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北朝诗歌与散文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3
文综复习24:魏晋南北朝的律赋、骈文与散文模拟练习题一.作品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郦道元《三峡》,庾信《哀江南赋序》。
陶宏景《答谢中书书》,杨衒之《白马寺》,孔稚圭《北山移文》,谢惠连《雪赋》,谢庄《月赋》,江淹《登楼赋》、《恨赋》。
二.解释:1、骈文 2、诗体赋 3、《别赋》 4、《水经注》 5、《洛阳伽蓝记》三.填空1、魏晋散文刘勰以“气爽才丽”一语评价“三曹”。
在建安各体文章中,曹操的甚具异彩,有之风。
在应用文体中显露文学魅力的,是曹丕、曹植的。
在曹植传世的文章中,与书体相近的文,如《求白试表》等也是情文并茂。
2、抒情小赋在魏晋时涌现出一批佳作:如曹植的《》、王粲的《》、陶渊明的《》等。
3、南朝的骈文中,有代表性的名作有鲍照凭吊广陵的《》,孔稚圭讽刺伪隐士周颙的《》,江淹抒写各种离情别景的《》和各种人的遗憾的《》。
4、南朝的山水写景文的代表作有丘迟的《》、吴均的《》和陶宏景的《》。
其中丘迟描写江南暮春三月景色的有三句话,它们是:,,。
5、北朝散文的代表作有北魏郦道元的《》和杨衒之的《》。
四.简答1、试述“三曹”散文的内容和风格。
2、北朝时期有哪些重要散文著作,作者是谁?3、南朝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散文和辞赋的代表作家和重要作品?4、试说说《北山移文》艺术特点?5、简述《哀江南赋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6、简述《大人先生传》与《与山巨源绝交书》艺术之异同。
五.论述1、试述南朝美文衍化所表现的各个方面,你对它们有何评价?2、齐梁时期,文学的“新变”有哪三个方面?试作简要说明与论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txt (2)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3)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5)唐代时期:诗(6)宋代时期:词(7)元代时期:曲(8)明清时期:小说2 回复: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A、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B、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C、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3 回复: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2)在先秦,《诗经》统称为《诗》或《诗三百》直到汉武帝时期,儒学者将起奉为经典,才名为《诗经》。
(3)《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形式上以四言为主,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4)《诗经》的名篇有:《硕鼠》、《伐檀》、《关雎》等。
(5)《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
(6)《诗经》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靡不有初,鲜克有初4 回复: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1)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出身贵族。
他“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政治上主张修明法度,联齐抗秦,遭保守派反对,先后两次被放逐(前——汉北;后——江南洞庭)。
公元前278年夏历5月5日投汨罗江而死.(2)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得伸展抱负的愤懑。
名篇有:《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
(3)《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不朽的浪漫主义杰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抒情诗(第一首叙事诗是汉代的《孔雀东南飞》)。
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介绍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期,诗、赋、小说等体裁,在这一时期都出现了新的时代特点,并奠定了它们在此后的发展方向。
魏晋南北朝的作品文学思想与佛教在中土的传播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介绍一、建安风骨1、建安诗坛的时间断限。
建安诗坛,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魏明帝太和六年(233),即汉末魏初时期文学。
(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2、建安风骨形成的原因。
建安时代,汉末的动乱现实一方面给建功立业提供了可能,激发起士人们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一方面又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给士人带来岁月不居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
因此形成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的风尚。
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和女诗人蔡琰。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1、曹操生平及思想、性格。
