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离域π键类型判断方法的探索
- 格式:pdf
- 大小:246.48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二氧化氮分子中的离域π键山东电大2003年第2期浅谈二氧化氮分子中的离域键曾庆兵(济宁广播电视大学山东济宁272137)摘要:二氧化氮分子中的离域1r键直接影响着二氧化氮的性质,研究二氧化氮形成离城1r键类型.了解二氧化氮分子结构,对学习物质分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三氧化氮;离城1『键;孤电子对;成单电子中圈分类号:0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40(2003)02-OO64-01目前,一般认为]qO2分子的离域1r键是1r;.是而不是.为什么?欲说明这个问题,请看NO2形成1r;和的两种情形.若形成1r;可表示为0一N—0若形成则可表示为0一N—0,前者N原子上秉j余的非键电子是一个孤电子对,而后者N原子上剩余的非键电子是一个成单孤电子.因此,只要能证明在形成离域1r键时NO2分子中的N原子提供的是两个P电子而不是一个P电子,或者N原子秉j余的非键电子是一个成单孤电子,而不是孤电子对即可.下列事实可以证明NO2分子中的N原子上剩余的非键电子是—个成单电子而不是孤电子对.第一,VSEPR的结果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VSEPFt)中的8n+2m规则,对NO2分子而言,分子的价电子总数V=5+6×2=17为一奇数,与N原子配位的0原子个数n=2,若把中心原子N上的孤电子对数设为m,则中心原子N上参与互拆的总孤电子对数必是m+1.此时, NO2分子中韵价电子总数V应满足下列方程:V=8n+2m +1,由此得出m=v一8n—ll7—8×2一l=0,即NO2分子中N原子上没有孤电子对.所以NO2分子中N原子上剩余的非链电子是一个成单孤电子而不是孤电子对.第二,HNO3和NO;的结构在HNO,分子中存在的离域1『键是1『4,,No;中是.其中都是N原子提供两个P电子形成1r键.这里虽然N上的成键情况与N02分子不同——N02分子中与N原子相联的是两个8键,而在HNO3和No;中是三个.然而稍加分析就不通难看到,正是这个差别,说明了NO2分子中N上剩余的非键电子是成单孤电子,而不是孤电子对.我们不妨把HNO3看作是HO 一与一NO2结合的产物,即NO2分子要形成HNO,就须再形成一个N—O8键.众所周知,在两原子间形成正常的8链,就须成键双方各供一个电子.NO2中的N在形成新正常的8键时要用的必定是非键电子,而不会是已成键的电子,这样,若NO中的非键电子是孤电子对而不是成单孤电子的话,那么就不可能会同其它原子形成新的正常8键. 所以,NO2分子中N上剩余的非键电子一定是成单孤电子而不是孤电子对.第三,N02二聚成N2O4由NO2的性质的知道,NO2在常压和低温下就能聚合成N04其结构式为收稿日期:2003一Ol—O8作者简介:’r庆兵(1962一),男,济宁广播电视大学教师.oo\/N—N它是由N—N相连接而成的,与上述原因相/\OO同,表明N02分子中N上的非键电子是成单孤电子而不是孤电子对,N2在常压,低温下很容易形成,说明两个NO2分子可”一触即联”.由此我们可进一步推想倘若N分子中的N上的非键电子是孤电子对,而不是成单孤电子,那么就要拆开这个孤电子对然后才能成键,这在常压和低温又无催化剂的情况下是决不可能的.所以NO2分子中的N 上的剩余电子是成单电子而不是孤电子对.同时使NO2分子容易二聚的另一原因是在N04分子中能形成更稳定的离域1r键1T:,这正好又反过来证明了]qO2分子中的离域订键是而不是(若是1r;,二聚应形成1r:).第四,N02无给予体性质我们知道凡是具有孤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都应有给予体性质,很多氮的化合物如:: NH,,CN.,lI2NClI2CHNlI2等,N原子上都保留有一孤电子对,因此都是良好的给予体,形成很多的给予物.而事实证明NO2却无此性质.这表明NO2分子中N原子上无电子对.退一步说,假设NO2分子中N原子上有孤电子对而只是由于氧的电负性太大,而使它的孤电子对不能供出的话,那么,NO分子为什么可作为给予体呢?若是因为NO分子上的氧原子少,那么NO;负离子为什么又能作为给予体呢?由此看来,关键的还是在于NO分子中N原子上无孤电子对.再一个问题,是否分子或离子中的离域1r键影响了其给予体性质呢?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如在NO2负离子中就有离域1r键1r:存在,但它仍然是一个较好的给予体.这是因为其N原子上仍有孤电子对.