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实例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103.00 KB
- 文档页数:5
扭簧设计实例扭簧是一种常见的弹簧类型,具有扭转变形能力。
它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和工业产品中,用于提供弹性支撑和回复力。
下面将介绍一个扭簧的设计实例,展示扭簧设计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1. 设计需求分析在进行扭簧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设计需求分析。
这个设计实例中,假设我们需要设计一种用于汽车座椅的扭簧。
这个扭簧需要能够提供足够的弹性支撑力,以确保乘坐舒适,并且具有足够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2. 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材料是扭簧设计的重要步骤之一。
对于汽车座椅扭簧来说,常见的材料选择包括钢丝和钢带。
钢丝具有高强度和耐久性,适用于承受较大负荷的情况。
而钢带则更适合需要较大变形范围和弹性的情况。
3. 计算弹簧参数在设计扭簧之前,需要计算弹簧的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弹簧的刚度、自由长度、扭转角度等。
通过计算这些参数,可以确保设计出满足需求的扭簧。
4. 扭簧的几何形状扭簧的几何形状对其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在这个设计实例中,我们可以选择一种常见的扭簧形状,如圆柱形。
通过选择合适的弹簧直径、线径和螺距,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5. 弹簧的预压和预扭预压和预扭是扭簧设计中的重要步骤。
预压是指在安装扭簧时,给予其一定的压缩力,使其在工作时能够保持一定的压缩状态。
预扭是指在安装扭簧时,给予其一定的扭转角度,使其在工作时能够有足够的弹性支撑力。
通过合理的预压和预扭设计,可以确保扭簧在工作时具有稳定的性能。
6. 弹簧的制造和检测完成扭簧设计之后,需要进行制造和检测。
制造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和设备,确保扭簧的精度和质量。
检测过程中需要使用合适的检测设备和方法,对扭簧进行强度、刚度和变形等性能的测试。
7. 扭簧的应用和优化设计完成的扭簧可以应用于汽车座椅中。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扭簧的性能和寿命。
例如,可以通过调整扭簧的材料、几何形状和预压预扭等参数,来满足不同座椅的需求。
总结:以上是一个扭簧设计实例的介绍。
通过对扭簧的设计需求分析、材料选择、参数计算、几何形状设计、预压预扭设计、制造和检测等步骤的介绍,可以对扭簧设计的过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产品的气质CMF设计实例与分析
CMF设计(颜色、材质和装饰)是产品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可
以塑造产品的气质和个性。
在产品设计中,CMF设计的目标是创造一个独特、吸引人的外观,同时与产品的功能和使用场景相符合。
本文将通过分
析几个CMF设计实例,探讨不同CMF设计对产品气质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考虑一个智能手表的CMF设计。
在这个实例中,设计师
选择了黑色金属外壳,硅胶表带和蓝色指针。
这种CMF设计给人一种科技
感和现代感的气质。
黑色金属外壳展现了高质感和专业感,符合智能手表
功能的设计需求。
硅胶表带则增添了舒适和耐用性,同时与黑色金属外壳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蓝色指针则提供了一种亮点,给产品增添了一些活力。
总的来说,这种CMF设计为智能手表赋予了现代科技和时尚感的气质,吸
引了年轻人和科技爱好者的目光。
另一个例子是一个豪华轿车的CMF设计。
在这个例子中,设计师选择
了金属漆、皮革和木材作为主要的材质。
金属漆给车身带来了高贵和光泽感,突显了豪华气质。
皮革内饰则提供了舒适和豪华的触感,增添了高端感。
木材装饰则为整个内饰增添了一种温暖和自然的气息。
这种CMF设计
为豪华轿车营造了一种高端、奢华的气质,专为追求品质和奢华感的买家
群体设计。
