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实验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5.67 KB
- 文档页数:3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实验一实验报告网络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实验名称:_ Winsock编程接口实验 _实验类型:_______ 验证型实验 ________指导教师:专业班级:_________XXXXXXXXX__________姓名:________ XXXXXXXXX_____ ________ 学号:_________XXXXXXXXX____________电子邮件:_______XXXXXXXXXXXX________实验地点:_______XXXXXXXXX______________实验日期: XXXXXXXXX实验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1.掌握Winsock的启动和初始化;2.掌握gethostname(),gethostbyname(),GetAdaptersInfo()等信息查询函数的使用。
二、实验设计实验流程图三、实验过程1.在实验过程中调用GetAdaptersInfo()时,出现了undeclared identifier 的报错,原因是没有包含其头文件,但在加了头文件iphlpapi.h后,依然出现如下错误:fatal error C1083: Cannot open include file: 'iphlpapi.h':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Error executing cl.exe.查阅资料得知,该错误的出现是因为没有安装SDK,将SDK安装并添加到VC中后,程序错误得到解决。
2.实验结果1.程序主界面2.选择解析指定域名3.选择查看本机信息四、讨论与分析1)Winsock初始化的作用是什么?答:使用winsock初始化可加载winsock编程的动态链接库。
操作系统安全实验1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安全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深入了解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一些常见的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和防护方法,提高对操作系统安全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 10 和Linux(Ubuntu 2004),实验设备为个人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Windows 10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1、账户管理创建新用户账户,并设置不同的权限级别,如管理员、标准用户等。
更改账户密码策略,包括密码长度、复杂性要求、密码有效期等。
启用账户锁定策略,设置锁定阈值和锁定时间,以防止暴力破解密码。
2、防火墙配置打开 Windows 防火墙,并设置入站和出站规则。
允许或阻止特定的应用程序通过防火墙进行网络通信。
3、系统更新与补丁管理检查系统更新,安装最新的 Windows 安全补丁和功能更新。
配置自动更新选项,确保系统能够及时获取并安装更新。
4、恶意软件防护安装并启用 Windows Defender 防病毒软件。
进行全盘扫描,检测和清除可能存在的恶意软件。
(二)Linux(Ubuntu 2004)操作系统安全配置1、用户和组管理创建新用户和组,并设置相应的权限和归属。
修改用户密码策略,如密码强度要求等。
2、文件系统权限管理了解文件和目录的权限设置,如读、写、执行权限。
设置特定文件和目录的权限,限制普通用户的访问。
3、 SSH 服务安全配置安装和配置 SSH 服务。
更改 SSH 服务的默认端口号,增强安全性。
禁止 root 用户通过 SSH 登录。
4、防火墙配置(UFW)启用 UFW 防火墙。
添加允许或拒绝的规则,控制网络访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Windows 10 操作系统1、账户管理成功创建了具有不同权限的用户账户,并能够根据需求灵活调整权限设置。
严格的密码策略有效地增加了密码的安全性,减少了被破解的风险。
账户锁定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阻止暴力破解攻击。
实习一动物的接近、保定法1.实验特点实验类型:验证实验实验类别:专业计划学时:3学时每组人数:7 ~10人2.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接近、保定动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保障人畜安全和便于临床诊疗。
初步掌握检查病畜的基本方法、应用范围及其注意事项,了解临床检查的程序。
3.实验仪器设备(动物)4.实验内容提要练习接近动物、保定动物。
应用鼻钳子、鼻捻子、耳夹子、口笼及柱栏对不同动物进行保定。
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的基本方法及检查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如视诊主要是检查体表、与外界相通的体腔,在检查时注意在自然光下进行最好等等。
5.实验操作要点掌握正确接近、保定动物的方法、基本检查方法等。
6.注意事项注意人畜安全。
7.实习体会与建议实习二整体及一般检查一.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畜禽整体状态、被毛、皮肤、眼结膜、浅表淋巴结的检查方法和体温、脉搏、呼吸数的测定方法,并了解其临床意义。
二.实验内容提要体格、营养、精神状态、姿势与步态;被毛和皮肤的检查;眼结膜的检查;表在淋巴结的检查;体温、脉搏、呼吸的检查。
三.实验操作要点及方法(一)(二)实验三心血管系统检查1.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心脏和血管检查的方法,熟悉正常的心音,认识异常现象。
