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问题是全球极为关注的事情。本课题主要结合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说明使用清洁燃料和开发新能源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对“环境”这样一个大题目进行教学。首先,教师通过两组形成鲜明对比的画面,使学生认识到燃料燃烧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其次,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模拟酸雨地危害”实验,加深对酸雨危害的认识。最后,师生共同讨论学习乙醇、氢气等新型燃料以及一些绿色能源。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模拟实验,认识酸雨的危害。(2)运用讨论的方法,获取更多的新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2)激发更强的求知欲。(3)逐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燃料的燃烧”。(4)培养对化学、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逐步培养学生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的能力。2.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教学方法引导→实验→联系实际→拓展引申→开阔视野→小结内容。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烧杯、“模拟酸雨水”。学生用具:树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以图片的对比,创设情境]

[教师]在开始学习新内容前,我们先来观看两组幻灯片。(或投影)

第一组:课本P128图7—24。第二组:课本P134图7—30、图7—31、图7—32。

[设问]这样的两组画面给同学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呢

[学生回答]第一组画面显示的是化石燃料在人类生活中的用途;第二组画面显示了燃料在燃烧提供能量的同时,却给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腐蚀岩石,污染空气。

[过渡]非常好。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新课引入]燃料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却对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我们主要从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的角度来学习。

[板书]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设问]你知道哪些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呢[回答]可能有的答案:

1.石油、煤等化石燃料以及它们的加工产品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含氮、含硫的化合物,排放到大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

2.1930年12月1日至5日,在比利时的马斯河谷工业区,由于燃料的燃烧排放出了大量的有害气体,在逆温的条件下大量积累,使60多人中毒死亡,几千人患呼吸道疾病,许多家禽死亡。

3.汽车中的燃料——柴油或汽油,燃烧时产生的一些物质会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尾气中含有一些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氧化物和烟尘等,对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比如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市发生了严重的光化学污染事件,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400人。由于该市三面环山,高速公路纵横交错,汽车漏油、汽油不完全燃烧和汽车排放尾气,城市上空聚积近千吨的石油废气、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这些物质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了淡蓝邑的光烟雾。

4.光化学烟雾对污染环境危害性很大,但这种现象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不是经常出现的。目前酸雨的危害日趋严重,酸度不断增加,范围日益扩大。据报道,过去酸雨只限于大城市和工业集中区,近年来已发展到中小城市甚至农村。

[评价]大家联系生活实际回答问题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非常好。

[过渡]说到酸雨,我们从刚才的图片上已经看到酸雨对森林、雕像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下面,我们一起通过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来认识一下酸雨对环境的破坏(教材P140页)。[活动与探究] (因制SO2存在污染问题,所以教师课前配好模拟酸雨水,课上供给学生做实验。)

[现象] 1.植物叶片(或果皮)都变色。2.有气泡冒出,镁条或锌粒逐渐变小。3.有气泡冒出。

[教师补充]煤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设问]那么,同学们根据上述的实验,能否具体谈淡酸雨对环境和人类等造成了哪些危害呢

[回答]1.酸雨引起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2.它能破坏土壤、植被、森林。3.酸雨对金属、油漆、皮革、纺织品及建筑材注有腐蚀性。4. 酸雨渗入地下,可能引起地下水酸化。5. 对人体的健康有直接的危害,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毒性比二氧化硫大得多,可以侵入肺的深部组织,引起肺水肿等疾病而使人致死。[过渡]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她在流泪,她在滴血,她的儿女们不能坐以待毙。那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保护她呢

[学生讨论][回答]1.减少人为排放的污染物。2.减少煤中的含硫量,对煤炭中的硫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3.改进设备,使燃料充分燃烧;增加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成无害气体。4.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铝物质排放。

5.开发新能源。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刚才的内容并板书]

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问题就是全球极为关注的事情。本课题主要结合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说明使用清洁燃料与开发新能源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对“环境”这样一个大题目进行教学。首先,教师通过两组形成鲜明对比的画面,使学生认识到燃料燃烧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其次,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模拟酸雨地危害”实验,加深对酸雨危害的认识。最后,师生共同讨论学习乙醇、氢气等新型燃料以及一些绿色能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2)认识使用与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模拟实验,认识酸雨的危害。 (2)运用讨论的方法,获取更多的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2)激发更强的求知欲。(3)逐步培养学 生用辩证的眼光瞧“燃料的燃烧”。(4)培养对化学、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2.认识使用与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逐步培养学生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教学方法引导→实验→联系实际→拓展引申→开阔视野→小结内容。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烧杯、“模拟酸雨水”。学生用具:树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以图片的对比,创设情境] [教师]在开始学习新内容前,我们先来观瞧两组幻灯片。(或投影) 第一组:课本P 128图7—24。第二组:课本P 134 图7—30、图7—31、图7—32。 [设问]这样的两组画面给同学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呢?

