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word导学案(2个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90.00 KB
- 文档页数:4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导学案【自主学习】一、地理差异显著1.我国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_______。
2.我国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______,降水越来越______。
3.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________状分布,逐级下降。
4.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例如,我国农业具有西____东____、南____北____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______,西部______。
5.有些自然地理事物,尤其是山脉,由于其两侧的地理差异明显,往往成为地理差异的界限。
其中,_______—_______一线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1.根据_________特征,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区;根据________程度,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干湿地区;根据_______差异,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温度带。
2.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秦岭——淮河一线是____________地区与____________地区的分界线。
4.青藏高原在____________地区。
【互动探究】探究1 通过阅读相关地图,分析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等自然环境的差异和成因。
我国的地理差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请同学们阅读图5.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等方面呈现的规律。
1.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
2.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我国东西降水的差异。
3.读“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东西地势的差异。
探究 2 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分析“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景观、人类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差异,进而说出“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请同学们对比图5.3和图5.4,以小组为单位,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差异。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差异。
本课时主要内容是中国地理差异的原因和表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地理差异的形成原因,掌握中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提高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地理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对地理差异的形成原因和表现可能还有一定的疑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明确。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地理差异的形成原因。
2.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
3.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国地理差异的形成原因。
2.中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理差异案例资料。
2.制作PPT,展示中国地理差异的图像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国的地理差异。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地理差异案例,如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差异、南方与北方的差异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理差异的存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中国地理差异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思考。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列举中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加深对地理差异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地理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饮食、服饰、建筑等方面的差异。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地理差异的形成原因和主要表现。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方便学生复习。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5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习过程一、导入设计:二、自主学习(请你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划分不同地理区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三种基本的地理区域是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家乡位于地区。
4、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先将自己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组内互相交流,形成统一意见,再与同学合作讨论,完成下列学习任务)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材第6页活动题)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收获:四、课堂检测一、填空题1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_____(山脉)、____(河流)一致。
2 、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_____mm等降水量线一致。
3 、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及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_____、_____级阶梯分界线一致。
4 、地理区域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如_____、_____和_____等。
5 、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地势最高的是_____地区,地势最低的是_____地区。
我国区域人文环境的差异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农业生产方面的差异。
2.认识我国人口、城市、交通分布的特点。
3.对比不同区域人们生活的不同。
二、学习过程
1.结合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图和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说一说我国农业生产的区域差异。
2.读我国人口、城市、交通分布图,说一说我国人口、城市、交通的分布差异。
3.读2010年全国各省人均经济示意图,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4.列举实例说一说我国不同区域人们生活的差异。
我国区域人文环境的差异
1.我国东部地区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暖湿润,以种植业为主;我国西部地区以高原、盆地为主,气候干燥,降水较少,以畜牧业为主。
2.我国人口、城市、交通的分布是东密西疏。
3.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东部经济水平高,西部经济水平低。
4.(1)作息时间:广州人一般午后要休息一会,晚上9点以后喜欢走上大街,很晚才回家;哈尔滨人我们一般午后不休息,一年中除夏季外,晚上8点以后,大街上就很少有行人了。
(2)衣:傣族服饰、东北人的服装、蒙古袍、藏袍等。
食:南米北面、东辣西酸。
住:南方民居排水较好,多楼房;北方民居保暖较好,宽敞封闭。
行:南船北马、蒙古族骑马、藏族以牦牛做为主要的传统交通工具。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中国的地理差异》学案(第2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P5—6,结合图5。
5,掌握中国四大区域的位置及划分原则。
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一、四大地理区域1.地理区域(1)地理区域划分的原因:我国的地理差异很大,为了方便认识,人们根据,把我国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2)举例说出下列地理区域类型自然区: .经济区: 。
