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劳动经济学题型及答案汇总

自考劳动经济学题型及答案汇总

自考劳动经济学题型及答案汇总
自考劳动经济学题型及答案汇总

自考劳动经济学题型及答案汇总

1.我国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稀缺的,但( B )是相对过剩的。

A.土地资源;

B.劳动力资源;

C.矿产资源。

2.“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润,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是描述( B )。

A.供给创造需求理论;

B.看不见的手的理论;

C.利润最大化理论。

3.劳动经济学是( A )现象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

A.劳动力市场;

B.劳动力供求;

C.劳动力交换。

4.比较明确的劳动力生产部门是( C )。

A.工业部门;

B.农业部门;

C.家庭。

5.收入指某个时间内个人和家庭的劳动所得和( B )。

A.工资所得;

B.非劳动所得;

C.劳动报酬。

6.劳动是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 C )活动。

A.有价值的;

B.有希望的;

C.有目的的。

7.雇佣调整函数是指企业( C )与最佳目标雇用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A.最大雇佣量;

B.最小雇佣量;

C.现有雇佣量。

8.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间内,在( A )下雇主愿意并且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A.某种工资率下;

B.某种劳动生产率下;

C.某种价格比率下。

9.企业在雇用劳动力时,企业愿意支付的工资率定义为( B )。

A.劳动力供给价格;

B.劳动力需求价格;

C.劳动力均衡价格。

10.长期成本曲线是资本和劳动投入都可变动时,若干短期平均成本的( A )的连辍轨迹。

A.最低点;

B.最高点;

C.相切点。

11.等成本线是在总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可以购买到的劳动和( A )的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A.资本;

B.土地;

C.技术。

13.政府补贴政策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可以从( B )两方面来分析。

A.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B.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

C.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

14.非营利企业潜在利润为正值的含义是( C )。

A.要求企业不营利;

B.要求企业利润最大化;

C.要求企业利润低水平。

15.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主要划分为( A )三大方面。

A.自然,经济,社会;

B.微观,中观,宏观;

C.家庭,企业,国家。

16.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 B )关系。

A.反向;

B.正向;

C.平行。

17.劳动力参与率M形周期变化规律表现的是( B )。

A.男性劳动力参与率;

B.女性劳动力参与率;

C.青年劳动力参与率。

18.劳动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状态叫做( A )。

A.供给富有弹性;

B.供给无弹性;

C.供给缺乏弹性。

19.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劳动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的状态叫做( C )。

A.供给富有弹性;

B.供给无弹性;

C.供给缺乏弹性。

20.劳动时间与余暇时两者之间是( A )关系。

A.此消彼长;

B.同消同长;

C.正相关。

21.劳动经济学中的非劳动收入是指( C )。

A.不劳而获的收入;

B.不正当、不合法的收入;

C.劳动工资以外的收入。

22.当市场劳动供大于求时,政府一般应( B )。

A.上调最低工资;

B.下调最低工资;

C.不动最低工资。

23.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右移,则会出现(A )。

A.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增加;

B.均衡工资率上升,均衡就业量减少;

C.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减少。

24.在劳动力市场上,均衡的形成由均衡工资率与( C )决定。

A.均衡供给量;

B.均衡需求量;

C.均衡就业量。

25.在U—V分析中,U表示( B )。

A.就业;

B.失业;

C.效用。

26.在U—V分析中,V表示( A )。

A.职业空缺;

B.就业;

C.失业。

27.劳动力过剩表现在企业外部就是( B )。

A.隐性失业;

B.显性失业;

C.劳动力滞存。

28.劳动力迁移成本是劳动力在流动中发生的( C )。

A.中间成本;

B.间接成本;

C.直接成本。

29.劳动力流动的社会成本在经济学意义上称作( C )。

A.内部成本;

B.私人成本;

C.社会成本。

30.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必须着眼于提高我国农村( C )指标。

A.土地垦殖面积;

B.土地复种面积;

C.人均土地经营面积。

31.实际工资是货币工资与( B )之商。

A.股价指数;

B.物价指数;

C.比价指数。

32.福利分配是工资的( A )。

A.转化形式;

B.实物支付形式;

C.延期支付形式。

33.工资的职能是由工资的( C )所决定的.

A.计时性;

B.计件性;

C.本质属性。

34.( C )提出了均衡价格工资理论。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歇尔。

35.按要素分配制度主要包括劳动分红制、年薪制和( A )。

A.股权薪酬制;

B.劳动股权制;

C.借贷购股制。

36.劳动股权制的基本原则是包括了( C )。

A.按资产分配原则;

B.按资金分配原则;

C.按劳分配原则。

37.劳动分红制是对企业( B )的一种内部再分配形式。

A.税前利润;

B.税后利润;

C.利润总额。

38.劳动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包括了( C )。

A.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B.西方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

39.从理论层面讲,劳动力是( B )。

A.人和动物都有的一种能力;

B.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C.人所特有的活劳动体力。

40.劳动力供求规律表现为( A )。

A.供过于求,工资下浮;

B.供不应求,工资下浮;

C.工资上升,需求增加。

41.利息、工资与就业的互动关系为( B )。

A.实际利息率高,将来就业增加;

B.实际利息率高,现在就业增加;

C.实际工资率低,现在就业增加。

42.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的假设是( A )。

A.完全自由竞争市场;

B.产品不同质;

C.工人具有不同的劳动效率。

43.凯恩斯增加就业的对策是( C )。

A.启动价格调节作用;

B.节制消费的政策;

C.政府主动干预经济。

44.人力资本的特点包括( B )。

A.能够转让和继承;

B.不能静态货币计量;

C.人的消费能力。

45.教育的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的差异表现在( C )。

A.两种投资的边际收益均等程度不同;

B.两种成本的内部经济性不同;

C.两种成本的考核时间不同。

46.公共部分就业的主要特点是( C )。

A.目标为市场价值最大化;

B.目标为外部效益最大化;

C.目标为公共服务最大化。

47.劳动力市场是指( A )。

A.买卖劳动力的市场;

B.买方市场的劳动力市场;

C.卖方市场的劳动力市场。

48.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的涵义是指( A )。

A.完全无弹性;

B.完全有弹性;

C.单位弹性

49.从基尼系数看,劳动者收入分配不公的警戒点是指( B )。

A.J=0;

B.J=0.4;

C.J=1。

50.劳动力市场垄断歧视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A )。

A.男性工资水平高于一般工资水平;

B.女性工资水平高于一般工资水平;

C.男性工资水平高于女性工资水平。

51.供给学派就业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B )。

A.赞同凯恩斯增加需求的主张;

B.否定凯恩斯增加需求的主张;

C.实施最低工资制会降低失业率。

名词解释

一. 名词解释

1.劳动力——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劳动适龄人口——

3.劳动参与率——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公式p47

4劳动力供给——从本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说,是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5主体均衡——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余暇与收入的组合能使主体获得最大盗用的状态。