[设计书籍]小家电产品设计典型实例一、电热水壶设计实例1. 功能需求分析电热水壶作为日常生活中高频使用的小家电产品,其设计需满足快速加热、保温、安全防烫等基本功能。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如一键开启、水位可视、易清洁等。
2. 设计亮点(1)时尚外观:采用流线型设计,搭配简约的色彩搭配,使产品更具现代感。
(2)人体工程学手柄:根据人体握持习惯,设计出符合手型的手柄,提高握持舒适度。
(3)智能温控:内置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水温,自动调节功率,确保水壶在最佳状态下工作。
3. 实例解析(2)1.7L容量设计,满足家庭日常使用需求。
(3)360度旋转底座,方便用户从任意角度拿取水壶。
(4)一键开盖设计,避免烫伤,同时便于清洗。
二、电动牙刷设计实例1. 功能需求分析电动牙刷相较于传统牙刷,具有清洁力度强、使用便捷等优点。
在设计过程中,需关注刷毛材质、震动频率、电池续航等方面。
2. 设计亮点(1)多功能刷头:集成多种刷毛,满足不同口腔护理需求。
(2)智能定时:设定科学的刷牙时间,确保口腔清洁效果。
(3)无线充电:采用磁吸式充电,方便快捷。
3. 实例解析(1)采用德国进口刷毛,柔软且富有弹性,有效保护牙龈。
(2)每分钟震动频率达31000次,深入清洁牙齿。
(3)内置锂电池,一次充电可使用约30天。
(4)智能定时功能,每隔2分钟提醒用户更换刷牙区域,确保全面清洁。
三、加湿器设计实例1. 功能需求分析加湿器在干燥季节为室内提供适宜的湿度,对于改善居住环境、保护呼吸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设计时,需考虑加湿效率、噪音控制、水箱容量等因素。
2. 设计亮点(1)智能恒湿:自动检测室内湿度,并根据设定值调节加湿量,保持室内湿度恒定。
(2)静音设计:采用低噪音电机,确保加湿过程不影响用户休息。
(3)防菌功能:配备防菌滤网,有效减少水中细菌滋生。
3. 实例解析(1)采用超声波雾化技术,加湿细腻,不产生水渍。
(2)4L大容量水箱,减少频繁加水的烦恼。
非标准机械设计实例详解在机械设计领域,非标准机械设计是指根据特定需求和特殊要求进行设计的机械产品。
与标准机械设计相比,非标准机械设计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几个实例来详细解析非标准机械设计的特点、方法和应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非标准机械设计的实例——定制化输送设备。
在某个生产线上,由于产品的特殊形状和尺寸,无法使用传统的输送设备进行运输。
针对这一需求,我们进行了非标准机械设计,设计了一套定制化的输送设备。
该设备采用了特殊的输送带和定制化的支撑结构,能够完美适应产品的特殊形状,实现高效、稳定的输送。
这个实例充分展示了非标准机械设计的灵活性和定制化优势。
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个非标准机械设计的实例——特殊工件夹具。
在某个加工工艺中,需要对特殊形状的工件进行加工,传统的夹具无法满足要求。
针对这一需求,我们进行了非标准机械设计,设计了一套定制化的特殊工件夹具。
该夹具采用了特殊的夹持结构和定制化的夹持方式,能够稳固夹持工件并保证加工精度,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这个实例充分展示了非标准机械设计在特殊工艺加工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最后,我们讨论一个非标准机械设计的实例——特殊环境下的机械设备。
在某些特殊环境下,例如高温、低温、高压、腐蚀等条件下,传统的机械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针对这一需求,我们进行了非标准机械设计,设计了一套能够适应特殊环境的机械设备。
该设备采用了特殊的材料和结构设计,能够在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并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这个实例充分展示了非标准机械设计在特殊环境中的重要应用意义。
通过以上实例的详细解析,我们可以看到非标准机械设计在满足特定需求和特殊要求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灵活的设计思路和定制化的设计方法,非标准机械设计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解决方案,满足不同领域的特殊需求。
因此,非标准机械设计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推动机械设计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产品设计说明范文优选5篇5工业产品设计说明范文第一篇例文一篇:产品设计说明我公司系专业从事城市形象设计、小品建筑制作的高新技术企业。