文化区:。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读教材p5,结合《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表格.区域分界线主导因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通过对四大地理区域的学习,快速识记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并在上图中标注出来,比比谁画得又快有准,小组画完之后,相互探讨交流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与它们各自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有什么区别?【达标检测】1.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我国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下列地理区域属于经济区的是( )A.黄土高原B.沪宁杭T业基地C.温带季风气候区D.张家界风景区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2—4题。
新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 中国的地理差异
A.青藏铁路
B.兰新铁路
C.陇海铁路
D.成昆铁路
14.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15.关于三江源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B.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
C.该地区位于青海省
D.由于不合理砍伐、放牧、耕作,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16.西北地区著名的雅丹地貌主要是由于形成的 ( )
A.流水作用 B.风力作用 C.温度变化 D.人为因素
17.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8.对于“云贵高原—青藏高原—河套平原—天山山麓”四大地形区农业特色的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高寒农业—河谷农业—绿洲农业—灌溉农业
B.坝子农业—河谷农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C.河谷农业—坝子农业—绿洲农业—灌溉农业
D.河谷农业—坝子农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19.下列地理现象中,与青藏高原“高”“寒”特征无关的是 ( )
A.地热资源丰富 B.太阳能资源丰富
C.雪山连绵,冰川纵横 D.城镇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六、感悟成功颗粒归仓
1、知识归纳:
2、感悟生成::。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导学案主备人:陈廷杆【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2.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南稻北麦,南甘北甜,南船北马,南骗北抢,分别是什么意思?二、自主学习读课本P2-4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我国地域辽阔,自南往北,纬度逐渐_______,气温逐渐_______。
2.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_____,降水越来越______。
3.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_______状分布,逐级______。
4.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例如,我国农业具有东_____西_____、南_____北____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____西____的分布特点。
5.秦岭——淮河以北的农田多为________,以种植________、_________为主;秦岭——淮河以南的农田多为________,以种植_______、________为主。
6.秦岭——淮河以北的民居屋顶坡度________,墙体_______;秦岭——淮河以南的民屋顶坡度______,墙体______。
三、分组合作活动一:阅读课本P2图5.1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回答问题:1.图中的中国地图上的各种颜色分别表示什么?它们能体现我国地势怎样的特点?2.图中的绿色线条表示什么意思?它们能体现我国降水的怎样分布特点?3.图中的红色线条表示什么意思?它们能体现我国气温的怎样分布特点?活动二: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两侧地理差异明显,气候类型温度带干湿地区耕地类型作物熟制粮食作物北方南方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河流流量结冰期传统运输方式屋顶坡度墙体北方南方活动三:读P6图5.5,回答1.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地理区域名称:①__ __地区;②__ __地区;③__ _地区;④__ _ 地区。
《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学习目标1、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划分。
2、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3、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是如何划分的。
二.学习探究1、长春的学生寒假时间长,而杭州的学生暑假时间较长,其原因( )A.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B.两地的风俗习惯不同C.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定D.使用的教材不一样,上课时间长短不同2、确定我国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地形D.气候3、东北三省属于( )A.西北地区B.北方地区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4、下列属于行政区域的是( )A.热带B.吉林省C.长江三角洲地区D.东北老工业基地5、我国大江大河多流向东部的太平洋,主要与哪个因素有关( )A.地势B.温度C.纬度D.降水6、我国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下列哪一条等降水量线最接近( )A.50mmB.200mmC.400mmD.800mm7、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A.大体与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分界线一致B.大体与1月份0℃等温线分布一致C.大体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一致D.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8、下列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与我国北方地区相符的是( )A.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B.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C.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D.农作物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9、北京时间2016年11月18日,搭乘2名中国航天员的神州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草原上顺利着陆。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10、我国平均海拔最高的地理区域是(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读“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11——15题。
11、图中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①——青藏地区B.②——北方地区C.③——南方地区D.④——西北地区12、图中①和②两个区域的分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降水因素B.地形因素C.行政因素D.经济因素13、下列叙述中和④区域有关的是(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冰山广布,雪山连绵14、图中④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喜欢吃米饭B.擅长滑雪、滑冰C.端午节赛龙舟D.喜欢吃甜食和辣食15、下列体育运动项目与其主要开展区域搭配不合理的是( )A.①区域——摔跤运动B.②区域——滑雪、滑冰运动C.③区域——游泳运动D.④区域——东部沿海帆船运动。
《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学习目标1、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划分。
2、了解我国四人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知道我国四人地理区域。
3、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是如何划分的。
