2的质量是多少?解:设可制得H2的质量为x g。
Zn+HCl=ZnCl+H265 232.5 x gx=1 056.25 g答:可制得H2的质量为1 056.25 g。
指出错误(不受空的限制)并加以改正:(1) ;改正: 。
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单选题1.化学反应的定量分析是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则所依据的原理是()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B.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C.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D.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的质量比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比2.将15g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23g,则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为()A.15g B.14g C.13g D.12g3.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氧化钙,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而变质,经测定该固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8%,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
则已变质的氧化钙占变质前纯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 A.80% B.66.7% C.40% D.18.8%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是,0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B. 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D. 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44:275.实验室可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
关于这三个反应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需要加催化剂B.都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C.都生成氧化物D.生成等量的O2消耗KMnO4的质量最大6.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C.d可能是催化剂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4g7.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x的值是15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18.已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同步练习卷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是()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B.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C.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D.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的质量比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比2.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A.4:8B.1:8C.2:1D.1:163.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克,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B克氧气和C克氯化钾,则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A.(A+B﹣C)克B.(A﹣B﹣C)克C.(A+B+C)克D.(A+C)克4.A、B的混合物212g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和D,2A+5B=4C+2D,测得C与D 的质量比为44:9,则生成C的质量为()A.176g B.141.3g C.44g D.36g5.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最多的是()A.H2B.C C.S D.Mg6.在3B+2A=C的反应中,10gA与足量的B反应能生成22gC,则A、B、C三种物质的参加反应的质量之比为()A.3:2:1B.5:6:11C.4:5:22D.5:4:227.已知A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B物质和C物质,当一定量的A反应片刻后,生成56克B和44克C;则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的质量为()A.12克B.44克C.56克D.100克8.在反应X+2Y=R+2M中,当1.6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 R,且反应生成的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A.23:9B.16:9C.32:9D.46:99.3g镁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得氧化镁()g.A.10B.5C.6D.12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10.电解18g水,能得到氢气g,氧气g.11.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5.5g共热,反应完全后剩余物的质量为10.7g.则产生氧气的质量为g,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g.12.在化学反应3X+4Y=2Z中,已知X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当反应生成C 和D的质量共140g时,消耗B的质量为g.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同步练习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是()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B.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C.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D.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的质量比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比【考点】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分析】A、分析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意义;B、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是什么,还能表示反应条件;C、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它能表示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D、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的质量比与各生成物的质量比没啥关系.【解答】解:A、化学方程式能表示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但是不是用于计算的理由.故不正确;B、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是什么,还表示反应条件是什么,计算需要的是质量关系;故不正确;C、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故正确;D、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的质量比与各生成物的质量比没啥关系,但各参加反应物的质量和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和;故不正确.故选:C.2.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A.4:8B.1:8C.2:1D.1:16【考点】71:电解水实验;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根据电解水的反应得到的物质,借助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等知识解决.