曹操,字孟德,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曹操是一个注重实际的人,知道乱世用儒学不能及时奏效,所以用刑名法术之学。
精通音乐、书法、围棋,为人简易。
动乱板荡的时局,戎马倥偬的经历,统一天下的雄心,交织在他的诗歌中,形成了他古直悲凉、慷慨沉雄的艺术风格。
2、曹操诗歌创作成就。
①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
②曹操的诗有一种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
3、曹丕生平及感情特点。
曹丕,字子桓,三十一岁立为魏太子,三十四岁代汉自立。
曹丕博学多识,感情敏锐而细腻,对人生苦短有特别强烈的凄怆感受,诗作中更倾向于对个体感情的体会与抒发。
4、曹丕对七言计的贡献。
曹丕对七言诗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他的《燕歌行》二首,不仅为乐府产生一新体制,且为中国诗学开一新纪元。
至曹丕始形成纯粹的七言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论作业》魏晋南北朝诗歌文学一览表正始文学质。
”七子"散文名篇有孔融《荐祢衡疏》、《与曹公论盛孝章书》,陈琳《移豫州檄》、《为曹洪与魏太子书》,阮璃《为曹公作书与孙权》,王粲《务本论》、《荆州文学记官志》等。
"七子"散文在形式上有逐步骈化的趋向,尤以孔融、陈琳比较显著。
他们的一些作品对偶整饬,又多用典故,成为从汉末到西晋散文骈化过程中的一个不能忽略的环节。
作品集"七子"著作,原集皆已佚,今独存徐干的政治伦理专论《中论》。
明代张溥辑有《孔少府集》、《王侍中集》、《陈记室集》、《阮元瑜集》、《刘公干集》、《应德琏休琏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清代杨逢辰辑有《建安七子集》。
阮籍著有《大人先生传》、《达庄论》、《通易论》、五言咏怀八十二首,嵇康作品有《赠兄喜秀才入军诗》十九首、《幽愤诗》一首、《叙志诗》二首、《游仙诗》一首、《六言诗》十首、《重作四言诗》七首、《思亲诗》一首、《答二郭诗》三首、《与阮德如诗》一首、《酒会各个割据势力,消除战乱,实施一系列富国强兵措施的同时,身体力行,积极领导发展文学事业,“御军三十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他的儿子曹丕、曹植以及追随他们的建安七子:孔融(唯其与曹操政见不一)、王灿、陈琳、徐干、阮璃、应場,刘桢及一、二十位文人学士亦仿照曹操积极努力创作。
建安时期,无论是诗歌、辞赋,文章等都获得了极大的进步,尤其是诗歌,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的创作高潮,使汉乐府诗完全成熟,五言诗体得以发展,七言诗体从此开创。
曹操又率先冲破儒学的禁锢,打破当时盛行的骈体文格式,采用通脱的文体作文章,追随他的文人学士亦积极响应。
在北方,不仅岀现了一个文学繁荣的局面,而且使一代文风得以转变。
这一时期的文学被称之为“建安文学”。
建安文学为推动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岀了重大的贡献,尤其是对后来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和散⽂魏晋南北朝是我国辞赋发展的⼀个重要转变时期。
从先秦辞赋的抒情化转向了西汉以咏物为主的散体⼤赋,⾃东汉末年开始,以抒情咏物为主的⼩赋逐渐增多。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仍有散体⼤赋,但咏物抒情⼩赋占了较⼤的⽐重,成为这个时期辞赋的主流。
与东汉班固、张衡等赋家兼善散体⼤赋与骚体辞赋不同,这⼀时期的作家往往集诗⼈与⼩赋作者于⼀⾝,这也标志着诗赋交相影响的深化与合流的趋势。
赋体受诗的影响,语⾔趋向骈偶化。
骈偶作为⼀种增加语⾔对称美的修辞⼿法,被辞赋家们逐渐刻意追求和雕琢,于是骈⽂逐渐取代了辞赋,成为“⼀代之⽂学”。
骈⽂和散⽂是相对⽴⽽存在的。
散⽂是⼀种⽐语⾔精练⽽⼜不受形式约束的⾃由体⽂章。
由于⽂⼈⼤量地⾃觉运⽤骈偶这种修辞⼿法,因⽽南北朝的散⽂并不发达,只在史传、地理等学术著作中有些优秀作品,成就较⾼的是北魏郦道元的《⽔经注》和北魏杨之<洛阳伽蓝记》。
⼀、魏晋南北朝辞赋魏晋时赋的发展呈现出两种趋势。
在内容⽅⾯是咏物赋增多,⼤多取材于“草区禽族”,⽽在此外的⼀些作品中抒情成分增多,在形式⽅⾯则表现为除个别⼤赋外,作品的篇幅普遍短⼩,⾏⽂也⽇趋活泼,很⼤程度上摆脱了汉赋堆积名物辞藻的板重之习。
最能代表这⼀时期辞赋发展成就的,当推曹植、王粲、潘岳和左思等⼈。
曹植最著名、最能代表其艺术成就的是《洛神赋》。
赋序称“感宋⽟对楚王神⼥之事,遂作斯赋”,可知此赋的写作是受到宋⽟《神⼥赋》的启发。
它以浪漫⼿法,通过幻想境界,描写了⼀个神⼈相恋,⽽⼜⽆法结合,终于含恨分离的悲剧故事,充满着抒情⽓氛与神奇⾊彩。
作者将⼀位端庄秀丽的美⼥形象刻画得⼗分⽣动传神。
特别是写她将⾄的神情,更画出了⽔上⼥神的特点,给⼈以若真若幻的感觉,“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尘,动⽆常则,若危若安,进⽌难期,若往若还”。
这种描写,其成就远⾮宋⽟《神⼥赋》可以⽐拟。
王粲在辞赋⽅⾯的成就远远超过他的诗歌。
曹丘在《典论·论⽂》中说:“王粲长于辞赋。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高中语文文学常识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答:高中语文第一册1.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
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另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采莲赋》:南朝皇帝萧统著。
3.《西洲曲》:南朝乐府中的诗。
4.周瘦鹃:现代作家,翻译家,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文学流派)代表作家。
5.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的主将,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十六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其一生人格精神的写照。