二•学习探究1、长春的学生寒假时间长,而杭州的学生暑假时间较长,其原因( )A.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B.两地的风俗习惯不同C.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定D.使用的教材不一样,上课吋间长短不同2、确定我国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地形D.气候3东北三省属于( )、A.西北地区B.北方地区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4下列屈丁-行政区域的是()、A.热带B.吉林省C.长江三角洲地区D.东北老工业基地5、我国大江大河多流向东部的太平洋,主要与哪个因素有关 ( )A.地势B.温度C.纬度D.降水6、我国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人致与下列哪一条等降水量线最接近( )A. 50mmB. 200mmC. 400mmD. 800mm7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A.大体与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分界线一致B.大体与1月份0°C等温线分布一致C.大体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一致D.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8、下列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与我国北方地区相符的是( )A.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B.多水出,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C.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D.农作物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9、北京时间2016年11月18 B,搭乘2名中国航天员的神州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草原上顺利着陆。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屮的( )区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是10、我国平均海(拔最)高的地理区域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读“我国的四人地理区域”示意图, 完成11-一一15 题。
11 、图中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①-青藏地区B.②一—北方地区C.③一—-南方地区 D.④—-一西北地区12、图中①和②两个区域的分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降水因素B.地形因素C.行政因素D.经济因素13 、下列叙述中和④区域有关的是()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冰山广布,雪山连绵14、图中④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喜欢吃米饭B.擅长滑雪、滑冰C.端午节赛龙舟D.喜欢吃甜食和辣食15、下列体育运动项目与其主要开展区域搭配不合理的是( )A.①区域一一摔跤运动B.②区域一一滑雪、滑冰运动C.③区域一一游泳运动D.④区域一一东部沿海帆船运动。
《中国的地理差异》(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从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等方面,了解我国地理差异显著。
2.体会秦岭—淮河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域辽阔,地理差异显著,我们要尊重这种差异。
【教学重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资料分析、对比归纳。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今天,我们来一次穿越我国春节之旅,从海南→上海→黑龙江、从海南→陕西→新疆、从陕西→西藏。
为什么同是春节,各地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原来这是因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所以地理差异显著。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了解一下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
二、新课学习(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环境差异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南部的海南岛长夏无冬,四季鲜花盛开、瓜果飘香;北部的黑龙江长冬无夏,一年中有近半年天寒地冻,银装素裹。
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
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东南沿海地区湿润的环境下山清水秀;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环境下沙漠、戈壁广布。
影响因素是海陆因素。
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渐下降。
位于西部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位于东部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温暖湿润。
影响因素是地势因素。
2.人类活动差异农业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人口、城市、交通线差异:东密西疏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东部高、西部低作息时间差异:读广州人和哈尔滨人的对话,说一说这种作息时间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温差造成作息的不同)拓展延伸:文化传统之中国各地中秋节习俗的差异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导学案第一课时地理差异显著学习目标:1能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知道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自学指导:1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的差异显著。
2在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3秦岭――一线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4读图5.3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农田多为。
以种植为主,一年收获次或两年收获次。
交通运输以运输为主。
汽车是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
民居屋顶较,墙体较。
5读图5.4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田多为。
以种植为主,一年收获次,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6归纳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课堂练习: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________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一月_______等温线;③是我国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________的分界线;⑤是我国________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⑥是温带季风气候和气候的分界线。
2通过表格对比记忆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和以北地区的地理差异第二课时四大地理区域学习目标: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划分原因自学指导:1综合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即地区、地区、地区和地区。
读图 5.5判断北京位于地区,香港位于地区,西藏位于地区。
2读图5.5完成第6页活动1)界线A大致与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确定界线A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2)界线B大致与1月等温线最接近。
界线B大致与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确定界线B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3)界线c与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
确定界线c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课堂练习:1读我国区域划分图,回答问题。
⑴字母表示的区域名称:(10分)A BC D我们学校所在地是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地区。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自主学习案班级:姓名:日期:自主学习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
自主学习方法指导:1、通过读图,认识区域位置。
2、联系已学知识,读懂图5.1、5.4.自主学习评价:完成《地理填充图册》1、描图填图。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互动学习案班级:姓名:日期:互动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3、认识造成南北自然差异的原因。
互动学习过程:一、以四组展示我国东、南、西、北不同地区的景观图引入本课的学习。
二、学习“地理差异显著”1、阅读教材第一段。
