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宁波帮”与宁波发展的见闻

“宁波帮”与宁波发展的见闻

“宁波帮”与宁波发展的见闻
“宁波帮”与宁波发展的见闻

“宁波帮”与宁波发展的见闻

题记:多俊生东浙,去来天下通。帮帮经济竞,代代绩荣隆。

小时候,我经常听“宁波帮”的故事。在包玉刚图书馆经常有宁波大学的教授来做每周一次的“宁波帮”专题研究,宁波电视台也经常放关于“宁波帮”的专题纪录片,后来,央视还播放了关于宁波帮奋斗历程的电视连续剧——《向东是大海》。

老一辈一讲到那段宁波人背井离乡的艰苦奋斗史就眉飞色舞的,因为其中包含着太多的辛酸、骄傲等特殊的情感。但现在很少有人了解“宁波帮”,就连对其他商帮也都一无所知。事实上,商帮们曾经为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做出十分巨大的贡献。如果没有他们在帝国资本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中拼死谋求发展,实业救国,中国也就很难有今天的繁荣昌盛。

所谓“宁波帮”就是指在世界各地经商的宁波人在当地共同建立起的商帮商会的总称。这些商会在当时主要是给前来经商或者打工的宁波人给予帮助,好让他们能有个立足之地,能够更好地发展。特别是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时期,宁波帮互帮互助,实业救国,共同抵御帝国主义与军阀的压迫。

在我听过的诸多的宁波帮的故事中,我对在上海打拼的宁波帮的发展故事印象最深。在19世纪初,就有许多宁波人去上海经商或打工。宁波人就在当地建立起了“四明公所”,公所的主要用途是负责帮助前来上海打工经商的宁波人,负责贷款,负责安置,也负责给客死在上海的宁波人丧葬。不幸的是,四明公所的所在地被划入法租界的地盘,爱干净的法国人嫌弃公所里放置有尸体,就想除掉公所。但在中国人的眼里墓冢是不能随便迁移的。于是,宁波人就聚到一起想办法,几个留过学的宁波人就去法租界公董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请求法方不要迁移公所。虽然当时,法方同意了请求,但在清同治十三年,法租界公董局又以筑路为由,强迫公所迁让冢地。后来,公董局竟派出军队到公所开枪肇事,有7人被杀害,遭宁波同乡合力抵抗。事后,法领事告示安众;明确四明公所房屋山地永归宁波同乡会经营。法领事并勒石为记。光绪二十四年7月,法公董局又挑起事端,迫令公所迁移。宁波同乡,群起反抗,法水兵竟又向群众开枪,惨杀17人。事后,宁波同乡掀起大规模罢市罢工斗争,得到上海各界响应与支持。法国领事白藻泰,迫于上海人民的反帝怒潮,不得不又放弃侵占四明公所的计划。可是最后,四明公所还是没能保住。

还有一个故事在《向东是大海》中也有提到,在当时从宁波往返上海的航线主要由法国和英国的轮船公司经营,他们垄断市场高台票价,谋取暴利,每次收取2元。宁波人虞洽卿想到来往宁波很上海间的宁波人较多,于是在1909年,邀集同乡在上海创办宁绍轮船公司,时任总经理。宁绍轮一开航,就在船上挂牌“立永洋5角”,以示永不涨价。同时减免货运费,人们争着去乘宁绍轮,使外轮生意锐减。太古公司针锋相对,把票价从1元降到3角,以图压垮宁绍轮。紧急关头,宁波商帮的方樵岑、朱葆三、秦润卿等组织了航运史上罕有的“航业维持会”,集资十余万元给宁绍公司,每张船票补贴2 角,使宁绍公司也能以每票

3角的低廉价格与太古公司竞争。同时,虞洽卿还发动同乡会会员,让货物尽量交付宁绍公司承运,使宁绍公司在和外轮竞争中取得胜利。20世纪初叶,中国的内河、江海以及远洋航线,几乎全被外轮势力所垄断,虞洽卿在成功创立宁绍轮船公司的基础上,又于1913年独资开办了三北轮船公司与外轮公司抗衡。

在当时存在帝国主义和官僚主义压迫的情况下,“宁波帮”选择了艰苦风斗,实业救国。他们发展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但也遭受到帝国主义的报复。许多宁波企业家因为提倡“实业救国,购买国货”而被日本帝国主义等残忍杀害;由宁波人创办的我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大型出版企业———商务印书馆的大楼也被帝国主义炸毁。虽然“宁波帮”付出了血的代价,但反而坚定了宁波人发展中国,保卫中国的决心。

1984年8月1日,邓小平在北戴河听取谷牧关于沿海开放城市和对外开放工作的汇报时指出,要“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于是乎,宁波帮”的9大长老:贝时璋、王宽诚、邵逸夫、谈家桢、卢绪章、董浩云、包玉刚、曹光彪、李达三都纷纷起来建设宁波,建设新中国。为人所知的有,世界八大船王之一的包玉刚,北京兆龙饭店、宁波大学、宁波市图书馆都是包玉刚捐资兴建。还有,香港影视大亨——邵逸夫,遍布全中国各地的“逸夫楼”都是他捐建的。