重点为心脏听诊检查,能综合判定动物心功能好坏。
2.实验内容提要要求学生通过视诊、听诊等检查,能够正确认识心血管系统生理现象和症状,症状产生的原因和所提示的疾病。
5.实验操作要点通过熟练应用听诊法,熟悉正常的心音,认识异常现象。
重点为心脏听诊检查,能综合判定动物心功能好坏。
6.注意事项7.实习体会与建议实验四呼吸系统检查1.实验特点实验类型:验证实验实验类别:专业计划学时:3学时每组人数:7 ~10人2.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呼吸系统的检查方法,重点熟悉正常动物呼吸音及病理呼吸音。
以呼吸动作、咳嗽、鼻液及胸部听诊检查为重点。
3.实验仪器设备4.实验内容提要要求学生通过听诊、叩诊检查等,能够掌握检查呼吸系统的常用方法、正常生理现象与病理状态,即叩诊、听诊音等。
实验5 燃烧热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用氧弹量热计测定萘的燃烧热,明确燃烧热的定义,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差别与相互关系2、了解氧弹量热计的原理、构造及其使用方法,掌握有关热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和测量技术。
3、掌握用雷诺图解法校正温度的改变值。
二、实验原理燃烧热是1mol 物质完全氧化时的反应热效应。
“完全氧化”的意思是化合物中的元素生成较高级的稳定氧化物,如在碳被氧化成CO 2(气),氢被氧化成H 2O (液),硫被氧化成SO 2对于有机化合物,通常利用燃烧热的基本数据求算反应热。
燃烧热可在恒容或恒压条件下测定,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在不做非膨胀功的情况下,恒容燃烧热Q (气)等。
V =ΔU ,恒压燃烧热Q P =ΔH 。
在体积恒定的氧弹式量热计中测得的燃烧热为Q V ,而通常从手册上查得的数据为Q P p V Q Q RT n =+∆,这两者可按下列公式进行换算式中,△n(g)——反应前后生成物和反应物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差; R——气体常数;T——反应温度,用绝对温度表示。
通常测定物质的燃烧热,是用氧弹量热计,测量的基本原理是能量守恒定律。
一定量被测物质样品在氧弹中完全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使氧弹本身及其周围的介质和量热计有关附件的温度升高,测量介质在燃烧前后温度的变化值ΔT ,就能计算出该样品的燃烧热。
在盛有水的容器中,放入内装有一定量的样品和氧气的密闭氧弹,然后使样品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传给水及仪器,引起温度上升。
若已知水量Wg ,水的比热为c ,仪器的水当量为W ˊ(量热计每升高一度所需的热量),燃烧前后的温度变化为ΔT ,则mg 物质的燃烧热为:,() (2)V L m Q lQ cW W T M−−=+∆样 式中:M 为样品的相对分子质量;Q V 为样品的恒容燃烧热;l 和Ql 是引燃用金属丝的长度和单位长度燃烧热。
水当量WWˊ的求法是:用已知燃烧热的物质(本实验用苯甲酸)放在量热计中燃烧,测其始末温度,求出T∆,便可据式(2)求出WWˊ。
实验1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实验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分析的理解,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
(根据实际实验内容填写对应的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1.(列出所用仪器的名称)
2.(列出所用材料的名称)
四、实验步骤
1.(详细描述实验的各个步骤,注意顺序和细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列出实验数据,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
2.(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可以进行图表展示)
六、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得出结论)
七、实验总结
1.(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包括实验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提出改进的建议或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八、参考文献
(列出实验中参考的文献或资料,按照规定格式书写)
以上是实验1的实验报告的基本框架,具体的实验内容和格式要求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不同学校、不同实验室对实验报告的要求可能有所不同,请务必在撰写实验报告前仔细阅读所提供的实验指导书或相关规定,并根据要求进行合理的修改和调整。
实验报告的质量和完整性对于实验成果的总结和学习效果的评估都至关重要,希望您认真对待每一次实验报告的撰写。
国开(电大)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1
概要
该实验报告旨在记录国开(电大)操作系统课程实验1的过程和
结果。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标是熟悉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任务管理。
实验过程
1. 阅读实验指南:仔细阅读了实验指南,了解了实验要求和流程。
2. 环境搭建:安装了虚拟机软件并创建了一个虚拟机,用于实
验的操作系统。
3. 实验步骤:
- 步骤1:启动虚拟机并登录操作系统。
- 步骤2:查看当前系统的任务列表。
- 步骤3:创建一个新的任务,并添加一些测试内容。
- 步骤4:查看更新后的任务列表,确认新任务的添加成功。
4. 实验结果:
- 成功完成了所有实验步骤。
- 通过查看任务列表,确认新任务的添加成功。