6劳动力供给弹性——由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7收入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个人可达到的效用水平将提高。

8替代效应——相对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引起较小的需求,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增加其供给。

9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素质的乘积。

10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11自愿失业----------是由于存在工资刚性,市场工资率不能随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或者由于存在有关工资率方面的法律规定,使工资率不能下降到法定最低工资率以下,总之是由于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而造成劳动者失业的现象。

12自然失业率-----又叫均衡失业率,是指在整个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劳动力供给,也不存在过多劳动力需求的失业率。

13人力资本-------是一种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资本形式,表现为能为任何个人带来永久性经济收入的能力和知识等。

36、边际效用:是指增加一单位货币收入(工作时间)或增加一单位闲暇时间所获得的效用。(P50页)

37、工资形式:工资形式就是计量劳动与支付劳动报酬的方式与具体办法。(157页)

40、工资差别:是各类人员工资水平的差异。(151页)性:货币工资水平一般没有向下浮动的可能性。

3.自然失业率: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供给,也不存在过多的需求时的失业率。

4.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变化百分比之比。

15.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短期分析中,其他生产要素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当等量增加单位劳动投入时,最初会使产量增加,超过一定量时产量开始递减。

16.劳动力参与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加市场性劳动程度的相对数。

17.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22.补偿性工资差别:对某些职业必须支付较高的工资以补偿不同职业间的非货币差异从而形成的一种职业间的工资差别。

五、简答题

1.简答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1)人力资本是主要资源;

(2)人力资本投资效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效益;

(3)人力资本以教育投盗为主体;

(4)人力资本理论是对传统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

2.个人偏好歧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雇主个人偏好;

(2)雇员偏好;

(3)消费者偏好。

3.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1)投资收益的广泛性;

(2)投资收益的长效性;

(3)投资收益的多样性;

(4)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

4.凯恩斯的充分就业非均衡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1)政府只要想办法消除了非自愿性失业,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2)非自愿失业不能通过削减货币工资的办法来解决;

(3)非自愿失业产生的原因在于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

5.菲利浦斯就业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1)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可能永久地改善失业状况;

(2)降低失业率必然要以通胀风险为代价;

(3)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呈负相关关系;

(4)菲利浦斯曲线的描述。

6.什么叫就业弹性?如何判别?

答:(1)就业弹性是就业量变动的百分比和GDP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2)就业弹性等于1时,就业量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保持同步增长;

(3)就业弹性小于1时,就业量的增长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

(4)就业弹性等于0时,经济增长反而减少了就业岗位。

六、论述题

6.论中国教育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答:(1)高等教育入学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教育投资占GDP的比重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3)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相对滞后;

(4)地区教育投资发展水平严重不平衡;

(5)教育体制僵化导致劳动力供求脱节;

(6)结合实际提出一系列言之成理的相应对策。

1 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答: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

A.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B.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

(二)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3 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

答:由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需求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工资率造成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令劳动力需求向相反的方向变化。从绝对数量上的角度,即工资率变化一个单位,劳动力需求量会有多大变化,这个关系由劳动力需求曲线的斜率表示;从相对数量的角度,即工资率变化1% ,劳动力需求量变化百分之几,这就是通常使用的劳动力需求弹性的概念。

4在考察劳动力需求时通常有哪些假设条件?

答: 1. 生产技术的假设。假设技术条件不变或可变。

2 .生产目标的假设。有三种情况:利润最大化、人均产量最大化和总产量最大化

3 .市场环境的假设。分为完全竞争性市场、垄断性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三种情况。

4 .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在进行基本分析时,我们通常假设劳动力是同质的。

五. 论述题

1试分析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答:P74

4、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方面?(P48、49页)

(1)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

(2)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

(3)工资水平;

(4)个人非劳动收入;

(5)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

(6)社会保障制度;

(7)其他因素,如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

5、试画图并简述等产量线的特征。(P78、79页)

(1)等产量线的斜率为负。体现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生产量一定时,一种投入减少,另一种投入就必须增加;(2)较高产出的等产量线离开原点较远。体现为投入越多,产量越大。

(3)等产量线是一条连续曲线。体现劳动与资本在各个产量水平上的可替代性。

(4)等产量线的斜率随着劳动与资本的不同组合而变化。上端较陡直、下端较平缓,体现劳动与资本的边际产品递减规律。

8、试简述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含义和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P85、86、87页)

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是指同类劳动力,工资率变动1%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数。

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及其与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派生需求的四个定理之中。派生需求概念最早由马歇尔创立,后来,希克斯又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人们又称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1)最终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2)其他生产要素替代该种劳动的难易程度;(3)其他生产要素供给(价格)弹性;(4)总成本中,劳动成本所占的比重。

9、简述人力资本投资的几种主要形式。(P105、106页)

人力资本投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教育。(2)培训。(3)保健。(4)国内迁移。(5)国际迁移。

10、试画图并说明收入—闲暇等效用曲线及其特征。(P51页)

(1)等效用曲线离开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高。

(2)同一个人的两条等效用曲线不能相交,相交意味着偏好的改变。

(3)等效用曲线的斜率为负;

(4)等效用曲线凸向原点;

(5)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等效用曲线群,体现人们的偏好的差异。

16、简述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的区别。(P123页)

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员工学到的任何职业技能对工人接受训练的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的用处如何。如果培训对其他企业也同样有用,那么不管这种技能的性质究竟是什么,它都是一般培训。一般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培训内容具有普遍性。一般培训的成本是由受训人员自己支付,企业不承担一般培训的成本。如果员工接受训练的技能能使提供训练的企业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它就要被当作特殊培训,即它的价值在某些方面是专门属于那个企业的职业的,对别的企业毫无价值,在这种情况下,特殊培训的成本和收益合理地都归于企业。

17、简述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中成本与收益如何分担?(P120、121页)

一般培训的成本不是由企业负担,而是由接受训练的工作自己负担。因为员工经过培训后,必然要求提高工资。如果不能获得一个相应的较高工资,员工就会流动到新企业。如果一般培训的成本是由企业负担的,那么原来进行培训投资的企业只支付成本却得不到任何收益,显然是不合理的。一般培训的受训人员并不是直接支付培训成本,而是在培训期间接受了比原来更低的工资水平。

特殊培训仅对提供训练的企业特别有效,而对其他企业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在这种情况下,特殊培训的成本和收益合理地都归于企业。而工人在训练期间并不降低工资,不耗费投资成本,在训练以后工人的工资仍处于原来水平。

18、一般培训:是指员工学到的职业技能对进行培训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同样有用。(P120页)

19、特殊培训:是指员工接受训练的技能能使提供训练的企业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P121页)

20、试论述影响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位移有哪些因素?(P91页)

(1)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2)劳动力参与率,①个人非劳动收入变化;②家庭其他成员工资和收入的变化;③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④居民对市场工作厌恶程度的变化;⑤效用最大化目标(偏好)的变化;⑥社会保障制度。

