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中医阴阳五行理论谈肠道菌群_邵晓姣

从中医阴阳五行理论谈肠道菌群_邵晓姣

从中医阴阳五行理论谈肠道菌群_邵晓姣
从中医阴阳五行理论谈肠道菌群_邵晓姣

136

第15卷 第7期 2013 年 7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5 No. 7 Jul .,2013

2011,20 ( 1 ):69.

[ 2 ] 唐蜀华.中医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体会[ J ] .上海中

医药杂志,2003,37 ( 1 ):23-25.

[ 3 ] 李立志.陈可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经验[ J ] .中西医结合心

脑血管病杂志,2006,4 ( 2 ):136-138.

[ 4 ] 华新宇.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病机的三焦观[ J ] .光明中医,

2010,25 ( 11 ):1963-1964.[ 5 ] 李利锋,朱明军.朱明军教授辨证治疗慢性心衰经验[ J ] .世

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 ( 4 ):291-294.

[ 6 ] 李立志.陈可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经验[ J ] .中西医结合心

脑血管病杂志,2006,4 ( 2 ):136-138.[ 7 ] 张艳,宫丽红,钱新红,等.慢性心衰中医分期分级临床辨证体

会[ J ] .辽宁中医杂志,2010,37 ( 5 ):801-802.[ 8 ] 刘坤,王秋风,潘立敏.徐贵成辨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经验 [ J ] .河北中医,2010,32 ( 2 ):169-170.[ 9 ] 王振涛,韩丽华,朱明军,等.孙建芝教授辨治慢性充血性心力

衰竭经验[ J ] .四川中医,2008,26 ( 5 ):2.

[ 10 ] 周文斌,王继娟,陈力,等.黄春林教授经验方治疗慢性心力

衰竭150例临床观察[ J ] .新中医,2009,41 ( 7 ):39.

[ 11 ] 曾忠诚,谢骞.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疗效

观察[ J ]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 ( 6 ):810.

[ 12 ] 何江,管慧,周棉勇,等.通脉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随

机对照研究[ J ] .右江医学,2011,39 ( 5 ):550.

[ 13 ] 谢强龙,丁树根,胡业彬,等.温肾益心丹为主治疗充血性心

力衰竭20例[ J ] .光明中医,2008,23 ( 11 ):1686-1688.

[ 14 ] 田建华,张润虎.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1例[ J ] .中

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 ( 8 ):98.

[ 15 ] 左玉潭.生脉注射液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

的影响[ J ]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 ( 12 ):1585-1586.

[ 16 ] 罗晓颖,张凤如,何汝敏,等.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缺血性心

肌病伴心功能不全的疗效评价[ J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 ( 8 ):685.

[ 17 ] 张志文.参芪扶正注射液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

床疗效观察[ J ] .当代医学,2011,17 ( 8 ):1.

健康人群的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被统称为肠道菌群[1]。肠道正常菌群对人体生理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生理营养作用、生物拮抗作用、免疫调节作用、促生长、抗衰老作用、

促进造血功能等[2]

。阴阳五行学说正确反映了生命体以及生物界的普遍规律,不仅限于中医的哲学基础,对于理解生态规律,弥补现代医学的孤立与偏差

也颇有裨益。随着现代医学研究不断深入,将祖国

医学的基础理论与现代医学结合,可以更深刻更准确的认识人体,认识疾病。

1 肠道菌群的平衡与失调

在人体肠道内,驻扎着数千亿计的微生物群,以细菌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据统计,人的胃肠道栖息着大约30属500多种细菌,可以分为生理性细

从中医阴阳五行理论谈肠道菌群

邵晓姣,成泽东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

摘 要: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中医学以其独

特的理论体系——阴阳五行学说认识人体,认识疾病并指导治疗。从中医学的思维角度对肠道菌群进行理论分析,初步探讨中医阴阳五行与肠道菌群间的关系,不仅能够更好的认识人体、认识疾病,更能促进微生态学和中医药学的结合与发展。

关键词:肠道菌群;阴阳学说;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

中图分类号:R37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3) 07- 0136- 02

收稿日期:2013-01-10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新教师类资助课题(20122133120001);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2144)作者简介:邵晓姣(1984-),女,辽宁沈阳人,2011级硕士研究生,学士,研究方向:针灸机理研究。通讯作者:成泽东(1974-),女,辽宁沈阳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针灸机理研究。

Discussion on Intestinal Flora Based on Theories of Yin-Yang and Five Elements in TCM SHAO Xiaojiao,CHENG Zedong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847,Liaoning,China)

Abstract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stinal flora and human health is being paid an increased attention with an unceasing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ine research,and based on its unique theoretical system,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studies and understands human diseases,besides guiding the treatments.To make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eories of TCM Yin-Yang and Five Elements and intestinal flora,which enables a promotion of further combination and development between microecology and TCM,beside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uman's body and diseases,according to the intestinal flora analysis theoretically from TCM perspective.

Key words :

intestinal flora ;theory of Yin-Yang ;theory of Five Elements ;theories of Yin-Yang and Five Elements

15卷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菌、条件致病菌、病原菌[3]。这些肠道菌群与人保持共生或拮抗关系,其中种类不同的肠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各菌间互相拮抗,互相协同,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动态生物平衡[4]。一般情况下,肠道菌群与人体和外部环境保持着一个平衡状态,该平衡能有效阻止致病细菌和病毒等外籍微生物的入侵和繁殖[5]。

在某些情况下,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可能被打破,形成表现为菌群在种类、数量、比例、定位和生物学特性上发生变化的肠道菌群失调,其中主要是比例失调和定位转移(易位)两大类。能够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的因素有很多,进而引发或加重病情,并且更加促进肠道菌群失调,形成恶性循环,致使肠道菌群与许多其他疾病发生关联[6],如代谢性疾病、肝病、免疫力低下、肥胖症,甚至癌症[7],所以正常的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举足轻重。

2 肠道菌群与阴阳五行

中医学的核心是阴阳五行[8]:形气神有阴阳,脏腑有阴阳,经络有阴阳,等等,生命就是阴阳关系组成的。阴阳之间只有达到平衡状态,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若平衡失调,则意味着疾病的产生[9]。中医的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之一,作为朴素的方法论,它以木、火、土、金、水五者来概括说明脏腑组织的属性及其内在联系,并且认为相生相克是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在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变化发展,生中有克,克中有生,才能相反相成,维持和促进事物相对的协调平衡和发展变化。从本源上讲,阴阳五行学说是阐明天地人的哲学,是中医学不可分割的基础思维。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都可以用阴阳、五行来加以概括说明。

2.1阴阳消长与肠道菌群

阴阳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始终处于“阳消阴长”和“阴消阳长”的运动变化之中,而不是静止不变的状态。正常情况下,这种阴阳消长是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如果这种“消长”超过一定的限度,不能保持相对平衡,就会出现阴阳某一方面的偏胜偏衰,也就是人体的病理状态。肠道菌群活动也处于这种消长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不断变化,人体的肠道菌群的数量、种类、分布等都随之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肠道菌群出现失调,人体就会发生疾病。

