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古代诗歌.
- 格式:ppt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53
秘籍06 古代诗歌阅读简答题满分秘籍(全国甲、乙卷)古代诗歌阅读简答题的主要考点:诗歌形象、诗句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观点态度。
语言的考查,通常融入对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的考查之中一七法快速读懂古代诗歌阅读在诗歌鉴赏中,首先是要读懂诗歌内容,读懂是王道,读懂是鉴赏和表达的基础。
因为任何诗歌鉴赏都是分三步进行的,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
二快速读懂诗歌内容的方法(一)看标题,抓题眼;(二)看注释,抓暗示信息;(三)看作者,知人论世(四)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字”(五)看意象,把握特定含意(六)看典故,取用原来意义(七)看尾句,卒章显志三紧扣题干要求,参考选择题正确选项的解读,结合诗句整理答案。
具体解题时,上述方法综合运用,但关键是要看清题干要求,具有整体意识,简单题与选择题综合考量,有时选择题做到二选一确定不了时,暂时放一放,看看简答题的题干,查找隐含信息,再来关联选择题,就会豁然开朗。
【典例1】(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陈师道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 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
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
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整体阅读]第一步,看标题,抓题眼。
首先看诗题,“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和”提示本诗是一首酬和诗,“南丰先生出山之作”交代写诗的缘由。
由此可知,此诗是作者应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表达了对南丰先生出山的看法。
第二步,看注释,抓暗示信息。
通过注释①可知,题目中“南丰先生”即曾巩,曾巩是诗人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注释②③有利于把握诗歌的内容。
第三步,看作者,知人论世陈师道,不是学生特别熟悉的作者,没有已知背景,课结合第二步注释一并考虑。
第四步,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字”笑,有情不及羡他未能全无意试一鸣综合五、六、七步,看意象,典故,尾句等细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
读懂古诗的方法
读懂古诗,是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和艺术的重要途径。
下面是一些帮助你读懂古诗的方法:
1. 了解诗人背景: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创作风格等,有助于理解其诗歌的内涵和主题。
2. 理解诗歌主题:古诗主题广泛,包括山水、友情、离别、爱情、政治等。
理解诗歌主题,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情感和主旨。
3. 解读诗歌语言:古诗语言简练、含蓄,常常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需要仔细解读诗歌语言,理解其深层含义。
4. 体会诗歌意境:古诗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生活场景等,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需要用心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其美的力量。
5. 关注诗歌结构:古诗结构严谨,往往遵循一定的韵律和节奏。
关注诗歌结构,有助于理解其内在的逻辑和美感。
6. 结合注释和典故:很多古诗涉及到历史典故和背景知识,需要结合注释和典故来理解。
这有助于深入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
7. 多读多背:读古诗需要多读多背,通过反复阅读和背诵,培养对古诗的语感和理解能力。
8. 借助工具书:遇到生僻字词或典故时,可以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阅相关解释和用途。
总之,读懂古诗需要不断积累和努力。
通过了解诗人背景、理解诗歌主题、解读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意境、关注诗歌结构、结合注释和典故以及多读多背等方法,我们可以逐渐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读懂一首诗词,必须从整体上抓住诗词内容的六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景、何情(何理)。
当然,把握一首诗词的思想感情,不仅要准确分析字面信息、隐喻用典,还要把握字面背后隐含的信息,知人论世等。
一、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事件。
许多古诗诗题的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二、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如由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故园情”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三、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
如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咏史诗、边塞诗、送别诗、写景诗、闺怨诗、羁旅诗等。
不同类型的诗歌具有特定的内容和不同的表现方式,如山水田园诗的宁静闲适、恬淡快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咏物诗的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吊古伤今、借古讽今,边塞诗的建功立业、奋勇报国、厌战思乡,送别诗的离情别恨、深情厚谊、劝勉激励,爱情诗的绵绵思念、款款深情,闺怨诗的思远怀人、控诉战争,羁旅诗的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念亲思乡等。
因此,能够辨明诗的类别,了解同一类别诗词的“共性”,无疑对解读诗歌内涵、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大有帮助。
当然,即便是同一类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上是有差别的,这就需要结合诗意来确定。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前者是悲苦伤感的离别,后者是满怀激情的送行,诗作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态度明显不同。
四、抓住典型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理解古诗词的方法有哪些1、阅读法:通过阅读古诗词,仔细理解其中的意思,有助于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要结合上下文,多次阅读,留意一些细节,抓住古诗词的主旨,从中深入挖掘出历史、文化、习俗等内容。
2、联想法:联想法是研究古诗词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从古诗词中特定的语言、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段出发,运用联想的方法去推测古诗词的深层内涵。