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进一步了解了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任务管理。
实践操作系统的相关操作,加深了对操作系统的理解和熟悉度。
在实验过程中,我遵循实验指南,按照步骤进行操作,并取得了预
期的实验结果。
改进建议
对于下次实验,建议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更多的细节和操作步骤,便于后续复和总结。
同时,对于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记录下来
并尝试寻找解决方案,以便在以后的实验中更好地应对类似问题。
实验一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预习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流体在管路中流动阻力的测定方法及实验数据的归纳 2.测定直管摩擦系数λ和e R 关系曲线及局部阻力系数ζ 3. 了解离心泵的构造,熟悉其操作和调节方法 4. 测出单级离心泵在固定转速下的特定曲线 二、实验原理流体在管路中的流动阻力分为直管阻力和局部阻力两种。
直管阻力是流体流经一定管径的直管时,由于流体内摩擦而产生的阻力,可由下式计算:gu d l g p H f 22⋅⋅=∆-=λρ (3-1) 局部阻力主要是由于流体流经管路中的管件、阀门及管截面的突然扩大或缩小等局部地方所引起的阻力,计算公式如下:gu g p H f22''⋅=∆-=ζρ (3-2) 管路的能量损失'f f f H H H +=∑ (3-3)式中 f H ——直管阻力,m 水柱;λ——直管摩擦阻力系数;l ——管长,m ; d ——直管内径,m ;u ——管内平均流速,1s m -⋅;g ——重力加速度,9.812s m -⋅p ∆——直管阻力引起的压强降,Pa ;ρ——流体的密度,3m kg -⋅;ζ——局部阻力系数; 由式3-1可得22ludP ρλ⋅∆-=(3-4) 这样,利用实验方法测取不同流量下长度为l 直管两端的压差P ∆即可计算出λ和Re ,然后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出Re λ-的曲线图。
离心泵的性能受到泵的内部结构、叶轮形式、叶轮转速的影响。
实验将测出的H —Q 、N —Q 、η—Q 之间的关系标绘在坐标纸上成为三条曲线,即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根据曲线可找出泵的最佳操作范围,作为选泵的依据。
离心泵的扬程可由进、出口间的能量衡算求得:gu u h H H H 221220-++-=入口压力表出口压力表 (3-5) 式中出口压力表H ——离心泵出口压力表读数,m 水柱;入口压力表H ——离心泵入口压力表的读数,m 水柱;0h ——离心泵进、出口管路两测压点间的垂直距离,可忽略不计;1u ——吸入管内流体的流速,1s m -⋅;2u ——压出管内流体的流速,1s m -⋅泵的有效功率,由于泵在运转过程中存在种种能量损失,使泵的实际压头和流量较理论值为低,而输入泵的功率又较理论值为高,所以泵的效率%100⨯=NN eη (3-6) 而泵的有效功率g QH N e e ρ=/(3600×1000) (3-7) 式中:e N ——泵的有效功率,K w ;N ——电机的输入功率,由功率表测出,K w ; Q ——泵的流量,-13h m ⋅;e H ——泵的扬程,m 水柱。
实习一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习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了解实验主题的相关原理和过程,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培养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1、设备名称 1:设备型号 1,设备数量 12、设备名称 2:设备型号 2,设备数量 23、实验材料 1:材料名称 1,材料规格 1,材料数量 14、实验材料 2:材料名称 2,材料规格 2,材料数量 2三、实验原理简要阐述实验所依据的科学原理和相关理论知识,以帮助读者理解实验的设计和预期结果四、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检查实验设备和材料是否齐全完好。
对实验设备进行校准和调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熟悉实验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2、实验操作第一步:详细描述第一步的操作内容和方法第二步:按照步骤依次描述第三步:……3、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过程中,及时、准确地记录各项实验数据,包括数据名称1、数据名称 2等。
记录数据时,要注明数据的单位和测量条件。
4、实验结束关闭实验设备,清理实验现场,整理好实验材料和工具。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实验数据将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整理成表格形式,以便清晰地展示和分析。
|序号|数据名称 1|数据名称2|……|||||||1|数据值 11|数据值12|……||2|数据值 21|数据值22|……||3|数据值 31|数据值32|……||……|……|……|……|2、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通过计算、分析和绘图等方法,得出实验结果。
例如,得到了实验结果 1,表明结果解释 1;得到了实验结果 2,表明结果解释 2。
六、实验分析与讨论1、误差分析对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进行分析,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分析误差的来源,如设备精度、实验环境、操作方法等,并评估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
