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外汉语学生参考书目、相关工具书、语料库和重要期刊

对外汉语学生参考书目、相关工具书、语料库和重要期刊

对外汉语学生参考书目、相关工具书、语料库和重要期刊
对外汉语学生参考书目、相关工具书、语料库和重要期刊

对外汉语专业生主要参考书目、相关工具书、语料库和重要期刊主要参考书目:

1.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4

2.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国家汉办编印,1996

3.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4.刘珣《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

5.周小兵等:《对外汉语教学入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6.盛炎:《语言教学原理》,重庆出版社,1990

7.李晓琪、李泉等主编:《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22种),商务印书馆,2006

8.赵贤洲《对外汉语教学通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

9.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语文出版社,1999

10.崔永华《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

11.周健《汉语课堂教学技巧与游戏》,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12.杨德峰《汉语与文化交际》,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3.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周健《商务馆实用汉语师资培训教材?汉语课堂教学技巧325例》,商务印书馆,2001

14.陈枫《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华书局,2008

15.陆俭明:《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16.王魁京:《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7.Rod Ellis:《第二语言习得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8.崔永华:《词汇、文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19.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80

20.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02

21.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2.葛兆光:《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3.程棠:《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第2版)》,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8

24.齐沪扬:《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5.史根东:《教师创新行为案例与与评议》,中国科技出版社,2004

26.徐子亮、吴仁甫:《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7.陈宏吴勇毅:《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案设计》,华语教学出版社,2003 28.张普:《Learning 与对外汉语教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9.张凯:《语言测验理论与实践》,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30.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1.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商务印书馆,1997

32.朱川:《汉语语音学习对策》,语文出版社,1997

33.袁振国主编:《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4.申克著:《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35.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6.张祖忻、朱纯等:《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37.林崇德:《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8.黄昌宁等《语料库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02

39.傅承德《自然语言理解的方法与策略》,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40.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89

41.桂诗春《实验心理语言学纲要》,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42.王力《中国语言学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

43.罗常培《普通语音学纲要》,商务印书馆,2002

44.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93

45.冯胜利《汉语韵律句法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6.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

47.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商务印书馆,2000

48.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49.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

50.陈保亚《论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语文出版社,1996

51.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52.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53.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4.孔汝煌:《中华诗教与人文素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55.叶蜚声:《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56.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4

57.黄伯荣:《现代汉语》(增订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8.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中华书局,1999

59.于根元:《应用语言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3

60.[美] 拉里A 萨默瓦等,闵惠泉等译:《跨文化传播》,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4

6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英文版可参见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商务印书馆,1980

62.冯志伟《现代语言学流派》,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

63.利奇《语义学》(李瑞华等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64.冯志伟《计算语言学基础》,商务印书馆,2001

65.张公瑾、丁石庆主编《文化语言学教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66.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第二版),语文出版社,2001

67.江新《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68. 丁迪蒙《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技巧》,学林出版社,2006

69.卢华岩《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行为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70.张和生《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相关工具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孟琮等《动词用法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郑怀德等《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商务印书馆,2003

俞士汶等《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王寅《简明语义学词典》,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

陆谷孙主编《英汉大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理查兹等《朗曼语言学词典》(刘润清等译),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

克里斯特尔《现代语言学词典》(沈家煊译),商务印书馆,2000

戚雨村等《语言学百科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

重要期刊:

1.《中国语文》(社科院语言所)

2.《语言文字应用》(语用所)

3.《世界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学会)

4.《语言研究》(华中科技大学)

5.《语文建设》(国家语委)

6.《汉语学习》(延边大学)

7.《语言教学与研究》(北京语言大学)

8.《语言科学》(徐州师范大学)

9.《当代语言学》(社科院语言所)

10.《古汉语研究》(湖南师范大学)

11.《汉语学报》(华中师范大学)

12.《中国社会语言学》(中国社会语言学学会,澳门)

13.《语言文字学》(人大复印资料)

14.LANGUAGE(美国)

15.《修辞学习》(复旦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

16.《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版)

17.《语文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

18.《香港语文建设通讯》

另有《中国语言学报》(中国语言学会)、《中国方言学报》(中国方言学会)、《语言学论丛》(北京大学)、《南开语言学刊》(南开大学)、《南大语言学》(南京大学)等学术辑刊。

语料库及网络资源

在语言学中,语料库(Corpus)指大量文本的集合,库中的文本(称为语料)通常经过整理,具有既定的格式与标记,特指计算机存储的数字化语料库。

语料库是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基础资源,也是经验主义语言研究方法的主要资源。应用于词典编纂,语言教学,传统语言研究,自然语言处理中基于统计或实例的研究等方面。

语料库有三点特征:

1.语料库中存放的是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真实出现过的语言材料,因此例句库通常不应算作语料库;