【解答】解:写出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分别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2H2O2H2↑+O2↑36 4 32根据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可以知道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比=4:32=1:8故选B.3.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克,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B克氧气和C克氯化钾,则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A.(A+B﹣C)克B.(A﹣B﹣C)克C.(A+B+C)克D.(A+C)克【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由题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克,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B克氧气和C克氯化钾,由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进而可计算出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解答】解: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由题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克,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B克氧气和C克氯化钾,则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B+C)g,故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Ag﹣(B+C)g=(A﹣B﹣C)g.故选:B.4.A、B的混合物212g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和D,2A+5B=4C+2D,测得C与D 的质量比为44:9,则生成C的质量为()A.176g B.141.3g C.44g D.36g【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析】因为“A、B的混合物212g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和D”,“2A+5B=4C+2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可知生成C和D的质量为212克,测得C与D的质量比为44:9,则可求生成C的质量.【解答】解:因为“A、B的混合物212g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和D”,“2A+5B=4C+2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可知生成C和D的质量为212克,测得C与D的质量比为44:9,则,即,则生成C的质量为176.故选A.5.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最多的是()A.H2B.C C.S D.Mg【考点】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G5: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本题是选择题,解题方法有多种,最传统比较麻烦的方法就是,设相同质量的物质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每项中消耗氧气的质量,然后进行比较即可.另一种较简单的方法就是设消耗相同质量的氧气所需物质多少,然后根据此比较相同质量的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多少.【解答】解:根据所该物质写出这4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按O2的化学计量数为1进行配平;计算每种物质与O2的质量比,然后比较得出答案.2H2+O2 2H2O、C+O2CO2、S+O2 SO2、2Mg+O22MgO 消耗32份质量的O2所需4种物质的相对质量分别为:4、12、32、48,,即消耗等量氧气消耗氢气最少.则消耗等量气体时,氢气消耗的氧气则最多.故选:A6.在3B+2A=C的反应中,10gA与足量的B反应能生成22gC,则A、B、C三种物质的参加反应的质量之比为()A.3:2:1B.5:6:11C.4:5:22D.5:4:22【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可知生成22gC时参加反应的B物质的质量,然后可求出A、B、C三种物质的质量之比.【解答】解:由10gA与足量的B反应能生成22gC,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22g﹣10g=12g,故A、B、C三种物质的参加反应的质量之比为:10:12:22=5:6:11,故选B.7.已知A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B物质和C物质,当一定量的A反应片刻后,生成56克B和44克C;则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的质量为()A.12克B.44克C.56克D.100克【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即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质量=生成B物质质量+生成C物质质量.【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的质量等于分解后生成的物质B和C的质量总和.即物质A的质量等于56克+44克=100克.故选D.8.在反应X+2Y=R+2M中,当1.6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 R,且反应生成的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A.23:9B.16:9C.32:9D.46:9【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析】①根据化学方程式X+2Y=R+2M和已知条件“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以及R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即可求出M的质量;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生成的Y的质量=R的质量+M的质量﹣X的质量;然后写出两者的比,据此选择即可.【解答】解:①应为根据化学方程式X+2Y=R+2M和已知条件“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以及R的质量为4.4g,设生成的M的质量为a,所以11:9=4.4g:a,解之得:a=3.6g;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Y的质量=4.4g+3.6g﹣1.6g=6.4g;则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比是6.4g:3.6g=16:9.故选:B.9.3g镁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得氧化镁()g.A.10B.5C.6D.12【考点】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分析】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镁的质量可以计算生成氧化镁的质量.【解答】解:设生成氧化镁质量为x,2Mg+O22MgO,48 803g x=,x=5g,故选:B.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10.电解18g水,能得到氢气2g,氧气16g.【考点】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分析】利用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水的质量代入方程式来计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解答】解:设生成氢气质量为x,氧气的质量为y2H2O2H2↑+O2↑36 4 3218g x y解得:x═2g y=16g答案:2;16.11.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5.5g共热,反应完全后剩余物的质量为10.7g.则产生氧气的质量为 4.8g,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12.25g.【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前后的固体质量差即为生成氧气的质量;根据氧气的质量可以计算氯酸钾的质量.【解答】解: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5.5g﹣10.7g=4.8g,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x,则:2KClO32KCl+3O2↑24596x 4.8gx=12.25g因此,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12.25g.