类似地,若N02分子中的离域盯键是,而不是,那么N原子上仍有孤电子对,一定也具有给予体性质.但事实却与此相反.总之,上述事实足以证明在形成离域宙链时,NO2分子中N原子上秉j余的非键电子是一个成单孤电子,而非孤电子对.所以NO2分子中的离域1r键1r:而不是1r;.参考文献:[1]尹敬执,中泮文.基础无机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芙]w?L?M槐RⅡRmNE?J?SLOWINSKL.化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非常道Җ㊀四川㊀李朝旭㊀㊀近年来,有关分子或离子中大π键的判断屡次出现在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和各地模拟考试化学试题中,那么到底如何确定分子或离子中大π键呢?1㊀形成大π键的条件1)形成大π键的原子必须在同一平面上.即中心原子采用s p 杂化(直线形分子)或s p 2杂化(平面三角形或V 形分子).2)这些原子要有互相平行的p 轨道.3)p 轨道上的电子总数小于p 轨道总数的2倍.2㊀确定π电子数常用方法1)确定分子中各原子价电子总数.若为阳离子,应减去所带电荷数;若为阴离子,应加上所带电荷数.2)画出分子中的σ键以及端位原子(与中心原子相结合的原子)上与中心原子杂化轨道处于同一直线或同一平面上的孤电子对.可以假设端位原子也采用了与中心原子相同的杂化方式,其中1个杂化轨道用于与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形成σ键,其余杂化轨道则用于容纳孤电子对.3)价电子总数减去σ键电子总数和孤电子对中的电子总数,差值即为π电子数.即:π电子数=价电子总数-(σ键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ˑ2;若π电子数大于原子总数的2倍,则应平均分成2套大π键.3㊀实例1)直线形分子.例如,C O 2分子的价电子总数为16e -,中心原子C 原子采用s p 杂化,假设端位的氧原子也采用s p 杂化,每个氧原子各出1个s p 杂化轨道与C 原子的s p 杂化轨道形成2个σ键,氧原子的另外1个s p 杂化轨道则容纳了1对孤电子对,如图所示.图1则C O 2分子中的π电子数为16-(2+2)ˑ2=8,大于原子总数3的2倍,则应平均分成2套大π键,即C O 2分子中有2套3原子4电子大π键,表示为Π43.根据等电子原理,N 2O ㊁S C N -㊁N -3㊁N O +2等分子或离子中均有2套Π43.2)V 形分子.例如,S O 2分子的价电子总数为18e -,中心原子S 采用s p 2杂化,假设端位的氧原子也采用s p 2杂化,每个氧原子各出1个s p 2杂化轨道与S 原子的2个s p 2杂化轨道形成2个σ键,S 原子的另1个s p 2杂化轨道则容纳了1对孤电子对,氧原子的另外2个s p2杂化轨道也各自则容纳了对孤电子对,如图2所示.图2则S O 2分子中的π电子数为18-(2+5)ˑ2=4,即S O 2分子中有1套3原子4电子大π键,表示为Π43.根据等电子原理,O 3㊁N O -2等分子或离子中均有1套Π43.3)平面三角形分子.例如,S O 3分子的价电子总数为24e -,中心原子S 采用s p 2杂化,假设端位的氧原子也采用s p 2杂化,每个氧原子各出1个s p 2杂化轨道与S 原子的3个s p 2杂化轨道形成3个σ键,氧原子的另外2个s p 2杂化轨道则各自容纳了对孤电子对,如图3所示.图3S O 3分子中的π电子数为24-(3+6)ˑ2=6,即S O 3分子中有1套4原子6电子大π键,表示为Π64.根据等电子原理,B F 3㊁C O 2-3㊁N O -3等分子或离子中均有1套Π64.4㊀练习1)(2017年全国卷,节选)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世界上首个五氮阴离子盐(N 5)6(H 3O )3(N H 4)4C l (用R 代表).经X 射线衍射测得化合物R 的晶体结构,其局部结构如图4所示.分子中的大π键可用符号Πnm 表示,其中m 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原子数,n 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电子数(如苯分子中的大π键可表示为Π66,则R 中阴离子N -5中的大π键应表示27热点追踪为.图4答案㊀Π65.提示:由题意知,N -5中N 原子采用sp 2杂化,如图5所示,画出N -5中的N 原子上的σ键和孤电子对,则N -5的π电子数为5ˑ5+1-(5+5)ˑ2=6,即N -5中的大π键可表示为65图52)(2017年全国卷Ⅲ,节选)硝酸锰是制备上述反应催化剂的原料,M n (N O 3)2中的化学键除了σ键外,还存在.