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材加考研真题 金属学与热处理 03
- 格式:pdf
- 大小:359.29 KB
- 文档页数:1
大家好,重庆大学考研专业课829金属学及热处理主要参考崔忠圻主编《金属学及热处理》,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第一轮复习,时间在3月-5月:主要针对课本知识,整理知识点,理解难点,同时以课后练习作为巩固。
这一轮复习属于基本功阶段,因此,2013年的考生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多花时间在这一阶段,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基础知识打牢了,在接下来的几轮复习中才能如鱼得水。
但是有的同学沉不住气,不能静下心来细细琢磨各个知识点,在这里,笔者给的建议是,每当静不下心来复习时,同学们千万不要丢开课本,出去放松去了,因为长此以往,一旦今后心情不好时,就很容易有放弃的念头。
下面我把考试的基本同时又是重难点的内容列出提纲,供大家复习参考、对照课本进行掌握。
第一章 金属的晶体结构一.基本内容 :金属键、位错、晶体的概念;面心立方、体心立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八面体、四面体间隙个数、晶向指数、晶面指数的标定;二.重要内容:1.晶体、位错的概念位错:晶体中原子的排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有规律错动的一种特殊结构组态;晶体:材料在固态下原子或分子在空间呈有序排列;2.面心立方、体心立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八面体、四面体间隙。
晶格类型晶胞中的原子数配位数致密度体心立方 2 8 68% 面心立方 4 12 74%密排六方 6 12 74%3.晶向指数、晶面指数的标定晶面指数求法:建立坐标~求截距~取倒数~化整~加()晶面指数作法:建立坐标~求截距~取倒数~连线、画剖面线晶向指数求法:定原点~建坐标~求坐标~化最小整数~加【 】晶向指数作法:定原点~建坐标~以{hkl }中最大数字作为字母,化为小于或等于1的分数第二章 纯金属的结晶一.基本内容:均匀形核时过冷度与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之间的关系;细化晶粒的方法,铸锭三晶区的形成机制。
精心整理重庆大学学期考试试卷课程名称:金属学及热处理课程代码:主要班级:教学班号:本卷为A卷,共2页,考试方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一、填空题(15分)1、在BCC和FCC晶格中,单位晶胞内的原子数分别为和,其致密度分别为和。
2、金属的结晶过程是的过程。
控制结晶后晶粒大小的方法有、和。
3、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组织与性能的变化,随加热温度不同,大致分为、和三个阶段。
4、1Crl8Ni9Ti钢中Ti的作用是,而20CrMnTi钢中Ti的作用是。
5、碳在白口铸铁中主要以形式存在,而在灰口铸铁中主要以形式存在。
二、名词解释(10分)1、合金;2、共晶转变;3、枝晶偏析;4、伪共晶;5、回复;三、选择题(12分)1、工程上使用的金属材料一般都呈()。
A.各向异性;B.各向同性;C.伪各向异性;D.伪各向同性。
2、固溶体的晶体结构()。
A.与溶剂的相同;B.与溶质的相同;C.与溶剂、溶质的都不相同;D.是两组元各自结构的混合。
3、多晶体金属的晶粒越细,则其()。
A.强度越高,塑性越好B.强度越高,塑性越差C.强度越低,塑性越好D.强度越低,塑性越差4、调质处理后可获得综合力学性能好的组织是()A.回火马氏体B.回火托氏体C.回火索氏体D.索氏体5、过共析钢正火的目的是()。
A.调整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B.细化晶粒,为淬火作组织准备C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D.防止淬火变形与开裂6、对于可热处理强化的铝合金,其热处理方法为()。
A.淬火+低温回火B.完全退火C.水韧处理D.固溶+时效四、判断题(5分)1、金属铸件可通过再结晶退火来细化晶粒。
()2、亚共析钢加热至Ac1和Ac3之间将获得奥氏体+铁素体二相组织,在此区间,奥氏体的含碳量总是大于钢的含碳量。
()3、化学热处理既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又改变其表面组织。
()4、所有合金元素均使Ms、Mf点下降。
()5、可锻铸铁可在高温下进行锻造加工。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1-1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 1 2 3[-2 1 1]、[3 4 6]等晶向。