3、翻译法:翻译古诗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可以让读者更清楚古诗词的语言形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其中所涉及的信息。
4、古典文学研究法:古典文学研究法是深入研究古诗词的重要方法,要了解古代文学创作的历史背景,从诗词的创作者的生平及作品的出处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反映的历史社会现实。
5、文学评论法:文学评论法是从审美的角度去深入分析古诗词的重要方法,从词句的艺术性、结构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刻的分析,从而揭示古诗词的内在美感及它所蕴含的信息。
6、历史文化研究法:历史文化研究法也是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重要方法,要研究其中涉及的历史文化内容,从而理解古诗词中反映的历史文化背景。
7、对比法:对比法是从比较的角度去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重要方法。
可以将同一个作者的不同诗句、不同作者的同一诗句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不同的文学手法,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8、社会学研究法:社会学研究法也是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重要方法,要研究其中涉及的社会现实,从而理解古诗词中反映的社会现实。
9、心理学研究法:心理学研究法也是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重要方法,要研究其中涉及的人物心理,从而理解古诗词中反映的心理状态。
10、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是从语言结构的角度去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重要方法。
要仔细分析古诗词的语法结构,发现古诗词的表达特点,从而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古诗词的含义。
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及注意事项一、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1、注意诗的题目。
2、抓住关键词(句)4、注意诗的语言特点。
诗歌的语言与散文的语言不同。
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同样一件事用散文的语言来写,会是很长的一句话,或者是几句话,而诗歌却只用几个字。
如“高楼聊眺望”,若是写散文,会先交代某年月日,在某地登上一座怎样的高楼,然后再写极目眺望远处的情景,而诗句只有5个字。
诗歌语言也富于跳跃性,在句与句之间留下很多空白,需要读者通过想象作补充,还原诗歌的场景。
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访者与童子的三番问答,至少要用六句话来写,但诗人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四句二十个字。
这就在句与句之间留下了空白,要我们读者去想象补充。
5、注意诗中的意象。
意象就是诗中描绘的艺术形象。
诗歌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
诗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解读诗歌就要用心去把握蕴含于“山”“水”中的情意。
在古典诗歌中,有一些意象在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笔下反复出现,其涵义也具有了稳定性。
对这些常见意象应作为读诗常识把握好。
常见意象一般具有的约定性的涵义。
但这些常见意象有时在诗人笔下还会有非约定性的涵义,同时,诗中更多的是诗人即兴描绘的意象,其涵义也不具有约定性,这些都需要从具体作品中去感受把握。
6、注意诗的最后两句。
卒章显志,是诗文常见的写法。
古代诗词常在末尾两句点明题旨,阅读时应该重点注意。
杜甫有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看前两句,只是写色彩明丽之美景,情感如何还难以确定。
后两句则点明了诗人思归之情。
诗人流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心中是何等的伤痛。
由这后两句可知,此诗用的是乐景写哀的手法7、诗歌中常用比喻,尤其是暗喻、借喻用起来不露痕迹,要注意识别暗喻与明喻不同,其表现形式是比与被比的对象它们之间没有比喻词,而是用“是”、“为”、“当”、“化”等词连接。
读懂古代诗歌“六入手”古人云:“诗以言志,歌以发音。
”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其中又以“六义”的诗歌形式最为精妙。
六义是指:比兴、象征、对仗、夸大、转喻、拟人。
这六个手法在古代诗歌中被广泛应用,且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了解这六入手对我们理解古代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
比兴是中国古代诗歌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指用一事物或一现象来比喻另一事物。
比喻是指诗人运用比兴手法,将诗歌中的诸多形象、抽象概念和事件对应于人、事、物等,从而使诗歌意义更加丰富。
比兴能够加深诗歌的内涵,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让人在阅读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诗歌的意境。
象征是古代诗歌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指的是用寓意的手法表现事物的内在含义。
不仅具有明确的意象,也富含深刻的韵味,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
在古代诗歌中,象征的运用可以使诗歌的表达更加精练、意蕴更加丰富。
这种表现手法常常被用于描述深刻的内在情感、宏大的抒情思想,从而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感悟。
对仗是指古代诗歌中的韵律手法,它强调诗句之间的形式对称和平行关系。
对仗是古代诗歌中创作的基本要求之一,能够增加诗歌的音韵美感,提高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古代诗歌中的对仗手法不仅体现了诗歌的音韵美感,更是一种精致和复杂的艺术表现形式,使诗歌更加优雅、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夸大是一种修辞手法,指的是在古代诗歌中,通过夸张手法对某事物或现象进行夸大和渲染。
夸大手法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富有张力,从而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使诗歌更加有趣味性。
在古代诗歌中,夸大手法常常被用于表现诗歌中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从而使诗歌更加深刻和感人。
转喻是古代诗歌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指的是诗人通过暗示或变换词义,使原本的意象自然而然的产生另一种新的诗意。
转喻手法最大的特点是寓意深刻,意象广泛,它常常被诗人用来表现复杂、深刻的思想和情感,从而增加诗歌的艺术价值和审美趣味。
通过转喻手法,诗人可以将诗歌中的抽象的思想显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使诗歌更加富美感。