宁波在宁波帮的帮助下快速发展。港口兴则城市兴,港口兴则经济兴。靠着临港大工业,不产一粒铁矿砂的宁波,为全国30多个钢厂输送着铁矿原料;不产一滴油的宁波,成为全国最大的原油中转基地;不产一块煤的宁波,供给着一大批电厂,使浙江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火力发电基地。镇海炼化、北仑电厂、中华纸业、善高化学、三星造船等一批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企业都获得了很大发展。临港工业已经成为宁波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成为港口和城市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作用点和纽带,日益显示出其在宁波市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此外,宁波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数量规模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构建良好政策环境、推动创新体系建设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也取得了新成效。据相关统计显示,2012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429亿元,增长11.4%,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930家。2013年宁波市仅新材料产业产值就突破1000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近四成,居全国首批七个国家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首位。到2015年将实现规模以上企业新材料产业产值1600多亿元。

2012年,宁波市新引进高新技术项目353项,其中,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碳纤维项目、无醛胶项目、磷酸铁铝电池项目、石墨烯项目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在宁波市落地。全市已有市级科技型企业563家、高新技术企业930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6家、省级创新型企业52家、市级创新型企业156家。

截止至去年,宁波市制造业比例:服装纺织 14% ,机械机电 15% ,汽车船舶 11% ,石化冶金 60% 。当前宁波工业形成了三大产业群:一是以炼油、化学、电力、钢铁、冶金等六大产业为基础的临港型工业;二是以电子信息、机电一体

化新材料等行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三是以服装制造业、棉花纺织和针织品业等传统行业组成的支柱工业。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宁波市的人口越来越多,车流也越来越密,马路也越来越宽。宁波建立了立交桥,地铁,还建立了公共自行车系统。并且,宁波的交通素养也有很大改善,自从浙江省设立“爱心斑马线”来,公交车礼让行人带动着私家车的文明,现在走在宁波的斑马线上就不用再提心吊胆了。以前,在镇海工业区,一刮风就能闻到难闻的工业废气,现在也已经没有了。随着宁波人环保观念的加深,以及浙江各大学、研究所对绿色化工的研究,宁波的天空也比以前蓝很多。马路上的汽油公交车都换成了天然气混合动力车,马路上再也看不到公交车尾部黑烟滚滚的情景了。就连在居民区也都把煤气换成了清洁廉价的天然气。

当今宁波的发展,在我看来需要依靠两件东西:一是“宁波帮”那艰苦奋斗的精神;二是不断创新的科学技术。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就吃不了苦,就啃不下硬骨头,就没有光明的未来;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就像大树没有了水,就不能好好建设宁波。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实施评估报告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实施评估(批前公示) 一、评估的目的意义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以下简称现版《总规》)2006年8月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准,是指导宁波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自2004年编制完成后,《总规》在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引导城市有序建设等方面开始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通过本次总规实施评估研究,系统、全面地分析城市规划实施的成效,分析城市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背后的原因,有利于全面客观的认识总体规划的科学性,找准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中需要调整的方向,为新形势下的规划建设提供指导。 二、本次评估的主要内容 按照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的要求,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城市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评估 (1)城市发展方向评估 根据现版《总规》,三江片的发展重点是近期向东,中远期向北。从城市新增建设用地的分布情况来看,实际的发展方向有所变化。由于南部地区(鄞州中心区)与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其用地增量大大高过东部新城建设,使整个三江片的近期发展方向显现为以向南、向西发展为重点。现版总规提出的“中远期重点发展北部”的要求也由于庄桥机场尚未搬迁的现实受到制约。而镇海片、北仑片沿海岸线发展的态势十分明显。 (2)空间布局评估 现版总规提出了“两带三片双心”组团式的结构。从《总规》实施情况来看,整体空间结构与《总规》的要求较为吻合。近年来,随着镇海新城南区及北仑西片区的发展建设,三江片、北仑片与镇海片在原来独立发展的基础上呈现相向发展的态势。特别是沿甬江、宁镇公路、通途路一带,连片发展的趋势明显,这也使得组团间生态绿地的保持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双心结构随着东部新城门户区、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也在逐步形成之中。 2、阶段性目标落实情况 (1)近期规划目标实施情况评估

城市发展的文化思考

城市发展的文化思考 摘要: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随着城市化的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文化面临着一系列不足和困境,城市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快速城市化发展中的主要课题与命题。城市文化发展涉及很多方面,需要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设计中文化因素的强调等多方面关系,以达到城市发展与文化发展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目的。 关键词:城市;文化;发展 “文化”是一个特殊的词汇,就其一般意义而言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历史形成的,特定的社会群体所共同具有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它是人类特殊的生活方式和活动方式,是社会成员共同的文明素质和心理结构,是民族的集体智慧、集体性格,是凝结在社会成员中的核心价值、行为定势。 具体到城市而言,正如美国著名学者刘易斯•芒福德( Lew is Mum ford)在《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一书中所说:“古代的社区过于稳定,它墨守成规旧俗,不愿采纳新的生活方式;如果古代人类有意突破这种保守社区的孤立和封闭状态,那么对此问题能够找到的最好答案莫过于