高考化学 第9章(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第1节 烃、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考点(3)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李仕才 第一节烃、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考点三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1.煤的综合利用 (1)煤的组成 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少量氢、氧、氮、硫等元素。 (2)煤的加工

2.石油的综合利用 (1)石油的成分:多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的混合物。 (2)石油的综合利用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它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更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天然

气与水蒸气反应制取H 2的原理为CH 4+H 2O(g)――→高温 催化剂 CO +3H 2。 4.三大合成材料 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合成聚乙烯的化学方程式: nCH 2===CH 2――→引发剂 2—CH 2,单体为CH 2===CH 2,链节为—CH 2—CH 2—,聚合度为n 。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煤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化合物。( × ) 2.焦炭是煤干馏的一种重要产品。( √ ) 3.常压分馏得到的汽油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沸点。( √ ) 4.裂化的目的是得到轻质油,裂解的目的是得到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 √ ) 5.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煤的气化和液化是物理变化。( × ) 6.汽油与水互不相溶,可以用裂化汽油萃取溴水中的溴。( × ) 7.聚乙烯、聚氯乙烯塑料制品可用于食品包装。( × ) 一、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1.下列关于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油裂化得到的汽油是纯净物 B .石油产品都可发生聚合反应 C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 D .水煤气是通过煤的液化得到的气体燃料 解析:石油裂化得到的汽油是混合物,A 项错误;烷烃不能发生聚合反应,B 项错误;水煤气是煤气化的产物,D 项错误。 答案:C 2.下列关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煤的干馏是将煤在空气中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 B .煤的气化是将其通过物理变化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C .天然气除了作燃料之外,还可用于合成氨和生产甲醇等 D .石油分馏可获得乙酸、苯及其衍生物 解析:煤的干馏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分解的过程,A 项错误;煤的气化是碳与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设计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设计 务川自治县黄都中学宋斌 【设计思想】 《化石燃料的利用》是“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下的一节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化学学科及其价值的重要内容之一。化石燃料是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燃料,应当说,学生对煤、石油、天然气以及有关燃料方面的知识并不陌生,他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能亲自观察煤、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而且在生物、物理和地理等学科的学习中已多次接触过与化石燃料有关的内容,另外,还能经常从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中获得化石燃料的有关信息和知识。本节课教学的主要思路如下:一是通过广泛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通过动画模拟、视频播放、图片及图表展示等,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三是通过社会调查、资料查阅、阅读课本、交流讨论等,丰富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强化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总之,本节课教学的宗旨是既保证学生有实实在在的学科收获,又力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一是化石燃料,包括化石燃料的形成以及化在石燃料我国的主要分布情况;二是化石燃料与环境污染,包括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燃料的选用和新能源的开发;三是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包括化石燃料作为能源的加工方式以及作为化工原料的重要应用等。该教学内容的特点是:学科知识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其中有关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我国使用化石燃料的悠久历史、化石燃料在我国的主要分布状况、不同化石燃料的热值大小分别涉及到生物、历史、地理、物理等多学科知识,而化石燃料的燃烧与污染物的产生、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以及化石燃料的精加工等则涉及了化学学科中不同方面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应防止教学内容科普化和教学形式简单化的倾向,要重视学科联系,加强不同学科间以及化学学科内知识的有机融合和相互渗透,要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和研究化石燃料的利用,使学生在学习和应用化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深刻体会学习化学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应防止教学内容的扩大化,既要避免脱离教学目标,补充、堆砌过多的学习材料,又要避免随意拔高学习要求,对学习内容作过深的拓展。 【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2)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污染,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3)认识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和可开发利用的新能源。 2.过程与方法 (1)从化石燃料的元素组成及其变化角度,分析化石燃料燃烧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2)通过对燃料的选用和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学习,培养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案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 江苏省东海县城头中学付彩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了解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3)认识使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各种资源,认识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2)通过观看视频和“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充分认识酸雨的危害; (3)利用两则资料,让学生深刻感受大气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并深刻感受到开发利用新能源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燃料对环境影响的学习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通过实验和讨论来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新能源开发重要性。 2.难点:燃料燃烧对空气污染的原因,树立爱护资源、保护地球、爱护地球的意识。 三、设计思想及内容分析 本课题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点:一是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二是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一副漫画创设情境引入酸雨的危害,配合视频资料,在加上学生亲身体验实验探究,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受与理解,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化学问题的兴趣,并有进行探究的愿望,通过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等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加以展示,让学生对燃料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有所体会,并深刻意识到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样,自然地过渡到介绍新能源:乙醇和氢气。从关心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出发,来引起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关心环境污染,引导学生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思想,并为之做出努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点滴做起,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四、教学设计及过程 【情境导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问题 燃料的使用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有些燃料在燃烧提供能量的同时,却对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②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少的燃料; ③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及开发新能源的意义;④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查阅资料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从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对信息的加工能力; ②通过与其它学科或已有知识联系,小组合作并参与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③通过猜想和研讨,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以化石燃料为载体来辨证地认识物质; ②通过化石燃料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 ③使学生树立珍惜能源,爱护环境的意识,坚定学好化学为保护环境和解决能源问题做出贡献的信念。 【重难点】 学习重点: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学习难点:探讨减少化石燃料对环境污染的方法,树立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学生:①查阅化学教材有关我国煤石油天然气分布及主要矿区; ②查阅化石燃料的用途,以及新能源及调查当地的燃料结构和燃料价格。 教师:①准备预习提纲发放给学生;②课件制作;③煤和石油的部分产品的实物标本。【教学过程】 导入: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燃料的燃烧给我们带来的能量,常用的燃料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化石燃料? 【德育评析】本章的课题是《燃烧燃料》,在前面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燃烧,所以这样导课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从已有知识进入新的学习主题——化石燃料。 通过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概括化石燃料的形成简单、明了。 (一)化石燃料的形成 引导学生回顾自然课已学知识:煤和石油的形成 大屏幕展示:化石燃料形成的文字说明和煤、石油、天然气的图片 师生活动:回顾和交流 (二)化石燃料的组成元素 创设问题情境:根据化学理论和已有知识猜测化石燃料的主要组成元素? 学生讨论:提出猜想及猜想根据。

