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数字音频技术
- 格式:pptx
- 大小:225.52 KB
- 文档页数:20
数字音频技术期末总结高中1. 引言数字音频技术是指将声音信号转换为数字数据,并利用计算机等设备进行处理和传输的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音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音乐、广播、影视等领域。
本次期末总结将对数字音频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及未来发展进行梳理和总结。
2. 基本原理数字音频技术基于模拟音频信号的采样、量化和编码。
采样是指将连续的模拟音频信号离散化成一系列的采样点,采样率决定了采样点的数量。
量化是指对采样点进行量化处理,将其转换为离散的数字数值。
量化的精度决定了数字音频信号的动态范围和信噪比。
编码是将量化后的数字音频信号转换为二进制码,以便于存储和传输。
3. 应用领域(1) 音乐制作和录制数字音频技术使得音乐制作更加方便和灵活。
音乐制作人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编辑、混音和后期处理,大大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录音棚也从传统的模拟设备转向了数字设备,提高了音频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
(2) 电影和电视音频数字音频技术在影视制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数字音频处理器,可以对音频信号进行均衡、压缩、混响等处理,使得观众能够获得更加真实和沉浸式的音效体验。
(3) 广播和网络音频数字音频技术为广播和网络音频的传输提供了便利。
通过网络传输,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收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或节目。
而广播电台通过数字化的信号处理和传输也提高了音频的质量和传输的可靠性。
4. 数字音频技术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数字音频技术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音频信号的压缩和传输问题。
随着音质的提高和网络传输的普及,对音频信号的压缩和传输要求更高。
其次是音频信号的处理和合成问题。
随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音效的合成和处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数字音频技术有望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进一步发展。
首先是音频质量的提高。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音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数字音频技术需要不断提升音质,使音频能够还原真实的声音。
其次是音频的个性化和交互化。
《数字音频广播》各章归纳小结陈柏年(浙江传媒学院)第一章数字音频广播概述一、数字音频广播DAB概念:将传送的模拟音频信号经过脉冲编码调制(PCM)转换成二进制数代表的数字式信号,然后进行音频信号的处理、传输、存储,以数字技术为手段,传送高质量的声音节目。
数字音频广播除传送声音信号外,还传送数据信号。
它是继调幅广播、调频广播以后的第三代广播。
两个基本的数字音频广播:尤里卡147-DAB (Eureka147- DAB)和带内共信道(IBOC)广播。
二、DAB的工作频段:30MHz~3GHz。
DAB的技术要点:以数字技术为基础,采用先进的音频数字编码、数据压缩、纠错编码及数字调制技术,在接收端可获得与原始发送信息相同质量的节目内容。
三、DAB的五项关键技术:(1)信源编码:掩蔽型自适应通用子频带综合编码与复用(MUSICAM)(2)信道编码:①卷积编码,②循环冗余校验码CRC,③交织技术(3)传输方法:编码正交频分复用(COFDM)(4)插入保护间隔:使彼此相继的符号即使在有反射时也相互独立。
(5)同步网技术:通过同步网实现覆盖。
四、DAB系统结构框图DAB发送过程:(1)音频信源编码:采用MSICAM算法,得到的音频压缩数据;(2)信道编码:采用可删除型卷积编码和时间交织;(3)多路复用器:将多路音频数据送入多路复用器与数据业务一起复用,进行频率交织;(4)OFDM基带调制:复用信号以包的形式进行OFDM基带调制,其中还加入FIC、同步信号等;(5)发射机:OFDM基带调制信号经I/Q 正交调制器后产生I/Q两路模拟基带信号,进行中频调制后,送入射频部分进行载波调制、功率放大并发射。