21、影响企业劳动力需求曲线位移有哪些因素?(P92页)另加的

(1)技术变化;(2)最终产出价格的变化;(3)其他生产要素(资本)价格的变化;(4)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变化。23、简述劳动力资源的特征。(P42页)

(1)劳动力资源是能动性资源。这是劳动力资源与其他一切资源最根本的区别;

(2)劳动力资源兼有资本资源和自然资源的特征。劳动力资源作为一种经济资源,既具有资本资源的属性,又具有自然资源的属性;

(3)劳动力资源有体能资源和智能资源之分,这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资源。

26、劳动力需求交叉工资弹性:是指一种劳动的工资率变化1%引起另一种劳动力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数。(P89页)27、劳动力需求弹性:通常是指工资率变化1%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数。(P85页)另加的

28、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为劳动力供给弹性。(P56页)

30、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P66、67页)

(1)工资率;(2)企业商品的市场价格;(3)企业商品的市场需求;(4)企业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成本;(5)技术进步;(6)宏观经济环境。

31、影响劳动力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P46、47、48页)(1)人口因素:人口规模、人口年龄结构;(2)劳动力参与率: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工资水平;个人非劳动收入;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社会保障制度;其他因素,如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3)宏观经济状况。

32、影响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的因素有哪些?(P86、87页)

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及其与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派生需求的四个定理之中。派生需求概念最早由马歇尔创立,后来,希克斯又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人们又称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1)最终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2)其他生产要素替代该种劳动的难易程度;(3)其他生产要素供给(价格)弹性;(4)总成本中,劳动成本所占的比重。33、等效用曲线:等效用曲线是无差异曲线的一种,这里是指由取得相同效用水平的各种不同货币收入和闲暇时间组合的点所连成的曲线。(P51页)

34、提高人力资本存量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100、

101页)

(1)有利于提高人类自身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的主导性作用;(2)能够直接改善和提高物质资本生产的效果,推动经济增长;

(3)可以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率;

(4)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42、简述劳动力流动选择的几个必要条件。(127、128页)(1)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权;(2)不同地区和工作之间存在着经济福利方面的差异;(3)社会对劳动者就业的保障程度;(4)社会分工所造成的劳动技巧和工作能力的专门化。43、试论述失业的类型及其原因。(174、175页)

(1)摩擦性失业是指正在寻找职业不得不暂时处在工作变换甚至职业变换状态中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产生的原因是:一是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二是信息不完善;三是求职者与拥有职业空缺的用人单位之间相互寻找,洽谈需要有一定的时间。

(2)技术性失业是指由于采用节省劳动力的新技术后所造成的失业。

技术性失业形成的原因是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取代一部分劳动力。

(3)季节性失业是由于季节变化或分季节购买的习惯等原因引起临时性失业。

季节性失业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一些部门或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随季节的变化而波动;二是有一些行业随季节的不同会产生购买的高峰或低谷,从而影响作为派生需求的劳动需求,造成季节性失业。

(4)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动引起劳动力市场结构和职能长期失调而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形成的原因是:新技术的采用,不断地改变产业结构,新兴的行业大量涌现,传统的行业被淘汰。这就要求劳动力结构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动。如果不适应,就会产生结构性失业。

(5)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周期中萧条阶段的经济波动引起的,劳动力市场中劳动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的失衡所造成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经济下降而造成对劳动力需求不足,周期性失业带来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6)隐性失业又称潜在性失业或在职失业,是指企业雇用工人从事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的工作或从事那种劳动生产率低于他能达到的标准的工作。

一般情况下,隐性失业经常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中。计划经济体制中隐性失业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首先,从宏观角度看,隐性失业产生的基本原因同公开性失业产生的原因是一致的,是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等形式的隐性化。其次,隐性失业之所以不同于公开性失业,是因为这种失业是政府出于自身的需要,是某种制度造成的。也就是说,它是政府干预的结果。最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实行高度集权的产品均衡原则,企业只把下达的产值产量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于是极力吸收劳动力,而不考虑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这也是企业之所以接受政府用行政手段转嫁其冗员的原因。

46、试从原因上对工资差别的形成进行分析并举例说明。(152、153页)

从形成差别的原因上来分析,工资差别可分为补偿性工资差别、竞争性工资差别、垄断性工资差别。

(1)补偿性工资差别

补偿性工资差别是劳动者之间产生工资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所谓“补偿性”是指相同的劳动者,即知识和技能并无质的差别的劳动者,在从事工作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同的劳动时,他们的工资会产生差别。差别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补偿”一些人在工作条件和社会环境方面所处的不利地位,他们比那些没有处于同样的地位的劳动者付出了更多的劳动,所以这种工资差别称为补偿性工资差别。

(2)竞争性工资差别

竞争性工资差异是最重要的一种非补偿性工资差别。

所谓竞争性工资差别是指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可以自由流动的充分竞争条件下,劳动者之间存在的收入差异。我们可以从理论上假设,有两个劳动者所处的一切外部环境条件和个人机会都完全一致,而这两个人的劳动成果或贡献仍有差别,其中一个人的效率高些,另一个低些,由此导致前者工资高些,后者工资低些。显然,这种差异只能是由劳动者本身的质量差异或者说劳动能力差异引起的,在实际生产活动中,它表现为不同质的劳动者在劳动技能上的差异。因此,竞争性工资差别也叫做技能性工资差别。

竞争性工资差别理论认为,竞争既是不同质的劳动者产生工资收入差异的原因,也是导致不同质的劳动者之间流动的原因。

(3)垄断性工资差别

垄断性工资差别是非补偿性,同时又是非竞争性的工资差别。比较起来,它更接近于竞争性工资差别,因此我们可以把看作竞争性工资差别的特例。导致垄断性工资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不同质劳动者之间的流动受到了自然的或非自然的力量的限制。

一般地说,垄断性工资收入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是某职业所需要的劳动力出现短缺,但是,由于受外力限制,使其他劳动者无法转入这个职业,从而使这个职业的劳动者保持了垄断地位,获得了垄断性工资收入。

导致垄断性工资收入形成的这个外部原因,也可叫做制度性原因。制度性原因一般都可以归结到市场发育不全。

另一种是某职业所需要的劳动力出现稀缺,但是,由于这种劳动力质量的自然特征使得对其的补充很难实现,或者很难马上实现。也就是说,其他劳动者很难马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转移到这个职业岗位上来,从而使这个职业的劳动者保持了垄断地位,获得了垄断性工资收入。垄断性工资收入也称作租金性工资收入,租金性工资收入的例子很多,最典型的例子是文体影视界“明星”的收入。

52、如何理解“充分就业”?(169页)

凯恩斯所说的“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失业的完全消除和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而是指特定的某一就业量,即总供给函数和总需求函数相交的某一个点。超过这个点,有效需求再增加时,产量和就业量不再增加。达到这一点时,“非自愿失业”消逝,而“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将依然存在。他说:“在实际生活中,没有非自愿失业之存在。此种情形,我们称之为充分就业。摩擦与自愿的失业,都与充分就业不悖。”