2.语料库是承载语言知识的基础资源,但并不等于语言知识;

3.真实语料需要经过加工(分析和处理),才能成为有用的资源。

北京大学《人民日报》标注语料库:https://www.doczj.com/doc/ff7741094.html,

北京语言大学的语料库:https://www.doczj.com/doc/ff7741094.html,/kych/H.htm

清华大学的汉语均衡语料库TH-ACorpus:https://www.doczj.com/doc/ff7741094.html,/ainlp/source.htm 山西大学的语料库: https://www.doczj.com/doc/ff7741094.html,/homepage/cslab/sxuc1.htm

台湾中研院的语料库:

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https://www.doczj.com/doc/ff7741094.html,.tw/SinicaCorpus

或https://www.doczj.com/doc/ff7741094.html,.tw/~tibe/2-words/modern-words/

或https://www.doczj.com/doc/ff7741094.html,.tw/ftms-bin/kiwi.sh

近代汉语标记语料库:https://www.doczj.com/doc/ff7741094.html,.tw/Early_Mandarin/

古汉语语料库:https://www.doczj.com/doc/ff7741094.html,.tw/ftms-bin/ftmsw3

或https://www.doczj.com/doc/ff7741094.html,/projects/scriptasinica/cgi-bin/ghy/kiwi.cgi

或https://www.doczj.com/doc/ff7741094.html,.tw/~tibe/2-words/old-words/

台湾南岛语典藏:https://www.doczj.com/doc/ff7741094.html,.tw/Formosan/

闽南语典藏:https://www.doczj.com/doc/ff7741094.html,.tw/

汉籍电子文献:https://www.doczj.com/doc/ff7741094.html,.tw/~tdbproj/handy1/

或https://www.doczj.com/doc/ff7741094.html,.tw/ftms-bin/ftmsw3

香港城市大学的LIV AC共时语料库:https://www.doczj.com/doc/ff7741094.html,.hk/livac/

或http://www.LIV https://www.doczj.com/doc/ff7741094.html,

浙江师范大学的历史文献语料库: https://www.doczj.com/doc/ff7741094.html,/xueke/hyywzx/xkjj.htm

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的双语语料库:https://www.doczj.com/doc/ff7741094.html,/corpus/query_process.php

中文语言资源联盟:https://www.doczj.com/doc/ff7741094.html,/xyzy.htm

语料库语言学在线:https://www.doczj.com/doc/ff7741094.html,

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检索: https://www.doczj.com/doc/ff7741094.html,/login.aspx

古代汉语语料库检索: https://www.doczj.com/doc/ff7741094.html,/login.aspx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提供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英双语三个语料库的检索:

https://www.doczj.com/doc/ff7741094.html,:8080/ccl_corpus/index.jsp?dir=xiandai 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https://www.doczj.com/doc/ff7741094.html,/

对外汉语教师网https://www.doczj.com/doc/ff7741094.html,

对外汉语教学资源网https://www.doczj.com/doc/ff7741094.html,

国家对外汉语网https://www.doczj.com/doc/ff7741094.html,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https://www.doczj.com/doc/ff7741094.html,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本课程的考试要求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课程本科的结业水平。古代汉语课程的自学内容和考核目标是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学习目的以及自学考试特点编制而成的。自学内容共分两大部分,即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和古文阅读实践。基础知识方面包括绪论、文字、词汇、语法、古代文献阅读的基本知识等部分,古文阅读实践方面包括古文阅读、古文句读、古文今译、古文背诵等部分。除绪论部分外,其他各部分均一一列出知识点,并提出具体的考核要求。其中,凡要求“识记”的内容,应考者应能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识记。凡要求“理解”的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和理论都与考核点直接相关,应考者应熟知其概念和有关知识,理解其原理,并能在语言环境中予以辨认。凡要求“应用”的内容,必须做到在了解有关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使之转换为能力,即能运用有关知识和理论来分析解决古代汉语书面语中的相关问题,并指导对古书的阅读。 壹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能较系统地掌握大纲所列出的各种基础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说明同文字、词汇、语法等内容有关的语言现象。 一、文字部分