五、音频压缩标准(一)MPEG-1音频压缩标准1、三种取样频率:32、44.1、48kHz2、数据率:32kbps~384kbps3、四种工作模式:单声道、双声道、立体声、联合立体声4、编码算法:(1)MUSICAM-掩蔽型通用子频带集成编码与频分复用。
《大学计算机基础》章节知识点汇总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简述计算机的发展情况。
答:1946年2月,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ENIAC至今,按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元件的变化来划分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大致辞可分为四代:第一代为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电子管。
第二代为晶体管计算机(1959~1964)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晶体管,这一时期了出现了管理程序及某些高级语言。
第三代为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出现操作系统,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等。
第四代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至今)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了微型计算机及巨型计算机等多种类型的计算机,并向微型化、巨型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
2、计算机在信息技术中的作用(1)能够快速高质量的实现人工无法完成的数据处理工作。
(2)大容量存储设备的记忆能力使得世界空间变大了。
(3)不断发展的多媒体技术进入到信息技术领域。
(4)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拉近了世界各地人们的距离。
(5)计算机在决策系统的使用,有助于决策的科学化。
3、简述摩尔定律(1)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的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Mo ore)提出来的。
(2)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3)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4、电子计算机的系统结构5、ROM和RAM(1)ROM(只读存储器)计算机工作过程中,只能从ROM读取数据,不能写入,ROM内的信息是在制造时用专用设备一次写入的常用来存放重要的系统程序或数据内容是永久性的,在关机或断电的情况下也不会丢失,目前常见PROM、EPROM、EEPROM、MROM(2)RAM(随机读写存储器)CPU运行期间既可从RAM中读取信息,也可向其写入信息,断电后,所存信息会丢失又分为SRAM(静态)和DRAM(动态)6、软件和硬件的关系硬件和软件同是构成计算机系统的两大要素,缺一不可。
第四章音频的采集本章主要内容:◆数字音频的一般概念◆音频相关设备◆音频的采集4.1数字音频的相关概念与一般生活中的很多音频信号不同,计算机多媒体中涉及的音频是指数字音频。
数字音频指的是一个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的数据序列,它是由模拟声音经抽样(即每隔一个时间间隔在模拟声音波形上取一个幅度值)、量化和编码(即把声音数据写成计算机的数据格式)后得到的。
目前,多媒体计算机中数字音频的形式很多,主要有3种方式:波形音频、MIDI音频和CD音频,这3种音频分别通过对外部声音源进行录制、从MIDI 音乐和播放CD来获取。
下面对这3种形式的数字音频做个介绍。
(1)波形音频波形音频是多媒体计算机中最常用的方式。
波形音频是通过模拟音频数字化的过程获得的,数字化的过程是指将模拟音频转换成一连串的二进制数据,在计算机中再现原始声音的过程。
实现这个步骤使用的设备是模/数转换器(A/D),它以每秒上万次的速率对声波进行采样,每一次采样都记录下了原始模拟声波在某一时刻的状态,这称之为祥本。
将一串的样本连接起来,就可以描述一段声音了。
数宇化过程主要包括采样和量化两个方面。
相应地,数字化音频的质量取决于采样频率和量化位数这两个重要参数。
采样频率(Sampling Rate)是指将模拟声音数字化时,每秒钟所抽取声波幅度样本的次数,采样频率的计算单位是kHz 。
正常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大约在20Hz 至20kHz 之间,根据采样理论,为了保证声音不失真,采样频率应在40kHz 左右。