主要产品有:书报亭、商亭、调度亭、岗亭、收费亭、物业亭、别嬖等轻体活动房。
其产品己遍布沈阳、大连、哈尔滨、山东等地,部分出口俄罗斯和日本。
作品风格为体现城市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底蕴,采用了多款欧陆风情和富有现代气息的设计。
主体色调为红、黄、白等浅色调。
小品建筑风格多是欧式、俄式、法式,主体为质感极强的金属雕花保温板,屋顶配以多种颜色的美国欧文斯玻纤彩瓦。
屋檐采用人性化设计,呈象牙白色的加拿大皇家落水系统加以点缀,加之防爆玻璃、煨热铝门窗搭配,颇具欧陆风情,使之无论在设计、施工、工艺制作、配套设施和质量上都堪称艺术精品。
材料优势一、墙体采用日本东邦金属雕花保温板(日本近年开发研制的新型建材被誉为世纪百年外墙板)厚的东邦保温板能达到IOCin彩钢板或三七墙的隔热效果,从而做到冬暖夏凉。
表面涂层可保证20年不脱落、不褪色完好如新。
从而克服木头房开裂、虫蚀、每年刷油的缺点。
80分贝一36分贝的隔音性能,宛如寺庙般寂静从而减低噪音对人体的伤害。
绿色环保对人体和环境不构成任何污染获得日本建设省及IS0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插口式连接绝佳的防水功能并防火阻燃。
砖纹、石纹等多种颜色图案、质感极强、美观大方。
而不锈钢、铝合金、彩钢板等色调单一无压花很难做出高档次作品。
二、屋面采用美国欧文斯玻纤彩瓦极具欧陆风情的色彩(西班牙红、森林绿、巴克棕等颜色)与欧式建筑融为一体的造型(马赛克、鱼鳞、棱型等)。
表面为彩色砂岩,耐高温防老化,可保用20年。
三、落水为加拿大皇家落水系统(水溜子)防止雨水由屋檐直接流到人的头上,使雨水有组织排落,从而体现人性化设计。
高质量的PVC材料溶入吸收紫外线光合作用的添加剂能在超低温条件下不变形不龟裂。
呈象牙白色光洁润泽美观大方。
四、窗为高档彩色塑钢型材,镶中空加胶双层防暴玻璃。
这是一个摩托产品盖,其外形为442X170X112。
1出1,下面来谈谈模芯布局。
首先我们得先确定进料位置,此产品后面和尾部都需做滑块。
开流道时先考虑下滑块位置,能避开尽量避开。
故而流道选者无滑块正面进,如上图所示。
确定好方向后,以大圆心为基准定点。
我将进料深度分为3段。
主流道进口62宽,20深。
中间段支流道30宽,17深。
分叉小段15宽,14深在加斜度,皆与此产品较大内浇进料口深2。
如何计算进料道的长度,我设计的理论将其设3段,以左边黄尺寸为例。
假设小叉支流道斜度长为15—20,延长与转者处设15—20。
支流道宽30在略斜35左右,然后底下R角转折。
R20+延长,总长25—30。
这样算下流道长度从产品到模芯边距离为100左右。
渣包尺寸为30宽以上,长40以上,距离足够的话。
深度13—15,出模度数8—10度,底下R3—5过度。
假设渣包宽35,进料边口为5,预设渣包后留25。
那么产品到模芯边为60余量。
如有滑块得根据抽出距离另行计算或者加宽余量边,祥见以下图所示。
对于有滑块面的余量放置,假设模内抽芯距离为70,那么后面的距离为70+余量,使之滑块滑出绝对距离后始终在模芯内,余量15—20最起码。
另外边也同样的道理,这样我们可以计算出模芯的大小,然后去小归整。
设计好大小后,然后来设计模芯的厚度。
厚度的设计准则以模芯最低出开始算余量50以上。
因为底下通10水管,水管位置离产品模芯底面下来20—25距离,底下留余量为25—30,然后以分型面为定点基准,凑整数。
绿色为水管,红色,蓝色为点冷却。
一般模芯不是很厚的,如果中间没有孔位,可以直通,或环绕试。
如果无法通水管,那就采取点冷却。
一般在型腔的镶快出,凸起出,热聚处。
其深度离腔体最深出低20—30左右。
滑块的设计,皆如此产品的滑芯不是很大。
宽度方面一般滑座比滑芯大5一边,然后凑整数。
滑块高度的设计,首先确定此滑块是用油泵。
如油泵接头最大处为32,那我设置尾座面比接头高4,底下留9,这样尾座高度为45。
产品架构模型、及实例解析产品架构模型是指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为了满足产品需求而构建的一个模型,它描述了产品的组成部分、功能模块、数据流动和交互方式等。
产品架构模型的设计和实施是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性能和用户体验。
在产品架构模型中,常用的模型包括分层模型、客户端-服务器模型、面向服务架构模型等。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模型进行详细解析,并举例说明其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1. 分层模型分层模型是将产品的功能模块按照层次结构进行划分,每一层负责不同的功能。