第三节----《化石燃料的利用》教案

第三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一、本节分析 本节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化石燃料的介绍;二是化石燃料与环境污染;三是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在介绍化石燃料时,教材中首先通过化石燃料开采的图片引出了化石燃料的美誉,并介绍了我国化石燃料的分布及西气东输工程,然后通过学生讨论来比较各种燃料的优劣;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化石燃料在给人类带来益处的时候,也造成了环境污染,教材从气候变化、热污染、大气污染三方面介绍了化石燃料燃烧引起的污染。为了趋利避害,人们对化石燃料进行了综合利用,这部分知识属于本章的第三部分内容。教材重点对煤和石油进行了介绍,指出了它们的两大应用——燃料和化工原料。 二、教学目标 l.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2)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3)了解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情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归纳信息的能力; (2)能根据已有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推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当今社会的能源危机; (2)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 1.化石燃料的燃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 2.增强节能意识。 四、教学难点 1.增强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 2.利用调查与研究的方法获取信息。 五、课型:新授课 六、教学方法:讨论法 七、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以下资料: 1.石油、煤、天然气的形成及用途; 2.调查当地天然气、液化气、管道煤气及煤的价格; 3.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污染。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离不开能源。能源的种类有多种。其中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当今世界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多的能源。如焦炭、煤气都来自煤,汽油、柴油、液化气等都是由石油分离而得,本节课我们就来介绍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推进新课 一、化石燃料 [设问]为什么将煤、石油、天然气称为化石燃料呢? [分析]因为它们都是由古代动植物埋在地层下,经过漫长的、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而

第一节能源的综合利用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能源的综合利用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 2、知道几种常见的能源及能源的简单分类,了解太阳能、氢能的优越性及目前使用时存在的一些困难。 3、知道几种常见的电池,认识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4、认识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等措施在解决能源危机方面的重要性,并体会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方面的重大意义。 【课前预习】 请带着以下问题阅读预习课文并试着回答它们。 一、化石燃料 1、目前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是什么?化石燃料主要是指哪几种? 2、化石燃料是怎样形成的?煤、石油、天然气各自的组成特征是什么? 3、化石燃料为什么要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使用对环境有什么不利的影响? 4、你知道石油分馏用是什么原理的吗?石油分馏能得到哪些产品呢? 二、化学电池 1、电池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生活中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电池有什么共同之处? 2、请预测课本中96页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实验的现象并试着解释原因。 3、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如何处理呢? 4、利用化石燃料产生电能的缺点有哪些? 三、太阳能 1、太阳能有何优点?太阳能的利用途径有哪些? 2、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辐射能的两种主要转化方式是什么?你能说些生活中的太阳能用品和它的转化方式吗? 四、氢能 1、试着回答课本97页的交流与讨论。 2、氢气作为理想的绿色能源有何显著的优点? 3、氢能的开发与利用还面临着哪些主要的困难?

