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体系的瓦解
- 格式:ppt
- 大小:770.50 KB
- 文档页数:25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1.亚洲殖民体系的瓦解:(1)印度①在甘地、尼赫鲁和真纳等人的领导下,积极争取独立,士兵和工农斗争风起云涌。
②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
③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
(“印巴分治方案”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居民宗教信仰,英属印度分为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分别建立自治政府。
方案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形成了一些争端, 其中最严重的是克什米尔问题,为印巴日后的长期冲突埋下了祸根。
)④20世纪5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为共和国。
(2)其他地区: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
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2.非洲殖民体系的瓦解(1)埃及:1952年,埃及废黜国王,1953年成立埃及共和国。
1956年,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军撤离运河区。
(2)阿尔及利亚:①1954年,成立民族解放阵线,与法国殖民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
②法国戴高乐政府不得不调整对阿尔及利亚的殖民政策。
③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3)其他地区①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诸国也为国家独立而斗争。
②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③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
④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
3.拉丁美洲殖民体系的瓦解(1)古巴: 1959年,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
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
(2)巴拿马:在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4.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标志:1990年3月,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的历史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上海初中历史会考资料:殖民体系的瓦解学习历史,掌握世界的发展趋势,对于国家的繁荣富强有着很大的帮助。
下面由收集整理的上海初中历史《殖民体系的瓦解》的会考复习资料以供大家学习。
上海初中历史会考资料:殖民体系的瓦解一、战后民族独立浪潮1、概况:二战后,民族独立浪潮持续了约30年,近百个战后独立的新兴国家大多在1945;;1975年间摆脱了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
2、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从二战结束到50年代末,其中心区域在亚洲,并延伸到北非;第二个高峰兴起于1960年,延续到70年代中期,其中心区域在非洲,并扩及拉丁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和亚洲太平洋地区。
其中,1960年因独立的非洲国家众多而被称为“非洲年”。
二、不结盟运动1. “万隆会议”1955年,29个亚非国家的代表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会议,史称“亚非会议”或“万隆会议”。
会议提出了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2、不结盟运动1961年,25个国家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会议,发起不结盟运动,大力提倡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上海初中历史会考资料:大国关系的重组1、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20世纪60年代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至1968年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大国。
2、苏美争霸的重要史实(1)60年代:美国凭借优势力量推行对苏遏制政策,使苏联的“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设想无法实现。
第二次柏林危机与古巴导弹危机均以苏联的退让告终。
(2)70年代:军事实力上升的苏联向美国霸权发起全面挑战,苏联的势力范围扩张到西亚、非洲和拉丁美洲;美国则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沼中,不得已采取战略收缩。
(3)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为改变在美苏争霸中的被动局面,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进一步强化军备竞赛;苏联因经济发展停滞,军费开支沉重,转而全面收缩。
上海初中历史会考资料:冷战的结束一、东欧剧变与德国统一1、东欧剧变(1)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外交”,给东欧各国提供了摆脱苏联控制的条件。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引言:新航路的开辟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列强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的状态。
资本主义殖民侵略使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空前激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高涨。
亚非拉民族独立过程也就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瓦解过程。
一、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发展进程(一)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进程小结: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及其崩溃形成:新航路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形成。
特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的状态。
瓦解:亚非拉人民长期坚持反对殖民侵略的斗争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根本动力。
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意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20世纪伟大変化之一,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迸歩。
二、新兴国家的发展1、发展中国家的成就①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又称“第三世界”,是指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
这些国家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掀起了现代化建设浪潮。
②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发展成就:背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独立后,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
(现代化最基本的是:政治民主化和国家工业化)概况:2、发展中国家面临挑战(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发展问题多种多样)探究: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相继取得胜利后,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成立统一的美利坚合众国,而西班牙属拉美殖民地却建立起一系列独立国家。
试从两个独立战争的背景和进程说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16 分)参考答案:背景:北美13个殖民地的宗主国是资本主义的英国。
移民主要是英国和欧洲其它国家的劳动人民。
(1分) 到独立前,殖民地的经济和资本主义关系得到发展,形成了资产阶级和使用奴隶劳动的资本家——种植园主阶级。
对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认识
世界殖民体系瓦解是指殖民主义时代的大国对被殖民地采取的支配和剥削政策逐渐失败,现代化、全球化和民族主义等因素逐渐削弱了它们的影响力,导致它们与被殖民地之间的关系发生转变。
这个过程在二十世纪中期开始,尤以二战后加速发展,许多欧洲大国不得不退出殖民地。
其背景包括:
1. 技术进步的促进和世界经济变革,使南北半球之间的依存关系发生了变化。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及联合国成立,给予了被殖民地发声的机会。
3. 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使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竞争成为影响力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使被殖民地国家上升为主导地位,不断加速了全球化和国际合作的步伐。