城市这一发明了。”“城市是一种特殊的构造,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专门用来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纵观历史,城市最早产生于古代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它经历了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四个发展时期。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大规模的近代工商业在城市中迅速发展,城市规模、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以大工业为中心的近代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城市发展又进入了新的时期,有学者称之为现代化城市或信息化城市时期。越来越多的人由农村迁移到城市,伴随着文明的演进而发展,城市越来越成为人类文化的摇篮和容器,成为文明生长的肥沃土壤,逐渐发展出自己特有的品格。 “城市”这一概念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学、政治学、地理学的范畴, 它同时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高级形态。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城市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文化发展的历史。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随着社会劳动分工的加深,随着人类社会秩序的完善,随着社会文化的日益发达,城市文化也随之一日千里包罗万象,形成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 人类建造城市,城市同样反作用于人类,城市文化通过城市物质要素表达出来,又依靠个人而存在发展下去,在此意义上,城市自身和人类共同造就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就其内涵和外延来看,城市文化不完全等同于其他文化,它具有鲜明的城市特点,是赋予城市朝气和独特性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教学提纲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 发布处室:重项办发布日期:2011-08-10 点击数:3339 【字体:大中小】保护视力色: “十二五”时期是宁波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既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也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抢抓机遇,破解难题,实现宁波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牢牢抓住经济转型升级这条主线。对宁波而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战略任务。“十二五”时期,宁波全市上下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行动起来,走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一、今后三年是决定宁波转型升级命运的关键时期 “十二五”时期宁波要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必须转型升级,而未来五年关键在前三年。当前,宁波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正经受着市场格局既有国外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又有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双重考验,要素资源既有供给瓶颈又有价格上升导致成本不断推高的双重困扰,节能减排既要完成硬指标又要保证城乡居民生态权益的双重压力,产业升级既要压“旧”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又要上“新”发展新兴产业的双重任务。宁波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经受住这一系列挑战与考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次转型升级不

能是局部性、策略性、缓慢性的转型升级,而是要全局性、战略性、紧迫性的转型升级。 (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倒逼和机遇 宁波经济出口比重大、外贸依存度高、国际市场依赖性强。“十二五”时期,假如我们不提高制造业附加值和服务业比重,GDP要保持10%左右的年均增长,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则分别要达到年均20%以上增速才能实现。在主要发达经济体消费模式改变、失业率居高不下、主权国家债务危机持续恶化和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今后5年外贸要达到年均20%的增速非常困难。 上述情况对高外贸依存度和货物贸易占主体的发展方式形成倒逼。宁波必须要抢抓国家实施扩内需战略的新机遇、国际市场新变化孕育的新机遇,从简单地卖低附加值的“仿制品”走向卖拥有专利、标准、品牌的高附加值“智造品”转变,从主要做“有形的货物贸易为主”向“有形的货物贸易与无形的服务贸易并重”转变,从主要面对国外生产向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生产转变。 (二)劳动力对象、利益等形成的成本倒逼和机遇 长期以来,宁波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了低成本竞争型和低附加值型的产业体系。现在这种比较优势越来越成为劣势,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困境。一是土地资源难以支撑。二是人口承载力难以支撑。三是生产要素价格难以支

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建设

.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建设 作者:曹阳来源:添加日期:11年03月01日 城市文化是一门城市管理科学,它不是单指某一特定的城市文化设施、市民的知识水平、教育程度高低等狭隘的文化现象,而是包括了城市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及其所形成的管理系统。 一、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城市文化是一门综合管理城市的学科,是城市组织体系的基本架构和行动方略的指导系统。城市文化的构成要素有城市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筑文化、自然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它们是自然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结合,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1、培育具有现代素质的市民。市民是城市的主体,是城市社会文明的创造者和体现者,也是城市文化的载体。城市市民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广大市民只有不断增强城市意识、开放意识、法制意识和现代生活环境意识,促进一个城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有浓郁的崇文意识、有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城市才能现代化。 2、塑造城市形象文化。城市形象文化主要指城市的外观形象,它包括城市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时尚的外观形象。诸如,城市的空间布局,建筑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道路,广场,公园,雕塑,路灯,栏杆,甚至路牌和广告等等。独特的文化来源于独特的自然和生态环境,所以,要建设和谐城市就必须充分认识自己城市的自然特色,保护自然和城市的文化特色。城市的发展是以健康的自然环境为前提的,自然环境是孕育城市文化的摇篮,因此,只有遵从自然规律的城市发展,才能产生经久不衰的城市文化。 3、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表现,是一个城市文化个性的生动体现,也是一个城市最独特的文化优势。历史文化使一个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充分挖掘利用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历史文物和文物依存的周边环境,是树立城市文化个性、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捷径之一。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可以与旅游、文化产业联姻,产生投入小、回报大的经济效益,它所起的品牌效应,绝非商业铺面和房地产等近期利益所能比拟的。 4、有繁荣发达的文化产业。所谓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娱乐产业、影视及音像制品业、新闻出版业、文化旅游业以及一些与文化相关的美食、美容、时装、休闲、美术品产业等等。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既可以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也可以极大地提高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doc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浙江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报请审批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xx-20xx年)(20xx年修订)》(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宁波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总体规划》实施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xx大、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做好宁波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要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建设水平,逐步把宁波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重点加强中心城及外围组团的规划统筹,在《总体规划》确定的2560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进一步加强与上海、杭州、舟山等周边城市的合作,共同开展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做好市域城乡空间管控,加强对所属县、市的规划引导。对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要统筹规划,在保持乡村风貌特色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农村现代化。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xx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395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20平方公里以内。要贯彻城乡规划法关