)、(0 -1 -2)、(4 2 1)等晶面和[-1 0 2]、答:1-2 立方晶系的 {1 1 1}晶面构成一个八面体,试作图画出该八面体,并注明各晶面的晶面指数。
答:{1 1 1} 晶面共包括(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四个晶面,在一个立方晶系中画出上述四个晶面。
1-3某晶体的原子位于正方晶格的节点上,其晶格常数为a=b≠ c,c=2/3a 。
今有一晶面在 X、Y、Z 坐标轴上的结局分别为 5 个原子间距、 2 个原子间距和 3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晶面指数。
答:由题述可得: X 方向的截距为×2a/3=2a 。
取截距的倒数,分别为1/5a ,1/2a ,1/2a5a, Y 方向的截距为2a,Z 方向截距为3c=3化为最小简单整数分别为故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2,5,5 255 )1-4 体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试求出( 1 0 0 )、( 1 1 0 )、(1 1 1 )晶面的面间距大小,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
答:H( 1 0 0) ==a/2 H( 1 1 0) ==√2a/2H)==√3a/6(111面间距最大的晶面为( 1 1 0 )1-5 面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试求出( 1 0 0 )、( 1 1 0 )、(1 1 1 )晶面的面间距大小,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
答:H( 1 0 0) ==a/2H( 1 1 0) ==√2a/4H( 1 1 1) ==√3a/3面间距最大的晶面为( 1 1 1 )注意:体心立方晶格和面心立方晶格晶面间距的计算方法是:1、体心立方晶格晶面间距:当指数和为奇数是H=,当指数和为偶数时 H=2、面心立方晶格晶面间距:当指数不全为奇数是H=,当指数全为奇数是H=。
1-6 试从面心立方晶格中绘出体心正方晶胞,并求出它的晶格常数。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6分/小题,共30分)1. 塑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残余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而韧性是指材料断裂时所需能量的度量。
2. 铁素体是碳溶解在体心立方晶格的α-Fe 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而奥氏体是碳溶解在面心立方晶格的γ-Fe 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3. 调质处理是指淬火加高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而变质处理是指向合金液中加入某种用于控制合金相或非金属夹杂物生长形态的微量元素的熔体处理工艺方法。
4. 淬透性是指淬透性表示钢淬火后获得淬透层深度的能力,而淬硬性表示钢淬火后能达到的最高硬度。
5. 将亚共析钢加热至AC3以上20~30℃,保温足够时间奥氏体化后,随炉缓慢冷却,从而得到接近平衡的组织,这种热处理工艺称为完全退火。
将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到略低于Ar1的温度,并停留一段时间,使组织转变完成,得到在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的球状或颗粒状碳化物的组织,这种热处理工艺称为球化退火。
二、绘图题(10分)1、请在立方晶系中绘制以下晶向: ]231[ ]012[ (4分,每个2分)2、立方晶系的{111}晶面族包含几个晶面?请绘制出所有晶面。
(6分) 答:4个(2分),绘图见下图(每个1分)。
三、铁碳相图知识(30分)1、叙述以下点或线的含义:P 、S 、E 、C 、N 、J 、A 、G 、GS 、EC 。
(5分,每个0.5分)2、上图中三条水平线上各发生什么相变反应?请分别写出其反应式,并给出反应温度、反应相和反应相的成分。
(6分)(每式2分,不写化学成分不扣分)3、含碳量为0.6%的碳钢的组织组成物是什么?相对含量各占多少?相组成物是什么?其相对含量又各占多少?(6分)组织组成物为F+P ,F%=(0.77-0.6)/(0.77-0.0218)≈23%,P%=1-F%=77 %; 相组成物为F+Fe 3C ,F%=(6.69-0.6)/(6.69-0.0218)≈91%,P%=1-F%=9%。
