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压及其单位

气压及其单位

气压及其单位
气压及其单位

气压及其单位

在任何表面上,由于大气的重量所产生的压力,也就是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力,叫做大气压。其数值等于从单位底面积向上,一直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气柱的总重量。气压是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

在物理学上压力和压强不是一个概念。用铅笔尖在手指上,会出现一个小坑;用未削过的铅笔压手,则不会出现小坑,这是为什么?中间有一个面积问题。铅笔尖面积小,铅笔头面积大。压强是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平时我们所说的大气压,实际上指的是大气压强,只不过省略了“强”字。

既然大气压指的是单位面积上所随的大气柱的重量,那么,大气柱有多重呢?大气柱的重量是不能直接测量到的。所以人们就用水银柱的重量来计算大气柱的重量,这个水银柱的重量是与大气柱的重量相平衡的。此实验是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在1644年作出来的。托里拆利在一根约1米长的一端封口的玻璃管里注满水银,把开口的一端用姆指按住管口,倒立在水银槽中,当手指放开以后,管里的水银下降下,但降到760毫米的地方就不再下降。这就是大气压支持着水银柱的缘故。水银气压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测量气压的。

在气象工作中通用的气压单位有毫米和毫巴两种。

(1)毫米(mm):是用水银柱高度来表示气压高低的单位。例如,气压为760mm,表示当时的大气压强与760mm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相等。

(2)毫巴(mb):用单位面积上所受水银柱压力大小来表示气压高低的单位。物理学上,压强的单位是用“巴”表示的:每一平方厘米面积上受到一达因的力,称为一巴。在气象上,

嫌这个单位太小,取1,000,000达因/平方厘米为1巴,以巴的千分之一作为气压的单位,称为1毫巴。即:

1巴=1000毫巴

1毫巴=1000达因/厘米2

因此,1毫巴表示在1平方厘米面积上受到1000达因的力。例如,气压为1000mb,表示当时大气柱在每平方厘米面积上的力有1,000,000达因。

达因是力的单位,在厘米-克-秒制中,它代表作用于一克质量的物体上,使物体以1cm/秒2的速度发生运动的力。达因是很小的一个力。夏天我们看到的蚂蚁叼着小小的草梗所付出的力,就有100达因。可见,一达因的力之小了。

毫米与毫巴可以相互换算。根据压强与水银柱高度的关系式:P(压强)=h(水银柱高度) ×d(水银在0℃时的密度)

气压为水银柱高度1毫米=0.1厘米×13.596克重/厘米3=1.3596克重/厘米2

在纬度45°的海平面上,1克重=980.6达因

故:1毫米=1.3596×980.6=1333.22达因/厘米2=1.33322毫巴=3/4毫巴

根据这个关系,气压为760毫米时相当于1013.25毫巴,这个气压值称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某地的气压值,等于该地单位面积上大气柱的重量。

高度愈高,压在其上的空气柱愈短,气压也就愈低。因此,

气压总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在海平面的大气压大约

760mm,而在5.5公里的高空气压大约是380mm。这就是登山

运动员在攀登高峰时,愈接近顶峰,愈感到呼吸困难的道理。

一般在低层大气中,上升相同距离气压降低的数值大,而在

高层大气中,降低的数值小。据实测,在近地面层中,高度

每升高100米,气压平均降低约9.5mm水银柱高;在高层则小

于这个数值。空气密度大的地方,气压随高度降低得快些,

空气密度小的地方则相反。请看表。

气压差和高度差的关系

气压随高度变化示意图

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任何地方的气压都在随着时间的不同而改变。气压的这种变化既包含气压的周期性变化,也包含气压的非周期性变化。所谓气压的周期性变化,是指气压随时间的改变而呈现规律性波动。比如气压在一昼夜之内的日变化情况。一天中总有一个最高值,出现在上午9-10点,之后气压开始下降,到下午15-16&127;点时出现一天气压的最低值。以后气压又开始缓慢上升,到21-22点再现一天中气压的次高值,次日凌晨3-4点则出现次低值。

气压在一年之内的季节变化情况也属于周期性的变化。这种气压的年变化以中纬度地区最为明显。

所谓气压的非周期性变化,是指气压变化不存在固定的周期。实际的气压变化是这两种变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这两种变化所起的作用不等,在任何情况下,必有一种变化是主要的。如热带地区,气压的周期性变化较明显;中纬度地区,气压的非周期性变化较大。然而这种情况也不是固定的,有时双方还会互相转化的。

气压场

地表面气压的分布情况称为气压场。在空间范围内的气压分布情况为空间气压场。某一水平面的气压分布情况称为水平气压场。了解气压场的基本型式和空间结构,对于进行天气预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

等压线和等高面

表示水平面气压场的情况通常是用等压

线。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称为等压线。将

同一时刻各个气象台、站所观测到的海平面气

压值填在一张海平面高度的地图上,然后用平

滑的曲线把气压相等的点连结起来,就可用等

压线的不同形式表示海平面的气压分布状况,这种地图,画有同一高度的等压线,称为等高面图。

图上等压线分布的不同形式,表示气压分布的不同特点。等压线平直还是弯曲,表示气压分布简单还是复杂;等压线的排列方向,表示气压分布的方向。等压线呈东西向,表示气压沿纬向分布;呈南北向,表示气压沿经向分布;等压线闭合,表示气压分布出出高、低压中心;等压线疏密,表示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的程度。

利用等高面图,就可分析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分布的状况,可以判别气压高、低的所在位置,并可进行比较找出差异,为研究大气的运动打下基础。

等压线和等高面

表示水平面气压场的情况通常是用等压

线。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称为等压线。将

同一时刻各个气象台、站所观测到的海平面气

压值填在一张海平面高度的地图上,然后用平

滑的曲线把气压相等的点连结起来,就可用等

压线的不同形式表示海平面的气压分布状况,这种地图,画有同一高度的等压线,称为等高面图。

图上等压线分布的不同形式,表示气压分布的不同特点。等压线平直还是弯曲,表示气压分布简单还是复杂;等压线的排列方向,表示气压分布的方向。等压线呈东西向,表示气压沿纬向分布;呈南北向,表示气压沿经向分布;等压线闭合,表示气压分布出出高、低压中心;等压线疏密,表示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的程度。

利用等高面图,就可分析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分布的状况,可以判别气压高、低的所在位置,并可进行比较找出差异,为研究大气的运动打下基础。