(一)基本要求 了解汉字的结构类型和字体演变常识。重点掌握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并能通过结构分析辨认或理解常用汉字的本义。理解并掌握古书用字中字与字关系的各种常见现象。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1.汉字的形体结构 (1)识记:许慎提出的“六书”中象形、指意、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概念。 (2)理解:象形、指意、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 (3)应用:掌握指定教材中分析过的所有例字的形态结构类型,并能举一反三,对与教材所举例字形体结构相似的汉子予以正确分析。 (4)应用:了解义符、声符等概念,并能分析它们的相互关系。 2.汉字本义与形体结构的关系 (1)理解:指定教材分析过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本义及其同形体结构的关系。 (2)应用:掌握形声字的本义同义符的关系。 3.古书用字中字与字关系的情况 (1)理解:了解通假字、异体字、分化字等概念,并能分辨这三种用字现象的区别。 (2)应用:了解本字、后出本字、通假字、本义与假借义等概念,对于指定教材中所举的通假字例及文选中曾注明的常见通假字能够正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 1.范围 本规范(草案)提出了现当代社会生活中比较稳定的、使用频率较高的汉语普通话常用词语 56 008 个,形成《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给出了词语的词形。 本规范(草案)可供中小学语文教学、扫盲教育、汉语教育、中文信息处理和辞书编纂等方面参考、采用。 2.术语和定义 2.1 常用词 现代汉语普通话范畴中使用频率高、适用范围广的词语。 2.2 词形 本规范(草案)指词语的书写形式。 2.3 词频 在一定数量的语料中同一个词语出现的频度,一般用词语的出现次数或覆盖率来表示。本规范(草案)指词语的出现次数。 2.4 频级 同一语料调查范围中词频数相同的为一个频级。本词表频级统计分两步:第步形成不同类型语料库的频级,即原始频级。第二步形成总语料的频级,就是将几个原始频级之和再除以不同类型语料库的数目。 3.研制原则 3.1 词和语兼顾原则 本规范(草案)的词语收录,以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为主。同时,根据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也收录一些常用的缩略语、成语、惯用语等熟语,以及表达整体概念名称的其他固定短语。 3.2 系统性和实用性兼顾原则 本规范(草案)的词语收录,既注意词语的系统性,又注意词语在语用中的实用性。如以表示季节为根词的一些词,全部收录它的加缀词“初春”“初冬”“初

秋”“初夏”,但对于“‘晚'+季节”的词语,只收录“晚春”“晚秋”,未收录“晚冬”“晚夏”;对于“‘残'+季节”的词语,只收录“残冬”未收录“残春”“残 秋”“残夏”。 4.《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说明 4.1 本表研制过程中,收集词语同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语料库”核心语料库、厦门大学的新词语语料库、《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等所收词语进行了比对,并查验了该词在人民网《人民日报》报系网页以及 Google 网简体中文网页、百度网等常用网页上的使用情况。 4.2 本表用来检测词频的语料库有: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语料库”中经分词标注的4 500万字语料、《人民日报》2001年?2005年约1.35亿字的分词标注语料和厦门大学的现当代文学作品语料库约 7 000 万字的语料。总共 2.5 亿字。 4.3 本表共收录常用词语56 008个,包括单音节词3 181 个,双音节词语40 351 个,三音节词语 6 459个,四音节词语 5 855个,五音节和五音节以上词语 162个。表内条目按频级升序排列,频级相同的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 4.4 本规范(草案)提供了《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的音序索引,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同音的条目按笔画数由少到多排列。其中,词语的读音只供检索使用,不代表词语的读音规范。

现代汉语“他”(CCL语料库)

现代汉语“他”(CCL语料库) 13、14世纪、、、轻一代的健康发展,教育必须从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生产性的。教育还通过培养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所需要的人才,使他人具有当时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用以巩固和发展一定社会、、、进行政治理论、思想品德等的教育;人们无论进行何种生产劳动或其他种种活动,都需要强健的体力,这就要求增强学生的体质。处理好教育、、、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只是他们的哲学思想或政治思想的组成部分,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问世为标志。他号召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提出统一学校制度,主张采用班级授课制、、、主张采用班级授课制,扩大学科的门类和内容,普及初等教育。他从适应自然秩序的原则和感觉论出发,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如直观性、、、、、、、自觉性积极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量力性原则等。他认为人总是首先通过观察事物本身、从事物来源去获得知识,所以教学、、、、、、儿》、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斯宾塞的《教育论》等。他们对教育学的发展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在大学、、、9、2、、、献。而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则始于德国哲学家康德。他于1776年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哲学讲座中开讲

教育学。最早以教育、、、、、、06年)。赫尔巴特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建立了教育学的体系。他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美德性",强调运用严厉的方法管理儿童、、、、、、严厉的方法管理儿童,以建立秩序和纪律,保证教育过程顺利进行。他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认为教学是教育的主要手段,教育是教学目的、、、、、、教学是教育的主要手段,教育是教学目的。根据统觉主理学的原理,他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后来被他的学生发、、、、、、原理,他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后来被他的学生发展为"五段教学法"。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西方教育、、、、、、校旧教育,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他提出,要用共产主义精神教育青年一长,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他提出,要用共产主义精神教育青年一长,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青年要成为真正共产主义者,必须要用人类、、、、、、点阐述这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的教育家。其代表作是《新教育大纲》。他认为:教育是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有依存关系;教育既受生产方式也、、、、、、师。这是因为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他们的志趣、爱好、性格、才能千差万别。教师在进行教育工作时,既要、、、教育现象分复杂,与其他社会现象、自然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教育学又是在不断地综合、、、、、、现象、自然现象有

