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要略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3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汇总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历经千年的沉淀,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
下面将就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知识点的汇总。
一、儒家思想1. 仁爱:《论语》中强调“仁”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仁者爱人”。
2. 礼教:儒家重视礼仪,认为“礼尚往来”,“君子不器”等礼教原则。
3. 中庸: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主张“中和”、“中正”、“中道”,旨在平衡各种矛盾。
二、道家思想1. 道德经:强调“道法自然”,主张“无为而治”、“无欲则刚”等思想,崇尚清静、自然。
2. 阴阳五行:道家思想中的阴阳五行理论,是古代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了世间万物间的对立统一。
三、佛家思想1. 四大名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为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五台山,分别是儒、道、佛传统文化的核心。
2. 菩提树下:佛陀成道的地点,奠定了佛教的基础教义和修行基础。
四、诗词文学1. 唐诗宋词:唐宋诗词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产生了无数经典之作,如杜甫《春望》、李白《将进酒》、苏轼《水调歌头》等。
2. 四书五经:四书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为《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
五、传统节日1. 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包括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等,过年、拜年、吃饺子等节庆活动。
2.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等传统活动。
六、传统艺术1. 京剧:中国传统戏曲之一,结合了唱、念、做、打、舞等多种表演形式。
2. 国画:中国传统绘画形式,重视笔墨、构图、意境,如山水画、花鸟画等。
七、中华传统美德1. 孝道:尊敬父母是中华传统的美德,认为“百善孝为先”,强调孝敬老人。
2. 忠诚:忠诚是中华传统的美德之一,强调忠于国家、忠于品德。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汇总,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这些传统文化对我们的生活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值得我们传承和弘扬。
版权申明《中国文化要略知识点整理》的作者是上海大学11级对外汉语班的陈永辉仅限学习交流使用,请勿用作商业用途由于整理仓促,其中难免有错别字或其他错误,还请见谅!如有疑问,请自行翻阅本整理的参考书目。
本整理参考书目为: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8月第3版《中国文化要略知识点整理》由陈永辉创作,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第二章地理概况1.世界屋脊:青藏高原2.四大平原: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3.四大盆地:塔里木、准格尔、柴达木、四川4.中国最大的两条河流:黄河、长江5.中国七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安阳、北京、南京、杭州6.第一次奠定中国版图的基础的朝代:秦朝7.西藏中国的版图的朝代:元朝8.明代设__ 努尔干都司_管理整个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
9.从秦汉到隋代实行__郡县制__,从唐宋到辽金实行__道路制__,元明清三代实行__行省制__。
10.汉武帝将郡国分为__十三刺史部__,属于监察性质,不是行政区域,却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设“州”的开始。
11.唐代将一些比较地位特殊的州改为_ 府_,在其它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设__都督府__,在边疆地区设_ 都护府__。
12.元代初年,以__中书省__为中央政府。
第三章历史发展1.元谋猿人__是我国境内最早活动的直立人。
__北京猿人 _已经大量使用石器并且懂得人工取火。
2.从_ 新石器时代 _时代开始,中国迈进了文明的门槛,开始了自己的文明史。
3.最能反应母系氏族文化的是__仰韶文化__,又称__ 彩陶文化___4.最能反应父系氏族文化的是_ 龙山文化__,又称__ 黑陶文化__5.古文明起源四大区:黄河流域文化区、长江流域文化区、珠江流域文化区、北方和东北文化流域区6.__黄河流域文化区__是中国文明起源的主要区域。
7.历代王朝崇祀的三皇:伏羲、神农、黄帝8.春秋战国以后才有“三皇五帝”的称呼。
中国文化要略笔记中国文化要略笔记第一章简论1.《周易·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意思是: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
2.汉代刘向《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晋人也说:“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这里的“文化”指与国家的军事手段(即武功)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即国家的文教治理手段。
3.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指的是狭义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即人类社会的文化主要是指文学艺术和礼仪风俗等属于上层建筑的那些东西。
4.西方的“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意思是耕种、居住、练习、注意等。
法文的Cultura也是栽培、种植之意,但又引申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
这就包含了从人的物质生产到精神生产两个领域,比中国古代“文化”的含义宽泛。
5.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的定义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6.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将“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在历史上的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
7.文化的核心是人。
一般把文化分为四个层次: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行为文化层,指人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心态文化层是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文化的精华部分。