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严禁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加强边界管控,促进城市紧凑布局,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切实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要加快港口、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动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改善城市与周边地区交通运输条件。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要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高度重视城市地下管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统筹规划建设城市供水水源、给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要划定基础设施黄线保护范围,预留好各类设施用地并加强规划控制,保障建设实施。要建立健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重点提高城市应对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要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促进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发展。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绿色生态城区、绿色住区建设,强化工业、交通和建筑节能,引导城市转型发展。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限期达到《总体规划》提出的各类环境保护目标。划定城市蓝线保护范围,结合水域自然形态进行保护和整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型城市。 六、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要在市域范围内加强各类生态功能区的分级分区保护,构筑"连山、串城、面海"网络化的整体生态安全格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5年修订)-Ningbo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2015年修订)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5年修订)》已获得了国务院批复,现将总规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一、编制目的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作为指导城市发展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较好地引导和促进了宁波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随着区域发展背景的重大变化,宁波城市面临着新的发展问题,为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对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行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 二、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分为市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范围为宁波市行政辖区,面积9817平方公里,重点研究区域协调、市域空间结构、市域基础设施布局及重点城镇发展等。 中心城区范围包括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是本次总体规划修改的重点地域。中心城区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市区行政区域,面积2560平方公里,该区域的建设和发展实行统一规划与管理。

三、规划期限 本次总规修改期限至2020年。 四、城市性质 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五、城市职能 国际贸易物流港、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对外贸易口岸、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核心。 六、城市规模 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395万,城市建设用地420平方公里。 七、市域空间布局 1.市域总人口和城市化水平 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000万以内,城镇化水平达到75%以上。 2.市域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核两翼、两带三湾”多节点网络化市域空间格局。其中一核为宁波市区;两翼为由余姚市、慈溪市和杭州湾新区组成的北翼和由奉化市、宁海县和象山县组成的南翼;两带为东部滨海城镇产业带和西部山区生态人居带;

上海城市文化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上海城市文化发展指标 体系研究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上海城市文化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作者:上海艺术研究所《上海城市文化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来源:添加日期:10年08月27日 一、研究背景 21世纪是世界城市大竞争的时代,这意味着国际化大都市之间的竞争程度更为激烈,竞争范围更为广泛。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与之间、城市之间的竞争内容,已经从经济综合竞争力层面逐步扩大到文化竞争力的层面。当国际化大都市的“硬实力”——经济综合竞争力具备了相当的条件时,“软实力”——文化竞争力则成为竞争的重要“筹码”。这表明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程度,已经从单一指标转向多重指标。根据世界城市发展的实际,在城市的经济力、政治力要素指数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最具竞争意义、发展潜力、时效性的要素,往往是城市拥有的文化实力。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文化既是经济、政治发展水平的精神投影,也是经济、政治发展的物质表现,是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中最难以把握却又必须把握的要素,在未来的城市竞争力要素中将会占很大比重,城市之间新型竞争将基于文化领域与经济领域的双重博弈。本世纪成功的城市将是文化的城市,有文化竞争力的城市。① 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化底蕴的深厚和文化发展体制的现代化。许多发达国家在经历工业文化的长期发展之后,已经认识到城市文化的复兴对于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近年西欧展开城市复兴运动,其中文化旗舰项目成为城市复兴的重要战略,这项重要的发展战略计划包括对一些传统产业已经衰落的城市进行复兴。因为在产业衰落的同时,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均遭到破坏。城市复兴计划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手段,在物质空间、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等方面,对城市进行全面改善,使城市的经济活力重生,恢复已失效的社会功能,改善生态平衡与环境质量,并解决相应的社会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举办盛大庆典活动、文化旅游、体育赛事等文化措施,使这些城市综合提升其文化、经济和城市形象。这一举措将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采取经济手段激活城市发展力的同时,国际组织及各国文化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的文化政策,以实现文化的长期与稳定的发展。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文化政策促进发展政府间会议”。会议制定的《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指出,“发展最终可以用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

1.改革开放对宁波发展的重要意义

1.改革开放对宁波发展的重要意义 2007-5-27 20:15 提问者:chiukaymao|浏览次数:17655次 大家告诉要考试的 2007-5-28 09:43 最佳答案 改革开放对宁波发展的重要意义 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改革开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已成为社会共识。而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必须有一个好的社会环境。由于我国是在相当复杂的条件下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因而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以往不曾遇到的影响社会稳定的新问题。这些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是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也只能在改革发展中予以解决。 中国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但是改革开放一定要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保持社会稳定,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正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着眼,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江泽民同志也一再指出:"没有政治稳定,社会动荡不安,什么改革开放,什么经济建设,统统搞不成。 宁波位于我国改革开放最具活力、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并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成为浙江省的经济"发动机。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对于整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重大的战略意义。直接促进宁波、嘉兴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杭州、绍兴、台州、舟山、温州等地的发展,并对全省、乃至长江三角洲南翼地区的整体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宁波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正是在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指引下,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结果 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被一些姓"社"姓"资"的抽象争论束缚自己的思想和手脚。 当前宁波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期,随着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和WTO 过渡期的基本结束,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呈现明晰的新趋势。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市影响,适时采取应对策略,对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发挥开放新优势,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建设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促使经济增长的长期性因素主要是:物力资本的高积累率;人力资本的改善;技术进步;对外开放;更有效的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等等。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已为宁波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宁波经济处于投资驱动型阶段向技术驱动性阶段转换。当前经济高速增长是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中心城总体规划图 一、基本情况 1、城市概况 宁波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舟山群岛,南依三门湾,西接绍兴市,北濒杭州湾。下辖6区5县(市),市域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总人口660.86万人,其中市区面积2560平方公里,人口291.87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成为国内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46.4亿元,财政收入466.5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7亿吨,居全国第二,集装箱吞吐量520.8万标箱。随着北仑深水良港的开发建设,宁波城市空间由河口向滨海演进,形成了三江、镇海、北仑三片临江、滨海发展的空间格局。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十强,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首批文明城市。