故填:4.8;12.2512.在化学反应3X+4Y=2Z中,已知X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此题中,参加反应的X和Y的质量和应等于生成物Z的质量,由X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可求Y的相对分子质量.【解答】解:设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3X+4Y=2Z3×32 4×y 2×1023×32+4×y═2×102y═27故答案为:2713.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当反应生成C 和D的质量共140g时,消耗B的质量为80g.【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析】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和跟生成C和D的质量和相等.【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A)+m(B)=140g因为m(A):m(B)=3:4所以m(B)=140g×=80g故答案为:80g.8月11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过关练习题(无答案)一、选择题1.在化学反响3H2+Fe2O32Fe+3H2O中,反响物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为〔〕A. 1:1B. 3:1:2:3C. 3:80:56:27D. 1:80:28:92.在以下条件下,让置于密闭容器中的以下各组物质充沛反响后,再冷却至常温,密闭容器中的气态物质属于纯真物的是〔〕A. 质量比为1﹕9 的H2和O2B. 质量比为3﹕6 的C和O2C. 质量比为1﹕6的CH4和O2D. 质量比为7﹕2 的CO和O23.将ag铁和碳的混合物在氧气中充沛灼烧,冷却,称量,发现剩余固体的质量仍为ag,该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A. 30.0%B. 22.2%C. 27.6%D. 10.3%4.以下曲线不正确的选项是〔〕A. B.C. D.5.有一包白色粉末能够由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铜、碳酸钠、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停止如下实验:①称取一定质量的该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无色溶液A;②在无色溶液A中参与过量氯化钡溶液,充沛反响后过滤,区分得无色溶液B和白色沉淀C;将白色沉淀C洗濯,烘干后称得质量为19g;③在19g白色沉淀C中参与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局部消逝,并有气泡冒出;④在无色溶液B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发生白色沉淀;依据上述实验现象判别,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白色粉末中不含碳酸钙、硫酸钠、硫酸铜B. 无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两种溶质C. 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钠D. 步骤③生成的气体质量能够是4.4g6.以下图表示Fe、Zn、Mg、Al区分跟稀盐酸反响制取氢气的质量〔m〕与所用的金属质量〔M〕之间的关系图,其中正确的选项是〔〕A. B. C. D.7.右图所示是〝水〞中长〝铜树〞的探务实验。
将一根质量为80g的铝丝〔用砂纸打磨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取出附有铜的铝丝枯燥后称量,其质量为94g。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B.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C.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D.化学方程式中,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质质量与各生成物的质量比为正比例关系2.有关碳在氧气中燃烧的下列说法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8g碳和3g氧气完全化合,可生成11g二氧化碳B.6g碳和16g氧气完全化合,可生成22g二氧化碳C.6g碳和20g氧气完全化合,可生成26g二氧化碳B.32g碳和12g氧气完全化合,可生成44g二氧化碳3.在反应2A + B = 3C + D 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5:1,已知20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 ( )A.4:19B.3:5C.1:3D.2:174.用2g氢气与18g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充分反应,可制得水的质量为()A.20gB.18gC.16gD.9g5.用18g高锰酸钾加热,当产生1.6g氧气时,固体剩余物是()A.KMnO4MnO2B.K2MnO4MnO2C. KMnO4 MnO2K2MnO4D.KMnO4K2MnO46.在“2A+3B=2C+4D”的反应中,已知8g物质A完全反应生成11g物质C和9g物质D。
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16B.32C.48D.647.某物质1.6g与足量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6.4g,B.该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C.该物质中除了含有碳氢元素,还可能含有氧元素D.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8.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A.10B.8C.4D.09.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2 + 3Y2 == 2Z”的叙述正确的是()A.Z的化学式为X2Y3B.现有mgX2和ngY2,则一定能生成(m+n)gZC.若有agX2完全反应,生成bgZ ,则消耗Y2的质量为(b-a)g,D.若X2和Y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课题 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知识点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1.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在此反应中,硫、氧气、二氧化硫的质量比是() A.1∶1∶1 B.1∶1∶2C.32∶ 16∶64D. 32∶ 16∶ 482.关于碳在氧气中的燃烧,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 . 3 g C 和 8 g O2生成 11 g CO2B.2 g C 和 4 g O2生成 6 g CO2C.4 g C 和 5 g O2生成 9 g CO2D. 5 g C 和 9 g O2生成 14 g CO 23.可与 3.1 g 红磷完全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的氧气质量是()A . 3.2 g B. 4 g C. 5 g D. 16 g知识点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4.在实验室中,将含有 15.3 g 过氧化氢的溶液与少量二氧化锰混合,求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后,生成氧气的质量。
5.工业上煅烧石灰石 (CaCO3)可制得生石灰 (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 2.8 t 氧化钙,计算所需碳酸钙的质量。
一定条件6.“人工固氮”每年能生产 11.9 亿吨氨 (NH ) ,反应原理为N+3H2===== 2NH3。
32(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人工固氮”每年固定氮气的质量是多少?(2)每年全球“雷电固氮”约能固定 0.98 亿吨氮气,“人工固氮”固定氮气的质量相当于“雷电固氮”的 ________倍。
7.从宇宙飞船的舱内除去CO 2,可用 LiOH 与 CO2反应:CO2+ 2LiOH===Li 2CO3+ H 2O。
一天内,一个人呼出 1 kg CO2。
为消除 3 名宇航员 6 个月的太空飞行所产生的CO2,需要LiOH 的质量约为多少千克?(每月按 30 天计算,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8.氢气是理想的高能燃料,其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