重庆大学__材加考研真题__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名词解释金属键:贡献出价电子的原子,则变为正离子,沉浸在电子云中,他们依靠运动于其间的公有化的自由电子的静电作用而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方式叫做金属键。
空间点阵:由这些阵点有规则地周期性重复排列所形成的三维空间阵列称为空间点阵。
晶胞: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反映晶格特征,分析晶体中原子排列规律性的最小几何单元。
晶向(面)指数:为了研究和表述不同晶面(晶向)的原子排列情况及其在空间的位向,形成的一种方法。
同素异构转变:当外部条件(如温度和压强)改变时,金属内部由一种晶体结构向另外一种晶体结构的转变。
晶体缺陷:在实际应用的金属材料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原子偏离规则排列的不完整性区域,这就是晶体缺陷。
刃型位错:简单立方晶体中,某一原子面在晶体内部中断,这个原子平面中断处的边缘就是一个刃型位错。
螺型位错:由于位错线附近的原子时按螺旋形排列的,所以这种位错叫做螺型位错。
晶界:晶体结构相同但位向不同的晶粒之间的界面称为晶界。
亚晶界:实际晶体中,晶粒内的原子排列并不是十分整齐的,彼此间存在极小的位向差,这些晶块之间的内界面称为亚晶界。
共格界面:指界面上的原子同时位于两相晶格的结点上,为两种晶格所共有。
非共格界面:界面两边原子排列相差越大,则弹性畸变远大,这时相界的能量提高,当畸变能高至不能维持共格关系时,则成为非共格相界。
半共格界面:介于共格与非共格之间,界面上的两相原子部分地保持着对应关系。
知识点:实际金属晶体中存在哪些晶体缺陷?他们对性能有什么影响?答:⑴根据晶体缺陷的几何形态特征,可将它们分为以下三类:①点缺陷:其特征是三个方向上的尺寸都很小,相当于原子的尺寸,例如空位、间隙原子等。
②线缺陷:其特征是在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另一个方向上的尺寸相对很大。
属一类的主要是位错。
③面缺陷:其特征是在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另外来那个方向上的尺寸相对很大,例如晶界、亚晶界等。
重庆大学考研历年真题解析——829金属学与热处理主编:弘毅考研编者:peter pan弘毅教育出品【资料说明】重庆大学《金属学与热处理》历年真题解析系2013年重大材料学院考生peter pan 所编写,适用于2014年报考重庆大学材料学院金材、材加、材控3个方向的考生使用。
编者在考研过程中搜集到了2001-2012年这连续12年的真题,在考研复习中以课本为主,以这12年的真题为辅进行复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编者在考研过程中深感只有真题没有答案解析的苦恼,很多题目在书上不能直接找到答案,需要加以总结,更有甚者有些题目已经超纲,所以编者为了同学们能少花点查资料的时间,把有限的精力放到最需要的地方,特意编写了这本专业课真题解析。
本资料是本人把一年考研复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与真题相结合编写而成,里面的很多内容摘抄于我本人的笔记本。
希望通过此书,能让大家在复习中抓准重点、节省一些复习时间,从而能够从容应对考试!因本人水平有限,作为学生,肯定在解析中有一些不到位、不完善的地方,望各位海涵。
peter pan目录2001年金属学与热处理专业课试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02年金属学与热处理专业课试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03年金属学与热处理专业课试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04年金属学与热处理专业课试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05年金属学与热处理专业课试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06年金属学与热处理专业课试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07年金属学与热处理专业课试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大家好,重庆大学考研专业课829金属学及热处理主要参考崔忠圻主编《金属学及热处理》,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从这期开始我们就将从每个章节的具体知识点做起,开始系统复习,请大家紧跟这个提纲的同时,抓住课本,并做一些练习以提高能力。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1—1 晶体的基本知识一、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内部质点按一定的几何规律呈周期性规则排列的物质称为晶体。