答案㊀离子键和π键(或Π64键).3)(2018年全国卷Ⅱ,节选)气态三氧化硫以单分子形式存在,其分子的立体构型为形,其中共价键的类型有种.答案㊀平面三角;2(σ键和大π键).4)尿素分子的结构简式为C O (N H 2)2,该分子中σ键数目为,实验测得: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内,尿素中的碳氧键(125p m )比典型的碳氧双键(121p m )长,而尿素中的碳氮键(137p m )比典型的碳氮单键(147p m )短,说明分子中存在.答案㊀7;Π64键.㊀㊀图6提示:由题意知,C O (N H 2)2分子中C㊁N 原子均采用s p 2杂化,如图6,画出C O (N H 2)2分子中C 和N 原子上的σ键和孤电子对,则C O (N H 2)2分子中的π电子数为4+6+2ˑ5+4ˑ1-(7+2)ˑ2=6,即C O (N H 2)2分子中的大π键可表示为Π64.(作者单位: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Җ㊀江苏㊀秦宗余㊀㊀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化学计算的考查难度有所下降,大多以真实的工业生产情境或实验情境中滴定分析的已知数据作为条件进行计算.其中,滴定型定量计算在高考中最为常见,是一种集实验㊁原理㊁计算于一体的综合性题目,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滴定原理的基础上,找出某些微粒之间的关系式,再依据相关条件和原理进行快速计算.现将近几年高考常考滴定类型计算的试题小结如下.1㊀常见滴定类型的计算1)酸碱中和滴定: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例1㊀(2015年山东卷)利用间接酸碱滴定法可测定B a 2+的含量,实验分两步进行.已知:2C r O 2-4+2H +=C r 2O 2-7+H 2O ,B a 2++C r O 2-4=B a C r O 4ˌ.步骤Ⅰ:移取x m L 一定浓度的N a 2C r O 4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酸碱指示剂,用b m o l L -1盐酸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 0m L .步骤Ⅱ:移取y m LB a C l 2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x m L 与步骤Ⅰ中相同浓度的N a 2C r O 4溶液,待B a 2+完全沉淀后,再加入酸碱指示剂,用b m o l L -1盐酸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 1m L .B aC l 2溶液的浓度为m o l L -1.由方程式2C r O 2-4+2H +=C r 2O 2-7+H 2O知,步骤Ⅰ中加入的C r O 2-4的物质的量为b m o l L -1ˑV 0ˑ10-3L =10-3b V 0m o l .步骤Ⅱ中,加入B a C l 2充分反应后,剩余的C r O 2-4的物质的量为b m o l L -1ˑV 1ˑ10-3L =10-3b V 1m o l,与B a 2+反应的C r O 2-4的物质的量为10-3b V 0m o l -10-3b V 1m o l ,由方程式B a 2++Cr O 2-4=B a C r O 4ˌ得B aC l 2溶液的浓度c (B a C l 2)=b V 0-b V 1ym o l L -1.2)氧化还原滴定:以氧化剂或还原剂为滴定剂,直接滴定一些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物质.例2㊀(2019年江苏卷,节选)聚合硫酸铁37。
浅谈离域π键[摘要]在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中经常会遇到如此类型的问题:画出NO-3的结构,NO-3中有离域π键吗?N、O原子之间的键级是多少?要解决此类问题,就必须弄清楚离域π键。
由于离域π键较抽象,高中生在学习时感到困难较大,现就如何快速准确理解、掌握和应用离域π键谈谈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定义和条件杂化π键电子数键级应用一、离域π键的定义、形成条件和表示方法定义:分子中数个邻近且共平面原子都有平行的P轨道,这时,就要形成比简单的双轨道双电子π键复杂的多轨道多电子的大π键,又称离域π键。
形成条件:(1)成键原子必须在同一平面上;(2)这些原子都要有相互平行的P轨道;(3)P轨道上的电子数应小于P轨道数目的2倍。
表示方法:πm n(m<2n),其中n表示参与形成离域π键的原子数,m表示离域π键中的电子总数。