56、根据凯恩斯的观点,如何克服需求不足以达到充分就业?(171页)

凯恩斯开的医治“需求不足”达到充分就业的“处方”是:

第一,抛弃传统自由放任政策,扩大政府职能,采取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一系列措施,把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二,放弃节约原则,提倡浪费性消费,甚至利用建金字塔、地震或战争来增加财富;

第三,既然有效需求不足是造成失业的原因,因此可采取增加投资与提高消费“双管齐下”的补救办法,在消费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应主要实行“投资社会化”,由国家总揽投资。

第四,放弃传统的健全财政的原则,鼓吹扩大政府开支,发

行公债,赤字财政和温和的通货膨胀,以刺激经济,增加有效需求,对付经济危机,达到并保持充分就业。

第五,采用总量分析的宏观经济学办法,代替古典经济学以均衡价格为中心课题的微观分析。他所说的就业、生产、收入、消费都是整个社会的总量。

58、补偿性工资差别:所谓“补偿性”是指相同的劳动者,即知识和技能并无质的差别的劳动者,在从事工作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同的劳动时,他们的工资会产生差别。(152页)65、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有哪些?(129、131、133、135页)

(1)自然因素。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很多,包括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2)教育因素。教育是同一年龄群体内部影响流动性大小的重要因素,教育程度越高,流动的可能性也越大;

(3)职业因素。职业也是影响劳动力流动性大小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原因中约有1/3的人是为了变动职业,并期望由此获得更高收入或良好的工作环境;

职业流动是劳动力供给结构的调整,它是一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具体反映。

(4)成本因素。劳动力流动是劳动力的自主选择行为,流动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劳动力通过流动预期得到更高的收入、选择更好或稳定的职业等。

5、劳动时间的功能

a.计量功能

b.批示功能

c.保证个人及社会维持和发展的功能

d.人际交往功能

12、萨伊的就业理论主要有三点:

a.在正常情况下,依靠价格机制,国家内部的经济失调会迅速被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价格的自行运动所消灭;

b.在正常情况下,市场经济会自动实现充分就业;

c. 萨伊法则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

13、凯恩斯的就业观点是把失业归结为“总需求不足”,可分三种,即

磨擦性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14、凯恩斯的解决对策:

a.摒弃自由放任政策;

b.放弃节约原则,鼓励消费;

c.应采取增加投资与提高消费“双管齐下”的方法刺激需求;

d.通过实行增加政府开支、发行公债等政策,以刺激经济。

18、舒乐茨(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代表作为《人力的资本投资》,观点:

a.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为主要的资源;

b.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效益;

c.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部分,教育对经济发展有影响;

d.人力资本是经济学的重大问题。

19、贝克尔,代表作是《人力资本》、《家庭经济分析》,他把人力资本引入家庭经济分析。

20、明塞尔,主要贡献是用人力资本解释个人收入的差别,即在人力资本的质与量上存在差别。

(一)劳动力的概念

1、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2、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

3、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

4、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二)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

1、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

2、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

3、工资水平;

4、个人非劳动收入;

5、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

6、社会保障制度;

7、宏观经济状况;8、其他因素,如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

(三)经济周期与劳动力参与率假说

共有两种假说,即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与悲观性劳动力假说。即两种假说的前提是相同的,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灵敏的反应性,二级劳动力(主要是中年妇女)参与率与经济运行周期存在着灵敏的反应性。

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经济总体水平下降时期,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寻找工作,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悲观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就业下降、失业上升时期,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场,而二级劳动力对寻找工作持悲观状态,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呈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下降。

(四)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3、充分就业。

(五)对个人而言,婚姻的经济意义究竟是什么?

1、首先,由于婚姻所形成的夫妻共同生活,两人的平均生活费用与独身一人时期相比可能有所下降。

2、其次,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两性在家庭内外的生产率上存在着很大差距。

(七)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

1、人口因素;

2、经济因素(决定因素):a.经济发展水平b产业结构;

3、制度因素:a.经济体制对就业的决定作用b劳动制度对就业的直接影响;

4、心理因素。

(九)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

1、各级正规教育;

2、职业技术培训;

3、健康保健;

4、人们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流动,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增值的必要条件。

(十)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

1、投资收益的广泛性;

2、投资收益取得的迟效性与长期性;

3、投资收益的多方面性。

(十一)劳动力流动的成本。

成本包括以下几点:

1、交通费;

2、搬家费;

3、在流动过程中所放弃的收入;

4、离开家庭和朋友所带来的心理损失;

5、资历和养老金的损失。

(十二)我国的就业歧视现象有哪些?

1、性别歧视;最为为普遍。

2、年龄歧视;这种现象也十分严重。

3、经验歧视。

4、身高歧视。

十三、劳动力流动的条件:

a.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权;

b.不同地区和工作之间存在着经济福利方面的差异;

c.社会对劳动者就业给予充分的自主权;

d.社会分工所造成的劳动技巧和工作能力的专门化。

十四、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

1、年龄;

2、家庭;

3、教育,学历越高,越有可能流动;

4、流动的距离,距离越远,流动的成本就越高;

5、失业率,失业率越高的地区,流动性越大;

6、职业许可制度;

7、国家和地方政策将影响劳动力的流动;

8、国际环境;9、工会;10、流入地的环境质量和气象状况。

【参考借鉴】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docx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的学问。 A、劳动生产率 B、劳动的人 C、劳动资料 D、劳动要素 2、劳动力是指() A、人的劳动能力 B、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人” C、简单的生理劳动 D、劳动 3、劳动供给的无差异曲线向原点凸起,当左边比右边陡峭,这种形状说明……() A、货币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少 B、货币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多 C、货币收入越代,闲暇时间越低 D、货币收入高、低,对闲暇时间无影响 4、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存在以下关系()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工作时间减少 B、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工作时间增加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时,工作时间减少 D、替代效应小于改入效应时,工作时间增加 5、人力投资收益是() A、劳动生产能力的提高为用人单位带来的收益; B、劳动力质量提高为劳动者增加的收入; C、国家和家庭收回用于劳动力生产的全部费用; D、劳动生产能力的提高为用人单位带来的收益和劳动力质量提高为劳动者增加的收入 6、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则,劳动力需求应符合() A、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大于工资率 B、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小于工资率 C、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率 D、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产品生产成本 7、如果货币工资不变,物价上涨,实际工资() A、上市 B、不变 C、难以确定 D、下降 8、周期性失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生产过程的周期性 B、劳动力再生产的周期性 C、经济周期中萧条阶段的经济下降所造成的劳动力需求不足 D、失业的周期波动 9、劳动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向移动,说明劳动力需求()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难以判定 10、水平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弹性为() A.0 B.1 C.正无穷 D.不确定 11、长期劳动力需求行为不同于短期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在于() A.企业可以调整其资本数量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题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 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二、思考题 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 (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从个人角度看。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它们都有自己的目标,都力争实现各自的效用最大化。当然,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每一种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行为都达到了效用最大化的目标,而是说主体的行为可以用效用最大化的观点加以分析和预测。 (3)行为的有目的性。稀缺性这一假设所隐含的重要命题是,人们对资源的使用存在着供求问题,存在着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的问题。劳动力资源也是稀缺的。对劳动者个人而言,选择一种职业必须有所放弃,其本身不仅具有直接的成本和收益,还有因个人劳动力的有限而引起的放弃另外其它选择的成本和收益问题。用人单位的情况也是一样,招聘张三,也面临着放弃对王五的雇用。 (4)行为的适应性。认为劳动力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是理性的,并不是说他们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信息的不完全或信息传递的不完全、无法预料事件的发生和其他人的选择都会影响我们选择的结果,但即使我们后来认为是“较差”的选择,也被认为是基于净收益的预期而做出的。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式主要有两个:

00164自考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一 生产与消费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2、(课后2)如何正确理解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 答: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识记),或者更准确地说: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求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此种力量定义为资源的稀缺性。(识记)劳动稀缺性的实质: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始终是制约社会和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充分满足的基本因素。 3、劳动资源稀缺性的属性是:(识记)(相对性、普遍性和绝对性。) 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 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从而使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普遍和绝对的属性。

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领会)机会成本,是指将稀缺的劳动资源用以满足此种需要和愿望而放弃的彼种需要和愿望的满足。 (领会)4、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都有着自己的目标,并以明智的方式追求这一目标。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不过是效用最大化的变形,它突出了效用和货币收益方面,而忽略掉非货币收益方面。 所谓选择,就是指主体关于如何利用资源去生产物品和消费闲暇的决策,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满足主体自身的需要和愿望。 如何选择资源的利用,表现为资源的配置。通过人们的无数次各种各样的选择,将可用于生产经济物品的劳动资源按一定的工资分配到不同的职业、企业、部门和地区,从而在劳动方面最终回答一个经济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一基本问题。 《劳动经济学》总复习资料2

劳动经济学试题库及答案

《劳动经济》试题集及其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将你选定的答案编号英文大写字母填入括号内) 1、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认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A、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 B、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料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2、在远古时期,在()著作中,热情讴歌了人类的劳动,认为只有劳动才能得到财富、荣誉、家庭和朋友。 A、赫西奥德的《劳动与时日》 B、色诺芬的《经济论》 C、色诺芬的《雅典的收入》 D、柏拉图的《理想国》 3、产业革命后,提出“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A、配第 B、斯密 C、李嘉图 D、萨伊 4、()标志着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独立发展阶段。 A、索罗门·布拉姆的《劳动经济学》著作出版 B、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 C、20世纪40年代,芝加哥学派进行的“劳动经济学革命” D、我国朱九通教授所著的《劳动经济学概论》出版 5、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起点是()。 A、劳动力市场理论 B、工资理论 C、人的劳动和人力资源 D、个人职业生涯与职业选择 6、在知识经济时代,就业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 A、健康的身体 B、忠实于雇主 C、身怀一技之长 D、具有知识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7、按照行为科学家的研究,人的行为链条为()。 A、动机→需要→行为→目标 B、需要→行为→动机→目标

C、目标→需要→动机→行为 D、需要→动机→行为→目标 8、美国行为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分为()。 A、安全、生理、尊重、社交、自我实现 B、生理、安全、尊重、自我实现、社交 C、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D、生理、尊重、安全、社交、自我实现 9、在人力资源所包括的几个素质中,()是基础。 A、科学文化素质 B、思想道德素质 C、身体素质 D、技能能力素质 10、狭义的人力资源开发是指()。 A、人力资源的生理开发 B、人力资源的心理开发 C、人力资源的伦理开发 D、人力资源的智力和技能开发 11、在影响劳动力供给的诸多因素中,最为主要的因素是()。 A、市场工资率 B、非劳动收入 C、家庭性因素 D、个人偏好 12、现代劳动经济学认为,在工时固定的情况下,要实现最大的劳动供给量,最好的办法是()。 A、实行奖励工资 B、实行计时工资 C、实行固定工资 D、进行道德刺激 13、劳动力供给等于()。 A、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 B、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效率 C、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劳动力的效率 D、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劳动力的效率 14、影响劳动力供给的非经济因素有()。 A、市场工资率的高低 B、非劳动收入的多少 C、家庭因素的强弱 D、个人偏好 15、影响劳动力市场最根本、最主要的要素是()。 A、市场性要素 B、组织性要素 C、社会性要素 D、工会、政府 16、劳动力市场的歧视主要可分为()两类。

安徽自考00164劳动经济学-近年案例分析题汇总

全国2008年1月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38.根据有关部门调查A国20%的低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重为5%,而20%的高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重为50%;B 国20%低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重为10%,20%高收入人口占收入比重为45%。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说明哪国贫富差距大?(2分) (2)简述基尼系数的含义。(2分) (3)根据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说明在生产力不同发展阶段,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6分) 全国2009年1月 38.《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 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实践中有的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本身就是“霸王制度”,这种单方的规定很难保证员工的利益,因此《劳动合同法》规定,在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不再是用人单位一方说了算,这样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要求:(1)以上内容体现了我国劳动关系构建的什么目标?(2分) (2)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什么?(2分)这一基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分) (3)分析该内容体现的是基础条件中的哪一项?(2分) 全国2009年10月 38.根据下面提供的员工福利方面的资料,回答资料后面的问题。 《经济学家》杂志曾发布一项调查报告,通过对北美、欧洲和亚洲的227位资深经理人的调查,结论是增加员工福利投入的回报率达600%。同时,生产率持续提高,员工福利形式越多,福利支出占薪酬总额百分比也一直持续上升。其中,美国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福利占直接薪酬之比大约是30%~40%。近50年来,不仅传统的企业福利形式,如举办集体福利设施、发放各种补贴和实物以及服务快速增加,而且包括咨询服务、家庭援助、困难慰问、法律援助等一些新福利项目也在员工福利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员工福利增加与企业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发展。 问题: (1)企业员工福利支出在近年来有什么发展趋势?员工福利形式有什么样的新变化? (2)简述企业员工福利实物支付方式普遍存在的原因。 全国2010年1月 38.案例:“近些年来由于现行劳动法律、法规规定不完备,一些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维权难。”全国律师协会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委员、大连市律师协会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主任王玫说。此前,劳动领域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①1995年实施的《劳动法》对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没有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发生争议后,不承认与劳动者有事实劳动关系,不支付经济补偿金;②劳动关系不稳定,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非常严重;③有的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严重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④有的用人单位设立高额违约金,限制劳动者自由择业;⑤有的用人单位滥用“劳务派遣”,目的是不交或是少交社会保险金,降低用工成本。 要求:(1)以上案例体现了我国劳动关系构建的目标是什么?(2分) (2)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什么?(2分)这一基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分) (3)分析案例中说明的问题应如何得以较好的解决,其体现了我国劳动关系调整目标基础条件中的哪项内容?(4分) 全国2010年10月 38.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曾湘泉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劳动: 根据劳动经济学对“劳动”概念的实际运用情况来分析,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就劳动 的主体而言的,即它指的是劳动力。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他可能指的是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 2.劳动力: 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在现代劳动经济学体系中,劳动力又特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性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范畴。 3.劳动力市场: 并非我们常规理解的产品买卖的场所,而是一种劳动力“租借”使用的市场。 4.人口经济学: 人口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问题。人口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过程 中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人口运动和经济运动的对立统一运动,构成了人口经济运动及相应的人口经济关系,人口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揭示人口经济关系 运动的规律性。人口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主要是考察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 或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般来说,人口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 5.劳动经济学: 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6.人力资源管理: 是依据组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的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总和。 7.派生需求: 是由阿弗里德?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的经济概念,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又称“引致需求” 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派生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其中该生产要素对这一最 终产品会作贡献,如对轮胎的需求派生自对汽车运输的需求。 8.劳动的边际成本:使用一单位量劳动力所耗费的成本。即工资。