2.2阴阳互根、转化与肠道菌群

阴阳互生又称阴阳互根,“阳生于阴,阴生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素问》:

“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就是阴阳互根的说明。所以中医认为阴阳虽然对立,但是又是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向其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人体的肠道菌群中存在着双歧杆菌、乳杆菌等抑制有害菌繁殖的益生菌,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有害菌[10],当肠道中不存在益生菌时,有害菌对人体的侵害就可想而知,但是反之,如果肠道内不存在有害菌,则益生菌就会对宿主产生危害,所以,这两者缺一不可。2.3五行生克与肠道菌群

中医五行理论中,相生,即互相资生、孕育,相克则相互制约、约束,并认为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在人体的内外都是无处不在的[11]。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在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变化发展。因此,生中有克,克中有生,才能相反相成,维持和促进事物相对的协调平衡和发展变化。人体的肠道菌群主要可分为三层:一层是肠道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是肠道菌中最具生理意义的两种细菌,对机体有益无害;再者就是粪杆菌、消化链球菌、韦荣球菌和优杆菌等厌氧菌;最外层是大肠杆菌、肠球菌等好氧菌和兼性好氧菌[12]。他们之间如阴阳五行所说的关系一样,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一方面他们为彼此的繁殖生长提供养料,另一方面他们又互相抑制着对方的繁殖数量,使之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阴阳五行学说是祖国医药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人体的内在环境各部分以及内外环境之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在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下,阴阳两个对立面,不是互不相干的和平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是不断地相互排斥,并在相互斗争的过程中推动着人的生长壮老的变化。在肠道菌群中也是如此,在人体的肠道内栖息着的细菌中,有的是有益于人体的,有的是有害于人体的,他们共同生长在肠道中,互相制约,消长,使人体的肠道菌群整体上呈现动态的平衡状态。这些论点含有生物与环境统一的观点以及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同生态系统相关。胃肠道给这些微生物提供着非常丰富的营养,微生物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即宿主肠道的多种多样的生境中增殖,所以这些微生物对宿主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肠道菌群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在其相互关系中我们不难发现,与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和人体的联系有着很多相似之处,这可能正是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联系的原因之一。从中医理论角度去认识肠道菌群,或许对于肠道菌群的研究有深刻的帮助。◆

参考文献

[ 1 ] 贝谦.肠道菌群与菌群失调[ J ] .中华内科杂志,1997,17 ( 6 ):56-58.

[ 2 ] 郑静,王刚.肠道微生态与中医基础理论[ J ]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30 ( 1 ):10-12.

[ 3 ] 尹军霞,林德荣.肠道菌群与疾病[ J ] .生物学通报,2004,39 ( 3 ):26-28.

[ 4 ] 王晓华,夏文涵,王晓刚,等.肠道菌群失调症的研究进展[ J ] .

实用临床医学,2007,8 ( 8 ):136-138.

[ 5 ] 尚婧晔,余倩.肠道菌群代谢作用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 J ]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2,24 ( 1 ):87-89.

[ 6 ] 董永绥.肠道菌失调、内毒素与小儿胃肠功能障碍[ J ]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 ( 1 ):5.

[ 7 ] 尹军霞,林德荣.肠道菌群与疾病[ J ] .生物学通报,2004,39 ( 3 ):26-28.

[ 8 ] 梁晓平.试论阴阳五行的基本核心—平衡理论[ J ] .中医杂志,2002,43(增刊):42-43.

[ 9 ] 唐由凯,赵敬华.论医学微生态学理论在祖国医学中的体现和作用[ J ]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2,14 ( 5 ):301.

[ 10 ] 周殿元,潘令嘉.肠道菌群失调及治疗进展[ J ] .胃肠病学,2001,6 ( 4 ):附2-附4.

[ 11 ] 贾怀星.阴阳升降与五行生克[ J ] .中医药研究,1990 ( 3 ):4-6.

[ 12 ] 能德鑫.厌氧菌的分离和鉴定[ M ]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27.

137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考点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单元阴阳五行学说 细目一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心—夏—阳中之阳,肺—秋—阳中之阴, 肝—春—阴中之阳,肾—冬—阴中之阴, 脾—长夏—阴中之至阴 要点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人体阴阳二气交感相错,相互作用,推动着人体内物质与物质、物质与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推动和调控着人体的生命过程。《素问》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要点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六淫属阳邪;饮食居处、情志失调等属阴邪。 风邪、暑邪、火(热)邪属阳;寒邪、湿邪属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要点四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用于诊断 2.用于治疗 (1)确定治疗原则 阴胜的实寒证,用“寒者热之”的治则; 阳胜的实热证,用“热者寒之”的治则。 阴虚(虚热证)宜用补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阳虚(虚寒证)宜用补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2)药物性能 四气: 寒、凉属阴;热、温属阳。 五味: 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升降浮沉: 升浮之药属阳,沉降之药属阴。 细目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 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要点一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 主要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如木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的特性,而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通气血,调畅情志的功能,故以肝属木。余依此类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2.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

