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归属之争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归属之争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归属之争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归属之争

对于俄罗斯与乌克兰两国关系探讨

讨论点:乌克兰和俄罗斯历史上与俄罗斯关系 9世纪,抗击波兰统治,乌克兰主动加入俄罗斯 1648年,乌克兰人民在鲍格丹·赫梅利尼茨基的率领下起义,反对波兰的统治。他致函沙俄政府,希望得到同样信仰东正教的俄罗斯的帮助。 沙俄政府反应谨慎,没有迅速给予答复。 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乌克兰起义军依靠智谋,两次击败了当时的欧洲军事强国波兰。乌军趁波军陷入混乱时大举反攻,将其打了个落花流水。然而,由于波兰收买了克里米亚汗国,后者在乌克兰背后发起了进攻,腹背受敌的乌克兰起义军被包围,不得不再次向沙俄求援。 1650年,沙俄与波兰之间的领土问题谈判破裂,沙俄决心援助乌克兰。1654年3月,乌克兰代表团在莫斯科觐见了俄国沙皇。随后,双方签订了《鲍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基本条约》,亦称《三月条约》,乌克兰在得到了高度的自治权力之后,与俄罗斯正式结盟。 结论:乌克兰在历史上曾经加入乌克兰,但在1650年后,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战略盟友关系。 补充材料:乌克兰和俄罗斯结盟到1954年已长达300年,特别是在苏联时期,两个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形成了深厚的密切关系。这种长期形成的盘根错结的利益关系并不会因为两个民族的各自独立而中止。目前,俄罗斯仍然是乌克兰的能源供应国和商品销售市场。对于乌克兰来说,他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俄罗斯。发展与俄罗斯的关系,在乌克兰巩固国家安全,改善政治、经济和国际地位的艰难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讨论点:核武器问题 乌克兰独立以后,对其境内的战略核武器将采取何种立场,这是美国、西方国家和俄罗斯关注的焦点。为取得这些国家的信任和对乌克兰独立的支持,1990年7月,乌克兰议会宣布乌克兰共和国将成为无核国家。以后,乌克兰的国家领导人又利用各种场合一再重申这一立场,并承诺于1992年7月以前将其境内的战术核武器运往俄罗斯销毁,而战略核武器则于1994年以前运往俄罗斯销毁。1991年12月18日,克拉夫丘克向来访的美国国务卿贝克作出如下保证:乌克兰不使用核武器,并致力于取得无核国家地位和在本国境内销毁核武器。将遵循有关削减欧洲常规武器的所有条约,并将尽快参加美国和原苏联签署的战略核武器条约,承担该条约中规定的有关义务。 据西方估算,乌克兰要建立起核武器科研、生产、保养等有关基础设施,需620-100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对苏联部署在乌克兰境内的战略核武器进行更新换代所需的费用。据专家预测,这些核武器还有10-20年的安全期,安全期一过,需全部更换,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从乌克兰危机看美俄地缘政治的博弈

从乌克兰危机看美俄地缘政治的博弈 【摘要】:冷战结束后,随着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调整,俄美关系的“蜜月期”很快结束,矛盾和分歧不断加深,这突出体现在双方对独联体地区特别是乌克兰的争夺上。九一一事件后,美国以反恐为契机在中亚实现战略突破,并通过支持“颜色革命”在独联体地区推进全球“民主”战略,使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面临强大压力;同时,随着国际市场能源价格的持续走高,俄罗斯经济得以全面复苏,自信心日益增强,进而在独联体地区对美国展开全面回击。乌克兰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及在后苏联地区仅次于俄罗斯的影响力,自然成为俄美争夺的“桥头堡”,这也是造成乌政局动荡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乌克兰、美国、俄罗斯、欧盟、地缘政治 【正文】: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作为独联体中仅次于俄罗斯的经济和军事大国,不仅是莫斯科通向欧洲的重要通道,而且是抵御北约东扩的最后屏障,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对乌克兰的影响和控制不仅成为俄罗斯复兴世界大国目标的关键,也成为美国遏制俄罗斯东山再起的重要棋子。独立后的乌克兰很快成为美俄在后苏联地区争夺的“桥头堡”,这也是造成乌政局动荡的重要原因。 一、乌克兰特殊的地缘位置决定了其成为美俄争夺的焦点 一国在世界上占据的位置及其与其他权力中心的关系决定着它的安全课题[1](P107)。这恰恰道出了乌克兰特殊的地缘环境与艰难的外交处境间的微妙关系。作为与俄罗斯直接接壤的国家,乌克兰在历史上就深受俄罗斯的影响,是俄罗斯与欧洲其他大国间的重要缓冲国。其政策主张与外交倾向不可避免地、同时也是不可抗争地要受到来自俄罗斯的牵引。冷战的结束,特别是苏联的解体给了乌克兰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然而,地理位置的不可变更性决定了乌克兰的特殊命运:一方面,它从俄罗斯得到了经济上、军事上和政治上的支持与帮助,但另一方面,它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俄罗斯的影响对其国家主权的侵蚀。有主见的政治家们开始寻求借助外部力量制衡俄罗斯。 而对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来说,这却恰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作为当今世界上惟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在苏联解体后同样面临着一种安全困境,即霸权国对于未来挑战国的一种隐忧。任何一个霸权国都会对其地位的巩固存在一种担忧,从而寻找并扼杀可能的敌手,以避免自己的噩运降临,历史上这一类例子并不少见。而美国的战略家已经看到了在未来15年内,可能对美国提出挑战的只能是俄罗斯和中国。而俄罗斯以其雄厚的核潜力及国家发展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更有可能成为威胁美国战略利益的国家。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美国在苏联解体后急于填补在中亚和东欧出现的力量真空。并借这一过程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将俄罗斯全然置于美国的监控之下。 乌克兰与欧盟的关系由来已久。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宣布独立后不久,欧盟就承认乌克兰的独立。1992年,欧盟启动了向乌克兰提供技术援助的计划。1993年,乌克兰议会决定将加入欧盟作为乌克兰对外政策的目标之一。众所周知,乌克兰既有独特的地缘政治优势,也有原苏联遗留的先进的军工技术;既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也有不小的市场规模和素质较高的劳动力。在军事领域,乌克兰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欧盟东扩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乌克兰局势分析