常见的分层模型包括三层架构和多层架构。
三层架构包括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和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
表示层负责与用户界面的交互,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业务逻辑,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
这种模型适用于大型软件系统,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多层架构在三层架构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他层次,如应用层、服务层等,根据实际需求可以灵活调整层次结构。
多层架构适用于复杂的业务逻辑,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重用性和可测试性。
2. 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客户端-服务器模型是将产品的功能模块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两部分,客户端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服务器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和数据存储。
在客户端-服务器模型中,客户端可以是桌面应用程序、移动应用程序或网页应用程序等,通过与服务器进行通信来获取数据和执行操作。
服务器可以是单一的物理服务器或分布式的服务器集群,负责处理客户端请求、执行业务逻辑和管理数据。
客户端-服务器模型适用于需要多用户同时访问的场景,可以提高系统的并发性和可扩展性。
同时,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分离也方便了产品的维护和升级。
3. 面向服务架构模型面向服务架构模型是将产品的功能模块划分为一系列可独立部署和调用的服务,通过服务之间的协作来实现产品的功能。
在面向服务架构模型中,每个服务都有明确的接口和功能,可以独立开发、测试和部署。
産品設計流程實例說明
作者:陳文龍浩漢産品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設計開發流程:
由於一般的廠商普遍對於生産品質管制與研發技術相當地重視,加上資訊的快速流通,使得各家同類商品在性能與品質上的差異已逐漸地縮小,雖然工業設計的基本觀念是“Form Follows Function-造形即機能",但面對市場商品的多元競爭壓力,工業設計更需從另外一些不同的角度去"將市場的競爭與需求轉換成産品的新造形,新趣味以提升具有吸引消費者的附加價值”-扮演著創造新價值的角色(Creating Value)正如臺灣在産品設計上的策略所強調的便是Inn value!
一個新産品的在設計開發,大概可分爲三個階段即“問題概念化,概念視覺化,設計商品化”。
對企業而言在展開工作時,會將內部各機能別的單位與專業人員整合起來,委外設計時,企業外部的設計公司則會扮演其中某一環節的工作角色以發揮其功能,不論是在企業內進行或以外包的方式展開,各部門,組織間的溝通與相互的專業尊重,將會是執行的重點與關鍵,現以案例-電冰箱的設計流程來加以說明。
Concept Definition 問題概念化:
首先針對將要設計發展的産品作全盤性的瞭解,透過資訊收集與市場調查的方法,去探詢市場上同類産品的競爭態勢,銷售狀況及消費者使用的情形(包括的操作的習慣,使用後的抱怨點與對新功能潛在的需求)還有市面上的流行事物。
在分析評估後得加上公司發展策略的考量,以企劃出新産品的整體“概念”!
這樣的概念通常是以文字格式來作敍述,會將“市場定位”,“目標客層” ,“商品的訴求”,“性能的特色”與“售價定位”作定義式的條列描述
概念的形成的過程是需要資訊,經驗與轉換的能力,亦就是如何將資訊情報轉換産生市場上有意義的創意方向!通常我們會舉行Focus Group群體座談會,針對現有競爭的産品與及將推出市場的設計概念提案,與顧客直接面談,將消費者的需求作瞭解與澄清,並對設計方向提供建議與決策的依據!
由於網路與資訊系統的快速發展,今天只要有心想去收集市場相關的資訊,對於所有的廠商與設計公司來說,機會成本與資訊的涵蓋面都會是相似地相同的!但由於組成的設計開發團隊,各有其企業文化及産品策略的背景;所形成決策的主管其專長,喜愛與品味也不會相同,再加上每一個設計開發團隊的創意活力不會相當,所以解讀推研出來的概念與方向必然不同!
這個階段的工作不應該是由某一個部門完全來負責與執行,而不去與其他專業別進行溝通互動;因爲從創意管理的觀點來看,有時小小的相互觸動有可能會透過反饋的作用而擴大效益,轉化成突破性的機會!