在这个过程中,种族歧视、霸权主义、剥削和压迫的现象逐渐得到纠正,各国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统治和被统治,而是互相依存和平等的关系。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0讲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讲义阶段特征:总体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主要态势是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同时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民族解放运动纵深发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历史的潮流,全球化、多极化、多样化、信息化的趋势不断增强。
具体表现:1.政治: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美苏两国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长时间的冷战;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崩溃;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等仍然威胁着人类的和平与安全2.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面临一系列挑战。
3.思想文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获得新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人口流动,多元文化交融与冲突;文物保护取得更多共识。
4.民族解放运动: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各国民族民主意识增强;1961年,不结盟运动;20世纪9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崩溃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2.认识第三世界国家在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近几年的全国和地方高考题:命题分析:二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二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状况的原因。
突出核心素养,客观题为主。
备考建议:1.新教材在这一部分做了重大调整,增加了一些内容,了解掌握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过程及意义;2.掌握发展中国家取得的成绩,理解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时空定位及主要线索:主要内容:知识点1: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知识点2:发展中国家的成就;知识点3: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教学过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15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知识点1: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一)背景:材料一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严重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消耗,原来作为资本主义中心区域的西欧创伤累累,实力大为削弱,在原有基础上不可能继续主导世界体系,也无力继续维持庞大的海外殖民帝国。
第43讲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学问点一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1)民族独立运动(2)民主革命2.亚洲的觉醒(1)背景⎩⎨⎧①政治上: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②经济上: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肯定进展。
③思想上: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
(2)表现3.非洲的抗争(1)埃及抗英斗争①特点:成立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
②结果:1882年阿拉比领导埃及军民进行英勇无畏的抵制。
抵制失败,英国占据埃及。
(2)苏丹马赫迪起义:1881年爆发,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3)埃塞俄比亚抗意战斗: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
于1896年战胜意军,迫使意大利签署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
学问点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1.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1)缘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成功,减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化开展。
(2)概况①东亚: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重大成果。
②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反对荷兰、越南抵制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③西亚: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据的斗争。
④南亚: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1)埃及的抗英斗争①领导力气:成立以扎格鲁尔为首的华夫脱党。
②斗争结果:1922年3月,埃及成立君主立宪国家,但英国保留了在埃及驻军、把握苏伊士水道、领事裁判权等特权。
(2)摩洛哥里夫地区的抗争:克里姆多次战胜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1923年,建立共和国。
(3)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①1936年,墨索里尼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亚。
②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
3.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1)表现(2)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
学问点三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进展1.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1)亚洲的民族独立①概况: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
編者說明本書是苏联国际关系研究所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论丛’中的一篇。
它論述当前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問题之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说明被压迫民族已经到处站起来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说明这是资本主义总危机进入第二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書又论述帝国主义者为挽救殖民体系而采取的种种阴謀和疯狂残暴的手段。
从这篇论文的论述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目前美英帝国主义者武装侵略黎巴嫩、约旦和威胁伊拉克共和国的深刻原因,更清楚地看到帝国主义在中近东以及全世界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的必然性。
目录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危机的产生 (2)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体系危机的加深 (9)三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 (14)四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是资本主义总危机第二阶段的最重要的因素 (25)五帝国主义者为阻止殖民体系瓦解而进行的阴謀活动和殖民主义的经济地位 (35)一帝同主义殖民体系危机的产生在帝国主义压迫下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从来不甘心于自己所处的被奴役地位。
殖民統治的历史充满了殖民地人民反抗奴役者的接连不断的起义。
但是,在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前,殖民地受压迫的人民没有能够获得解放。
帝国主义依靠它拥有优势的武装力量,利用起义人民缺乏組織性、散漫性和当地反动势力的卖国行为,对起义者施加打击,并力求維持殖民压迫。
弗·伊·列宁预見了世界历史新时期的到來,認为到那时候东方各国人民将会积极地参与决定全世界的命运,将会成为国际关系中的新的强大因素。
列宁曾經预言殖民压迫即将遭到彻底瓦解,談到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各国人民不仅自己会获得解放,而且会在消灭可耻的帝国主义强暴、掠夺和奴役的制度中发揮杰出的作用。
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作系危机的来临。
战爭环境以及对交战经济和生产机构提出的各种要求,迫使帝国主义者稍为扩大了殖民地的工业生产。
但是,随着工业生产的提高,工人阶級的人数和它們的团结性和组织性也随着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