6.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
东晋末年著名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等。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出自他的《挽歌》。
7.《文心雕龙》: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巨著,作者为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
8.金圣叹:名人瑞,字圣叹,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
曾把《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与《西厢》合称“六才子书”,并对后两种进行批改。
其批改《水浒》,成书于崇祯末期,将七十一回以后关于受招安、征方腊等内容删去,增入卢俊义梦见梁山头领全部被杀死情节,以结束全书。
批语中颇有独到之见,也表现了反对农民起义的立场。
9.顾炎武:号亭林,字宁人,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著有《日知录》。
南北朝的骈(pián)文的辉煌与散文的发展(文学的演变0410)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一种文体,也叫骈体文。
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尤其常以四字句六字句形成对偶。
如: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吴均)。
所以又称四六文。
在声韵上,讲究协调平仄以求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由于骈文对形式技巧要求很严格,所以情思的表达往往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
骈文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时。
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其赋作就是源自骈文的律赋。
唐代公文亦为骈文,即四六体。
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辞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
到了韩愈的时代,骈体文仍然流行,他和他的同道把骈文称为“时文”,而把骈文形成以前的古代散文称为“古文”,也就是先秦的单行散句,在形式上没有限制的文体。
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首遭一挫,入宋之后,在欧阳修等人率领之下,古文运动掀起第二轮高潮,散文大家迭出,而骈文自此渐衰。
不过,因为其特殊的艺术价值,骈文始终没有消亡,直至清末,骈文仍属流存的文体之一。
六朝是骈文突飞猛进的时代。
我国散文从东汉已经开始追求形式的整饬华美,魏晋时期已形成了骈体文,南北朝时期出现了骈文的高潮。
骈文几乎占有了一切文字领域,文学领域几乎除了诗歌就全归骈文统驭了——只在历史和其他学术著作中,散文才保有一块微小的地盘。
骈文词藻华丽,对偶工整,音韵优美,进一步发展了文学表现的技法,突出的是华丽纤巧的形式美,所以常招致“文胜质”、“形式主义”的批评,内容上失于空虚贫乏。
当然,总有才情之辈能驾驭繁复的艺术形式,做到“文质彬彬”,这个时期也产生了流传千古的骈文名篇。
其中代表作除了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和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这样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精美骈体小文外,还有传世的“长篇”,如:瘐信的《哀江南赋》,江淹(“江郎才尽”的主人公)的《恨赋》与《别赋》等。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品与特点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品1.建安七子:曹操《短歌行》、曹植《七步诗》、曹丕《典论·论文》、王粲《七哀诗》、徐干《中论》、阮璃《咏怀诗》、应玚《公宴诗》。
2.正始文学:何晏《景福殿赋》、夏侯玄《离合诗》、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向秀《思旧赋》。
3.两晋诗坛:陶渊明《归园田居》、谢灵运《山居赋》、鲍照《芜城赋》、庚信《哀江南赋》。
4.南北朝诗歌:北朝民歌《木兰辞》、庾信《哀江南赋》、南朝山水诗谢灵运、鲍照、谢朓、颜之推《颜氏家训》。
5.骈文:萧统《陶渊明集序》、萧纲《与朱异书》、江淹《恨赋》《别赋》、庾信《哀江南赋》。
6.小说:干宝《搜神记》、刘义庆《世说新语》、萧统《陶渊明集序》、萧纲《与朱异书》、江淹《恨赋》《别赋》、庾信《哀江南赋》。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点1.文学创作风格的多样化:既有建安七子的豪放,又有正始文学的玄妙,还有两晋诗坛的婉约,以及南北朝诗歌的南北交融。
2.文学题材的广泛:涉及政治、历史、山水、田园、爱情、友情等多种题材。
3.文学形式的创新:骈文的兴起,标志着中国散文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4.文学理论的成熟:曹操的《典论·论文》、刘勰的《文心雕龙》等,对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5.文学教育的普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成为士人必备的素养,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6.文学交流的促进: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交流,使南北文学相互借鉴,丰富了文学创作。
7.民间文学的兴起:北朝民歌《木兰辞》等,展现了民间文学的魅力。