古代汉语 课文翻译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 注释 1、曰:叫作 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3、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 4、状:形状 5、乌:乌鸦 6、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 7、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8、是:这 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10、故:所以 11、湮:填塞 古今异义词 赤足:1.文中指红色的脚。 2.现代汉语中指光脚。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 ①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 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④河,渭:黄河,渭水。 ⑤北饮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⑥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⑦邓林:地名,现在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既“桃林”。 ⑧未至:没有赶到。 ⑨渴:他感到口渴。 ⑩弃:遗弃。 夸父逐日全文翻译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 1.古代汉语(四册)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8 2.春秋左传注(四册)杨伯峻中华书局1981 3.古代汉语(上下)荆贵生主编黄河出版社1997 4.古代汉语(上下)郭锡良等编商务印书馆2001 5.古代汉语(上中下)许嘉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6、古代汉语(上下)朱振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 7、古汉语实词释辨程湘清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8、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张双棣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9、古代汉语讲授纲要郭锡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3 10、汉字文化解读何金松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11、古汉语精要(上下)罗骥姚天金云南大学出版社1992 12、古代汉语(上下)戴伟周文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13、古代汉语常识王力商务印书馆2002 14、古代汉语张世禄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 15、古汉语速成读本刘庆俄中华书局2002 16、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7、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1981 18、文字形义学概论高亨齐鲁书社1981 19、中国文字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 20、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1988 21、汉字学概要王宁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2、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梁东汉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 23、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王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24、宋元明六书学研究党怀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5、汉字部首讲解左民安等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26、说文解字部首通释董莲池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7、20世纪《说文》学流别考论张标中华书局2003 28、甲骨学通论王宇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29、商周古文字读本刘翔等语文出版社1989 30、西周甲文注陈全方等学林出版社2003 31、中国文字学书目考录刘志成巴蜀书社1997 32、汉语音韵学王力中华书局1981 33、应用音韵学李葆瑞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4、音韵学教程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35、汉语音韵学基础陈复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 36、汉语音韵学董同龢中华书局2001 37、音韵学通论胡安顺中华书局2001 38、中国音韵学史张世禄上海书店1984 39、历代汉语音韵学文选汪寿明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40、汉语诗律学王力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41、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丁声树、李荣中华书局1981 42、汉字古音手册郭锡良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43、训诂学郭在贻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44、训诂学洪诚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

古代汉语郭锡良句子翻译重点

古代汉语下册翻译三十题 1、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 2、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万物兴起不去干预,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有所作为但不靠它达到什么目的,功成而不自己居功。正是因为不居功,所以永远不失去功。) 3、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大道理,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 4、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伯夷以辞让君王之位而博得名声,孔子以谈论天下而显示渊博,这是他们的自我夸耀,不正像你刚才自以为河水广大一样吗?) 5、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中没有称道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失传了。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一定要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6、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所以君子远离厨房。) 7、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 8、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然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 9、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再说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烧陶炼铁,使得一切东西都是从自己家里拿来用呢?为什么忙忙碌碌地同各种工匠进行交换

部分学校对外汉语考研参考书目汇总

部分学校对外汉语考研参考书目汇总 2008-08-23 16:57 北京师范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33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 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 黄伯荣《现代汉语》、 胡裕树《现代汉语》、 王力《古代汉语》、 张之强《古代汉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郭志刚《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30 张斌《新编现代汉语》(复旦大学出版社)、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 陈昌来、齐沪扬《应用语言学纲要》(复旦大学出版社)(复试: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要略》) 华东师范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29 语言基础+作文 对外汉语教学未定 语言基础+作文 民俗学 5

文学基础+作文 文艺学 3 文学基础+作文 中国古代文学 11 文学基础+作文 汉语言文字学 9 汉语基础+作文 文学基础:《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语言基础:《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汉语基础:《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20 王德春《语言学概论》(外教社)、 胡裕树《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课文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翻译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个妻子,名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难产,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不符合法制,您的利益会受到损害。”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如何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很难铲除干净,何况是您那受到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待。”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既属于郑,又归为自己,成两属之地。公子吕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请求去服待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疑虑。”庄公说:“不用管他,他自己会遭到灾祸的。”太叔又把两处地方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公子吕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他最终会垮台的。” 共叔段修整了城郭,准备好了充足的粮食,修缮盔甲兵器,准备好了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都。武姜准备为共叔段打开城门做内应。庄公知道了共叔段偷袭郑的日期,说:“可以出击了!”于是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到共国。 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过了些时候,庄公后悔了。有个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去把贡品献给郑庄公。庄公赐给他饭食。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颍考叔答道:“小人有一个母亲,我吃的东西她都吃过,只是从未吃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庄公说:“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颍考叔说:“请问您为什么这么说?”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颖考叔他后悔的心情。颍考叔答道:“您有什么忧虑的?只要掘地挖出泉水,挖个隧道,在那里见面,那谁能说不是这样(不是跟誓词相合)呢?”庄公依了他的话。庄公走进隧道去见武姜,赋诗道:“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于是姜氏和庄公作为母亲和儿子跟从前一样(即恢复了母子关系)