等压面和等高面的关系

等压面和邻近等高面的关系,由于等压面上各点的高度不同,因而,等压面是曲面。在等压面上取A、B、C三点,显而易见,这三点气压相同,而高度不等;A点最高,B点次之,C点最低。将此三点投射至邻近的等高面上,得出相应的A′、B′、C′三点。这三点高度相同,而气压不等;A′点气压最高,B′次之,C′点最低。将二者联系起来,可以看出:在等压面上高度最高的地方,正是它邻近等高面上气压最高的地方;高度最低的地方,正是它邻近等高面上气压最低的地方。由于在高空测气压比测高度方便,所以高空的气压分布可用等压面上的高度分布来表示,即用画有等高线的等压面图来表示(与地形等高线图相似)。

等高线是指同一等压面上高度相等的各点的连线。等高线的分布就表示了空间气压场的状况,与等压线分布起着相同的作用。将同一时间各个台站的某一高空等压面的高度填在一张地图上,画出等高线,则称为等压面图。它可以表示高空某一等压面上的气压分布状况。目前气象台所绘制的高空图,就是等压面图。常用的等压面有:850毫巴、700毫巴和500毫巴等。

等压面的高度单位──位势米

等高线的数值是高度单位,但不是几何高度,而是位势高度。所谓位势高度,就是把单位质量的物体从海平面上升到某高度时克服重力所作的功来表示的高度,其单位是位势米。我国从1950年1月1日开始使用位势米这个高度单位。现在广播电台所说的500mb(毫巴)等压面的位势高度是指500mb等压面距海平面的位势。500mb高度为什么不用几何高度,而用位势高度表示?这是因为天气学理论主要是建立在流体力学和热力学基础上的,用位势高度表示在计算上有很多方便。其实,几何高度Z和位势高度h在数值上相差不大但概念上完全不同,一个是长度单位,一个是能量单位。

位势米H:当重力加速度g=9.8米/秒2时,使单位质量物体抬升1米的高度克服重力所消耗的功。在米、公斤、秒制中:

1位势米=mgh=1公斤×9.8米/秒2×1米=9.8焦耳

(1位势什米=10位势米)

上述位势米条件是在45°纬度海平面处。但重力加速度g是随高度和纬度而变化的:重力加速度在上升10千米大约减小0.03米/秒2。看表,重力加速度g在不同纬度海平面的变化:

重力加速度g在不同纬度海平面的变化

因此:g<9.8米/秒2时,完成1位势米的功抬升高度>1几何米。(在纬度低于45°的低纬地区,位势米大于几何米)

g=9.8米/秒2时,完成1位势米的功抬升高度相当于1几何米。(位势米=几何米)

g>9.8/米/秒2,完成1位势米的功抬升高度<1几何米。(在高纬度地区位势米小于几何米)

位势米H和几何米z之关系:

∵1位势米=9.8焦耳,

∴单位质量物质在任意纬度抬升意高度时,则为:

9.8*H=g*z

H=g*z/9.8

由上式可看出:以位势米为单位的位势高度和以米为单位的几何高度意义完全不同,前者是能量的一种单位,后者仅为高度单位。但在数学上虽有差别,但差别很小,可忽略不计。

气压场基本型式

由于各处各地的气压高低不同,而且还时刻在变化变化所以在等高面图和等面图上所反映出来的气压场型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果略去细小差别,抓住普遍性的东西,便可概括出如图中的几种基本型式。

(1)低气压(简称低压),其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

低,向外逐渐增高。空间等压面向下凹,形如盆地。

(2)高气压(简称高压),其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

高,

向外

逐渐

低。空间等压面向上凸形状,形似山丘。

(3)低压槽(简称槽)。是低压向外伸出

的狭长部分,或一组未闭合的等压线向气压

较高的方突出的部分。在槽中,各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槽线。气压沿槽线最低,向两边递增。槽的尖端,可以指向各个方向,但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大多指向南方。因此,尖端

指向北的称为倒槽,指向东西的称为横槽,槽附

近的空间等压面类似山谷。

(4)高压脊(简称脊)是高压向外伸出的狭长

部分,或一组未闭合的等压线向气压较低的方突

出的部分。在脊中,各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

叫脊线。气压沿脊线最高,向两边递减。脊附近

的空间等压面,类似山脊。

(5)鞍形气压区(简称鞍部),是两个低压与两个

高压交错组成的中间区域,其附近空间等压面形如马

鞍。

上述几种气压场的基本型式,统称为地面气压系

统。在不同的气压系统中,天气情况是不同的。例如,在低气压区,由于气流的辐合上升,容易造成云和降水;在高压区内,由于空气下沉辐散,一般天气晴好。所以,预报这些气压系统的移动与演变,是预报天气的重要内容。

四个气压带的形成

我们已知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因而气温的高低也随纬度而变化,同时气压也跟着变化。

辐射越强,气温越高;辐射越弱,气温越低。

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气温越低,气压越高;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大气总是由气压高的地方,吹向气压低的地方,从而在地球上形成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

(1)赤道低气压带:在赤道及其两侧,是太阳高度角最大的地带,这里受太阳光热最多,地面增温也高,接近地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这样在南北纬5°之间的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低气压带一赤道低气压带。

(2)副热带高气压带:由赤道低气压带上升的气流,由于气温随高度而降低,空气渐重,在距地面4-8公里处大量聚集,转向南北方向扩散运动,同时还受重力影响,故气流边前进,边下沉,各在南北纬30°附近沉到近地面,使低空空气增多,气压升高,形成了南北两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它是因为空气聚积,由动力原因形成的,属暖性高压。

(3)极地高气压带:在地球南北两极及其附近是纬度最高的地区,这里的太阳高度角最小,接受的太阳光热也最少,终年低温,空气冷重下沉,地面空气多,气压较高,形成南北两个极地高气压带,它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冷高压。

为了区别以上两个高压,需要指出在一般条件下,气温高的地方,因近地面大气受热膨胀,到高空堆积起来,使高空空气密度增大,那里的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周围的气压都高,形成高气压,于是空气便从高气压向周围气压低的地方扩散,这样气温高的地方,空气质量就减少了,地面上随承受的压力就减低,形成低气压;气温低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高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这是周围的空气就会来补充,使气温低的地方空气柱的大气质量增多,地面气压因而增高,成为高气压。所以近地面空气受热,气压下降,空气冷却,气压升高。高空气压的高低与地面气压经常是相反的。因为气温高的地方,空气上升后在高空堆积,密度增大,形成高压;气温低的地方,空气下降后,在高空密度减小形成低压。这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空气中的高压和低压。

