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届二轮:第6 讲 近代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探索———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专题卷)

2018届二轮:第6 讲 近代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探索———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专题卷)

2018届二轮:第6 讲 近代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探索———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专题卷)
2018届二轮:第6 讲 近代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探索———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专题卷)

第6讲近代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探索——五四运动至

新中国成立前

时间:5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7湖南怀化高三第四次模拟冲刺,29)下图是1919年5月4日《时事新报》刊登的一幅漫画。这幅漫画( )

A.说明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

B.促使国共两党进行北伐战争

C.引发国内民族情结的高涨

D.体现出中日民族矛盾的高涨

2.(2017湖南郴州质测一,22)国民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给中共发出指示:“现在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走向全国政权的党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在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时,中国无产阶级只能指望自己目前的常常是奴隶般的地位有一定的改善……”共产国际对中共的这一指示( )

A.揭示了农民革命的重要意义

B.提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战略方向

C.维护了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

D.影响到中共对革命领导权的放弃

3.(2017黑龙江大庆质检一,14)标语是社会各种变革力量用来宣传自己的重要工具,以下是红军长征中的有代表性的标语,其在当时起到的最重要的作用是( )

A.具有史料价值和政治文化内涵

B.保存了革命的基干力量

C.宣扬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

D.启迪民众,参与革命

4.(2017辽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三模,30)1944年底美国将军魏德迈评价道:“在我奉命接替史迪威(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时,上述四位政治顾问为戴维斯、谢伟思、卢登与伊默生……他们的报告一致苛责国民政府,而且都对共产党大捧大吹。”这反映了当时( )

A.共产党统战政策取得了成效

B.美国与中共建立良好关系

C.国共两党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已中断

5.(2017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四调,17)重庆谈判前蒋介石对国民党要员提出了与中共谈判的总体原则,即通过谈判对中共“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而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这表明蒋介石( )

A.企图消灭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

B.满足了中共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愿望

C.以政治民主化换取中共交出军队

D.借口中共军事威胁拖延民主进程

6.(2017福建宁德霞浦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4)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贵贱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7.(2017山东淄博一模,30)

民国时期部分进口商品统计表(单位%)

由上表可以推知,当时中国( )

A.重工业发展迅速

B.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C.轻工业发展迅速

D.实现了关税的自主

8.(2017河南顶级名校高三10月月考,35)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1936年为100)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①民族工业逐步萧条

②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

③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 ④日本侵华破坏民族工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17吉林通化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14)“工厂死在接收上,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10.(2017河北保定二模,30)下表为1927年《学灯》编辑部对社会上婚姻观念的抽样调查情况,由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当时婚姻观念( ) A.崇尚自主自由 B.受政局变动影响较大 C.保守思想占主流

D.淡化了门第观念

11.(2017广西桂林高三12月校际联考,6)孙中山提出:“人类生活的程度,在文明生活进化之中可以分作三级。第一级是需要,人生不得需要,固然不能生活,就是所得的需要不满足,也是不能充分生活,可说是半死半活。所以第一级的需要,是人类的生活不可少的……第二级叫做安适……再更进一步,便想奢侈。”材料体现出孙中山( )