二、中心原子的杂化如何才能判断原子在同一平面上呢?这就涉及中心原子的杂化问题。
如何判断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呢?要必须弄清中心原子直接相连的原子才与中心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说明:(配位原子提供σ键数–π键数)用x表示(1)当氢原子作配位原子时,x=1。
(2)当卤原子作配位原子时,x=1。
(3)当氧原子作配位原子时,且作端基时,x=0;当氧原子作配位原子且还连有其他原子时,x=1。
(4)当氮原子作配位原子且作端基时,x=-1;当氮原子作配位原子且还连有1个其它原子时,x=0;当氮原子作配位原子且还连有2个其它原子时,x=1。
三、参与形成离域π键电子数(m)的计算现以AB y为例计算m,必须弄清以下公式:m=m1+ym2-2 [H+y(H-1)]。
其中:m为参与形成离域π键电子数,y为配位原子(B)的个数,m1为中心原子(A)的价电子数,m2为B原子的价电子数,H为中心原子(A)的价电子对数。
如:特别强调,参与形成大π键的原子数为y+1,所以大π键为;若m>2y+1时,认为分子中存在二个等同的大π键,即生成二个,如CO2中存2个π43。
离域π键教学浅谈陶 宁 方 力 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离域π键”的教学是一个重点、难点问题,许多学生对离域π键难以准确理解,实际应用时,对分子(或离子)中的成键情况不能完整地判断出来。
另外,对离域π键的准确理解,也为后续课程有机化学的学习打下基础,下面就离域π键的教学谈谈笔者的看法。
1.什么是离域π键首先,应该使学生搞清楚什么是离域π键,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σ键和π键,σ键和π键通常可称为定域键,因为这些键电子活动范围局限在两个原子间。
但是,实验发现有些分子或离子不能用定域键的结构来满意地表达其性质,例如CO2,通常其结构式写作O= C=O,而实验测得CO2分子中碳氧键键长为116pm,介于碳氧双键(乙醛中C=O键长为124pm)和碳氧叁键(CO分子中C=O键长为112.8pm)键长之间,[1]比双键短些,比叁键长些。
因而用O=C=O结构式表示CO2是不够恰当的。
在C与O之间还有额外的结合力存在。
即存在着离域π键。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原子形成的π键称为离域π键,离域π键也称为大π键、多原子π键、共轭π键。
2.形成离域π键的条件使学生搞清楚形成离域π键的条件,是判断离域π键的关键,形成离域π键需要满足三个条件:[2](1)参与成键的原子必须处于同一平面上,(2)每一原子有一个P轨道,各P轨道间必须互相平行;(3)P电子的数目小于P轨道数目的两倍。
(1)、(2)保证了P轨道之间产生最大程度的重叠。
(3)是按照分子轨道理论,[3]几个原子轨道组合可产生几个分子轨道,在一般情况下,成键和反键轨道各占半数,如果P电子数目为轨道数目的二倍,则成键和反键轨道都被占满,能量的降低与升高正好相互抵销,不能有效成键。
而分子(或离子)之所以形成离域π键,是使体系能量进一步降低。
3.离域π键符号和表示方法离域π键符号用πm n表示,其中n为原子数m为电子数,上述符号可读成“n原子m电子大π键”。
现在,来分析一下前面提出的O分子的结构,在O 分子中中心碳原子除以S杂化轨道分别与两个氧原子形成两个σ键外,C原子还剩下二个P轨道和二个P电子,O原子各剩下2个P轨道和3个P电子,它们都与键轴相垂直,满足了生成大π键的条件,各组轨道中的电子是在整个分子间运动,而不是局限在某两个原子之间运动,由于这种键的对称性和π键一样“肩并肩”地重叠,所以也称为大π键。
离域π键简便计算方法
1. 嘿,你知道吗?计算离域π键可以先从简单的分子结构入手呀!比
如说苯,六个碳原子形成一个六边形,那中间的π键不就很明显嘛!这样是不是一下子就好理解啦?
2. 哇塞,还有一种办法就是看原子的共平面情况哦!就像丁二烯,几个原子在一个平面上,那离域π键不就出来啦,这不是挺容易发现的嘛!
3. 嘿!想想那种共轭体系呀,找出那些能互相作用的轨道,不就能找到离域π键啦。
就好比乙烯,多明显的共轭呀,很容易就能算出离域π键啦!
4. 哎呀呀,还可以通过电子的分布来判断呢!当电子分布得很有规律时,离域π键通常就在那里啦。
比如环戊二烯,观察电子分布,离域π键就显
而易见咯!
5. 嘿,你试过从分子的对称性入手不?对称性高的分子,离域π键也
会有特征哦!就像一些对称的大分子,找找看,离域π键就藏在那里等你发现呢!
6. 哇哦,别忘了还有能量的角度呀!能量越低,离域π键越稳定呀。
像是一些稳定的化合物,从能量方面思考,离域π键就不难算出啦!
7. 哈哈,其实多做些例子就熟练啦!就像丙烯,自己试着去分析分析,离域π键的计算方法不就掌握啦!