2、结果讨论将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
讨论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以及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改进建议根据实验分析,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和措施,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薄荷油滴丸的制备摘要目的:通过本实验掌握制备滴丸的基本操作;了解滴丸制备的基本原理;熟悉滴丸的制备过程,了解各类栓剂基质的特点及适用情况;掌握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掌握置换价的测定方法和应用。
实验指导:滴丸系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加热熔融后溶解、乳化或混悬于基质中,再滴入不相混溶、互不作用的冷凝液中,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滴收缩成球状而制成的固体制剂。
主要供口服,亦可供外用,如耳丸、眼丸等。
这种滴法制丸的过程,实际上是将固体分散体制成滴丸的形式。
常用的基质有聚乙二醇6000 、聚乙二醇4000 、硬脂酸钠和甘油明胶等。
有时也用脂肪性基质,如用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虫腊、氢化油及植物油等制备成缓释长效滴丸。
冷却剂必须对基质和主药均不溶解,其比重轻于基质,但两者应相差极微,使滴丸滴入后逐渐下沉,给予充分的时间冷却。
否则,如冷却剂比重较大,滴丸浮于液面;反之则急剧下沉,来不及全部冷却,滴丸会变形或合并。
滴丸剂举例:用氢化植物油作基质,用稀醇作冷却剂制备维生素AD 丸;用聚乙二醇4000 作水溶性基质,以植物油为冷却剂制备巴比妥钠丸。
关键词:滴丸栓剂吲哚美辛半合成脂肪酸酯(山油脂)Preparation of peppermint oil pills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study to master the basic operation of pills; underst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preparation of pills; familiar with the Pill in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Experimental guide: Pill means solid or liquid drug and the appropriate matrix melt was dissolved, emulsified or suspended in a matrix, and then trickle immiscible, and do not effect the condensate, due to surface tension, the droplet Shrink into a ball and made of solid preparation. Mainly for oral administration, also for external use, such as ear pills, eye balls. The drop pill legal process, in fact, into a solid dispersion is in the form of pills. Commonly used matrix in PEG 6000, PEG 4000, sodium stearate, and Gan Youming glue. Sometimes with fatty substrates, such as stearic acid, glycerin monostearate, insect wax, hydrogenated oil and vegetable oil into a sustained release preparation of long-acting pills. Coolant must not dissolve substrate and the main drugs, the proportion of light in the matrix, b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hould be minimal, so that drops gradually sinking pills, given sufficient time to cool. Otherwise, a larger proportion of the cooling agents, pills floating on the surface; otherwise rapidly sinking, and no time all the cool, pills will be deformed or merged. Pills for example: as a substrate with a hydrogenated vegetable oil, coolant us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diluted ethanol AD vitamin pills; with polyethylene glycol 4000 as water-soluble matrix, the preparation of vegetable oil as coolantsedative pills.Keywords:Pill Drip system speed ,Suppository ,Indomethacin e mi-synthetic fatty acid esters (Mountain Oil)滴丸的制备原理是基于固体分散法。
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1 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实验类型:
探究性实验
实验目的:
1.学习天平的使用;
2.学会记录实验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定量分析。