若充分燃烧8 g 氢气,在标准状况下,最少需要氧气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约为 1.43 g/L)9.早在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就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成为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练习题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1.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A. 变小B. 变大C. 不变D. 无法确定2.在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9.3g中加入一定量的10.0%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产生5.0g沉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共产生11.7gNaClB. 题中的一定量是7.3gC. 如用10%的稀盐酸将5.0g沉淀溶解,则所用稀盐酸的量与题中的一定量相等D. Na2CO3消耗的稀盐酸比NaOH消耗的稀盐酸多3.金属单质M与非金属单质硫发生如下反应为2M+S M2S.甲、乙两组学生在实验室分别进行该实验,加入的M和硫的质量各不相同.充分反应后,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 64B. 56C. 32D. 234.某同学为了测定铜镁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将100g稀盐酸分2次加入到盛有5g该样品的烧杯中,所得数据如表,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第1次加入稀盐酸后剩余固体中还有镁B. 第2次所加入的稀盐酸未反应完C. 每50g稀盐酸和1g镁恰好完全反应D. 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40%5.实验室有碳酸钾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33.8g,使之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37.1g 固体,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约是()A. 40%B. 46.7%C. 56.5%D. 58%6.(2016•金坛市一模)金属氧化物陶瓷着色,有时测定金属氧化物中的金属含量.现将Fe2O3、CuO、Al2O3的混合物16克,与109.5克20%的稀盐酸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则此金属氧化物着色剂中金属元素的含量是()A. 20%B. 70%C. 73.5%D. 80%7.向20g纯碱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中,加人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将滤液蒸干,得固体21.1g,则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A. 37%B. 47%C. 53%D. 63%8.下列反应发生后,溶液的总质量会减少的是()A. Fe+H2SO4B. Fe+AgNO3C. Fe(OH)3+HClD. Fe2O3+HNO3二、填空题(共4题;共6分)9.16克某二价金属R的氧化物与98克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10.有机物中碳氢化合物可用C x H y表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 x H y+(x+)O2xCO2+H2O.判断等质量的①CH4,②C2H2,③C2H4,三种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用序号表示).11.天平两端分别放置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把天平调至平衡,现向其中一只烧杯中投入10g碳酸钙,向另一只烧杯中投入适量Al片,要使天平最终保持平衡,投入Al片的质量为________12.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9.8g稀硫酸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1)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用化学式表示).(2)试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6分)13.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他们取80g该样品进行煅烧实验(所含杂质在煅烧过程中不发生变化),反应结束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5.6g.(1)当石灰石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 g.(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求该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四、解答题(共1题;共5分)14.某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片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为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将药片研碎,取4.0g样品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时,收集到的气体经干燥后质量为0.88g.(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样品中其它成分受热不分解)计算该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五、综合题(共2题;共13分)15.小黄同学为了测定某混合物(Na2CO3与NaOH混合)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了20g样品配成溶液,然后逐渐加入一定量质量分数为20.8%的BaCl2溶液(已知:Na2CO3+BaCl2=2NaCl+BaCO3↓),充分反应.在此过程中他进行了三次数据测定,结果如下表: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第一次测定数据后所得溶液中含有溶质是NaOH,________(填化学式);(2)此实验中,实际参加反应的BaCl2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3)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16.计算题向50g石灰石样品中(其中有效成分为CaCO3)中不断地加入稀盐酸,其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同步训练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某纯净物R常温下即可分解,生成NH3、H2O和CO2.根据这一事实,下列的推理中,错误的是()A. R中一定含有氮元素B. R一定为化合物C. R中一定含有水D. R的化学性质不稳定【答案】C【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变化.所以某物质R常温下可分解为NH3、H2O和CO2,说明R是由C、N、H、O四种元素组成的;不符合题意.B、物质R是由C、N、H、O四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R是化合物,不符合题意.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原物质是纯净物且生成物中有水,故反应物中一定不含水;符合题意.D、根据题意“纯净物R常温下即可分解”,说明R不稳定,不符合题意.【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方程式:3A+3B=C+4D,68克的A能与40克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4克的C,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6,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408B. 68C. 126D. 504【答案】C【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解:设D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反应生成D的质量为:68g+40g﹣24g=84g,3A + 3B = C + 4D408 4x68g 84g408/68g=4x/84gx=126故答案为:C。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既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3.质量相同的下列四种物质,完全分解后制的氧气质量最少的是()A. 过氧化氢B. 高锰酸钾C. 氯酸钾D. 水【答案】B【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四种物质分解生成氧气的方程式分别为:过氧化氢制取氧气:2H2O22H2O+O2↑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KMnO4△K2MnO4+MnO2+O2↑、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32KCl+3O2↑ 、电解水:2H2O 2H2↑+ O2↑,根据方程式,如果假设四种物质的质量分别为1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分别为:过氧化氢:;B. 高锰酸钾:;C. 氯酸钾:;D. 水:;选B【分析】设定四种物质的质量相同,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解出生成氧气的质量,据此分析解答4.甲乙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其中甲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乙不加任何物质,均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单选题1.在反应2A+3B=2C+D中,当10g A完全反应,生成14g C,又知C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7:16,则B与D的质量比为()A.5:6B.6:5C.5:4D.4:52.甲醇不仅是化学工业的基础原料,还是一种清洁液体燃料。