二十年代的革命文学与“五四”文学革命

二十年代的革命文学与“五四”文学革命二十年代的革命文学的出现,拉近了文学与时代的距离,使文学保持了贴近生活的风貌,反映时代的姿态。革命文学家们不满于“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他们认为“五四”时期作家们脱离现实生活,脱离时代的创作风格。“五四”时期的作家们更乐于专注于个人主义的“趣味”,把反映时代情绪和时代趋向视为文学的重要价值。 有知名人士说过,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一个文学家在消极方面表现社会的生活,在积极方面可以股东、提高、兴奋社会的情趣。“五四”文学革命的初期大致与新文化运动有同样的倾向,但是文学革命有创造社在不断地与恶劣的环境作斗争,诸作家以他们的反抗精神,以他们的新鲜的作风,在文学界养成了一种独创的精神。他们指导了文学革命的方针,率先走向前去。是这种创作的精神拯救了整个文学革命,作家们一方面给予觉悟的青年以鼓励与安慰,另一方面不断地努力完成我们的语体。在作家们的努力之下,文学革命的巨火越燃越烈。然而,“五四”文学革命中的文学主要描写个人生活,内容比较狭隘,没能很好地反映时代的自觉追求。于是,在二十年代,革命文学在我国诞生了。 成仿吾曾说,我们今后的文学运动应该为一步的前进,前进一步,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革命文学的作家们大多是热情的革命青年,他们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和训练,大革命失败后,他们不得不把目光转向文学,他们不像鲁迅、茅盾、郁达夫那样以文学为业。在革命文学中,时代现实的革命斗争与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人物进入文学作品中。“从此以后,工农的生活和革命斗争,中国新民主义革命史上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才成了文学创作上比较普遍的现实题材。”革命文学的兴起,也加强了文学的政治化作用,如果说以“人”为主题的五四文学旨在思想的启蒙,那么,革命文学的作家们则站在无产阶级革命的价值立场上,以反抗资本主义的“阶级斗争”主题参与新社会的创造。 从“文学革命”转向“革命文学”,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演化的重要环节,它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按照流行的观点,“革命文学”是五四文学革命的延续和深入发展,两者根本上是一致的。至于“文学革命”对五四文学思想及五四文学代表人物鲁迅、茅盾等的批判,也只是对五四文学革命缺点、局限的反思、修正,虽然也体现了创造社的某种偏激思想和宗派情绪,但并不是

试述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内容和意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包含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性质和国体政体等问题。(1)关于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毛泽东指出中国社会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革命的进程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2)在革命的性质问题上,毛泽东认为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世界革命的一部分。(3)在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上,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只能是中国的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4)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国家构成和政权组织,毛泽东认为它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2、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走出的这条正确的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为新中国的建设奠定基础。(一)历史过程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开始了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由此,提出了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要求。 2、在武装斗争总方针的指导下,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开始,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了上百次武装起义。为革命道路的探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由于这一时期,党的指导思想是首先夺取中心城市来发展革命,这是俄国革命成功的道路。但实践证明,这条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各地武装起义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挫折。 3、在挫折和教训面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率先开始了从国情出发寻找革命新道路的探索。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原定占领长沙计划受挫后,毛泽东及时正确地分析了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势,毅然决定放弃攻打城市计划,把革命力量转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于是,他率部向井冈山进军,开始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探索。经过近半年的艰苦斗争,中国革命史上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宣告诞生。从此,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提出 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适合国情的正确道路。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1928-1930年,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及《反对本本主义》等一系列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内容 1、“工农武装割据”的总概念 这条道路的总概念,可以表述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依托,三者紧密结合,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先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 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行性 通过对当时中国的现实国情的透彻分析,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走这条道路的可能性在于:第一,中国是一个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内部长期不统一。地方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反革命统治间的长期分裂和战争,这是红色割据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客观条件。 第二,在经过第一次大革命影响的地区,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具备了很好的群众基础。第三,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激化,使中国革命的形势不断发展。这是红色政权必然要存在和发展的理由。 第四,有一支相当实力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实现红色割据的武装保证。

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及其意义

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及其意义 摘要: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 关键词;中国革命新道路;毛泽东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其间经受了一九二七年和一九三四年两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个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一九四九年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探索。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全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运动迅速发展;以五卅运动为核心的反帝爱国运动日益高涨;经过两次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而这一时期,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各派军阀之间混战不休,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对。为了推翻军阀统治,打倒帝国主义,1926年7月,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北伐军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直指黄河流域。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不顾以宋庆龄为杰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背叛了孙中山所决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政策,勾结帝国主义,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党当时还比较幼稚,又处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致使革命在强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已经发展到六万多党员的党只剩下了一万多党员。 然而,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行为吓倒,党仍然顽强地继续战斗。 周恩来等同志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党的"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会后举行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的起义。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湖南江西边界地区的秋收起义,创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朱德同志领导的起义部队不久就到井冈山会师。随着斗争的发展,党建立了许多工农红军部队,创建了多个农村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土地革命战争中,红军各个方面军曾连续击败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1933年秋,蒋介石发动了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造成的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长征。革命根据地和白区的革命力量受到极大损失,红军从三十万人减到三万人左右,共产党员从三十万人减到四万人左右。 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在这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地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决定和实行了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党领导了"一二。九"学生运动,掀起了要求停止内战、抗日救亡的强大群众斗争。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以