区位图 2、宁波社会经济及城市发展的趋势与要求 “十五”时期是我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在城市化稳步推进和长三角区域格局重组的大背景下,宁波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面临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首先,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宁波提出了新的要求。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城市化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必须建设几个具有国际性功能、跨省域影响力与较强创新能力的城市,以强化我省在全国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战略地位。据此,宁波作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拥有深水港优势,将大力发展港口海运业、临港型工业和出口加工业,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辐射与集聚功能。 其次,《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对宁波都市区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国务院批准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中明确提出了发展三个都市区的目标,其中宁波都市区由宁波市区、舟山市区、奉化市区组成,实现甬—舟港口整体开发。由此,宁波城市将突破现有的城市格局框架和城市形态,城市规划要从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考虑设施的配置、交通的联系和产业的联动。 第三,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宁波区位条件,进一步强化宁波在长江三角洲南翼 经济中心的地位。杭州湾跨海大桥、沿海国道主干线、沿海铁路、甬金高速公路、甬金铁路

我国城市文化印象与发展瞻望

我国城市文化印象与发展瞻望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城市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集中体现,是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形象而具体的反映。城市能够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我以为,想要城市又好又快发展,不仅要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还要重视城市文化、解放文化力。换句话说,缺乏文化魅力的城市不能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我国已经进入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应当把进一步认识城市文化、增强文化活力、推动文化繁荣、建设各具特色的城市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怀此愿望,本文就我国城市文化印象、存在的文化误区和对城市文化发展的瞻望,谈谈一孔之见。 一、城市文化印象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我国大城市迅猛发展,中小城市缓慢发展,小城镇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城市里的棚户区被大量改造,狭窄的道路拓宽了,黑烟滚滚的工厂烟囱被拆除了,一座座立交桥出现了。高楼大厦纷纷拔地而起,高档住宅楼和居住区星罗棋布,旧城区和“夺中城”旧貌换新颜,开发区跃然而上。我国的城市发展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每当我们到达一座城市,看到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城市建设景象。可以说,这是我国城市

发展史上划时代的辉煌。 在我国城市发展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如果从文化的高度与深度来考量,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来衡量,不能不说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从对笔者所到过城市的印象来看,主要表现为水泥的城市、失忆的城市、堵车的城市、热饼的城市、分异的城市与脆弱的城市,这些都是应当引起注意的文化现象。人们不仅需要物质世界与物质文明,还需要精神世界与精神文明。上海世博会提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就是要追求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非常丰富的境界,既要安居乐业,又要赏心悦目,使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得到充实和满足。一座城市如果生产蓬勃发展,经济发达,但缺乏城市文化或文化畸形,那么绝不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城市。我们常说,未来城市的竞争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竞争。 所谓“水泥的城市”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城市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形成了一座座水泥森林。人们生活在远离自然的水泥环境中,出门是楼,回家是楼,到处是楼,给人一种封闭、压抑、冷漠的感觉,从而产生对自然环境和开放空间的渴望。二是城市地面的水泥化程度越来越高,使地面的透气性、渗水性大大降低,城市缺乏生气。城市道路是水泥路面,人行道是水泥板,钢筋混凝土立交桥和高架桥穿越城市,城市城市的护堤也是水泥砌筑的,城市广场的水泥覆盖率很高,城市以园也出现水泥化倾向。三是人们居住在钢筋混凝土构成的高层住宅楼里,早出晚归,相互接触的机会很少,邻里之间不相往来。城市居民的社会文化生活显得十分单调、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2004-2020)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2004-2020) 发布日期: 2006-8-21 中心城总体规划图 一、基本情况 1、城市概况 宁波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舟山群岛,南依三门湾,西接绍兴市,北濒杭州湾。下辖6区5县(市),市域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总人口660.86万人,其中市区面积2560平方公里,人口291.87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成为国内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46.4亿元,财政收入466.5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7亿吨,居全国第二,集装箱吞吐量520.8万标箱。随着北仑深水良港的开发建设,宁波城市空间由河口向滨海演进,形成了三江、镇海、北仑三片临江、滨海发展的空间格局。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十强,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首批文明城市。 区位图 2、宁波社会经济及城市发展的趋势与要求 “十五”时期是我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在城市化稳步推进和长三角区域格局重组的大背景下,宁波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面临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首先,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宁波提出了新的要求。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城市化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必须建设几个具有国际性功能、跨省域影响力与较强创新能力

