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滇西抗战导游词

滇西抗战导游词

滇西抗战导游词
滇西抗战导游词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在云南西部的保山地区、临沧地区、德宏州及怒江州一带,爆发了一场以保卫滇缅国际通道、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为目的、历时三年(1942年2月至1945年1月)的抗日爱国战争,这就是世界闻名的滇西抗战。

咱们先介绍一下滇西抗战爆发前的局势:珍珠港事件之后,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局全面展开,中国的抗日战争也进入了最艰难的时期。自1937年“七.七”事变以来,中国沿海相继沦陷,东北、华北、华东、华中也相继被日军所控制,1941年8月20日,日本海军省宣布封锁中国沿海,切断了我进出海口。与海外相连的滇越铁路一直是被法国人控制。此时,唯一与海外畅通的运输线就是抗日后方的滇缅公路,几乎所有海外援华物资如枪支弹药、军需物品、药品、汽油等等全靠这条运输大动脉,它是整个中国抗日战场的后勤及战备补给线。日寇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分别从广西、缅甸出兵,企图封锁这条通道,达到占领整个中国的目的。为适应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式的需要,于1941年12月23日,中、英两国政府签定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随即十万人的中国远征军组建完毕,出国深入缅甸作战,抗击日寇。滇西抗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整个战争的进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日军进攻时期(1942年2月至5月上旬)。日军从东南亚一路北上,越过泰国,攻入缅甸,十万中国远征军在罗卓英总司令的统帅下三月初开始进入缅甸,在同古、仁安羌、棠古等地与日军展开激战,屡挫强敌。但由于英方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积极配合,加上盟国各方协调指挥失误,贻误战机,缅英军队不战而逃,致使日军切断我远征军后路,于是远征军分两路撤退,一部分在日军的追击下退回国内,一部分撤到印度。声势浩大的援缅行动以惨痛的失败告终,我10万将士损失6万多人。再撤退的过程中,由于后路被断,毫无给养,只能绕道而行,曲折迂回,还要与敌周旋。部队所过之处,多是人迹罕至、山峦重叠的野人山和高黎贡山,森林遮天避日,疟蚊成群,蚂蝗及各种千奇百怪的小虫到处都是。疟疾、破伤风、回归热等传染病随之暴发。发热的士兵一经昏迷倒地,还不等心跳停止,无数蚂蝗、虫子、蚂蚁便立即爬满全身,开始吸血、吞噬,加上热带雨林的高温和大雨的冲刷,几个小时后人就变成一堆白骨。没粮没药,官兵死伤累累,尸横遍野,惨绝人寰。战斗中损失2万多人,而撤退途中就损失了4万多人。戴安澜将军就是受伤后在撤退途中不治而亡的。随后缅甸全境和我国滇西大片国土相继沦入敌手。日军地面部队夜以继日赶往滇缅公路的咽喉——怒江惠通桥,以平均每天60公里的速度向前推进。据美国盟军飞行员的空中侦察报告,日军的前进速度极快,估计十天之内将会攻占昆明,不久将威胁重庆。一旦日军冲过怒江天险,中国军队将难以抵抗日军机械化部队的进犯,此时的惠通桥已成为中国抗日战场上的焦点。5月3日,日寇攻陷云南畹町;5月4日,侵入龙陵,同时派出飞机54架,对腾冲、保山一带实行了惨绝人寰的狂轰滥炸,致使1000多平民惨死;5月5日,日军前锋伪装成难民逼近战略要地惠通桥,被我守军有效阻击。在这危急时刻,我守桥部队工兵指挥马崇六断然下令将桥炸断,把敌人阻挡于怒江西岸。5月10日,日军侵入边城腾冲。

第二阶段:敌我相持阶段(1942年5月中旬至1944年5月上旬)。这期间,我国滇西守军为扼制日军进犯攻势,及时炸毁惠通桥后,中国政府派遣国民党七十一军依天险在北起栗柴坝、南至三江口的全长250多公里的怒江东岸设防据守,同时派出部队渡过怒江深入腾冲、龙陵等地,组织沦陷区人民掀起声势浩大的敌后游击战争,多次重创敌人,极大地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挫败了日军东进企图,遂稳定了战局,与日寇隔江对峙了两年之久。在此,我必须介绍一下惠通桥及其以西的情况。惠通桥是当时滇缅公路跨过怒江的唯一桥梁,也是从滇西通往滇中的咽喉要道,被军事专家称为是东方的“直布罗陀”和“东方马基诺”防线。紧靠在怒江惠通桥的西岸是海拔2267米的松山,从山顶到桥的直线距离不到十公里,但区间有四十多公里的盘山公路在山间,完全处于山顶敌军的火炮射程之内。日军用两年多的时间,在松山大小十多个山头上,修筑了许多坚固的明碉暗堡,阵地配备了山炮、战车,设有医院、慰安所和供水、发电、通讯、照明等设施。日军三千多人守在山上,扬言中国军队不死十万,休想拿下松山。在日本侵略军占领怒江以西的两年中,滇西近六十万民众,处于日军肆意烧、杀、掠、抢的悲惨命运之中,滇西的三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被践踏于日军的铁蹄之下。1943年4月,中国政府重组中国远征军20万人,卫立煌任司令长官,同时得到美国盟军的支持,为加强空中力量,盟军决定把以陈纳德将军为首的美国志愿援华空军飞虎队改编为美国空军第十四航空队,纳入盟军战斗序列;盟军总指挥史迪威将军,派来有经验的美军教官开展大规模的战前训练,配备大批美式装备,秣兵厉马,准备再战。当时,曾一度成为我国唯一的陆路国际交通大动脉的滇缅公路被截断后,大量援华军用物资只能由美军航空队从印度通过“驼峰航线”输送,必须翻越喜玛拉雅山脉,困难重重,风险极大,难以保障。为重新控制并利用滇缅公路这条战争生命线,中国驻印远征军6个师和英、印军先于1943年10月下旬联合发起了对缅北日军的反攻,初获战

果。

第三阶段:中美盟军大反攻时期(1944年5月中旬至1945年1月下旬)。大反攻由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将军指挥,设司令部于保山马王屯,美国盟军参谋顾问团也随中国军队一起行动,美国空军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提供空中支援,与此同时,史迪威将军指挥的中美联军已在缅甸向日军开战。利用国际反法西战争发生转折的有利时机,在美国盟军和滇西各族人民的全力支持下,远征军从怒江东岸长达二百五十多公里的防线上强渡怒江,向盘据滇西的数万日寇发起了全面大反攻。