在windows 系统中一般支持44.lkHz、22.05kHz及11.025kHz 3种采样频率,其中44.lkHz 的采样率足以还原人所能听到的任何声音频率。
一般来讲,采样频率越高声音失真越小,但用于存储音频的数据量也越大。
量化数据位数(也称量化级)是指每一个采样点能够表示的数据范围,经常采用的有8位、12位和6位。
例如,8位量化级表示每个采样点可以表示256个(0-255)不同的量化值,而16位量化则可表示65536个不同的量化值。
第一章数字媒体技术概论一、填空题1、对于媒体的含义,可以从_______和________两个范畴理解。
(传递信息的载体、存储信息的实体)2、国际电信联盟定义了五种媒体,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3、计算机记录和传播的信息媒体的一个共同的重要特点就是信息的最小单元是_______.(比特)4、数字媒体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数字化,交互性,趣味性,集成性,技术与艺术的融合)5、数字媒体概念第二章数字音频技术基础一、单项选择1、声音的数字化过程不包括()。
AA.解码B.采样C.编码D.量化2、下列文件格式属于音频格式的是().BA.ASF B.W A V C.MOV D.RMVB3、下列采集的波形声音质量最好的是( )。
BA.单声道、16位量化、22.05kHz采样频率B.双声道、16位量化、44.1kHz采样频率C.单声道、8位量化、22.05kHz采样频率D.双声道、8位量化、44.1kHz采样频率4、下列软件不是音频专业处理软件的是()。
CA.Cool Edit B.Adobe Audition C.Auto CAD D.Vegas Audio5、以下的采样频率中,()是目前声卡所支持的.DA.100kHz B.20kHz C.22。
5kHz D.48kHz6、在PC中播放音频文件必须安装下列( )设备。
CA.网络适配卡器B.视频卡C.声卡D.光驱7、模拟音频处理设备不包括()。
DA.音箱B.话筒C.模拟调音台D.声卡二、填空题2、按照声音的来源及作用,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人声、乐音、响音)3、人耳可感受声音频率的范围为20—20000Hz。
声音高于20000Hz为_______,低于20Hz为_______.(超声波、次声波)4、话筒的主要功能就是________。
数字音乐学知识点数字音乐学作为一个新兴的跨学科领域,涵盖了音乐、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
在数字音乐学领域,人们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改变和创新传统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为音乐的创作、传播和欣赏提供了更多可能。
下面将从数字音乐学的几个关键知识点展开介绍。
数字音乐技术数字音乐技术是数字音乐学研究的基础,它包括数字音频处理、数字音频合成、数字乐器设计等内容。
数字音频处理是指通过计算机对音频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包括采样、编码、存储、传输等过程。
数字音频处理的核心技术是数字信号处理和信号处理算法,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对音频信号进行降噪、压缩、混响、均衡等处理,提高音质和音乐的表现形式。
数字音乐合成是指利用计算机生成音频信号,包括声音的合成、音调的生成、音色的设计等。
数字音乐合成的技术有物理建模合成、取样合成、互补合成等多种方法,可以用来模拟各种乐器的声音和音色,实现虚拟乐器的创作和演奏。
数字乐器设计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设计和制造各种电子乐器和数字乐器,如电子琴、合成器、数字键盘等。
数字乐器设计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方面,通过设计数字音频接口、音频控制系统、音频处理算法等内容,可以实现多种功能和样式的数字乐器,提高音乐创作和演奏的便利性和多样性。
数字音乐理论数字音乐理论是数字音乐学的理论基础,包括数字音频理论、数字信号处理理论、音乐信息处理理论等内容。
数字音频理论是研究音频信号的数字化、处理、传输和存储的原理和方法,通过深入研究音频信号的特性和规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字音乐技术。
数字信号处理理论是研究信号处理的数学模型、算法和技术,包括时域处理、频域处理、滤波器设计、谱分析等内容。
数字信号处理理论是数字音乐技术的核心理论之一,通过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实现音频信号的分析、变换、合成等功能,广泛应用于音频处理、音乐合成等领域。
