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落料拉深复合模的设计

落料拉深复合模的设计

落料拉深复合模的设计
落料拉深复合模的设计

摘要

本设计主要是筒形零件落料拉深模具的设计。通过对工件进行工艺的分析及其结构分析,从产品结构工艺性,具体模具结构出发,对模具成型部分的结构、顶出系统、压力机的选择及有关参数的校核都有详细地设计。介绍了落料拉深模具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该模具机构简单,采用整体式凸凹模,成本低廉,运用可靠。通过模具设计表明该模具能达到筒形零件质量和加工工艺要求。

关键词:筒形;落料拉深模具;压力机;整体式;

目录

1 设计任务-------------------------------------------1

2 零件工艺性分析-------------------------------------1 2.1 材料分析----------------------------------------1 2.2 结构分析----------------------------------------1

2.3 精度分析----------------------------------------1

3 工艺方案确定---------------------------------------1

4 零件工艺计算---------------------------------------1 4.1 拉深工艺计算------------------------------------1

4.2 落料拉深复合模工艺计算--------------------------2

5 冲压设备的选用-------------------------------------5

6 模具零部件结构的确定-------------------------------5

7 工艺卡片-------------------------------------------6 8设计小结--------------------------------------------7 9 参考文献--------------------------------------------7

二、零件工艺性分析

1.材料分析

08钢为优质碳素结构钢,属于深拉深级别钢,具有良好的拉深成型性能。

2.结构分析

零件为一无凸缘筒形件,结构简单,底部圆角半径为R3,满足筒形拉深件底部圆角半径大于一倍料厚的要求,因此,零件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3.精度分析

零件上尺寸均为未注公差尺寸,普通拉深即可达到零件的精度要求。

三、工艺方案的确定

零件的生产包括落料、拉深、切边等工序,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可以考虑工序的复合。本工件采用落料与拉深复合,成型后,由机械加工方法切边保证零件高度的生产工艺。

四、零件工艺计算

1.拉深工艺计算

零件的材料厚度为1mm,所以所有计算以中径为准。

(1)确定零件修边余量

零件的相对高度h/d=20-0.5/31.5=0.617,经查得修边余量△h=1.2mm,所以,修正后拉深件的总高度为19.5+1.2=20.7

(mm)。

(2)确定坯料尺寸D

由于凸缘筒形拉深件坯料尺寸计算公式得 mm mm r dr dh d D 575.556.05.55.3172.17.205.3145.3156.072.14222

2≈?-??-??+=--+=

(3)判断是否应用压边圈

零件的相对厚度8.157/1100/==?D t ,经查压边圈为可用可 不用的范围,为了保证零件质量,减少拉深次数,决定采 用压边圈。

(4)确定拉深次数

查的零件的各次极限拉深系数分别为5.01=m ,75.02=m ,

所以,每次拉深的圆筒形的直径分别为

5.315.28575.011?=?==mm D m d mm

所以经一次拉深可得该工件

(5)确定工序直径

因第一次拉深可得,所以拉深后圆筒直径5.31φmm

(6)确定个工序件高度

根据拉伸件圆角半径计算公式,得拉深凸模圆角

半径为5mm ,凸凹模内圆角半径为4mm,拉深后筒形件高度应等于

零件要求尺寸,即20.7mm 。

2.落料拉深复合模工艺计算

(1)落料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

根据零件形状特点,刃口尺寸计算采用分开制造法。落料尺

寸为

mm 019.057-Φ ,落料凹模刃口尺寸计算如下。 查得该零件冲裁凸、凹模最小间隙 mm Z 1.0min =,最大间隙 mm Z 14.0max = ,凸模制造公差 mm T 020.0=δ ,凹模制造公差 mm A 030.0=δ,将以上各值代入 校验是否成立。经校验,不等式不成立,因此只有缩小所T δ、A δ,提高制造精度,才能保证间隙在合理范围内,因此可取