中国文化要略知识点①精华版《中国文化要略》,考试必备!不但帮助加深记忆,更值得细细品味。
语言和文化不分家,本文值得汉语老师收藏。
全文共五篇,本文是第一篇,大家可以关注公众号【对外汉语北京】阅读①~⑤篇。
“中国文化要略①”第一章绪论1《周易·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意思是: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
2汉代刘向《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晋人也说:“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这里的“文化”指与国家的军事手段(即武功)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即国家的文教治理手段。
3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指的是狭义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即人类社会的文化主要是指文学艺术和礼仪风俗等属于上层建筑的那些东西。
4西方的“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意思是耕种、居住、练习、注意等。
法文的Cultura也是栽培、种植之意,但又引申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
这就包含了从人的物质生产到精神生产两个领域,比中国古代“文化”的含义宽泛。
5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的定义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6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将“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在历史上的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
7文化的核心是人。
一般把文化分为四个层次: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行为文化层,指人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文化方面的知识点总结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持续发展并传承至今的文化。
它包括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等多个领域。
1. 传统节日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其中一些节日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庆祝方式,但大多数在全国普遍庆祝。
如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走亲访友、观赏烟花等;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则是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的日子。
2. 传统美食中国传统美食历史悠久,各地菜系各具特色。
如粤菜、川菜、湘菜、鲁菜等,都在口味、制作工艺、食材上有所不同。
美食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代表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文化。
3. 传统戏曲中国戏曲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有京剧、豫剧、越剧、粤剧等多种剧种,不同地域有不同戏曲风格。
戏曲表演常伴有音乐、唱腔、表演等技巧,包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4. 传统建筑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以寺庙、宫殿、园林、民居等为主要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5. 传统服饰中国传统服饰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如旗袍、唐装、汉服等,都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服饰文化。
二、中西方文化比较中西方文化有许多不同之处,但也存在一些相通之处。
下面将从宗教、文学、艺术等角度进行比较。
1. 宗教中西方文化中宗教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两种文化和价值观。
西方以基督教为主导,而东方则有佛教、道教、儒家等不同的宗教信仰。
宗教对文化价值观、社会伦理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文学中西方文学有着不同的创作思路、理念和形式。
西方文学强调个人表达和情感,注重现实主义和心理分析;而中国文学则侧重于道德观念、启迪人心、寓意深远。
3. 艺术中西方美术、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展现出不同文化特色。
西方艺术追求写实性和个性化,强调艺术家的创造力和独立性;而中国艺术追求意境和神韵,追求平和心境和拟真意象。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点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为悠久、丰富多样的文化之一,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建筑、服饰、饮食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体系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儒家强调道德伦理、家庭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提倡仁爱、孝道、忠诚等价值观念。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导思想。
二、佛教传入佛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元1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强调人生苦难的本质和解脱之道,提倡慈悲、智慧和禅定。
佛教艺术在中国发展繁荣,佛像、佛塔、佛教音乐等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另一重要流派。
道家追求自然和谐、无为而治的理念,提倡顺应自然、追求道的境界。
老子和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著作《道德经》和《庄子》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古代文学作品丰富多样,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
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唐诗宋词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古代文学作品常常表达对自然、人生、爱情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悟,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五、中国古代艺术中国古代艺术包括绘画、雕塑、陶瓷等多个领域。