消化道菌群分布

消化道微生物群落分布及构成具有空间特异性。纵向来看,食管、胃、十二指肠、回肠、空肠和结肠的细菌群落构成及菌量存在差异,各部位细菌数目分别为101~2、104~5、106~7、107~8和1010~12CFU/ml;横向来看,胃液与胃黏膜菌群、粪便与大肠黏膜的菌群构成及数量不尽相同。 消化道真菌群落虽然含量远远低于细菌群落,但同样是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常情况下,粪便中真菌细胞数为10~103个/g,相应细菌群落含量较高,为1011~1012个/g。人类出生后数天或数周消化道内即出现真菌定植。早期基于培养方法的研究认为,70%健康人消化道内存在真菌,其中大部分为念珠菌和酵母菌等。因受到分类和鉴定方法的限制,有大量与人体相关的真菌仍然未知。 一、食管 早期基于细菌培养的研究认为,食管无菌或仅有少量暂住菌。目前少量针对食管细菌群落高通量测序分析的研究报道,正常食管菌群主要以链球菌属、普里沃菌属和韦荣球菌属为主,多来自于口咽部的定植细菌;食管菌群构成虽复杂但相对稳定,大部分食管内细菌已知并可培养。 有学者将食管菌群构成分两型:Ⅰ型,见于正常食管黏膜,以链球菌属为主;Ⅱ型,见于食管炎和Barrett's食管,以普里沃菌属、拟杆菌属、嗜血菌属和韦荣球菌属等革兰阴性厌氧菌/微需氧菌为主。Ⅰ型至Ⅱ型的转变可能导致食管炎症和肠化。 二、胃、十二指肠 胃酸的酸度很高(pH2-3),以前认为胃内基本无活菌。但是目前少量基于微生物高通量测序的研究证实,胃内除幽门螺杆菌()之外仍有大量其他细菌种属,常见有链球菌、奈瑟球菌和乳酸菌属等。与胃内其他菌群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如乳杆菌、双歧杆菌和酵母菌属等益生菌种可以阻止在胃黏膜的定植、黏附和生长。十二指肠内的细菌与胃类似。 三、结肠、直肠 结肠和直肠则有大量细菌,主要是类杆菌(Bacteroides)、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大肠埃希氏菌、乳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Proteus)、梭菌(Clostridium)等。1克干粪含菌总数在4千亿个左右,约占粪重的40%,其中99%以上是厌氧菌。肠道菌群受饮食、年龄等因素影响很大。多食蛋白质的人,大肠埃希氏菌生长旺盛;以吃淀粉为主的人,乳杆菌较多。哺乳期婴儿的肠道菌群主要是双歧杆菌,占总菌数的90%左右;随着成长,双歧杆菌下降,类杆菌、乳杆菌、梭菌等逐渐增多。婴儿刚出生时肠道是无菌的,1-2小时后就有菌出现。开始时菌种和数量少,随后逐步增多。先定殖的是需氧菌,然后是厌氧菌。因前者生长繁殖需消耗周围微环境中的游离氧,这有利于厌氧菌的繁殖。此过程约1周左右。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既能概括整个病情,又能用于一个症状的分析。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还说“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阴证和阳证 凡病在里、在血、属寒,正气不足,机体反应多呈衰退的表现均属阴证的范畴。其症状为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畏寒肢冷、气短声低、口不渴、便溏、尿清、舌淡苔白、脉沉迟微弱等。其病因病机为年老体弱或内伤久病,或外邪内传脏腑等导致正气衰弱、阳虚阴盛。 凡病在表、在气、属实,属热,正气未伤,机体反应多呈亢盛的表现均属阳证的范围。其症状为心情烦躁、面赤身热、气壮声高、口渴善冷饮、呼吸气粗、腹痛拒按、大便秘结、尿短赤、舌红绛苔黄、脉浮洪或滑数有力等。其病因病机为邪气入侵,邪盛而正气亦强,正邪激争所致。 阴虚与阳虚 阴虚与阳虚是人体脏腑阴阳亏损病变产生的证候。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阴阳要维持相对的平衡,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一旦阴阳失去这种相对平衡,就会发生阴阳盛衰的变化,从而产生疾病。 阴虚证的症状为潮热、盗汗、手足心热、消瘦、口干咽燥、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其病因病机为久病,或房室劳倦等而致精血、津液亏虚,阴不制阳。 阳虚证的症状为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少气懒言、畏寒肢冷、自汗、口淡不渴、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而润、脉虚弱等。其病因病机为久病、或劳伤、或大汗、大吐、大泻等而致阳气大衰、阳不制阴。 阴阳和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哲学理论,概括了古人对自然界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为原始的归纳 辨证法。早在约两千年前,阴阳学说就被引用于医学领域,成为中国医学的一种理论。在我国医学中,无论对人体的组织结构、功能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药物治疗,都运用阴阳五行学说。为了完整地理解我国医学的精华,有必要了解阴阳和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 一、基本概念: 阴阳是代表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之两面,是一切事物和现象正反双方的概括。中医用这种正反两面 的观点来说明人体和疾病现象的属性。一般凡具有热的、动的、兴奋的、强壮的、明亮的、无形的、轻的、在上的、在外的、向上的、增长的等等特性者都属于阳;与此相反的则属阴。例如人的体表属阳,体内属阴;背侧属阳,腹侧属阴:六腑属阳,五脏属阴;机能活动属阳,组织结构属阴;机能亢进属阳,机能

中医基础知识之阴阳五行

中医基础知识之阴阳五行 一、阴阳 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人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现象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 非常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辩证法思想,属于古代的哲学范畴。被引用于医学领域后, 逐渐成为解释人类生命的起源,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的思想武器,并用以分析、归纳疾病的本质与类型,从而成为指导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 1、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最初的涵义是非常朴素的,如以日光的向背而分,向日者为阳,背日者为阴。总之,凡是光明温暖的 事物或现象,便归属于阳,凡是黑暗、寒冷的事物或现象便归属阴。其中,阴阳最 具有特征性质的是水与火的基本特征。水性寒凉,下行,湿润和阴暗。火性温热, 升腾,燥烈和光亮。从水火的特征来认识阴阳的基本特征。可以作出以下概括:阳——运动的、向外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功能亢奋的;阴——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功能抑制的。 古人将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归属为阴阳两大类,用这个概念来解释人体的脏腑、气血等也有阴阳两大部分。详细归属见下表3—1 表3—1 自然界和人体的阴阳属性归类表 2、阴阳的相互关系 阴阳之间存在着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的四个方面的关系。 (1)阴阳的对立制约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或现象在特定的条件下,均存在着完全相反的两种属性,是互 相对立,互相排斥的,如:水与火,寒与热,昼与夜,明与暗,上与下,动与静等。 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的双方,大多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特性。如自然界的四季变化,春夏季节的湿热是由于其阳热之气逐渐上升,抑制了秋冬阴寒之气的结果,而秋 冬的阴寒之气逐渐上升,抑制了春夏的阳热之气,故秋冬气候又逐渐变得寒凉。在人 体阳和阴的亢奋与抑制这种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的关系,始终存在于机体生命活动的 过程中。 (2)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的互根互用是指相互对立的物或现象之间,始终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为用 的关系。也就是说阴或阳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所谓“阴阳互根, 相抱不脱”阴不可以无阳,阳不可以无阴,一切事物要完整必定包括了阴阳两方面。 (3)阴阳的消长平衡 阴阳的消长平衡是指相关事物或现象矛盾对立的双方,始终存在于减弱或增强的运动 变化中,消和长,它们均为数量上的变化。对立是绝对的,统一是相对的,暂时的。 两者无时不在运动变化之中,运动的结果有:阴消阳长或阳消阴长,表现为阳强阴弱,或阴强阳弱。阴阳皆消或阴阳皆长,表现为阴阳皆弱或阴阳皆强。阴阳处于暂时的动 态平衡。 (4)、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事物或现象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各自相反方向变化 运动形式,主要是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的改变。包括渐变形式,如四季中的寒 暑交替,昼夜中的阴阳转化就是事物处于消长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就向事物相反的属 性转变了和突变的形式,如一个人突然发热,高热至极,会突然出现虚脱,四肢冰凉,从阳证转为阴证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二五行 五行学说认为物质世界是有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要素组成的,五要素 之间,又存在相生、相克、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维系和推动着客观世界的 生存和发展。这一学说渗入中医学,成为中医学家认识生命的主要方法之一。 1、五行含义