音乐信息处理理论是将信息技术和音乐艺术相结合的跨学科领域,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和分析音乐信息,包括音频信息、音乐符号信息、音乐结构信息等。
数字音频与音乐制作基础数字音频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音乐产业。
现在,越来越多的音乐制作人选择使用数字音频工具来创作、录制和制作音乐。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数字音频技术的基础知识以及音乐制作的基本步骤。
一、数字音频基础1. 什么是数字音频?数字音频是指将音频信号转换成数字数据的过程。
通过模拟到数字转换器(ADC),我们可以将模拟音频信号转换成所需的数字格式。
相反,我们可以使用数字到模拟转换器(DAC)将数字音频信号转换回模拟形式。
2. 数字音频的优势与传统的模拟音频相比,数字音频具有以下优势:- 高质量:数字音频可以提供更高的保真度和更低的噪音水平。
- 可调性:数字音频可以轻松进行编辑和处理,通过调整音频参数来优化声音效果。
- 可复制性:数字音频可以轻松地进行复制,并保持原始质量不变。
- 方便性:数字音频可以在不同的设备之间进行传输和共享。
3. 数字音频的文件格式数字音频文件可以以多种格式保存,常见的格式包括WAV、MP3、FLAC 和 AAC。
每种格式都有自己的压缩算法和特点。
例如,MP3 是一种有损压缩格式,可以实现较小的文件大小,而 WAV 是一种无损格式,提供了更高的音频质量。
二、音乐制作基础音乐制作是指通过创作、录制和混音来创建音乐作品的过程。
以下是音乐制作的基本步骤:1. 创作阶段音乐创作是整个音乐制作过程的起点。
在这个阶段,音乐制作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和灵感来编写音乐的曲调、旋律和和声。
他们可以使用各种乐器、合成器或者 MIDI 键盘来实现这些创意。
2. 录制阶段一旦音乐的基本构思完成,音乐制作人可以开始录制音乐,将声音转化为数字音频。
录制可以在专业的录音室中进行,也可以在家中的个人工作室完成。
音乐制作人可以使用麦克风和录音设备来记录声音,并将其转换成数字音频文件。
3. 编曲与编排在录制完成后,音乐制作人可以通过编曲和编排来优化音乐的效果。
他们可以添加额外的乐器、音效和合成器来丰富音乐的层次和色彩。
习题解析一、单选题1.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通常为D。
A)10-20 kHz B)200-15 kHzC)50-20 kHz D)20-20kHz答案:D解析:人耳可听到的声音频带范围是有限的,在20~20000Hz之间,这些频域的声音信号被称为音频信号;频率低于20Hz(称为亚音信号或次音信号)和高于20000Hz(称为超音频信号)的声音信号人类是听不到的。
2.描述模拟音频信号的三个物理量中,C决定了声音的音调。
A)振幅——音强B)音色C)频率——音调D)周期答案:C解析:音调与频率有关,代表了声音的高低。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反之亦然。
各种不同的声源具有自己特定的音调,如果改变了某种声源的音调,则声音会发生质的转变,使人们无法辨别声源本来的面目。
3.将模拟声音信号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的数字化过程是D。
A)采样→编码→量化B)编码→采样→量化C)量化→编码→采样D)采样→量化→编码答案:D解析:模拟音频数字化就是将连续变化的模拟声音信号转换成离散的数字音频信号。
一般需要完成采样、量化和编码三个步骤。
4.在模拟音频数字化过程中,A实现了将模拟音频信号在时间上离散化。
A)采样B)量化C)编码D)压缩答案:A解析:模拟音频信号不仅在幅度取值上是连续的,而且在时间上也是连续的,要使模拟音频信号数字化,首先要在时间上进行离散化处理,即在时间上用有限个采样点来代替连续无限的坐标位置。
采样就是每隔一段时间从连续变化的模拟音频信号中取一个幅度值(也称为采样值),从而把时间上的连续信号变成时间上的离散信号。
采样的时间间隔称为采样周期;每秒内采样的次数称为采样频率;采样后所得的一系列在时间上离散的样本值称为样值序列。
5.奈奎斯特采样理论指出,采样频率不应低于声音信号最高频率的D倍。
A)3 B)1/2C)1/3 D)2答案:D解析:采样频率是对声音波形每秒钟进行采样的次数。
奈奎斯特理论指出:采样频率不应低于模拟音频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这样才能将数字化的声音还原为原始声音,这叫做无损数字化。
第一章填空名词解释1、声波:指弹性介质中传播的压力,应力、质点位移和质点速度的变化声音:指声波变化作用于人耳所引起的感觉纵波:介质分子的振动方向和波前进的方向平行,在空气中传播的声波是纵波横波:介质分子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2、传播速度:在15摄氏度的空气中为340m/s3、纯音:纯音是指具有单一频率的正弦波复合音:由基音和泛音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声音基音:发音体整体振动产生的音(振动长度越大,频率越小),叫做基音,决定音高泛音:发声体部分振动产生的音(发声体除基音以外的音),叫做泛音,决定音色4、频程:人们吧20-20000Hz的频率范围分为若干个频段,被划分的每一个具有一定频率范围的频段(频带)成为一个频程。