的城市,以强化我省在全国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战略地位。据此,宁波作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拥有深水港优势,将大力发展港口海运业、临港型工业和出口加工业,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辐射与集聚功能。 其次,《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对宁波都市区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国务院批准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中明确提出了发展三个都市区的目标,其中宁波都市区由宁波市区、舟山市区、奉化市区组成,实现甬—舟港口整体开发。由此,宁波城市将突破现有的城市格局框架和城市形态,城市规划要从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考虑设施的配置、交通的联系和产业的联动。 第三,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宁波区位条件,进一步强化宁波在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的地位。杭州湾跨海大桥、沿海国道主干线、沿海铁路、甬金高速公路、甬金铁路的建设将使宁波由一个交通末端城市变成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特别是杭州湾大桥的建设,给宁波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将进一步影响宁波城市发展的格局,强化宁波中心城市地位。 第四,宁波城市自身功能提升、港口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完善也给宁波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市功能需进一步提升和优化,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需进一步改善;另一方面北仑港口如何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努力实现国务院提出的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的目标,已成为我市港口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课题。此外,鄞县行政区划的调整,也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宁波整体的发展。 二、规划指导思想及规划特点 本次规划立足长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发展战略,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城乡区域统筹,合理安排城乡空间;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使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防灾减灾能力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坚持现代化和适度超前的原则,建立相应的现代化设施建设标准;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营造兼具江南水乡与现代港城的城市个性,形成江、河、湖、港、桥融为一体的城市风貌特色。 三、规划主要内容 1、城市发展目标 到2020年,经济和社会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城乡发展协调,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现代化都市格局基本形成,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地位牢固确立。力争在2020年前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和社会发展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 经济发展目标:到2020年,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成为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浙江省对外开放窗口。 社会发展目标:到2020年,建成社会风尚良好、环境优美、文化繁荣、社保健全、人民生活安康的现代文明城市,确立浙江省高教和科研副中心的地位,更好地体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 建设发展目标:有序推进城市化进程,形成完善的城镇体系结构,拥有先进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城市管理规范有序。通过20年左右时间,把宁波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兼具国际港口和江南水乡特色的生态型现代化城市。 2、城市性质及城市规模 城市性质: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主要职能: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对外贸易口岸;浙江省对外开放窗口和高教、科研副中

宁波港发展史略

宁波港发展史略 宁波文史资料第九辑·宁波港史资料专辑 宋静之 宁波港是中国最古老的港口之一,春秋时期称句章港,唐朝称明州港,元朝称庆元港,明朝开始称为宁波港。宁波简称甬。 宁波港位于东海之滨,中国海岸线的中段,扼南北水路之要冲,前方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后方为四明山和天台山所环抱,四明山向东延伸到镇海区的澥浦附近伸入东海,形成了宁波市与舟山毗连海域的岛屿,天台山余脉的太白山,在北仑区柴桥附近伸入东海,形成了舟山群岛。这里的海岸带基本格局,早在7000前已经形成。镇海口以北至横塘的海岸,具有利于发展浅海养殖、海水晒盐事业的泥质沙岸。镇海口以南至北仑区郭巨镇峙头角的海岸,岸线曲折,岸滩稳定,水深湾阔的岩岸,是建设深水良港的理想之地。镇海口内的甬江,江面开阔,水深流稳,可通3000吨级船舶,是一个优良的河港口岸。 从宁波港出发的船只,有二股天然动力可利用:其—,北赤道暖流从南方流来,经过宁波港口外的东海流向日本,北冰洋寒流由北而来,绕过日本经过宁波港口外的东海南下,两流背向回流;其二,宁波港的气候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多刮西北风,夏季多吹东南风,风向随季节不同进行有规律的转变。唐朝大中元年(847年)明州商船利用上述的季风和洋流,从明州港(宁波港)出发,顺风顺水地航行,三昼夜到达日本值嘉岛,创造了帆船时代最快航速的记录。 以上所述的宁波港得天独厚的天时与地理优势,早在6000年前,河姆渡原始居民就开始开发利用,进行航海活动。宁波人的祖先,为了不辜负这样优越的地理环境,几千年来,化尽心血,历尽艰难,开发港口,发展航运事业,在港口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其中,有光荣的功绩,也有屈辱的记录;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有顺利发展的实况,也有曲折停滞的记载。了解一下宁波港的历史,必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宁波的历史和今后发展的趋势。为此,我把所阅所见所闻的有关资料,整理成文,简述如下,供大家参考。 创建于春秋后期 宁波的造船和航海事业发源地是河姆渡。河姆渡在余姚江北岸,距宁波市区约有25公里,今属余姚市罗江乡。1973年在那里发现新石器遗址,考古学上把这个遗址定命为河姆渡文化①。在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中,有六支木桨和许多淡水动植物以及鲨鱼、鲸鱼等海生动物的遗骸,还有陶制的船模等。经过考证,大约在六七千年前,住在河姆渡一带的原始居民,已经能制造船桨,使用舟楫,航行于河湖港湾和近海进行生产活动。也证明了河姆渡是宁波造船和航海事业发源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航海活动是中国最早的航海活动。 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浙东地区经济的开发,越王勾践于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后,“以南(东)疆句余之地,旷而称为句章,以章封伯之功以示子孙”②并开拓建城,成为港口。句章港址在城山渡(今宁波市江北区乍山乡城山渡村)。东距三江口(今宁波市区)22公里,西距河姆渡约三公里。溯姚江而上可达余姚县城,顺流可入甬江经镇海大浃口入海,是越国重要的通海门户。越王勾践开辟句章港是为了发展水师和加强与内越和外越联系。自建成后一直以军事活动为主,在经济上只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换活动,没有发挥过重要作用。从战国到隋朝近千年中,从句章港出发,进行海上军事活动,在史册上是屡见的,但进行海上贸易的记载,