5月11日晚,在夜幕的掩护下,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开始强渡怒江,随即向松山日军发起强大的攻势。盘踞在惠通桥对面的松山上的日军56师团113连主力3000多人是反攻的最大障碍,拿下松山就等于是打开反功的大门。由于日军在松山主峰修筑的地堡又大又深又隐蔽,而且分布广,远征军用重炮轰击,美国盟军用飞机轰炸都未能奏效,日军仍旧顽固死守在松山顶上,近三个月都没攻下松山,伤亡惨重,所以说攻打松山是最惨烈的战斗。最后远征军采用了挖抗道埋炸药爆破的方法,150米长的坑道准确地挖到了敌人巨大的地堡下面,美国盟军提供的三吨TNT炸药运到了里边,8月20日上午9:15,随着两声巨响,两个炸药室同时引爆,敌堡瞬间化为随片。随后,远征军居高临下,一举打下了主峰后面的马鹿塘、黄土坡、黄家水井等多处日寇据点,于9月7日收复松山。松山战役是整个滇西抗战时间最长、也是最为艰难的一次战役,历经大战十次,小战上百次,历时三个月零三天,最终全歼日军守敌3000多人,中国远征军以伤亡7600多人的代价,铲除了日军设在滇缅公路上的最大障碍,打开了大反功的前进通道。

5月22 日,第十一集团军从保山惠仁桥至施甸打黑渡一带渡江,向龙陵方向反攻。龙陵县城位于松山和腾冲之间,滇缅公路穿城而过,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滇西最重要的军事枢纽,日军调集上万人在此固守。远征军攻城三次被日军夺回两次,三进两出,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异常激烈。龙陵县城争夺战,中国军队消灭日军10600多人,剩余的敌寇残兵败将狼狈地逃向缅甸。之后又经历了红岩子、南天门、三台山、黑山门等数十次浴血恶战,把反攻继续向前推进。

6月27日,第二十集团军分四路围攻腾冲县城,首战攻克了城边的来凤山,至7月中旬把日寇逼退到不足三平方公里的腾冲城内,美国总统罗斯福为此还高兴地发来了贺电。腾冲城城墙十分坚固,由火山石砌成,炮弹难以摧毁,攻城之战异常艰难,美国盟军也有十四名军官在此牺牲,繁华的古城一夜之间变成一片废墟。直至8月中旬,通过飞机大炮轮方轰击和工兵掘壕爆破,才攻破日军号称“固若金汤”的城墙防线,于是远征军一拥而上与敌人展开巷战,火箭筒和火焰喷射器是美国盟军提供的最新式武器,在中国战场上首次使用就效果非凡,让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9月14日,终于攻下最后一个暗堡,歼敌6000多人,收复了腾冲。八年抗战中,只有腾冲战役是一次最彻底的歼灭战,抗日军民一同围歼敌寇,连逃出城外的日军和慰安妇,最终也被一一抓获。但这也是一场残酷的战争,收复后的腾冲,街市尽毁,一片废墟,无法从城里找出一片完整的瓦,所以人们把腾冲收复战称为“焦土抗战”.7月17日,惠通桥修复通车,保障了反攻战役的顺利进行。11月3日收复龙陵,继而围攻芒市、遮放、畹町。1945年1月20日,侵略者被彻底赶出国门。1月28日与远征部队驻印军在边境芒友胜利会师,打通了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至此,历时8个多月的滇西反攻之役以全胜告捷,并收复滇西全部失地。

滇西抗战是我国八年抗战中最早向日寇发起的战略性反攻,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抗日战场从失败走向胜的转折性战役之一,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军对我国实施东西突击,最终称霸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梦想,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在这场事关中华民族存亡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败大局的战略决战中,中国远征军、美国盟军、爱国华侨和滇西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英勇奋战,以伤亡20多万军民的代价,共歼灭日寇两万余名,书写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唯一一次用武力将侵略者赶出中国的光辉典范,也是云南历史上不能忘记的一页。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史说为七七芦沟桥事变。然日本对中国本土的侵略,实以九一八事变为肇端。为全面说明这个过程,本大事年表亦始于九一八。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在高级参谋坂垣征四郎、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和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的策划下,日本驻中国关东军于午后十时破坏南满铁路柳条沟段路轨,并诬指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向东北军北大营及沈阳发起进攻。当时东北军首脑张学良上将正养病北平,即电令沈阳守将王以哲中将不得抵抗,静候中央循外交途径解决。国民政府向日本提出严重抗议,并向国际联盟提出控诉。五日后,辽宁、吉林两省大部沦陷。 1931年9月28日民众要求抗日 南京中央大学学生要求政府抗日,赴外交部请愿。迄十二月,外埠涌入南京请愿学生达七万之众。全国民情鼎沸,要求政府收复东北。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坚持“安内攘外”及尽力延迟对日战争的方针。 1931年10月12日黑龙江沦陷 1932年1月28日淞沪事变 1933年4月15日日军进犯冀东 日军进犯长城无功,遂改变作战计划,向滦东进攻。先后陷秦皇岛、滦州,5月14日占领宁河。平津震动,故宫博物院所藏国宝,装箱南运。5月31日,中日在塘沽签订以划定冀东非武装区为主要内容的停战协定。华北将领宋哲元上将等四十七人联名通电反对该协定。 1935年5月29日《何梅协定》 日本中国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大佐向军委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上将提出“中国中央军由河北省撤退,严予取缔华北抗日侮日行为”等要求。国民政府为遂行“安内攘外”政策,允许何向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梅津美治郎中将表示自行实施所提要求,日方称为《何梅协定》。 1935年8月1日中共《八?一宣言》 中共于“长征”途中在四川毛儿盖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全国人民联合国防政府” 1935年11月24日冀东内蒙脱离中央 1936年5月5日国共初步议和 在到达延安后,中共中央发出“停战议和”通电,随即由周恩来代表中共赴上海与政府代表张冲会商。稍后应陈立夫之邀到南京谈判,条件大体谈妥,张冲陪周返延安复命。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全国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张学良上将和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在西安扣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随即通电全国,提出八项抗日主张。16日国民政府任命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国军向西安采取包围攻势。蒋夫人宋美龄、宋子文、戴笠等先后飞赴西安,中共则派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赴西安协助解决事变。25日张学良陪同蒋介石飞洛阳,次日抵南京。

浅析滇缅公路和驼峰航线的重要性

浅析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和驼峰航线对二战的重要性 摘要:标志着一段时期的特定内涵和历史坐标的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及“驼峰航线”,支撑着当时中国抗日战场大后方的经济供应和全部战备物资。由此可见,这两条交通要道的历史作用和战略地位远远超越了其实际意义,从一定的程度上对中国抗日战争,中美关系、中英美同盟的东南亚战场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关键词:滇缅公路;驼峰航线;重要性;反法西斯战争 引言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睡, 远离中原,国境线长4,060千米,与3个国家接壤:南面是老挝(主要口岸是磨憨),西面是缅甸(主要口岸是瑞丽),东南方是越南(主要口岸是河口-老街),但它并未因此而置民族危亡于不顾, 抗战爆发后, 云南省政府迅速组织并出动了第60 军,第58 军,新3 军共3 个整 军奔赴抗日疆场浴血奋战在抗日第 一线。 至今,“飞虎队”、远征军、滇 缅公路等有关二战时的种种故事在 云南广为流传,当时的抗战精神深 深的影响着当地的人们。这次“红图一滇西抗战纪念馆色之旅”的实践活动,我深入滇西抗战纪念馆、国殇墓园、李根源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探访部分经历过二战时期的老人,重温红色经典故事、传承革命精神。 1.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即中国云南到缅甸的公路,修建于1938年。公路与缅甸的中央