(4)副极地低气压带:这个气压带在南北纬60°附近,由于这个地带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是一个相对的低压带。

这样,在假设不自转的地球上,就形成了上述的四个气压带。

地球是在一刻也不停地自转和公转着。因此,在上述七个气压带的形成过程中就伴随着空气的运动。而空气运动的方向总是从高压指向低压。因为大气是紧紧围绕着地球表面,大气在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运动过程中,同时也随着地球一同自西向东转动着。这样大气还要受到一个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力的影响,这个力就是地球自转偏向力,它在北半球总是使运动着的大气向右偏斜,在南半球总是向左偏斜。这样,风的运动方向就不是正直的由高压指向低压,而是在北半球发生了右偏,北风变成了东北风;南半球发生了左偏,南风变成了东南风。

活动中心的形成

由于地球表面的不均匀,使得气压带和风带不那么完整,发生了破裂。特别是地球表面上辽阔的大陆和浩瀚的海洋,更对气压带有很大的“破坏性”。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使得海陆冬夏增温和冷却有着明显的不同。冬季:大陆冷,海上热,形成陆上高压,海上低压;夏季:大陆增热快,海上增热慢(相对温度低),形成大陆低压,海上高压。亚欧大陆冬夏的气压形势转换,就是这样造成的。在世界范围内,北半球的冬季和夏季分别形成不同的高压或低压活动中心。由于这些活动中心范围很大,甚至大于半球,所以又叫行星活动中心。北半球冬、夏季的活动中心如表。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冬季,在亚欧大陆上的西伯利亚高压和北美大陆上的北美高压,到夏季就消失了。大陆上出现了南亚低压和北美低压。而太平洋高压和大西洋高压冬、夏常存,只不崐过强度不同而已。

冬、夏的这些高、低气压区,对于这些地区气候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举例说明,如冬季西伯利亚高气压,成为冷空气的源地之一,对我国冬季天气影响很大;夏季太平洋高压是暖空气的源地,对我国夏季天气影响很大。

怎样读天气图上的气压

右图为天气图上表示某个台站各物理量的符号,

其中的被黄色加亮的符号表示某时刻观测到的该台

站的地面气压值。这里要注意的是,如果报告值大于

500,则实际气压值为报告值加上9000之后再除以

10;如果报告值小于500,则实际气压值为报告值加

上10,000之后再除以10。

大气压强知识点(初二)

【大气压强】2.28 一、基础知识讲解 1.概念: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并且具有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 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 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760mmHg=76cmHg= 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2)结论:一标准大气压 p 3)说明: ⑴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 则测量结果偏小。 ⑵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 m ⑶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将玻璃管倾斜,高度,长度变。 5.大气压的特点: 1、特点:空气内部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 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2、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课本164图11-9)能发现什么规律? ①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是不均匀的,低空大气压减小得快,高空减小得慢 6.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7.沸点与压强: 1、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时降低,气压时升高。 2、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8.体积与压强: 1、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 强越小。 2、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 ☆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大气压强的例题 较难

有关大气压强的例题 【例2】取两个粗细相差很少的试管(小试管外径略小于大试管内径),在大试管以装满水.把小试管底朝下放到大试管里,把这样装好的两个试管倒过来,如图2所示,就会看到小试管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还自动上升.试解释这一现象。 【例3】取一只透明的玻璃瓶,塞子上插一根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和一根直角弯管,在直管的下端扎一只未充气的彩色小气球.如图3所示.当用抽气机从直角弯管上抽去瓶内空气时,瓶内彩色小气球被逐渐“吹”大.当取下抽气机时,彩色小气球恢复原状.试对以上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例6】一个标准大气压能支持760毫米高的水银柱,问一个标准大气压等于多少帕斯卡?能支持多高的水柱? 【例7】某同学身体外表面面积是1米2,大气作用在该同学身体表面上的压力是多大?这么大的力为什么没有把他压瘪? 【例8】在托里拆利测定大气压强的实验中,如果把玻璃管倾斜,下面哪种情况正确: A.玻璃管中的水银柱长度不变 B.玻璃管中的水银柱竖直高度不变 C.玻璃管中的水银柱长度和竖直高度都不变 D.玻璃管中的水银柱长度和竖直高度都变. 【例9】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已知大气压值为750毫米汞柱,实验过程中,玻璃管口始终不离开槽内水银面,如果将玻璃管竖直向上提升10毫米,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是下面哪种情况. A.增大 B.减小C.不变 D.无法判断 【例10】在1标准大气压情况下,把一端封闭的玻璃管装满水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管顶部比槽内水银面高出200毫米,如图5所示.问: ①管的顶部受到水银对它的压强是多大? ②如果把管顶开个小孔,水银会喷出来吗?为什么? ②管顶开小孔后,水银不会喷出.因为当管顶开个小孔后,大气通过小孔对管内水银产生向下的压强.所以管内的总压强将大于管外大气对槽内水银的压强.因此管内水银不但不会向上喷出,反而会从下端流入水银槽内,落到与水银槽中的水银面相平为止.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4.大气压强

4.大气压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 3.知道标准大气压的值.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体会大气压强的存在,估测大气压强的大小,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2.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生产中的有关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实验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教学难点】大气压强的估测和测定.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铁桶、抽气机、橡皮碗、玻璃杯、纸板、水、优酸乳纸盒(饮料纸盒、易拉罐均可)、吸管、塑料挂衣钩、细针、广口瓶、熟鸡蛋、沙子、酒精棉花、注射器(带橡皮帽)、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金属盒气压计等. 【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是由于液体能够流动.空气也能流动,我们周围是否存在朝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你能举出几个实例或者做几个简单的实验,来证实或否定大气压强的存在吗?