历年劳动经济学考试试题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浙江省2009年7月自考劳动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将年龄在下列哪个区间的人口定义为劳动年龄人口?( ) A.16-55岁 B.16-60岁 C.18-55岁 D.18-60岁 2.下列哪个公式表述是正确的?( ) A.MRP=MR·P B.MR=MRP·MP C.MR=MRP·P D.MRP=MR·MP 3.劳动力买方独家垄断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 ) A.MRP L<ME L B.MRP L=ME L C.MRP L>ME L D.MRP L≥ME L 4.下列哪位学者的主要贡献是用人力资本解释个人收入的差别?( ) A.贝克尔 B.明塞尔 C.舒尔茨 D.马歇尔 5.下列哪种工资理论认为:如果工资和购买力高,需求则强烈,生产则可持续发展?( ) A.工资基金理论 B.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 C.均衡价格理论 D.购买力工资理论 6.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 A.实际工资=货币工资 B.实际工资=货币工资/物价指数 C.货币工资=实际工资/物价指数 D.货币工资=实际工资/物价 7.新《工会法》规定:所有用人单位一律按工资总额的多少拨缴工会经费?( ) A.1% B.2% C.3% D.4% 8.用一个群体的典型特征作为雇佣标准,往往会产生下列哪种歧视?( ) A.雇主歧视 B.雇员歧视 C.统计性歧视 D.垄断歧视 9.下图中哪条曲线表示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曲线D

本科劳动经济学课程试卷十一及参考答案

本科劳动经济学课程试卷库及参考答案 试卷十一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潜在利润为正的非营利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比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更() A、平坦 B、陡峭 C、无差别 D、不确定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是决定劳动投入经济效益的因素 A、劳动生产率 B、产品收益率 C、劳动投入费用 D、产品质量 3、、工资差异是指各类人员()的差异 A、工资形式 B、总收入 C、工资水平 D、劳动成本 4、下列不属于劳动力流动的市场机制的是() A工资机制B供求机制C竞争机制D政府调节机制 5、集体谈判的双方为() A、雇主和员工 B、雇主和工会 C、雇主和政府 D、政府和工会 6、蛛网稳定条件是指() A、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劳动力供给弹性 B、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劳动力供给弹性 C、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劳动力供给弹性 D、劳动力需求弹性为1 7、效率合约是指() A、工会效率最大化 B、用人单位效率最大化 C、用人单位的等利润曲线与工会无差异曲线相切的那些点 D、工人效率最大化 8、在家庭劳动力供给中,引起劳动力参与率下降的因素是() A家庭收入的下降B家务劳动时间的增加 C制度劳动时间的下降D教育培训投入的下降 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征税使工资率上升,则会使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A减小B增加C不改变D不确定 10、提出“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A、斯密 B、配弟 C、李嘉图 D、斯图加特·穆勒 11、把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引入家庭经济行为领域,为人力资本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微观基础的经济学家是() A、舒尔茨 B、贝克尔 C、明塞尔 D、卢卡斯 12、由于农村各产业和农村各部门不能容纳的劳动力所形成的是() A、农村剩余劳动力 B、广义农业剩余劳动力 C、农民劳动力 D、狭义农业剩余劳动力 13、内部人控制形成的工资收入具有()的特征 A、补偿性 B、竞争性 C、垄断性 D、平均性 14、下列选项中,属于延期支付方式的是() A、带薪休假 B、免费工作午餐 C、折价优惠商品 D、失业保险 15、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

劳动经济学题库

Ky 劳动经济学题库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这种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 A.无限弹性 B.单位供给弹性 D.富有弹性缺乏弹性 C.2.提高劳工的自尊心及责任感,给以他们心理上的满足,使劳工的人格得到健康的发展。这是工会的() A.社会性功能 B.政治性功能 D.心理性功能经济性功能 C. 3.政府为增加总需求,以提高就业水平的财政政策手段是( ) A.扩大政府购买 B.提高税率 D.减少政府投资 C.减少政府转移支付 4.下列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是( ) A.学校老师和学校学生 B.作家和出版社 D.保险公司和投保人 C .餐馆老板和餐馆服务员 5.对于雇员而言,计时工资使其承担的风险较小,基本工资主要取决于( ) A.个人的努力程度 B.完成产品数量的多少 D.劳动时间的长度 C.工作的紧张程度6.强调劳动关系双方在利 益差别的基础上的合作,主张通过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和平等协商谈判机制,来保障各自的合法权益。这一主张体现的劳动关系类型是( ) A.利益一体化的劳动关系 B.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 C.利益冲突型的劳动关系 D.利益一体型的劳动关系 7.关于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同一平面上只存在一条无差异曲线 B.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C.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正值 D.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表示效用越低 8.替代效应会使( ) 1 Ky A.闲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 B.闲暇与劳动时间同时增加 D .闲暇与劳动时间同时减少 C.闲暇减少,劳动时间增加9.在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模型中,当“蛛网不稳定条件”成立时,说明( )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劳动力供求和工资率的波动距离均衡点越来越近

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A. 向前弯曲 C. 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B ) 的。 B. 向后弯曲D. 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2.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B ) 影响。 A. 有正向C. 没有 B. 有负向D. 不确定 3.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 C ) A. 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 B. 劳动和资本的数量之比 4.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B ) A. 大,陡峭 B. 大,平缓 C. 小,陡峭 D. 小,平缓 5. 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B ) A.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 B. 边际技术替代率数值为正 C.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的斜率 D.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 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C ) A. 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 B. 新增加的工人工资较高 C. 资本变得相对稀缺 D. 资本变得相对过剩 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C ) A. 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C. 增加,减少 D.增加,增加 8.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B ) 来支付。 A. 企业 B. 员工 C. 政府 D.社会 9.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 B )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不相关 D.不确定 10. 技术进步对( C )的就业影响较大。 A. 熟练工 B.非熟练工 C. 技工 D.女工 11. 规范分析方法首先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价问题?( B ) A. “互益”基准 B. “互惠”基准 C. “互助”基准 D. “互利”基准 12. 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费用?( D ) C. 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D. 工资率

