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保险杠的设计开发

汽车保险杠的设计开发

汽车保险杠的设计开发
汽车保险杠的设计开发

塑胶模具设计-汽车前保险杠

汽车前保险杠 汽车前保险杠是汽车最重要的外观件之一,不但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能起到缓冲作用,保护车体,还要追求和车体造型和谐与统一,并实现本身的轻量化。为了达到这种目的,目前轿车的前保险杠主体都采用了塑料,俗称塑料保险杠由注塑模具注射成型。 一、塑件结构分析 汽车前保险杠形状类似于马鞍形,具体结构见图1。材料为PP+EPDM-T20,收缩率取0.95%。其中的PP中文名聚丙烯,是保险杠的主要材料,EPDM中文名三元乙丙橡胶,它能够提高保险杠外罩的弹性,而T20是指材料中加上20%的滑石粉,它可以提高保险杠外罩的刚度性。 塑件的特点是: (1)形状复杂,尺寸大,壁厚相对较小,属于大型薄壁塑件。 (2)塑件碰穿、插穿孔多,加强筋多,注射成型熔体流动阻力大。 (3)塑件内侧有三处倒扣,每一处的侧向抽芯都相当困难。 图1汽车前保险杠结构图 二、模具结构分析

前保险杠主体注塑模具采用内分型面,通过热流道,并由顺序阀控制进胶。两侧倒扣采用大斜顶套横向斜顶加直顶的结构,最大外形尺寸2500×1560×1790mm,模具结构详见图2。 图2前保险杠注塑模具结构图 1.定模固定板; 2.承板; 3.热流道板; 4.定位圈; 5.一级热射嘴; 6.气阀; 7.阀针; 8.二级热射嘴; 9.动模固定板;10.方铁;11.推杆固定板;12.推杆底板;13.支撑柱;14.动模方导柱;15.推杆;16.动模板;17.支撑脚;18.定模方导柱;19.定目板;20.斜推杆;21、29.转销;22、28.斜顶;23、34.导轨;24、27.动模镶件;25、26.直顶;30.斜推杆;31、39.护杆;32、33、40、41.导向柱;35、36、37.推杆;38.定位块; 42.耐磨块;43.侧抽芯;44.弹簧;45.限位块 1、成型零件设计 本模具的3D图见图3,模具设计时采用了先进的内分型面技术,详见图4。其优点是分型夹线隐藏在保险杠的非外观面上,在汽车上装配后看不到,不会影响外观。但这种技术在难度与结构上都要比外分型保险杠复杂,技术风险也较高,模具成本与模具价格也会高于外分型保险杠很多,但因外观美观,在中高档汽车中被广泛应用,见图3。 图3前保险杠注塑模具立体图

整车布置设计规范(修改稿)

整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整车总布置设计的原则、规定及应满足的有关法规等。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新产品开发时的整车总布置设计。 2.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C/T490-2000:主图板 QC/T576-1999:轿车尺寸标注编码 GB/T17867-1999:轿车手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位置 GB14167-1993:安全带固定点 GB11556-1994 :A、区 GB11565-1989:B区 GB11562-1994:前方视野 GB/T13053-1991:脚踏板 SAEJ 1100:头部空间、上下左方便性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整车总布置 明示所有总成的硬点、关键的参数的布置图 3.2设计硬点 轮距、轴距、总长、总宽、造型风格、油泥模型表面或造型面、人体模型尺寸、人机工程校核的控制要求、底盘等与车身相关零部件对车身的控制点线面及控制结构,都称为设计硬点。 4.整车总布置图上应确定的参数 4.1整车的外廓尺寸; 4.2轴距和前、后轮距; 4.3前悬和后悬长度;

4.4发动机、前轮的布置关系; 4.5轮胎型号、静力半径和滚动半径、负载能力; 4.6车箱内长及外廓尺寸; 4.7前轮接地点至前簧座的距离; 4.8前簧中心距; 4.9后簧中心距; 4.10车架前部和后部外宽; 4.11车架纵梁外形尺寸及横梁位置; 4.12前簧作用长度; 4.13后簧作用长度; 5.参数确定原则及设计的一般程序 5.1参数确定原则 以设计任务书和标杆样车为基准,按设计任务书上规定的或标杆样车上测定的参数进行总布置,如确实不能满足的,需提出经上级领导批准后方能更改。 5.2设计的一般程序 1)总布置设计人员在接到新车型的开发任务后,首先要进行整车构思,并参与市场调研和样车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总的设计原则和明确设计目标; 2)各专业所建立标杆样车的3D数模,并提供给整车布置人员; 3)总布置设计人员将各专业所提供的数模装配好; 4)对各总成的匹配和布置关系等进行分析,明确它们的优点和不足; 5)各专业所建立拟采用的总成的数模,不提供总布置人员; 6)总布置人员对新的数模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7)对方案进行评审; 8)评审后对各总成进行修改或开发; 6.主要尺寸参数的确定