乌克兰局势分析 3月21日,克里米亚正式加入俄罗斯;4月8日,哈尔科夫亲俄抗议者宣布独立;5月12日,顿涅茨克和芦甘斯克宣布独立。乌克兰政治危机的爆发,其中蕴涵着新一轮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俄罗斯之间的角力,其中最主要是其本身的地理缘故政治特点和政治形式,以及乌俄,乌美(欧),俄美的三个利益体之间的对各自利益之间的争夺,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了这场危机的发生。 一、乌克兰特殊的地理位置 乌克兰处于欧洲大陆心脏之中,因此,在欧洲上更具地理战略意义。东部靠近俄罗斯,与俄罗斯的经济关系十分密切。加上乌克兰拥有极具战略意义的黑海出海口,所以它极大地影响着俄罗斯黑海舰队的活动,假如失去了乌克兰,俄罗斯在黑海的主导地位也会因此而丧失。因此乌克兰处在的地缘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希望重新崛起的俄罗斯和希望抑制俄罗斯的西方国家的必争之地。 二、乌克兰现状 1、乌克兰权利体制失衡 在乌克兰现行宪政体制下,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权力过于集中,议会对总统制约能力有限,而政府就是一个总统的执行机构。总统有权解散议会,经议会批准任命总理、总检察长,有权直接解除总理和总检察长职务、任命各地方政府领导人。议会有权弹劾总统,但程序非常复杂。 2、乌克兰经济东、西部发展失衡 乌的主要贸易伙伴是俄罗斯和欧盟。乌传统优势出口商品是冶金、化工、机械、军工产品,而这些工业基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仅东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就占乌全国的60%—70%。此外,东部地区工业发展能源大部分来自俄罗斯。西部地区对外贸易收入主要来源于与波兰等国的经贸往来,但这些国家加入欧盟后,乌西部地区被挡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之外,每年因此损失数亿美元。东部和西部经济发展的地缘性决定,前者要求密切与俄的合作,而后者希望尽快融入欧洲。经济利益决定了东西部之间的深层次矛盾,这一因素被乌两位候选人在大选中加以利用。 3、历史、民族、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冲突 乌克兰西部地区是通向欧洲的走廊,一直以农业生产为主。这里的居民主要是乌克兰族和波兰族、犹太族、白俄罗斯族等少数民族,大多信仰天主教。东乌克兰与俄罗斯接壤,这里与俄罗斯联系最密切,人文也最相近。信仰东正教的俄族人主要聚居在卢甘斯克、顿涅茨克、克里米亚等东南部地区。自乌独立以来,东南部地区居民主要说俄语,在地缘、历史、感情上很难接受苏联解体的现实,曾经提出过区域化或实行联邦制国家的要求,还提出过分离主义口号。比如乌克兰独立后克里米亚要求回归俄罗斯事件,1993年顿巴斯(由顿涅茨克和卢甘斯

乌克兰危机的演变过程及影响

乌克兰危机的演变过程 一.2013年11月21日政府放弃与欧洲联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在迈向欧盟的“西进”道路上突然调头“向东” 1. 释放前总理季莫申科.总理阿扎罗夫当天辩解说,政府依据眼下经济状况作出这一决定,不能为这份“欧盟准成员国”协定而放弃与俄罗斯的贸易。大约3000人当天冒雨聚集在基辅市中心独立广场,挥舞欧盟旗帜和一些标语,抗议政府放弃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这份协定历经多年协商,准许乌克兰加入以欧盟为主体、包含挪威等非欧元国家在内的自由贸易区,在乌克兰申请加入欧盟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双方今年3月草签协定,原定本月29日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召开欧盟峰会之际正式签署。欧盟先前把乌克兰释放前总理季莫申科作为签署联系国协定的条件之一。不过,乌克兰议会21日再次投票否决准许季莫申科赴德国就医的提案。这名曾发动“橙色革命”上台、又因滥用职权罪入狱服刑的亲西方政客22日通过律师发表声明,呼吁民众上街,抗议政府在入盟问题上突然改变立场。 2.担忧对俄贸易.乌克兰总理阿扎罗夫22日为政府放弃联系国协定辩护:这是“一个艰难决定,但从眼下国内经济状况看,这是唯一可行的做法”。政府眼下财政吃紧,明年要向俄罗斯支付170多亿美元天然气费用,还要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方面偿还37亿美元债务。俄总统普京本月9日会见乌总统亚努科维奇时明确表示,如果乌签署

联系国协定,将“立即失去很多,俄将限制乌商品进口”;相反,如果乌加入俄主导的关税同盟,将“立即获得利益,包括天然气价格优惠”。乌克兰“协和资本”投资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乌克兰对欧盟出口额为146亿美元,对俄罗斯出口额为211亿美元。今年年初以来,乌俄贸易额大幅减少,乌克兰经济因此遭受重创。阿扎罗夫说,乌克兰无法承受失去与俄罗斯贸易往来的损失。 二.2014年1月22日.乌克兰反对派向总统下最后通牒:24小时内举行选举 1.反对派威胁发起更大规模抗议.乌克兰反对派领导人22日向该国总统亚努科维奇发送了最后通牒,要求当局在24小时内举行选举,否则将承受民众更大规模的反抗。目前,反对派已经要求总统亚努科维奇解散政府,并废除严格的反抗议法案。反对派指出,“总统先生,你还有机会解除此次危机。提前选举可以改变当下冲突局面,我们也会极力促成此事。”反对派领袖还称,“如若不成,明天(23日)我们将进行更大规模的抗议,警方如何对我们,我们则会以牙还牙。”亚努科维奇已经表现出妥协的意愿,还表示称,此前与反对派领导人会晤过程中未达成共识。 2.乌总理宣布政府做好对话准备.乌克兰总理阿扎罗夫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对反对派要求24小时内举行选举的最后通牒做出了回应。阿扎罗夫对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表示,反对派领导人在发出最后通牒时应该“更加谦逊”。他同时宣布,政府已经做好对话准备。