()16.004.0044.0min max =?=-≤Z Z T δ

()24.004.06.06.0min max =?=-≤Z Z A δ

所以可按下式计算工作零件刃口尺寸

()()mm X D D T A 24.0024.000max 8575.5619.075.057+++=?-=?-=δ

()()mm Z D D T A T 0

16.00

16.00min 7575.561.08575.56---=-=-=δ

(2)首次拉深凸、凹模尺寸计算

第一次拉深件后零件直径为31.5mm ,由公式Kt t Z +=max 确定

拉深凸、凹模间隙值Z 查得k=0.2,所以间隙mm mm mm Z 2.112.01=?+=,则

首次拉深凹模

()()mm t d D A A 05.0005.00015.3215.31=+=+=+δ

首次拉深凸模()()mm Z D D tT A T 0

03.00

03.001.304.25.322---=-=-=δ (3)排样计算

零件采用单直排排样方式,查得零件间的搭边值为mm 8.0,零

件与条料侧边之间的搭边值为1mm ,若模具采用无测压装置的导料板结构,则条料上零件的步距为mm 8.57,条料的宽度应为

()()mm c a D B 0

5.005.00max 5.595.012572--?-=+?+=++=

选用规格为mm mm mm 150010001??的板料,计算裁料方式如下。 裁成宽mm 5.59长mm 1000的条料,则每张板料所出零件数为 42517258.5710005.591500=?=?????????????

裁成宽mm 5.59长mm 1500的条料,则每张板料所出零件数为 40016258.5715005.591500=?=?????????????

经比较,应采用第二种裁法,零件的排样图如图所示

(4)力的计算

模具为落料拉深复合模,动作顺序是先落料后拉深,现分别计算落料力 落F 、拉深力 拉F 和压边力 压F 。

KN N KL F 5.743201573.141.3t =????==τ落

KN K t F b 7.318.040015.3114.3d 1=????==δπ拉

()[]()[]KN P r t d D F A 6.22.25215.31-5742-422212=??++=++=ππ拉

因为拉深力与压边力的和小于落料力,即 落压拉F KN F F <=+=+34.32.631.7 ,所以,应按照落料力的大小选用设备。初选设备为J23-35

五、冲压设备的选用

1.落料拉深复合模设备的选用

根据以上的计算,同时考虑拉深件的高度选取开式双柱可 倾压力机JH23-40,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公称压力:4000kN

滑块行程:80mm

最大闭合高度:330mm

闭合高度调节量:65mm

滑块中心线到床身距离:250mm

工作台尺寸:460mm*700mm

工作台孔尺寸:250mm*360mm

模柄孔尺寸:70*52φ

垫板厚度:65mm

六、模具零部件结构的确定

落料拉深复合模零部件设计

(1) 标准模架的选用

标准模架的选用依据为凹模的外形尺寸,所以应首先计算凹模周界的大小。根据凹模高度和壁厚的计算公式得

凹模高度mm mm Kb H 4.11572.0=?==所以取15mm

凹模壁厚mm mm H C 27158.1)2~5.1(=?==

所以,凹模的外径为mm D 1115754=+=

以上计算仅为参考值,由于本套模架为落料拉深复合模,所以凹模高度受拉深件高度的影响必然会有所增加,其具体高度将会在绘制装配图时确定。另外,为了保证凹模有足够的强度,将其外径增大到200mm 。

模具采用后置导柱模架,根据以上计算结果,查得模架规格为上模座mm mm mm 45200200??下模座mm mm mm 50200200??导柱mm mm 19032?导套mm mm mm 4310532??

(1) 其他零部件结构

拉深凸模将由凸模固定板固定,凸凹模由凸凹模固定板固定,两者采用过渡配合关系。模柄采用凸缘式模柄,根据设备上模柄孔尺寸,选用规格为1005?A 的模柄。.