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为主要形式,注重意境和笔墨的表现。
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主要表现在佛教造像和石刻上。
中国古代陶瓷制作精美,瓷器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象征。
六、中国古代音乐中国古代音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音乐以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为主要形式。
宫廷音乐在古代帝王和贵族中广泛流传,表达了统治者的权威和威严。
民间音乐则更加贴近人民生活,以民歌、曲艺等形式传承至今。
七、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汇总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的你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了解多少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汇总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汇总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初中政治中国文化知识点汇总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历史悠久、多样性丰富的文化之一。
它包含了许多知识点,我们在初中政治课程中也会学习到一些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内容。
本文将汇总初中政治课程中涉及的中国文化知识点。
中国文化知识点一:古代四大发明古代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这些发明对世界历史和科技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纸术使书写和记录更加方便,指南针拓宽了航海和探索的范围,火药在军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印刷术则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中国文化知识点二:文化传统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等。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究仁爱和孝道;道家思想追求自然和谐,注重心灵的修养;佛教则强调放下欲望,追求解脱和觉悟。
这些思想和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对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产生影响。
中国文化知识点三:节日和习俗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和习俗,其中最重要的是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年家庭团聚和庆祝的时刻。
除了春节,中国还有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重要节日。
这些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和庆祝方式,例如吃汤圆、包粽子、赏月等。
中国文化知识点四:传统音乐和舞蹈中国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音乐和舞蹈。
中国古代音乐主要包括雅乐和传统戏曲音乐。
雅乐是古代皇室和贵族喜爱的音乐,它以乐器演奏为主。
传统戏曲音乐则常伴随戏曲表演,如京剧、豫剧、评剧等。
在舞蹈方面,中国有古代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
宫廷舞蹈以庄重、优雅和精致而闻名,而民间舞蹈则充满了欢快和生动的节奏。
中国文化知识点五:传统绘画和书法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是世界上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绘画以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为主要表现形式。
山水画追求自然山水的意境和气势,花鸟画则展现了中国文化中对自然界和生命的热爱。
人物画则通过人物形象展示社会和人文主题。
书法则是以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形式,强调笔画的曲线和节奏,以及字的形状和结构。
《中国传统文化概览》知识点梳理中国传统文化概览知识点梳理1. 概述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和传统价值观念,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
2. 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仁爱、和谐、忠诚和孝顺。
- 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五常”(仁、义、礼、智、信)和“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 儒家文化对中国的政治、教育、家庭关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强调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追求个体与宇宙的融合。
- 道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是“道可道,非常道”和“无为而治”。
- 道家文化对中国哲学、医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 儒释道三家合一- 儒释道三家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表示这三种思想流派在中国文化中相互融合。
- 在中国的历史上,儒释道三家互相借鉴、互相影响,形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特点。
5. 中华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包括语言、文字、宗教、民俗、音乐、戏剧、美术等方面。
- 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国人民独特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身份的象征。
6. 传统节日与俗-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和俗,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 这些传统节日和俗不仅是人们欢庆和交流的桥梁,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7.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重要的文化任务。
-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使其继续发扬光大。
以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览知识点的梳理,通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维护国家文化自信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华文化1.中华文明的起源: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地,由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和长江流域的三星堆文化等组成。