试论“五四”文学革命的性质

试论“五四”文学革命的性质 广西博白县教研室朱汝洪 “五四”文学革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的伟大革命”①,它不仅给文学语言带来了大解放,大革新,而且使中国文学开始表现了从来没有过的、强烈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揭开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光辉的第一页。 十九世纪末,中国封建势力极端反动,社会一片黑暗,文学领域更是腐败不堪。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呼吁文学改革,于是“诗界革命”“新文体”等口号开始应运而生,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文学改良的现象。但这些都是只注重形式的改革,谈不上什么真正的革命。二十世纪初,一些接受了西方新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了唤醒民众,救亡图存,发动了一个思想启蒙运动。“五四”文学革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整个文学革命可以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15年12月到1918年十革命传播到中国前夕;第二阶段从1918年十月革命传播到中国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第三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 一 现在先讲第一阶段。 1915年12月,陈独秀在给张永言的信中,提出了文学的“写实主义”;次年10月,胡适在给陈独秀的信中,提出了文章的“八事”,即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僻俗语俗字。这是对文学革命的酝酿。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把他的“八事”主张正式提出来。同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一文,这是文学革命的正式宣言。这两篇文章一发表,立即得到钱玄同、刘半农等人的热烈响应,他们先后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寄陈独秀》(钱玄同)《我之文学改良观》(刘半农)等文章进行声援。但是他们的倡导并没有引起封建文学

革命道路的艰苦探索

革命道路的艰苦探索 中国的近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除了遭受本国残酷的封建压迫以外,更遭受了本国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残暴的民族压迫。亡国灭种的阴影,笼罩在中国人的心头。近代中国人民的斗争,主要是以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为出发点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无数仁人志士,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正是为此而进行了不屈不饶、英勇顽强的斗争。但是,在民族不独立、国家不统一、人民无权利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这些主张并不能从根本上给濒临危亡的中国指明正确的出路。由于这些良好的愿望在实践中不断碰壁,他们中的许多人终于抛弃了幻想,毅然走上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道路。 怎样才能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因为帝国主义列强决不会自动放弃在中国攫取的特权,封建主义势力也决不肯自动放弃自己控制的政权,所以,以改良的方式是不可能改变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合统治中国

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的。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反动的清朝统治者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勾结起来,绞杀了太平天国革命。从帝国主义戈登的“常胜军”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战争和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中,那些双手染满人民鲜血的“中兴名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们,深感自己的军队与楚军的相形见绌。为着继续维持清王朝的封建统治,镇压人民的反抗,也为着保持和巩固他们个人和集团的政治势力,他们认为要必要把清朝的腐朽的封建国家机器强化一下。这样,一方面可以用洋枪快炮向人民示威并镇压人民的反抗;另一方面又可以以此向帝国主义表示他们不是排外主义者,而是洋人的朋友。就是在这种反动的意图之下,清政府用敲骨吸髓的办法,从劳动人民身上榨取大量的血汗办起了近代军事企业,随后又办起了一些民用工业。这,就是洋务运动的由来。 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其举办的洋务事业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兴办近代企业二、建立新式海陆军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洋务派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但由于它具有封建性,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又具有腐朽性,最终以失败告终。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这三十多年当中,是中国社会向半

什么是中国革命新道路,如何理解

《什么是中国革命新道路,如何理解》内容如下:10服设2班谭德林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xx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浅谈五四文学革命兴起的社会背景