古代汉语郭锡良教材主要文选重点字词解释

古代汉语郭锡良教材主要文选重点字词解释 1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2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3(少)益耆食。 4老臣贱(息)舒祺。 5没死以(闻)。 6(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7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8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9非(弗)思也。 10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11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12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13恣君之(所)使之。 14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15(惊)姜氏 16今京不(度) 17无(生)民心 18夫人将(启)之 19(隧)而相见 20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 21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22不(介)马而驰之。 23从左右,皆(肘)之。 24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5以(劝)事君者。 26若(望)仆不相(师)。 27适足以见笑而自(点)耳。 28故祸莫(憯)于欲利。 29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 30(显)岩穴之士。 31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 32随而(媒孽)其短。 33(倡优)蓄之。 34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 35则仆偿前辱之(责)。 36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37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38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9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40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41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42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43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4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45无(以),则王乎? 4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7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 48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49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50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51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52徐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53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 54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55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 56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57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58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59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60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 61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 62(之)二虫又何知。 63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6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65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66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 67七月(流火) 68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69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70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71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72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73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74(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7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76上入执(宫)(功) 77(朋)酒斯飨 78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79(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80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81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 82(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国家语委十五科研重大项目-现代汉语语料库的建设及深加

国家语委十五科研重大项目-现代汉语语料库的建设及深加工 国家语委语料库科研成果简介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计算语言学研究室 一、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介绍 语料库是存储于计算机中并可利用计算机进行检索、查询、分析的语言素材的总体。基于语料库的分析方法是对传统的基于规则的分析语言的方法的一个重要补充。语料库具有“大规模”和“真实”这两个特点,因此是最理想的语言知识资源,是直接服务于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基础工程。近十几年来,美、英、法、德、日等国家都投入巨资,相继建立了大规模的语料库,如英国国家语料库BNC等。我国从1990年开始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持,组织了语言学界和计算机界的专家学者共同建立了大型的国家级语料库,即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 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是一个大型的通用的语料库,以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语言文字规范和标准的制定、语言文字的学术研究、语文教育和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为主要服务目标。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作为国家级语料库,在汉语语料库系统开发技术上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在语料可靠、标注准确等方面具有权威性。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面向国内外的长远需要,选材有足够的时间跨度,语料抽样合理、分布均匀、比例适当,能够比较科学地反映现代汉语全貌。 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由人文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综合三个大类约40个小类组成。具体类别如下: 1.人文与社会科学类划分为8个大类和30个小类:(1)政法:哲学、政治、宗教、法律;(2)历史:历史、考古、民族;(3)社会:社会学、心理、语言文字、教育、文艺理论、新闻、民俗;(4)经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政治经济、财贸经济;(5)艺术:音乐、美术、舞蹈、戏剧;(6)文学:小说、散文、传记、报告文学、科幻、口语;(7)军体:军事、体育;(8)生活。