铁路连接,直接贯通缅甸首都仰光港。滇缅公路原本是为了抢运中国政府在国外购买的和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而紧急修建,竣工后不久就成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 1.1修建背景 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加紧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封锁,彻底切断美国援华物资的运输通道。在国内物资日渐匮乏的情况下,国民党主持修建滇缅公路,从全国各地抽调工程指挥人员,各级地方政府亲自督工。 当时云南的青壮年大多开赴中原前线参战,这20余万名劳工中,80%是老幼妇孺,所以,人们把滇缅公路也称为“妇孺公路。”经过9个月的时间,完 成了土石方1233万立方,修建大 中桥梁7座,小桥522座,涵洞 1443道,铺设路面800余公里, 于1938年8月31日全线贯通。美 国人在考察后给罗斯福总统的报 告中说,这是继开凿巴拿马运河 后,人类创造的又一个奇迹。英国 《泰晤士报》连续三天发表文章,图二纪念馆修路场景图 指出:“只有中国人民才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做得到”。 1.2滇缅公路的历史功绩和地位 据《中华民国统计提要》记载,滇缅公路建成通车后,急需修筑与滇缅公路内联的省际公路干道,使国际通道运人的物资能迅速流转到后方各省,发挥支援抗战的积极作用,仅从1939年7月至1942年5月的近3年中,滇缅公路抢运的军需品共计45.2万吨、汽车1.3万辆。从1938年到1945年抗战结束,从这条路运人中国的物资共约49万余吨,其中包括油料20多万吨,武器弹药、药品、交通通讯器材等20万吨和其他军需物资。从一定角度上说滇缅公路是中华民族得以生存的一条不折不扣的生命线;是连结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是中国开辟第二战场的通道。 2.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作为二战时期盟军和中国的一条主要空中通道,从1942年到

参观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有感

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持履职尽责 ——参观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有感 2015年10月28日下午,根据单位的安排,我参观了上海唯一的战争遗址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于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参加这场保卫战的452名中国士兵奋勇杀敌,打退日军10多次疯狂进攻,击毙日军200余名,掩护大部队撤退,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的士气,更向国民和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不可亡”的民族气节。 在纪念馆之前,富有历史感的“四行西墙”首先映入眼帘,墙体上布满枪眼弹点,炮击造成的大面积破损墙体被真实而完整地保留下来,尚未参观但心灵已经受到了巨大的震撼;走进展厅,又被悬挂的谢晋元巨幅《给妻子的家书》吸引,“晋元决心殉国,誓不轻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计,在晋元未死之前,必向倭寇索取相当代价。余一枪一弹,亦必与敌周旋到底”,字迹清秀,饱含深情,表达了对妻子、家庭的深深歉意,更是体现了甘愿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随后,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烈士遗物,一个个杀敌场景,一段段影像资料,生动真实地展现了淞沪会战的历史全貌以及抗日将士反抗日军侵略的壮烈情景。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当年,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鲜血和生命抗击日本侵略者,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今天,作为生长在和平年代的青年,应该牢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是自觉铭记抗战历史。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结束了近代中国在外敌

入侵时屡战屡败的历史,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特别是没有经历过战争洗礼的年轻同志,更应该认真学习抗战历史,全面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主要过程、巨大代价和重大意义,永远牢记革命先烈为抵抗日本侵略者作出的历史功绩,切实做到知史爱国,崇尚英雄。 二是深刻理解抗战精神。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抗日军民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助于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在全面学习抗战历史的基础上,深刻领会抗战精神,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等方面理解抗战精神的内涵。 三是始终做到履职尽责。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除了物质追求,人还是要有点精神的。作为一名执法干部,要自觉弘扬抗战精神,把老一辈革命者的宝贵精神传承好,把时代责任担当好,在继承先辈优良传统中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在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中保持坚定的工作定力。要始终把抗战精神融入日常工作,不断加强学习,增强本领,不计得失,爱岗敬业,切实做好本职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观滇西抗战纪念馆有感

参观滇西抗战纪念馆有感 导读:本文是关于参观滇西抗战纪念馆有感,希望能帮助到您! 参观滇西抗战纪念馆有感 工作至今,曾多次到腾冲出差,但都因步履匆匆,无缘参观滇西抗战纪念馆。2018年7月,有幸再到腾冲,这次专门抽半天时间,参观滇西抗战纪念馆。当我踏进庄严的纪念馆大厅时,周围散发着一股凝重的气息,我不由自主地紧张了起来。出于对革命烈士的敬重,工作人员不准拍照。我在拥挤的人群中,观看抗战时期滇西守军所用的装备和生活用品,是多么的简陋,和日寇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在无比艰苦的环境下,滇西守军靠着顽强的精神与日本鬼子浴血奋战,在中美盟军大反攻时期,所有战士都竭尽全力同日本鬼子战斗!终于在盟军和滇西各族人民的全力支持下强渡怒江,于1945年1月20日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腾冲,取得了滇西抗战的最后胜利,使日寇直捣昆明、重庆的计划失败,这是腾冲人民的骄傲!滇西人民的骄傲! 在走廊上,我看到了一幅幅画上仅有寥寥几笔,却写出了抗战时期百姓遭受的苦难和日本侵略者迫害人民的真实画面。玻璃柜里摆放着许多锋利的日本刺刀和滇西守军用的大弯刀。可以想象,滇西守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用血肉之躯保家卫国,个个都是满脸鲜血,但坚定不移的眼神一直注视着前方,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至今,驼峰航线、南侨机工等画面依稀浮现在我眼

前。 最令人震撼的画面是修筑滇缅公路滇西段的筑路大军,每天有15余万人在奋战,花了不到10个月的时间,修通了大理到瑞丽畹町桥540多公里的公路。滇缅公路在当时是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这是一条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国际通道。这是一条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滇西抗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滇西抗战将士和滇西人民的生命线,为全国人民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国殇墓园参观时,一进大门,就远远看到忠烈祠,忠烈祠前两排厢房,是关于远征军的陈列室,内有文字、图片和实物展示。忠烈祠内,有蒋介石、何应钦、李根源、于右任等国民政府军政要员的题字题联等,祠内正面为孙中山像及遗嘱,两侧墙体嵌阵亡将士名碑石,共9618人。拾级而上,我们逐一观看墓碑上阵亡将士的名字和军衔,心情特别沉重,他们都是卫国勇士,抗日英雄,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不顾个人安危,这种伟大的斗争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弘扬光大。 回看历史,中国的胜利表现了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不畏强暴的拼搏精神,舍身救国的奉献精神,统一抗战的团结精神。正是这些精神激励我们一代代人不断努力,我们的国家才有了今天的发展和强大。 如今,中国已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但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而是要铭记历史、立足现在、继往开来、努力工作,为