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理论,在古代,这一学说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古人用其解释各种自然或社会现象,涉及到天文、地理、历法、农学、医学等许多领域。而其中运用最广泛也是最成功的,当数其用在中国古代的医学的理论框架之中。因为在中医学里不仅把阴阳五行学说作为中医学理论的主要说理工具,而且在临床诊治中得到广泛的运用,赋予其极其丰富的实际内容。自从在《内经》中广泛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论述医学理论后,在二千余年来,这一学说一方面经受着临床实际的检验,另一方面也在大量的临床实际中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发展,并直到现在仍在指导着中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但对于中医学里的阴阳五行学说长期以来存在重大的争议,特别是对五行学说,废止之声时有所闻,有的则提出要打破阴阳五行学说的框架,有的认为该学说有神秘性和模糊性两大弱点。所以对该学说的讨论关系到中医学的科学性及其发展的重大问题。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运用 1、运用举例 在阴阳学说的指导下,中医学认为人体和宇宙世界万物都具有阴阳的不同性质和“对立统一”的阴阳关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1) 生理方面:在中医学里,运用阴阳学说阐述了人体的各种解剖、生理、功能现象如,《内经》中提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生之本,本于阴阳”等。总的来说,人体功能多属阳,而形体实质多属阴,即《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所说:“阳化气,阴成形”。而生理结构中又可分阴阳,功能活动中也有阴阳。现把其内容举例如下:

(2)病理方面:在中医学里,阴阳学说被广泛用于分析各种病理现象,其中阴阳辨证被作为中医各种辨证方法的总纲,同时,从对全身的阳虚、阴虚的分析及各种脏腑阳或阴的虚实进行病理的具体分析。如“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中药的阴阳五行属性分类

阳性属金中药(入肺经,性温或性热): 性温类:麻黄(3-9克),桂枝(3-9克),紫苏(6-9克),白芷(6-15克),细辛(有小毒,1-3克),杜衡(有小毒,3-6克),辛夷(6-15克),生姜(6-15克),葱白(2-8枚),香薷(6-15克),西河柳(6-15克),香菜(3-6克),苍耳子(有毒,6-9克),鹅不食草(6-9克),厚朴(3-9克),豆蔻(3-6克),丁香(1-3克),红豆蔻(3-6克),陈皮(3-9克),香橼(3-9克),佛手(3-9克),檀香(克),乌药(3-9克),紫苏梗(6-9克),黄芪(9-30克),饴糖(30-60克),紫河车(克),钟乳石(3-9克),五味子(克),半夏(有毒,3-9克),天南星(有毒,3-9克),旋覆化(3-9克),金沸草(6-9克),芥子(3-9克),猪牙皂(有小毒,克),白前(3-9克),猫爪草(15-30克),苦杏仁(有小毒,6-9克),紫苏子(3-9克),紫菀(6-9克),款冬花(6-9克),百部(3-9克),远志(3-9克),紫石英(9-15克)。 性热类:干姜(3-9克)。 阴性属金中药(入肺经,性凉或性寒): 性凉类:薄荷(3-6克),淡豆豉(6-12克),薏苡仁(9-30克),竹茹(6-9克),连翘(6-15克),鱼腥草(15-25克),拳参(6-9克),虎杖(9-15克),土贝母(6-9克),银柴胡(3-9克),天花粉(9-15克),儿茶(1-3克),罗汉果(9-15克),白芨(6-15克),沙参(9-15克),天冬(6-12克),麦冬(6-12克),玉竹(6-12克),玄参(9-15克),木蝴蝶(克),明党参(6-12克),胆南星(3-6克),前胡(3-9克),川贝母(3-9克),马兜铃(3-9克),枇杷叶(6-9克),伊贝母(3-9克),冰片(克)。 性寒类:牛蒡子(6-12克),菊花(6-9克),桑叶(6-9克),蝉蜕(3-6克),升麻(3-9克),浮萍(3-9克),藜芦(有大毒,克),食盐(10-30克),牵牛子(有毒,3-6克),甘遂(有毒,克),红大戟(有小毒,克),芫花(有毒,克),商陆(有毒,3-9克),滑石粉(9-24克),车前子(9-15克),川木通(3-6克),通草(克),三白草(15-30克),石韦(6-12克),防己(6-9克),灯心草(1-3克),冬瓜子(9-30克),黄芩(3-9克),石膏(15-60克),知母(6-12克),芦根(15-30克),栀子(6-9克),金银花(6-15克),忍冬藤(15-30克),胖大海(2-3克),射干(克),半枝莲(15-30克),穿心莲(3-9克),金果榄(3-9克),苦木(有小毒,1-3克),地骨皮(9-15克),郁金(3-9克),白茅根(9-30克),侧柏叶(6-12克),铁苋菜(15-30克),西洋参(3-6克),百合(6-12克),五倍子(3-6克),葶苈子(3-9克),瓜蒌(9-15克),瓜蒌皮(9-15克),瓜蒌子(9-15克),浙贝母(6-9克),蛤壳(3-6克),桑白皮(6-12克),羚羊角(克)。

中医学概要阴阳五行学说练习题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 一、选择题 A1型题 1、阴阳的最初的含义是 A、日月 B、动静 C、日光向背 D、气候寒暖 E、水火 2、阴阳的属性是 A、绝对的 B、不变的 C、相对的 D、量变的 E、质变的 3、阴阳相互制约的条件是 A、阴阳互跟 B、阴阳互用 C、阴阳对立 D、阴阳交感 E、以上都不是 4、阴阳的相互转化是 A、绝对的 B、有条件的 C、偶然的 D、必然的 E、量变的 5、五行“木”的特性是 A、曲直 B、炎上 C、润下 D、从革 E、稼穑 6、一昼夜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上午 B、下午 C、中午 D、前半夜 E、后半夜 7、下列哪项不属于五行之“金” A、肺 B、大肠 C、皮毛 D、惊恐 E、鼻 8、脾病传肾是属于 A、相克 B、相侮 C、母病及子 D、相乘 E、子病及母 9、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A、土和金 B、火和金 C、水和火 D、土和木 E、木和金 10、心为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11、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脾为 A、阴中之阴 B、阴中之阳 C、阴中之至阴 D、阳中之阴 E、阳中之阳 12、五味中属于阳的是 A、酸 B、苦 C、咸 D、辛 E、涩 13、以下属于阴的功能是 A、推动 B、温煦 C、滋润 D、兴奋 E、升散 14、五行学说中“土”的特性是 A、炎上 B、稼穑 C、润下 D、从革 E、曲直 15、“肝火犯肺”属于 A、子病犯母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母病及子 B1型题 16、“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所描述的阴阳的关系是 A、对立制约 B、相互转化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交感 17、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 A、形式 B、物质 C、现象 D、根由 E、结果 18、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的关系,下列哪项不符合五行的相生规律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木之母 C、火为土之母 D、土为金之子 E、火为木之子 19、“见肝之病,知先传脾”的病机传变属于 A、木克土 B、木乘土 C、土侮木 D、母病及子 E、子病犯母 20、水气有余导致土气衰弱的传变属于 A、制己所胜 B、侮所不胜 C、己所不胜侮而乘之 D、已所胜轻而侮之 E、以上皆不是 21、下列情志相胜中,错误的是 A、惊胜恐 B、恐胜喜 C、怒胜思 D、喜胜忧 E、思胜恐 22、依据五行相克乘侮的关系,肾病及脾者属于 A、母病及子 B、子病犯母 C、相乘 D、相侮 E、相克 B2型题 A、阳中之阳 B、阴中之阳 C、阳中之阴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23、以时间来划分阴阳则上半夜属于 24、以脏腑部位来划分阴阳则肝属于 A、实热证 B、虚寒证 C、阴阳两虚证 D、虚热证 E、真寒假热证 25、阴阳互损可形成 26、阴盛格阳可形成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 E、阴阳双补 27、补阴时适当配以补阳药属于 28、“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 A、相乘 B、相克 C、子病犯母 D、相侮 E、母病及子 29、“一行”过于强盛对“所不胜”的“一行”进行克制属于 30、“一行”过于虚弱,以致受到“所胜”的“一行”克制属于