乌克兰地理概况

一、乌克兰概况 乌克兰国(UKRAINE,УКРАИНА)为原苏联重要加盟共和国,总面积为603700平方公里,是欧洲除俄罗斯外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处东欧之南,东邻俄罗斯,北接白俄罗斯,西与波兰、斯洛伐克毗邻,西南同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接壤,南濒黑海和亚速海。东西长1316公里,南北宽893公里,总面积为60.37万平方公里,与法国相当。最大山系为西部的喀尔巴阡山,最高峰戈尔维拉峰海拔2061米。最长河流第聂伯河发源于俄罗斯,流经乌克兰河段长981公里。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克里米亚半岛南部为亚热带气候。1月平均气温-7.4℃,7月平均气温19.6℃。 乌克兰有广阔而又平坦的大平原,平原占乌克兰国土面积的95%,水利资源充足,农 地草场灌溉便利。乌克兰除了拥有世界著名的黑海和亚速海海域外,境内还有无数条纵横交错的大小河流。其中流径在100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100多条。其中最著名的是第聂伯河,为欧洲第三大河,从北向南贯通全境流入黑海,全长约1204公里;第聂伯河所经之处又形成许多河湾,其中第聂斯特罗夫斯基河湾最大,被当地人称之为"海",它的水域面积约有360多平方公里。此外还有北顿涅茨河、德涅斯特河、南布格河等。第聂伯河在乌克兰境内形成了一系列大水库。众多的河流构成了乌克兰南北贯通、东西交流的水利资源网络。 乌克兰森林密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拥有的森林和草原面积也相当可观。森林面积约有840-860多万公顷,覆盖率为15%以上。由于地势平坦,易受大西洋暖温气流的影响,乌克兰以温和的大陆性气候为主,克里木半岛南部呈亚热带气候。境内1月的平均气温从北至南由零下7-8摄氏度逐步上升到4摄氏度;7月份的平均气温北部为18-19度,南部可达到24度。东南部的年降水量为350毫米左右,喀尔巴阡山地区为1300-1700毫米。 1998年乌克兰的人口为5048万,而1991年曾经有5194.4万。其中,城市人口约占68%,农村人口约占32%。近10年来,乌克兰人口减少有几个原因,如由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的影响、国家经济转轨、人才外流等等。据世界银行1997年的资料,乌克兰有30-36%的人口居住在农村或小城市。 乌克兰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乌克兰族,占全部人口的70%以上;俄罗斯族 占总人口的20%以上,此外还有白俄罗斯人、犹太人、波兰人、保加利亚人、匈牙利人、 希腊人等约100个民族。 乌克兰的行政区划分为一个自治共和国(克里木)、两个直辖市(基辅和塞瓦斯托波尔)和24个州,首都是基辅,人口263万。基辅是一个古老而现代的花园式大都市。它不仅是乌克兰政治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科技、交通运输的中心,而且是欧洲东斯拉夫国家的发祥地。它始建于公元5世纪,是斯拉夫民族历史上的第一个都城,被誉为"俄罗斯城市之母"。其他主要的城市有哈尔科夫(155万人)、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115万人)、顿涅茨克(109万人)、敖德萨(105万人)等。 乌克兰是原苏联的第二经济大国。由于拥有适于种植业、养殖业和渔业发展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农业经济一直比较发达。早在十月革命前乌克兰就享?quot;欧洲粮仓"的美誉。在20世纪的苏联时代,也一直保持着"面包篮子"的称号。 乌克兰的矿藏资源非常丰富,工业生产实力雄厚。主要有顿涅茨克的煤、克里沃罗格的

乌克兰当前状况的经济和政治根源内因

乌克兰当前状况的经济和政治根源内因 乌克兰地处俄罗斯与欧洲的缓冲地带,复杂的地理、政治、经济格局使得该国近年来政局变化莫测。 乌克兰危机是由2013年底乌克兰亲俄派总统亚努科维奇中止和欧洲联盟签署政治和自由贸易协议,欲强化和俄罗斯的关系导致。2013年11月22日,乌克兰亲欧洲派在基辅展开反政府示威,抗议群众要求政府和欧盟签署协议、亚努科维奇下台、提前举行选举。至此乌克兰危机全面爆发。 截至今日,乌克兰危机已经持续近两年,那么战乱下的乌克兰的政治经济状况又如何? 一、当前状况的经济和政治 (一)经济 当前乌克兰经济严重衰退,形势岌岌可危。 (1)根据乌克兰“协和资本”投资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前9个月,乌克兰对欧盟出口额为146亿美元,对俄罗斯出口额为211亿美元。2013年年初以来,乌俄贸易额大幅减少,乌克兰经济因此遭受重创。 (2)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下降7%,预计2015年下降4.3%。全国近半数企业停产,货币贬值66%,通胀率超过30%,居民实际收入缩减一半以上。外汇储备急速缩水至50亿美元。标准普尔将乌长期主权外汇信用等级由“CCC”降

为“CCC-”,信用评级展望由“稳定”降为“负面”。经济运转基本靠美欧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款和援助维系。 (二)政治 乌克兰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为主权、独立、民主的法制国家,实行共和制。总统代表国家的最高元首。实行多党制。截至2012年2月,共有198个政党在乌司法部注册登记。 (三)外交 乌新政权视美西方为外交优先方向,坚定推进加盟入约融欧进程;谴责俄侵略行径,拒不承认克里米亚并入俄,积极争取国际社会同情和支持;寄希望于美欧助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防范俄继续肢解乌。2014年9月16日,议会正式批准同欧盟签署的联系国协议。12月23日,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通过放弃不结盟地位法案,决定加强与北约合作。因为克里米亚和乌东部问题,乌俄关系已降至历史低点。 (四)军事 智库卡内基欧洲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朱迪?登普西说,乌克兰危机持续的原因是各方签署的停火协议未能得到有效执行。从机制上看,停火协议缺乏权威监督。另外,随着危机持续,乌克兰冲突各方的互信几乎消磨殆尽。 有政治分析师认为,乌克兰政治危机的直接导火索虽然是乌政府2013年11月决定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但最根本原因还是国内民众在“向东走”还是