劳动经济学试卷和答案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A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6级(普本)《劳动经济学》 期末考试试题(A卷) 学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 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D ) A 工资与社会保障 B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 C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 D 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 2、工资水平上升了30%,企业的雇工数量下降了10%,证明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弹性状况(A ) A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B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C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D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3、劳动力市场需求曲线不移动,高等教育供给规模变大,其他影响供给的因素不变,则劳动力供给曲线向移动,均衡工资率。( A ) A 左,上升 B 右,上升 C 左,下降 D 右,下降

4、假设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5、假设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在居民家庭生产率下降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6、按照劳动经济学的观点,假设其他因素不变,个人非劳动收入增加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是( A ) A 使劳动力参与率降低 B使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C 劳动力参与率不变 D 与工资水平上升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方向相同 7、下列关于劳动负效用补偿性工资差别的描述正确的是(A ) A 为补偿由于某些职位劳动环境恶劣而给劳动者带来的精神损失、健康损失 B 为补偿人力资本投资产生的负效用

劳动经济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练习题库 一. 名词解释 1. 劳动经济学 2. 工资刚性 3. 自然失业率 4. 就业弹性 5. 工资指导线 6. 统计性歧视 7. 家庭生产函数 8. 理性经济人 9. 劳动力生产费用 10. 内部劳动力市场 11. 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12. 劳动力参与率 13. 余暇时间 14. 非均衡分析 15. 职业流动率 16. 补偿性工资差别 17. 就业结构 18. 磨擦性失业 19. 最低社会保障制度 20. 帕金森定律 二. 判断题 1. 劳动力交换是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结合。 2. 失业是价值规律调节劳动力供求的必然现象。 3.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组织原理是源于价格或经济关系。 4. 人均收入最大化目标的企业存在着让劳动力流动的倾向。 5. 从劳动力供给的意愿性看,劳动力供给量即劳动力资源数量不等同于劳动力的实际使用量。 6. 道格拉斯——有泽法则认为丈夫的收入越高,妻子的劳动参与率越低。 7. 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主既有选择性又有流动性,而雇工只有选择性而没有流动性。 8. 福利按人而论,所以与劳动者的个人劳动量相关。 9. 计划经济假定人具有很高的觉悟,而市场经济假定人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 10. 我国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稀缺性的,惟有劳动力资源是相对过剩的。 11. 对劳动力市场的一般分析,是劳动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12. 劳动力的生产费用即人力投资的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之和。 13. 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式是其供给主体和供给客体分属于不同的劳动者。 14. 劳动力价格等于人力资源成本。 15. 劳动力市场即买卖劳动者的市场。 16. 劳动力供需均衡是经常的、永久性的。 17. 劳动投入收益理论,是揭示劳动投入与劳动成本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理论。

自考劳动经济学试题与答案

自考劳动经济学试题与答案 单选题 1、在我国所有劳动力流动问题中,最为突出的,也是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 A、城市职工的劳动力流动问题 B、高级知识分子的下海问题 C、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问题 D、移民国外或移民发达地区的问题 2、劳动力理论认为,减少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动的有效途径是()。 A、市场化 B、工业化 C、城市化 D、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 3、()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第一经济发展要素。 A、劳动资本 B、物质资本 C、人力资本 D、货币资本 4、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经济学说的思想则源远流长,第一次论证了人力资本投资和劳动技能如何影响个人的收入和工资结构的古典 经济学家是()。 A、威廉·配第 B、亚当·斯密 C、萨伊 D、李嘉图 5、在人力资本配置时,考虑的是人力资本所受的专业化教育,那么这种人力资本配置就是()。 A、一般型人力资本配置 B、技能型人力资本配置 C、组织管理型人力资本配置 D、企业家型人力资本配置

6、认为学习成绩可以作为人力资本配置依据,并认为接受同等教育的劳动力,人力资本在工作上的表现相同的人力资本配置就是()。 A、一般型人力资本配置 B、技能型人力资本配置 C、组织管理型人力资本配置 D、企业家型人力资本配置 7、认为教育只在人力资本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人力资本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验和积累,这种人力资本配置就是()。 A、一般型人力资本配置 B、技能型人力资本配置 C、组织管理型人力资本配置E、企业家型人力资本配置 8、现代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A、资本积累的快慢 B、技术进步 C、制度创新 D、人力资本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工资的多少仅取决于工资率 B、工资的多少仅取决于工作时间 C、工资的多少取决于工资率与工作时间两个方面的因素 D、某人的工资高,则其工资率一定也高 10、关于劳动报酬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是劳动者因提供劳动而获得的所有报酬总和 B、它等于工资与福利之和 C、它就是劳动者的收入 D、工人的带薪休假工资、退休金是劳动报酬中的福利部分

劳动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经济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长期劳动力需求与短期劳动力需求中的长期,意指() A.三年以后的时期 B.五年以后的时期 C.与时间长短无关,是根据资本要素可否调整为依据的 D.十年以后的时期 2、若劳动力需求弹性为E D=1,则表示工资率上升1%,劳动力需求量将() A.增加1单位 B.减少1单位 C.增加1% D.减少1% 3、资本供给弹性越小,其价格的上升速率越快,则() A.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高,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小 B.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低,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小 C.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高,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大 D.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低,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大 4、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时期,有() A.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B.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C.失业率下降,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D.失业率下降,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5、在劳动者的效用曲线中,通常得到满足时可有如下结论成立() A.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递减 B.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停止变动 C.最大总效用出现在边际效用为0时 D.边际效用始终是递减的,从没有任何递增的阶段 6、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即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递减的经济含义是保持主体效用不变的情况下() A. 要增加一些闲暇,必须减少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B. 要增加一些闲暇,必须增加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C. 要减少一些闲暇,必须减少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D. 要减少一些闲暇,必须增加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7、考察单个市场,单个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是() A.局部均衡分析 B.一般均衡分析 C.静态分析 D.动态分析 8、某一时点受雇劳动者的人数和一定时间段内的总劳动时间分别是() A.存量和流量 B.流量和存量 C.都是流量 D.都是存量 9、费尔德斯坦和弗莱明把劳动者人数和劳动时间当作不同的要素代入生产函数中,得到结论认为劳动时间对生产的影响比劳动者人数对生产的影响() A.要大 B.要小 C.一样 D.不能确定谁大谁小 10、若劳动者根据期望总工资收入来决定是否流动,可以预期一般情况下() A. 工资较高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低 B. 工资较低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高 C. 工资较高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高 D. 工资较低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低 11、在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养育子女的经济性决策的理论中,他们将子女看做是父母的() A.耐用消费品 B.投资品

