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转换在CML治疗中的意义共32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31 MB
- 文档页数:32
早期强化降压在自发性脑出血内科治疗中的意义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降压在自发性脑出血内科治疗中的意义。
方法:选择2015年至2017年间我院高血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22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患者均在入院后控制收缩压至160mmHg,观察组患者均在入院后控制收缩压至140mmHg,连续给予3周内科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以及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强化降压对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有助于预防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改善预后有益。
【关键词】早期强化降压;自发性脑出血;神经功能缺损;预后【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9-0178-02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在亚洲国家,脑出血发病数约占脑卒中的25%~55%,发病1个月死亡率高达35%~52%,发病6个月残疾率80%左右,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1]。
自发性脑出血常由高血压引起,而且急性自发性脑出血病人往往伴有明显的血压升髙,这进一步增加了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死亡和残疾的风险。
本研究总结分析了2015年至2017年间我院22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旨在探讨早期强化降压在自发性脑出血内科治疗中的意义,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至2017年间我院高血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220例,发病至入院时间均<3h,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入院收缩压高于160mmHg,舒张压高于100mmHg,排除严重的心肝肺肾功能不全、脑外伤、血管畸形、动脉瘤等疾病引起出血者,出血量均在35ml以下。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中男性72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59.31±7.65)岁。
早期应用尼洛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的疗效观察石小岩;王睿;傅迪;胡荣;张国君;廖爱军【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尼洛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观察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0例CML患者,使用高杉尖三酯碱和/或羟基脲将白细胞降至20×109/L以下后口服尼洛替尼治疗.其中慢性期8例,每日口服尼洛替尼600 mg;加速期2例,每日口服尼洛替尼800 mg.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血液生化学等指标,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治疗满3个月时均达到CHR.8例慢性期患者中,7例达到CCyR,1例达到PCyR.2例BCR-ABLIS转录水平<1%,6例>1%而<10%.2例加速期的患者中,1例达到CCyR,1例无细胞遗传学缓解.2例BCR-ABLIS转录水平>1%而<10%.在治疗满6个月的9例患者中,7例慢性期患者均达到CCyR.3例达到MMR,3例BCR-ABLIS转录水平>0.1%而<1%,1例BCR-ABLIS转录水平>1%而<10%.2例加速期患者中,1例维持CCyR,另外1例细胞遗传学依旧未发生缓解.2例分子生物学均达到MMR.1例慢性期患者在治疗第8个月时发生急髓变.在治疗满12个月的6例患者中,4例慢性期患者均为CCyR.3例为MMR,1例BCR-ABLIS转录水平<1%.2例加速期患者中,1例为CCyR,1例细胞遗传学依旧未发生缓解.2例均为MMR.10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为1~2级的血红蛋白减少、皮疹、关节及肌肉酸痛等.结论早期应用尼洛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安全有效.【期刊名称】《实用药物与临床》【年(卷),期】2016(019)001【总页数】4页(P54-57)【关键词】尼洛替尼;早期应用;慢性髓性白血病;不良反应【作者】石小岩;王睿;傅迪;胡荣;张国君;廖爱军【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血液科,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血液科,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血液科,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血液科,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血液科,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血液科,沈阳110004【正文语种】中文慢性髓性白血病(CML)为一种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BCR-ABL融合基因在慢性髓系白血病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刘雪梅;李丽梅;徐海芹;李玲;徐长荣【摘要】目的:评价 BCR - ABL 融合基因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用实时定量 RQ - PCR 方法动态监测48例 CML 的 BCR - ABL 融合基因,对所有患者进行微小残留病变(MRD)的动态监测,共128人次。
结果48例 CML 患者,47例 BCR - ABL 融合基因阳性。
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患者融合基因总转阴率81.3%(39/48),转阴时间在用药后90~395 d 之间,中位数为210 d 。
结论BCR - ABL 融合基因动态监测对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诊断、治疗、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Objective To evaluation clinicalsignificance of detection of BCR /ABL fusion gene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myeloidleukemia (CML) .Methods With real - time quantitative RQ -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Q - PCR) dynamic monitoring of 4 8 cases of CML BCR - ABL fusion gene ,for all patients with tiny residual disease (MRD) dynamic monitoring ,a total of 1 2 8 people .Results 4 8 patients with CML , 4 7 cases of BCR - ABL fusion gene positive .Taking imatinib mesylate in patients with fusion gene always overcast rate was 8 1 .3 % ,(3 9 /4 8 ) ,turn the time between 9 0 - 3 9 5 d after medication ,the median of 2 1 0 d . Conclusion The dynamic monitoring ofBCR - ABL fusion gene ha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diagno -sis ,treatment ,outcome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of prognosis of CML .【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48)006【总页数】3页(P641-643)【关键词】BCR/ABL 融合基因;慢性髓系白血病;诊断;基因监测【作者】刘雪梅;李丽梅;徐海芹;李玲;徐长荣【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7;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7;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7;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7;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简称慢粒,是一种发生在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骨髓增生性肿瘤,主要涉及髓系,占白血病的15%~25%[1,2],主要特征是成熟和未成熟粒细胞的克隆性表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