改性聚丙烯汽车保险杠

改性聚丙烯汽车保险杠 高材0911 贾建明 行业现状 据有关资料介绍, 1990 年世界每辆汽车平均用PP 料 22. 5kg , 1995 年为38kg ,1998 年达到45kg 。我国在汽车塑料化方面起步较晚, 目前车用塑料仅占整车质量的 5 %~6 % 。随着我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及一些引进车型的大量投产, 使国内车用塑料用量平均水平提高到国外80 年代中后期水平。在车用塑料品种构成中,欧洲和日本较为相近, 主要以聚丙烯( PP) 为主, 约占总量的28 % ,其中80 %以上用于生产保险杠。这不仅因为PP 成本低, 更由于轻量化、可循环再用等独特优点。汽车塑料保险杠的发展与各国的立法及技术发展有关。美国在1966 年公布了汽车安全法,规定当车速为5km/ h ( 现已提高到 8km/ h) 时,保障汽车安全构件在汽车冲撞时不碎裂。由此在美国出现了用热塑性聚氨酯( TPU ) 、三元乙丙橡胶( EPDM ) 及反应注塑成型聚氨酯( R IM PU R ) 材料处理的金属保险杠。欧洲许多国家也推出了类似的安全法规,规定车速2. 5km/ h时,保险杠不碎裂。国外许多塑料及汽车厂家都致力于汽车保险杠的研究。目前用作汽车保险杠的材料主要有 PP、PC 、 PC/ PBT 、TPO 。 国外情况。 近年来,随着PP复合技术和塑料成型加工技术的进展,使用PP 改

性材料生产的保险杠已占70 %。改性PP保险杠具有成本低、质量轻、可循环再用等优势,用量正逐渐增大, 并正取代其他各种类型的保险杠。1976年,意大利菲亚特公司采用德国赫斯特公司聚丙烯与乙丙共聚物的共混料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副保险杠,并使用在F IA T 126型小轿车上。此后, PP 作为一种物美价廉的新型通用塑料在汽车领域内广泛应用。日本在塑料保险杠的开发方面始终处于世界的前列。日本本田CR2X 型汽车是世界上较早采用注射模塑法生产改性汽车保险杠的汽车。日产汽车公司和三菱油化公司也研制了由PP 嵌段共聚物、苯乙烯弹性体和聚烯烃系乙丙橡胶3 种组分配成的新材料制作的保险杠。用该体系生产的保险杠具有高刚性、耐冲击性、抗损伤并具有良好的光泽、弹性和涂装性。将保险杠装车后, 在8km/ h受冲撞时可不碎裂,并具有复原的弹性。 国内情况 我国聚丙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起步较晚,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目前车用塑料仅占整车质量的5 %~10%。近些年,我国引进了几条轿车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一、整车主要参数的确定: 1、前悬、后悬、轴距的确定: 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车身型号、货厢内部尺寸确定前悬、后悬、轴距的尺寸。 1.1前悬长:主要依据车身前悬及车身布置位置,前翻车身还要考虑车身前翻时与保险杠的间隙。 1.2后悬长:也是确定轴距长度,后悬除要符合法规要求之外,要充分考虑对离去角、质心位置的合理性,车身与货厢的合理间隙,应该保证高位进气在车身翻转时有至少30mm间隙。 2、整车高度的确定: 2.1车身高度的确定: 车身高度的确定主要受发动机高低位置的影响,发动机高低位置确定之后,应该保证车身地板与发动机最小间隙在30mm以上。 2.2整车高度确定:(既货厢帽檐或护栏高度的确定) 2.2.1货厢带前帽檐: 应保证车身前翻时,车身及附件与货厢帽檐最小间隙大于60mm。 2.2.2货厢为护栏结构: 安全架与车身顶盖高度差:(GB7258规定:载质量为1吨及1吨以上的货车、农用车为70-100mm)

3、整车宽度的确定: 一般来言,车辆的最宽决定于货厢的宽度。 4、轮距确定: 4.1前轮距: 前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前桥的选取,前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前轮距主要受车身轮罩的宽度、车轮的偏距影响,并且受到法规(整车外宽不超过 2.5m)的限制,同时要考虑前轮的最大转角。 4.2后轮距: 后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后桥的选取,后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同时再根据货厢的宽度来选取合适的轮距。 二、驾驶室内人机工程总布置: 1、R点至顶棚的距离:≥910 2、R点至地板的距离:370±130 3、R点至仪表板的水平距离:≥500 4、R点至离合器和制动踏板中心在座椅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750~850(气制动或带有助力器的离合器和制动器,此尺寸的增加不大于100) 5、背角:5~28° 6、足角:87~95° 7、转向盘外缘至侧面障碍物的距离:≥100(轻型货车≥80) 8、转向盘中心对座椅中心面的偏移量:≤40