我觉得呀,掌握这些方法,计算离域π键就不再是难题啦,多好玩多有趣呀!。
谈离域键,首先得知道它是什么。
离域键是:在多个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
离域键有缺电子多中心键,富电子多中心键,π配键,夹心键和共轭π键等几种类型。
当分子中总的价电子对数目少于键的数目时,就会形成缺电子多中心键。
在多原子分子中如有相互平行的p 轨道,它们连贯重叠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p电子在多个原子间运动形成π型化学键,这种不局限在两个原子之间的π键称为离域π键,或大π键。
下面来浅谈几个我知道的例子吧。
例如,在乙硼烷中有两个B─H─B桥式两电子三中心键。
缺电子多中心键常导致形成环状或笼形分子结构。
当电子对的数目超过可能形成的定域键数时,会出现富电子多中心键。
还有就是XeF2中存在四电子三中心键。
π配键是配体的π电子向受体配位形成的。
同样,在[(C2H4)PtCl3]中,乙烯的π电子向铂原子配位,形成C─Pt─C三中心键。
夹心键是指夹心络合物中存在的共轭π键向中心离子的配位键。
最早发现的夹心络合物是二茂铁Fe(C5H5)2,其中铁和两个茂环之间存在夹心键。
共轭π键是在三个以上原子中心之间形成的大π键。
苯是典型的包含共轭π键的分子,其中有遍及六个碳原子的大π键。
具有离域键的分子不可能用唯一的只含定域键的结构式表示。
从定域键形成离域键,能使体系的能量降低,降低的这部分能量称为共轭能或离域能。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来判断大π键呢?首先,要确定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一般配位原子都是以一对电子参与大π键的形成)。
ClO2中Cl以sp2杂化,形成平面三角型的三个杂化轨道。
接下来,确定中心原子与配位原子形成的σ键。
ClO2中,Cl与两个O形成两个σ键,分子呈V形。
形成离域键(也就是所谓的大π键)也是要条件的:①这些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②这些原子有相互平行的p轨道;③p轨道上的电子总数小于p轨道数的2倍。
举几个例子。
例如,苯的分子结构是六个碳原子都以sp2 杂化轨道结合成一个处于同一平面的正六边形,每个碳原子上余下的未参加杂化的p轨道,由于都处于垂直于苯分子形成的平面而平行,因此所有p轨道之间,都可以相互重叠而形成以下图式:苯的大π键是平均分布在六个碳原子上,所以苯分子中每个碳碳键的键长和键能是相等的。
•ClO2 的大π键中是否有d轨道参与的问题,应该是ClO2 结构争议的核心1、ClO2 结构如果有d轨道参与,则Cl采用sp3杂化,两个配位的氧原子分别提供一个孤电子对和单电子和Cl空的d轨道重叠形成Pi 3 3型大Pi键。
2、Cl采用sp2杂化,d轨道没有参与大Pi键,则形成Pi 3 5 大Pi键求助以下,这种争议用什么手段能够解决••关于ClO2的成键有很多说法:键。
π(1)中心原子氯发生sp2杂化,且形成的三个sp2轨道已充满电子,而未参与杂化的pz轨道上仍有一个单电子;氧原子由基态转变为激发态,即腾空了一个px轨道而2s,2py,2pz轨道均已充满,此时由氯单方面提供一对电子与氧原子形成两个σ配位键,而后由氯与氧的pz轨道的重叠形成一个3c5e大(2)成键时,3P轨道上的一对电子激发一个电子到3d轨道上,Cl原子以sp2杂化,其中一个杂化轨道占有孤电子对,两个杂化轨道的单电子分别与O原子的一个成单p电子形成σ键,π键是由两个O原子上各一个成单p电子,Cl原子上的成对P电子和被激发到3d轨道上的一个d电子形成3c5eπ键。
反正结论一样,ClO2中含有一个三中心五电子键,sp2杂化,电子的分分布情况为两个sp2上各有一个电子和O上的单电子形成sgma键。
另外一个杂化轨道上具有两个电子。
Cl上的另外3个电子应该有2个在P轨道,一个在d轨道上才对。
这样分析的结构就有问题了。
如果中心原子Cl采用sp3杂化,其中有三个sp3轨道容纳六个电子,另外一个sp3轨道容纳一个电子。
其中一个电子对的sp3轨道和氧形成配位键,氧电子对在形成反馈Pi键(反馈到中心原子的d轨道上),另外一个单电子的sp3轨道和氧形成共价键,氧原子上的胆电子和Cl 的中心原子的d轨道重叠,形成大Pi键,就是Pi 33 了。
这种结构Cl 的形式电和为0 。
sp2杂化Cl将带有4个正的形式电荷,这是不稳定的。
二氧化氮的离域π键类型
说起这个二氧化氮的离域π键类型,咱们得从它那个独特的分子结构摆起。
你看啊,二氧化氮,咱们四川话里头可以说成“二氧化呢”,它那个分子结构,简直就像个V字形的小娃娃,两边是氧娃娃,中间夹着个氮娃娃,手拉手,心连心,但又不是完全紧挨着的那种。
这二氧化呢里头,有个啥子离域π键,听着就高端大气上档次。
说白了,就是它们几个原子之间,电子不老实,喜欢到处跑,结果就形成了这种特殊的键。
这个离域π键啊,是π_4~3,不是啥子π_3~3,这里头的道道儿可深了。
就像咱们四川的火锅,看起来红彤彤一片,里头那花椒、海椒的味儿,复杂得很,但一吃下去,哎哟,那个爽!