教师边展示实验器材(铁桶、抽气机),边说:我可以不用力挤压就可以将铁桶弄瘪,你们信吗?(学生怀疑.) 教师进行实验: (1)用抽气机连接铁桶口,并启动抽气机,几秒钟后奇迹出现了——铁桶变瘪了. (2)将两个橡皮碗正对,挤出皮碗里的空气,然后请两名力气大的同学上台来用力拉橡皮碗,并向全班的同学介绍拉橡皮碗的感受.(学生费了很大的劲才将橡皮碗拉开)师橡皮碗为什么拉不开? 学生思考、讨论:可能是因为大气压强的作用.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大气压强. 【进行新课】 教学探究点1 大气压强 教师引导学生分成三组,动手实验探究,体会大气压强: 第一组:玻璃杯覆水实验; 第二组:用吸管吸取优酸乳纸盒中的空气,发现纸盒变瘪了. 第三组:塑料挂衣钩吸盘挤压在光滑的瓷砖上,用力下拉,挂衣钩吸盘静止贴在瓷砖上且拉不开.然后用针将吸盘扎一小孔,发现挂衣钩下落,根本不需要用力. 学生交流体会,得出结论:大气压强的确存在. 教师总结: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空气也像液体一样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能够流动,因此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师最先证实大气压强存在的典型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下面请大家欣赏.(播放课件:马德堡半球实验) 学生观察、思考,体会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很大. 教师演示“瓶吞鸡蛋”实验(在广口瓶中放入一些沙子,将燃烧着的酒精棉花放入广口瓶中,用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塞在瓶口的鸡蛋被吞入瓶中),并提问:鸡蛋为什么会被瓶子“吞吃”了呢?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那如何让瓶子把鸡蛋吐出来呢?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是因为瓶内的空气被烧尽,温度降低后,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作用在鸡蛋上把鸡蛋压入瓶中. 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让瓶子把鸡蛋吐出来时,提醒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设法增大广口瓶内部的大气压强. 例题1(广西桂林中考)如图所示,是物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或示例图片,用来说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大气压:和高度、湿度、温度的变化成反比--注意,这里说的是大气压,而非气压! 详细说明如下: 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 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分越多,尔水的分子量比空气的混合分子量小,水气的增加,等于稀释了空气; 温度越高--虽然增加了空气分子的对撞机会,但是空气迅速膨胀,对流,尔引起空气变得稀薄,其增加的对撞能量远小于空气变稀薄减小的对撞能量,自然空气压力减小。 有关常识如下: 定义: 1.亦称“大气压强”。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由于地球周围大气的重力而产生的压强。其大小与高度、温度等条件有关。一般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例如,高山上的大气压就比地面上的大气压小得多。 在水平方向上,大气压的差异引起空气的流动。 2.压强的一种单位。“标准大气压”的简称。科学上规定,把相当于760mm 高的水银柱(汞柱)产生的压强或1.01×十的五次方帕斯卡叫做1标准大气压,简称大气压。 地球的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包围着,这些空气被称为大气层。空气可以像水那样自由的流动,同时它也受重力作用。因此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被称为大气压。在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在一根80厘米长的细玻璃管中注满水银倒臵在盛有水银的水槽中,发现玻璃管中的水银大约下降了4厘米后就不再下降了。

这4厘米的空间无空气进入,是真空。托里拆利据此推断大气的压强就等于水银柱的长度。后来科学家们根据压强公式准确地算出了大气压在标准状态下为1.013×105Pa。由于当时的信息交流不畅意大利和法国对大气压实验研究结果并没有被全欧洲所熟知,所以在德国对大气压的早期研究是独立进行的。1654年奥托格里克在德国马德堡作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的验证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让人们对大气压有了深刻的认识。在那个时期,奥托格里克还做了很多验证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实验,也正是在这一时候他第一次听到托里拆利早在11年前已测出了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76厘米汞柱=1.013×10的5次方帕斯卡=10.336米水柱。 标准大气压值及其变迁 标准大气压值的规定,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几次变化的。 最初规定在摄氏温度0℃、纬度45°、晴天时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强为标准大气压,其值大约相当于76厘米汞柱高。后来发现,在这个条件下的大气压强值并不稳定,它受风力、温度等条件的影响而变化。 于是就规定76厘米汞柱高为标准大气压值。但是后来又发现76厘米汞柱高的压强值也是不稳定的,汞的密度大小受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g值也随纬度而变化。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为了确保标准大气压是一个定值,1954年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决议声明,规定标准大气压值为 1标准大气压=101325牛顿/米2,即为101325帕斯卡(Pa)大气压的变化温度、湿度与大气压强的关系 湿度越大大气压强越大 初中物理告诉我们:“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对这段叙述,就是老师也往往不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习题(附有标准答案)

大气压强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著名的_________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________实验第一次测定了大气压强的数值.一标准大气压相当于____厘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合________帕,约________帕. 2.(05沈阳市(课改区))把钢笔水吸入笔囊中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如果把玻璃管倾斜一定角度,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长度将_______;水银柱的高度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已知实验室所在地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在如图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 中,管内水银上方为真空,则管内A点的压强为_______毫米汞柱,槽内B点 的压强为_______毫米汞柱. 5.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不小心管内进入了一点空气,测得的结果是730 毫米汞柱,而当时实际大气压的值是756毫米汞柱,那么管中水银面上方空气的压强是 ________毫米汞柱. 6.做托里拆利实验,玻璃管内灌入的液体是_______.若管内灌入的是水,当玻璃管倒置在水里,要求管顶出现真空,玻璃管至少要约_____米;若管内灌入的是煤油,则玻璃管至少要约 _____米.(ρ油=0.8×103kg/m3)(在一标准大气压下) 7.(04湖南郴州)在标准大气压(1.0l×l05Pa)下,面积为20m2的房顶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_N. 8.(05安徽省)在玻璃瓶内装一些水,用一个插有两端开口细管的塞子将瓶口塞 紧,如图所示,从细管的上端向瓶内用力吹气,当停止吹气后,你将看到的现 象是,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9.(04重庆北碚)某同学在实验室里读出水银气压计的示数为74cm,当地大气压 强的大小为____________Pa(g=10N/kg,水银的密度为13.6×103㎏/m3),由此 可知,当地位置比海平面________选填"高"或"低")。 10.(04福州)在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水容易沸腾,是因为高原地区气压_______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__________100℃。而人在该地区吸气困难,与在平原相比,吸气时肺的容积要扩张得更 ______些,肺内的气压要变得更 _______ 些。11.(05贵阳)高压锅是人们喜欢的节能、节时的炊具。再使用时,由于锅内气体的压强比外界大气压高,所以水的_________提高,食物可以很快煮熟。 12.(04芜湖)煮牛奶时,为了保持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能用高温煮沸。为此,人们制造了一种"低压锅"。用这种锅煮牛奶,可以使牛奶里的水不到100℃就沸腾。这种"低压锅"的物理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13.酒精的沸点是78.5℃,如果测出酒精的沸点是78℃,则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_于76cmHg. 14.(05天津市)若高压锅盖的面积约为450cm2,当锅内蒸气的压强达到1.6个标准大气压时,锅盖与锅体间的拉力为________N(已知外界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1个标准大气压的值可近似取105Pa)。 15.(04福建宁德)注射器内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空气,在温度一定时,注射筒内空气体积减小, 压强将___________.(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16.(04湖北黄冈)保温瓶中热水不满而盖紧瓶塞,过一段时间,瓶塞不易 拔出。此现象表明:体积一定时,气体的温度______,气体的压强____ __。假定外界大气压为1.0×105Pa,瓶口截面积为10cm2,拔出瓶塞至少需 要的力量是20N,则瓶内气体压强是_____. 17.如图所示,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然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