汽车保险杠注射工艺分析及注射模设计

汽车保险杠注射工艺分析及注射模设计 发表时间:2019-01-16T10:04:59.57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6期作者:崔鸽白音苏都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好,汽车几乎成为了人们出行必备的交通工具。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宁波 315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好,汽车几乎成为了人们出行必备的交通工具。汽车后保险杠是汽车最重要的外观件之一,早期的汽车后保险杠采用金属制造,但现代的汽车后保险杠都采用塑料,由模具注射成型。塑料保险杠不但成本大大降低,缓冲性能好,比金属更具有弹性,更能吸收撞击力,而且可以自动回弹和自动修复。后保险杠外形尺寸大,结构复杂,外观要求很高,所以模具设计难度也非常高。 关键词:汽车保险杠;注射工艺;注射模设计 汽车保险杠的质量是汽车安全问题中重要的一环。汽车在发生轻微碰撞后,保险杠可以吸收碰撞能量,即使汽车发生严重碰撞,冲击力也会通过保险杠系统合理地分配给整个车身,避免造成过大的局部变形,从而保护乘客的安全,因此,汽车保险杠对于材料的要求十分严格。 1汽车保险杆的发展情况 1896年卡尔本茨发明了第一辆汽车(三轮汽车),当时的汽车没有保险杠,只有一个安装喇叭和车灯用的金属横梁,后来为了达到美观的效果,增加了装饰用的前盖板,这就是最初的保险杆原型。随着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人们逐渐意识到保险杠对车辆及行人的保护作用,有人考虑在前盖板上增加保护功能,具体采用与前横梁留有一定间隙的保险杠盖板,后来进一步发展成在保险杠盖板与横梁之间增加能吸能缓冲的橡胶构件,这样做能够很大程度降低汽车对行人的冲击,这种结构最终演变成后来的金属保险杠总成。随后汽车保险杠又出现了由外板、缓冲材料和横梁三部分组成的保险杠结构。近些年随着各行各业技术的大力发展,新型的保险杠结构也不断涌现,如液压吸能式、带气腔式等。另外,出于保护行人的要求,现在国外也在研究安全气囊式保险杠。 2成型保险杠模具结构介绍 以普通整车车身作为参考,保险杠长1.5~2.5m,宽0.5~1m,纵深深度0.5~1m。假设某一保险杠外形尺寸为1720mm×940mm×540mm,按此塑件外形尺寸设计的注射模尺寸大概在2500mm×1200mm×2000mm。 对于保险杠,通常在两侧轮毂区域都有装配挡泥板用的翻边,此翻边倒扣量大,在注射模上需要设置斜顶块进行脱模。按常规的设计方法,由于保险杠呈U型,在斜顶块的前端会出现锐角,为了避免在注射模零件上出现锐角,会在斜顶块的前端设置一个直顶结构。直顶结构的作用既要能将塑件均匀地顶出,又要能避免斜顶块前端出现锐角。由于保险杠左右两端呈对称结构,可以把注射模中两侧斜顶块前端的直顶结构连接成一体,尽管保险杠造型千差万别,但其成型注射模的基本结构都是类似的大直顶块与大斜顶块形式。 3汽车保险杠注射模设计 3.1动模 动模型芯采用五片相拼,其中单数型芯共(三块)为固定型芯,固定在动模板上。双数型芯(两块)则为活动型芯,做成型和顶出用,通过推杆固定在推板上。每个活动型芯用三个推杆,推杆与动模板之间由于滑动连接增加了导套,回程时由定模在分型面上推动活动型芯使其复位。为使其复位对正另外两边亦增加了斜面,对单数型芯,利用键将其定位,防止其左右移动而卡住活动型芯,上下则由动模板的周边定位。 3.2侧模 侧模每个零件有两处,为局部侧孔,在模具的上下方向利用斜导柱进行侧抽,其中左件有一避让排汽管的内凹也需侧抽,故侧抽滑块比右件大。考虑安装和调试的方便性,将斜导柱装在锁紧块上再固定于定模板上,侧抽斜角16°、22°各一处。由于侧抽行程小,故其复位弹簧设计在模具内。 3.3塑件顶出 除成型型芯的顶出外每个塑件还加了五个推杆一并顶出 3.4模具冷却 由于塑件大且注射温度较高,需进行强制冷却。本模具在定模,动模固定型芯上都加设了水道,不仅如此,还在顶出型芯上加了冷却水道,水从一顶杆中进,在型芯内循环后从另一顶杆中出。 4模具制造 由于产品的三维曲面特征,故模具加工难度大,主要是模具加工面复杂,包括成型型面(三维)和分型型面(两维半),模具尺寸大(1500mm×750mm),尽管采用了5轴数控铣床,但有些零件在加工过程中还是需多次装夹。模具设计采用了二维和三维相结合的方式,在二维用AutoCAD软件,三维用UG软件,先将塑件产品设计的数模转入UG,在UG中进行动、定模、侧滑块的三维设计,其中一些分型面也借助了UG软件的相应功能将其找出,自动编程也是在UG中进行的。其模具加工过程如下: (1)模架制造,包括四周边的锁紧扣。 (2)定模加工,由UG软件编程加工,先加工型腔,后加工侧滑块斜楔安装处等。 (3)动模板加工,即加工动模型芯的安装沉池,侧滑块安装处等。 (4)动模型芯部分(除型面)加工,加工各动模型芯的周边斜面。 (5)将动模型芯装配入动模板,进行紧固(活动型芯需另加装备)后,加工动模型面和分型面,并与定模研配好后,加工出塑件壁厚 5mm。 (6)拆开动模型芯对8、9、11、12四型芯之未加工型面进行再加工。 (7)侧滑块的加工与研配,在加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零件的安装次数,因为多次定位会降低模具精度。 5模具工作过程 模具开启时,动、定模分开,浇注系统凝料由拉料杆拉住,与塑件一起随动模移动,开模一段距离后,动模停止运动,注塑机顶杆推动推板,推板带动斜顶、推杆推出塑件,合模时推出机构在氮气弹簧和复位杆强制复位作用下复位。