为啥子是π_4~3呢?因为氮娃娃比碳娃娃能抓更多的电子,就像咱们四川人热情好客,家里来客了,总是要多准备几个菜,让客人吃得满意。
所以,氮娃娃就多抓了两个电子,和氧娃娃们一起,搞了个π_4~3的离域π键出来。
这个离域π键啊,直接影响了二氧化氮的性子。
就像咱们四川的天气,说变就变,一会儿晴,一会儿雨,都是因为那大气里头的东西在变。
二氧化氮也是,因为它的离域π键特殊,所以它的性质也就有了那么点不一样。
总之啊,这个二氧化氮的离域π键类型,就像咱们四川的文化一样,丰富多彩,深不可测。
要想了解透它,还得多下点功夫,就像咱们吃四川火锅一样,得慢慢品,才能品出那个中滋味来。
no2分子的离域π键浅析
N02分子的离域π键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多种有机分子中的重要结构,它可以
利用原子简洁地表示复杂的键形状。
N02分子的离域π键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构型,它非常重要,并在有机化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N02分子的离域π键是指两个或多个碳原子之间的分子结构形式,它是由一
对碳原子的重叠轨道所形成的共价键,即向旁边的原子提供3个空间桁架结构独立的立体结构。
此外,在离域π键中,空间桁架结构内的碳原子不以2元键、3元
键等为主要结构形式,而是以4元键或多元键为主,能够容纳更多的电子,形成非常稳定的三维空间结构。
研究发现,离域π键在有机催化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显著提高目标反
应的产率和选择性。
此外,其特殊的结构可以有效地改变反应的速度,使其适用于催化合成,并促进特定的反应类别。
N02分子的离域π键的研究对现代有机化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但能
够更好地说明化学反应机理,而且能为实现有效有效化学反应提供便利和指导,从而更有效地使用资源,提作高效率的化学反应、节约大量物质和能源。
总之,N02分子的离域π键是有机化学研究中一个重要且广泛应用的结构,
它具有构型稳定性高,能够改变反应机理和加快反应速度等优点,因此,在高等教育有关的学科中,N02分子的离域π键的教学应被更广泛地引入,在有机化学领
域应得到更多的重视与研究。
168Univ. Chem. 2020, 35 (9), 168−172收稿:2019-10-28;录用:2019-12-12;网络发表:2019-12-20*通讯作者,Email: liufengling@基金资助: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1BM022)•师生笔谈• doi: 10.3866/PKU.DXHX201910056 确定分子中离域π键πm n 的方法刘奉岭*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济南 250014摘要:讨论了确定分子中离域π键πm n 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研究了直线形、弯曲形、平面三角形、单环共轭及多环共轭分子中的离域π键。
对于NO 2形成π43、C 3分子形成2π23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对环状C 18分子中的离域π键也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离域π键πm n ;直线形分子;弯曲形分子;平面三角形分子;环状共轭分子中图分类号:G64;O6A Method for Obtaining the Delocalized π Bonds πm n in a MoleculeFengling Liu *College of Chemistry,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 Science,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014, P. R. China.Abstract: A method for obtaining the delocalized π bonds πm n in a molecule has been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delocalized π bonds πm n in linear, bent, planar trigonal, single cyclic conjugated, and polycyclic conjugated molecules have been studied. The reasons of π43 in NO 2 and 2π23 in C 3 molecules have been proposed. The delocalized π bonds 21818π in cyclo[18] carbon are analyzed .Key Words: Delocalized π bonds πm n ; Linear molecule; Bent molecule; Planar trigonal molecule;Cyclic conjugated molecule离域π键πm n 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一般教材中[1–3]都会介绍。