圖1:舉行市場調研,透過Focus Group群體座談會來收集消費者的資訊。
圖2:針對冰箱把手的造型提案與消費者作喜愛度的調查,以瞭解其接受度與造型發展趨勢
在進行概念視覺化的工作前,應該要有類似以下的一些基本分析資料與步驟,例如:
--産品企劃書(含産品策略與規範Innovation Strategy)
--産品技術發展趨勢與産品的功能特性(Technology Forecasting & Sales Point)
--競爭分析(Competitive Analysis)
--流行趨勢的分析(Fashion Trend)
--使用者介面的探討與人因考量(Human Factor & Ergonomics)
--創意發想的互動(Brainstorming & Concept Generation Activities)
--定性分析與歸納(Marketing Research)市場調研與資訊的收集分析。
Idea Visualization 概念視覺化:
設計師的工作便是將市場的語言(即商品企劃)轉換成可視覺化的具體形態,通常是透過圖面(2D Drawing)或模型(3D Mock up),將概念表達設計出來;設計的想法是否能符合目標客層的需求,捉住消費流行的趨勢,用“眼見爲憑”的圖面或模型是作爲其他部門進行溝通與評選最方便的方法,還可以再透過市場調研的方法,將這些具象的結果直接詢問目標客層以收集消費者的喜愛反應,再將這些所進行的調查,評選結果加以統計分析,作爲最終決策的依據!
圖3:概念構想圖:設計效果圖,將市場調研的方向轉換成設計圖
圖4:冰箱內部設計電腦仿真效果圖,透過計算器將新産品設計構想建構成3D模型,以作爲決策的依據
構想視覺化的是設計師最核心的任務,其設計結果的好壞與設計師的美感,創意實力及經驗有關!通常在具有創意出衆人士的身上,會具有傾向于逆向思考的個性特徵,與高度容忍模棱兩可的雙重標準,因此即使由於電腦的發展使設計師在進行視覺化的工作有了“質與量”的改變,但整體的組織運作要能夠尊重設計專業,並給予設計師某種程度的自由,才能使他們發揮創意的活力與能量!這種對創新的期待與需求,一直是各組織在探討的課題—“甚麽樣的設計管理模式才會是有效的!”
在決策評選時,對創意是否獨具慧眼又是另一項的”知識”與”智慧資本”,可以以網路來整合資源與意見,將視覺化的工作作成知識互動與垂直整合分工,讓創新的專業産生量變以致於質變,以提升創新的效益!比如要在美國販賣的電冰箱,中國的設計師如何來參與設計發揮功能?便是有趣的經驗與需要知識互動的工作!
圖5:冰箱外部設計電腦仿真效果圖,透過計算器將新産品設計構想建構成3D模型,以作爲決策的依據,此3D MODEL可作直接提供加工製作外觀原型樣機(Mock up)
圖6:-mock up外觀設計原模型樣機
Mass-production 設計商品化:
從市場調查轉換成具體的設計成果,最重要地目的便是要趕快將消費者所喜愛的設計方向與具有競爭潛力的商品,大量生産出來並加以銷售!量産工作的完成需要經過機構設計,原型樣品(Prototype)的檢討確認與模具的設計開發之間的相互配合,才可將設計付諸實現。
由於有上下工程的關連性,因此設計師所設計的成果,能否具有生産可行性,並且能順利地被後工程的人員直接加以應用,便是一項非常重要的Know How!
-商品化對設計師而言是非常關鍵的!其目地是將創意的結果轉換成符合生産條件的過程!不能的生産的創意,便不能稱之爲“好的設計”!
量産上市的産品一開始便應該計劃好透過其設計的特色建立其品牌的識別(Product Identity),更刻意地與銷售Event相搭配!讓設計更接近市場與消費者!
新産品上市後透過行銷所産生的消費效應,又可能會形成下一個概念化的因果互動與轉換的改變開始,所以設計絕對會受到人,時,地,物的影響,好象形成了演化與混沌的現象,一直要時時進化向前!
圖示7 &8:産品的價值表現在細節造型的處理與生産的品質
圖片提供:
*SundbergFerar: *Nova design: (作者Email: wenlong@ )原文2001年08月24日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