七.工艺卡片

冲压工艺卡片

八.设计小结

通过课程设计我们再次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用于实践当中,可以说这次设计就是对我们所学知识的一次大检阅,也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同时让我们初步地掌握了冷冲模设计的基本流程,懂得了如何把计算机知识用于我们的专业,懂得了如何查阅和运用技术资料。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也是不少的,主要来源于我们的专业知识还不够,实践经验还不足等等。但是我们可以把此次设计作为我们新的起点,加强专业的学习,加强实践,不断地去丰富经验。

因此,尽管这次设计不能算作是成功之作,但是它给我们带来的收获是具大的,影响是深远的。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敢于实践,不断吸取经验教训,要敢于向难点挑战,发扬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为我们模具事业的发展作出不懈努力!

九.参考资料:1.张锦萍编著. 模具结构的识图测绘.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4

2.刘建超,张宝忠.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 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9.10

3.刘朝福编著. 模具设计实训指导书. 北京:清华大学

出版社,2010.7

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设计

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设计 学生: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二零一五年六月

四川理工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设计(论文)题目: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设计 学院:机械学院专业:材控班级:2011级1班学号:11011023174 学生:指导教师: 接受任务时间 2015.3.9 教研室主任(签名)院长(签名)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容及基本要求 容: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设计;产品工件图见附图;生产批量:大批量要求:要求有摘要(中、英文)、目录、设计任务书、产品图及设计说明书。。 1.工件工艺性分析 (1)根据工件图,分析其形状、尺寸、精度、断面质量、装配关系等要求。 (2)根据生产批量,决定模具的结构形式、选用材料。 (3)分析工件所用材料是否符合冲压工艺要求。 2.确定合理的工艺方案:应有两个以上的工艺方案比较分析。 (1)根据工艺分析,确定基本的工序性质。如:落料—拉深 (2)根据工艺计算,确定工序数目。 (3)根据生产批量和条件(材料、设备、工件精度)确定工序组合。如:复合冲压工序或连续冲压工序 3.工艺计算 (1)计算毛坯尺寸,合理排样,绘排样图,计算材料利用率。 (2)计算冲压力,如:冲裁力、弯曲力、拉伸力、卸料力、推件力、压边力等以便确定压力机。 (3)计算压力中心,防止模具受偏心负荷,受损。 (4)计算并确定模具主要零件(凸模、凹模、凸模固定板、垫板等)外形尺寸及弹性元件的自由高度。 (5)确定凸、凹模间隙,计算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 4.模具总体结构设计 (1)进行模具结构设计,确定结构件形式和标准。 (2)绘制模具总体结构草图,初步计算并确定模具闭合高度,概算模具外形尺寸。 5.选择冲压设备 根据工厂现有设备及要完成的冲压工序性质、冲压加工所需的变形力、变形功

冲孔落料拉深复合模

学校代码:10410 序号:20055015 本科毕业设计 题目:冲孔落料拉深复合模 学院:工学院 姓名: 学号:20055015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级:机制051 指导教师: 二OO九年五月

冲孔落料拉深复合模 目录 前言· 1.设计课题 (1) 1.1 设计任务书 (2) 2.工艺方案分析及确定 (3) 2.1 件的工艺分析 (3) 2.2 工艺方案的确定 (4) 2.3 冲压件坯料尺寸的确定 (4) 2. 4 拉深次数的确定 (4) 2.5 排样的确定 (5) 3.工艺设计与计算 (7) 3.1 冲裁的方式与冲压力的计算 (7) 3.1.1、冲裁方式与冲压力的计算 (7) 3.1.2.力的计算 (7) 3.1.3、卸料力、推料力和顶件力的计算 (8) 3.1.4、压力中心的计算 (9) 3.2 计算各主要零件的尺寸 (9) 3.2.1、计算落料凸、凹模的工作部分的尺寸 (10) 3.2.2、计算拉深凸、凹模的刃口尺寸的确定 (11) 3.2.4、凸凹模选材,热处理及加工工艺过程 (11) 3.2.5、条料宽度的设计 (12) 3.2.6、导料板的导料尺寸为 (14) 3.2.7、推杆的选材,热处理工艺方案 (15) 3.2.8、工艺方案如下 (15) 3.2.9、模柄的确定 (15) 3.2.10、冲压设备的选用 (16) 3.2.11、模具的闭合高度的计算 (16)