实验用品:
天平、锥形瓶、带玻璃管的橡皮塞、气球、橡皮塞、酒精灯、火柴;
红磷、细沙、硫酸铜溶液、铁钉。
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
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
(1)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2);
(3)。
3.制定方案(设计实验方案)
(1)设计思路:通过实验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找出质量关系,得出质量守恒定律。
(2)实验流程:测定红磷与空气反应前后的质量→得出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再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的质量→验证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归纳得出质量守恒定律。
4.进行实验
)取下橡皮塞,将玻璃管下端放
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迅速移
入锥形瓶与红磷接触,并塞紧橡皮
塞。
引燃红磷。
待锥形瓶冷却后,再
次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
)取下橡皮塞,将铁钉浸到硫酸
5.反思与评价
(1)分析两个方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用天平称量固体物质有哪几个步骤?。
实验报告(1)
学号:20135101245 姓名:张文杰一、程序的目的
用GoldWave软件处理音频中的噪音,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音频处理手段
二、运行环境
GoldWave平台
三、实验步骤
1:打开GoldWave软件
2:将要处理的音频用GoldWave软件打开(这里以老师给的自己录制音频运筹学微课为例),放大整段音频的幅度,选定需要处理的区域(设置开始标记设置结束标记)。
3:复制该段选中的音频(目的是进行噪音采样),全选整个音频,点击效果滤波器降噪使用粘贴板确定
4:另存为.wav文件就完成了降噪处理。
四、运行结果
降噪处理前:
降噪处理后:
五、实验总结
本节实验通过学习GoldWave软件学会了将音频去除噪音的技能,加深了对音频去噪的了解。
由于第一次实践,对软件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通过以后的自学,肯定能够熟运用。
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实验1 Linux文件与目录管理二、实验目的及要求掌握文件与目录管理命令掌握文件内容查阅命令三、实验环境硬件环境:计算机软件环境:linux操作系统四、实验内容及方法1. 文件与目录管理(1) 查看根目录下有哪些内容?(2) 进入/tmp目录,以自己的学号建一个目录,并进入该目录。
(3) 显示目前所在的目录。
(4) 在当前目录下,建立权限为741的目录test1,查看是否创建成功。
(5) 在目录test1下建立目录test2/teat3/test4。
(6) 进入test2,删除目录test3/test4。
(7) 将root用户家目录下的.bashrc复制到/tmp下,并更名为bashrc(8) 重复步骤6,要求在覆盖前询问是否覆盖。
(9) 复制目录/etc/下的内容到/tmp下。
(10) 在当前目录下建立文件aaa。
(11)查看该文件的权限、大小及时间(12) 强制删除该文件。
(13) 将/tmp下的bashrc移到/tmp/test1/test2中。
(14) 将/test1目录及其下面包含的所有文件删除。
2. 文件内容查阅、权限与文件查找(1) 使用cat命令加行号显示文件/etc/issue的内容。
(2) 反向显示/etc/issue中的内容。
(3) 用nl列出/etc/issue中的内容。
(4) 使用more命令查看文件/etc/man.config(5) 使用less命令前后翻看文件/etc/man.config中的内容(6) 使用head命令查看文件/etc/man.config前20行(7) 使用less命令查看文件/etc/man.config后5行(8) 查看文件/etc/man.config前20行中后5行的内容(9) 将/usr/bin/passwd中的内容使用ASCII方式输出(10) 进入/tmp目录,将/root/.bashrc复制成bashrc,复制完全的属性,检查其日期(11) 修改文件bashrc的时间为当前时间五、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1. 文件与目录管理(1) 查看根目录下有哪些内容?ls /(2) 进入/tmp目录,以自己的学号建一个目录,并进入该目录。
实验1⼄酰⽔杨酸的合成实验报告实验1 ⼄酰⽔杨酸的合成实验⽬的:掌握由酸酐作为酰基化试剂和醇反应制备酯的⽅法;巩固普通蒸馏、抽滤、重结晶等基本操作、学习应⽤显微镜熔点仪测定熔点的⽅法。
实验原理:⼄酰⽔杨酸即阿司匹林(Aspirin),是19世纪末合成成功的⼀种具有解热⽌痛、治疗感冒作⽤的药物,⾄今仍被⼴泛使⽤。
制备⼄酰⽔杨酸⼀般以⽔杨酸(邻羟基苯甲酸)和⼄酸酐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进⾏。
⽣产中所⽤的⽔杨酸可以由从植物冬青树中提取的冬青油(主要成分为⽔杨酸甲酯)⽔解得到。
这两种原料在制备出⼄酰⽔杨酸的同时,⽔杨酸分⼦之间也可以发⽣缩合反应,⽣成少量的聚合物。
反应式如下:仪器、材料及试剂:仪器:锥形瓶、普通蒸馏装置、抽滤装置、⼩烧杯、⽔浴。
材料及试剂:⽔杨酸、⼄酸酐、饱和碳酸氢钠⽔溶液、1%FeCl3溶液、⼄酸⼄酯、浓硫酸、浓盐酸。
实验步骤:1.⼄酸酐蒸馏:量取⼄酸酐30mL加⼊50mL的圆底烧瓶中进⾏普通蒸馏,收集137-140℃的馏分备⽤。
2.⼄酰⽔杨酸制备:⽅法⼀:在125mL锥形瓶中加⼊2g(0.014mol)⽔杨酸、5.4g(5mL,0.05mol)新蒸⼄酸酐和5滴浓硫酸,旋摇锥形瓶使⽔杨酸全部溶解后,在⽔浴上加热5-10min (⽔浴温度70-80℃)后进⾏冷却。
冷却⾄室温,既有⼄酰⽔杨酸结晶析出。
然后加⼊50mL ⽔,将混合物继续在冰⽔浴中冷却使结晶完全。