滇西社会实践调查

回荡于滇西旅途的脚步声 【摘要】 1949年10月1日,当毛泽东站在高大宏伟的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的时候,我想整个中华民族都为之沸腾。时至今日,我们的伟大祖国已经走过了60个春夏与秋冬。60年的时间里,我们无法忘记我们的祖国怎样从弱小走向富强,无法忘记我们的人民经过怎样的苦苦抗争从日本军国主义的手里夺回我们一直在苦苦追寻的独立与自由。滇西抗战作为中国抗战史的一个主要部分,给我们留下了太多辛酸的回忆。 【关键词】滇西抗战战争与和平祖国成立 60多年前的中国西南部,中日之间进行了一场持久的战争,史书记载为“滇西抗日战争”。在这场正义与非正义的战斗之间,我军以伤亡人数多于敌军数倍的劣势之下,在滇西人民的极力支持中,消灭了驻守于此的2万多名日军,取得了滇西抗战的全面性胜利。 滇西抗战史总括 一、源于国殇墓园的声音 2009年8月25日,我们一行驱车来到腾冲县国殇墓园,国殇墓园位于腾冲县城西南部的小团坡上,那里沉睡着将近万余位在腾冲抗战中壮烈牺牲的英雄,他们大多不到20岁,却已经在保家卫国的艰难历程中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故为“殇”,为国捐躯,为“国殇”。 走进国殇墓园,出发前的那种兴奋之感完全被这里的庄严肃穆所取代,在安详的草地上,屹立着许多在抗战时期的英雄雕像,或是倾诉着那些悲壮的场景。令我记忆最深的是一位傈僳族妇女在找不到水的情况下,用自己的乳汁喂一位与自己素不相识、却已经受伤的美国士兵,还有令我最为感动的是位于国殇墓园大门右边的“倭塚”,这里葬有三位日本军官,比起靖国神社里污秽的声音,这里是他们最好的归宿,他们的野蛮入侵,给我们的民族留下了深重灾难,而我们却给了他们一种博爱与宽容,给了他们作为人的尊严…… 往里走,分立于两侧的是两件展厅,在第一展厅内陈列着许多抗战时期留下来的物品,这其中包括各种枪支,弹药,军装,还有那些抗战中血淋淋的图片及其他各种装备。在第二展厅内则悬挂着许多爱国将领的画像。这其中包括王才高、杨鸿运、彭万力、顾荣裕、叶佩高、洪行、李颐、威廉·C·麦姆瑞、梁正中、李生芬、王树荣、杨绍贵等在抗战中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也不乏卫立煌、史迪威、张问德、宋希濂及李根源这样的领导人物。 1945年7月7日始建的国殇墓园历经历史的风风雨雨,已经承受了太多的灾难,作为国殇墓园的标志性建筑——“忠烈祠”因施工正在重建,我们一行只能仰视以寄敬慕之情,也希望它能更好的承载起抗战期间所有的一点一滴。 踏在90多级的台阶上,两侧立着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墓碑,这就是“国殇”的

中日关系综述论文集

《近代史研究》(1979—2004)刊物所发中日关系及抗日战争文章目录: 蒋杰:百团大战问题探讨,1979—1。 章伯锋:关于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反动集团的几次妥协投降活动,1979—2。 编辑部:朱德、吴玉章致李根源关于百团大战问题的信,1980—2。 王晓秋:黄遵宪《日本国志》初探,1980—3。 董必武: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情况,1980—3。 索世晖:百团大战应充分肯定,1980—3。 易显石:略论美国对九一八事变的态度,1980—3。 潘国琪:关于秋瑾两次东渡日本的时间,1980—4。 沈予:日本东方会议和田中义一内阁对华政策——评《田中奏折》伪造说,1981—1。余绳武:关于第三次日俄密约,1981—4。 肖一平、郭德宏: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1981—4 黄纪莲:沙俄在日本对华“二十一条”交涉中的态度,1982—1。 谭译、王驹:一九二七年东北临江官民的拒日设领斗争,1982—1。 编辑部:周恩来的一篇重要佚文《新四军皖南部队被围歼真象》,1982—1。 张涛:关于《新四军皖南部队被围歼真象》一文的说明,1982—1。 陈廉:抗战初期华北我军战略方针探讨,1982—1。 吕万和:甲午海城之役与日本的军事冒险主义,1982—2。 董谦、林谷良:九一八事变爆发的经济背景初探,1982—2。 刘伯承:一二九师参加百团大战第一战役的总结报告,1982—2。 李达:磨擦与反磨擦的斗争,1982—2。 余子道:日伪在沦陷区的“清乡”活动,1982—2。 戚其章:英人泰莱《甲午中日海战见闻记》质疑,1982—3。 吴根梁:日本土肥原机关的“吴佩孚工作”及其破产,1982—3。 邵云瑞、李文荣:关于“何梅协定”的几个问题,1982—3。 米庆余:对《袁世凯的帝制计划与二十一条》一文的质疑,1983—1。 沈予:评九一八事变起因的“外部压力”说,1983—1。 傅曾:南京大屠杀与日本军国主义,1983—2。 蔡德金: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的前前后后,1983—2。 刘凤珠: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田代死因质疑,1983—2。 何理: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两党关系,1983—3。 郑新如:关于《新四军皖南部队被围歼真象》一文写作情况的调查,1983—3。 孙克复:论甲午牛庄之战,1983—4。 沈寂:陈独秀第一次留日考,1983—4。 袁旭:关于平型关战斗的评价问题,1983—4。 张扬: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精兵简政,1983—4。 陈廉:抗战时期我军建立敌后根据地的战略部署,1984—1。 黄慰慈、许肖生:华侨对祖国抗战的贡献,1984—2。 何理:论抗日游击战争及其历史地位,1984—3。 戚其章:建国以来中日甲午战争研究述评,1984—4。 王益:一九三五年德国对“调解”中日关系的态度,1984—5。 夏良才:关于中日甲午战争中一起“倒清拥李”的密谋事件,1984—6。 孟繁宗、高景生、谢文:九一八事变时的沈阳东大营,1984—6。 陈廉:北方局与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1984—6。

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1500字

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1500字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1500字 县直机关工委许志超 11月12日至17日,费县机关党务干部专题培训班在中央国家机关党校成功举办,收获满满。特别是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真的是感慨万千,特别想记录一下参观感受。 15日上午,根据培训课程安排,我们要去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地点就在历史教科书上记忆深刻的宛平城,这座小城,还有因石狮子出名的卢沟桥,因为战争让所有中国人铭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内的中国驻军奋起反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纪念馆建在这里,可谓意义深刻。