乌克兰人为何宁愿相信中国人也不信俄国

乌克兰人为何宁愿相信中国人也不信俄国 2015-06-02 08:44:08 归档在我的博文|浏览57275次|评论4条 孙越:我的东乌克兰之旅 2005年至2013年期间,我曾经数次在乌克兰游历,足迹遍及乌克兰,从基辅西出利沃夫,再折返东进哈里科夫;后来又从莫斯科直飞尼古拉耶夫,最终南下敖德萨。 我的教父,作家诗人布兹尼克是乌克兰东南古城尼古拉耶夫人士,却持俄罗斯护照,常年住在莫斯科。 布兹尼克带我多次前来乌克兰尼古拉耶夫市,这座帝俄时期和苏联时期的船坞之城,由于涉及军事秘密的缘故,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尚不对外国人开放。 中国人知道它,也是因为1999年从这座城市买到了苏联航母半成品"瓦良格"号。 我曾在布兹尼克的岳父家小住,那是位于南布克河边,一座名叫索尼辛的小村子,它极为偏僻的,距离市里大约一小时车程。 有一年,我从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机场,乘坐法国航空公司一架螺旋桨式的小飞机,飞往乌克兰东南重镇尼古拉耶夫,大约2个小时后抵达。机上唯一的空姐告诉我,尼古拉耶夫机场很小,每天只有2个班次的飞机起降,它的建筑规模还不及北京首都机场的十分之一,而且这条航线开开停停,极不稳定。2008年时,航线开辟5个月后便一度中断,航空公司对外宣布的原因是,客流稀少,得不偿失。而我

在乌克兰得到的消息,航线一度中断,是乌俄关系紧张所致。后来我在尼古拉耶夫机场的亲历,证明乌俄关系紧张,是航班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那次,我飞抵尼古拉耶夫后,随着20位为旅客,顺着颤巍巍的小舷梯下了飞机,当地的海关和边检人员立即包围过来,他们神情严肃,令众人不得离开飞机,他们先爬上飞机,仔细检查了机上,确认没有遗留物后,才领着我们鱼贯走向海关。一位边防局上校警官单独将我领进办公室,说要对我进行问话,宣称海关对入境尼古拉耶夫市的外国人问话,是警察例行公事,而且问话内容要填入表格,签字生效。 我觉得此举很是奇怪,我在世界各地旅行,前所未闻。不过后来,我跟上校谈得投机,我问旅客入境,填表签字,所为何来,他看看四下无人,悄声说:"谁让你从莫斯科来呢!"至此我才明白,从俄罗斯入境乌克兰,绝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在尼古拉耶夫,尽管你周遭的气氛,与俄罗斯无异,俄罗斯式的建筑,教堂,俄语,店铺等等,甚至空气中弥漫着与莫斯科同样的气味,但历史却在冥冥中提示,俄罗斯与乌克兰现在不仅不是一个国家,而且俄乌克兰那段不寻常的历史,正在逐渐发酵,似乎要生成一种难以名状的特殊物质。 类似情况也发生在俄罗斯海关。乌克兰东部城市哈里科夫,与俄罗斯一侧的白城隔界相望,由于白城是乌克兰族聚居地,两国各有亲属居住在对方城市,亲属朋友之间走动频繁。苏联解体之前,两国的

乌克兰危机的成因、发展历程及趋势

乌克兰危机的成因、发展历 程及趋势 随着乌克兰危机的发生,以及克里米亚归并俄罗斯,一场冷战结束以来从未有过的深刻变动正在拉开序幕。 关于乌克兰危机原因的争论即使从西方世界的观点来看,关于这场危机原因的解说也是众说纷纭。 从较为保守主义的立场来看,这场危机的发生缘起于西方对俄罗斯战略的彻底失败,认为俄罗斯远非如原先所想象,可以通过提供帮助或者接触引导,使其改变立场,成为西方阵营的一员。麦凯恩的观点鲜明地体现了这一阵营的立场,认为俄罗斯是美国最大的地缘政治敌人。而从较为专业人员的立场来看,犹如美国驻苏联最后一任大使马特洛克的观点,是长期以来美国的傲慢,导致了俄罗斯的反应过度;而乔治敦大学的安其拉·斯坦因教授则干脆认为现有美国对俄

问题的决策团队中根本缺乏有关俄罗斯的必要知识,才会导致这样的失误。 当然,还有更为离奇,但是未必没有来头的另一种视角的断言,就像美国“超现实主义理论大师”米尔斯海默所说,美国是压根儿搞错了对象,根本不应该把俄罗斯作为敌人,中国才是美国的真正对手。 从俄罗斯的立场来看,乌克兰和俄罗斯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经济、人脉联系;苏联虽解体,但维持对乌克兰等前苏联地区的影响力乃是俄罗斯对外战略的第一要务。冷战结束以来,西方已经一再突破底线,如戈尔巴乔夫所云,先是两德统一之后违背承诺加入北约,后是把东欧甚至波罗的海国家拉入北约和欧盟,现在又要在俄罗斯周边最关键的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地通过颜色革命实行分化瓦解,这接连不断的步步紧逼,为俄罗斯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国民历史感情,以及重振俄罗斯大国地位的抱负所不能接受。 在我个人看来,既不能把乌克兰危机单单解释为是“内因”,也不能够将此简单解释

2015届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学案--乌克兰、俄罗斯练习(教师版)

2015届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学案----乌克兰、俄罗斯练习(教师版) 下面左图为乌克兰略图,右图为第聂伯河及其支流的水源补给构成图。读图回答下题。 1、第聂伯河河流径流量最大的月份出现在 A A.3~4月B.6~7月C.9~10月D.12月~次年1月 2、乌克兰有“欧洲粮仓”之称,其商品谷物农业发达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B ①以平原为主,耕地面积广②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充足 ③夏季日照时间长,热量较丰富④高山冰雪融水丰富,水源充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试题分析: 1、第聂伯河最主要的补给形式为冰雪融水,应该在春季雪融化的季节,所以应为3~4月。 2、乌克兰商品谷物农业发达的原因在于其平原为主的地形和夏季较丰富的热量条件。乌克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所以只能靠冰雪融水作为水源,这一点应该是其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而不是优势条件。所以,选择答案B. 乌克兰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黑土面积约占全国三分之二,其北部地区与美国中部平原、中国东北地区并称为世界三大商品性玉米产地。下图是乌克兰简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A)。 A.①B.②C.③D.④ 4、与美国中部地区相比,乌克兰玉米种植不利的自然因素是(C)。 A.土壤B.水源C.热量D.光照 5、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黑土是在季节性干旱气候条件下,、草类植物生长地区,有机质不易分解并大量积累而形成的一种肥沃土壤。乌克兰拥有世界上最大面积的黑土分布匹,主要集中在第聂伯河流域。