当代能源使用状况

当代能源使用状况 在当今,能源是每个人、每个组织乃至国家都必不可少的东西。它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能量,同时也创造者财富。能源有多种形式,不同的能源对环境的影响不同。 新能源可以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等能源。这些能源不是最近才发现的,但是在最近,才开始有国家努力去研发这些能源。新能源具有清洁、无穷无尽、不排放气体等特点。由于研发时间不长,技术还不够先进,使得成本高于现有的天然气、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而难以独立在市场上生存。新能源只有在政府的帮助下,才能立于市场中。风能利用风力,但各个地区的年均风力强度大小不一,政府则依据最佳方案在适合的地点建设风力发电厂。风能的设备成本低,而且随着规模而扩大,成本还会再降低,这增加了风能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有利于风能的发展。太阳能利用阳光。太阳发射的阳光分布非常广泛,但能量密度低,不利于采集,这增加了太阳能设备的成本,降低了其市场竞争能力。水能分布较广,但建设成本昂贵。且大坝会影响水生物的回游繁殖等活动,导致一些生物的灭绝,也会使大坝上游处的泥沙堆积。核能的能量密度极高,燃料的运输和储存都很方便,发电成本较其他能源稳定且低,几乎是最完美的能源。但切尔诺贝利和福岛核电站事故使人们意识到,核能不容易控制,而且一旦失控,后果将极其严重,会消耗大量的财力、物力。这严重阻碍了核能的发展,使得一些国家在可以控制核电站之前,不得不停止核电站的建设。 化石燃料燃烧时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物、氮化物及很多气体有机物和烟尘。这些气体打破气候原有的微妙平衡,破坏环境,形成如酸雨、光化学污染、温室效应等现象。酸雨腐蚀分解大理石制品进行,破坏许多建筑与雕像,也腐蚀粮食、蔬菜的茎和根,使其腐烂或枯黄。光化学污染导致人和动物的眼睛和粘膜受刺激、头痛、呼吸障碍、慢性呼吸道疾病恶化、儿童肺功能异常等疾病。温室效应则影响更大,会使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许多岛国和沿海低海拔的国家面临被淹的危险,瘟疫流行,许多动物濒临灭绝。 石油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它太过重要了,以至于它与政治也有着复杂的联系,无法再独立成为商品。近代化学的进步,拉瓦锡的燃烧和氧化原理;道尔顿的原子论;19世纪中期物质的分子---原子结构学说的确立,为石油化工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19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了内燃机;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的产生和发展;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内燃机交通工具相继问世,石油成为重要的能源。石油作为现代最重要最普遍使用的能源,对现代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国联没有把石油等重要能源物资列入禁运范围,助长了法西斯侵略的气焰,世界面临法西斯侵略和战争威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进一步向东南亚扩张,企图建立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霸权。日本的政策严重损害了美英在这一地区的利益。为此美国采取了限制和禁止向日本出口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的措施。日本为了夺取战略物资,发动了太平洋战争。由于西亚海湾地区石油蕴藏丰富, 成为帝国主义长期

九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第十三课:化石燃料与环境问题

教学时间:第14周1课时总第14课时 教学课题:第十一课化石燃料与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 1. 知道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大气中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 2. 了解化石燃料的开发利用过程,以及需要解决的环境污染和大气温室效应问题。 3. 培养珍惜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学习难点:探讨减少化石燃料对环境污染的方法,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燃料的燃烧给我们带来的能量,常用的燃料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化石燃料? (一)三种主要的化石燃料 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煤工业的粮食石油(原油)工业的血液天然气工业的氧气化石燃料的形成引导学生回顾自然课已学知识:煤和石油的形成大屏幕展示:化石燃料形成的文字说明和煤、石油、天然气的图片师生活动:回顾和交流(二)化石燃料的组成元素创设问题情境:根据化学理论和已有知识猜测化石燃料的主要组成元素?学生讨论:提出猜想及猜想根据。使学生学会猜想:1、因煤燃烧后生成CO2、SO2、H2O 等,故煤中应含C、H、O等元素。2、因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演变而来的,故应含生物体中所有元素,C、H、O、N、S、Fe、Ca等。3、化石燃料是掩埋于地下而形成的,则地壳中所含的元素都应含有,所以还可能有Si、Al等元素。小结:同学们猜测的依据都是质量守恒定律。

建立在一定的科学根据上的猜想往往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前提,指引我们深入地探究下去。(三)化石燃料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创设问题情境:你能说说化石燃料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应用吗?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中学生未知的知识生;结合化学知识,全班交流与补充交流课前查阅的“西气东输”的小资料。(四)化石燃料的用途学生活动:学生结合实际及所查资料交流学习及阅读教材自学实物展示讲解:煤的干馏和石油的蒸馏部分产品多媒体录象:以煤和石油为原料的多种工业产品(四)化石燃料燃烧与环境污染创设情境:由化石燃料的主要组成元素结合常识来推测燃烧产物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学生分组探究、讨论并全班交流。1、CO2能引起温室效应2、SO2能引起酸雨3、它们不充分燃烧会产生CO污染大气4、另外还有烟尘、固体废弃物、余热等造成的污染多媒体图片和录象:有关酸雨和温室效应的危害展示四个讨论话题,与学生共同参与到相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中1、对减少CO2的污染提出建议。2、对减少SO2的污染提出建议。3、汽车将走进千家万户,如何防止汽车对大气的污染?4、常用民用燃料有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你认为选择什么好?理由是什么?过渡:引导学生交流新能源的开发情况和开发的意义;媒体展示一些新能源的图片或资料 教学目标: 1. 知道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大气中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 2. 了解化石燃料的开发利用过程,以及需要解决的环境污染和大气温室效应问题。