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大气压的变化与季节天气的关系 初中物理告诉我们:“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对这段叙述,就是老师也往往不易说清,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归结为温度、湿度、空气流动与大气压强的关系问题.今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1.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雨天)大气压高 首先我们来分析:空气密度对大气压的影响。我们通常所称的大气,就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整个空气层.它除了含有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外,还含有水汽和尘埃.我们把含水汽很少(即湿度小)的空气称“干空气”,而把含水汽较多(即湿度大)的空气称“湿空气”.不要以为“干”的东西一定比“湿”的东西轻.其实,干空气的分子量是,而水汽的分子量是,故干空气分子要比水汽分子重.在相同状况下,干空气的密度也比水汽的密度大.在晴天的时候,空气中水分含量少,属于“干空气”,密度大,所以大气压比较高。阴天(雨天)的时候,空气中水分含量多,属于“湿空气”,密度反而小,所以大气压比较低。 此外,引起晴天大气压比较高另一个原因是:气流运动对大气压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地面不断地向大气层进行长波有效辐射,同时大气也在不断地向地面进行逆辐射。晴天,地面的热量可以较为通畅地通过有效辐射和对流气层的向上辐散运动向外输运。阴天时,云层覆盖在大气层上方,减少了对流层大气向外的辐散运动。云层这种保存地表和对液层热量的作用称为“温室效应”。这样,阴天地区的大气膨胀就比较厉害,从而导致阴天地区的大气横向(水平)向外扩散,使得阴天地区的空气向外流动,当然阴天地区的密度也就会减小,从而导致阴天的大气压比晴天的大气压低。 大气压和天气的关系 气压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地面上高气压的地区往往是晴天,地面上低气压的地区往往是阴雨天。这里所说的高气压和低气压是相对的,不是指大气压的绝对值。某地区的气压比周围地区的气压高,就叫做高气压地区;某地区的气压比周围地区的气压低,就叫做低气压地区。 在同一水平面上,如果气压分布不均匀,空气就要从高气压地区向低气压地区流动。因此某地区的气压高,该地区的空气就在水平方向上向周围地区流出。高气压地区上方的空气就要下降。由于大气压随高度的减小而增大,所以高处空气下降时,它所受到的压强增大,它的体积减小,温度升高,空气中的凝结物就蒸发消散。所以,高气压中心地区不利于云雨的形成,常常是晴天。如果某地区的气压低,周围地区的空气就在水平方向上向该地区流入,结果使该地区的空气上升,上升的空气因所受的压强减小而膨胀,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所以,低气压中心地区常常是阴雨天。 由于气压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各气象哨所每天都按统一规定的时刻观测当地的大气压,报告给气象中心,作为天气预报的依据之一。 2.大气压与季节的关系:冬天的气压比夏天高 ' 空气温度的变化是引起气压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空气冷却时,空气收缩,密度增大,单位面积上承受的空气柱重量增加,气压也就升高。因此,冷空气一到,总是伴随着气压的升高;而在暖空气来临的同时,气压常常降低。冬天是冷空气的世界,夏季则是暖空气的天地,气压冬高夏低的道理也就很清楚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空气的密度是随高度的上升而减小的,所以,通常讲气压的高低,都是在同一海拔高度的层面上来做比较的,—般用的最多的是海平面气压。

大气压强教案

《大气压强》教案 湖北省襄樊市建昌子校张利民 【教材简析】: “大气压强”是初中物理(人教版)第一册第十章第一节的内容,它主要讲述有关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既是前一章液体压强知识的延续拓展,又是后一章中学习流体压强和高中学习气体性质的基础,本章的其余三节内容都是以“大气压强”作为中心内容展开深化的。在教材中,这节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难点是用水银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出大气压值的原因。 大气压强虽然很大,身体却感觉不出来,但是人们生活中许多常见的现象又都与大气压强有关。教学中可设法让学生亲自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再利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大气压,同时尝试着解释常见的大气压现象。这样能利于学生对大气压的理解,还能深刻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物理知识有用,学习是快乐的。初三下学期,能保护延续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也是很重要的。 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很难理解,而水银有毒,最好不演示,如果只靠画图讲解,枯燥乏味学生根本听不懂,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既能看到实验的全过程,增加了可信度,又直观、形象,易于接受,且能调动学生兴趣,可利用“暂停”键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步骤,同时把难点知识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分步提问,层层引导,个个击破,从而突破难点。 本节课可主要采用“导、辅、训”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物理学习,对这门学科有了简单的了解,物理观察、实验、分析和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也亲身体验到了物理知识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对物理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希望教师能满足他们对新知识的好奇、渴求,希望在老师的引导下获得锻炼及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更希望品尝到成功学习的快乐。教学中应注意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的同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勇气,教会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探究式学习的主角。

大气压强知识点

大气压强知识点 一、概念: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二、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三、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四、大气压的实验测定: 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 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2、结论:大气压p 化而变化) 3、说明: ⑴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 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⑵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 ⑶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 变,长度变长。 五、大气压的特点: 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 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 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 天高。 2、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课本164图11-9)能发现什么规律? ①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是不均匀的,低空大气压减小得快,高空减小得慢 七、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八、沸点与压强: 1、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高。 2、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九、体积与压强: 1、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 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2、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 ☆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 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②给钢笔打水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