抽滤,结晶⽤少量冷蒸馏⽔洗涤,抽⼲后将粗产物转移⾄表⾯⽫上,⾃然晾⼲,产物约1.8g。
⽅法⼆:在50mL圆底烧瓶中,加⼊7.0g (0.050mol)⼲燥的⽔杨酸和10mL (0.100mol)新蒸的⼄酸酐,再加10滴浓硫酸,充分摇动⾄⽔杨酸全部溶解,⽔浴加热,保持瓶内温度在70℃(为什么?)左右,维持20min,并时常摇动。
稍冷后,在不断搅拌下倒⼊100mL 冷⽔中,⽤冷⽔浴冷却15min,抽滤,冰⽔洗涤,得⼄酰⽔杨酸粗品。
3.⼄酰⽔杨酸的精制与纯化:⽅法⼀:将粗产物转移⾄100 mL烧杯中,搅拌下加⼊25 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加完后继续搅拌⼏分钟,直⾄⽆⼆氧化碳⽓泡产⽣,然后过滤,⽤5-10 mL⽔冲洗漏⽃后,合并滤液,倒⼊预先盛有有4-5 mL浓盐酸和10 mL⽔配成的溶液的烧杯中,搅拌均匀,既有⼄酰⽔杨酸沉淀析出。
实验一实验报告表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_____在_____条件下的_____变化规律,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验证相关理论和假设,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基于_____原理,该原理指出_____。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控制_____变量,观察_____因变量的变化情况,从而揭示其内在的规律和机制。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实验设备主要设备:_____,其型号为_____,精度为_____,用于_____。
辅助设备:_____,用于_____。
2、实验材料材料名称:_____,其规格为_____,纯度为_____。
材料用量:_____。
四、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检查实验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确保仪器的精度和准确性。
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按照规定的用量和规格进行称量和配制。
2、实验操作步骤一:_____。
步骤二:_____。
步骤三:_____。
(详细描述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3、数据记录在实验过程中,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和测量指标,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数据记录表格如下:|时间|测量指标 1 |测量指标 2 |测量指标 3 |||||||||||||||||||||五、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筛选,去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
采用合适的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如平均值、标准差等,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数据分析绘制实验数据的图表,如折线图、柱状图等,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通过对图表的分析,找出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趋势,并与实验预期结果进行比较。
(结合具体数据和图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六、实验结果与讨论1、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结果一:_____。
结果二:_____。
结果三:_____。
2、结果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解释结果产生的原因和机制。
与相关理论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讨论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人工智能实验1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人工智能实验 1 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探索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潜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以下环境中进行:1、硬件配置:配备高性能处理器、大容量内存和高速存储设备的计算机。
2、软件工具:使用了 Python 编程语言以及相关的人工智能库,如TensorFlow、PyTorch 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数据收集为了进行实验,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
本次实验选择了一个公开的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了大量的样本,每个样本都具有特定的特征和对应的标签。
(二)数据预处理收集到的数据往往存在噪声、缺失值等问题,需要进行预处理。
通过数据清洗、标准化、归一化等操作,将数据转化为适合模型学习的格式。
(三)模型选择与构建根据实验的任务和数据特点,选择了合适的人工智能模型。
例如,对于分类问题,选择了决策树、随机森林、神经网络等模型。
(四)模型训练使用预处理后的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调整了各种参数,如学习率、迭代次数等,以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