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劳动经济学就是经济学得重要分支,就是一门研究( )得学问. A、劳动生产率 B、劳动得人 C、劳动资料 D、劳动要素 2、劳动力就是指() A、人得劳动能力B、具有劳动能力得人“人” C、简单得生理劳动 D、劳动 3、劳动供给得无差异曲线向原点凸起,当左边比右边陡峭,这种形状说明……() A、货币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少 B、货币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多 C、货币收入越代,闲暇时间越低 D、货币收入高、低,对闲暇时间无影响 4、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存在以下关系( )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工作时间减少 B、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工作时间增加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时,工作时间减少 D、替代效应小于改入效应时,工作时间增加 5、人力投资收益就是( ) A、劳动生产能力得提高为用人单位带来得收益; B、劳动力质量提高为劳动者增加得收入; C、国家与家庭收回用于劳动力生产得全部费用; D、劳动生产能力得提高为用人单位带来得收益与劳动力质量提高为劳动者增加得收入 6、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则,劳动力需求应符合() A、劳动得边际产品收益大于工资率 B、劳动得边际产品收益小于工资率 C、劳动得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率 D、劳动得边际产品收益等于产品生产成本 7、如果货币工资不变,物价上涨,实际工资() A、上市B、不变C、难以确定D、下降 8、周期性失业产生得直接原因就是() A、生产过程得周期性B、劳动力再生产得周期性 C、经济周期中萧条阶段得经济下降所造成得劳动力需求不足 D、失业得周期波动 9、劳动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向移动,说明劳动力需求() A、增加B、减少 C、不变 D、难以判定 10、水平形状得劳动力供给曲线得弹性为() A、0 B、1 C、正无穷 D、不确定 11、长期劳动力需求行为不同于短期得劳动力需求行为在于() A、企业可以调整其资本数量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 考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 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二、思考题 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 (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从个人角度看。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

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它们都有自己的目标,都力争实现各自的效用最大化。当然,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每一种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行为都达到了效用最大化的目标,而是说主体的行为可以用效用最大化的观点加以分析和预测。 (3)行为的有目的性。稀缺性这一假设所隐含的重要命题是,人们对资源的使用存在着供求问题,存在着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的问题。劳动力资源也是稀缺的。对劳动者个人而言,选择一种职业必须有所放弃,其本身不仅具有直接的成本和收益,还有因个人劳动力的有限而引起的放弃另外其它选择的成本和收益问题。用人单位的情况也是一样,招聘张三,也面临着放弃对王五的雇用。 (4)行为的适应性。认为劳动力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是理性的,并不是说他们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信息的不完全或信息传递的不完全、无法预料事件的发生和其他人的选择都会影响我们选择的结果,但即使我们后来认为是“较差”的选择,也被认为是基于净收益的预期而做出的。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式主要有两个: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B )的。 A.向前弯曲 B.向后弯曲 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D.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2.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B )影响。 A.有正向 B.有负向 C.没有 D.不确定 3.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 C ) A.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 B.劳动和资本的数量之比 C.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D.工资率 4.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B ) A.大,陡峭 B.大,平缓 C.小,陡峭 D.小,平缓 5. 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B ) A.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 B.边际技术替代率数值为正 C.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的斜率 D.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 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C ) A.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 B.新增加的工人工资较高 C.资本变得相对稀缺 D.资本变得相对过剩 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C ) A.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C.增加,减少 D.增加,增加 8.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B )来支付。 A.企业 B.员工 C.政府 D.社会 9.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 B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不确定 10. 技术进步对( C )的就业影响较大。 A.熟练工 B.非熟练工 C.技工 D.女工 11.规范分析方法首先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价问题?( B ) A.“互益”基准 B.“互惠”基准 C.“互助”基准 D.“互利”基准 12.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费用?( D )

完整版劳动经济学 试题及答案汇总

劳动经济学题型及答 1.我国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稀缺的,但( B )是相对过剩的 A.土地资源; B.劳动力资源; C.矿产资源 2.“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润,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是描述( B ) A.供给创造需求理论; B.看不见的手的理论; C.利润最大 化理论 3.劳动经济学是( A )现象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 A.劳动力市场; B.劳动力供求; C.劳动力交换 4.比较明确的劳动力生产部门是( C ) A.工业部门; B.农业部门; C.家庭 5.收入指某个时间内个人和家庭的劳动所得和( B ) A.工资所得; B.非劳动所得; C.劳动报酬 6.劳动是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 富和精神财富的( C )活动 A.有价值的; B.有希望的; C.有目的的 7.雇佣调整函数是指企业( C )与最佳目标雇用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A.最大雇佣量; B.最小雇佣量; C.现有雇佣量 8.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间内,在( A )下雇主愿意并且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 A.某种工资率下; B.某种劳动生产率下; C.某种价格比率下 9.企业在雇用劳动力时,企业愿意支付的工资率定义为( B )

A.劳动力供给价格; B.劳动力需求价格; C.劳动力均衡价格 10.长期成本曲线是资本和劳动投入都可变动时,若干短期平均成本的( A )的连辍轨迹 A.最低点; B.最高点; C.相切点 11.等成本线是在总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可以购买到的劳动和( A )的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A.资本; B.土地; C.技术 13.政府补贴政策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可以从( B )两方面来分析 A.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B.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 C.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 14.非营利企业潜在利润为正值的含义是( C ) A.要求企业不营利; B.要求企业利润最大化; C.要求企业利润低水平 15.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主要划分为( A )三大方面 A.自然,经济,社会; B.微观,中观,宏观; C.家庭,企业,国家 16.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 B )关系 A.反向; B.正向; C.平行 ( B ) 形周期变化规律表现的是M劳动力参与率17.

自学考试《劳动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

自学考试《劳动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 B.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 C.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 D.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 2.用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客观事实 B.价值判断 C.经济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 D.经济现象运动的内在逻辑 3.规范研究方法要说明的是( ) A.研究对象或现象“是什么”的问题 B.如何认识研究对象或现象的客观事实 C.研究对象或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4.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 ) A.相对稀缺性 B.绝对稀缺性 C.普遍稀缺性 D.支付能力与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D.揭示研究对象或现象内在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普遍联系 5.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经济学将此种力量定义为() A.需求弹性 B.资源的稀缺性 C.机会成本 D.边际生产力 6.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是存在于人体中的一种功能,体现为() A.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B.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C.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 D.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 7.根据主体均衡的条件,主体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获得效用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工资率大于边际替代率 B.工资率小于边际替代率 C.工资率等于边际替代率 D.工资率等于边际技术替代率 8.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是( ) A.就业率 B.失业率 C.劳动力供给弹性 D.劳动力参与率 9.一般来说,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 ) A.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B.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折线 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折线 D.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曲线 10.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是( ) A.劳动者家庭或个人 B.政府或公共部门 C.行业工会 D.企业或雇主 11.下列对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越低 B.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C.无差异曲线斜率为正值、凸向原点 D.即使主体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也不会有区别 12.有关最低劳动供给价格的理解,正确的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