读懂古代诗歌“六入手”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的“六入手”是指古代诗歌中的六种常见手法,包括比兴、夸张、借代、拟人、排比和对仗。
这些手法丰富了古代诗歌的表现形式,使诗歌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动有趣。
本文将仔细介绍“六入手”中的每一种手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
首先是比兴,比兴是指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间的相似之处进行的比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点。
比兴常见于古代诗歌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比拟,诗人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杜甫的《石壕村》中写道:“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表达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不安。
比兴的使用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使诗歌更加具有想象力和艺术性。
其次是夸张,夸张是指在诗歌中通过夸大事物的形容,来达到生动形象、抒发情感的目的。
夸张在古代诗歌中经常出现,通过夸张可以使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可以突显诗人的情感。
比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写到:“大醉和归来,倚门却笑话,妾发初覆额,折花拂面时”。
通过对饮酒和幸福生活的夸张描写,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
借代是指诗中运用借代的手法,通过对一个事物或情感的代指,来表达另一个事物或情感的手法。
借代在古代诗歌中被广泛应用,通过借代可以使诗歌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可以使诗歌更加深刻。
比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通过对草的枯荣现象进行比喻,借以表达人生的变迁和离别的情感。
借代的使用,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使诗歌更加富有内涵和深刻。
拟人是指在诗歌中赋予事物生命,使其具有人的特征和行为的手法。
拟人在古代诗歌中被广泛应用,通过拟人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更加富有情感。
比如杜甫的《兵车行》中写到:“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通过对兵车的拟人描写,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突显了战争的残酷和力量。
拟人的运用,使诗歌更加富有生命力,更加感人。
排比是指在诗歌中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的排比,来表现事物的对比和展现情感的手法。
七种方法教读懂诗歌情感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我国古代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欣赏古代诗歌作品是一种美的享受,心灵的净化和心境的提升。
那么有没有能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读懂一首古诗词的方法呢?,可以从以下七方面入手:一、抓“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有些题目点明中心。
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待了内容(送别)、时间、对象;张籍的《秋思》,题目点名了感情基调;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题目暗示了内容.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题目既交代了时间(月夜),又表明了情感(忆),再加上特殊的人物关系(舍弟),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思念.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视标题,尤其要重视标题中提挈全篇、精练传神的字词。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题中“闻笛”二字,杜甫的《春夜喜雨》诗题中的“喜”字。
二、抓“作者”“文如其人”,“诗言志”。
每首诗词的问世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都和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和作者的性格密切相关。
因此,要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许多诗词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
我们要关注著名诗人的相关遭遇、境况,所处朝代国势、朝政。
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是否有怀才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如介绍作者常年旅居外地,则要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如介绍作者是南宋诗人(或朝代已灭亡),则要考虑收复失地之心.三、抓“意象”古诗词中,作者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这些客观物象我们称为“意象”,它是作者内在思想情感与外在客观物象的统一。
作者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是其主观情感的流露。
我们鉴赏古诗词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抓住意象的特点,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在我国古典诗词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象征意义基本是固定的,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
古代诗歌阅读学案第一节读懂古诗【鉴赏指导】“人间随处有诗意,千年至美莫如诗。
”古诗歌是高度凝练的文字,是作者发挥想象并浓缩在心中的一幅至美图画,一字浓缩数语,一句就是一个场景。
因此,读懂古诗歌,须字斟句酌,善于想象,不可操之过急,浮于表层,不求甚解地盲目去做题。
无论是平时的训练,还是在考场上,读懂诗是做对题的前提,读是第一位的,具体到每一首诗,应坚持从“四角度”入手,明确诗歌通大意。
角度一、明标题。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标题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读”:①“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③“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④“读”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⑤“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⑥“读”标题暗示的诗歌的意境及表达技巧。
抓住标题这一切入点,了解其蕴含的信息,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涵。