当汉语语料库文本分词规范草案

973当代汉语文本语料库分词、词性标注加工规范 (草案) 山西大学从1988年开始进行汉语语料库的深加工研究,首先是对原始语料进行切分和词性标注,1992年制定了《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文本分词规范》。经过多年研究和修改,2000年又制定出《现代汉语语料库文本分词规范》和《现代汉语语料库文本词性体系》。这次承担973任务后制定出本规范。本规范主要吸收了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并兼顾各家的词性分类体系,是一套从信息处理的实际要求出发的当代汉语文本加工规范。本加工规范适用于汉语信息处理领域,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以便适用于不同的中文信息处理系统。 《973当代汉语文本语料库分词、词性标注加工规范》是根据以下资料提出的。 1.《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规范》,中国国家标准GB13715,1992年 2.《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类标记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003年发布 3.《现代汉语语料库文本分词规范》(Ver 3.0),1998年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语言信息处理研究所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4.《现代汉语语料库加工规范——词语切分与词性标注》,1999年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 5.《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类标记规范》,2002年,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计算语言学研究室 6.《现代汉语语料库文本分词规范说明》,2000年 山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山西大学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7.《資讯处理用中文分词标准》,1996年,台湾计算语言学学会 一、分词总则 1.词语的切分规范尽可能同中国国家标准GB13715《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规范》(以下简称为“分词规范”)保持一致。本规范规定了对现代汉语真实文本(语料库)进行分词的原则及规则。追求分词后语料的一致性(consistency)是本规范的目标之一。 2.本规范中的“分词单位”主要是词,也包括了一部分结合紧密、使用稳定的词组以及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出现在切分序列中的孤立的语素或非语素字。本文中仍用“词”来称谓“分词单位”。 3.分词中充分考虑形式与意义的统一。形式上要看一个结构体的组成成分能否单用,结构体能否扩展,组成成分的结构关系,以及结构体的音节结构;意义上要看结构体的整体意义是否具有组合性。 4. 本规范规定的分词原则及规则,既要适应语言信息处理与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需要,又力求与传统的语言学研究成果保持一致;既要适合计算机自动处理,又要便于人工校对。 5.分词时遵循从大到小的原则逐层顺序切分。一时难以判定是否切分的结构体,暂不切分。 二、词性标注总则 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性标注主要原则有三个: (1)语法功能原则。语法功能是词类划分的主要依据。词的意义不作为划分词类的主要依据,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参照南大参考书目总结,仅供参考) 《康熙字典》《辞源》《辞海》《古汉语常用字典》《经藉篡诂》《经传释词》《词诠》《 现代汉语词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经典释文》《说文解字》《广韵》《中原音韵》《切韵 》直音法反切法 偏义复词本义引申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联绵词古音通假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判断句被动句同义词训诂四书集注说文四家三家诗诗韵韵脚韵例双声叠韵正义传笺十三经注疏集注曰为谓之章句谓之谓言貌犹之言之为言 读为读曰读若读如如字衍文脱文形训声训破读毛诗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檄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句读四六词类活用三十六字母稽古引经 倒置迂回委婉夸饰平水韵黏对拗句拗救流水对借对词调 名词解释。 1、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 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如“毛”,“莫袍切”。《康熙字典》用此法。 3、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如“有缓急,非有益也。”“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 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5、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 6、假借义: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 7、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 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如上、下、本、末、亦、刃。 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 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江、沐。意符相同的形声字意义上大都合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如贝与财物有关,言与言语有关,心与心理有关。 E、转注:说法不一。 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 8、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 9、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狱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乐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睹覩。

古代汉语(重点句子翻译,段落翻译)知识分享

古代汉语(重点句子翻译,段落翻译)

句子翻译: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去服侍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 ————《郑伯克段于鄢》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为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您(指齐国诸侯之师)比邻渤海,我们居住在南海,本来两国相距甚远,一向互不相干。不料您进入了我们的领地,这是为什么呢? ————《齐桓公伐楚》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 ————《齐桓公伐楚》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没有向您进贡,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那还是请您到水边上去问问吧。 —————《齐桓公伐楚》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如果您使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很多,恐怕也没有什么用处了吧。 ————《齐桓公伐楚》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宫之奇谏假道》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 ————《宫之奇谏假道》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 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爱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 ——-——《宫之奇谏假道》 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维德是依。 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 —————《宫之奇谏假道》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 1.范围 本规范(草案)提出了现当代社会生活中比较稳定的、使用频率较高的汉语普通话常用词语 56 008个,形成《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给出了词语的词形。 本规范(草案)可供中小学语文教学、扫盲教育、汉语教育、中文信息处理和辞书编纂等方面参考、采用。 2.术语和定义 2.1 常用词 现代汉语普通话范畴中使用频率高、适用范围广的词语。 2.2 词形 本规范(草案)指词语的书写形式。 2.3 词频 在一定数量的语料中同一个词语出现的频度,一般用词语的出现次数或覆盖率来表示。本规范(草案)指词语的出现次数。 2.4 频级 同一语料调查范围中词频数相同的为一个频级。本词表频级统计分两步:第一步形成不同类型语料库的频级,即原始频级。第二步形成总语料的频级,就是将几个原始频级之和再除以不同类型语料库的数目。 3.研制原则 3.1 词和语兼顾原则