浅谈五四文学革命兴起的社会背景 2013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三班102012013187 陈洋 摘要: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制度发生了剧变,由梁启超提倡的“新民”说大行其道。新的“人”的观念是对中国社会现代化与人的观念的现代化的呼唤。“新民”说剥落了封建君主、宗法家族的囚束,属于国家,属于社会,称为“国民”。因此近代新文学创作与文学观尤其注重文学的社会性、政治功利性。因而在这个时期,迎来了立足于社会改良的文学创作和文学革命热潮。 关键词:五四文学热潮革命创作思想观念 五四文学倡扬个人的旗帜,于是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胡适的“易卜生个性主义”,周作人的“人的文学”等。五四对“人”的个性主义的发现,被学者称为“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五四时期大量涌现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报刊杂志,以《新青年》为例,当时社会人民带来了思想上的冲击,带来了西方思想文化,改变了当时大部分青年群众的思想观念,于是一波一波的文学革命,文化运动在当时风雨飘摇的中国掀起了浪潮。 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甲午战争之后大量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一族,而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展,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人权、自由等大旗,从思想、政治、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 本篇小论文主要以历史背景探讨。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点切入。 一、政治背景 政治背景方面:五四文学革命是指从1917年初至1919年五四运动后一段时期里发生的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变革。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治上政党林立,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最多时竟达300多个,堪称“政党林立时代”。各政党相互竞争的局面,成了表面上作为民国国会的象征,正当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的时期,全国处于一片大好的形式下。袁世凯的叛变革命,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在各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各军阀连年混战,争权夺利,给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与此同时,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 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已经迅速壮大到二百多万人,他们必然要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斗争的正确方向;新文化运动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1914年8月23日,日本对德国宣战,经70多天激战,于11月7日全部占领德国租借地胶州湾。1915年1月,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北洋政府在5月9日,接纳了其中大多数的要求,这原本日方要求保密的协定,为新闻界所得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答案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A 2. C 3.A 4.A 5.C 6.D 7.C 8.C 9.A 10.A 11.C 12.D 13.A 14.B 15.B 16. A 17.D 18.B 19.D 20.A 21.D 22.D 23.C 24.B 25.B 26.A 27.A 28.D 29.A 30.C 31.D 32 .B 33.B 34.C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AD 3.ABC 4.ACD 5.ABC 6.ABCD 7.BCD 8.ABD 9.ABCD 10.AD 11.BCD 12.ABCD 13.ABCD 14.ABCD 15.AB 16. ABC 17.ACD 18.BC 19.ABCD 三、简答题 1.简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的经济政策 南京政府建立初期,推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第一,大力整顿金融、税收、财政:建立了“四行二局”的国家金融体系,统一货币,改革币制,实行了法币政策。统一税制,裁撒厘金,实行统税,整理田赋、盐税。 第二,推行新的产业政策,重点发展国家资本工业,对采矿、冶金、机械、化工、电器等行业大力投资,初步奠定了国营重工业基础。同时,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产业的发展。 第三,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推行农村信用合作,实行租佃改良等,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国民政府尽管在整顿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重大措施,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洋政府后期经济发展停滞的状况,但是,也存在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

在:其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膨胀,影响和遏制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其二,没有改变外国资本控制中国经济的局面;其三,国民政府出台的经济政策和措施虽然很多,但很多措施并没有落到实处。 2.为什么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其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因此,中国革命无议会可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这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一开始就面临着组织武装斗争的任务。 第二,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也是异常凶残的,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第三,敌我力量对比、帝国主义和国内各派军阀之间的矛盾、国内反动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的状态,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3.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有: 第一,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地方性农业经济广泛存在,这为红色政权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第二,近代中国政治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而农民又是革命的主力军,这又使红色政权获得了浓厚的阶级基础。 第三,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和相互间的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这使红色政权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缝隙。 第四,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有广泛回旋余地。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有: 第一,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第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五四文学革命的三个阶段