车行不久,我们穿过拥堵繁华的北京城,转眼来到一座古城前,城墙高耸,城楼矗立,城墙根的草坪绿的耀眼。天气很好,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有三三两两的游客在了。穿过古城街,两侧的商店大都还没营业,一家商店门口有烤地瓜的炉子,不知道是谁闻到了烤地瓜的香气,老板笑着说还不熟。 我们排队来到纪念馆前,大家集体合了影,参观正式开始。展厅入口处,“伟大胜利、历史贡献”八个大字映入眼帘,伴随着解说员的讲解,战火硝烟,仿佛又把我们带回了那个灰暗的年代。 一件件历史文物,一个个场景复原,一张张珍贵的照片,诉说着中华民族悲壮的苦难史。每一处都是震撼,每一处都触动心灵。站在日军残害中国老百姓的展厅前,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息,我拍下了一张照片,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光着上身,抱着嚎哭不止的弟弟,他们的脚下,是一片废墟,身后的家早已面目全非,照片底部标注写着,孩子父母

被日军杀死,房屋也被烧光。此情此景,我突然联想到了叙利亚难民,苦难的历史原来在不停的上演! 在赵一曼英雄的展厅前,除了敬佩,还是敬佩。那封赵一曼写给自己儿子的信,透着历史的沧桑:“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底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这是一个温柔而多情的母亲,这是一个伟大的母亲! 一幕幕历史上演,一处处苦难震撼人心,多难民族,始终不屈!多难兴邦! 从被日军疯狂摧残,到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抗战,中国人从苦难走向胜利。 展厅最后的地方,写着“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四句话,与开始的“伟大胜利、历史贡献”遥相辉映,走出展厅,阳光刺眼,天空一片湛蓝,万里无云。刚才的一切仿佛只是一

国军抗日纪念碑馆知多少

《国军抗日纪念碑馆知多少?》 ---唯有珍重历史方能凝聚人心 1、十九路军淞沪抗战阵亡将士陵园。耸立在半园柱廊中央,碑高20米,底座镌刻“十九路军淞沪抗日纪念碑”,十九路军淞沪抗战阵亡将士陵园位于广州市水荫路113号,面积62120平方米,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陆军73军抗战阵亡将士墓。位于岳麓山赫石坡岳王亭上方。抗战期间三次长沙会战,由三湘子弟组成的陆军第73 军于长沙外围抗击日军。该军所属暂编第5师师长彭士量及将士,第77师、193师、50师及军司令部直属部队众多官兵壮烈殉国。衡山忠烈祠,是当今中国大陆唯一纪念抗日战争阵亡将士的大型烈士陵园,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内容之广、震撼之深,是史无前例的。 3、忠烈祠滇西抗战纪念馆。始建于1944年,位于腾冲县城西南来凤山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腾冲人民为纪念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德宏各族人民、南洋华侨机工队员及盟军阵亡将士而修建的烈士陵园。主要由大门、甬道、忠烈祠、烈士墓、陈列馆、纪念塔等组成。它是抗战中全国最早建立的烈士陵园,而且保存完整、规模空前,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位于南京市太平门外绿树丛中的国民党空军航空烈士墓。这是为纪念在保卫祖国神圣领空而英勇献身的烈士而建。墓前牌坊正面横悬着"航空烈士公墓"的字样,两旁的楹联是:"捍国骋长空伟绩光昭青史册,凯旋埋烈骨丰碑美媲黄花岗"。背面的横批是:"精忠报国",楹联是:"英名万古传飞将,正气千秋壮国魂"。烈士墓安葬着中国航空飞行员160多名;苏联航空志愿队队员7名;美国十四航空队队员5名;还有一名不明国籍的飞行员。1985年大修扩建。 5、南京中华门外的菊花台九烈士墓。在松篁交翠的菊花台,安葬着国民政府驻菲律宾马尼拉和北婆罗洲山打根九位外交使节的忠骸。菊花台九烈士墓占地800平方米,墓地为扇形,四周松柏茂盛,花木宜人。在最新扩建的陈列室里陈列着烈士的遗物和各界人士瞻仰悼念的照片。 6、赵登禹烈士墓。在丰台区卢沟桥东关的文子山。赵登禹曾任国民党第二十九军一三二师师长。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发布褒奖令,追赠他为陆军上将,并将遗骨重新安葬于卢沟桥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给其家属颁发了烈士证书,并正式命名赵登禹路。赵登禹墓于1980年重建于卢沟桥城东关文子山,墓碑正面镌刻着:"抗战烈士赵登禹将军之墓(18 98-1937)"。现赵登禹墓已被公布为丰台区文物保护单位。 7、海军马口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1938年10月29日,广东江防司令黄文田率执信、坚如、仲元、仲凯、湖山、飞鹏6舰对西江日军据点进行炮击,战斗中执信舰被击沉,副长林春炘、枪炮员周照杰等随舰阵亡,舰长李锡熙也因伤殉国。纪念碑矗立江滨,坐向135度,与北岸的羚山炮台南北对峙,巍峨肃穆,令人敬仰。该碑座为砖石结构,底部砌四方石台作基础,台上建碑,青砖铺砌,石灰批荡,表面扫水泥灰水,通高556厘米。 8、长沙忠烈祠(南岳忠烈祠)。位于岳麓山赫石坡岳王亭下方。建于1939年,为纪念国民政府第四路军抗战阵亡将士而修。崇烈祠由两道宽数米、高2米多的墙垣护卫着,墙外用石块砌护,墙开隧洞,花岗石拱门,门上端泐“崇德”等字。祠内现存“久武且仁”额,为刘建绪题。祠外存石狮一对。正面檐柱镌联: 凭栏望七十二峰峦,慷慨念同胞,浩气长存,岳湘增色; 此地瘗三千囗组练,登临来赫石,忠魂不朽,中甫重生。

抗战历史竞赛试题

抗战历史知识竞赛 1. 此次竞赛由主考官王耀武少将,副主考官梁华盛少将负责。三位监考官为赵登禹中将,张敬中将,鹿钟麟中将。 2. 此次竞赛参赛队伍为7支,51师,57师,200师,荣誉第1师, 38师,11,新22师。每支队伍参赛队员为3人,外加带队人员1人。 3. 此次竞赛题目为105道题目,105道题目,每5道题目为一轮,每支队伍回答一轮,每支队伍一共要回答三轮,总共15道题目。 4. 问题回答时间为1分钟,每道题目分数为2分,答对一半1分,答对三分之二1.5分。 5. 考试群严禁无关人员加入,考试群管理一定要注意。 如有捣乱的人,考试群管理踢人 6,还有计分员2人 题目: 1.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有越境将军称号的是谁?职务是? 答案:林铣十郎,朝鲜军司令官。 2. 哪一支部队在淞沪会战时坚守大场一线阵地7天7