与大气压强有关的两个有趣实验

与大气压强有关的两个有趣实验 1.喷泉实验 在讲大气压强时,为了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的认识到大气压的存在和利用大气压的现象,我们可以做一些既能说明问题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小实验。其中喷泉实验就是一例。 1)仪器的装置 如图1-1所示,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1)外壳比较厚实的饮料瓶; (2)喷水管:用废签字笔芯去掉其笔 尖金属部分并清洗干净; (3)出水管:废签字笔外笔杆、饮料 吸管或橡胶管; (4)储水槽:用废饮料瓶盛水,作为 供水的水源; (5)接水槽:用废饮料瓶接出水管流 出的水,也可直接把出水口与下水道相通。 2)制作方法 将饮料瓶盖取下用钻头或电烙铁钻出 或烙出与笔杆和笔芯大小相同的孔后用AB 胶或环氧树脂粘牢即可。注意不能漏气! 3)工作原理 如图1-2所示,当水沿出水管3流出时,封闭在饮料瓶1中空气的体积增大,压强减小,使管外大气压强大于管中空气的压强,所以水能从喷嘴2喷出。喷射的水柱高度由储水槽4与接水槽5水平面间的高度差来决定。 水柱喷射高度的计算方法如下:设大气压强为p 0,签字笔喷管中的空气压强为p ,接水槽到储水槽的高度差为H ,储水槽液面到饮料瓶中液面的高度差为s ,喷射水柱高度为h 。 则储水槽液面的压强应满足: p gh gs p ++=ρρ0 接水槽液面的压强也应满足: p gs gH p ++=ρρ0 由以上两式可得H =h ,即水柱高度等于出水口到进水口的高度差,由于水图 1-1 图 1-2

与管之间有粘滞阻力,因而实际上h <H 。该实验不仅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同时也是利用大气压的一个很有趣的实验。 2、另一个有趣的实验 1.装置 如图1-3所示,用一根直径约2.0cm 左右的长有机玻璃管(或玻璃管),将端部打磨平整后,一端用有机玻璃片滴入少许三氯甲烷粘结封口,另找一个直径稍小于有机玻璃管的小瓶或有机玻璃管同样封闭 端面,使大管内径与小管外经之差在1mm 左右(以小瓶、小 管能在大管内自由移动为宜)。 2.实验现象 实验时先在外管内灌满水,将小瓶(小管) 插入外管后再倒转成图1-3所示垂直向下形式,此时可看见 管内水徐徐流下,小瓶不但不会落下,反而会渐渐上升,一 直到管的顶部为止。 通过本实验可以说明,小瓶(小管)在大玻璃管内上升 的确是与大气压的作用有关的。因为,当我们在有机玻璃管 的封口上开一个小孔时,若开始实验时用手堵住小孔,重复 上述实验,小瓶徐徐上升;当小瓶升到一定高度时,放开堵 孔手指,小瓶立即落下,这时因长管上端也有空气,管内形 不成真空,所以小瓶(小管)会落下。 3.实验成功所需条件 假定在两管倒过来的一瞬间成图1-3所示的情况(这时刻,水和小管还基本处于静止状态)。我们以小管为研究对象,小管主要受到三个力:重力G 、向上的大气压力F 1 = p 0S ( p 0为大气压强、S 为小管外径截面积)、水对小管顶部外壁的向下的平均压力 F 2= p b S ( p b 为小管顶部外壁所受平均压强,可以认为是b 点的压强)。小管所受向上的合力为: F = F 1 –F 2 -G 式中,G 和F 1 是恒定的,而F 2(p b )是随实验条件而变化的。 若开始时小管插入大管水中的深度是h 。那么,只要水是静止或流速很小,可以认为这时大气压强在水中传递的过程中大小不变,而且各向同性。因此,小管顶部b 处的平均压强为: p b = p a - ρgh = p 0 –ρgh 因而, 图 1-3

大气压强知识点及习题

一、大气压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在平底盘内放一些水和一枚硬币,另取一只玻璃杯(玻璃瓶也可),里面放一片燃着的纸.当火还没有完全熄灭时,把杯子倒放在硬币边上的盘内.一会儿就可以看到,盘中水被吸入杯中.你就可以手不沾水将硬币取出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习题: 1.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如果把玻璃管倾斜一定角度,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长度将 _______;水银柱的高度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在玻璃瓶内装一些水,用一个插有两端开口细管的塞子将瓶口塞紧,如图所示,从细管的上端向瓶内用力吹气,当停止吹气后,你将看到的现象是,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3.某同学在实验室里读出水银气压计的示数为74cm,当地大气压强的 大小为____________Pa(g=10N/kg,水银的密度为13.6×103㎏/m3),由此 可知,当地位置比海平面________选填"高"或"低")。 4.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得大气压强值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 ) A.玻璃管放得不竖直 B.玻璃管混入少量空气 C.水银槽内的水银太多 D.玻璃管粗细不均匀 5.大气压的特点 (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2)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 8.沸点与压强: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9.体积与压强: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 答: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②给钢笔打水;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④人做吸气运动。 习题:

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

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对这段叙述,就是老师也往往不易说清,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归结为温度、湿度与大气压强的关系问题.今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我们通常所称的大气,就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整个空气层.它除了含有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外,还含有水汽和尘埃.我们把含水汽很少(即湿度小)的空气称“干空气”,而把含水汽较多(即湿度大)的空气称“湿空气”.不要以为“干”的东西一定比“湿”的东西轻.其实,干空气的分子量是28.966,而水汽的分子量是18.016,故干空气分子要比水汽分子重.在相同状况下,干空气的密度也比水汽的密度大.水汽的密度仅为干空气密度的62%左右. 应当说,由于大气处于地球周围的一个开放空间,而不存在约束其运动范围的具体疆界,这就使它跟处于密闭容器中的气体不同.对一个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来说,只要容器中气体未达到饱和状态,那么,当我们向容器中输入水汽的时候,气体的压强必然会增加.而大气的情况则不然.当因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使某区域中的大气湿度增大时,则该区域中的“湿空气”分子(包括空气分子和水汽分子)必然要向周围地区扩散.其结果将导致该区域大气中的“干空气”含量比周围地区小,而水汽含量又比周围地区大.这犹如在大豆中掺入棉籽时其混合体密度要小于大豆密度一样,所以该区域的湿空气密度也就小于其它地区的干空气密度.这样,对该区域的一个单位底面积的气柱而言,其重量也就小于其它干空气地区同样的气柱这也就告诉我们,大气压随空气湿度的增大而减小.就阴天与晴天而言,实际上也就是阴天的空气湿度比晴天要大,因而阴天的大气压也就比晴天小. 冬天气压大.通常情况下,地面不断地向大气中进行长波有效辐射,同时大气也在不断地向地面进行逆辐射。晴天,地面的热量可以较为通畅地通过有效辐射和对流气层的向上辐散运动向外输运。阴天时,云层减少了对流层大气向外的辐散运动。云层这种保存地表和对液层热量的作用称为“温室效应”。这样,阴天地区的大气膨胀就比较厉害,从而导致阴天地区的大气横向向外扩散,使空气的密度减小,同时阴天地区大气的湿度比较大,也使大气的密度减小。因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阴天的大气压比晴天的大气压低。同一地区,在一年之中的不同时间其大气压的值也有所不同。这叫大气压的年变化。大气压的年变化,具体

