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咳喘的临床研究

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咳喘的临床研究

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咳喘的临床研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喻闽凤曾荣香雷祥高张丽虹李荣珍占科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咳喘的临床研究。方法运用中药明矾、皂荚、牵牛子外敷涌泉穴与常规治疗结合,观察小儿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常规治疗组加中药穴位敷贴组在改善呼吸频率,减轻临床症状及体征,胸部X射线吸收等方面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常规观察组(P0.05)。针对病程较久(1个月),喉间痰鸣及肺部痰鸣在常规治疗不易吸收情形下,加中药外敷涌泉穴喉间痰鸣及肺部痰鸣音在次日吸收的占90%,在3 d内吸收的占95%。结论中药外敷涌泉穴是一种上病下治、内病外治的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能在无损伤的治疗中取得疗效。【关键词】药物疗法,临床;中药外敷;涌泉穴;咳嗽/中医药疗法;儿童

本院于200409~200704,研制中药明矾、皂荚、牵牛子制成药膏,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咳喘取得较好疗效,现将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中医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小儿咳嗽、哮喘、肺炎喘嗽的病例[1];西医诊断符合《临床治疗规范丛书实用儿科诊疗规范》中的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的病例共210例[1]。年龄47 d至10岁;病程15 d 156例,病程1个月54例。排除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呼吸衰竭、酸中毒、哮喘中的哮喘持续状态、咳嗽变异型哮喘不纳入。病例均为门诊或住院病例。

住院病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常规治疗组加中药穴位敷贴组80例;Ⅱ组:常规治疗组76例;Ⅲ组:为门诊病例,单纯中药穴位敷贴54例。Ⅰ组80例,男32例,女48例;年龄1个月至1岁28例(35%),>1~2岁14例(17.5%),>2~4岁26例(32.5%),>4~10岁12例(15%),其中支气管炎(包括喘息性支气管炎)21例,肺炎17例,哮喘42例;病程≤3 d 36例,4~7 d 32例,8~15 d 12例。Ⅱ组76例,男30例,女46例;年龄1个月至1岁26例(34.2%),>1~2岁14例(8.4%),>2~4岁25例(32.8%),>4~10岁11例(14.4%),其中支气管炎(包括喘息性支气管炎)24例,肺炎12例,哮喘40例;病程≤3 d 34例,4~7 d 30例,8~15 d 12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西医病种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病例均为门诊病例,男28例,女26例;年龄2个月至1岁共54例,病程1个月,均为支气管炎(包括喘息性支气管炎)病例。

1.2 辅助检查

1.2.1 胸部X射线检查Ⅰ、Ⅱ组住院病例全部均做胸部X射线正位片检查。支气管炎、哮喘并感染患儿均为两肺纹理粗乱、模糊。肺炎患儿左或右侧肺下野或中、外带可见点片状渗出影,心膈等无异常。

1.2.2 病原学检查共168例患儿做咽拭子培养或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咽拭子培养为正常菌群生长118例,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40例,咽拭子培养为表皮葡萄球菌3例,人葡萄球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阴沟杆菌4例。

1.3 治疗方法Ⅰ组:常规治疗组加中药穴位敷贴组;Ⅱ组:常规治疗组;Ⅲ组:单纯中药穴位敷贴组。

1.3.1 常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对症支持治疗:沐舒坦化痰,维生素K1解痉止咳等;支气管哮喘者选用支气管解痉治疗:氧气雾化吸入β受体兴奋剂万托林及抗胆碱能受体异丙托溴胺等,不用激素类平喘;针对住院病例,咳喘较重,唇周青,有三凹征者,肺部查体有痰鸣音、干湿啰音明显者,均在入院之初选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或酚妥拉明等血管活性药改善肺部循环。

1.3.2 中药穴位敷贴方法每晚用温水泡脚15 min后,用鲜生姜擦涌泉穴至皮肤发红,将药膏涂在纱布上,敷贴于双侧涌泉穴处,6~12 h/d,敷贴3~5 d,观察疗效。药膏制作方法:明矾、皂荚、牵牛子各等份研成细末(江西省中医院药剂科自行加工),以生姜汁调末酌加医用凡士林及防腐剂调成药膏。

1.4 观察指标

1.4.1 呼吸频率改善的情况观察呼吸频率改善,主要针对急性病程

3 d或4~7 d之内者,呼吸明显增快,治疗后呼吸转平稳,恢复至该年龄段的正常频率。

1.4.2 症状、体征的量化及疗效(临床疗效)见表1。表1 症状、体征量化记录表

1.4.3 Ⅰ、Ⅱ组病例治疗前后X射线变化吸收的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和Ridit分析。

2 结果

2.1 呼吸频率的纠正Ⅰ、Ⅱ组病例在1 d或1~3 d内,呼吸频率恢复至该年龄段的正常频率。见表2。表2 两组呼吸频率改善的疗效比较注:经χ2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优于Ⅱ组。

2.2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1)痊愈:治疗5 d以内,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2)显效:治疗5 d以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95%;(3)有效:治疗5 d以内,症状、体征均有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70%;(4)无效:治疗5 d 以内,症状、体征无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2.3 临床疗效Ⅱ组痊愈显效率明显高于Ⅰ组。见表3。Ⅰ、Ⅱ组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Ⅲ组有效率明显高于Ⅰ、Ⅱ组。见表4。表3 两组的疗效比较[n(%)]注:Ⅰ、Ⅱ组的痊愈与显效之间的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3组的疗效比较注:Ⅰ、Ⅱ组为住院患者,Ⅲ组为门诊患者。Ⅲ组为单纯穴位敷贴与Ⅰ、Ⅱ组综合治疗对比观察疗效。Ⅰ、Ⅱ组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组

有效率明显高于Ⅰ、Ⅱ组;Ⅰ、Ⅱ、Ⅲ组痊愈、显效、有效与无效之间的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

2.4 胸部X射线改善情况Ⅱ组胸部X射线吸收率明显优于Ⅰ组。见表5。表5 两组治疗1周后胸部X射线改善的比较注:Ⅰ、Ⅱ组病例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中医舌质、舌苔的观察与疗效结果分析 3组病例,舌质淡红、淡嫩或舌边齿印,舌苔薄白或白腻,辨证属中医风寒或寒湿或痰湿型,其症状、体征改变的显效率明显较高,尤其第Ⅲ组病例外敷后,喉间痰鸣及肺部痰鸣音在次日吸收的占90%,在3 d内吸收的占95%。

3 讨论

婴幼儿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临床表现咳喘明显,呼吸加快,肺部啰音、痰鸣音较多或经治疗后持久不易吸收,肺通气及换气功能受损,严重影响患儿身体健康及体质发育。本研究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明矾、皂荚、牵牛子研末外敷涌泉穴,取得较好疗效,且未见相同临床报道。此法源于陈复正的名著《幼幼集成》中的神奇外治九法中的引痰法[3],“凡小儿痰嗽,上气喘急,有升无降,喉中牵锯之声,须引而下行,用生白矾一两研末,少入面粉米粉亦可。盖生矾见醋即化为水,入面粉取其胶黏故也。好醋和做二小饼,贴两足心,布包一宿,其痰自下。”使上病下取,内病外治[4]。明矾、皂荚、牵牛子据《中药大辞典》载,具有“祛风痰,除湿毒”之功。涌泉穴为足少阴经之根,足少阴肾经起始之井穴,此穴是足少阴肾经经气所出之处,可交通阴阳,又能络脾入肺,使药力循经,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