中医的阴阳五行

根据中医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 五行是:水木金火土 按照大自然的规律: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我们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各脏器之间有着相互的关系, 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五脏,又是五大元素,有着对应的关系。 肾属水,肾主骨,肾是血液循环的过滤器; 肝属木,肝主免疫,肝是解毒的; 心属火,心是动力泵,心是推动血液运行的脏器; 脾属土,脾胃不和。胃是容纳,脾是吸收,向全身供水液; 肺属金,肺是宰相,肺是吸收,呼出废气,吸入氧气,成为喷雾器;

肾是先天之本: 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肝; 肝功能调养好了,滋养心; 心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脾; 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肾。 这是相生,也是良性循环。 与肾向对应的是膀胱,如有肾虚的朋友小便多; 与肝对应的是胆,肝胆相照; 与心对应的是小肠,心系小肠; 与脾相对应的是胃,脾胃不和。 与肺对应是大肠,这是五俯。 再就是五窍: 肾开窍于耳,耳鸣,耳闭,耳朵发炎,都与肾虚有关。肝开窍于目,眼睛发干,发涩,发雾,与肝脏有关;心开窍于舌,舌头发麻。起泡,溃烂与心脏有关;

脾开窍唇,口发干,唇发干,都是脾胃不和; 肺开窍与鼻,嗅觉差,与肺脏有关,这是五窍。 再就是五色: 肾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黑【肾虚】 肝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青【造血功能差】 心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红【血液循环弱】 脾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黄【消化系统功能弱】 肺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白【呼吸系统功能弱】,这是五色。 再就是五志:【人的情绪】 肾功能弱的人,恐惧,胆小,害怕,肾虚; 肝功能弱的人,易怒,怒伤肝,脾气大,火气大; 心功能弱的人,喜,容易激动,喜伤心,乐极生悲; 脾功能弱的人,爱思,思伤脾胃,吃不得,睡不得,睡不得,吃不得,恶性循环‘ 肺功能弱的人,悲忧,多愁善感,这是五志。 再就是五味:

中医 五行与动态平衡

中医学理论中的动态平衡 动态平衡系统 中医最大的特点,就是把人体看成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来研究。这是中医和其他医学,特别是西医最大的不同。 什么是动态平衡系统呢? 就是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维护自身稳定的系统。凡是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一段时间的事物,都必须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维持自身的稳定,否则它不能在这个世界存在一段时间,很快就消失了。能够自我维持稳定,说明系统内部有自我调节的机制。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 对于一个动态平衡系统,外界针对它的所有行为,都会得到一个相反的结果。比如,你想让它向下,给它一个向下的力量,系统为了维护自身的平衡,就会自动产生一个向上的力量来对抗这个向下的力量,结果等外力撤掉以后,它不仅不向下,反倒向上了。这是动态平衡系统的最根本的特性。 人体就是这样一个动态平衡系统,要调节人体,必须按照动态平衡系统的规律来进行,而不能用简单的直线思维来处理。西医的很多疗法之所以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甚至给身体带来伤害,就是因为西医没有按照动态平衡系统的特性来对待人体,只是把人体当做一个简单的机械系统来对待。 比如,人体的血压能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说明人体自身有血压调节机制,在血压低的时候能够自我升高血压,血压高了又能够自我降低血压。高血压病人想降血压,直接用降压药,就会激发机体的升压机制,拼命升压,最后导致血压越来越高,降压药必须不断加量才能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到最后,有些体质弱的病人,由于长期大量服用外来的降压药,有可能超出血压自我调节的范围,导致人体自身血压调节机制崩溃,反倒成了低血压。 血糖也是这么回事。直接去降血糖,就会导致病人体的升血糖机制更加努力工作,血糖会越来越高,降糖药必须不断加量才能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 动态平衡系统的名称来自西方科学,但是西方科学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来指导实践。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没有用“动态平衡系统”这个名词,但是很多领域都是按照动态平衡系统的特性来处理问题的,如中医、太极拳、孙子兵法等等。中医有非常完善的动态平衡系统理论指导医疗实践,这个理论就是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的本质,就是描述动态平衡系统如何运作的学说。 无论中国古代的先人有多少医学实践,在没有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以前,就没有形成真正的中医理论。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的理论核心。

肠道菌群与粘膜免疫系统

肠道菌群与粘膜免疫系统 Michael H.Chapman , Ian R.Sanderson 英国伦敦大学Barts & The London,圣玛丽医院成人及儿童胃肠病科, Turner Street, 伦敦 E1 2AD ,英国 前言 出生时胃肠道是无菌的,但很快有种类繁多的细菌定植,因此成为人体接触病原微生物的首要部位,甚至90%的微生物是通过胃肠道进入人体的。胃肠道最主要的功能在于摄取营养和维持体液的平衡以驱除有害的微生物和其它一些毒素物质。我们就胃肠道粘膜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及病原微生物如何与其和肠道功能的其它方面相互作用进行综述。 肠道的正常菌丛 出生时胃肠道的粘膜免疫系统的活性较低,与成年人比较淋巴细胞和Payer斑都较少。出生后经口菌群定植很快发生。肠道菌群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直到成年才变得稳定,且会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例如,母乳中IgA水平在婴儿期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胃肠道的菌群总量是非常大的,近50%的粪便是细菌,约为1012/克。随着胃肠道的长度发生变化,其细菌数目和种类也不同。除口腔外,菌落随着胃肠道的延伸而逐渐增多,而胃和近端小肠却只有少量的以革兰氏阳性为主的细菌。菌群在小肠远端和结肠变成一个非常复杂的微生物环境。这些区域也正是炎性肠疾病(IBD)最容易受累的部位,这使我们推测粘膜免疫系统对胃肠道菌群的无效或不正常的反应在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胃肠道的菌群总量是非常大的,粪便中近50%是细菌,约为1012/克粪便 由于许多方面的原因定义正常的肠道菌群是非常困难的。已知有超过500种不同种类的微生菌群在肠道定植,在回肠末端及结肠部的主要定植菌群包括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和拟杆菌[1-2]。由于许多菌群无法在体外进行培养因而对其研究也一度受到阻碍,近来,借助于新的研究方法如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利用菌群特异性探针对其进行组织定位)使对这些菌群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肠腔和其相关联的粘膜上微生物菌群的数量和类型也是有差别的[3]。粘膜相关菌