中重型载货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中重型载货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汽车的总体设计与汽车的使用性能、艺术造型与制造成本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汽车销售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汽车的结构、性能及其使用、维修、寿命和使用经济性,所以总体设计在汽车的设计中显得十分重要。 1、汽车总体设计的任务: (1)从技术先进性、生产合理性和目标产品的用途、销售对象、控制成本及生产纲领等出发,正确选择整车性能指标、质量及尺寸参数,提出整车设计方案,为部件设计、选型提供依据。 (2)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和运动校核,使汽车能满足主要性能的要求,使相对运动的部件不会产生相互干涉。 (3)对汽车性能进行精确计算和控制,保证汽车主要性能指标的实现。 (4)协调各总成与整车的关系以及各总成之间的关系。 (5)拟订整车技术文件。如:整车装调技术条件、产品标准 (6)进行各种有关整车的技术综合工作。如:总布置评审材料的准备;设计计算书(设计计算说明书);项目描述书;试验任务书;零部件技术认证计划。 2、对整车设计师的要求: 作为一名整车设计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对汽车的有关标准、法规的了解和掌握; (2)对汽车设计、试验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3)对汽车使用、保养和修理知识的基本了解; (4)对汽车生产工艺的基本了解; (5)对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技术状态及技术水平主要零部件资源的了解; (6)有强烈的经济观念和市场意识,对市场的需求有必要的了解; (7)要有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细致的工作作风; (8)要有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和耐心。 3、汽车设计的一般主要原则: 汽车的设计原则是解决设计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的指导思想和统一的准则。其中包括产品设计方针、主要技术—经济要求(对技术先进性、工艺性、继承性、生产成本和零部件互用化的要求),需要考虑哪些变型车;同时要规定在各自使用性能发生矛盾时应优先保证的性能等,对于不同类型的汽车,其设计原则是不相同的,但有一些普遍适用的主要原则,表现在: (1)用户第一原则: 汽车是工业品,也可看作艺术品。对一台车的评价指标是多方在面的,且极具社会性和时代性,作为用户,一般会从以下方面作出选择: a)造型是否有时代感,能否体现使用者的社会地位或阶层; b)驾乘是否舒适,操纵是否方便; c)工作是否可靠,维修是否便利,备件供应是否充足; d)各项技术性能等(如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能、机动性、货厢结构与尺寸、舒适性、排放可靠性等)是否满足使用需求。 e)售价(或性能价格比)是否合理; f)使用、维修成本是否低廉。 (2)贯彻“三化”原则: 贯彻“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和零部件设计标准化”,可以大大减小零部件品种、降低成本、方便维修、减少投入,所以在设计一个新车型时,要考虑它的系列化变形的

保险杠设计指南

保险杠设计指南 在轿车上后视镜主要分为前保险杠和后保险杠,属于安全件。在车辆碰撞时起到吸收碰撞能量,降低对人体的伤害程度的作用。在保险杠的性能试验方面,最主要的是耐侯性能试验、缺口冲击强度试验,落球试验,整车以9公里时速撞击时,保险杠能恢复原状,抗碎石冲击性能等。 保险杠材料的选择是实现其功能的首要条件。一般采用PP+EPDM(PE)的材料,使保险杠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吸收部分碰撞能量。 A11前、后保险杠的材料选用PP+ PE,其中PE使保险杠具有一定的弹性,保险杠结构分为内外两层,本体+缓冲器,缓冲器用热板焊接到本体上。缓冲器采用蜂窝状结构,使保险杠的缓冲性能发挥到极限。 A11前、保险杠总成重量是9056g,后保险杠总成重量是10332g。 S11前、后保险杠的材料选用PP+ EPDM+T15,其中EPDM使保险杠具有一定的弹性,保险杠结构分为内外两层,本体+缓冲器,S11考虑到成本,缓冲器结构相当简单,性能上相对于A11的要差些。 S11前保险杠总成重量是2976 g,后保险杠总成重量是3239 g。 B11前、后保险杠的材料选用PP+ EPDM+T10,其中EPDM使保险杠具有一定的弹性,保险杠结构分为内外两层,本体+缓冲器,缓冲器用卡扣联接到本体上。前保险杠缓冲器采用中空状结构,材料为GMT,强度很好,有很好的缓冲性能,但价格昂贵。后保险杠缓冲器也采用中空状结构,材料为PC+PBT,强度很好,但保险杠的缓冲性能相对来说不如A11。 B11前保险杠总成重量是3900 g,后保险杠总成重量是5500 g。 前、后保险杠的重量在整车附件中占有绝对的比例,它的重量将会影响到整车的油耗等。因此,在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材料,选用不同的料厚,达到减轻重量的作用。 保险杠的开发周期为6个月,其中2个月用于设计,3个月用于开模,1个月用于匹配。 保险杠的主要失效模式有开裂,装配不良,于大灯干涉、设计工艺性差等。 前保险杠的结构一般采用保险杠外罩+吸能器+固定加强板这样的三明治结构而后保险杠结构一般只采用外罩+加强装置,其中保险杠外罩一般采用PP+EPDM+TX:其中的PP为保险杠外罩的基体,EPDM能够提高保险杠外罩的弹性,而TX的含义是材料中加上x%的滑石粉,主要是提高保险港外罩的刚度。常用料为T20.吸能器一般采用EPP或者是PP发泡结构,起到吸收撞击能量的作用。加强板的材料一般采用GMT压制件,前保采用螺栓固定的结构,而后保一般采用热板焊的结构主要是因为后保比前保少了一个吸能器,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安装更便捷。现在的欧美法规一般有明确的规定:前后保必须要采用前后大型吸能保险杠,主要是为了满足欧美法规中的后碰撞要求,以及行人保护等相关的法规。其中GMT代表玻璃纤维垫强化热塑材料:其基层为聚丙烯脂增强材料为玻纤垫料,一般可利用直接热冲压技术使板材成型。以上提到的这些材料一般均具有回收再利用的环保效果,可以降低对于环境的污染。 保险杠在设计时一般主要考虑外观上的整体效果,以达到造型的目的,所以对于保险杠的安装方式大多是由设计公司提出粗略的结构,而具体的机构设计是由供应商和正车制造商相互配合来完成,从而使保险杠的结构符合制造和安装工艺。对于车身附件工程师来说安装结构的确定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在与设计公司及供应商确定机构时必须要仔细考虑制造,安装,喷涂,等众多的因素,除此之外还要考虑相关的法规要求以及标准。 汽车的燃料在燃烧推动机械运转时已经消耗了一大部分动力,而当汽车高速行使时,一