夜?下辖哪个师?军长是?师长是? 答案:43军,26师,郭汝栋,刘雨卿。 3. 1935年第32师炮兵团曾被改编为炮兵第9团,请问该团装备哪几种型号的火炮? 答案: 该团辖两个炮兵营,一营为苏制76.2野炮,另一营为150重迫击炮。 4. 抗战初期第21军团军团长是谁? 答案: 邓宝珊。 5. 军政部的办公地点在南京的什么地方?哪些人当过军政部长? 答案:三牌楼,冯玉祥,鹿钟麟,何应钦,陈诚。 6. 37年10月第6战区撤销后,鹿钟麟改任什么职务?答案: 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 7. 1938年台儿庄战役时配属第2集团军作战的第200师炮52团装备的什么火炮? 答案: 37反坦克炮。 8. 东北挺进军是什么时候?于何地成立?部队长官是?答案:1937年7月,山西大同,马占山。 9. 第5战区是什么时候成立的?首任司令长官是?李宗仁是什么时候担任司令长官的? 答案:1937年8月20日,蒋介石,1937年9月19日。 10. 31军团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军团长是?下辖的部队

试论滇西北旅游一体化建设

修改稿 滇西北旅游一体化建设刍议 王子新1,明庆忠2 (1.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河北保定,071002;2.云南师范大学旅游系,云南昆明,650092) [摘要] 在简要分析滇西北地区旅游一体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指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一体化建设有利于该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和市场空间的拓展以及文化旅游资源的完整开发。而推进这一建设,应采取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编制新的旅游规划,联合宣传促销和设计旅游线路,强化区域旅游特色等措施。 [关键词] 滇西北;旅游一体化建设;必要性;措施. 滇西北地区包括大理、丽江、迪庆、怒江四个地州,旅游资源集自然景观、文物古迹、民族风情于一体,其中有些不仅具有全省、全国一流水平,而且在世界上也享有一定的声誉,对国内外的旅游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自1994年云南省政府滇西北旅游规划现场办公会后,整个区域的旅游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已成为继滇中旅游区之后云南的又一个重要旅游区。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滇西北各地州的旅游业在新世纪里要想有更大的发展,就必须顺应世界旅游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走一体化的旅游发展之路。因此,本文就滇西北旅游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主要措施进行初步探讨。 1,滇西北旅游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 1,1. 顺应国际旅游业发展趋势的现实要求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体化也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都积极去寻求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建立一种相互合作、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欧共体为协调发展区域旅游而共同制定了一系列法规,使欧共体各国的旅游业形成了整体效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在亚洲,新、马、泰组合产品对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冲击,更使我们对旅游一体化产生的强大力量有了亲身的感受[1]。由此可见,如果一个地区再囿于依靠自身的资源而发展旅游的传统模式将难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未来需要。因此,滇西北各地州应总结以前旅游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经验,顺应世界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潮流,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旅游一体化道路。 1,2. 滇西北具有旅游一体化建设的文化基础 滇西北地区历史上曾是中央王朝、南诏、大理国王朝、吐蕃王朝的争夺控制之地,具有多元的历史文化;这一地区有白、纳西、藏、傈僳、怒、彝、普米、独龙、景颇等十五个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交错杂居,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不仅创造了东巴文化、南诏文化等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而且彼此之间还相互吸收和融合,使民族文化表现出多元性和交融性;另外,在宗教文化方面,滇西北地区除了当地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外,还有“本主”教、东巴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各教和谐共处,呈现出多样的宗教文化。滇西北文化的多元性和交融性的特征,只有采取一体化的旅游开发模式,才能完整、全面地反映和展示出来。如果由四地州各自独立地开发,则难免或挂一漏万,失之偏颇,使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受到破坏;或出现重复开发、重复建设,以至形成恶性竞争的局面。 1,3. 一体化建设有利于滇西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开发必须立足于保护,以不损害后人永续利用为原则。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 作者简介:王子新(1971—),男,河南永城人,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旅游地理和旅游文化等研究;明庆忠(1963—),男,湖北浠水人,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旅游规划、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李根源与云南滇西抗战

李根源与云南滇西抗战 [摘要]论述了李根源在滇西抗战中的杰出贡献:发表《告滇西父老书》,力主怒江设防,发动多民族抗战,创办大理干训团,筹建国殇墓园。 [关键词]李根源滇西抗战贡献 李根源(1879-1965)是云南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1904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回国后主持云南支部工作,创办云南讲武堂,发动云南辛亥重九起义。抗日战争期间,他任云贵监察使,深入滇西,镇守保山,为云南抗日战争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力主怒江设防,发表《告滇西父老书》 1942年4月底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失利,日寇由缅甸入侵滇西。5月3日,日军占领畹町,滇缅公路被切断。日寇进攻云南西部态势形成,5月4日,日军攻陷芒市龙陵,先头部队五十六师团沿滇缅公路向松山惠通桥一线前进。据美国空军侦察报告,滇西防务十分空虚,照此速度,10天左右日军就可以打到昆明了。5月5日上午,前线中国工兵总指挥马崇六下令将怒江咽候惠通桥炸断,阻敌于怒江以西。日军不甘失败,在怒江西岸松山高地架起重炮,向东岸公路猛烈轰击,并组织500余人乘橡皮艇强渡怒江至东岸,中国守桥工兵和少数中央宪兵居高临下奋起抵抗。千钧一发之际,从昆明西上御敌的我十一集团军三十六师一零六团及时赶到怒江东岸投入激烈战斗。稍后一零七团也赴到投入战斗。怒江西岸的百姓也带着扁担锄头前来助战,喊声震动山谷。 日军入侵滇西后,身为云贵监察使的李根源时刻关注战局的发展。当时国民政府准备沿澜沧江设防抗击日寇。李根源深知怒江比澜沧江更险要,实属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他致电重庆军委会,力主坚守怒江。电文说:“保山为滇西门户,而怒江为边疆要隘,舍此不守,必震撼全滇,影响全局。”由于李根源、宋希濂多次力争,重庆军委会终于打消了放弃怒江防线的打算,采纳了李根源怒江设防建议,赢得了战争主动权。 二、深入前线襄助军务,抚慰土司发动多民族抗战

血染的抗日楹联

血染的抗日楹联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国民党将领解固基由黔(贵州)边驻地开赴抗日前线,任第43军26师152团上校团长。部队临开拔前,他写家书寄给自己的母亲, “儿已开赴抗日前线,古人云:能尽忠则不能尽孝,儿愿移孝作忠,以报国家民族”,并附有一联表达其誓死报国之志: 死后愿为沙场鬼; 生前不作故乡人。 1937年10月14日,国民革命军第8大队30队少尉报务员兼机枪手蔡振东,奉命飞赴南京作战。行前,他也留书一封给母亲,并附一联云:

奋翼凌云霄,杀尽倭寇方解恨; 依闾纵失望,有儿忠烈最光荣。 蔡振东践行了自已的报国诺言,在后来的战斗中光荣牺牲。 除了将士们的抗日豪情,在抗战期间关心抗战、宣传抗战已成为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这种思想情愫可以在各行各业的商业楹联中窥见一斑。 一理发店撰联: 倭寇不除,有何面目?