化石能源承载力评价综述

Management Science and Research March 2014, Volume 3, Issue 1, PP.16-22 Evaluation on Carrying Capacity of Fossil Energy Li Li, Yalin Lei #, Xianhai Li School of Humanities & Economic Manage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Email: leiyalin@https://www.doczj.com/doc/ff8245097.html, Abstract Energy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foundation and guarantee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owever, because energy especially fossil energy is t unrenewable and less efficient in usage, there exists a serious wasting phenomenon. Therefore, how to utilize energy effectively and reasonably to support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the urgent problem to be addressed. Relevant experts and scholars have done many researches on the carrying capacity. This paper reviews and summariz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es on carrying capacity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fossil energy... Keywords: Fossil Energy; Carrying Capacity; Evaluation 化石能源承载力评价综述* 李莉,雷涯邻,李宪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 摘要: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能源的支撑。但是由于 能源尤其是化石能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呈现逐渐衰竭趋势,且能源利用效率低,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因此如何合理有效 地配置利用能源以支撑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和学者对承载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讨。本文对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和化石能源承载力进行了国内外的研究综述,并进行了总结归纳。 关键词:化石能源;承载力;评价 引言 根据中国的能源现状及资源禀赋,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长期依然不会改变。中国既是能源生产大国,也是能源消费大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我国能源消费量也呈现快速增长。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的开采利用排放出了大量SO2、氮氧化物和粉尘等,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能源行业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迫在眉睫。党的十八大也提出,面对能源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退化的趋势,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自己的贡献。本文希望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对承载力及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相关研究综述,以期探索出生态文明的合理发展路径。 国内外相关专家和学者主要从承载力的起源概念及演化进展、承载力评价方法及模型研究、不同区域不同化石能源承载力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1国外对承载力的起源概念及演化进展的相关研究综述 公认承载力起源于1758年法国经济学家奎士纳的《经济核算表》一书,其中讨论了土地生产力与经济财富的关系,他认为土地资源是财富的源泉。马尔萨斯(Malthus)重视环境对人口规模的影响,1798年他首次 基金资助: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动态CGE模型的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政策模拟与实证研究”(71173200)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我国重点矿业经济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生态系统管理研究”(1212011220303)共同支持资助。

化石燃料的利用

化石燃料的利用

————————————————————————————————作者:————————————————————————————————日期: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设计方案 山西省潞城市翟店中学王海堂 课题名称化石燃料的利用 科目初中化学年级九年级 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 学习者分析 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按照学生的平均水平进行教学设计,多数学生的化学成绩较好,学生对与生活实际相连的问题兴趣较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乐于探索,勇于创新。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控制燃烧; 2. 正确选择燃料和处理燃烧过程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1.粗略了解人类对化石燃料的认识和利用的发展过程; 2.体会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发展与进步。 三、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燃烧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2.认识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哪些属于化石燃料,化石燃料与污染的关系; 2.合理利用资源 教学资源 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的煤和石油天然气的相关信息; 3.学生查找的煤的分布,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 4.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活动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机动车在街上跑、一些做饭的场景、工厂的废气。 2.语言导入:今天,我作一调查同学们的家里用什么燃料来炒菜?从最早的柴草,到今天使用的煤、天然气等燃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重要的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交流讨论:化石燃料的有关信息,如成分、性质、用途、储藏量、冶炼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展示:学生收集的煤和石油天然气的相关信息表 煤石油天然气 成因古代植物遗 体埋在地下 古代海洋生 物遗体埋在 植物遗体埋 在地下经过

化石能源与新能源利用 论文

化石能源与新能源利用 摘要二十一世纪中期的主要能源是什么?人类如何最终解决能源问题?随着人类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将会继续增加。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人类对能源的消费需求每年都在以1.5%的速度递增。在今后的二十年时间里,这种能源需求每年会以2%的速度递增。大约三十年后其能源消耗量将会增加一倍。尽管石油以及煤炭等化石能源在21世纪仍然能够满足人类的需求,但这些能源最终将会在某一天消耗殆尽,人类将可能会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推动化石能源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关键词能源利用现状化石能源新能源前景 引言能源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减少碳排放让世界目光聚焦新能源。虽然传统能源在国际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仍然居多,但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缓解高油价压力、应对气候变暧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长远战略。化石能源与新能源的结合利用,俨然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焦点。 1能源利用现状 1.1世界能源利用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大,世界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北美、中南美洲、欧洲、中东、非洲及亚太等六大地区的能源消费总量均有所增加。能源消费结构趋向优质化,世界能源资源仍比较丰富,但地