有固定的熔点(如铁为1538℃,铜为1083℃,铝为660℃);一般具有规则的外形;在不同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性能,即表现出晶体的各向异性。
2、非晶体及其特性内部质点无规则的堆积在一起的物质称为非晶体。
与晶体相反,没有固定的熔点;表现出各向同性。
晶体与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
二、晶格、晶胞和晶格常数1、晶格(图)假设原子为刚性小球,利用假想的几何线条连接起来构成一个空间格架,这种抽象的,用于描述原子在晶体中排列形式的几何空间格架就叫晶格。
2、晶胞(图)最小的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3、 晶格常数如图,α、β、γ,a、b、c为晶格常数。
晶体中原子排列示意图(教材P5)晶胞选取应满足下列条件:(1)晶胞几何形状充分反映点阵对称性;(2)平行六面体内相等的棱和角数目最多;(3)当棱间呈直角时,直角数目应最多;(4)满足上述条件,晶胞体积应最小。
§1—2 金属的晶体结构一、金属的特性和金属键1、 特性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塑性,具有金属光泽,不透明,正的电阻温度系数。
2、 原因这主要是与金属原子的内部结构以及原子间的结合方式有关。
3、金属键当大量金属原子结合在一起,构成金属晶体时,金属原子失去外层电子变成正离子;失去的外层电子成为自由电子,为整个金属所共有,构成电子云,金属正离子在其平衡位置作高频率的热振动;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引力与离子间和电子间的斥力相平衡,从而构成稳定的金属晶体。
(完整版)《金属学及热处理》复习习题及答案1第一章金属及合金的晶体结构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晶体: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集团)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
2. 非晶体:指原子呈不规则排列的固态物质。
3. 空间点阵:描述晶体中原子(离子、分子或原子集团)规律排列的空间格架称为空间点阵。
4. 晶格:一个能反映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
5. 晶胞:构成晶格的最基本单元。
6. 晶界:晶粒和晶粒之间的界面。
7. 单晶体:只有一个晶粒组成的晶体。
8 多晶体:由许多取向不同,形状和大小甚至成分不同的单晶体(晶粒)通过晶界结合在一起的聚合体。
9. 晶粒:组成多晶体的各个小单晶体的外形一般为不规则的颗粒状,故通常称之为晶粒。
10. 合金:是以一种金属为基础,加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经过熔合而获得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
11. 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称为组元。
12. 相:金属中具有同一化学成分、同一晶格形式并以界面分开的各个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13. 组织:用肉眼观察到或借助于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到的相的形态及分布的图象统称为组织。
14. 固熔体:合金组元通过溶解形成成分和性能均匀的、结构上与组元之一相同的固相。
二、填空题I .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原子的排列是否规则。
2. 常见金属的晶体结构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三种。
3. 实际金属的晶体缺陷有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体缺陷。
4. 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占据的位置不同,固溶体可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两种。
5. 置换固溶体按照溶解度不同,又分为无限固溶体和有限固溶体。
6. 合金相的种类繁多,根据相的晶体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两种。
7. 同非金属相比,金属的主要特征是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良好的塑性,不透明,有光泽,正的电阻温度系数。