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具有丰富的代表作品和独特的特点,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为后世文学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问建安七子中,哪位作家的作品以豪放见长?解题方法:回顾建安七子的代表作品,分析作品风格,找出以豪放见长的作家。
答案:曹操。
2.习题:请问正始文学中,哪位作家的作品以玄妙见长?解题方法:回顾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品,分析作品风格,找出以玄妙见长的作家。
试述南北朝骈文和散文发展情况。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骈文和散文在这一时期都有了新的发展。
骈文是一种以对偶句为主的文体,其特点是字句整齐对偶,讲究声韵和谐,辞藻华丽。
南北朝时期,骈文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当时文坛的主流文体。
骈文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南北朝时期,政治动荡,社会分裂,文化中心南移,士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开始追求华丽的文辞和对偶的句式,骈文因此得到了发展。
南北朝时期的散文也有了新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散文主要有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文等多种类型。
南北朝时期的散文注重形式美和内容的深刻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它是一部笔记小说集,以简洁的语言记录了魏晋时期的士大夫的言行和轶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
南北朝时期的骈文和散文都有了新的发展,它们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成就及其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值得关注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具有深远的影响。
从文学创作到思想理论,都在很大程度上为后世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文学形态的多元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文学形态的多元化。
在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涵盖了诗、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
其中,诗歌这一形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了繁华的巅峰。
此时,不仅有因风雅而流传的美人诗,还有农民自然所作的节令诗。
诗歌在表现社会风貌和人类情感方面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这也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
在散文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散文擅长于描写个人的生活和思想感受。
这种以个人为出发点的文学表现方式将情感和生活经验的表现融入到了作品当中,其影响也同时延续至今。
而在小说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文学则表现出更多的艺术创新。
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和人物形象塑造都有了更高的水准,丰富了文学创作的审美领域。
二、诗歌理论的探索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理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其中,首推的是永明文学,代表作品即《文心雕龙》。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强调文学艺术的追求,并且倡导诗歌应该具有“顺耳、韵足、节调、自然”的特质。
此外,这一时期还有诸如王羲之所著的《兰亭集序》等著名作品,为当时诗歌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文化的多元性方面,这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特征。
这一时期,文化思潮以多元的姿态呈现出来,诗歌理论也相应的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复杂的学科。
各种不同的思想潮流在这一时期都有了它们自己的呈现方式,成为了文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文学创作的卓越成就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的卓越成就同样是不可忽视的。
在这个时期,一大批文学巨匠横空出世。
不仅唐代的杜甫、李白等人知名度高,而在这个时期,文学巨匠也已经开始蜚声中外。
其中,王羲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
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大师,是当时盛行的书法学派之一的创始人,同时也是诗人和画家。
魏晋南北朝散文一、背景介绍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富有变革与创新的时期。
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到社会风貌的多样化,魏晋南北朝的散文也随之展现了丰富多样的特点。
本文将对魏晋南北朝散文进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
二、魏晋南北朝散文的发展1. 魏晋南北朝散文的起源魏晋南北朝散文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汉代的古乐府民歌和汉赋。