在阅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表述:“无论选择哪个方向”和“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
2、分组活动,通过读图5. 1,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及景观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及景观差异。
3、概括总结:我国自然景观差异显著,并且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4、了解在自然景观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1)、归纳出我国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线分布的特点。
(2)、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的分布规律。
5、举例说明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我国不同地区的人们生活(传统的衣、食、住、行)的差异,从而认识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6、读图5.2和阅读材料,并且补充其他方面的例子。
7、认识“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1)做“活动”第1题,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
(2)做“活动”第2题,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区划方面的重要意义。
(3)做“活动”第2题,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的主要原因。
二、学习“四大地理区域”1、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包含的范围。
2、了解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依据。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图文资料,结合生活经验感知中国地理的差异;2.运用地图收集相关信息,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分析南北差异;3.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明确界限划分的主导因素,初步了解中国区域。
【学习重点】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明确界限划分的主导因素。
【学习步骤】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
如果做一次穿越我国之旅,无论选择哪个方向,不仅能欣赏丰富多彩的地理景观,而且能感受我国的地理差异。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一、地理差异显著1.气温:自南向北,气温逐渐________。
南部长夏无冬,北部________。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________,降水越来越________。
3.地势:________,呈阶梯状分布。
二、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________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________等温线;③是我国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________的分界线;⑤是我国________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读图·析图2.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3.人类活动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请举一例说明“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可以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等方面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展开描述。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1.与我国一月0℃等温线大致接近的界线是()A.横断山脉B.天山—阴山一线C.巫山—雪峰山一线D.秦岭—淮河一线2.关于我国冬夏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A.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青藏高原 B.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漠河镇C.夏季我国南北温差大 D.夏季最高气温出现在海南省3.宜宾市主要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4.按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的划分,宜宾市属于()A.暖温带、湿润地区 B.亚热带、湿润地区C.亚热带、半湿润地区 D.暖温带、半湿润地区5.关于我国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夏季南北气温差异很大③季风气候显著④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6.与秦岭—淮河一线大体相一致的是()①1月0℃等温线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④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界线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读右图,完成7~8题。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6.1 位置和范围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把握我国自然环境地理差异。
2、把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与划分依据。
二、学习任务1、合作探究1:地理差异显著【小组抢答】(1)形成南北气温差异的主要缘由是什么?(2)形成东西降水差异的主要缘由是什么?(3)形成地形地势差异的主要缘由是什么?【小组争辩】我国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分布都有东密西疏的特点,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从地形和气候两个角度解答。
请在【课中争辩】地理差异显著——任务1中回答。
2、合作探究主题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同学抢答】(1)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气温有何不同?(2)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降水有何不同?(3)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温度带有何不同?(4)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干湿地区有何不同?(5)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气候类型有何不同?(6)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耕地类型、农作物和作物熟制有何不同?(7)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地形有何不同?【小组争辩】分析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请在【课中争辩】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任务2中回答3.学问小结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4、合作探究主题3——四大地理区域【小组争辩】(1)界线A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全都?其界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2)界线B大致与1月哪条等温线全都?大至与哪条等降水量线全都?其界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界线B与秦岭——淮河一线是否接近?(3)界线C与哪两个阶梯的分界线基本吻合?其界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在【课中争辩】四大地理区域——任务3中回答5、课堂小结:请跟随老师总结本堂课所学学问。
三、课后自主应用任务1:认真学习观看101才智课堂同步微课《我国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我国区域人文环境的差异》《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复习提问,检测上节课知识。
1. 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下列城市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A.广州B.海口C.哈尔滨D.合肥2.我国东西降水差异很大,在空间上分布的特点是()A. 从东北地区向西南地区递减B.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C. 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D. 从南部高原向北部平原递减3.从地势上说,我国东西差异特点表现是()A.西部高,东部低B.西部低,东部高C.西部是平原,东部是高原D.我国东西地势差异不大4.秦岭——淮河一线基本上是( )A.亚热带和热带的界线 B.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 C.400mm等降水量线 D.一月份0℃等温线2、出示学习目标,同学们齐读并理解。