汽车前保险杠设计可行性研究

汽车前保险杠设计可行性研究 文章简单介绍了前保险杠设计涉及的法规和关键尺寸,对汽车前保险杠设计开发初步可行性分析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做好前期的可行性分析,可以大大减少后期的更改量,对项目的进度和最终成功起到决定性作用。 标签:前保杠;法规;关键尺寸 Abstract: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as well as key dimensions involved in the design of the front bumper,which will guide the preliminary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ront bumper of the automobile,and do a good job of feasibility analysis in the early stage,which can greatly reduce the amount of change in the later stage and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the progress and ultimate success. Keywords:front bumper;law and regulation;key dimensions 當今汽车保险杠除了保持原有的保护功能外,还追求与车身形状的和谐统一,追求自身的轻量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汽车的前保险杠和后保险杠目前都是用塑料制成的,也就是所谓的塑料保险杠。塑料保险杠外形除了要美观,风格要和车身相衬,还必须满足各种功能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各种功能部件和保险杠附件的位置要符合车辆总布置和人机工程学的要求。 在设计初始阶段,先要检查造型是否满足法规要求。工程师必须考虑与保险杠相关的法规和布局要求有:低速碰撞、行人保护、外部凸出物、牌照安装、冷却系统对格栅进气面积要求、前保险杠接近角等。 低速碰撞(GB 17354),前后保险杠低速碰撞的设计要求是在发生接触和轻微碰撞时,不会对车辆造成严重损伤,保护车身、发动机供油系统、排气系统、冷却系统以及相关的灯具等不受到损伤。为了满足该设计要求,保险杠造型的主要设计方向是保险杠蒙皮超出前照灯、雾灯和发动机盖等附件,以便在碰撞时首先接触保险杠以保护其附件。前保险杠正面碰撞,碰撞摆锤与发动机舱盖最前端的间隙,中欧经验值≥50mm,美标经验值≥70mm;侧30度碰撞,碰撞摆锤与前大灯的间隙,中欧经验值≥30mm,美标经验值≥50mm。中欧低速碰撞高度445mm,美标低速碰撞高度406.4-508mm。截面图详见图1低速碰撞布置。 行人保护(GB/T 24550-2009),目前已成为设计方面所关注的重要课题。行人保护中影响保险杠布置和造型的主要是小腿碰撞部分,其主要的评价指标有胫骨加速度G(g)、最大弯曲角度A(°)、最大剪切位移S(mm)。为了实现对小腿碰撞的保护,在前保横梁和前保险杠内表面之间通常布置保险杠吸能块。同时我们会设计吸能空间,前保横梁和前保蒙皮内表面距离(S)越大越好,此空间尺寸的增大可以为小腿碰撞器提供足够的变形空间。为达到标准要求,保险杠整个小腿碰撞区域的该距离尺寸(S)需保证80mm以上。截面图详见图2前保横

保险杠设计指南

前言保险杠设计指南

1、简要说明 1.1该部分综述 1.1.1产品简介 汽车保险杠是吸收缓和外界冲击力,保护车身前后部的安全装置,有着很强的造型美观功能,追求和车体造型的和谐统一。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保险杠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装置也走向了革 新的道路.今天的轿车前后保险杠除了保持原有的保护功能外,还要追求与车体造型和谐与统一,追求本身的轻量化. 为了达到这种目的,目前轿车的前后保险杠采用了塑料,人们称为塑料保险杠。保险杠是重要的外观件安全件。保险杠在碰撞时充分吸收能量,保护车辆的功能件能正常工作,行人碰撞时,降低对人体的伤害程度。 现今,汽车保险杠一般为塑料组成,可以达到美观、吸能、和轻量化的目的,是乘用车的重要外饰件 1.1.2产品分类 塑料保险杠由外板蒙皮、缓冲材料和横梁三部分组成。外板蒙皮和缓冲材料由塑料材料制成,横梁为厚度为1.5mm的钢板冲压,可以有多层板焊接而成。 1.2设计该产品的目的 塑料保险杠具有强度、刚性和装饰性,从安全上看,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能起到缓冲作用,保护前后车体;从外观上看,可以很自然的与车体结合在一块,浑然成一体,具有很好的装饰性,成为装饰轿车外型的重要部件。 1.3适用范围 塑料保险杠适用于乘用车前后端。