有恒定带宽的划分方法和恒定带宽比两种划分方法,常采用恒定带宽比方式进行划分5、声压:指声波传播时介质中心的压强与无声波传播时的静压强之差,声压的大小反映了声音振动的强弱,同时也决定课声波振幅大小声压级:采用对数方式分级的办法表示声音的强弱,用L p表示p为有效声压值,p ref为基准声压6、直达声:是指从声源直接传播到听音点的声音近次反射声:由于人耳听觉的延迟效应,在直达声之后延迟50ms以内到达的反射声混响声:在近次反射声后陆续到达的、经过多次反射的声音统称为混响声声场:有声波在其中传播的那部分媒质范围,是指有声波存在的弹性媒质所占有的空间7、双耳效应:声源到达左右耳的距离存在差异,导致到达两耳的声音在声压级、时间、相位上存在着差异,两只耳朵感知这种微小差别传到大脑神经中以判断声源方向。
8、立体声的基础:双耳效应第二章1、传声器:又称话筒或“麦克风”。
它的作用是将话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送往调音台或放大器,最后从扬声器中播放出来。
分类技术指标:灵敏度、频率范围、信号噪声比、源阻抗及推荐的负荷阻抗、最大容许声压级、隔振能力、瞬态响应、指向特性源阻抗:简称阻抗,指传声器的交流内阻,以Ω为单位,通常用1kHz信号测得。
数字音频原理数字音频是指通过数字化技术将模拟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数字音频的原理是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和技术,它在音频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数字音频的基本原理、数字音频的特点以及数字音频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数字音频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模数转换器(ADC)将模拟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再通过数模转换器(DAC)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
在这个过程中,模拟音频信号经过采样、量化和编码等步骤,最终转换为数字信号。
数字音频的采样率和位深度是影响音频质量的重要参数,采样率越高、位深度越大,音频质量越高。
其次,数字音频具有许多特点,例如数字音频可以进行精确的复制和传输,不受模拟信号受到的干扰和衰减影响;数字音频可以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实现音频的编辑、混音、特效处理等功能;数字音频可以实现音频信号的压缩,减小数据量,便于存储和传输等。
这些特点使得数字音频在音频处理、音乐制作、广播电视、通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最后,数字音频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音乐制作领域,数字音频技术可以实现音频的录制、编辑、混音、母带制作等功能,大大提高了音乐制作的效率和质量;在广播电视领域,数字音频技术可以实现音频信号的编码、传输和解码,提高了广播电视的音质和传输效率;在通讯领域,数字音频技术可以实现语音通信、视频通话、网络音频传输等功能,提高了通讯的质量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数字音频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将模拟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它具有精确、稳定、可编辑、可压缩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音乐制作、广播电视、通讯等领域。
数字音频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音频产业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和乐趣。
《数字音频技术》导学案数字音频技术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数字音频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数字音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优势;3. 熟悉数字音频技术常见的文件格式和相关工具。