2019年宁波经济发展趋势报告7页word文档

2019年宁波消费特点报告 一、2019年宁波消费趋势的基本特点 2019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紧紧围绕“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战略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攻坚克难,负重作为,商贸流通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态势。前三季度,我市累计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4.4亿元,同比增长9.6%,位居全省第七,比上半年前进一位;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6211.9亿元,同比增长7.5%,位居全省第六,比上半年前进一位。 一、消费品市场强势反弹。 今年前八个月,我市零售增长持续低迷,除4月份略有冲高外,其他月份的涨幅均低于去年同期,而刚刚过去的9月份却出现了强势反弹,限上社零比去年统一时期增长19.2%,高出去年同期13.2个百分点。从城乡看,9月份城镇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8亿元,比重达95.8%,同比增长20.2%,乡村实现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亿元,同比下降0.8%。分行业看,9月份批发业零售额同比增长79%,比去年同期提高45.8个百分点,零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15.2%,比去年同期提高11.9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依然未能“脱贫”,零售额分别下降13.5%和增长1.7%。 图1:2019-2019年限上社零情况(亿元) 二、主要商品增长提速 9月份,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的强势增长成为亮点,支撑消费市场回暖。去年同期由于钓鱼岛事件使得日系汽车销售直线下降,从而导致我市限上汽车类零售同比下降8.9%,在季节性因素和去年同期基数偏低等多重因素作用下,9 月份限上汽车类同比增长25.8%,拉动限上社零增长9.5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49.7%。石油及制品类也成为本月热点,同比增长36.8%,拉动限上社零增长4.5个百分点,贡献率达23.5%。生活必须品类已回到平稳增长的通道,同比增长10.9%。 表1:限上主要类值零售增长对比情况(%) 三、连锁超市难脱困境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地域文化与城市建筑 地域文化就是城市个性与特色形成的条件,城市个性与特色,就是与地域的民俗风情、文化的沉淀分不开的。北京就是中国的首都,天安门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就是东方文化的体现。凡就是从国外回来的华侨,大都来北京,瞧瞧北京的天安门,瞧瞧北京的坛庙文化建筑。这些坛庙文化建筑以及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群体,形成了北京的个性与特色。 尝试探究:天安门周边、故宫周围的地区,能否开发现代建筑? 提示:故宫就是我国深厚文化的体现。其周边的规划与建筑,必须与这种文化相匹配,如果开发现代建筑,北京的文化个性与特色也就被破坏了,也就失去了巨大的吸引力与辐射力,对历史古迹也就是巨大的破坏。 了解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掌握 地域文化的含义,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应用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一、对地域文化含义的认识 1.地域文化的形成 2.地域文化的含义 (1)地域文化就是人类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就是的产物。 (2)地域文化中“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文化”可以就是单要素的,也可以就是多要素的。 3.地域文化的特点 地域文化就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二、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城市地域文化往往是城市的 。 2.影响 (1)表现:影响 、交通工具以及 、 、 、 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 (2)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 。 ①表现?????影响城市的 形态影响建筑结构影响建筑 ②稳定性: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是 的,不会因其他因 素的改变而很快改变。 教材P42“图2-3-5阿拉伯国家的城镇”、“图2-3-6美国的摩天大楼”、P43“图2-3-7 欧洲宗教建筑” 提示:阅读这些景观图,应注意比较它们的差异性,然后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所在。 (1)阿拉伯国家的城镇:图中有大大小小的清真寺,清真寺建筑多就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封闭院套,四周环以拱廊或柱廊,中心的礼拜寺大厅顶部耸立着圆拱顶,其“阿拉伯式样”的图案,色彩尤为醒目。城市在自身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深深地打上了地域文化的烙印。阿拉伯国家信奉伊斯兰教,故其城镇带有浓厚的伊斯兰风格。 (2)美国的摩天大楼:阅读该图需观察美国城市建筑物的高低,并明确其形成原因。美国大城市中心为中心商务区,多就是摩天大楼,离开市中心区,建筑物高度急剧下降,然后又缓缓地向郊区递减。造成上述布局特点的主要原因就是,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发展历史较短,虽然大量移民来自欧洲,但美国人接受了欧洲居民自由的精神传统,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有别于欧洲的现代文化特征。 (3)欧洲宗教建筑:欧洲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格局与主体建筑风格已经形成,市中心区一般很少建现代化高楼大厦,高大楼群聚集在一起的情况比较少见。很多城市保留着大量历史建筑,在市中心多一些教堂等宗教建筑。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岭南文化?西关文化?广府文化?今年的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较少出现这种“大概念”。荔湾区区长唐航浩指出,荔湾“以小见大”,将主要就是考虑强化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十三行、沙面、西来初地、荔枝湾、白鹅潭等核心文化符号的聚焦功能,增强荔湾文化的国际识别度,而较少提诸如荔湾文化、岭南文化之类的大概念。接下来荔湾区将以陈家祠、西关大屋、西关五宝等西关文化重要元素为支撑,建设若干个民间文化创意体验区,让市民游客可以与文互动,从中享受文化、创造文化。 阅读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地域文化及对城市的影响。 【例证】下列四种房屋建筑图,反映了四种不同的建筑文化,也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宁波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