前言1.4零部件构成图 S18前保险杠构成图

S18后保险杠构成图 1.5产品开发工艺介绍 通常情况下本体注塑成型,横梁冲压成型,发泡式缓冲器发泡成型。1.6产品开发流程介绍 产品开发有10个阶段,从P0到P9。 开发设计阶段的流程,在本设计指南中不过多介绍,主要说明一下开发阶段从P3以后的主要流程。 1、试制阶段:试制的目的是对设计进行验证,并对设计进行确认; 2、模具、检具开发阶段:经过试制阶段,对设计进行验证,并对设计进行改 进后,可以对设计进行确认。此后,进行零件正式模具的开发; 3、正式模具件装车验证,进行产品改进,并相应调整、修改模具,使产品更 加完善,品质更好; 4、发放造型样板,制作外观件; 5、制定材料、总成试验大纲,进行零部件材料、性能试验; 6、对产品进行“工装样件认可”(OTS认可)。至此,完成产品的开发工作。***注: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开发阶段,无论是对试制零件,还是正式模具件,都要对此进行必要的尺寸检查,确认符合图纸和数据后,才可进行装车验证。否则,所有的验证工作,就没有正确的依据。*** 2、设计构想(思想、理念) 2.1设计原则 2.1.1相关法规 低速碰撞: NA & Europe Mandatory Bumper Low Speed Impact Regulations

大中型客车空气悬架设计规范讲解

大中型客车空气悬架设计规范

大中型客车空气悬架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空气悬架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符号、代号、术语及其定义,设计准则,布置要求,结构设计要求,材料选用要求,性能设计要求,设计计算方法,设计评审要求,装车质量特性,设计输出图样和文件的明细,制图要求等。 本规范适用于空气悬架系统产品设计过程控制,同时检验、制造可参考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13061 汽车悬架用空气弹簧橡胶气囊 GB/T 11612 客车空气悬架用高度控制阀 QC/T 491 汽车筒式减振器尺寸系列及技术条件 QCn 29035 汽车钢板弹簧技术条件 QC/T 517 汽车钢板弹簧用U形螺栓及螺母技术条件 GB/T 4783 汽车悬挂系统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测定方法 3 符号、代号、术语及其定义 GB 3730.1-2001 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 GB/T 3730.2 道路车辆质量词汇和代码 GB/T 3730.3 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及其定义车辆尺寸 GB/T 13061 汽车悬架用空气弹簧橡胶气囊 QC/T 491-1999 汽车筒式减振器尺寸系列及技术条件 GB/T 12549- 1990 汽车操纵稳定性术语及其定义 GB 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13094-2007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 QC/T 480-1999 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限值与评价方法 QC/T 474-1999 客车平顺性评价指标及限值 GB/T 12428-2005 客车装载质量计算方法 GB 1589-2004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T 918.1-89 道路车辆分类与代码机动车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4 设计准则 4.1应满足的安全、环保和其它法规要求及国际惯例 4.1.1 安全技术条件应符合GB 7258-2004中有关要求。 4.1.2 操纵稳定性符合QC/T 480-1999中有关要求。

浅谈汽车保险杠设计及制造关键技术

浅谈汽车保险杠设计及制造关键技术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国人对汽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促进了国产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众所周知,保险杠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汽车制造质量,同是也是汽车制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从当前形势看来,只有加强对保险杠的科学设计,才能确保汽车保险杠的制造质量。本文主要针对汽车保险杠设计以及制造关键技术进行详细分析。 标签:汽车保险杠;设计;制造关键技术 保险杠是汽车的主要部件,在汽车行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保险杠设计以及制造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汽车保险杠的设计要求也随之增高,因此需要不断提高保险杠设计以及制造技术,促进汽车生产技术的有效提高。保险杠设计以及制造技术与汽车使用的安全性能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必须要重视这项工作,并加强对汽车保险杠设计以及制造关键技术的详细分析,避免汽车保险杠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出现缺陷问题。 1 汽车保险杠的组成分析 1.1 汽车保险杠的蒙皮系统 在汽车保险杠设计的过程中离不开塑料,塑料是保险杠蒙皮系统的主要构成材料,它不但具有高硬度性能,而且在保险杠设计过程中还起到装饰的作用。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如果发生危险,作为保险杠的蒙皮系统能够发挥很好的缓冲作用[1],有效保护驾驶者的安全。同时在确保蒙皮系统不受到损坏前提下,还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1.2 汽车保险杠的横梁系统 横梁是保险杠安全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将汽车在碰撞中产生的能量进行分散,并且吸收大量能量,一旦汽车发生碰撞,横梁可以将碰撞情况下所产生的能量进行及时转移,更好的保护了驾驶者自身的安全性。在设计汽车横梁的环节,必须要确保横梁能够有效吸收汽车撞击产生的能量,确保了汽车各个部件的安全。在通常情况下,保险杠横梁重量占到汽车总重量的0.40%,同时它所承受的压力约为1300~1600MPa。 1.3 保险杠的核心系统 保险杠安全设计会直接影响到汽车整体质量,所以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要加强对每个环节的合理配置和优化,有效提高汽车质量。同时需要对保险杠操作规范进行科学控制,积极融入一些新的设计观念,不断加大对新型材料的应用力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汽车整体质量。

电动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规范02

安徽天康特种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规范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2015年8月21日发布2015年10月22日实施安徽天康特种车辆装备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设计准则 (2) 3.1应满足的安全、环保和其它法规要求及国际惯例 (2) 3.1.1应满足以下标准 (2) 3.2应满足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性能要求 (2) 3.2.2性能要求 (2) 3.3设计输入、输出要求 (2) 3.4设计过程的节点控制要求 (3) 4. 布置要求 (3) 4.1车身总布置的原则 (3) 4.2车身总布置的方法 (6) 4.3车身总布置的内容 (6) 4.4 车身总布置的设计流程 (7) 4.5 车身总布置要求 (8) 5. 结构设计要求 (9) 5.1系列化设计要求 (9) 5.2通用化设计要求 (10) 5.3 标准化设计要求 (10)