有关大气压强的几个趣味小实验

有关大气压强的几个趣味小实验 1、自动喝水的杯子 【实验目的】 观察封闭容器中的燃烧使容器中气压变小。 【实验内容与现象】 取一个浅盘子,一个玻璃杯,一张不大的薄纸和火柴。把盘子放到桌上,盘内装入少量水。将纸点燃并迅速塞入玻璃杯内,再马上将杯口向下倒扣在盘中(图)。随着火灭烟生,杯子像一个干渴得冒烟的喉咙,把盘内的水“喝”得一干二净,而且进入杯内的水不会再流出来。如果把一枚硬币事先放入盘内的水底,那么,此时你可以不湿手指地将它取出来。当然,扣杯子时注意杯口不能把这个硬币罩住。注意,放入盘内的水不能太多,否则这个杯子可能喝不完盘内的水。

2、水在倒置烧杯里上升 【实验目的】 观察倒置空杯里水的上升,学习气压或大气压。 【实验步骤】 参看图 (1)在一个大烧杯中放入约110毫升的色水,并将它们放到三角加热台上。 (2)对大烧杯加热,同时将一小烧杯倒置于大烧杯中。 (3)使杯中的水至少沸腾一分钟,注意观察气泡的走向与小烧杯是否倾斜翻倒。 (4)把两个烧杯一起移走,并将火盖灭。 (5)在烧杯冷却过程中,观察两烧杯中水的运动。 【现象解释】 在水煮沸的过程中,液态水转化为水蒸汽。在倒置的烧杯中生成的水蒸汽占据了烧杯中的空气的位置。水沸腾的时间越长,生成的水蒸汽越多。冷却的过程是蒸汽冷凝的过程。蒸汽又冷却变成水时,小烧杯内部的压强减小。所以小烧杯外部的水被外部较高的大气压推进倒置的小烧杯中。为缩短实验时间,可用一些冷水滴在小烧杯上,使小烧杯中的水上升。加热时间足够长,水可以完全充满小烧杯。

3、利用自行车气筒测量大气压强 【实验目的】 用气筒近似测定大气压强。 【实验内容与要求】 取一个自行车打气筒,先把打气筒的活塞完全推到底部,然后把气筒的出气口涂上厚油脂使它被密封。在气筒的手柄中心处固定一个挂钩,利用它可以吊挂重物。拿住打气筒的筒壁,使气筒倒置。逐渐增加挂钩上所挂重物的重量,记下打气筒的活塞开始慢慢匀速下落时所挂重物的重量G。测量打气筒气管的内径,计算出打气筒活塞端部的面积S。 为了简便,可用砝码作重物。测量内径时需要事先拆开气筒的一端。 4、空气压扁罐头盒 【实验目的】 观察大气把空罐头盒压扁。 【实验内容、现象与解释】 从一个可口可乐的空易拉罐的小口,向罐里注入1/4罐水。把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直到水沸腾。在水蒸汽出现以后,稍待一会儿再停止加热。用干布垫着拿起罐头盒,将它横着放到事先备好的一盆冷水上,使它的侧面有1/3左右浸入冷水。随着一个声音的发出,可看到罐头盒的侧面向内塌陷。其原因是:当水沸腾后,水蒸汽已将罐头盒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了;冷却时水蒸汽又冷凝成水,致使罐头盒内的压强由于气体质量的迅速减小而较大地小于外部的大气压,从而使罐头盒受到向内的压力。为了防止把罐放倒时烫着手,最好用铁丝在易拉罐上口处绕制一个把手。

各地大气压力

全国主要城市的海拔高度和大气压力水头(对应常温清水时的米水柱) 地名海拔高度 (m) 大气压力H A(米 水柱) 地名 海拔高度 (m) 大气压力H A(米 水柱) 黑龙江省河北省 齐齐哈尔147 10.15 承德375 9.91 安达151 10.16 张家口712 9.53 哈尔滨146 10.17 保定17 10.33 鸡西233 10.07 石家庄82 10.27 牡丹江240 10.06 山西省 嫩江222 10.06 大同1668 9.12 海伦240 10.04 太原784 9.44 绥芬河512 9.71 阳泉691 9.53 鹤岗228 10.04 江苏省 海拉尔613 9.55 徐州34 10.32 博克图739 9.44 南京9 10.31 吉林省南通 6 10.35 长春237 10.07 常州9 10.35 吉林184 10.13 安徽省 四平164 10.15 合肥24 10.32 通化403 9.80 芜湖15 10.33 通辽180 10.15 安庆41 10.31 开鲁235 10.06 蚌埠21 10.32 辽宁省浙江省 阜新138 10.19 杭州7 10.35 抚顺82 10.25 温州 6 10.34 沈阳42 10.31 宁波 4 10.35 锦州66 10.3 金华64 10.27 鞍山22 10.32 福建省 营口 4 10.36 福州88 10.24 丹东15 10.34 厦门23 10.31 大连62 10.27 广东省 赤峰571 9.67 广州 6 10.32 内蒙古自治区汕头 4 10.32 呼和浩特1063 9.19 湛江26 10.29 锡林浩特990 9.18 海口18 10.28 青海省西藏自治区