选择填空题: 1、五四文学革命的三个阶段: 提出阶段: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响应阶段: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钱玄同与刘半农的"双簧信" 扩大阶段: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 2、文学研究会 时间:1921年1月地点:北京成立 发起人: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12人 主张:将文艺当做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的一般问题。 刊物:《小说月报》 3、创造社 时间:1921年7月地点:日本东京 发起人: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 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造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 4、湖畔诗社 时间:1922年3月地点:成立于杭州 发起人: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胡适余上沅等 主张:专心致志作情诗 5、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新学史上的第一篇现代型短篇白话小说,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 6、《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高峰。"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 7、20年代小说代表作家代表作品 A、庐隐:《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 B、王统照:《沉思》《微笑》《湖畔儿语》《山雨》 C、许杰:《惨雾》《赌徒吉顺》 D、鲁彦:《菊英德出嫁》黄金》 E、许钦文:《鼻涕阿二》《疯妇》 F、废名:《竹林的故事》《菱荡》《浣衣亩》 G、张资平:《梅岭之春》《冲积化石》《飞絮》(转折) H、叶绍钧: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饭》《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 I、许地山:《命命鸟》《商人妇》《缀网劳蛛》 J、冰心:《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繁星》《春水》 K、郁达夫:《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 8、20年代新诗代表作家代表作品 胡适:《尝试集》它是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教我如何不想他》《扬鞭集》 沈尹默:《三弦》被胡适称为"从见解意境上和音节上看来",一首最完整的诗。

试述中国革命新道路开创的历史过程、主要理论及其伟大意义

试述中国革命新道路开创的历史过程、主要理论及其伟大意义 (一)历史过程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开始了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由此,提出了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要求。 2、在武装斗争总方针的指导下,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开始,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了上百次武装起义。为革命道路的探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由于这一时期,党的指导思想是首先夺取中心城市来发展革命,这是俄国革命成功的道路。但实践证明,这条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各地武装起义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挫折。 3、在挫折和教训面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率先开始了从国情出发寻找革命新道路的探索。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原定占领长沙计划受挫后,毛泽东及时正确地分析了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势,毅然决定放弃攻打城市计划,把革命力量转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于是,他率部向井冈山进军,开始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探索。经过近半年的艰苦斗争,中国革命史上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宣告诞生。从此,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提出 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适合国情的正确道路。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1928-1930年,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及《反对本本主义》等一系列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内容 1、“工农武装割据”的总概念 这条道路的总概念,可以表述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依托,三者紧密结合,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先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 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行性 通过对当时中国的现实国情的透彻分析,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走这条道路的可能性在于:第一,中国是一个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内部长期不统一。地方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反革命统治间的长期分裂和战争,这是红色割据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客观条件。 第二,在经过第一次大革命影响的地区,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具备了很好的群众基础。第三,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激化,使中国革命的形势不断发展。这是红色政权必然要存在和发展的理由。 第四,有一支相当实力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实现红色割据的武装保证。 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性,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主要的主观条件。 3、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三大要素,坚持三者的必要性则在于: 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政治异常黑暗,中国革命的敌人以绝对暴力维持着其反动统治,要推翻其统治,革命的形式不可能是和平的,也根本没有合法斗争的道路可走。因此,