前言 为使本公司车身总布置设计规范化,参考国内外汽车总体设计的技术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车身总布置设计指导书。意在对本公司设计人员在车身总布置设计的过程中起到一种指导操作的作用,让一些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整车总布置设计的员工有所依据,在设计的过程中少走些弯路,提高车身总布置设计的效率和精度。本规范将在本公司所有车型开发设计中贯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本规范由安徽天康特种车辆装备有限公司技术部提出。 本规范由安徽天康特种车辆装备有限公司技术部批准。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劲松 本规范于2015年8月首次发布。

落料拉伸冲孔复合模具设计

落料拉伸冲孔复合模具设计

题目: 落料拉伸冲孔复合膜设计 分院:机械与电子学院 姓名:沈星星 学号: 20093729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指导老师:焦锡岩 毕业论文答辩时间: 2012-6-14 前言 随着工业发展,冲压模具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由于产品更新换代速度

的加快,除了要保证模具设计质量以外,对模具设计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促进我国冲压模具技术的发展,从计算机技术、先进加工技术及装备、其它新技术与冲压模具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冲压模具的技术现状。结果表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冲压模具总量位居世界第三位,加工技术装备基本已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 本文首先分析了复合模具的工艺结构,介绍了复合模具的设计,重点介绍了模具的结构、凹凸模的设计、冲裁力的计算以及冲压机的选型。其次详细阐述了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的工艺设计与结构设计过程、对拉深凸模、落料凹模、落料拉深凹凸等模具主要的成型零件以及各种标准零件进行设计计算和选择,基本上确定了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的整体结构框架。本文设计的复合模具适用于加工几何尺寸较大、形状复杂、精度要求较高的冲压类零件,通过理论分析和大量的工程实践探索,在模具上采用了一些特殊机构,可使操作简单,提高生产效率,对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着现实的意义。通过了复合模具的设计,可以将传统的分模加工合二为一,使落料、拉深、冲孔一次成形,避免了分模加工中定位误差的生产,从而保证了质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目录 \ 前言 (Ⅰ) 目录 (Ⅱ) 第1章绪论 (1) 1.1冲压模具简介 (2) 1.1.1 冲压成形与冲压模具的概念 2 1.1.2 冲压模具的分类 (2) 1.2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3) 第2章复合模具总体方案的分析与确定 (5) 2.1 工艺方案分析 (5) 2.1.1 工件的分析 (5) 2.1.2 落料拉深工艺分析 (5) 2.2工艺方案的确定 (6) 第3章主要的工艺参数计算 (7) 3.1 毛坯尺寸的计算 (7) 3.2 排样 (7) 3.3 工序压力计算 (8) 3.4 冲压设备的选择 (9) 第4章主要工作部分尺寸计算 (11) 4.1 落料刃口尺寸计算 (11) - Ⅱ-

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规范

长春北车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设计规范 CBD-YF-DP-GF.1 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规范

目录 1 范围 (2) 2 规范性文件引用 (2) 3 术语和定义 (3) 4 设计准则 (3)

1 范围 本标准主要介绍了客车底盘总布置的简要设计流程,规范了设计步骤,明确了底盘总布置的设计结构等。 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6--12米的大中型营运客车的底盘总布置设计。 2 规范性文件引用 GB/T 13053-2008 客车车内尺寸 GB 12676-1999 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 GB 17675-1999 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 GB/T 5922-2008 汽车和挂车气压制动装置压力测试连接器技术要求 GB/T 6326-2005 轮胎术语及其定义 GB/T 13061-1991 汽车悬架用空气弹簧橡胶气囊 QC/T 29082-1992 汽车传动轴总成技术条件 QC/T 29096-1992 汽车转向器总成台架试验方法 QC/T 29097-1992 汽车转向器总成技术条件 QC/T 293-1999 汽车半轴台架试验方法 QC/T 294-1999 汽车半轴技术条件 QC/T 299-2000 汽车动力转向油泵技术条件 QC/T 301-1999 汽车动力转向动力缸技术条件 QC/T 302-1999 汽车动力转向动力缸台架试验方法

QC/T 303-1999 汽车动力转向油罐技术条件 QC/T 304-1999 汽车转向拉杆接头总成台架试验方法 QC/T 305-2013 汽车液压动力转向控制阀总成性能要求与试验方法 QC/T 465-1999 汽车机械式变速器分类的术语及定义 QC/T 470-1999 汽车自动变速器操纵装置的要求 QC/T 479-1999 货车、客车制动器台架试验方法 QC/T 483-1999 汽车前轴疲劳寿命限值 QC/T 491-1999 汽车筒式减振器尺寸系列及技术条件 QC/T 494-1999 汽车前轴刚度试验方法 QC/T 513-1999 汽车前轴台架疲劳寿命试验方法 QC/T 523-1999 汽车传动轴总成台架试验方法 QCT 529-2013 汽车液压动力转向器技术条件与试验方法 QCT 533-1999 汽车驱动桥台架试验方法 QCT 545-1999 汽车筒式减振器台架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上述标准中确立的符号、代号、术语均适用于本标准。 4 设计准则 4.1应满足的安全、环保和其它法规要求及国际惯例 客车底盘总成中各部分的主要性能、尺寸等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规定。详参相应的标准。

轿车后保险杠内支撑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说明书 题目轿车后保险杠内支撑架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08级机械制造2班 学生李蕊 指导教师安治国 重庆交通大学 2012年