区差异仍然很大。随着世界一些地区能源资源的相对枯竭,世界各地区及国家之间的能源贸易量将进一步增大,能源运输需求也相应增大,能源储运设施及能源供应安全等问题将日益受到重视。 1.2中国能源利用现状 从中国能源资源的总体情况看,其特点可以概括为:总量较丰,人均较低,分布不均,开发较难。 具体来讲:一是总量比较丰富。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较为丰富。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二是人均拥有量较低。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相当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生物质能源开发也受到制约。三是分布不均。煤炭资源主要赋存于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而我国主要能源消费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四是开发难度较大。与世界能源资源开发条件相比,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远离负荷中心,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性较差。 2化石能源的利用 2.1化石能源的概念 化石能源是一种碳氢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它由古代生物的化石沉

2020年高考化学专题33烃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含解析64

专题33 烃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1.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苯能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苯、硝基苯等,但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B.乙烯和乙烷的混合气体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分离 C.石油裂解与裂化的原理相同、目的不同 D.光照条件下,控制CH4和Cl2的比例为1∶1,能够制得纯净的CH3Cl和HCl 【答案】C 【解析】A.苯在氧气中燃烧,属于氧化反应,故A错误;B. 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二氧化碳,变成了二氧化碳和乙烷的混合气体,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B错误;C. 石油的裂解和裂化的形式很像,都是1个烃分解成2个较小的烃分子.裂化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多的10个碳原子左右的汽油.裂解的目的是为了得到碳原子数更少的烯烃,主要为了生产乙烯.可见裂解的程度比裂化更大,也成为裂解是深度裂化.由于都分解生成了新物质,所以都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D. 光照条件下, CH4和Cl2发生取代反应,得到的是混合物,故D错误。 2.下列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苯加入溴水中B.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C.催化剂条件下,乙烯与氢气反应D.光照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 【答案】D 【解析】A.苯加入溴水中发生萃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A错误;B.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故B错误;C.催化剂条件下,乙烯与氢气反应生成乙烷,发生的是加成反应,故C错误;D.光照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甲烷和氯化氢,故D正确。3.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C.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D.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答案】B 【解析】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要打开开关K,以保证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顺利流下,故A正确;B.溴单质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溴化钠和次溴酸钠的水溶液,与苯和溴苯分层,需要通过分液分离,得到苯和溴苯互溶体系,利用二者沸点不同,蒸馏即可得到纯净的溴苯,故B错误;C.分液漏斗中的溴易挥发,溶于b装置中的四氯化碳,而使溶液呈浅红色,故C正确;D.a中反应会生成HBr气体,HBr易溶于Na2CO3水溶液,所以装置c中Na2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HBr,故D正确。 4.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B.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D.易溶于水及甲苯 【答案】C 【解析】A.该化合物中还存在甲基,不可能所有的原子都共平面,故A错误;B.该化合物具有碳碳双键,可以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错误;C.该化合物中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故C正确;D.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该化合物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故D错误。 5.符合分子式“C6H6”的多种可能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5对应的结构中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有4个 B.1~5对应的结构中一氯取代物只有1种的有3个 C.1~5对应的结构中所有原子均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有1个 D.1~5对应的结构均能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C 【解析】A.2、3、5对应的结构中都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1、4不可以,故A错误;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新能源泉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通过对燃料的选用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3.通过讨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燃料对环境影响的学习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通过实验和讨论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了解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 燃料燃烧污染空气的原因,选用燃料的依据,新燃料及能源的优点。 四、课题分析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物别是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本课题结合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说明使用清洁燃料和开发新能源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习本课题,学生可通过亲身体验探究活动来认识化石燃料燃烧对空气的污染,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学情分析 学生易产生的问题 1.不清楚汽油是石油分馏的产品,它是由碳、氢两中元素组成的多种有机物的混合物。 2.对酸雨形成的原因认识不清楚。有的学生认为“只要有SO2、NO2等氧化物的排放就一定会形成酸雨”。其实,酸雨主要是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与雨水作用而形成的,对酸雨的界定是PH要小于5.6。所以,不是有SO2、NO2等酸性气体存在,就一定能形成酸雨。 六、教学设计 本课题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二是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其教学过程如下: 1.生活感知:观看某些常用燃料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图片、音像资料; 2.设计并分析实验:酸雨危害模拟实验; 3.观察图片及相关资料:认识酸雨对环境的破坏、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 4.引导讨论:(1)造成目前空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2)如何才能减少有害气体对空