(五)模型评估使用测试数据集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评估。
通过计算准确率、召回率、F1 值等指标,评估模型的性能。
(六)结果分析与改进对模型的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模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根据分析结果,对模型进行改进,如调整模型结构、增加数据量、采用更先进的训练算法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实验结果经过多次实验和优化,最终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1、决策树模型的准确率为 75%。
2、随机森林模型的准确率为 80%。
3、神经网络模型的准确率为 85%。
(二)结果分析1、决策树模型相对简单,对于复杂的数据模式可能无法很好地拟合,导致准确率较低。
2、随机森林模型通过集成多个决策树,提高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因此准确率有所提高。
3、神经网络模型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和表示能力,能够自动从数据中学习到复杂的特征和模式,从而获得了最高的准确率。
实验1 物质的变化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1.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物质的不同变化,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初步熟悉液体的取用、液体的加热、固体颗粒的研磨、溶解、溶液的滴加、液体的倾倒等正确的实验操作。
实验用品:铁架台(带铁夹)、试管、酒精灯、火柴、玻璃片、研钵(研杵)、单孔塞(带导管);蒸馏水、硫酸铜晶体、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和解释1.在试管中加入约五分之一体积的水,用铁架台固定,点燃酒精灯加热至沸腾,用冷而干燥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
玻璃片上有。
在此变化过程中,水由液态受热变成态的水蒸气,而后遇冷凝结成液态水,水本身发生变化,新物质生成。
2.取少量胆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研碎。
蓝色颗粒状胆矾变成了。
胆矾从状固体变成状固体,新物质生成。
3.在2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研碎的胆矾粉末并加入少量水,振荡,直至硫酸铜全部溶解为止。
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数滴氢氧化钠溶液。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试管内有。
说明该变化过程中,新物质生成。
4.如图所示,取少量块状石灰石放入试管里,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用配有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
石灰石表面出现,澄清石灰水。
证明石灰石与稀盐酸作用,生成了。
该变化中新物质生成。
问题与讨论:1.化学变化中常常伴有哪些实验现象?2.请列举2-3个生活中属于化学变化的例子。
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UV-2550型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2、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定量分析方法。
3、学会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进行有机化合物特征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基于物质对200-800nm光谱区辐射的吸收特性建立起来的分析测定方法称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分子外层电子能级跃迁产生,同时伴随着分子的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因此吸收光谱具有带宽。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定量分析采用朗伯-比尔定律,被测物质的紫外吸收的峰强与其浓度成正比,即:其中A是吸光度,I、I0分别为透过样品后光的强度和测试光的强度,ε为摩尔吸光系数,b为样品厚度,c为浓度。
紫外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的电子跃迁产生的。
按分子轨道理论,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这种吸收光谱取决于分子中成键电子的种类、电子分布情况,根据其性质不同可分为3种电子:(1)形成单键的σ电子;(2)形成不饱和键的π电子;(3)氧、氮、硫、卤素等杂原子上的未成键的n电子。
图1. 基团中的σ,π,n成键电子当它们吸收一定能量ΔE后,将跃迁到较高的能级,占据反键轨道。
分子内部结构与这种特定的跃迁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使得分子轨道分为成键σ轨道、反键σ*轨道、成键π轨道、反键π* 轨道和n轨道,其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为:σ<π<n<π*<σ*。
图2.分子轨道中的能量跃迁示意图仪器原理是光源发出光谱,经单色器分光,然后单色光通过样品池,达到检测器,把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再经过信号放大、模/数转换,数据传输给计算机,由计算机软件处理。