大气压及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1.空气由于受作用,并且具有,因而空气内部存在,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 2.最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 3.最早测出大气压数值的实验是。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是。 4.一个成年人的身体表面积约为2 m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一个人身体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约是 N,在这么大的压力下,人没有被压瘪是因为。 5.如图所示,装满水的玻璃杯盖上硬纸片后,扶着倒过来松开扶纸片的手后,纸片掉下来(填“会”或“不会”),这是因为。 6.阴天时,外界的大气压低于平时的大气压,人们呼吸时就会感到困难,这是因为外界气压低,肺必须用比平时扩张得才能把气体吸入。 7.大量实验表明: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在气压减小时,气压增大时,高山上的大气压低,所以做饭时往往食物。 8.2003年5月21日,我国业余登山队A组队员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若珠穆朗玛峰顶部的大气压值为24cm水银柱高,约合__________kPa. 9.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用一根长约1米、一端开口的玻璃管,充满水银后,将开口堵住倒插于水银槽内,则管中的水银液面会下降,降到一定高度时水银柱将。如果将玻璃管倾斜,管中水银柱的长度将,但水银柱液面所在的高度将。若用粗一点或细一点的玻璃管作这个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将,这是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同一地区的大气压强如果管顶破一小洞,管内水银将。 10.一次龙卷风发生时,屋外气压急剧降到90 kPa;当时门窗紧闭,可以认为室内气压是标准大气压,粗略取作100 kPa.若室内屋顶的面积是100m2,这时屋顶所受到的内外压力的差额可达__________N,足以被掀飞. 11.飞机飞行时,机翼与周围的空气发生相对运动,相当于有气流迎面流过机翼。由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下(填“对称”或“不对称”),气流从机翼上方通过时比从下方通过时路程长,流速(填“快”或“慢”),气流对机翼下方的压强,对机翼上方的压强,从而形成向的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12.活塞式抽水机是利工作的,用活塞式抽水机最多能把水提到大约 m高处。 13.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装入一段长10厘米的水银,如果大气压强为75厘米水银柱高,在图所示的三种放置情况下,管中封闭气体的压强:甲是厘米汞柱高,乙是厘米汞柱高,丙是厘米汞柱高。

初中 大气压练习题大全

大气压练习题 1.有关大气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生活在大气海洋的最底层没被压瘪,说明大气压不存在B.用吸管吸饮料时,是人的吸力把饮料吸到嘴里的 C.登山用的高度计实际上是无液气压计D.玩具手枪的橡皮泥子弹打在玻璃上就沾住了,是大气压把子弹压在玻璃上 2.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A.堵住茶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就不容易被倒出来B.人潜水时感觉胸口很闷 C.用塑料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口中D.两块玻璃板的表面用水浸湿,将两块合在一起,很难分开3.下面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事实是() A.用气筒给自行车内胎打气B.用滴液瓶给病人进行静脉滴注C.离心式水泵抽水D.压缩式喷雾器喷药水 4.(徐州)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A.在高山上煮饭要用高压锅B.茶壶盖上要开一个小孔 C.用吸管能从瓶中吸取饮料D.深海中的鱼被捕捞上来,常会因内脏破裂而死亡 5.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A.在高山上煮饭要用高压锅B.茶壶盖上要开一个小孔 C.用吸管能从瓶中吸取饮料D.护士给病人注射时,用力把药水推人肌肉中 6.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大气压的是()A.实验室中,用胶头滴管吸取药液B.在高原地区,用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煮熟 C.用力压打气筒的活塞,把气充进轮胎中D.夏天,打足气的自行车车胎经阳光暴晒也会爆裂7.下列现象利用大气压的是()A用吸管吸饮料B医生用注射器给病人注射药液C吸盘贴在光滑的墙面上D墨水被吸进钢笔 8.关于大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压的值是固定不变的B.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C.一个标准大气压能支持0.76m的水银柱高D.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玻璃管的粗细不同测出大气压的值也不同 9.下列医疗装置不利用大气压的是()A.打吊针B.医用血压计C.胃肠减压瓶D.用快速输血器输血。 10.下列实例中,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A.抽水机抽水. B.高压锅煮饭C.用嘴吹胀气球D.热气球升空

(完整版)大气压强与流体压强

知识梳理: 一、大气压强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 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 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 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若外界大气压为H cmHg,试写出下列各种情况下,被密封气体的压强(管中液体为水银)。

H 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H-h) cmHg E、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5Pa 2标准大气压=2.02×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20.6m 5.大气压的特点 (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2)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 6.测量工具: 定义: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说明:若水银气压计挂斜,则测量结果变大。在无液气压计刻度盘上标的刻度改成高度,该无液气压计就成了登山用的登高计。 7.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8.沸点与压强: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9.体积与压强: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 ☆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②给钢笔打水;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④人做吸气运动。 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气体、液体都具有流动性,因此叫做流体。 2、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三、虹吸现象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大气压(含解析)

专题17 大气压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桂林)如图所示小关在课外探究活动中,将一个空易拉罐里的空气抽走后,易拉罐变扁 了,压扁易拉罐的力是() A.大气压力 B.易拉罐的重力 C.易拉罐对地面的压力D.地面对易拉罐的支持力 【分析】分析易拉罐变瘪的原因,判断是否能体验大气压的存在而得出答案。 【解答】解:将一个空易拉罐里的空气抽走后,易拉罐里的气压变小,在外界大气压力的作用下,易拉罐被压扁了。 故选:A。 2.(?内江)下面所述案例是物理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用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嘴里,其实是大气压的作用 B.菜刀不锋利了在磨石上磨一磨,是为了减小压强 C.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大液体沸点低 D.家庭里常用吸盘挂钩挂物件,是利用电磁铁的吸引作用 【分析】(1)吸管吸饮料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进吸管里; (2)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3)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4)吸盘挂钩挂物件,是利用大气压作用。 【解答】解: A、用吸管喝饮料时,外部气压大于盒内压强,外部大气压强把饮料压入嘴中,故A正确; B、菜刀钝了在磨石上磨一磨,目的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切菜更快。故B错误; C、因为水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升高,煮饭菜时高压锅的气压比普通锅内的气压高,所以水沸腾时高压锅内的温度高于普通锅内的温度,温度越高,饭菜熟的越快,故C错误; D、吸盘挂钩在使用时,先挤出里面的空气,里面气压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吸盘被压在光滑的墙面上,故与大气压有关;不是利用电磁铁的吸引作用,故D错误。 故选: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