no2分子的离域π键浅析No2分子是一种离子形式的氧化物,有着很多有趣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它的结构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氮原子构成的三维分子,其中氮氧键和离域π键占据主要位置。
这篇文章旨在对No2分子的离域π键做浅析,并就其性质作出重要探究。
No2分子的离域π键主要集中在其中的氮与氧原子之间,从它的分子图可以看出,两个氮原子都以质子的形式向氧原子贡献电子,而氧原子以正带状态出现,从而形成了一个π键。
一般来说,构成π键的原子不一定都以电荷的形式出现,它们可以是离子或非离子态。
此外,No2分子的离域π键具有与传统π键有所不同的性质,这是因为No2分子没有稳定的内部架构,由于氮原子具有变态性,使得氮-氧键具有易变性,这与传统π键的特性完全不同。
因此,No2分子的离域π键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可能存在较大的变化,比如活化能、反应速率等。
有意思的是,No2分子的离域π键对生物体也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用来过渡氧优先供应机制,以提高人体细胞的氧化还原反应,促进新陈代谢。
同时,No2分子的离域π键还可以通过变态来抑制人体细胞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防止细胞损伤。
总之,No2分子的离域π键在物理和化学上都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是No2分子结构的关键,而且也是No2分子的性质的重要体现。
它的变态性使得它在物理和化学的热力学和动力学上可能存在较大的变化,并且它也对生物体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未来对No2分子的离域π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No2分子是一种有趣的氧化物,其中的离域π键给其表现出的这种有趣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解释。
离域π键不仅在No2分子结构中起着关键作用,而且也为它的性质提供了基础。
它的特性使其在物理和化学上可能存在较大的变化,同时也对生物体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要深入了解No2分子的离域π键,尚有许多问题要解决,因此,未来研究No2分子的离域π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π键、大π键及大π键的判断山西省临汾市第一实验中学张安荣VX:138********一、π键的分类:1.离域π键:在这类分子中,参与共轭体系的所有π电子的游动不局限在两个碳原子之间,而是扩展到组成共轭体系的所有碳原子之间。
这种现象叫做离域。
共轭π键也叫离域键或非定域键。
如苯环中的大π键和1,3-丁二烯中的大π键。
2.定域π键:有机分子中只包含σ键和孤立π键的分子称为非共轭分子。
这些σ键和孤立π键,习惯地被看成是定域键,即组成σ键的一对σ电子和孤立π键中一对π电子近似于成对地固定在成键原子之间。
这样的键叫做定域键。
例如,C 2H 4分子的任何一个C-Hσ键和CH 2=CH 2分子的π键,其电子运动都局限在两个成键原子之间,都是定域键。
二、大π键的形成条件:①原子多数处于同一平面上;②原子有相互平行的p 轨道;③p 轨道上的电子总数小于p 轨道数的2倍(也就是说有未成对的p 电子)。
大π键是3个或3个以上原子彼此平行的p 轨道从侧面相互重叠形成π键。
三、典型的大π键:1.苯环中的大π键苯分子里6个碳原子的电子都以sp 2杂化轨道相互重叠,形成6个碳碳的σ键,6个碳氢的σ键。
苯环上6个碳原子各有1个未参加杂化的2p 轨道,它们垂直于环的平面,并从侧面相互重叠而形成一个闭合的π键,并且均匀地对称分布在环平面的上方和下方。
苯的大π键是平均分布在6个碳原子上,π键电子云为6个碳原子所共有,表示为π66:2.在1,3-丁二烯分子中的大π键在H 2C=CH-CH=CH 2分子中,4个碳原子均分别与3个原子相邻,故采用sp 2杂化。
这些杂化轨道相互重叠,形成分子σ骨架,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每个碳原子还有一个未参与杂化的p 轨道,垂直于分子平面,每个p 轨道里面有一个电子,故丁二烯分子中存在一个“4轨道4电子”的p-p 大π键。
用π44来表示:四、形成π键原子数和电子数的计算1.先分析出原子-原子之间以σ键相连的共用电子对,并画上单键。
浅谈离域π键的形成条件离域π键是计算机科学中极其重要的类型之一,它可以提高程序的效率和执行速度。
本文将针对离域π键的形成条件进行浅析。
首先,离域π键的形成有赖于外部驱动型的流程。
在这一流程中,首先需要键入一个简易的命令,以指导程序进入一个活动状态,而这个简易的命令可以完成一些计算等操作。
此外还需要键入一个用于完成特定任务的独立模块,以便有效运行程序。
其次,为了生成离域π键,还需要创建一个由多个独立模块组成的离域π结构。
这一结构由独立的模块堆叠而成,例如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存储器、I/O设备等等。