3.2.13 导向零件的选择 (17) 3.2.14、定位零件的设计 (18) 3.2.15、推杆与推板的设计 (18) 3.2.16、压边圈的设计 (24) 3.2.17、固定方式的确定 (24) 3.2.18、凸模的固定 (24) 3.2.19、凹模的固定 (24) 3.2.20、凸凹模的紧固 (24) 3.2.21、确定装配基准 (24) 结束语 (23) 参考文献 (24) 致谢 (25)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模具已成为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工艺装备,模具设计是机械专业一个最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对模具从设计到制造的过程有个基本上的了解,为以后的工作及进一步学习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掌握查阅查资料手册的能力,能够熟练的运用CAD进行模具设计。二是掌握模具设计方法和步骤,了解模具的加工工艺过程。 本书是落料冲孔拉深模设计说明书,结合模具的设计和制作,广泛听取各位人士的意见,经过多次修改和验证编制而成。为了达到设计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合理性,本人通过查阅多方面的资料文献,力求内容简单扼要,文字顺通,层次分明,论述充分。其中附有必要的插图和数据说明。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同学们的大力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本人是应届毕业生,理论水平有限,实践经验不足,书中难免有不当和错误的地方,敬请各位老师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拉深冲压复合模毕业设计

1 分析零件的工艺性 冲压件工艺性是指冲压零件在冲压加工过程中加工的难易程度。虽然冲压加工工艺过 程包括备料—冲压加工工序—必要的辅助工序—质量检验—组合、包装的全过程,但分析 工艺性的重点要在冲压加工工序这一过程里。而冲压加工工序很多,各种工序中的工艺性又不尽相同。即使同一个零件,由于生产单位的生产条件、工艺装备情况及生产的传统习 惯等不同,其工艺性的涵义也不完全一样。这里我们重点分析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该零件是空气滤清器壳,从图1.1中我们可以看出该零件的精度要求不是很高,但要 求有较高的钢度和强度。在零件图中,尺寸0 1102-φ为IT14级,其余尺寸未标注公差,可 以按自由公差计算和处理。零件的外形尺寸为102φ,属于中小型零件,料厚为1.5mm 。 图1-1空气滤清器壳 下面分析结构工艺性。因为该零件为轴对称旋转体,故落料片肯定是圆形,其冲裁的 工艺性很好。零件为带法兰边圆筒形件,且d D F 、d h 都不太大,拉深工艺性较好,圆 角半径R3、R6都大于等于2倍料厚,对于拉深都很适合。 因此,该壳体零件的冲压生产要用到的冲压加工基本工序有:落料、拉深(拉深的次 数可能为多次)。用这些工序的组合可以提出多种不同的工艺方案。

2 确定工艺方案 2.1 计算毛坯尺寸 由于板料在扎压或退火时所产生的聚合组织而使材料引起残存的方向性,反映到拉深 过程中,就使桶形拉深件的口部形成明显的突耳。此外,如果板料本身的金属结构组织不 均匀、模具间隙不均匀、润滑的不均匀等等,也都会引起冲件口高低不齐的现象,因此就 必需在拉深厚的零件口部和外缘进行修边处理。这样在计算毛坯尺寸的时候就必需加上修 边余量然后再进行毛坯的展开尺寸计算。 根据零件的尺寸取修边余量的值为4mm 。 在拉深时,虽然拉深件的各部分厚度要求发生一些变化,但如果采用适当的工艺措施, 则其厚度的变化量还是并不太大。在设计工艺过程时,可以不考虑毛坯厚度的变化。同时 由于金属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保持体积不变,因而,在计算拉深件的的毛坯展开尺寸时,可 以认为在变形前后的毛坯和拉深间的表面积相等。 因为此旋转体零件不是简单结构,我们可以用“形心法”来求得。根据久里金法则, 对于任何形状的母线AB 绕轴线Y —Y 旋转所得到的旋转体面积等于母线长度L 与其重心轴 线旋转所得周长2πx 的乘积。即 旋转体面积 F=2 πlx 因为表面积拉深不变薄,所以面积相等,则 204D F π = 即 π0 4F D = 因为 76543210F F F F F F F F ++++++= 2121)2 (r d F -=π )22(11122d r r F +=π π [])(21113r r h d F +-=π、)2 2(12 2224d r r r F +-=ππ ?? ????+--=2212325)2()2(r d r d F π、)22(332326ππr r d r F +-= )(3227r h d F -=π 由零件给出的尺寸可知:

窄凸缘落料拉深复合模设计

冷冲模课程设计说明书窄凸缘拉深件2模具设计

本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内容为窄凸缘圆形筒形件工艺分析与模具设计,完成了落料首次拉深、二次拉深,三次拉深冲孔,切边四道工序。 落料和首次拉深复合模具为倒装结构,拉深工件先由压边圈将工件从凸模上顶出,再由打杆组成的刚性推出装置推出制件,采用弹性卸料板卸除条料。由于不能一次拉深出,故要三次拉深出来,第三次拉深冲孔。条料排样方式为单排。为了便于安装平稳以及方便操作选模座为标准中间导柱圆形模座,模柄为压入式模柄,选用单动压力机。在落料,拉深成形完成后再完成切边工序以确保制件的形状和尺寸。查阅相关资料和有关手册,手工绘制装配图和相关的零件图。 关键字:冲孔拉深模、倒装、单排、后侧导柱、弹性卸料板

第1章绪论 (1) 1.1冲压设计概论 (1) 1.2冲压设计的基本内容 (1) 1.3冲压设计的一般工序 (1) 第2章工艺分析 (2) 2.1产品冲裁工艺分析 (3) 2.1.1 产品结构形状分析工艺分析 (3) 2.1.2产品尺寸精度、断面质量分析 (3) 2.2 产品拉深工艺分析 (4) 2.3计算模具压力中心 (4) 第3章工艺方案的确定及工艺计算 (5) 3.1 工艺方案分析 (5) 3.2 拉深部分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 (5) 3.2.1确定修边余量 (5) 3.2.2计算毛坯直径D (5) 3.2.3判断能否一次拉成 (5) 3.2.4试确定各工序拉深系数 (5) 3.2.5 试确定圆角半径 (6) 3.2.6确定各次拉深高度 (6) 3.2.7 画出各拉深工序简图 (7) 3.3确定排样图 (8) 第4章工序计算 (9) 4.1落料和首次拉深 (9) 4.1.1凸凹模工作尺寸 (9) 4.1.1.1刃口尺寸计算 (10) 4.1.1.2外形尺寸计算 (11) 4.1.1.3凸凹模壁厚校核 (11) 4.1.2计算冲压力 (11) 4.2二次拉深 (11) 4.2.1凸凹模工作尺寸 (11)

冲压模具设计-落料拉深复合模

摘要 随着中国工业不断地发展,模具行业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针对筒形零件的落料工艺性和拉深工艺性,确定用一幅复合模完成落料和拉深的工序过程。介绍了筒形零件冷冲压成形过程,经过对筒形零件的批量生产、零件质量、零件结构以及使用要求的分析、研究,按照不降低使用性能为前提,将其确定为冲压件,用冲压方法完成零件的加工,且简要分析了坯料形状、尺寸,排样、裁板方案,拉深次数,冲压工序性质、数目和顺序的确定。进行了工艺力、压力中心、模具工作部分尺寸及公差的计算,并设计出模具。同时具体分析了模具的主要零部件(如凸凹模、卸料装置、拉深凸模、垫板、凸模固定板等)的设计与制造,冲压设备的选用,凸凹模间隙调整和编制一个重要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列出了模具所需零件的详细清单,并给出了合理的装配图。通过充分利用现代模具制造技术对传统机械零件进行结构改进、优化设计、优化工艺方法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这种方法对类似产品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复合模;拉深;落料;