前言 模具,是以特定的结构形式通过一定方式使材料成型的一种工业产品,同时也是能成批生产出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要求的工业产品零部件的一种生产工具。大到飞机、汽车,小到茶杯、钉子,几乎所有的工业产品都必须依靠模具成型。用模具生产制件所具备的高精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是任何其它加工方法所不能比拟的。模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开发能力,所以模具又有“工业之母”的荣誉称号。模具又是“效益放大器”,用模具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 模具生产的工艺水平及科技含量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与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的模具行业近年来发展很快,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模具生产厂点共有2万多家,从业人员50万人,全年模具产值约360亿元,总量供不应求,出口约2亿美元,进口约10亿美元。当前,我国模具行业的发展具有以下特征: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中高档模具及模具标准件发展速度快于行业总体发展水平,塑料模和压铸模成比例增长;专业模具厂家数量及其生产能力增加就快;“三资”企业及私营企业发展迅速;股份制改造步伐加快等。从地区分布来看,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地区快于中西部地区,南方的发展快于北方。目前发展最快、模具生产最集中的省份是广东和浙江,其模具产值约占全国中产值的60%以上。我国的模具总量虽然已位居世界第三,但设计制造的水平总体落后于德、美、日、法、意等发达国家,模具的商品化和标准化程度总体低于国际水平。 随着工业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冲压产品生产正呈现多品种、少批量,复杂、大型、精密,更新换代速度快的变化特点,冲压模具正向高效、精密、长寿命、大型化方向发展。为适应市场变化,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正由手工设计、依靠人工经验和常规机械加工技术向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数控切削加工、数控电加工为核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转变。冲压成形理论及冲压工艺加强冷冲压变形基础理论的研究,以提供更加准确、实用、方便的计算方法,正确地确定冲

乘用车线束布置设计规范

乘用车线束布置设计规范

1.1.1线束总体设计 本篇主要介绍有关汽车线束布置的内容,对新车型线束的布置起指导作用,它概括了新开发车型的线束的固定,走向,分布及其相关附件的选用;同时,也对相关的车型的线束进行了总结,可以用作后续开发车型的参考。 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线束的总体布置; 2、前舱线束的布置; 3、发动机线束的布置; 4、仪表线束的布置; 5、室内地板线束布置; 6,四门线束布置; 7、空调线束布置; 8、安全气囊线束布置 9、顶棚线束布置 10、后保线束布置 适用于公司整车线束的开发,需要不断的补充和完善,所涉及的线束布置方法需要不断的更新,以满足不同车型的开发要求。 1.1.2 线束布置的总体设计 一、概述 线束是电器的神经系统,对整车电器电子功能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线束布置的总体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各相关的边界条件,对车身、动力总成、仪表台、底盘、内饰件必须充分、系统的了解,充分考虑各相关件对线束布置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对相关件的设计提出相应合理的要求。同时,我们要充分考虑整车的温度分布和震动,避免线束通过高温区,避免线束剧烈震动。 二、整车电器件的布置分布 在整车中,前舱的电器件或者相关件有:动力总成(包括其上的所有传感器和执行器)、启动机、

发电机、蓄电池、压缩机、冷却风扇、灯具、ABS 控制器、轮速传感器、雨刮洗涤系统、环境温度传感器、喇叭、防盗喇叭、风扇控制器、电器盒及其他开关和传感器等。同时,前舱中的温度较高,且运动件较多,在设计线束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这些情况。在仪表台的部位通常有:HV AC、音响系统、安全气囊、仪表电器盒、BCM、ECU、TCU、制动开关,电子油门踏板、离合器开关、点烟器、备用电源及各种开关件(如组合开关、报警开关等);地板部分主要的电器件有:电动座椅及加热,电子油泵、安全带开关、后轮速传感器、转角传感器等;顶棚的电器件有:顶灯、电动天窗等;门上的主要电器件有:扬声器、电动窗、门锁、及相关的开关件等;后行李箱部分的电器件主要有:后BCM、停车辅助装置、后尾灯、后雨刮、高位制动灯、行李箱灯等。对于不同的车型,由于配置的不同,以上的电器件或有增减,但是对于同类型的车而言,基本的分布位置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对电器件大概位置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对线束的布置也是至关重要。 三、整车线束的基本分类 在整车的线束中,我们可以将线束分成这样的几个部分:前舱线束总成、发动机线束总成、变速箱线束总成、仪表线束总成、地板线束总成、门线束总成(四门不同)、顶棚线束总成、后行李箱线束总成、电瓶正负极线束总成、安全气囊线束总成。但是,线束的划分和整车的结构和装配工艺有很大的关系,不必拘泥于以上的划分形式。力求达到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布局美观。同时,线束设计时,尽量采用模块化,减少回路。此外,根据具体车型可以采用转接线等形式的局部线束的设计。 目前基本线束的名称如下: 前舱线束总成、发动机线束总成、ECU线束总成、电瓶负极线束总成、喷油嘴线束总成、仪表线束总成、室内地板线束总成、安全气囊线束总成、顶棚线束总成,左前门线束总成、右前门线束总成、后背门线束总成、除霜正极线束总成、除霜负极线束总成。 四、线束的几种基本走向 在线束的布置中,通常有H,L,E,R 型等多种布置形式,这些布置形式指的是在线束的布置走向中,类似于这些字母的形状或者变形形状,多数情况下是这几个字母的变形。这些总体的布置方式各有各的适用之处,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即可。在后面具体的介绍中,有较为详细的阐述和比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