模块的数量取决于所要实现的任务的复杂程度,并且模块之间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信息流动,以便实现特定任务。
第三,为了实现离域π键,还需要利用软件开发技术,来构建一个用于控制程序流程的程序。
这个程序必须能够控制程序的执行,并且还需要维护当前的程序状态,以实现同步和高效的操作。
最后,为了安全地使用离域π键,还需要针对不同的任务进行安全审核,以确保其不会出现意外情况。
此外,为了提高程序运行的效率,在运行前也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优化处理,以实现高效的运行。
以上就是离域π键的形成条件,这些条件都必须得到满足,才能保证离域π键的生成和应用。
此外,离域π键的使用还会受到具体任务的安全性、可靠性的限制,必须正确的建立一套有效的程序控制流程,以便实现任务的准确运行。
总之,离域π键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它是一种有效的编程手段,它的形成需要综合运用外部驱动型的流程、模块结构、软件开发技术和安全审核技术等多项技术,并在这些技术之上实现有效的程序控制流程。
因此,只有掌握了这些技术或者知识,才能正确的理解离域π键的形成条件,从而更加有效、安全地使用离域π键。
二氧化氮分子中的离域π键是
π_4~3而不是π_3~3
每一种物质都有独特的结构,结构决定着物质性质及其物理和化学行为。
尤其是有机物中,键的类型及其形成方式也无可替代,而键类型的确定的主要依据,就是化学键离子生成的数学模型-离域模型。
离域(Lewis)模型是一种用来确定分子中的化学键性质的模型,1916年,美
国科学家莱斯基提出了离域模型,从原子势能曲线出发,基本概念是原子之间通过共享电子来形成键,而电子共享又是由各原子的电子储备量的失衡所促成的。
其中,离域π键又称为pi键,是电子储备量偏失衡后将相邻两个有机分子的
能级最高的π-电子堆积形成的,其数学等离域模型的数学表达形式由π_n~n+m (n为电子储备数,m为共享电子数)构成,常见的π键有π_1~2,π_2~2,
π_2~3,π_3~3等。
比如,二氧化氮分子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物质,由双价氧原子和氮原子组成,它
们由π_4~3离域π键形成。
换句话说,两个氧原子之间和氧原子和氮原子之间,都有一种由4个电子储备量和三个共享电子作用而产生的双价π键,构成这个分
子的基本单位。
之所以说二氧化氮分子中的离域π键是π_4~3而不是π_3~3,是因为相对
于二氧化碳的构型,氮原子可以比碳原子捕获更多的电子,即一个空轨道。
因此,才能有π_4~3离域π键的存在。
可以说,离域(Lewis)模型的概念,是可视化分析有机物结构的基础,也是
衡量有机物结构中元素彼此间相互作用的标准,因此,要准确地描述一种有机物质,都需要从离域模型出发,去分析它的键性质,获得更为直观的物理图景。
浅谈离域π键的形成条件离域π键是分子中最常见的一类键,它的形成势能高过它的同级别的离域σ键,所以离域π键的形成对分子性质有很重要的影响。
但是,形成离域π键的条件非常严格,一般情况下,当分子中存在两个互相连接的共价原子也就是碳原子时,才能够形成离域π键。
首先,形成离域π键的共价原子必须处于未饱和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的碳原子需要拥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额外的键。
另外,形成离域π键所需要的空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形成π键的共价原子必须处于一个不同于它们周围其它原子,即可以赋予共价原子足够的三维空间结构,而这种结构形式通常是在某一个定轴上形成的,因此碳原子也就有足够的空间将其他共价原子吸引到它们边缘。
最后,由于π键的形成是由量子效应控制的,因此离域π键的稳定性也是一个影响它形成的重要因素。
以上是形成离域π键的基本条件,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例子,比如,碳原子和氧原子拥有类似的未饱和状态,因而它们之间可以形成离域π键,而氢原子的质子在空间上的影响力较弱,虽然它也具有未饱和性质,但这一性质并不能够吸引到其他原子,因此氢原子并不能形成离域π键。
此外,由于键长和极化性之间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键长较长的化合物中也不太可能形成离域π键。
以上就是形成离域π键的基本条件,虽然它们大致相同,但是每种具体情形可能都有其特殊的要求,因此,研究分子能够形成离域π键的条件是非常重要的,以及如何改变离域π键的形成的条件。
它将为许多有关化学反应和分子性质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并致力于向生物化学和材料学等相关领域发展。
总之,形成离域π键的条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参与形成π键的共价原子必须处于未饱和的状态,以及它们自身的空间结构,同时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键长和极化性等。
研究形成离域π键的条件对于研究分子性质和有机反应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值得我们加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