2.中国古代的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中国古代社会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农耕经济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3.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强调仁爱、礼仪、忠恕等价值观念,对中国社会和人们的行为道德产生了深远影响。
4.中国古代的道家文化和墨家文化:道家文化强调“无为而治”和“自然无欲”,追求心灵的宁静;墨家文化强调兼爱和反对战争,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史有一定影响。
5.中国古代的佛教文化:佛教自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影响了中国的宗教、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1.中国传统绘画:中国绘画有书法、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多个流派,强调审美的内涵和意境的表达,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2.中国传统音乐:中国音乐有宫商角徵羽五音和七声音阶等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
3.中国传统舞蹈:中国舞蹈分为古典舞和民间舞,每种舞蹈都有其独特的舞姿和表达方式,如京剧、豫剧等。
4.中国传统建筑: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以木结构为主,注重对称和平衡,例如故宫、长城等。
5.中国传统服饰:中国传统服饰包括汉服、唐装、襦裙等多种类型,每一种都有其特定的设计和意义。
三、中国传统哲学与思想1.中国传统哲学:中国传统哲学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纵横家等多种学派,丰富了中国的思想体系和文化传统。
2.中华思想文化的核心思想:中华思想文化的核心思想有四个层面,即仁爱、和谐、中庸和天人合一,它们统一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3.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注重“仁政”和礼制,强调君主和臣民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4.中国传统伦理学:中国传统伦理学的核心是儒家的仁爱道德观念,注重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的建设。
中国文化要略知识点总结 1.中国农耕文化很早就产生了,其代表如经考古发现的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在河南省渑(音免)池县出土的仰韶文化。汉硕复习,院校选择更多资料咨询,扣扣,2774207818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边疆,汉代为西域都护府。 3.传说伏羲上观天文,下察地理,发明了八卦。 4.汉字演变的历史是从甲骨文演变到金文,从金文演变到篆书,由篆书演变到隶书,由隶书逐渐转变为今天使用的行书和楷书。 5.东汉的《说文解字》中,系统分析了汉字的结构,学术上称为六书_。 6.“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反映出荀子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7.东汉王充在《论衡》中主要的批判对象就是“_天人感应论__”说。 8.《_永乐大典_》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类书。 9.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10.中国古代按照《礼记·昏义》的规定,婚礼程序被称为“六礼”。 11.唐代禅宗的产生标志着佛教完成了它的中国化历程。 12.元朝穆斯林建筑学家亦黑迭儿丁学习汉族建筑技术,对元大都的建筑进行了规划设计,并监督修建,为后来北京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3.北魏时期,在山西的大同修建了云冈石窟,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对中国艺术产生了影响。 14.15世纪产生的格鲁派,至今仍是藏传佛教中势力最大的一派。 15.据《考工记》记载,周代宫室已经出现前殿后寝的建筑制度。 16.秦代以后,“囿”改为“苑”,合称“苑囿”。这种称法,一直沿用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清朝,皇家园林仍被称作“御苑”?。 17.我国最早的一部茶叶专著是唐代陆羽的《茶经》。 18.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人们非常注重记录、总结饮食经验、种类和制作方法,清代文学家袁枚的《随园食单》就记载了明代到清初流行的食品326种,并在烹调技艺上提出了很多见解。 19.辛弃疾的词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描写的是元宵节的情景。 20.秦代修建的三大水利工程是都江堰、郑国渠、灵渠。 21.《圣经·旧约》是犹太教的经典,也是古代希伯来民族的文学总集。 22.创作了《新月集》、《飞鸟集》等著名诗集的印度作家泰戈尔曾访问中国,和徐志摩等中国文人结下了友谊。 23.创作了《情人》、《广岛之恋》等作品的当代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是法国人。 24.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作品有《双城记》等。 25.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著名的“披头士”乐队的主唱及灵魂人物名叫约翰·列侬。 26.英语中的“stereotype”意思是刻板印象,它是指对于某些个人或群体的属性的一套固有观念和看法 27.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之间的“乒乓外交”打破了两国外交关系的僵局,在中美关系史上留下了难忘的一页。 28.唐朝时鉴真和尚六次东渡日本,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大事,成为律宗始祖。 29.公元前138—前126年_张骞_通西域以后,我们的祖先就沿着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与世界各国人民进行文化交流。 30.瑞士的首都是伯尔尼。 31.西藏在元代正式划入中国版图。 32.历史上,并称“三王”的是:夏禹、商汤、周武王。 33.《诗经·生民》中描写了后稷的诞生及教人播种五谷的事迹。 34.初唐的四大书法家是虞世南、欧阳询、薛稷、褚遂良。 35.将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类始于隋代。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史部收录史书,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按照这种分类方法,历代文学家的文学作品应该归为集部。 36.《搜神记》为晋代出现的志怪小说,主要记录了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37.中国戏剧发展到元朝时,已经是一门成熟的艺术形式了。