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

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 何谓“五行相生”? “生”就是相生,含有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相互助长的意思。“克”就是相克,含有相互克制、相互制约相互抑制的意思。五行的生克,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并不是孤立的、割裂的,而是联系的、整体相关的。在人体,主要用以反映正常的生理过程中各脏腑间的相互关系。 五行相生,指的是木、火、土、金、水的互相资生、助长、兴奋、促进等的运动变化,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之类。在这种相互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各自具有“生我”、“我生”的两个方面,人们把这种关系比喻为“母与子”的一脉相承的关系,即:“生我”的是我母,“我生”的是我子。 以金“行”为例,因土生金,故土是金之“母”;但金生水,故金又是水之“母”,也就是说,水是金之“子”。这就是五行相生中的母子关系。 五行相生含义: 木生火, 是因为木性温暖, 火隐伏其中, 钻木而生火, 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 是因为火灼热, 所以能够焚烧木, 木被焚烧后就变成灰烬, 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土生金, 因为金需要隐藏在石里, 依附着山, 津润而生, 聚土成山, 有山必生石, 所以土生金. 金生水, 因为少阴之气(金气)温润流泽, 金靠水生, 销锻金也可变为水, 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 因为水温润而使树木生长出来, 所以水生木. 具体联系到人身来说,中医很早就把“五脏”类比于“五行”,故木、火、土、金、水分别代表着五脏的肝、心、脾、肺、肾。如把前述的五行相生的关系改成五脏相生,,则是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如把它联成一个“相生线”,五脏(五行)通过“相生”把人身联成一个整体,

使脏腑都具有相关的资生、助长、促进或兴奋的关系。当然,这并不是说“肝生心”就是肝能“真正”将心“生”出来。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人也确实是一个整体,每一个脏器的物质基础和功能活动都有赖于其它脏器的资生、促进,如一个脏器有病,则相关的脏器就要受到影响和损害。单从相生的关系来看,如脾(土)有病,由对肺(金 )的资生减弱,故有些患脾胃病消化不好的病人,也常易得肺病或其它呼吸道病。类似这些现象,中医多是用五行生克的理论来解释的。 可能会有人问,木能生火,但木能不能生土、生金,甚至生水呢?根据中医五行相生的理论,我们可看出,木生火是直接相生的母关系,而其它则属于间接相生的作用。至于能否实际“相生”,还得参照其它条件(如相克)的影响才能反映出来。 五行相生: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五行相克: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五行相生含义: 木生火, 是因为木性温暖, 火隐伏其中, 钻木而生火, 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 是因为火灼热, 所以能够焚烧木, 木被焚烧后就变成灰烬, 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土生金, 因为金需要隐藏在石里, 依附着山, 津润而生, 聚土成山, 有山必生石, 所以土生金. 金生水, 因为少阴之气(金气)温润流泽, 金靠水生, 销锻金也可变为水, 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 因为水温润而使树木生长出来, 所以水生木. 五行相克含义: 是因为天地之性 众胜寡, 故水胜火. 精胜坚, 故火胜金. 刚胜柔, 故金胜木. 专胜散, 故木胜土. 实胜虚, 故土胜水. 五行生克制化宜忌: 金: 金旺得火, 方成器皿.

鱼类肠道正常菌群研究进展_宋增福

第26卷第8期2007年8月 水产科学 F I S H E R I E S S C I E N C E V o l .26N o .8 A u g .2007 鱼类肠道正常菌群研究进展 宋增福1 ,吴天星 2 (1.上海水产大学生命学院,上海 200090;2.浙江大学化学系,浙江 杭州 310027) 关键词:鱼;肠道;正常菌群中图分类号:S 91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3-1111(2007)08-0471-04 收稿日期:2006-10-19; 修回日期:2006-11-29. 作者简介:宋增福(1971-),男,博士,研究方向:水产微生态与疾病防治;E-m a i l :z f s o n g @s h f u .e d u .c n .通讯作者:吴天星(1963-),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动物营养学与饲料科学;E-m a i l :w u t x @t i a n b a n g .c o m 鱼类肠道正常菌群是肠道的正常组成部分;是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以及所处的水生环境形成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微生态系;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免疫反应以及器官的发育等方面具有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影响到鱼类的生长、发育、生理和病理。笔者拟就鱼类肠道菌群的形成、结构与数量、生理功能以及影响菌群结构的因素、与益生菌的关系等方面加以综述。 1 鱼肠道正常菌群的形成 研究表明细菌最初的定植过程在幼鱼发育阶段是非常复杂的,通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是决定于鱼卵表面、活的饵料和幼鱼饲养水体中的细菌[1-2]。处于孵化阶段的幼鱼具有一个发育不完全的消化道,其内是无菌的。处于孵化过程中的幼鱼主要依靠卵黄来供给营养物质,当其从卵中孵化出来,一旦接触到周围的水生环境和活饵料,多种细菌就开始在肠道上皮定植[3-7]。M r o g a 等[6]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主要来源是所摄取的活饲料而不是养殖水体。另有结果表明,最先定植的细菌能调节上皮细胞的基因表达,从而使最先定植的细菌与宿主肠道环境相适应,并且可以阻止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后来的细菌的定植。因此,最初的细菌定植与成年最终稳定的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具有高度相关性。然而,也有的试验结果表明肠道的菌群与鱼的饲料和水体环境中的细菌并不相同[8]。 2 鱼类肠道菌群的特性、组成及数量 鱼类肠道菌群细菌种类繁多,数量极大。有研究报道指出,淡水鱼肠内细菌的数量基本为105~108[9],而海水鱼肠内细菌的数量为106~108[10]。肠道的优势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同时也存在革兰氏阳性菌[11]。 由于鱼类的生存生长环境与陆生动物不同,因此,在肠道微生态系中其细菌的某些生理生化特征也表现出特异性。S m i t h 对鱼的肠道的大肠杆菌进行研究时就发现,鱼肠道的大肠杆菌可以液化明胶,不产生吲哚,而这些特性是从陆生动物肠道分离的大肠杆菌所不具备的。 不同种类的鱼之间,由于所处的水体环境、食性等因素,其肠道细菌组成和结构也不尽相同的。研究表明淡水鱼类肠道内专性厌氧菌以A 、B 型拟杆菌科等为主 [11-12] ,好 氧和兼性厌氧细菌则以气单胞菌属、肠杆菌科等为主[9]。乳酸菌在陆生动物是常驻菌,而在鱼类也是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R i n g 等[13-19]曾对乳酸菌进行了系统研究。王红宁[20]对淡水养殖池中的鲤鱼肠道的菌群结构研究发现,在鲤鱼肠道中的需氧和兼行性厌氧菌的数量依次为:气单胞菌、酵母菌、大肠杆菌、假单胞菌、葡萄球菌、需氧芽孢杆菌。气单胞菌和酵母菌的数量更多。可以认为是肠道里的优势需氧、兼性厌氧菌。厌氧菌的数量依次是:拟杆菌、乳酸杆菌、梭状芽孢杆菌,其中拟杆菌数量最多,可以认为是肠道中的优势厌氧菌。尹军霞等[21]对淡水养殖池中的4种不同食性鱼—乌鳢、鲢、鳊、鲫的肠道壁菌群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发现不论是好氧菌还是厌氧菌,同种鱼前肠壁分布一般比中肠壁和后肠壁少;同一肠段相比,都是厌氧菌总数远大于好氧菌总数,一般相差2~3个数量级;不同鱼种之间,肠壁的好氧菌总数差别比厌氧菌总数差别大得多;厌氧菌中的乳酸球菌和双歧杆菌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4种鱼肠道壁中的厌氧菌总数和双歧杆菌分布的规律是:肉食性的乌鳢>杂食性和广食性的鲫>食浮游植物为主的鲢>草食性的鳊,即鱼类肠道壁中的厌氧菌总数和双歧杆菌随着从草食性向肉食性发展而逐渐增加。R a c h e l 等[22]从淡水扁鲨和O s c a r s 以及南方比目鱼中分离到梭菌、革兰氏阴性菌属的梭菌、拟杆菌等细菌。因此,鱼类肠道的菌群组成结构随着鱼种类、食性、生长的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 3 鱼类肠道正常菌群的生理功能 肠道正常菌群在鱼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担当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要参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同时又要担当机体的防御功能,维护机体的健康。3.1 营养功能 根据微生态的三流运转理论,微生态系统中存在能源 流动、物质交换和基因传递。动物、人类及植物的组织细胞与正常微生物之间以及正常微生物与正常微生物之间都存在着能源的交换。电镜观察发现肠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与菌体细胞壁上的菌毛极为贴近,并有物质交换的迹象。 在鱼类肠道微生态环境中,正常菌群的建立通常被认为是对动物发育不完全肠道酶系的有益补充,尤其是在幼鱼发育阶段。它能合成分泌一些天然食物中不含有而宿主 DOI :10.16378/j .cn ki .1003-1111.2007.08.012