[课外阅读]化石能源的环境影响

[课外阅读]化石能源的环境影响 大气受化石能源燃烧产物的污染程度取决于料的质量及燃料燃烧设备的特性。其主要污染物完全燃烧产物(硫化物、氮氧化物)和不完全燃烧物(主要是碳氧化物、碳黑、碳氢化物)。在高温燃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由空气中的氮所形成的氮氧物。 煤炭是化石燃料中对环境造成威胁较大的能之一。在煤炭的每个环节都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题。在生产过程中,地下矿井可引起放酸、塌陷等露天煤矿需要认真修整,否则将使土地无法复耕燃煤过程会向大气中散发二氧化硫、氧化氮、痕量素(如砷、镉、汞、铅、氟、铍等)和二氧化碳;向水中热和排毒以及煤渣处理问题等等。 1. 局部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燃煤大国。多数城市居民依靠燃煤做饭或取暖。居民区和商业区的集中供热许多是由燃煤小型锅炉提供的。如此多的燃煤污染源必导致大范围的室内和室外大气污染。 燃煤是我国大气污染和酸沉降的主要原因。煤炭提供了76%的工业燃料和动力,60%的化工原料,80%的民用商品能源。同时,因煤炭的直接燃烧造成的大气污染也非常严重:1993年烟尘排放量(不计乡镇企业)1416万t,SO2排放量1795万t,CO排放量68600万t,其中燃煤造成的排放量分别占70%、90%、88%。据统计,自1980年以来,中国源于化石燃料燃烧、水泥生产和放空气体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从1980年的3.16亿t上升到1991年的5.52亿

t,10年中上升了74.5%。 另一方面,开采化石能源,破坏地形地貌并诱发滑坡、地震等灾害。据统计,全国因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面积已达8.7万ha左右;矿业开发也可诱发地震,如山西大同煤矿顶板塌陷诱发的较大地震有41次,最高震级为3.4级,震中裂度为7度。第二,采矿破坏和占用土地。露天大矿平均占地18~20ha。第三,破坏地下水源,由于矿山疏干排水,往往使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导致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出现大面积的疏干,使地下水动态平衡遭受破坏。第四,矿山废水。在矿业开发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包括矿山疏干排出的矿井水、洗选矿废水、渗出的酸性矿山水等。此外,尾矿及煤矸石,经长期氧化淋浸,产生大量含金属酸性矿山水,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源的严重污染。第五,废气排放。据统计,我国矿业每年排放的废气达5414万m3,其中煤矿行业年排放量在4000万m3以上,占矿业排放废气总量的74%。 2. 地区性影响 酸雨是大气污染后产生的酸性沉降物,而燃煤所产生的二氧化硫是酸性沉降物的主要贡献者。大气是自由流动的,被污染的大气所产生的酸性物质会不断扩散从而具有地区性以至跨国界影响。如果酸雨酸度过高,pH值降到5.6以下时,就会产生严重危害。它可以使大片森林死亡,农作物枯萎;使土壤贫瘠化;还可使湖泊、河流酸化,加速建筑物和文物的腐蚀和风化过程。在我国,酸雨的侵害已十分严重,目前已有400多km2,年经济损失达20亿元人民币,受害最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设计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设计 平山县岗南中学周晓峰 【设计意图】 《化石燃料的利用》是“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下的一节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化学学科价值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当说,学生对煤、石油、天然气以及有关燃料方面的知识并不陌生,他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能亲自观察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而且在科学学科的学习中已多次接触过与化石燃料有关的内容,另外,还能经常从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中获得化石燃料的有关信息和知识。本节课教学的主要思路如下:一是通过广泛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通过动画模拟、视频播放、图片及图表展示等,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三是通过社会调查、资料查阅、阅读课本、交流讨论等,丰富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强化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本节课教学的目的是既保证学生有知识的收获,又力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一是化石燃料,包括化石燃料的形成以及化在石燃料我国的主要分布情况;二是化石燃料与环境污染,包括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燃料的选用和新能源的开发;三是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包括化石燃料作为能源的加工方式以及作为化工原料的重要应用等。该教学内容的特点是:学科知识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其中有关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我国使用化石燃料的悠久历史、化石燃料在我国的主要分布状况、不同化石燃料的热值大小分别涉及到生物、历史、地理、物理等多学科知识,而化石燃料的燃烧与污染物的产生、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以及化石燃料的精加工等则涉及了化学学科中不同方面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应防止教学内容科普化和教学形式简单化的倾向,要重视学科联系,加强不同学科间以及化学学科内知识的有机融合和相互渗透,要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和研究化石燃料的利用,使学生在学习和应用化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深刻体会学习化学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应防止教学内容的扩大化,既要避免脱离教学目标,补充、堆砌过多的学习材料,又要避免随意拔高学习要求,对学习内容作过深的拓展。 【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2)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污染,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能源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能源相当于城市的血液,它驱动着城市的运转。现代化程度越高的城市对能源的依赖越强,因为能源在维系以下重要功能:照明、交通、餐饮、供暖、降温、自动化管理系统。 以石油为主的三大能源物质提供全人类大部分能源的同时,还是重要化工原料(如塑料,油漆。它们是工业的粮食、血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再加上它们的不可再生,决定了它们天生的重要性。 水电 图2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构成 在日常生活中,水对我们的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之一。人的生命一刻也离不开水,水是人生命需要最主要的物质。在现代工业中,没有一个工业部门是不用水的。也没有一项工业不和水直接或间接发生关系。更多的工业是利用水来冷却设备或产品,例如钢铁厂等。水还常常用来作为洗涤剂,如漂洗原料或产品,清洗设备或地面,每个工厂都要利用水的各种作用来维护正常生产,几乎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水的参与。