三、仪器与溶液准备1、UV-255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1cm石英比色皿一套3、UVprobe电脑软件4、配置好的10μg/mL、15μg/mL、20μg/mL以及未知浓度的甲基紫溶液,甲基红溶液5、仪器的基本构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如下:将实验数据用excel作图可得到水杨酸和水杨醛的紫外可见分光波谱图,分别如图3和图4.图3 实验1水杨酸的紫外可见分光波谱图图4 实验2 水杨醛的紫外可见分光波谱图图5 实验3 未知溶液的紫外可见分光波谱图水杨酸X 245 0.86137 水杨醛Y 284 0.5928321.634m g/mL。
实验一、GDP 的测定实验内容1)收集我国或某地区10年来GDP相关数据2)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3)根据分析结果讨论我国或某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4)提交分析报告实验目的:1、加深对GDP概念的理解2、掌握宏观经济数据收集的来源和方法3、掌握不同组成部分和不同产业对GDP的贡献。
4、掌握对GDP数据的分析方法5、学会进行横向和纵向数据比较要求:利用GDP指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基本分析,要求每人提交一份实验报告。
分组:(1)全国(2)重庆(3)成都(4)北京(5)上海(6)天津分析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分析一、GDP的纵向分析以一个地区或整个国家为研究对象,分析过去5-10年的GDP指标,分析该地区或者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主要推动因素,并且提出相应的建议。
分析示例参考:用GDP对重庆地区5年来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第一部分十年来重庆GDP的变化情况1、 GDP总量和总量的变化2、人均GDP及其变化3、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4、第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及变化情况5、按照支出法,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进出口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和变化6、各个区县GDP在重庆市所占的比重及其变化,各个区县之间的差距第二部分从GDP看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第三部分影响重庆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第四部分我们的建议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实验项目名称GDP的测定开课院系及实验室实验日期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实验成绩教师评语:教师签字:批改时间: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GDP概念的理解2.掌握宏观经济数据收集的来源和方法3.掌握不同组成部分和不同产业对GDP的贡献。
4.掌握对GDP数据的分析方法5.学会进行横向和纵向数据比较(二)要求:利用GDP指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基本分析,要求每人提交一份实验报告。
分组情况如下:(1)全国(2)重庆(3)成都(4)北京(5)上海(6)天津。
实验⼀、环境因⼦对植物形态结构的影响(实验报告)实验题⽬:实验1、环境因⼦对植物形态结构的影响⼀、实验⽬的:1、掌握⽣长在不同环境下的植物形态结构的特点,理解植物形态结构是如何适应于其⽣境特征。
掌握从植物外部形态及⽣长,⽣境特点上鉴别植物耐荫性的⽅法。
2、理解植物器官的结构特点对植物⽣长发育及其环境适应的意义。
初步判定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
3、使学⽣掌握划分植物⽣活型的⽅法,并通过不同地区和不同植被类型植物⽣活型的分析,进⼀步认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及划分植物⽣活型的⽣态意义。
⼆、实验原理:1、在植物的⽣长发育过程中,光和⽔是极其重要的⽣态因⼦。
根据植物与其⽣境中⽔分的的关系,把植物分为⽔⽣植物、陆⽣植物(包括了中⽣植物和旱⽣植物)。
⽔⽣植物依据其⽣活型⼜可分为沉⽔植物、浮⽔植物和挺⽔植物。
⽣长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在演化过程中会形成⼀些适应环境的结构特征,其中以叶的结构变化最为显著。
叶⼦是植物的重要器官,它有两⼤⽣理功能,光合作⽤和蒸腾作⽤。
蒸腾作⽤是根系吸收⽔分的动⼒之⼀,植物根系吸收的矿物质主要是随蒸腾液流上升并转运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
另外,蒸腾作⽤也能降低叶⽚的表⾯温度,从⽽使叶⼦在强烈的⽇光照射下,不⾄于因温度过分升⾼⽽受损伤。
但蒸腾作⽤会消耗很到植物体内的⽔分,因⽽植物根系吸收的⽔分和叶⽚蒸腾作⽤消耗的⽔分之间需达到⼀个等量的状态,即⽔分平衡状态。
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防⽌⽔分散失的结构,如叶表⾯的⾓质层,密⽣绒⽑,⽓孔下陷或形成⽓孔窝,叶⽚内储⽔组⼦发达等,都是为了适应保持⽔分,减少⽔分蒸腾的特征。
植物⽣活于不同的⽣态环境中其叶⽚的这些适应性结构不同,形态变化也较⼤。
阳光是植物光合作⽤的能量来源,但是由于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植物需要的光强不同。
根据植物对光强的不同要求,把它们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植物三⼤类。
阳地植物与阴⽣植物是⽣长在不同光照强度环境中的植物,由于叶是直接接受光照的器官,因此,受光照强度的影响,也就容易反映在它们的形态和结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