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阴阳学说在阐释人体的组织结构时,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阴阳对立统一体,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现象。人的一切组织结构,既是有机联系的,又可以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所以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中医学应用阴阳学说分析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矛盾,提出了维持人体阴阳平衡的理论。阴阳匀平谓之平人。机体阴阳平衡标志着健康。健康包括机体内部以及机体与环境之间的阴阳平衡。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使阴阳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结果。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和机体内在环境的平衡协调,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基础。机体阴阳平衡是健康的标志,平衡的破坏意味着生病。疾病的发生,就是这种平衡协调遭到破坏的结果。阴阳的平衡协调关系一旦受到破坏而失去平衡,便会产生疾病。因此,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基础。 (四)用子指导疾病的诊断 中医诊断疾病的过程,包括诊察疾病和辨别证候两个方面。“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学说用于诊断学中,旨在分析通过四诊而收集来的临床资料和辨别证候。 (五)用子指导疾病的防治 1〃指导养生防病:中医学十分重视对疾病的预防,不仅用阴阳学说来阐发摄生学说的理论。而且摄生的具体方法也是以阴阳学说为依据的:阴阳学说认为:人体的阴阳变化与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协调一致,就可以延年益寿:因而主张顺应自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精神内守,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做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素问,上古天真论》)。借以保持机体内部以及机体内外界环境之间的阴阳平衡,达到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目的。 2,用于疾病的治疗:由于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因此,调整阴阳。补偏救弊,促使阴平阳秘,恢复阴阳相对平衡,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阴阳学说用以指导疾病的治疗,一是确定治疗原则,二是归纳药物的性能。

人体内的肠道正常菌群与人体间以互生为主

微生物第八章作业 亮闪闪: 1、人体内的肠道正常菌群与人体间以互生为主,有时转化为寄生(病态);在肠道正常菌 群间则存在着共生、互生、寄生与拮抗等复杂菌相动态平衡。肥胖与肠道细菌分布有关,肠内厚壁菌门多于拟杆菌门导致更有效吸收食物中的热量从而导致肥胖。 2、微生态制剂是依据微生态学理论制成的含有益菌的活菌制剂,能维持宿主的微生态平衡、 调整宿主的微生态失调、兼有若干其他保健功能。 3、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关系有五种:共生、寄生、互生、拮抗、捕食。共生:两种生物共 居一起分工协作、相依为命、难分难解与合二为一的依存关系。寄生:常指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的体内或表面吸取营养生长而使后者蒙难。互生:两种独生的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各自代谢活动有利于对方,即可分可合,合比分好。拮抗:系指共居在一起的生物由于它种生物分泌拮抗物而受抑或被杀。捕食:生物间捕食主要为原生动物吞食细菌和藻类现象。 4、碳素循环的快与慢:“快”循环:十年或更短,储藏者:大气, 海洋表面, 生物, 土壤, 生物过程占优势。“慢”循环:千年,储藏者: 深海, 沉积, 矿物燃料,地质过程占优势。 5、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有嗜热微生物、嗜冷微生物、嗜酸微生物、嗜碱微生物、嗜盐微生 物、嗜压微生物六种。 考考你: 1、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区域分为哪两类?哪一类被称为“天然培养基”?另一类可否再 进行详细划分? (提示: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区域分为土壤和地层、水体中两类。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水体可分为许多类型,各种水体又有其相应的微生物区系。如可分为淡水型和海水型,淡水型又可分为浅水区、深水区和湖底区,海洋型可分为透光区、无光区、深海区和超渊深海区。) 2、空气中的微生物以什么形式存在?什么是生物气溶胶? (提示:空气中的微生物以气溶胶形式存在,是动植物病害传播的根源。生物气溶胶指含有微生物细胞、孢子或病毒粒的气溶胶。) 3、什么是真菌毒素?是否致癌? (提示:真菌毒素是一类由真菌产生的、对人或动物致病的毒素,一般存在于食物和饵料中。共有100多种真菌毒素,其中14种能致癌,如黄曲霉毒素。) 4、什么是人体的正常菌群?试用自己的话阐述人体“微生态关系”的含义。 (提示:人体正常菌群是生活在健康人体内各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发挥有益作用的微生物种群。微生态关系:正常菌群间,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正常菌群与周围其他因子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 5、植物内生菌是什么?主要成员除了细菌还有别的吗? [提示:植物内生菌是生活在植物体内,但不参与形成植物结构的一类微生物。可以是组成型(永久)或诱导型(非永久)的关系。主要成员除了细菌还有真菌。] 帮帮我: 1、既然动物与植物体内都存在微生物,在草食动物摄取植物的过程中,微生物是否会做出 贡献? (我的思考:由于植物和动物体内的微生物种类不同,且不同种动物与摄取的同种植物