国仇未灭,负此头颅。 一钟表店撰联: 月月年年,誓雪中华奇耻; 时时刻刻,不忘民族深仇。 有一副厨房联如是写道: 儿曹莫谓食无鱼,应晓当头国难;

主女勿糜厨下米,须知节约战时。 一浴室有联云: 不逐倭奴,终身含垢; 未雪国耻,满面蒙污。 悠悠挽歌悼烈士 1938年3月,日军攻打台儿庄。国民党第五战区第22集团军第41军122师师长王铭章奉命把守徐州门户腾县。第122

师以全师覆灭的代价在腾县坚守4天,为国军集结台儿庄赢得了时间。王铭章在多处受伤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战斗,壮烈殉国。 王铭章牺牲后,全国各界公祭活动颇多,当时的国共两党领导人都参加了公祭,并敬献了花圈和挽联。 毛泽东、吴玉章、博古、董必武、王明联名献上挽联: 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 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 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的挽联是:

参观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

参观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 参观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一)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95周年纪念,可以说,这是一个伟大而又不堪回首的日子,交织着惨烈、屈辱、反抗、愤怒与自豪…… 2016年6月28日早上,前台头村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进行红色教育。 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全国唯一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 念馆,坐落于七七事变的爆发地——北京西南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庄严,肃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抗战历程。展览馆内共分为八个部分,以历史图片和实物为主,辅以景观、油画、雕塑、幻影成像、影视片等展示手段,突出表现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统一民族战线旗帜下,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突出表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突出表现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和做出的重要贡献,深刻揭露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 抗日战争对于我们这些90年代后出生的人来说,是一段未曾亲历的特殊历史,通过此次参观,使我认识到了日本军国主义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的沉痛灾难,也正是这段历史使我们认清了日本侵华战争的本质,也使我明白了只有国家富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防强大才不会挨打、不会被欺辱,才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走出展览馆,我的心中充满着崇高与悲壮的情怀,但是却没有多少作为'胜利者'的喜悦。中国抗日战争战绩统计,从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长达14年之久,共歼灭敌军150万余人,中国军民伤亡3500余万人,财产损失6000亿美元,这一个个鲜明的数字让我不能有丝毫的轻松和愉快。 在这场战争中,由于国家的孱弱,民族承载了更多的苦难,付出了更高的代价。但在这期间我也看到了中国军队的团结一致、奋力抗敌、保卫家园的伟大精神,他们那份誓死保卫家园的决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打心眼儿里敬佩,更鞭策自己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能全力以赴、脚踏实地,深入学习红色精神,提升自身思想境界。 北京市平谷区东高村镇前台头村大学生村官宋琳琳 参观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今天 ,在学院的组织下,我们怀着极其觉沉重的心情参观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一幅幅反侵略反掠夺的画面一一浮现眼前。 晚清以降,明治维新后的'小日本'以夷长技以制夷的策略,广泛的吸收和盗取西文的先进科技成果,成功的反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后得到发展,政治,经济越来越强大,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结构出现了问题,由于日本地处岛国,国内资源贫乏,越来越不能实现工业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武士道精神上升为日本国魂,在民众中也越来越膨胀,大日本帝国思想直接导制了军国主义的形成,. 转移国内困境,征伐与向外扩张,掠夺资源成了统治集团解决国内问题的唯一手段。而此时积贫极弱的中华大地在列强瓜分下有枪就是老大使得民生更加凋弊,政治黑白颠倒,经济裒退,文化不振,社会风气颓废,遍地狼籍,整个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满清的无能,袁世凯的折腾,孙中山的革命,蒋介石的独裁,都给了不再是'小日本'的东方之霸可乘之机,台湾丢了,结果是五十多年的殖民,青岛没了,二十一条约伤权辱国。东北没了,华北没了,上海没了,南京伦陷了,央央华族危急。中华大国被

滇缅公路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滇缅公路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历史学1202班薛诗槐摘要:滇缅公路是抗战时期 ,为了战局的需要新辟的一条重要交通干线 ,不仅对我国的抗战和世界反摘要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积极作用 , 被誉为“抗战输血管” 二次世界大战远东交通大动脉”。而且对云南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滇缅公路 ,东起昆明 , 西至缅甸境内的腊戌 , 全长 1 14611 公里 ,内可连川黔康桂四省 ,沟通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 , 外可 通缅甸的曼德勒、仰光 ,成为我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系的纽带。这条公路在国内分为东西两段 , 东段由昆明至下关 , 长畹町 , 长 54718 公里 , 是抗战初抢修的。整条路蜿蜒于横段山脉地区 ,其间高山大河连绵不断 , 沿途大小桥梁就有 369 座。其自然环境之恶劣 , 筑路工程之艰巨 ,举世闻名。 关键词 : 滇缅公路 ; 抗日战争 ; 历史地位 一、滇缅公路的修筑 1937 年“卢沟桥事变” , 日本帝国主义针对中国工业基础薄弱 ,军事战略物质大部分依靠外援的弱点 ,从长江口到潮州的中国海岸 ,对中国船只进行封锁。接着又把封锁范围扩大到除辽宁、青岛以外的全部中国海岸。日军的军事封锁 , 使一贯依赖美英被迫进行抗战的国民党政府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中国的外援入口只剩下滇越铁路一条途径了。一旦滇越铁路不保 , 则中国就完全处于无法接受外援的境地。因此 , 另辟对外通道 ,势在必行。 1937 年 8 月 ,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召开了高级军政人员紧急会议。在会上,龙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抗战形势的全面分析,他说:上海方面的战争恐难持久,如果一旦沦陷,南京即受威胁,也难固守,上海既失,既无国际港口,国际交通顿感困难了,日本既大举进攻上海,它的南进政策付诸实行,南方战区可能扩大,到那时,香港和越南铁路都有问题了。我的意见,国际交通应预先作准备,即刻着手同时修筑滇缅公路和滇缅铁路,可以直通印度洋。龙云的主张得到了蒋介石的赞同。 1937年10月,国民党政府派人与云南地方当局商定修筑滇缅公路的具体事项,当时的任务主要是抢修下关至畹町段公路。11月,省政府就开始下令征集沿滇缅公路各县的民工,限令12月开始组织施工。为了保证工程早日竣工,云南地方政府责令沿线各县行政长官亲督施工。彝、白、傣、苗、傈僳、景颇、阿昌、崩龙、回、汉等十个民族共计1115万名民工上路。最多时达20余万人,甚至连妇女也走上了艰苦的筑路工地。他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带口粮,风餐露宿,栉风沐雨,跨越大山六座,穿悬岩峭壁八处,跨大江大河五条。在修路过程中,死亡民工3000多人,没有机械施工,全凭民工双手和血汗筑成,创造了筑路史上的奇迹。经过9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土石方1233万立方,修建大中桥梁7座,小桥522座,涵洞1443道,铺设路面800余公里,终于1938年8月31日修通了滇缅公路,12月1 日全线正式通车。 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血汗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存力量的纪念碑,它使世界感到震惊。英国泰晤士报1938年5月17,18,19日3天,连续发表文章和照片,报导滇缅公路修筑的情况,文章说:只有中国人才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做得到。通车的消息传到了美国,罗斯福总统不相信这是真的,指示驻华大使詹森,由仰光经