中国革命新道路

第五章中国革命新道路 一、专题理论线索 本章主要了解国民党政权的阶级性质、内外政策及其统治下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掌握土地革命战争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在长征途中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弘扬长征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学习本章,学生应掌握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领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熟悉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对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意义。 专题一: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本专题以问题“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寻找到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为切入点,让学生理解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倡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国民党政府的统治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同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本质的区别。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中国人民要争得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就必须同这个政权作坚决的斗争。 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在国民党的统治下,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城乡。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党的组织遭到破坏,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大批共产党员被捕、被杀。 (2)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为了复兴中国革命,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爆发,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了武装斗争的道路,但到底应该以城市为中心,还是以农村为中心?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提供给我们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三大起义也都以攻取城市为中心。但都失败了。到底何去何从,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在会攻长沙失败后,他总结经验教训,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及时转移到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论证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可能性。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给我们什么启示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给我们什么启示 近代之中国,因为清政府当局的软弱无能,使得中国遭受了西方近百年的凌辱,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走到了国将不国,家将不家的地步。部分有识之士不断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探索救国存亡的道路。 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器物”层面到戊戌变法中康有为等提出仿效日本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层面,依旧是没有改变中国遭受列强压榨的局面。再到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试图以武力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成立一个民族独立、人民富强的民主国家。但是结局是最终推翻了清王朝,也成立了以南京临时政府为代表的中华民国。可是却没有改变中国当时的局面,中国依旧是遭受西方列强的欺辱、压榨;依旧是军阀割据,互相混战;依旧是民不聊生,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依旧是复辟势力时时抬头,企图恢复君主专制的中央政权,人们依旧是在不断地探索,于茫茫世界中探索中国革命的出路在何方? 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让生活在苦难中的中国人民看到了生的希望。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中国革命的任务光荣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从此中国革命由这一新兴的阶级领导的党来领导,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但是中国革命的道路依旧是一片崎岖,前途依旧是一片迷茫。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实现了大联合,实现了第一次的国共合作,共同领导国民大革命。但是国民大革命最终在国内反动势力的干扰下归于失败,使得中国革命再一次陷入了失败的阴霾。 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的血腥屠杀,激起了中国共产党的强烈反对。于1927年举行了南昌起义!在共产国际及俄国革命成功的思

论文: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与开辟及启示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与开辟及启示 【摘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经过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多年流血牺牲、历尽千难万险探索出来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一条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开辟与道路理论的形成有着一个逐渐认识和提高的过程,其中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都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这一理论的诞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型。 【关键词】: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道路;武装斗争;农村根据地 一、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与开辟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中国社会的半殖民性质没有改变。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民党统治集团捕杀的网罗张遍了全中国,革命的工会、农民协会等也被查禁或解散,工农运动走向低潮,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有组织的革命力量。在这种严酷的背景下,怎样继续坚持革命?中国革命的道路应该怎样走?毛泽东等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最先警醒,开始了长期的艰苦的探索。 在革命的危急关头,1927年7月中共中央临时决定了三件大事:举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召集中央会议。同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清算了大革命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毛泽东在会上阐述了必须依靠农民和“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会议还提出改编革命队伍的任务。八七会议是中国革命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的转折。 大革命的失败,以血的教训教育了中国共产党,使党对掌握革命武装的极端重要性有了刻骨铭心的认识。1927年8月7日,毛泽东在中央紧急会议上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起义军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在攻打长沙失败后,起义部队南下,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的理解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以农村为革命重点,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这些是应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集体奋斗凝聚了集体的智慧。 2、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原因:(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清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物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2)(主要原因)共产党不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遵义会议表明革命的政党要经过正反两方面的教育才能逐渐成熟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全国各界民众以不同形势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投入全民族抗战中!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避免奴役的厄运,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是全民族抗战的路线,采取的是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2)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并坚持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3)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反对妥协,分裂和倒退。; (4)中国共产党积极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大力发展生产,积极进行全化建设和干部教育。 (5)在大后方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战文化工作,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6)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溶入中国国情,创立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极大的增强了参加和领导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自觉性。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是片面的抗战路线,这种抗战路线在敌强我弱情况下是不可能取得抗战的胜利的。这是国军在正面战场屡战屡败的原因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正面抗战功不可没!尤其是在抗战初期有效地遏止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它牵制了大部分日军,为共产党敌后开辟战场提供了便利条件。总的来说,国民党的抗战是中华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四文学革命