如《送元二使安西》是送别诗,应有离情别绪在诗中体现,而《山坡羊·潼关怀古》则提示诗歌是怀古咏史诗。
角度二、看作者。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歌,必须“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说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诗歌的时代背景、目的等。
读诗歌时,必须注意作者的遭遇、境况,注意作者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
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则不再加注释,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如,陶渊明淡泊名利,诗风恬淡;杜甫忧国忧民,诗风沉郁;李白傲岸不群,诗风潇洒;辛弃疾、陆游、文天祥国难当头,忧心如焚、慷慨悲壮。
王维的多才多艺,能诗,又精通书画和音乐,决定了他的诗的风格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信奉佛教,决定了他后期对现实的漠不关心。
再如,苏轼思想复杂,儒释道三种思想既矛盾又统一地渗透到他世界观的各个方面,决定他多次被贬仍能表现出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
读懂古代诗歌“六入手”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瑰宝,其中“六入手”被誉为是古诗的黄金标准之一。
“六入手”是说诗歌要具备六种要素,才能称得上是一首好诗。
这六种要素分别为六字、入心、如画、寓情、抒怀、摹景。
作为爱好古诗的人们,我们需要通过一定的学习和探索,才能真正读懂古代诗歌中的“六入手”。
我们来看六字。
六字是指古代诗歌的字数要以六字为主。
六字的诗句简洁明了,无冗赘之言,表达了诗人的深刻思想和感情。
六字的诗句往往具有一种强烈的节奏感,能够使人产生一种回味悠长的感觉。
例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六字诗,简洁明了地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感受,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入心。
入心是指诗歌要有触动人心的力量。
一首好诗能够让人们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引起共鸣。
古代诗人通过精准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使诗歌真正触动人心。
比如《游子吟》中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这两句诗描写了母亲为儿子缝制衣裳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和想念之情,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内心。
如画。
如画是指诗歌要形象生动,能够使人联想到一幅美丽的画面。
古代诗人通过对景物、人物的描绘,使诗歌具有鲜明的形象感。
比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两句诗描绘了夜晚明亮的月光和地上的霜,使人仿佛置身于此情境之中,产生了一种超脱现实的美感。
第四,寓情。
寓情是指诗歌要有深刻的情感寓意。
古代诗人往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传达自己的情感寓意。
比如《春晓》中的“窗含青,桃含笑,春风拂槛,落絮轻。
”这四句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热情。
摹景。
摹景是指诗歌要有真实的写照和描绘。
古代诗人往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
比如《登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诗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仰和生命的思考,展示了诗人的艺术功底和审美情趣。
古诗文诗歌的朗诵方法_有哪些节奏或停顿的原则朗诵,指清清楚楚的高声诵读,就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朗诵古诗文诗歌呢?今天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如何朗诵古代诗歌和诗文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文诗歌的朗诵技巧一.读出韵味。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献资料所使用的一种基本的书面语形式,三千多年的时空距离,造成他与现代学生的隔膜,学生学古诗文就像与陌生人交朋友,只有拆除那道隔断千里的心理防线,才能让学生走近古诗文,学好古诗文。
古诗文往往一字多义,不易理解,但它语言高度凝练,讲究声韵和谐,讲究朗朗上口,只要多读就一定会读出它的韵味。
读,首先要读准字音,读懂词义,其次,要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再次,要读出意蕴。
读,要采用不同手段调动朗读兴趣。
听录音、教师范读、全班齐读、小组合读、个人读、男女生赛读等均是激发学生朗读欲望的好形式。
如上《咏柳》一课,先让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解决字音词义的问题,再让学生边读边划句子节奏(难点由学生质疑解答),然后学生找出朗读时要变化的语气(如“不知细叶谁裁出,”)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二月春风似剪刀”要读出神气的语气等)。
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一个个读得摇头晃脑起来,一副有滋有味的样子。
当然,这只是初步感受古诗文韵味的魅力,是读的最低层次。
二.读出情味。
情是作家跳动的心,情是文章勾人的魂,它就渗透在字里行间,学生若能透过字表,调动主观情感积极参与,与作者脉搏共振,心随文跳,情随文动,就能读出古诗文的儿女情,山水音,读出田园乐,童真趣,也就读出了古诗文的“经”,读出令人心动的动情点。
教师只有找准每篇古诗文的动情点(是突破重点的关键),引导学生加以体味辨别,学生自己的情感才会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擦出耀眼的火花。
三.读出意味。
文言诗词是最袖珍、最精练的文学样式,它往往借助意象来渲染一种氛围,借助跳跃的诗行来表达一种意境。
其和谐的音韵,或铿锵,或缠婉,或迭沓,或明快,或含蓄,只有朗读,反复咏唱,才能体味得到,只有读到了位,才能把眼前的方块文字,转化成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
读懂古诗典故的方法
1.了解历史背景:古诗词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如果想要理解其中的典故,就要先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2.注重语言表现:古诗词的语言表现非常重要,诗人往往会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来展现典故的内涵,因此读者需要注重细节,领悟诗人的语言艺术。
3.比较理解:有些典故可能在不同的诗词中出现,读者可以通过比较不同作品中的典故,逐渐理解其真正的含义。
4.查找相关资料:在阅读古诗词时,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典故,可以查找相关的历史文献或辞书,加深对其的认识。
5.遇到生僻字要查字典:古诗词中常出现生僻的字词,如果不理解其含义,就无法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因此,遇到生僻字一定要及时查字典,增加词汇量。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