本规范(草案)的词语收录,以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为主。同时,根据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也收录一些常用的缩略语、成语、惯用语等熟语,以及表达整体概念名称的其他固定短语。 3.2 系统性和实用性兼顾原则 本规范(草案)的词语收录,既注意词语的系统性,又注意词语在语用中的实用性。如以表示季节为根词的一些词,全部收录它的加缀词“初春”“初冬”“初秋”“初夏”,但对于“‘晚’+季节”的词语,只收录“晚春”“晚秋”,未收录“晚冬”“晚夏”;对于“‘残’+季节”的词语,只收录“残冬”未收录“残春”“残秋”“残夏”。 4.《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说明 4.1 本表研制过程中,收集词语同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语料库”核心语料库、厦门大学的新词语语料库、《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等所收词语进行了比对,并查验了该词在人民网《人民日报》报系网页以及Google网简体中文网页、百度网等常用网页上的使用情况。 4.2本表用来检测词频的语料库有: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语料库”中经分词标注的4 500万字语料、《人民日报》2001年~2005年约1.35亿字的分词标注语料和厦门大学的现当代文学作品语料库约7 000万字的语料。总共2.5亿字。 4.3 本表共收录常用词语56 008个,包括单音节词3 181个,双音节词语40 351个,三音节词语6 459个,四音节词语5 855个,五音节和五音节以上词语162个。表内条目按频级升序排列,频级相同的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 4.4 本规范(草案)提供了《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的音序索引,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同音的条目按笔画数由少到多排列。其中,词语的读音只供检索使用,不代表词语的读音规范。

古代汉语十八课翻译精品

【关键字】情况、力气、方法、地方、问题、尽力、充分、统一、提出、措施、利益、途径、资源、方针、把握、严格、管理、鼓励、实施、减轻 第十八课语序和省略 一鸣惊人 【繁】淳于髡者,齊之贅婿也。長不滿七尺,滑稽多辯,數使諸侯,未嘗屈辱。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亂,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左右莫敢諫。淳於髡說之以隱曰:“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鳴,王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於是乃朝諸縣令長七十二人,賞一人,誅一人,奮兵而出。諸侯振驚,皆還齊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語在《田完世家》中。 威王八年,楚大發兵加齊。齊王使淳于髡之趙請救兵,齎金百斤,車馬十駟。淳於髡仰天大笑,冠纓索絕。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豈有說乎?”髡曰:“今者臣從東方來,見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甌簍滿篝,汙邪滿車,五穀蕃熟,穰穰滿家。’臣見其所持者狹而所欲者奢,故笑之。”於是齊威王乃益齎黃金千鎰,白璧十雙,車馬百駟。髡辭而行,至趙。趙王與之精兵十萬,革車千乘。楚聞之,夜引兵而去。 【简】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瓯篓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译文】 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个入赘女婿。身高不足七尺,为人滑稽,能言善辩,屡次出使诸侯之国,从未受过屈辱。齐威王在位时,喜好说隐语,又好彻夜宴饮,逸乐无度,陶醉于饮酒之中,不管政事,把政事委托给卿大夫。文武百官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亡,就在旦夕之间。齐王身边近臣都不敢进谏。淳于髡用隐语来规劝讽谏齐威王,说:“都城中有只大鸟,落在了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知道这只鸟是怎么一回事吗?”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则已,一叫就使人惊异。”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个县的长官全来入朝奏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齐国。齐国的声威竟维持达三十六年。这些话全记载在《田完世家》里。 齐威王八年(前371),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境。齐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求救兵,让他携带礼物黄金百斤,驷马车十辆。淳于髡仰天大笑,将系帽子的带子都笑断了。威王说:“先生是嫌礼物太少么?”淳于髡说:“怎么敢嫌少!”威王说:“那你笑,难道有什么说辞吗?”淳于髡说:“今天我从东边来时,看到路旁有个祈祷田神的人,拿着一个猪蹄、一杯酒,祈祷说:‘高地上收获的谷物盛满篝笼,低田里收获的庄稼装满车辆;五谷繁茂丰熟,米粮堆积满仓。’我看见他拿的祭品很少,而所祈求的东西太多,所以笑他。”于是齐威王就把礼物增加到黄金千镒、白璧十对、驷马车百辆。淳于髡告辞起行,来到赵国。赵王拨给他十万精兵、一千辆裹有皮革的战车。楚国听到这个消息,连夜退兵而去。 张释之谏孝文帝 【繁】張廷尉釋之者,堵陽人也,字季。有兄仲同居。以訾為騎郎,事孝文帝,十歲不得調,無所知名。釋之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 教材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张之强《古代汉语》北京师范大学 许嘉璐《古代汉语》高等教育张世禄《古代汉语》复旦大学 解惠全《古代汉语》南开大学朱振家《古代汉语》高等教育 郭锡良《古代汉语》语文出版社周秉钧《古汉语纲要》湖南教育 绪论 王力《谈谈学习古代汉语》山东教育刘禾《古汉语入门》吉林人民 郭锡良等《怎样学好古代汉语》语文出版社董琨《古汉语漫谈》齐鲁书社 邹晓丽《古汉语入门》语文出版社刘树孝《古文学习捷径》西安交大 文字 许慎《说文解字》康殷《文字源流浅说》荣宝斋 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释源》北京出版社陈政《字源谈趣》广西教育 梁东汉《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上海教育高亨《文字形义学概论》齐鲁书社 王凤阳《汉字学》吉林文史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中华书局 陈世辉《古文字学概要》吉林大学郑廷植《汉字学通论》福建人民 詹鄞鑫《汉字说略》辽宁教育李乐毅《汉字演变五百例》北京语言学院经本植《古汉语文字学知识》四川教育 词汇 何九盈等《古汉语词汇讲话》北京出版社邹联琰《文言词汇基础知识》天津人民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大学史存直《汉语词汇史纲要》华东师大 赵克勤《古汉语词汇问题》河北人民潘元中《汉语词汇史概要》上海古籍