材料二图5为乌克兰地形示意图及相应的气候资料图。 材料三乌克兰素有“欧洲粮仓”之称,耕地占国土面积的70%。为更好应对国际粮价上涨,国内粮食需求增加的现状,中国部分粮食企业继在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国租地种粮之后,又于2013年6月到该国租地种粮:但同时我国也有专家指出:“要解决中国粮食问题,根本还是要立足国内。” (1)描述乌克兰的地理位置特征。 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位于中纬度地区;地处欧洲东部,南邻黑海;邻国众多。 (2)简析乌克兰黑土广布的原因。 ①地处温带内陆,降水总量较少;②气温年较差大,夏季高温,适宜草类植物生长; ③冬季低温,有机质不易分解;④地势低平,利于有机质的沉积。 (3)你是否赞同中国粮食企业到乌克兰租地种粮,并说出理由。 赞同:①自然条件优越;②耕地面积广;③土地租金低;④中乌两国关系好;⑤我国人均耕地少,粮食需求量大⑥增加我国粮食供应,保障粮食安全;⑦可实现两国经济双赢。 不赞同:①该国纬度高,热量不足,粮食生产不稳定;②该国劳动力成本较高;③乌克兰政局不稳定,投资风险大;④远离中国,粮食运输成本高;⑤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大;⑥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稳定增加。 6、读乌克兰经济简图,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俄欧关系演变与乌克兰危机

俄欧关系演变与乌克兰危机 发表时间:2018-03-19T14:58:54.307Z 来源:《知识-力量》2017年11月下作者:郝雪莹 [导读] 在复杂的历史与脆弱的政治作用之下,最终难以承受这场大国间博弈的暗流,最终走向了危机与分裂。本文以俄罗斯与美欧之间大国关系的变化为切入点,试图分析乌克兰危机爆发的必然性。 郝雪莹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市100000 【摘要】冷战结束后,以美国和欧洲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面对俄罗斯时始终秉承“胜利者”的姿态,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层面对俄进行全面的压制。欧盟成立后,更是与北约一道,作为两架马车,分别从经济文化的软实力层面和军事安全的硬实力层面不断向“前苏联空间”国家扩展,蚕食俄罗斯在俄欧之间的大批真空地带。普京上台之后,俄罗斯凭借一路攀升的国际原油价格,逐步恢复国家实力。俄罗斯不甘心成为美欧眼中边缘化的二流国家,恢复往日欧亚帝国的野心日益膨胀,并提出欧亚经济联盟等地区一体化方案,试图与欧盟抗衡。然而俄罗斯的强大并没有得到美欧的重视与回应,随着双方矛盾的加深,对中间地带国家争夺愈发激烈。而处在俄欧争夺最前沿的乌克兰,在复杂的历史与脆弱的政治作用之下,最终难以承受这场大国间博弈的暗流,最终走向了危机与分裂。本文以俄罗斯与美欧之间大国关系的变化为切入点,试图分析乌克兰危机爆发的必然性。 【关键词】俄欧关系乌克兰危机大国博弈 一、从虚弱走向成为世界一极的俄罗斯 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在“休克疗法”的作用下,经历了从1992-1997长达5年的经济负增长,在1997年经济刚有起色时,又遭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打击,再度遭遇经济衰退。从2000年起,借助于国际原油价格的走高,以及俄国内政治的逐渐稳定,俄罗斯的经济开始好转,至2008年经济危机前,俄国内经济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0%,甚至达到30%以上。俄罗斯的经济总量也从世界第22名攀升至世界第8,恢复到1990年苏联解体前的水平,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 伴随经济实力的回升,俄罗斯作为苏联政治遗产的主要继承者,不甘于始终跟随在西方国家身后,做一个听话的配合者。俄罗斯作为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长期活跃在国际关系舞台中央的外交智慧型国家,在新的世纪里,显然希望能够恢复往日盘踞欧亚大陆的风采,成为真正能够影响世界格局的关键一极。俄罗斯在2008年发布的《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中指出,俄对外政策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为“对世界进程产生影响,以确立建立在国际问题集体解决方式、国际法——尤其是联合国宪章的领导地位、以及在联合国作为拥有唯一合法性的国际关系协调机构协调下的国家间公正的伙伴关系基础之上的,公正民主的世界秩序”。 在俄罗斯看来,不需要只有一个权力中心的单极世界,俄罗斯应以多边外交来应对美国的单极世界和单边行动。俄罗斯的多极世界政策所考虑的目标包括:优先考虑俄罗斯的国家利益,拒绝被西方看做二流国家,并避免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建立一个多极世界;采取多边外交政策与美国的政策进行竞争,谴责“一超”的世界秩序;与希望拥有区别于欧盟身份的独立国家认同的西欧国家发展关系;奉行独立于欧盟和美国的政策;使俄罗斯融入全球化的世界中,避免被其他国家孤立。 俄罗斯在其发展对外关系的对象上,具有非常强烈的先后顺序。俄最为看重的是发展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因为这一区域事关俄罗斯的安全和经济利益。俄罗斯希望“与接壤国家建立睦邻友好关系,促进消除和预防在俄联邦毗邻地区和世界其它地区的紧张和冲突发源地”。俄认为没有任何外部伙伴或其他一体化形式可以替代俄罗斯在该地区所发挥的作用。2006年,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秘书长博尔久扎称:“在前苏联的领土上,所有没有俄罗斯参与的组织都将以失败告终,[…]这不是因为我们更大、更有智慧或更强硬。仅仅是因为我们是一个字面意义上的大国,影响着这些进程的方方面面。因此,试图绕过俄罗斯而建立一个自己的小世界是完全徒劳的。” 为了建立能够与美欧抗衡的世界一极,俄罗斯在前苏联国家空间内积极运作,先后成立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以及欧亚经济联盟,均试图将该地区内的国家以军事和经济一体化的形式进行整合。俄罗斯凭借其无出其右的国家实力,在独联体国家中发挥着绝对领导力,试图在此地区构建与北约和欧盟相抗衡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二、选择忽略俄罗斯的美国和欧盟 面对俄罗斯将独联体国家视作自身“势力范围”的行为,美国和欧盟并没有选择默许,而是采取了与俄罗斯在此地区竞争的政策。美国和欧盟从未在某一时刻承认或以模糊方式默认俄罗斯对院苏联空间除波罗的海国家外的影响力。事实上,北约和欧盟从未停止其向东扩展的步伐。 欧盟构想借助其一体化的丰富经验,凭借巨大的经济政治影响力,通过提倡自由、民主、法治的价值与规范,引导、塑造、约束包括强制周边地区和国家执行欧盟标准,实行对欧盟的睦邻政策,为欧盟进一步扩大做准备。依托经济、政治和价值观等软实力,欧盟不断东扩,挤压俄罗斯的地缘政治与文化空间。欧盟最新提出的“东部伙伴关系”计划目的就在于为东扩后的欧盟边境与俄罗斯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地带,促进这些国家与欧盟标准对接。 面对欧盟的步步紧逼,俄罗斯显然十分不满。2009年5月,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俄罗斯-欧盟哈巴罗夫斯克峰会上指出:“欧盟迄今为止还没有说服俄罗斯东部伙伴关系的好处[…]所有的伙伴关系都比冲突好,但让我们不满的是,某些国家试图将此构建成对抗俄罗斯的伙伴关系。[…]我不希望这一伙伴关系巩固某些国家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的反俄立场。”俄罗斯将欧盟在此空间内的进步视作俄价值观和影响力的倒退。 在欧盟的邻国关系框架稿中,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第一,俄罗斯在2003年的文稿中到处可见,似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而在日后的框架稿中消失了。这表明在欧盟领导人心中,俄罗斯是可以被忽略的。俄的缺席说明欧盟的误判,他们认为可以在不考虑俄罗斯的情况下在此地区发展外交政策。第二,欧盟忽略了俄罗斯的地区外交政策,以及俄罗斯与这些前苏联国家长期存在的紧密联系。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解读:无意地错误判断邻国的政治和经济情况;或有意地忽略俄罗斯存在的战略。包括波兰在内的很多欧盟成员国,长期阻止布鲁塞尔与俄罗斯就达成新的协议进行谈判,导致现有的俄欧双边关系基础文件已经过时。而这被克里姆林宫解读为一种边缘化行为。 三、俄欧难以调和的行动立场撕裂乌克兰 俄罗斯与欧盟在原苏联空间内的争夺愈演愈烈,并在此次乌克兰危机前达到顶峰。乌克兰在俄罗斯的地缘政治考量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俄罗斯希望推行自身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实现在原苏联空间内的政治和经济整合,进而复兴俄罗斯。在2014年3月5日的关税同盟

