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 格式:ppt
- 大小:7.71 MB
- 文档页数:32
第二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又称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
这一问题包括( )①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②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③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解析:选B。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②③入选。
2.面对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回答是不同的。
二者的根本区别就在于( )A.对物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问题作出了解释B.对物质与意识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物质的特殊性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D.对人的意识的解释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解析:选B。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对物质与意识何者是本原问题作出了不同的回答,这也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B正确。
3.目前,我国空间科学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已圆满完成在轨测试任务,已完成全天区的扫描,共探测粒子约16亿个。
由此可知(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③思维和存在相互依赖④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A.①③ B.①④C.②④ D.②③解析:选B。
“我国空间科学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已圆满完成在轨测试任务”“共探测粒子约16亿个”说明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①④正确。
②错误,只有正确的思维才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③错误,存在不依赖于思维。
4.“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
”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认识与自然的吻合具有必然性③认识以实证和猜测为基础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选C。
材料反映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自然界的运动规律,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也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①④符合题意。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编者选题表选择题1.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B.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D.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问题解析:B 工作计划属意识范畴,工作实际属物质范畴,故B应选。
A、C、D与题意不符,排除。
2.2017年3月31日,国家气象中心气象局有关人员介绍,预计今年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生成台风24到26个,比常年同期略偏少,登陆我国的台风预计是5到7个,较常年同期也略偏少,预计登陆台风的强度偏强。
科学家现在可以准确预测台风的登陆地点、经过路线,把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主要体现了(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C.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解析:C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具体内容为思维与存在谁为第一性的问题、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材料描述人们可以准确预测台风的登陆地点、经过路线,这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C符合题意;排除A、B、D。
3.在某高校门口的夜市上,几家书摊上都摆着《上帝光临地球》《世界十大神秘发现》等伪科普读物。
据文化界人士介绍,这些盗版书不但印刷粗糙,而且书中观点毫无科学根据,有的甚至宣扬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的显著特点是( )A.否认物质决定意识B.承认思维决定存在C.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D.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解析:D 在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上,认为思维能认识存在的属可知论,否认思维能认识存在的属不可知论,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
4.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D.物是观念的集合解析:B 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中,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观点是正确的。
B正确反映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即存在决定思维;A、C、D都体现了思维决定存在,是不正确的。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学案1 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1.判断(1)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 )提示 错误。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2)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
( )提示错误。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 )提示错误。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2.思考:“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等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吗?提示不等同。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存在和思维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包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又有能动反作用两个方面的内容。
探究点一正确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探究导引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说:“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之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考试要求]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目题(一)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和思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存在的关系问题。
和物质意识.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各自地位分别是什么?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和唯心唯物主义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主义唯一标准。
的()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的标准。
和不可知论[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台州模拟)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点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对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点拨:对物质和意识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图解哲学的基本问题[特别提醒]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的基本派别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两大派别的标准是根据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即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
[典例应用] (·浙江月选考)世界上永远存在未知之物,但是不存在永远不可知之物。
这种观点属于( ).不可知论.彻底的不可知论.不彻底的可知论.可知论[解析] 材料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可以认识的,所以属于可知论。
[答案]目题(二)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从生活实践上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活动中遇到的和实践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认识和改造世界,归根到底都要解决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从哲学上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①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并明确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选择题1.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明确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这表明导学号 60922728( B )A.思维对存在具有反作用B.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C.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D.思维与存在是相互依赖的[解析]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明确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说明中国共产党能够认清国情,表明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本题答案为B。
2.佛系,是“90后”面对各种压力的一种自嘲。
“佛系”借鉴佛教讲求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指代一种以“有也行,没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一切随缘”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方式。
“佛系”青年所借鉴的佛教在本质上是导学号 60922729( C ) A.朴素唯物主义B.机械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解析]“佛系”青年所借鉴的佛教是认为人之外有某种神秘力量,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因此判断为客观唯心主义,故本题答案为C。
3.庄子认为“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下列观点体现的哲理与之相近的是导学号 60922730( B )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②生死有命,富贵在天③人病则忧惧,忧俱则鬼出④方生方死,方死方生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④[解析]“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这含有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人病则忧惧,忧俱则鬼出”均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与之体现的哲理相近,①③应选;“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唯心主义观点,与庄子观点体现的哲理不符,②不选;“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是否认相对静止的诡辩论观点,不属于唯物主义观点,与材料中庄子观点的哲理不符,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