中国现代文学史 林纾(1852~1924年),字琴南,近代文学家、翻译家。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早年曾从同县薛锡极读欧阳修文及杜甫诗。后读同县李宗言家所藏书,不下三、四万卷,博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有狂生的称号。光绪八年(1882年)举人,考进士不中。二十六年(1900年),在北京任五城中学国文教员。所作古文,为桐城派大师吴汝纶所推重,名益著,因任北京大学讲席。辛亥革命后,入北洋军人徐树铮所办正志学校教学,推重桐城派古文。后在北京,专以译书售稿与卖文卖画为生。 新文化运动 1、猛烈批判传统文化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由陈独秀主编,"五四"新文化运动即由此为肇始。 2、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各种各样的思潮理论:特别是人道主义、进化论、社会主义和个性解放的文化思潮 3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把斗争锋芒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 陈独秀: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原名庆同,字仲甫。安徽怀宁人。早年留学日本。1903年参加拒俄运动,旋又助章士钊主编报纸,曾参加反对清王朝和反对袁世凯的斗争。1915年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191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提倡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三大主义”。 胡适(1891-1962)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早年在上海求学,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1910年赴美后先入康乃尔大学农学院,后转文学院哲学。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文学改良之“八事”。 (胡适)改良"八事"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模仿古人;三曰,须讲究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陈独秀)“三大主义”主张:“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二、响应者(支持者)钱玄同,刘半农,傅斯年 双簧戏的两演员: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王静轩)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六岁入私塾,十岁入东昌府立小学堂,十一岁读完《十三经》。1909年考入天津府立中学堂。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升入本科国文门,曾著《文学革新申义》响应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1918年与同学罗家伦、毛准等组织新潮社,编辑《新潮》月刊。 三、理论建设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1918年4月),提出了“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这一口号 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 四、扩大阵地《每周评论》(陈独秀、李大钊创办)《新潮》(傅斯年、罗家伦等创办)李大

党史讲堂: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形成

党史讲堂: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很多,但最基本一条是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关于这条革命道路,小平同志在1984年接见日本外宾时曾作过非常经典的概括。他说?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坚持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才使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他又说?中国共产党人……走自己的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怎么理解小平同志的这两个概括?他讲的是一条道路,还是两条道路呢?其实,小平同志这两个概括讲的都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不过一个讲的是广义的革命道路,即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它包括革命的总战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以及实现总战略的方法(三大法宝)和途径(农村包围城市);第二个讲的是狭义的革命道路,即专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今天我与大家探讨的是后者,专门谈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如何开辟出来的。我今天讲三个问题:一是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二是党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曲折历程;三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的内容及意义。 一、党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历史背景 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从大的方面讲就是大革命的失败。下面我就简要地梳理一下大革命时期党探索革命规律的情况。 1962年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发言时对党探索革命规律的情况作了总结,他说:?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个阶段才革,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由此可见,党在成立之初,对革命形势判断的并不十分精准、对革命规律的认识也并不十分清晰,而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和经验来看,巴黎公社,十月革命,都是在城市中进行的,所以在革命初期党也自然地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城市,并且很快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但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为标志,第一次工运高潮很快又跌入谷底,在共产国际的促动下,党的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3)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讲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五四文学革命 一、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五四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它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文学革命”的正式提出是1917年2月。 (一)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是文学革命“发难”的信号和第一篇宣言。 提出文学改良“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1891-1962),原名洪骍,字适之, 安徽绩溪人。1910年留学美国,从学于杜威, 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1917年在 《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出版《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l923年与徐志摩等组织新月社。1938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离开北平,后转赴美国。1958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一生在哲学、文学、史学诸方面都有成就。著有《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白话文学史》等。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 (二)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 “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三)刘半农与钱玄同的“双簧信”,扩大了新文学的影响。 五四文学革命之初反响不大。为打破这种寂寞,《新青年》人为地制造了一次“文学革命的反响”:钱玄同化名旧派文人王敬轩,刘半农根据王敬轩的来信,逐一反驳。“双簧信”引起了广泛的社会注意,扩大了新文学的影响 (四)其后的一系列主张和创作实践使文学革命有了长足的进展。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文学革命的宗旨。 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应该重新发现“人”,助成人性的健全发展。周作人从人道主义观念谈论文学变革。 鲁迅的现代白话小说创作,胡适的白话诗尝试 二、文学革命的内容 1)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2)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批判封建文学文以载道的观念,提倡国民文学,社会文学,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