我国科研人员构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D物质的化学式是H2OB.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不变C.参加反应的物质A与物质B的质量比为22:3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改变4Ag+2H S+O=2X+2H O。
下列说法错误3.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其反应原理之一是:222的是A.H2S是一种无毒气体B.X的化学式是Ag2SC.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没有变化D.参加反应的H2S和O2的质量比为17:84.已知:2Na2O2+2CO2═2Na2CO3+O2。
在真空密闭容器中,将13.2gCO2与一定质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收集到气体M为x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x=4.8,气体M中含有CO2B.若x=4.8,生成的Na2CO3的质量为15.9gC.若x=7.6,Na2O2反应后可能有剩余D.若x=7.6,气体M中CO2与O2的质量比为11:85.一定质量的CH4可与常见物质M反应,同时放出少量热量;将所得产物Cu2O与O2反应又生成M,同时放出较多热量。
其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u2O中Cu元素化合价为-2价B.理论上反应每生成44gCO2,同时生成18gH2OC.理论上每16gCH4参与反应,最终消耗64gO2D.M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比Cu2O中的高++中,下列说法6.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aA bB=cC dD正确的是A.若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B.物质A、C中所含的元素种类一定相同C.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D.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7.把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并测得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物质A B C D反应前质量/g19.78.721.60.4反应后质量/g待测17.40 3.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一定是单质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C.反应过程中,物质B和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D.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4:216,则反应中A和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8.电解水这个反应中,水、氢气、氧气的质量比是()A.18:2:32 B.18:1:16 C.9:1:8 D.2:2:19.下图是甲转化为丙的微观过程。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Ⅰ复习
1.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可以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B 可以表明各反应物和各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C 可以表明各反应物和各生成物之间的粒子(分子、原子)数目之比
D 可以表明各种物理变化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注明反应类型(化合或分解)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2)铁丝在纯氧中燃烧
Ⅱ新授
一、目标揭示
1.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从量的角度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
2.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书写格式。
二、重点、难点
1.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进一步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2.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新授
四、随堂练习
1.课后习题 P100~101(分组练习)
2.《同步测试》P61 1~8
五、作业
《指导手册》P50~51
六、板书设计
从量的方面研究物质的变化
化学方程式 1、设
2、方
计算步骤 3、关
(六步曲) 4、比
5、算
6、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同步练习题《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综合练习 1.在反应 2X+Y 2 =2Z 中,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4,Y 2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2,则 Z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80 B.64 C.56 D.402.某物质 1.6g 与足量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 4.4g 二氧化碳和 3.6g 水。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 6.4g B.该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C.该物质中除了含有碳氢元素,还可能含有氧元素 D.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3.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 8 1 36 10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0 0 31 反应后,甲的待测值应为() A.10 B.8 C.4 D.0 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 X 2 + 3Y 2 = 2Z 的叙述正确的是() A.Z的化学式为 X 2 Y 3 B.现有 mg X 2 和 ng Y 2 ,则一定能生成(m+n)g Z C.若有 ag X 2 完全反应,生成 bgZ,则消耗 Y 2 的质量为(b a)g D.若 X 2 和Y 2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M 和 N,则 Z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5.有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只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放在两只试管内加热。
下列有关放出氧气的质量(g)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象(图中 a 是纯氯酸钾的曲线,b 是混有二氧化锰的曲线)中正确的是() 6.在化学反应 2A+B 2 =2AB 中,A 与 B 2 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 6gA 和 8gB 2充分反应,则生成 AB 的质量是() D C B AA.9g B.11 g C.12 g D.14 g 7.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混合物 10g,继续加热至完全反应后固体变为 9.04g,经检测混合物中含有二氧化锰 1.59g,则 10g 剩余固体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7.1% B.35.5%C.28.4% D.42.6% 8.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化合物 A 和 O 2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44gCO 2 和 9gH 2 O,则 A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可能是() A. 26 B. 40 C. 58 D.90 注意:9、10 小题为选择填充题 9. 6.4g某物质R完全燃烧生成8.8gCO2 ,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R+3O 2 2CO 2 +4H 2 O。