乌克兰概况

概况: 乌克兰,东欧国家,南接黑海、东连俄罗斯、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诸国相连。乌克兰是欧洲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GDP:2012年,1763亿美元,人口:2012年,4559万人。乌克兰一共有130个少数民族。按各族人口占全国的比重看,主体民族乌克兰族占77.8%,俄罗斯族占17.3%,其他少数民族总共只占4.9%。居民多信奉东正教和天主教。 9世纪时,基辅罗斯作为东斯拉夫人的国家曾一度十分强盛,直至12世纪分裂。自14世纪中叶起,乌克兰被金帐汗国、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先后统治。在大北方战争(1700-1721年)后,乌克兰被其他势力瓜分。19世纪时,乌克兰大部归属于俄罗斯帝国,其余部分为奥匈帝国领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的混乱时期,乌克兰曾在1917年至1921年短暂独立。在乌克兰内战后,苏维埃乌克兰在1922年成为了苏联创始加盟共和国之一。随后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波兰统治的西乌克兰并入苏维埃乌克兰。在1945年乌克兰作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 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重获独立,为独联体发起与创始国之一。向市场经济方向的改革使得乌克兰进入了八年的经济衰退时期[9],不过其间也出现过高增长。乌克兰目前是世界上重要的市场之一,并是世界上第三大粮食出口国[10]。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的军事基础,维持着仅次于俄国的欧洲第二大军事力量。 乌克兰有24个省、一个自治共和国(克里米亚),和两个特别市(首都基辅和俄罗斯黑海舰队基地塞瓦斯托波尔)。 工业: 乌克兰是个工业发达的国家,曾是前苏联重要的工业基地,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形成了以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独立后,随着地区间的分工和生产协作关系的瓦解,能源密集型产业高度集中而又缺乏能源的乌克兰,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特别是工业体系中产业结构的比例失衡——重工业、国防工业较发达,轻纺、家电工业及食品加工工业则严重滞后,影响和制约了整个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乌克兰的重工业,如冶金、化学等工业虽较发达,但目前资金短缺、设备亟待更新、技术落后、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使重工业部门陷入极度困境;许多工厂的专业技术人员已流向国外谋生。近几年,很多企业已开始非国有化进程,一些大企业已经股份化,随之一些企业的生产出现回升。 1 冶金工业 黑色冶金是乌克兰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工业部门齐全,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苏联解体以前曾达到全国人均一吨钢的水平。乌克兰80-90%的冶金产品供出口,是乌最主要的创汇来源。但乌克兰黑色冶金工业的总体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生产成本高。 乌克兰主要黑色冶金产品:铁合金、生铁、钢坯、钢管、线材、板材、钢轨、特种钢等。乌克兰黑色冶金在全国工业中各项指标的占有比重是:产品产量占24%,固定资产占13%,就业人数占6.5%,电力消耗量占15.6%,燃料消耗量占14.2%,产品出口额占40%。 乌克兰黑色冶金原料及产品产量在独联体国家中所占比重为:铁矿砂占50%(居世界第五位),锰矿砂占75%(世界拥有量的30%),焦炭占44%,生铁占43%,钢材占36%,轧材占35%。 2 飞机制造 乌克兰有40余家飞机制造企业,5个专门从事航空技术研究的实验室,5所航空高等院校。乌航空工业科技实力强大,生产技术设备比较先进,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高。乌航空工业有能力生产飞机、飞机发动机、飞机配件和光电子系统。 3 造船工业

乌克兰危机(形式与政策)