8. 晶体与非晶体最根本的区别是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集团)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而非晶体则不是。
历年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1.晶体:材料在固态下原子或分子在空间呈有序排列。
金属一般均为晶体。
2.位错:晶体中的线缺陷就是各种类型的位错。
位错是晶体中原子的排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有规律的律动的一种特殊结构组态。
3.过冷度:金属结晶前,温度连续下降,当液态金属冷却到理论结晶温度时,并未开始结晶,而是需要继续冷却到理论结晶温度以下的某一温度,液体才开始结晶。
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称为过冷度。
金属不同,过冷度大小也不同;金属纯度越大,过冷度越大;金属相同且纯度相同时,冷却速度越大,则过冷度越大,即实际结晶温度越低。
4.变质处理:在浇铸前往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促使形成大量的非均匀晶核,以细化晶粒的方法。
5.伪共晶:在不平衡结晶条件下,成分在共晶点附近的亚共晶或过共晶合金也可能得到全部共晶组织,这种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
6.偏析:合金中成分的不均匀分布。
根据固溶体合金不平衡结晶时的组织变化可以知道,固溶体合金不平衡结晶的结构是使先后从液相中结晶出的固相成分不同,再加上冷速较快,不能使成分扩散均匀,结果就使每个晶粒内部的化学成分很不均匀。
先结晶的部分含高熔点组元较多,后结晶的部分含低熔点组元较多,从而在浓度上存在着差别,这种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称为偏析。
7.铁素体与奥氏体:铁素体:碳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
为体心立方结构奥氏体:碳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
为面心立方结构。
8.淬透性:是表征材料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的特性。
是指奥氏体化后的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其大小以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获得的淬透层深度和硬度分布来表示。
9:回火脆性:钢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回火时,其冲击韧性显著下降,这种脆化现象叫做钢的回火脆性。
10.球化退火工艺:球化退火是使钢中碳化物球化而进行的退火工艺。
主要用于共析钢,过共析钢和合金工具钢,其目的是降低硬度,均匀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并为淬火做组织准备。
将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得到在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的球状或颗粒状碳化物的组织。
第三章二元合金的相结构与结晶3-1 在正温度梯度下,为什么纯金属凝固时不能呈树枝状生长,而固溶体合金却能呈树枝状成长?答:原因:在纯金属的凝固过程中,在正温度梯度下,固液界面呈平面状生长;当温度梯度为负时,则固液界面呈树枝状生长。
固溶体合金在正温度梯度下凝固时,固液界面能呈树枝状生长的原因是固溶体合金在凝固时,由于异分结晶现象,溶质组元必然会重新分布,导致在固液界面前沿形成溶质的浓度梯度,造成固液界面前沿一定范围内的液相其实际温度低于平衡结晶温度,出现了一个由于成分差别引起的过冷区域。
所以,对于固溶体合金,结晶除了受固液界面温度梯度影响,更主要受成分过冷的影响,从而使固溶体合金在正温度梯度下也能按树枝状生长。
3-2 何谓合金平衡相图,相图能给出任一条件下合金的显微组织吗?答:合金平衡相图是指在平衡条件下合金系中合金的状态与温度、成分间关系的图解,又称为状态图或平衡图。
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相图并不能给出任一条件下合金的显微组织,相图只能反映平衡条件下相的平衡。
3-3 有两个形状、尺寸均相同的Cu-Ni合金铸件,其中一个铸件的W Ni=90%,另一个铸件的W Ni=50%,铸后自然冷却。
问凝固后哪一个铸件的偏析严重?为什么?找出消除偏析的措施。
答:W Ni=50%铸件凝固后偏析严重。
解答此题需找到Cu-Ni合金的二元相图。