二、自主预习梳理新知(一)不同的地理区域1.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出不同类型的区域,比如区域、区域和区域等。
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身份”。
2.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或不同的区域。
3.我国的温度带可划分为带、带和带,而温带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带、带、带。
(二)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1.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差异很大。
根据各地的、和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地区、地区、地区和地区。
2.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 (山脉)一(河流)一线一致。
3.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确定的主导因素是。
4.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第、级阶梯分界线一致,确定的主导因素是。
二、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目标导学一: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活动:举例说明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从同学们的交流中能够看出,这些地理要素的分布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有些要素的分布甚至有一定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是一种巧合还是有原因的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2.教师由简单到复杂示范1~2个实例。
3.学生小组内交流之后选代表在班级交流,预设学生例证如下。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分析中国地理差异的原因和表现。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以及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习惯和经济发展水平。
本节课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区域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中国的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引导。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不同地区的差异有一定的感知,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地理认知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地理差异的原因和表现,学会分析地理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区域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地理差异的原因和表现。
2.难点:分析地理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地理差异。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地理差异的原因和表现。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图文资料,用于展示和分析。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准备教案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提问:“请大家来说说我国地理差异的原因和表现。
”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地区的生活习惯、经济发展水平等图文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理差异。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课题:中国的地理差异【学习人】【班级】【学习日期】【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2.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并能通过读图说出它们之间的划分依据。
3.分析我国自然环境差异、人类活动呈现差异的原因。
【温故互查】秦岭—淮河一线有哪些重要意义?【学习探究】设问导读:阅读课本P2—P3和图5.1,完成下列问题:1.从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分析我国自然环境有哪些差异?2.在自然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呈现哪些差异?阅读课本P4—P5,完成下列问题:3.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在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等方面有哪些差异?4.合作交流并完成课本P5活动题1、2、3。
阅读课本P6,完成下列问题:5.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哪四大地理区域?自学检测:1.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但大体有一些规律。
自南向北,纬度,气温;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降水。
东南地区呈现景观,西北内陆地区呈现景观;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状分布,海拔逐级。
2.由于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致使各地人类活动也呈现。
例如,我国农业具有西东、南北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西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高低。
3.我国各地地理差异很大,为了方便认识,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等。
例如,按照气候特征,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根据干湿状况,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根据气温差异,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
4.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和。
【巩固练习】1.我国自然环境差异显著,以下不属于自然环境差异表现的是()A.气温 B.降水 C.地势 D.经济水平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A.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1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3.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民居特点是()A.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B.屋顶坡度大,墙体高C.屋顶坡度小,墙体高 D.屋顶坡度大,墙体较厚4.以下地理区域类型中,属于文化区的是()A.华北平原 B.长江三角洲 C.上海市 D.山东齐鲁文化区5.下列关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南方地区的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B.北方地区农田多为旱地,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C.南方地区1月的平均气温一般高于0℃ D.北方民居比南方民居的屋顶坡度大6.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的地理差异
7.某某省大部分位于的温度带是()
A、亚热带B、温带C、寒带D、热带
8.某某市属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9.位于我国的第一级阶梯上的地理区域是()
A、青藏地区B、南方地区C、北方地区D、西北地区
10.我国陆地最低点位于()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三)读“中国地理分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将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区域名称填在下列空格内:
A地区B地区
C地区D地区
2 .图中C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D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
理特征是。
3 .A、B两地区的地理分界线(图中虚线)
是岭―河一线
六、自我完善训练提升
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秦岭淮河
2.400mm
3.一二
4.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
5.青藏地区
(二)选择题
1——10题:C A C B C D A B A C
(三)读“中国地理分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青藏地区D西北地区
2.高、寒干旱
3.秦岭淮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