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1.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
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是( )A.27∶32∶102 B.27∶24∶43C.4∶3∶2 D.108∶96∶2042.在M+RO2===2N的反应中,RO2为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是44。
已知1.2 g M完全反应生成5.6 g N。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B.N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C.参加反应的RO2质量为4.4 gD.2.4 g M与5 g RO2反应生成7.4 g N3.有24.5 g KClO3和2 g MnO2的混合物,使之完全反应后,最多可生成多少克氧气?4.现有一瓶标签已破损的过氧化氢溶液,为测定瓶内溶液中所含H2O2的质量,取该溶液34 g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是34.4 g,将杯内剩余物质过滤、洗涤、干燥后得滤渣2 g。
计算:(1)生成氧气的质量。
(2)取出的过氧化氢溶液中H2O2的质量。
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1.D 2.D 3.9.6 g4.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4 g -(34.4 g -2 g)=1.6 g(2)设反应前过氧化氢溶液中H 2O 2的质量为x 。
2H 2O 2=====MnO 2O 2↑+2H 2O 68 32 x 1.6 g 68x =321.6 g解得x =3.4 g答: 反应前过氧化氢溶液中H 2O 2的质量为3.4 g 。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锰三种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都含有氧分子 B.都是化合物C.都是氧化物D.都含有氧元素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的试剂正确的是A.A B.B C.C D.D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H+、Na+、CO32﹣B.NH4+、H+、NO3﹣C.Al3+、OH﹣、SO42﹣D.Fe3+、H+、Cl﹣4.如图为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其中不同小球代表不同原子。
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达标练习题一、选择题1.用“ ”和“ ”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 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C. 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D. 参加反应的“ ”和“ ”分子的个数比是2:12.实验室有一定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钾的固体混合物,与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13.6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 9.6%B. 8.6%C. 7.6%D. 6.6%3.现有氧化镁和氧化铁组成的混合物共10g,放入100g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共生成水3.6g,则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为()A. 7.3%B. 14.6%C. 36%D. 40%4.在已调平衡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各倒入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也相等的足量的稀硫酸,分别在左、右两盘的烧杯中同时放入等质量的金属粉末X、Y。
观察到从反应开始后至反应结束托盘天平的指针始终偏向左边。
则金属X、Y分别是()A. X :Al Y:FeB. X :Zn Y:FeC. X :Zn Y:AlD. X :Fe Y:Zn5.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 B. C. D.6.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5种物质B. 反应后原子的个数增多C. 该图可示意SO2与O2的反应D.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7.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表示一种原子,表示另一种原子A. 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B.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C.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D. 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纯净物8.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从中获得信息错误的是()A. 分子由原子构成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C.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D.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9.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B.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C.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10.将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溶液逐渐加入到硫酸钡和碳酸钡组成的100克固体混合物中,直到气体不再产生为止,蒸干后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102.2克,则和碳酸钡反应用去的盐酸溶液的质量是()A. 5.25gB. 18.25gC. 36.5gD. 73g11.下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B. 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C.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D. 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都是化合物12.向MgO和CuO的混合物12g中加入稀盐酸至恰好溶解,再向所得溶液总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沉淀完全,生成沉淀的总质量为15.6g,则参加反应的NaOH 的质量为()A. 16.0gB. 8.0gC. 4.0gD. 18.0g13.有一镁的合金2.4g,在合金中加入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后,金属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若是镁铝合金,则m>0.2gB. 若是镁锌合金,则m<0.2gC. 若是镁铜合金,则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7.3%D. 若是镁铁合金,m=0.16g,则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50%14.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小球中间的短线表示原子之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B. 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15.60g铁、镁、锌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到混合溶液,蒸干得到156g固体。