原因:固溶体合金结晶属于异分结晶,即所结晶出的固相化学成分与母相并不相同。
由Cu-Ni合金相图可以看出W Ni=50%铸件的固相线和液相线之间的距离大于W Ni=90%铸件,也就是说W Ni=50%铸件溶质Ni的k0(溶质平衡分配系数)高,而且在相图中可以发现Cu-Ni合金铸件Ni的k0是大于1,所以k0越大,则代表先结晶出的固相成分与液相成分的差值越大,也就是偏析越严重。
消除措施:可以采用均匀化退火的方法,将铸件加热至低于固相线100-200℃的温度,进行长时间保温,使偏析元素充分扩散,可达到成分均匀化的目的。
重庆大学历年专业课考试试题汇总一点建议:专业课名词解释自己总结,课本上都有,个人建议把历年出现过的名词解释汇总到一个笔记本上,时常背诵,一定要记牢,名词解释是专业课考试试卷第一大题,属于送分题。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研究生专业课考试的课本是金属学与热处理(含金属材料)第二版,就是咱们学的那本,哈工大崔忠圻,谭耀春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考试内容不包括第五章三元合金相图和第八章扩散,今年应该不会变。
其他章节都考,其中第四章铁碳合金中利用杠杆定律计算含碳量不同的铁碳合金高温冷却后的相组成物与组织组成物含量,和第九、十章的热处理部分,第十一章中钢的分类与编号及合金元素的作用是考试重点,复习时要多看多记,第十三章易出填空题,强化金属的几种方式:形变强化(加工硬化),固溶强化,细晶强化,弥散强化,沉淀强化以及他们的强化机理易出大题,Fe—Fe3C相图中各点、线、区的意义及发生的转变易出大题。
正、淬、退、回四把火的应用易出大题。
专业课的复习可以稍微往后一点开始,也不要太晚,个人建议最晚高数与线代看完一遍要开始看专业课本,但是数学与英语的复习会占据复习的大部分时间,这两门的复习最好不要间断,否则影响复习效果。
政治复习一般放在最后,我个人是从暑期八月份开始的,因为我报了文都的数学与政治暑期强化班,至于要不要报补习班以及政治开始复习的时间,你们根据自己情况合理安排。
另外,重庆大学材料学院数学考数二(没有概率统计,高数第八章,第十一、十二章不考,第十章三重积分不考)。
政治部分考试内容为马基,毛中特,近现代史纲要,思修,形势与政策和时事政治,时事政治就考2012年1月到12月国际上的时事,每年3月两会上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是考试重点,胡和温在国际重要会议上的讲话内容是重点,比如什么峰会,APEC经济论坛以及今年的十八大是重点。
马基与毛中特所占的考试分值比例较大,大概有70分。
政治试题前面选择题占50分,其中前16道单选,后17道多选,多选题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大题5道,一道10分,每道2~3个问题。
重庆大学2002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研究方向:所有方向请考生注意:答题一律(包括填空题和选择题)答在答题纸或答题的试卷册上,答在试题上按零分计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金属键2.固溶体3.晶界4.结晶潜热5.变质处理6.滑移7.马氏体转变8.时效9.球化退火10.淬透性二、简述影响置换固溶体中溶质固溶体的主要因素。
(15分)三、简述金属结晶形核过程的主要特点。
(15分)四、根据铁碳合金相图,指出#45钢的室温组织,并利用杠杆定律分别计算钢中的组织组成物和相组成物。
(15分)五、如何选择钢的淬火加热温度?简述淬火加热温度对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0分)六、指出热加工和冷加工的区别,简述热加工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5分)七、简述钢中马氏体的性能特点和主要的强化机制。
(10分)重庆大学2003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研究方向:所有方向请考生注意:答题一律(包括填空题和选择题)答在答题纸或答题的试卷册上,答在试题上按零分计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1. 晶向指数2. 共格相界3. 非均匀形核4. 铁素体5. 晶内偏析6. 回火脆性7. 变形织构8. 灰铸铁的断面敏感性9. 钢铁材料的缺口敏感性10. 黄铜及特殊黄铜二、晶粒大小对金属的力学性能有何影响?为了获得细小的晶粒,在实际工艺上采用哪些方法?并简述原理。
(20分)三、有一铁碳合金在1146℃平衡结晶时有奥氏体74.4%,渗碳体25.6%,求:(1)合金的含碳量(5分)(2)室温时的平衡组织组成并画出组织示意图(14分)(3)室温时的平衡相组成(5分)四、简述马氏体转变时的热力学及晶体学特点。
(18分)五、简述淬火钢回火时可能发生哪些组织转变?(18分)六、简述影响碳钢强度的因素及提高其强度的途径。