宁波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现状及发展趋 势 摘要:本研究文章通过对宁波这一港口城市历代以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地梳理,总结了宁波市百年来城市形态的历史演变特征,具体表现为点状形成阶段、块状城市形态、一城两镇不连续组团状组群形态以及“T”型带状群组形态四个阶段。在历史的演变中,主要提出了港口对宁波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重要影响,基于目前宁波城市发展的方向与目标,以提高港口优势为着眼点,对宁波空间形态的发展进行展望,并对其发展方向给予一定的个人建议和指出一定的发展问题。 关键词:港口城市空间形态历史演变发展宁波 一、概述 城市的空间形态是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在空间上的表征。对于港口城市而言,河道、水源及港口运输作用对城市的交通、经济、空间形态形成重要影响。港口作为港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中起着主导作用。以宁波这一典型的港口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港口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对宁波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作用,宁波城市(合称宁波六区)空间包括海曙、江东、江北老三区构成的老城区(三江片)、镇海、北仑两区及新并入市区的鄞州区,结合宁波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及遇到的机遇与挑战,探求宁波城市空间发展的合理趋势,进而促进宁波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二、研究区概况 宁波,全市总面积9816平方公里,人口760.57万(2010年)。位于浙东,长江三角洲南翼,北临杭州湾,西接绍兴,南靠台州,东北与舟山隔海相望。宁波取自“海定则波宁”,简称甬,地处东海之滨,1844年,宁波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中的一员,由近代资本主义港口城市到现代作为浙江省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港口对宁波城市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宁波港已是中国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口。 三、宁波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 基于详实的历史资料,由时间发展为主要脉络,以宁波港口历史作用的变化为主要考虑因素,总结出宁波作为典型的港口城市在空间形态上的历史演变。随着宁波港口从内河港向河口港、海岸港的迁移,城市空间形态具体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如图2所示)即明清以前的点状形成阶段、鸦片战争后民国时期形成的块状城市形态、1985年镇海县的撤销,宁波空间发展成一城两镇(一城——老城区,二镇——镇海区、北仑区)的不连续组团状组群形态以及90年代后逐渐形成的“T”型带状群组形态。 3.1 明清以前的点状形成阶段宁波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但宁波的行政区域在唐代以前屡次更迭,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821年(长庆元年),明州(今宁波)州治从鄞江小溪(今鄞州鄞江)迁至三江(甬江、余姚江、奉化江)口,并筑内城,标志着宁波建城之始,892年(唐景福元年)建成了宁波之郭——罗城,从此,明州市域范围逐渐形成。明清以前,宁波作为内河港城市,城市规模非常小,形态基本以点状为主,如《管子》所说,倾向于“因填材,就地利”的模式,点状小镇主要位于余姚江、奉化江一隅,城市腹地狭小,以宁绍平原为主。 3.2 鸦片战争后民国时期形成的块状城市形态 1844年(鸦片战争),宁波正式开埠,原有城市点状形态逐渐壮大,江北港址逐渐形成。宁波城市规模逐渐跨过奉化江和余姚江,向江东、江北发展,宁波老城被分为海曙、江东、江北3区,形成块状城镇,民国初年,宁波地方政府“堕城垣,兴市政”,拆除了旧城墙,城市空间形态进一步发展,沿三江轴向蔓延,空间

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

解决传统城市规划方法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矛盾的新途径 ——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 姓名:赵睿班级:园硕09-4 学号:3095546 摘要: 城市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正确的城市规划方法的指导,本文在明晰传统城市规划方法和当代中国城市化发展出现矛盾的基础上,对一种更为前沿和科学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方法——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展开理解,尽管城市发展依旧面临许多问题,这一创新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无疑将给传统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带来一场冲击和震荡。 关键词: 传统城市规划,城市发展战略,城市主题文化,理论建设,城市建设 正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随着中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单一“土地使用功能”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导的传统城市规划方法越来越不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了。由于传统城市规划方法的模式僵化和理论滞后,传统城市规划理念与实际中的具体问题相互脱节,导致中国城市目标趋同、功能重复、产业同构、形象单一。特别是导致“千城一面”、“特色危机问题”,及功能与结构混乱问题的主要根源,就是传统城市规划方法形成的“性质——规模——空间布局”为模式的物质空间规划方法所造成的,是传统城市规划方法建立在一种不确定基础上造成的。为此,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简称概念性规划,被引入我国城市规划之中。但经过十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未能弥补传统城市规划的种种不足,城市功能混乱,城市无序扩张加重,城市特色危机越演越烈等现象,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有效的遏制。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是关于城市总体发展目标意图、发展步骤、实施方案、落实重点的研究、设计和昭示。由于其内容的战略性和综合性,它已成为指导城市中长期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指导其他城市空间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的首要依据。但是,在实践中,战略规划所运用的理念和方法、执行程序和运用工具都存在相当大的随意性。由于城市战略规划本身的研究不充分、规划不准确,更造成了战略规划的“软约束性”,影响到实施的有效性。相比较城市的总体规划或控制行详细规划等空间规划,城市战略规划从形式到内涵,从方法及理论,从机制到落实措施,都显得远未成熟,亟待创新。 纵观国内外同类研究,在新世纪之初集中形成了一大批围绕城市战略规划的理论和实践总结的研究成果。这正反映了城市战略规划在全球化和城市世纪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