则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为()A. 2.0gB. 3.0gC. 4.0gD. 无法计算二、填空题16.某化学社团的同学发现,不同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着相同的实验现象.但从化学的角度去研究,会发现其有本质的区别.【现象分析】实验一: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加入一定量的水,迅速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振荡左侧试管(如图1).实验二:用氧化钙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一次上述实验.上述两个实验的相同现象之一是________;上述两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实验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另一个实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本质归纳】相同的实验现象,既可以由物理变化引起,也可以由化学变化引起.【探究运用】在探究白色粉末的组成时,要研究相同实验现象的本质区别.实验三: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钡、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取一定量该粉末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小明同学认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钡;小意同学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准确,其理由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 .针对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小燕同学进一步设计如图2实验方案进行探究:(1)步骤②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 ;(2)步骤③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无色,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是________ (填化学式,下同);步骤③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红色,则滤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为________ 或________ .(3)小鹏同学只做了一个实验,他取少量滤渣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观察到________ 现象,说明原白色粉末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钙二种固体.(4)小鹏同学为进一步测定白色粉末的组成,进行了定量研究.他称取白色固体粉末10g,进行如流程所示实验,测得滤渣B的质量为5g,请你帮小鹏计算一下白色粉末中各成分的质量.________ (请写出具体计算过程)1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用其测定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下图表示用该氢氧化钠溶液与10 g某稀盐酸发生反应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⑴配制150克8%的氢氧化钠溶液时主要步骤有________、称取、________ 、________、装瓶贴标签。
⑵根据曲线判断,该反应过程中________ (填放热或吸热);A点到B点过程中溶液pH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⑶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___⑷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 ?18.四种物质A、B、C和D的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氢原子微观示意图——氧原子——硫原子图例说明(1)1个A分子中含有________个原子。
(2)这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填表中字母)。
(3)物质D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4)常温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反应(各物质均用化学式表示):________19.实验室可以用锌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产生的氢气可用________和________法收集.要制得0.2g氢气,至少需要锌________g.20.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化.取4.65g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跟36.5g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将溶液蒸干,所得固体的质量是________ g.21.下面两个图片所呈现的是某化学变化前后组成物质微粒的示意图.图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上述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它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你从图中还可以看出的信息是________(只填一条即可).在A,B,C三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22.实验室用分解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
(2)现有下图所示的仪器,要制备并收集氧气,还需要补充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 。
(3)实验开始前如图所示检查装置气密性,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 ,说明气密性良好。
(4)分解过氧化氢溶液也可制得氧气。
34g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质量m1=________ g,34g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后,放出氧气的质量m2=________ g 。
请回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1-m2表示的是________ 的质量。
23.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①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__,D的装置的名称是________。
此时D装置的开关处于________状态(选填“开”或“关”)。
E与D装置制取气体具有相同的优点是________。
②观察A~E装置,________装置(选填编号)进行实验时,集气瓶中不能收集得到二氧化碳,原因是________。
③用C装置制取CO2,反应时装置内盐酸液面应位于________处(选填“1、2或3”)为宜,理由是________。
④测定其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在15g大理石中分5次共加入50.0g稀盐酸(假设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忽略盐酸的挥发),部分数据如下表。
根据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Ⅰ. 当盐酸滴入40g时,对应的气体质量m是________g。
Ⅱ. 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结果精确到0.1%)24.如图是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结合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①上述物质种产生温室效应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和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中毒的物质是________;②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________;A. 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C. 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③图中“ ”表示的物质属于________(选填序号);a.单质b.氧化物c化合物d.混合物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1mol氮气分子约含有________个氮原子。
25.放电条件下,氮气能和氧气化合生成一氧化氮(A),一氧化氮在常温下能与氧气迅速化合生成二氧化氮(B),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氮气能与氢气化合反应生成氨气(C),进而生产出尿素(D)等其它的氮肥。
请根据下列物质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