(20分)七、分析铸铁中石墨形状、大小、数量和分布以及基体组织对铸铁性能的影响。
(完整版)《⾦属学与热处理》复习题参考答案《⾦属学与热处理》复习题绪论基本概念:1.⼯艺性能:⾦属材料适应实际加⼯⼯艺的能⼒。
(分类)2.使⽤性能:⾦属材料在使⽤时抵抗外界作⽤的能⼒。
(分类)3.组织:⽤⾁眼,或不同放⼤倍数的放⼤镜和显微镜所观察到的⾦属材料内部的情景。
宏观组织:⽤⾁眼或⽤放⼤⼏⼗倍的放⼤镜所观察到的组织。
(⾦属内部的各种宏观缺陷)显微组织:⽤100-2000倍的显微镜所观察到的组织。
(各个组成相的种类、形状、尺⼨、相对数量和分布,是决定性能的主要因素)4:结构:晶体中原⼦的排列⽅式。
第⼀章基本概念:1.⾦属: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的物质,其电阻随温度升⾼⽽增加。
2.⾦属键;⾦属正离⼦和⾃由电⼦之间相互作⽤⽽形成的键。
3.晶体:原⼦(离⼦)按⼀定规律周期性地重复排列的物质。
4.晶体特性:(原⼦)规则排列;确定的熔点;各向异性;规则⼏何外形。
5.晶胞:组成晶格的最基本的⼏何单元。
6.配位数:晶格中任⼀原⼦周围与其最近邻且等距的原⼦数⽬。
7.晶⾯族:原⼦排列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的所有晶⾯称为晶⾯族。
8.晶向族:原⼦排列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的所有晶向称为晶向族。
9.多晶型性:当外部条件(如温度和压强)改变时,有些⾦属会由⼀种晶体结构向另⼀种晶体结构转变。
⼜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10.晶体缺陷:实际晶体中原⼦排列偏离理想结构的现象。
11.空位:晶格结点上的原⼦由于热振动脱离了结点位置,在原来的位置上形成的空结点。
12.位错:晶体中有⼀列或若⼲列原⼦发⽣了有规则的错排现象,使长度达⼏百⾄⼏万个原⼦间距、宽约⼏个原⼦间距范围内的原⼦离开其平衡位置,发⽣了有规律的错动。
13.柏⽒⽮量:在实际晶体中沿逆时针⽅向环绕位错线作⼀个闭合回路。
在完整晶体中以同样的⽅向和步数作相同的回路,由回路的终点向起点引⼀⽮量,该⽮量即为这条位错线的柏⽒⽮量。
14.晶粒:晶体中存在的内部晶格位向完全⼀致,⽽相互之间位向不相同的⼩晶体。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复习自测题绪论及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自测题(一)区别概念1.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2.晶体和非晶体;3 刚度与强度(二)填空1.与非金属相比,金属的主要特性是2.体心立方晶胞原子数是,原子半径是,常见的体心立方结构的金属有。
3.设计刚度好的零件,应根据指标来选择材料。
是材料从状态转变为状态时的温度。
4 TK5 屈强比是与之比。
6.材料主要的工艺性能有、、和。
7 材料学是研究材料的、、和四大要素以及这四大要素相互关系与规律的一门科学;材料性能取决于其内部的,后者又取决于材料的和。
8 本课程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和。
(三)判断题1.晶体中原子偏离平衡位置,就会使晶体的能量升高,因此能增加晶体的强度。
( )2.因为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体的配位数和致密度都相同,因此分别具有这两种晶体结构的金属其性能基本上是一样的。
( )3.因为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多晶体中的各个晶粒类似于单晶体,由此推断多晶体在各个方向上的性能也是不相同的。
( )4.金属的理想晶体的强度比实际晶体的强度高得多。
5.材料的强度高,其硬度就高,所以其刚度也大。
(四)改错题1.通常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3.面心立方晶格的致密度为0.68。
4.常温下,金属材料的晶粒越细小时,其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越低。
5.体心立方晶格的最密排面是{100}晶面。
(五) 问答题1.从原子结合的观点来看,金属、陶瓷和高分子材料有何主要区别?在性能上有何表现?2.试用金属键结合的方式,解释金属具有良好导电性、导热性、塑性和金属光泽等基本特性。
(六) 计算作图题1.在一个晶胞中,分别画出室温纯铁(011)、(111)晶面及[111)、[011)晶向。
2.已知一直径为11.28mm,标距为50mm的拉伸试样,加载为50000N时,试样的伸长为0.04mm。
撤去载荷,变形恢复,求该试样的弹性模量。
3.已知a-Fe的晶格常数a=0.28664nm,γ-Fe的晶格常数a=0.364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