乌克兰危机 乌克兰危机是苏联解体后欧亚地区转型发展和欧洲安全体系演变的重大事件,不仅反映了乌克兰国内的重重矛盾,也折射出“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战略格局和大国关系变化的复杂光谱。从制度转型的角度看,乌克兰危机是政治失范导致社会失序的重要标本,20多年的社会转型困局加剧了乌社会既有的历史、宗教和文化分野,而这些矛盾在经济发展遇阻和民主政治危机的共同作用下,最终演化为乌克兰国家认同的危机。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俄、美、欧在乌克兰有着各自的地缘政治目标,它们之间的大博弈使欧洲有重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20年危机”覆辙的危险。从国际秩序的角度看,尽管俄罗斯以强力方式取得了克里米亚,但不可能颠覆西方主导的现行国际秩序,俄罗斯有可能在美欧制裁之下遭受诸多损失。从帝国研究的角度看,苏联解体的“后遗症”并未痊愈,欧亚地区的安全和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俄罗斯所倡导的“欧亚一体化”能否成功,关键要看其发展模式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能为其他成员国提供资金、技术、市场、发展空间等公共产品。 乌克兰危机的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大国围绕乌克兰的博弈会不会引发新的“冷战”?乌克兰危机将对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产生怎样的影响?围绕这些问题,目前国际战略界和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特别是各利益相关方学者的观点大多带有较强烈的感情色彩。 本文尝试从多种角度对乌克兰危机进行一次多维透视。 一、乌克兰危机中的民族政治视角 回顾半年来危机演化进程,中间至少有三个拐点性事件使得冲突与危机向纵深挺进。第一,2013 年11 月21 日,乌克兰政府突然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的准备工作,同时表示将加强与俄罗斯等其他独联体国家的经贸关系。此举引发乌克兰国内亲欧民众不满,于是爆发了自2004 年“橙色革命”以来最大规模的示威活动。在本已十分脆弱的乌克兰政治生态中,乌克兰广场政治在旧动力驱动下找到了新“广场”,也使本已经极化的乌克兰政治生态进一步彰显与表面化:亲西方的西部乌克兰与亲俄罗斯的东部乌克兰;亲总统派与反总统派;俄罗斯族与乌克兰族。第二,2014 年 2 月18 日,数千名示威者从乌克兰首都基辅市中心独立广场出发,朝议会大楼方向前进,举行号称“和平进军”的活动,要求议会恢复2004 年宪法。随后示威者在议会大楼附近与警方发生激烈冲突,数百人伤亡。惨重的人员伤亡标志着危机升级,而新危机与新挑战势必接踵而至:社会舆情更加愤怒并走向决裂,对立的精英政治家开始摊牌,国际干预日益升级。第三,在俄罗斯因素驱动下,2014 年3 月16 日,乌克兰克里米亚进行“入俄公投”,95.5%的投票者赞成加入俄罗斯。克里米亚“入俄公投”及俄罗斯的赞同与接受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与现实条件下展开的,它意味着乌克兰危机由国内事件转化为国际事件,意味着国际干预的深化以及大国地缘政治摊牌在即,意味着乌克兰危机愈来愈超出乌克兰所能掌控的范围,乌克兰领土完整、国家主权与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在前述三个拐点性事件中,前两个事件不是显性民族类事件,但其中包含了民族因素,而最后一个事件是一个显性民族事件,因为克里米亚公投的主要法理基础

乌克兰危机及对中国启示

乌克兰危机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简介:乌克兰反政府武装骚乱已经持续了五个多月,并造成了上千人的伤亡。在这场政治危机中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匆忙出逃,反对党领袖季莫申科昂首从监狱走出,俨然促成了证券的更迭。 但如果说乌克兰危机只是一场政治危机显然远远不止于此。俄罗斯的出兵,克里米亚的公投,又是这场危机印上了军事冲突危机,主权危机,大国的博弈更意味着这不仅仅是地区冲突,更是可能引起国际政治危机。事到如今,很明显乌克兰已经成为板上鱼肉,问题在于,俄国熊和欧美国家争夺到底要怎么分,才能让自己吃的更饱。那么如此突如其来的剧烈冲突中,又有哪些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呢,下面我就简单的分析一下乌克兰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地缘政治英国的哈尔福德麦金德在一个世纪之前就曾作出了惊人的论断,中亚和东欧是历史上的交通枢纽,谁控制了中亚谁就控制了亚欧大陆,谁控制了亚欧大陆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而乌克兰位于东欧和中亚的过渡地带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乌克兰主要潜在的外援来源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俄罗斯。疲弱的财政状况是目前乌克兰政治动荡的核心,而且可能因为政治动荡引发的动乱遭到进一步破坏。财政的长期缺乏导致政府的运行存在潜在威胁,而经济长期的停滞不前,公民的生活水平长期的不到提高则是乌克兰危机的经济根源,者也是人们革命的动力,西部的人希望偷盗欧盟的怀抱,享受欧盟的福利待遇和生活水准。而东部的居民更倾向于头像俄罗斯的怀抱,促进他们曾经强大一时的军工重型制造业辉煌。新词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人们都不再相信乌克兰的政府---这个腐败无能的利益集团了。因此正应了古罗马法学家塔西佗定律,当一个政府失去了人民的支持时,他的任何决定,不混是对是错,人们都不再相信他,都要推翻它。 俄罗斯认为,如果乌克兰不参加俄罗斯主导的三国关税同盟和“欧亚联盟”,反而去加入欧盟,那将是对俄罗斯利益的极大挑战。经济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只有把经济搞上去,国家才能富强,人民生活才能稳定,古有仓禀足而知廉耻,因此,我国要避免乌克兰式的社会危机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积极的推动国民经济的转型政治腐败。到尤先科时期,好东西基本上该卖的已经卖完了,不该卖的也卖了。 二十一世纪初的橙色革命,还有10年的总统大选,无不彰显出西方的影响力,但是乌克兰与俄罗斯的联系过于密切了,虽然在西方的帮助下乌克兰想极力的摆脱俄罗斯的影响,但是由于俄乌经济与地缘政治的巨大向心力。使得乌克兰总是不自觉地出现亲俄的势力并多次的主导政坛。 启示:二战结束以来,西方和平演变战略逐步丰富成熟,即在实施军事战略的同时,采取外交、政治、经济、文化等和平手段施加压力,利用选举、民族、宗教等问题进行挑拨、干预,制造动乱和分裂,促使目标国内部发生演进性变化,建立亲西方政权。因此我们要积极地警惕西方对我国实施新时代的和平演变。为防止新时代的和平演变,以下是我的几点建议: (一)发展马克思主义,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青年的吸引力。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西方向青年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幅射面越来越广,密度也越来越大,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形成了挑战。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能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增强马克思主义对青年的吸引力是我党必须长期予以关注的现实问题。