魏晋时期,由于政治混乱和社会动荡,士族间的交往与文化活动日益频繁,散文成为他们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
2. 魏晋南北朝散文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散文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独立性:魏晋南北朝散文开始脱离了乐府赋和骈文的束缚,展现出更为独立的面貌。
(2)短小精悍:魏晋南北朝散文以短小的篇幅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形式简洁、语言生动。
(3)倾向性:魏晋南北朝散文倾向于抒情与议论,反映了时代的变革和人们内心的动荡。
(4)品味与审美:魏晋南北朝散文注重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文化的精炼和和谐之美。
三、代表作品欣赏1. 《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汇集了大量故事和趣事的散文集,作者刘义庆通过这部作品展现了当时社会形态和人物风貌,以及时代的伦理观念和价值观。
2. 曹操的散文作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豪曹操以其精湛的文才而闻名,他的散文作品以抒发志向与情感为主题,笔阵短小精悍、富有力度,具有强烈的个人特色。
3. 陶潜的散文作品陶潜,也被称为陶渊明,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以自然与人道主义为题材,用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出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四、魏晋南北朝散文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散文对后世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
首先,作为一种新的文体形式,魏晋南北朝散文开创了散文的新纪元,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发展。
其次,魏晋南北朝散文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和思想的表达,对后世诗词的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魏晋南北朝散文也对后世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北朝时期北朝散文作品序
一、东归礼
比咸宁军九宣,谨吉众赐良马。
拂旌旌,尊位归,饮征斋承今过。
来仪披宫衣兮,车重将椒沽,
廷尉拊胡马兮,献惠陛下倡曲。
饱受恩宠尊怀,宿在御营里兮。
遣俎拊睡车兮,行至大梁已。
照礼挛,审礼轩,惊动天上大泽。
二、宴乐于洛阳
鱼龙漏夜濬,吴钩秋月照。
洛阳临江表,宴乐去万里。
四方有兵鏖,礼仪多徐行。
舞动金银镝,吹奏琴瑟声。
歌舞娱中兴,恩宠瞻大士。
乡人来各拜,欢乐融上天。
三、开河节
清明开河阳,鸣放玉嶂上。
推轩扬白虹,庭暖攒青烟。
劳农袖手归,日月皆可仙。
贺军众新礼,按阶入泉牆。
先帝垂云彩,军士欢向前。
四、北都开河
河开皆夏节,北都起省庆。
令民千载歌,军士备四方。
曲木歌一梭,尘土入青崖。
壮士乘黄士,远披五色旗。
祥雨洒河边,太守居大厅。
五、出大关
推车兮逐春,云尔穆王庭。
天厌瑞景属,出大关兮稽衡。
东风掠泯雨,彻桥山兮旌旐。
河水湃兮近山,马骝惊兮野田。
棹轩浮波阁,千丈披青天。
献诗说:
1、出自于《国语·周语上》
2、一种关于《诗经》收集的说法;
3、“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采诗说:
删诗说:
1、由司马迁提出的《诗经》形成的说法;
2、司马迁说在孔子时有3000多首诗,孔子选出合乎礼仪的305首组成《诗经》;
3、这个说法不准确;
吴越春秋:
1、东汉末年的一部杂史;
2、作者是越晔;
3、写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历史;
古文运动:
1、中唐时期发起的一起由骈体一以散体的文体与文风的革新运动;
2、主张“主以明道”
3、主要作家有韩愈和柳宗元;
九歌的艺术特色:
1、寄托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
2、神灵的价格化;
3、具有奇特瑰丽,色彩斑澜的艺术境界;
南北朝乐府民歌
一、名词解释
1、吴歌:指《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所收主要产生于长江下游以建业为中心一带地区的南朝民歌,今存326首。
现存吴歌多为女子的吟唱,生动而集中地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与坚贞,相思的欢乐和痛苦,婚姻不自由的苦闷,以及对男子负心的怨恨等种种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感情和复杂的心态。
2、西曲:指《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所收主要产生于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以江陵为中心地区,包括其周围一些城市的南朝民歌。
今存142首。
西曲多写商人妇的相思离别和劳动者的爱情生活,题材较吴歌略宽,风格也更明快。
3、《敇勒歌》:乐府杂歌篇名。
北朝民歌。
敕勒歌辞系从鲜卑语译出。
北齐高欢为周军所败,命斛律金唱此歌以激励士气。
这首歌辞歌唱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
风格异常雄浑朴质,不愧为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品。
二、论述题
1、试分别概述南北朝民歌的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南朝民歌多数表现男女恋情。
吴歌和西曲因产生的地域不同,情调和风格略有不同(见基本知识部分)。
北朝民歌虽数量不多,题材却比较广泛。
主要有四方面内容:一是描写北方的壮丽山川和游牧生活;二是表现了北方民族粗犷豪迈的个性和豪侠尚武的精神;三是反映了北方频繁的战争以及由此给人民带来的离乡背井、流离失所的痛苦;四是反映了爱情婚姻生活。
2、试比较南北朝民歌的艺术风格?