电能是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能源之一,在生活方面,它可以照明,可以做饭,用洗衣机,看电视,玩电脑,热的时候电扇\空调。冷的时候有电热板,可以给手机和其他小电器充电,有电车,去公园有电动的大型玩具。在民用方面,它还可以用于照明,烹调,家居,娱乐。在工业上,电机,电解,电力。在农业上,育种,发生器。电能的应用推动了能源密集型生产的发展,开创了社会生产进入技术密集型的时代,创造出空前规模的社会生产力;电能的应用与电子技术控制手段相结合,为社会生活的技术进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劳动社活条件的改善,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太阳能太阳能利用的形式很多,例如太阳能集热为建筑供暖、供热水,用太阳能电池驱动交通工具和其它动力装置,等等,这些都属于太阳能小型、分散的利用形式。太阳能大型、集中和利用形式,则是太空发电。在距地面三万多公里高空的同步卫星上,太阳能电池每天24小时均可发电,而且效率高达地面的10倍。太空电能可以通知过对人体无害的微波向地面输送。 风能风能利用技术的不断革新,使这种丰富的无污染能源正重放异彩。据估计,二三十年内,风力发电量将要占欧共体电占全国总电力的30%左右。1977年,联邦德国在著名的风谷--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布隆坡特尔建造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电风车。该风车高150米,每个浆叶长40

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6-2 化石燃料的利用、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记三大化石燃料,会写常见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掌握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方法,会选择清洁能源,了解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循环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125-126页并填空 、、是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它们都属于(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由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或混合物),另外还有少量的等元素,这些元素在燃烧时会产生、、等,造成环境污染。 【多识一点】 常见燃料及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126-129页并填空 煤的综合利用的措施主要有、、,都属于变化。被称为“工业的血液”被称为“黑色的金子”。石油的分馏是变化。 2.阅读课本132-134页并填空 (1)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有等,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有 等。 (2)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中色味(填能或不能)溶于水的气体,密度(大于/小于)空气。固态的二氧化碳称为。 【思考】 有哪些途径可以获得二氧化碳?这些方法适合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吗?为什么? 【知识回顾】 1.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有:和。 2.选择制取气体的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有:和。 【课堂探究】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需要的药品有、。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原理)为。 3.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的制取装置有可以选取的收集装置有。

4.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5.确定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 6.收集满的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应(倒放/正放)在桌面上。 【小资料】 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硫酸钙微溶于水,随着反应的进行会附着在碳酸钙表面。碳酸钠通常情况下位粉末状固体,遇稀盐酸会剧烈反应,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思考:1.可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吗?原因: 2.可以用碳酸钠代替碳酸钙制取二氧化碳吗?原因: 【随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实验室只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的原因() A.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B.CO2能溶于水 C.CO2密度比空气的大 D.CO2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的大 2. 检验CO2的正确方法是( )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熄灭 B. 使人感到气喘、头痛 C.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 D.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3.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CO2,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A.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B.用燃着的木条接近瓶口 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瓶里 D.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瓶口 4.实验室制取CO2有以下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按要求组配好仪器; ③向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盐酸;④收集气体; ⑤向锥形瓶中加入小块的大理石; ⑥验满。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①⑤③④⑥ C. ②①③⑤④⑥ D. ②①③⑤⑥④ 5.实验室制取CO2和O2的共同点是() A.气体发生装置相同 B.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反应时都需要加热 D.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需要用的一组药品是() A.大理石和稀盐硫酸 B.石灰石和稀硫酸 C.木炭和氧气 D.碳酸钠和稀硫酸 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个步骤:①检验装置气密性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 ④收集气体⑤向广口瓶中放入几小块大理石,其中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⑤③④ C.②①③④⑤ D.③④⑤②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