自此,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拜月亭》《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优秀剧目,作者分别是:关汉卿、汤显祖、洪升、孔尚任。 38.明清两代科举的正式考试分为院试、乡试、会试之后,经过朝考才能分配官职。《儒林外传》中的“范进中举”就是对范进参加乡试的描写。 39.中国于1985年加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1986年开始申报世界遗产项目,最早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物古迹是长城。 40.宋初兴起的书院教育中,最大特点是“讲会制度”的实行,它的创立者是朱熹。 41.我国用以记录自然季节的二十四节气,到西汉初年已经完整地出现在《淮南子》一书中。 42.唐代对绘画有四种评价标准,到了宋代神品成为对画作的最高评价。 43.唐代的燕乐是服务于宫廷生活的一种音乐形式。 44.元代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是我们了解古代柬埔寨文化的重要文献。 45.“心学”认为“心”即“理”,是主观唯心主义,心学的集大成者王守仁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46.“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语出《孟子》。 47.生活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传统上他们居住的是杆栏式民居。 48.“清初学界三先生”是指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当时的思想界新人。 49.南宋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中的“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50. 国子监兼有行政机关和最高学府两种性质是在明代。 51.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各家学派都要通过办学来扩大影响,于是私学高度繁盛,其中以儒墨_两大学派的私学规模最大。 52.外丹道在唐代达到鼎盛时期,后来便开始走向衰落,由内丹道代之而起。 53.经《马可·波罗游记》介绍到西方的第一座中国石拱桥是卢沟桥。 54.随着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传教士们不仅翻译中国的典籍,还著书专门介绍中国,其中法国人杜赫德的《中华帝国全志》是欧洲人研究中国的百科全书式著作。 55.中国古人产生了专门描写四季景色、风物的词,比如“惠风”是用来描写春风的。 56.文艺复兴时期,创作了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的著名艺术家是米开朗琪罗。 57.有“邮票王国”之称的欧洲小国是列支敦士登。 58.当代拉丁美洲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是《百年孤独》。 59.著名芭蕾舞剧《天鹅湖》的作者是柴可夫斯基。 60.跨文化交际学这一学科诞生于美国。 61.考古最早发现的云南_元谋__人化石,表明在距今170万年前,古猿已步入人类的门槛。 62.佛教兴盛的标志之一是大量开做石窟,镌刻佛像、佛经。著名的有敦煌莫高窟、山西云冈石窟、河南龙门石窟。 63.汤显祖的代表作《临川四梦》包括《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 64.青城山是我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 65.中国古代天文学,在商时代,据甲骨文记载,已经有了关于日食、月食的记录。 66.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据传由李冰父子领头修建。 67.藏族民间说唱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传记史诗《玛纳斯》被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 68._元宵节_又称“上元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八节之一。 69.桂林山水和云南石林等地地貌均为__喀斯特_地貌。 70.画圣吴道子是唐代第一大画家。 71.在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中,中国处于欧亚大陆东部,东临_太平洋。 72.京剧中,表示忠勇义烈的脸谱颜色是红色。 73.前四史是指《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74.歌手阿朵为土家族人,该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湖南、湖北、重庆等地。 75.社会传播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__大众传播_。 76.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为非语言交际。 77.在我国人际关系中的两个特点——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关系和等级差别——对跨文化交际产生重大的影响。 78.阿根廷、古巴、智利的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 79.《圣经》中的“旧约”是指摩西在西乃山上代表全体犹太人和上帝所订的和约。“新约”是指耶稣在十字架上代表全人类与上帝所订立的和约。 80.意大利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发源地,但丁、彼特拉克、_薄伽丘_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者,被称为“文艺复兴文坛三杰”。 81.伊斯兰教的宗教经典为《古兰经》_。 82.在古希腊,泰利斯把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水,赫拉克利特把万物的本原归结为火,德谟克利特则把万物的本原归结为_原子_。 83.1977年,随宇宙飞船飞向茫茫太空的中国音乐为_《高山流水》_。 84.中国封建社会中教育体系中的太学最早建立于__汉代___。 85.《汉书·五行志》中记载:“河平元年乙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最有可能记载的是太阳黑子。 86.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 87.我国汉民族居住区的传统建筑以_砖石结构_为主。 88.目前存世最早的卷轴仕女画,为东晋画家顾恺之_依据曹植《洛神赋》诗意创作的《洛神赋图》(宋人摹本)。 89.中国文化中的花木四君子为梅兰竹菊。 90.西方逻辑学经历了古代、中世纪、近代、现代等时期,而_亚里士多德_提出的逻辑学基本理论(如三段论)对后世影响极大。 91.《尤利西斯》的作者詹姆斯·乔伊斯是_爱尔兰人。 92.“女书”又名“女字”,它起源于湖南省的_永州市江永县,所以又名江永女书。 93.明清四大奇书是指_《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__。 94.唐三彩的主要色彩为黄白绿。 95.音乐家贝多芬是德国人。 96.易卜生是挪威人,主要作品有《玩偶之家》《国民公敌》等。 97.《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作品,描述的是北宋都城汴京,即今天的开封。 98.杰克·伦敦的著作有《海狼》《白牙》《马丁·伊登》。 99.“寒食节”来源于春秋时期介子推的故事。到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了。 100.《论语》中记载,孔子晚年喜欢读《易》,因经常翻阅,以致“韦编三绝”,这表明当时书籍的主要形式是简册。汉硕复习知识点更多咨询,扣,二期其,四儿玲,起吧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