一、概念与基本原理1.1 数字音频技术的概念数字音频技术是指将声音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数码设备进行录制、存储、传输和处理的技术方法。
它通过对声音信号进行采样和量化,将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
1.2 数字音频技术的基本原理数字音频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采样、量化和编码。
采样:将模拟音频信号在时间上进行离散化处理,通过在每个固定时间间隔内测量音频信号的幅度值来表示音频信号的离散样本。
量化:将采样得到的连续振幅值转换为离散的数值表示,常用的量化方式有线性量化和非线性量化。
编码:将量化后的音频信号用数字编码表示,常用的编码方式有PCM(脉冲编码调制)和DSD(直接流数字)等。
二、实际应用和优势2.1 数字音频技术的应用领域数字音频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媒体制作、音乐产业、广播电视、网络传媒、通信技术等。
在媒体制作领域,数字音频技术可以实现音频信号的高质量录制和后期处理,提高音频制作的效率和品质。
在音乐产业中,数字音频技术可以实现音乐的录制、混音和母带制作,方便音乐制作者进行个性化创作和编辑。
在广播电视和网络传媒领域,数字音频技术可以实现音频信号的高清播放和传输,提供更好的听觉体验。
在通信技术领域,数字音频技术可以实现语音通信的数字化和压缩传输,提高通信效果和节省带宽。
2.2 数字音频技术的优势数字音频技术相比传统的模拟音频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保真度较高:数字音频技术能够准确还原原始音频信号,降低了传输和处理过程中的噪声和失真;2)可靠性较强:数字音频信号具备较强的抗干扰和抗损耗能力,能够有效保护音频信号的完整性;3)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较强:数字音频技术能够进行精确编辑和处理,实现音频信号的各种效果和定制需求;4)易于存储和传输:数字音频信号可以进行数字化存储和网络传输,便于后续的访问和共享。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第一章概述小结一、广播的定义:一种“定点发送、群点接收”的通信方式。
“广播”的两层含义:1、泛指:通过无线电波或有线系统向广大听众或观众传送节目的过程。
2、特指:声音广播。
二、广播电视的特点:1、形象化:以声音和图像的形式来传递信息。
2、及时性:以电波传播的速度来传送信息。
3、广泛性:覆盖范围最广泛的一种传播媒介。
三、广播电视的发展沿革1、三代广播:(第一代)AM-调幅声音广播,(第二代)FM-调频声音广播,(第三代)DAB-数字声音广播。
2、三代电视:(第一代)黑白电视广播,(第二代)彩色电视广播,(第三代)数字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广播。
四、广播电视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作用1、节目制作与播出:利用必要的广播电视设备及技术手段制作出符合规范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并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节目表)将其播出到发送传输端。
2、发送与传输:将广播电视节目信号进行一定的技术处理(如编码、调制等)后,经过某种传输方式(如地面射频传输、卫星广播、有线传输等)传送到接收端。
3、接收与重现:接收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变换,最终还原成图像及声音。
4、监测网:对广播电视链路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信号的监测,及时了解播出安全的播出的质量情况。
五、广播电视的基本传输方式1、地面无线电开路传输:主要业务有调幅中、短波广播、调频广播、VHF/UHF频段电视广播等。
(1)调幅广播:中波MW调幅广播的频率范围是526.5~1605.5 kHz,每个频道的带宽为9 kHz,共划分为120频道;主要是地波传播。
短波广播SW的频率范围是2.3~26.1 M Hz,每个频道带宽是10 k Hz,;主要是天波传播。
(2)调频广播:频率范围为87~108 M Hz,每套调频节目所占带宽为200 k Hz空间波直线传播(视距)。
(3)VHF/UHF地面电视广播:每个频道带宽是8 M Hz,共安排了68个规范频道,从DS-1到DS-68,其中,甚高频(M波)VHF的规范频道从DS-1到DS-12;特高频(分M波)的规范频道从DS-13到DS-68,空间波直线传播(视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