滇西抗战大史诗

滇西抗战大史诗 1942年2月至1945年1月,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前期,在我国西南边地的保山、德宏和怒江、临沧等地,爆发了一场以保卫滇缅国际通道,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为目的的抗日爱国战争,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滇西抗战。这场血战,以日本军队对我国西南后方出海通道——缅甸和滇西的进攻为肇端,前后延续约3年时间。 战争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从1942年2月至5月上旬为日军进攻时期。这期间,日军从东南亚一直北上,攻入缅甸,中国政府为保卫滇缅国际通道和西南后方安全,派遣10万远征军出国抗日。但因盟国各方的指挥协调失当,缅英军队不战而逃,致使日军先得利,切断我远征军后路,我10万将士有心杀敌、无力回天,声势浩大的援缅行动以失败告终,缅甸全境和我国滇西德宏、龙陵、腾冲等大片国土相继沦入敌手。 从1942年5月中旬至1944年5月上旬为敌我相持阶段。这期间,我国滇西守军为扼制日军进犯攻势,及时炸毁滇缅公路惠通桥,阻敌于怒江之西,同时派部队深入腾冲、龙陵等地,组织沦陷区人民掀起声势浩大的敌后游击战争,极大地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

从1944年5月中旬至1945年1月下旬为中美盟军大反攻时期。这期间中国政府为打破日军封锁,重开滇缅国际运输线,重组的卫立煌上将为首的20万中国远征军,利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发生转折的有力时机,澡美国盟军和滇西各族人民的全力支持下适时强渡怒江,向盘踞滇西的数万日寇发起全面进攻,经过8个多月的浴血奋战,毙敌21000多人,最终于1945年1月20日将侵略者赶出国门,取得了滇西抗战的最后胜利。 滇西抗战是我国八年抗战中最早向日寇发起战略性反攻,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性战役之一。这场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军对我国实施东西突击,最终称霸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梦想。在这场事关中华民族存亡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败大局的战略决战中,中国远征军、美国盟军、爱国华侨和滇西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英勇奋战,以伤亡20多万军民的惨痛代价,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大史诗。 滇西抗战 1942年5月,日军从缅甸北部进犯我国云南,占领了怒江以西大片国土,并派大佐藏重康美指挥的第148联队,共3000多人驻守在腾冲城。

滇西抗战

滇西抗战 滇西抗战- 历史背景 抗日战争第4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太平洋战争,疯狂南进,相继侵占越南、泰国、马来亚、缅甸等地。于1942年5月进占滇西之龙陵、腾冲、松山,截断中国西南之国际交通路线,企图进据昆明。当日军由缅甸进占龙陵、腾冲时,云南全省震惊,形势危急。1942年4月29日,日军乘虚以第56师团由棠吉攻占腊戌,以装甲车为先导,并用汽车载运步兵的快速部队沿滇缅公路挺进。5月3日窜入滇境之畹町,4日进占龙陵,5日上午进至怒江惠通桥西岸,如入无人之境。当时我云南工兵总指挥部已令将惠通桥破坏,但敌军并不停止前进,即于当日由怒江上游渡过四、五百人,与第11集团军第36师先头部队发生遭遇,经过3天之激战,敌大部分被歼灭,小部分逃回怒江西岸,乃遏止了敌军继续东进的企图,形成敌我隔江对峙局面。 6月3日,敌军又集结惠通桥西岸兵力千余人,企图进犯保山,已有三百余人抢渡至怒江东岸,36师迅速堵击,将渡江之敌全部消灭,使西岸之敌,不再东渡。敌军先后两次渡江进犯,均被我军奋勇击退。占据腾冲(腾冲于5月10日被敌军占领)之敌,虽曾屡次企图渡江东进,但均为怒江守军阻击退回,终未得逞,云南形势,稍为安定。 1942年5月起,我军预2师、36师进入腾北,随时对敌游击,予敌相当打击。1943年5月以后,36师在怒江西岸腾冲南北地区,乘虚进击,迭摧强寇,多有斩获,予敌以沉重打击。1944年夏季,我滇西远征军为配合策应驻印军缅北之攻势,司令长官卫立煌令:以20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为右翼,率53军、54军、预备第2师及36师向腾冲推进;以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为左翼,率第2军、第6军、第8军、第71军、新28师向龙陵推进。右翼各军于5月11日强渡怒江,向高黎贡山各要隘背水仰攻,战斗9天,进攻部队在气候恶劣,地形险峻,日军据险筑垒情况下,鏖战旬余,迫敌溃逃,死守腾冲。敌军利用腾冲坚

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按行政区划序列排序) 北京市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宛平城内 宛平城、卢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 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张山营镇韩郝庄村 天津市 在日殉难烈士·劳工纪念馆位于天津市北辰区铁东北路 盘山烈士陵园位于天津市蓟县官庄镇北盘山南麓 河北省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中山西路343号 苏蒙联军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油篓沟乡狼窝沟村 潘家峪惨案纪念馆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火石营镇潘家峪村 清苑冉庄地道战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冉庄镇冉庄村 狼牙山五勇士跳崖处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小莲花

峰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陵园路60号 山西省 平型关大捷遗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白崖台乡百团大战纪念馆(碑)位于山西省阳泉市狮脑山 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和纪念馆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韩北乡王家峪村 忻口战役遗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高城乡忻口村 左权将军殉难处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麻田镇北艾铺村十字岭 内蒙古自治区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旧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得胜沟乡蘑菇窑村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北山 诺门罕战役遗址陈列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阿木古郎镇 辽宁省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46号

中国(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黑龙江街77号 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位于辽宁省阜新市太平区孙家湾街道新园街1号 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陈列馆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宁远街43号 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小市镇滨河东路 吉林省 伪满皇宫博物院暨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光复北路 杨靖宇烈士陵园位于吉林省通化市浑江东岸靖宇山黑龙江省 东北烈士纪念馆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新疆大街47号 孙吴日本侵华罪证陈列馆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孙吴县城东 侵华日军东宁要塞遗址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县三岔口镇 “八女投江”殉难地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刁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