王政白《文言实词知识》安徽人民 语法 马建忠《马氏文通》郑奠《古汉语语法资料汇编》中华书局张之强《文言语法基本知识》北京教育易孟醇《先秦语法》湖南教育 于富章《古代汉语语法新编》东北师大申小龙《中国句型文化》东北师大 李增文《文言实词特殊用法》辽宁大学王海芬《古汉语疑问虚词》浙江教育 周法高《中国古代汉语·称代编》中华书局董冶国《古代汉语句型大全》天津古籍 马汉麟《古代汉语语法提要》陕西人民杨伯峻《古汉语虚词》中华书局 廖振佑《古汉语特殊语法》内蒙古人民廖序东《文言语法分析》上海教育 康瑞琮《古代汉语语法》辽宁人民李新魁《汉语文言语法》广东人民 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梁信义等《文史工具书200种》黑龙江教育吴则虞《中国工具书使用法》上海古籍高尚举《古典文献学》吉林人民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清·张玉书等《康熙字典》中华书局梁·顾野王《玉篇》中国书店 上古·无名氏《尔雅》汉·刘熙《释名》 汉·扬雄《方言》清·阮元《经籍籑诂》中华书局 清·张玉书等《佩文韵府》商务印书馆 古书的注解 齐佩瑢《训诂学概论》中华书局周大璞《训诂学要略》湖北人民 杨端志《训诂学》山东文艺孙永选等《训诂学纲要》齐鲁书社 洪诚《训诂学》江苏古籍陆宗达《训诂研究》北京师大 汪耀楠《注释学纲要》语文出版社宋金兰《训诂学新论》首都师大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2)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 1 .范围 本规范(草案)提出了现当代社会生活中比较稳定的、使用频率较高的汉语普通话常用词语56 008个,形成《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给出了词语的词形。 本规范(草案)可供中小学语文教学、扫盲教育、汉语教育、中文信息处理和辞书编纂等方面参考、采用。 2.术语和定义 2.1 常用词 现代汉语普通话范畴中使用频率高、适用范围广的词语。 2.2 词形 本规范(草案)指词语的书写形式。 2.3 词频 在一定数量的语料中同一个词语出现的频度,一般用词语的出现次数或覆盖率来表示。本规范(草案)指词语的出现次数。 2.4频级 同一语料调查范围中词频数相同的为一个频级。本词表频级统计分两步:第一步形成不同类型语料库的频级,即原始频级。第二步形成总语料的频级,就是将几个原始频级之和再除以不同类型语料库的数目。 3.研制原则 3.1词和语兼顾原则 本规范(草案)的词语收录,以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为主。同时,根据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也收录一些常用的缩略语、成语、惯用语等熟语,以及表达整体概念名称的其他固定短语。 3.2 系统性和实用性兼顾原则 本规范(草案)的词语收录,既注意词语的系统性,又注意词语在语用中的实用性。如

以表示季节为根词的一些词,全部收录它的加缀词“初春” “初冬”“初

秋”“初夏”,但对于“‘晚‘+季节”的词语,只收录“晚春”“晚秋”,未收 录“晚冬”“晚夏”;对于“‘残‘+季节”的词语,只收录“残冬”未收录“残 “残秋”“残夏”。 库、 华词典》等所收词语进行了比对,并查验了该词在人民网《人民日报》报系网页以 及Google 网简体中文网页、百度网等常用网页上的使用情况。 4.2本表用来检测词频的语料库有:国家语委 “现代汉语通用语料库”中经分 词标注的4 500万字语料、《人民日报》2001年?2005年约1.35亿字的分词标注 语料和厦门大学的现当代文学作品语料库约 7 000万字的语料。总共2.5亿字。 4.3本表共收录常用词语56 008个,包括单音节词3 181个,双音节词语40 351 个,三音节词语6 459个,四音节词语5 855个,五音节和五音节以上词语162个。 表内 条目按频级升序排列,频级相同的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 4.4本规范(草案)提供了《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的音序索引,按汉语拼音音 序排列, 同音的条目按笔画数由少到多排列。其中,词语的读音只供检索使用,不 代表词语的读音规范。 春” 4.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说明 4.1本表研制过程中,收集词语同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语料库”核心语料 厦门 大学的新词语语料库、《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