参考答案:南朝民歌篇幅短小,多为五言四句。
语言清新自然,在语言上最大的特色是运用双关隐语,不仅使语言活泼流畅,而且使情思的表达也更加委婉含蓄。
北朝民歌语言质朴刚健,风格粗犷豪放,自然清新,多杂言格式而以五言为主。
3、说说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的分类保存情况?
参考答案:南朝民歌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西曲两类,还有数量极少的神弦歌。
此外《杂曲歌辞》、《杂歌谣词》里也保存了少量的南朝民歌。
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里。
多数为北魏、北齐、北周时期的作品,传入南朝,初梁代的乐府机关保留下来。
4、试简析《西洲曲》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西洲曲》是乐府《杂曲歌辞》里的一篇。
南朝无名氏作,为五言体。
因首句“忆梅下西洲”,故名。
原为长江流域的民歌,后经过文人的加工。
内容描写一个少女怀念久别情人的心理。
作品通过带季节特征的人物活动的变换,层层递进地表现了一位少女从春到秋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之情。
语言优美,笔触细腻,情思缠绵悱恻,顶真和双关语的运用是其手法上的显著特点。
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转韵,流利宛转,声情和谐。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的最优秀作品,也是其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5、试简析《木兰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讲述了一位叫木兰的女子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立功之后不慕富贵退居乡里的故事。
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她是古代人民理想的化身,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艺术上的成就:一是富于传奇色彩,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范例;二是出色地运用了民歌常用的复叠、铺陈排比等艺术技巧,比喻、对偶、反衬、顶真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艺术效果;三是笔墨凝练,繁简得宜,句式以五言为主,杂以七言、九言,错落有致,声韵铿锵,富有音乐美。
第十三章南北朝散文
一、名词解释
1、《洛阳伽蓝记》:北魏杨衒之著,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书、史书。
主要记载洛阳佛寺情况,同时记录了众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材料,此外,作者在描写洛阳寺院的庄严盛大时,也处处流露出抚今追昔的感慨以及怀恋沉痛的心情。
叙事简明,文笔清新,以散体为主,间以骈偶句式,是一部有特色的散文著作。
2、《水经注》:北魏郦道元著。
相传此书是为汉代桑钦所作的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水经》所作的注。
郦道元引书四百多种,加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注《水经》,叙述了许多河流两岸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对后代山水游记文学有很大影响。
二、论述题
1、北朝时期有哪些重要散文著作,作者是谁?
参考答案: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颜之推《颜氏家训》。
2、南朝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散文和辞赋的代表作家和重要作品?
参考答案:宋时谢惠连《雪赋》、鲍照《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谢庄《月赋》等,齐时孔稚圭《北山移文》、梁时丘迟《与陈伯之书》,吴均《与朱元思书》,以及江淹的《别赋》、《恨赋》、《登楼赋》等。
3、试说说《北山移文》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一是成功地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北山景物以生命,借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三是辞藻华美,情韵兼备,句式整齐,自然流畅。
4、简述《哀江南赋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参考答案:是庾信《哀江南赋》的序,是一篇独立的骈文,交待创作缘起,即作赋的背景和原因,概括全篇大意。
首段叙自己被羁留北国的怅恨和梁朝覆亡的怆痛,次段叙写自己的危苦,末段悲伤国事。
层次分明。
本篇在艺术上有显著特征:一是善于运用大量典故表达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深刻的思想感情,并在征引旧典的基础上创造了不少切合时事的新典;二是成熟地运用骈偶技巧,使文意纡曲转折毫不板滞,创造了四、六对句的格式,而又杂以散行,写得纵横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