我在乌克兰的工作经历

我在乌克兰的工作经历 乌克兰的克里米亚犹如黑海边上的一颗明珠,自古以来都是旅游观光胜地。这次到乌克兰实习实现了我的这一黑海梦想。两个月的实习生活,给予了我对这个美丽国度全新的认识,也留下了一段段美好的回忆。至今回想起来,黑海实习生活仍如一张张幻灯片,鲜活地在我脑海中浮现。 中乌贸易桥梁 飞机经过9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从北京来到了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的首府辛菲罗波尔,这也是我实习工作的单位Simferopol motor plant(简称Simz)的所在地。Simz是乌克兰最大的焊接机生产公司之一,与欧洲、中亚十多个国家有很大的贸易合作项目。Simz主要从意大利、土耳其、俄罗斯等国家进口焊接零配件,之后加上自己公司的核心设备和技术,生产出完整的焊接设备。

随着中国产品质量地不断提升,同时在价格方面又有着很大的优势,以Simz为代表的一批乌克兰企业逐渐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市场。然而,语言问题是双方贸易合作的一个巨大的阻碍。乌克兰主要说俄语,英语普及率不高,而中国会说俄语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于是,作为俄语系专业的我,同时又具有经济双学位背景,很快从众多AIESEC的候选实习生名单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他们对中国贸易的总负责人。 我的工作是联系中国焊接配件的生产商,并代表Simz与他们交流谈判,商谈贸易。Simz所需要的产品很多,小到焊接机的脚轮、焊丝,大到发电机、柴油机,几十样产品都计划长期从中国进口。由于时差的问题,在乌克兰开始上班时,国内已经是接近下班的时候了。于是,每天上班开始的两个多小时就显得极为宝贵。所幸国内的贸易商大部分都非常勤勉,尽职尽责,同时也想通过这种贸易合作打开东欧市场,所以我们在联系交流时,虽然受到时差和后来新年长假的阻碍,但是总体进度很快。两个月的时间,我与所有所需产品的生产商进行了商谈,效果不错,甚至还和国内好几家公司签定了长期的贸易合同。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我们收到从中国定来的产品时,公司老板爱不释手,连连拍手称赞:哈拉哨!(俄语好的意思)。 乌克兰在苏联解体之后,经过长期休整,目前正处于百废待兴

乌克兰危机及其分析

乌克兰危机及其分析 胡方旭学号:20121865 软件3班 摘要:2013年末,乌克兰暴发亲欧盟示威运动,进而演变为克里米亚危机。本文简要概括了乌克兰危机事件的整个经过,并且对危机暴发的原因进行了深入讨论,以及对整个危机的未来流向给予适当的展望。 关键词:乌克兰危机;原因;展望 1.背景 乌克兰,位于欧洲,是欧洲除俄罗斯以外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60.37万km2)。原来是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是仅次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第三大加盟国。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独立。地理上,乌克兰东连俄罗斯,南接黑海,北与白俄罗斯毗邻,向西又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家相连。乌克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人口构成上,乌克兰有78%为乌克兰人,其余有俄罗斯人和罗马尼亚人等。宗教上,其主要宗教为东正教,往南是伊斯兰教,往西是基督教。 2.事件经过 乌克兰危机开始于2013年11月份时前总统亚努科维奇中止和欧盟签署政治和自由贸易协议,想要以此强化与俄罗斯的关系。这一行为导致乌克兰亲欧派在首都基辅展开了抗议游行并且迅速升级成乌克兰西部地区的政府大楼被占领。2月27-28日,亲俄的枪手占领了克里米亚半岛辛菲罗波尔市的关键建筑。然后议会投票决定加入俄国并呼吁公共投票。3月5日,乌克兰多家媒体传出美国航母编队向黑海开进的消息,第六舰队进入紧急备战状态。16日,公投结果出来了,97%的人支持加入俄罗斯。不久之后,普京签署了一份将克里米亚纳入俄罗斯境内的协议。24日,俄因吞并克里米亚而被从八国集团中排除,联合国谴责俄的这一行为,北约停止与俄合作。4月初,亲俄分离分子占领了乌克兰东部的哈尔科夫和顿涅茨克的政府管理机构,要求举行脱离基辅的公投。12日,斯拉维扬斯克等多个城市的警察局被占领,一天后,乌克兰军开始“反恐行为”。但随后由于亲俄排接管了乌克兰匀兑的6辆装甲车,反恐行动中断。17日,乌克兰和俄罗斯与欧盟和美国通过谈判达成协议,解除所有非法武装,清理所有被占领的建筑以及实行大赦,但协议效果并不明显。5月2日,政府军再次向斯拉维扬斯克的分离分子才去军事行动,导致数十人丧生。4日,政府军在该国懂不继续打击分离分子,并夺取多个城镇。12日,乌克兰东部两州宣布独立,美国表示不承认公投结果。26日,欧盟、俄罗斯和乌克兰代表在柏林举行天然气问题谈判,乌克兰初步同意偿还俄罗斯天然气欠款。6月4日,G7讨论乌克兰议题,表示随时准备加强对俄罗斯的制裁,并且,乌克兰就克里米亚问题起诉俄罗斯。6日普京与波罗申科呼吁结束乌克兰的留学冲突。7日,波罗生科正式就职乌克兰总统,乌克兰局势似乎有所好转,但是到目前为止,乌克兰流血事件仍未停止,危机丝毫没有解决的迹象。 3.分析 3.1原因 乌克兰危机本身的发展具有戏剧性,几次起起跌跌,动荡不断。而这件事主要是俄罗斯与西方各国尤其是美国的冲突最为激烈。 俄罗斯之所以这样支持和煽动乌克兰危机,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从文化的关系来看,乌克兰的首都基辅正是俄罗斯文明的发祥地,俄罗斯民族最先是在基辅建国,然后才北上发展到莫斯科的,几乎每个俄罗斯人都认为基辅是全俄罗斯城市之母。而从地缘政治关系看,如果把俄罗斯这个国家比作一个人的身体的话,莫斯科就是心脏,圣彼得堡是脑袋,那么基辅就是腿。然后,从政治上看,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如果没有乌克兰,俄罗斯就不是一个帝国,尤其不是一个欧亚帝国,如果有了乌克兰,俄罗斯就自动成为一个欧亚帝国,这点很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