浅谈中医与阴阳五行

浅谈中医与阴阳五行 成都中医药大学张鹏 阴阳五行是我国最古老的哲学思想之一,其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医学,军事,政治,预测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其作为中医的核心思想形成了一套神秘古老的东方医学。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阴阳为万物根本,万物所生皆是由阴阳交感而来。阴阳是两种相对立的事物和关系,阴阳之间存在对立性即相对性。普遍性,阴阳交感而生万物,所以万物皆有阴阳。关联性,阴阳不能独立而存在,即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是处于动态平衡的,阴盛则阳衰,阳亢则阴虚,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以相互转化,正是阴阳有这些特性而为其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天之阴阳生六气而为,风寒,暑,湿,燥,热。地之阴阳为五运,木,火,土,金,行,即五行。风为木厥阴之,暑为相火阳之,湿为土太阴之,燥为金阳明之,寒为水太阳之,热为火阴主之,即为天地阴阳五运六气,万物受之所生,受之所长,太过则病,不及则亡。 阴阳应于人体,表为阳,里为阴,腑为阳,脏为阴,气为阳,血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前为阳,后为阴等等。五行,应为五脏,肝,心,脾,肺,肾,分为木,火,土,金,水。而人体有十二正经,分为三阴三阳,而应天之三阴三阳。天之穴气太过,人受之为病,即风邪犯厥阴肝经,归肝所主。寒邪犯太阳,膀胱

经主之,余皆如此,则给予了我们辨证和治疗的思路。 因五行为地之阴阳,所以有阴阳的特性,即相互制约,五行相克,相互转化,五行相生,而又有相互消长,相互根用。五行相生,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为常态。若是太过则出现相克相侮,木胜则克土,若木不足而土有余,则木被土反侮,余皆如此。 五行分为:木,火,土,金,水。地之万物与之对应,五脏:肝,心,脾,肺,肾。五味为:酸,苦甘,辛,咸。五色为:青,赤,黄,白,黑。方位为:东,南,中,西,北。五气为:风,暑,湿,燥,寒。五行其实不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而是阴阳转化过程中气机变化的五种形式与状态,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木性为生发,火性为生长,土性滋养,金性肃杀,水性收藏。 根据五行的特点,在临床上对于疾病的预防、治疗起着巨大作用。例如:《金匮要略》首篇便论述了疾病防治方法,举的是肝之病,肝实证之时,会克脾土,所以治时应先保护脾胃。而肝虚不再用此法治之。虽然没告诉我们肝虚如何治疗,但是我们知道,木不足则需要更多的水来转化,水肾主之。所以治肝虚,先补肾,即为虚则补其母,同时有防止了肝肾两虚的情况出现。 五行对应五色为,木火土金水应青赤黄白黑。青为风,肝主之,赤为热,心主之,黄为湿,脾主之,白为气血,肺主之,黑为劳,肾主之。《金匮要略》云:“色赤为风”。因风易生热,所以赤为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之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xx 学说与五行学说之关系 通过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论述,说明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均属于唯物 辩证观的哲学,渗透到医学领域后,促进了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并且贯串于整个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一个严重组成部分。 两者的例外侧重点 阴阳学说留意于以“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说明相对事物或一个事物的 两个方面存在着相互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均和转化的关系。阴阳学说用以解释宇宙,则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对立的统一体;用以解释人体,则把人体看作是由各种对立的组织结构、功能活动所组成的统一体;用以解释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则就认为人和自然界亦是一个对立着的统一体。 五行学说则留意以“5为”基数来阐释事物之间生克制化的相互关系。五行学说用以解释宇宙,则认为整个宇宙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生克制化组成的整体;用以解释人体,就以五行配属五脏、五官、五体、五志等来阐释其间相互生克制化的整体;用以解释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则亦认为自然界的五运、五气、五方、五季等都可以内应脏腑,人体脏腑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同样存在着生克制化的相互关系,因而也是一个整体。 两者的综合应用 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虽然各有特点和侧重,是两种学说,但两者之间是有关联的,在医学领域中是综合应用的。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均是以阴阳、五行的各自属性及其各自相互关联的法则为理论指导,以临床可见的各种生理、病理现象为客观指标,去分析、研究、探讨和阐释人体内在脏腑、经络等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从而试图对人的生命活动进行较好的阐述。故《类经图翼》说:“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行也者,所以行阴阳之气也。”这就充分说明了在实际运用中,论阴阳则往往联系在五行,言五行则必须涉及阴阳。如在探讨脏腑功能时,不仅脏腑可以分阴阳,

周春才:何谓中医的阴阳五行

何谓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 就其所蕴含的宇宙观与方法论而言,中医无疑是整个中国辩证科学之中最具典型意义的一个原型了。中医的世界观为“天人合一”,其方法论是“阴阳五行”学说,事实上,“阴阳五行”不独为中医的基础,也是整个中国文化的基础。所以完全可以这样说,离开了“阴阳五行”学说,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就无从谈起,因而在进入中医及其养生学的体系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必要的介绍。 为了回答终极诉求问题,人类需要一个解释系统;为了处理具体问题,人类需要一个推理模型。在中国文化中,阴阳五行学说就起着这样的作用。 所谓的“解释系统与推理模型”,实际上也即一般意义上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其中世界观也称“宇宙观”,它是指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包括人对自然、社会、对自身命运与价值的认识; 而方法论则是关于认识世界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它与世界观,也即对世界的解释系统是一致的。一般说来,对世界的根本看法怎样,观察、研究和处理的根本方法就将怎样。 所以要在当代多维的文化视野中还原中医的特征和本来面目,只

有从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入手,才不致隔靴搔痒,以讹传讹。 “阴阳五行”学说直接来源于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形而上意义的易学理论,易学理论的框架是河图与洛书,其中河图完成了对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对立关系描述,给出了中国文化解释系统,洛书则通过对这种对立关系的统一法则之演绎,为中国科学、哲学和文化提供了一个推理模型,而《易经》六十四卦则是以上这个解释系统与推理系统的逻辑方阵。另需强调的是,阴阳五行学说用以把握、厘定和通约万事万物的支点则是古人在“立竿见影,以正农时”中发现的“勾股定义”。勾股定义以其作为公理与公设的意义,为整个中国文化打下了坚实的理性基础(作者在《易经图典》及《天圆地方——中国文化的百年之痒》中另有介绍)。 就是说,阴阳五行学说是一个逻辑完备的“科学”体系,只不过区别于实证科学,它属于辩证科学。这里所谓“辩证的”,也即整体的。 就世界观来说,《易经》认为宇宙兴衰的功能,完全出于自然,人类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只能自觉地效法这一功能,而无出其外。 即:人类的属性决定其行为一定要建立在与自然的普遍联系之中,人类应该尊重自然、师法自然,而不是越俎代庖,替代上帝。因而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