目录 目录................................................................ III 前言 第一章课程设计任务书 (1) 第二章模具结构设计 (2) 2.1 读产品图:分析其冲压工艺性 (2) 2.2 分析计算确定工艺方案 (3) 2.2.1 计算毛坯尺寸 (3) 2.2.2 计算拉深次数 (3) 2.2.3 确定工艺方案 (3) 2.3 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 (4) 2.3.1 确定排样、裁板方案 (4) 2.3.2 确定拉深工序尺寸 (5) 2.3.3 计算工艺力,选设备 (5) 2.4 模具结构设计 (6) 2.4.1 模具结构型式选择 (6) 2.4.1 模具工作部分尺寸计算 (7) 第三章模具标准件选择及闭合高度计算 (8) 3.1 标准模架的选择 (8) 3.2 模具的实际闭合高度计算 (8) 3.3 压力中心的确定 (8)

落料拉伸冲孔复合模具设计

题目: 落料拉伸冲孔复合膜设计 分院:机械与电子学院 姓名:沈星星 学号: 20093729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指导老师:焦锡岩 毕业论文答辩时间: 2012-6-14 前言 随着工业发展,冲压模具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由于产品更新换代速度

的加快,除了要保证模具设计质量以外,对模具设计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促进我国冲压模具技术的发展,从计算机技术、先进加工技术及装备、其它新技术与冲压模具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冲压模具的技术现状。结果表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冲压模具总量位居世界第三位,加工技术装备基本已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 本文首先分析了复合模具的工艺结构,介绍了复合模具的设计,重点介绍了模具的结构、凹凸模的设计、冲裁力的计算以及冲压机的选型。其次详细阐述了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的工艺设计与结构设计过程、对拉深凸模、落料凹模、落料拉深凹凸等模具主要的成型零件以及各种标准零件进行设计计算和选择,基本上确定了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的整体结构框架。本文设计的复合模具适用于加工几何尺寸较大、形状复杂、精度要求较高的冲压类零件,通过理论分析和大量的工程实践探索,在模具上采用了一些特殊机构,可使操作简单,提高生产效率,对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着现实的意义。通过了复合模具的设计,可以将传统的分模加工合二为一,使落料、拉深、冲孔一次成形,避免了分模加工中定位误差的生产,从而保证了质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Ⅰ-

目录 \ 前言 (Ⅰ) 目录 (Ⅱ) 第1章绪论 (1) 1.1冲压模具简介 (2) 1.1.1 冲压成形与冲压模具的概念 (2) 1.1.2 冲压模具的分类 (2) 1.2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3) 第2章复合模具总体方案的分析与确定 (5) 2.1 工艺方案分析 (5) 2.1.1 工件的分析 (5) 2.1.2 落料拉深工艺分析 (5) 2.2工艺方案的确定 (6) 第3章主要的工艺参数计算 (7) 3.1 毛坯尺寸的计算 (7) 3.2 排样 (7) 3.3 工序压力计算 (8) 3.4 冲压设备的选择 (9) 第4章主要工作部分尺寸计算 (11) 4.1 落料刃口尺寸计算 (11) 4.2 冲孔刃口尺寸计算 (11) 4.3 复合模具主要零件的设计 (12) 第5章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装配 (18) 5.1 冲压模具装配的技术要求 (18) 5.2 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装配的特点 (19) 5.3复合模具的总体设计 (19) 5.4复合模具总装配 (19) 总结与展望 (24) 参考文献 (25) 致谢 (26) - Ⅱ-

模具毕业设计45湖南12型拖拉机离合器壳体落料首次拉深复合模设计

届毕业设计 湖南12型拖拉机离合器壳体落料、首次拉深复合模设计 系、部:机械工程系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教授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班级: 学号:

摘要 本次的模具设计为离合器壳体落料、首次拉深复合模设计。离合器壳体才用的材料是20号钢,厚度3mm,该材料强度低,韧性、塑性和焊接性较好,用途非常广泛。适用于制造汽车、拖拉机及一般机械制造业中建造部分零件。如汽车上的手刹蹄片、杠杆轴、传动被动齿轮及拖拉机上的凸轮轴、悬挂均衡器轴、离合器壳体等。 首先对零件进行了工艺性分析,确定冲压所需的如落料、拉深,整形等一系列工序。其次经过计算分析确定工艺方案完成该模具的排样设计,凸、凹模工作部分的设计计算,还有模具结构和工艺零件设计,选择合适的模具材料和合理的加工工艺。在设计过程中,还利用CAD绘制了一套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 关键词:离合器壳体;落料;拉伸;复合模;设计

ABSTRACT The mold design for the clutch housing blanking, drawing the first time, compound die design. Clutch housing material is used only 20 steel, the thickness of 3mm, the low material strength, toughness, ductility and good weldability, uses very extensive.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utomobiles, tractors and general constructio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some parts. If the car's hand brake shoe, lever shaft, transmission gears and tractor passive camshafts, suspension equalizer shaft, clutch housing and so on. First of all parts of the process of analysis, to determine if the required blanking press, drawing, shaping and a series of processes. Second, after completion of the program calculation process to determine the layout of the mold design, convex and concave parts of the mold design and calculation work, as well as part design mold structure and process, select the appropriate mold material and reasonable process. In the design process, also used CAD drawing die assembly and part drawings Key words Clutch housing;Blanking;Tensile;Compound Die;Design

落料拉深复合模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题目名称:落料拉深复合模设计 班级:级班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评定成绩: 教师评语: 指导老师签名: 20 年月日

目录 零件图 一、零件冲压加工工艺性分析--------------------------------------3 1、毛坯尺寸计算-------------------------------------------------------------------------3 2、判断是否可一次拉深成形-------------------------------------------------------- 3 3、确定是否使用压边圈--------------------------------------------------------------- 4 4、凹凸模圆角半径的计算------------------------------------------------------------4 5、确定工序内容及工序顺序---------------------------------------------------------4 二、排样图和裁板方案------------------------------------------ 4 1、板料选择--------------------------------------------------------------------------------4 2、排样设计--------------------------------------------------------------------------------4 三、工艺参数的计算 1、工艺力计算----------------------------------------------------------------------------6 2、压力机的选择-------------------------------------------------------------------------6 四、模具设计 1、模具结构形状设计------------------------------------------------------------------7 2、模具工作尺寸与公差计算--------------------------------------------------------7 五、工作零件结构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落料凹模板----------------------------------------------------------------------------8 2、拉深凸模--------------------------------------------------------------------------------9 3、凹凸模-----------------------------------------------------------------------------------9 六、其他零件结构尺寸 1、模架的选择----------------------------------------------------------------------------9 2、凹凸模固定板的选择--------------------------------------------------------------10 3、磨柄的选择---------------------------------------------------------------------------10 4、卸料装置-------------------------------------------------------------------------------10

轴承盖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设计(有cad图)

轴承盖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

摘要 介绍了轴承盖冷冲压成形过程,经过对轴承盖的批量生产、零件质量、零件结构以及使用要求的分析、研究,按照不降低使用性能为前提,将其确定为冲压件,用冲压方法完成零件的加工,冲压基本工序为:落料、拉深、冲孔,然后根据对工序的初步计算,确定工序数目,如冲压次数,拉深次数,对工序顺序的安排,一般根据各工序的变形特点,质量要求来确定,由于本工件为带孔的落料、拉深件,因此先落料,再拉深,最后冲孔,根据生产批量和条件(冲压加工条件和模具制造条件)确定工序组合,因为生产批量大,所以将各个工序组合在一起,并用复合模冲压,这样就提高了产品的生产率。通过充分利用现代模具制造技术对传统机械零件进行结构改进、优化设计、优化工艺方法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这种方法对类似产品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字:轴承盖;冲压;工序;生产批量;生产效率

ABSTRACT Introduced to carry the bearing cover cold hurtle to press to take shape the process, pass by to the batch quantity production, spare parts quantity, the spare parts structure and usage request of carry the bearing cover of analysis, study, according to not lower to use the function as premise, is certain in order to hurtle to press the piece, it uses to hurtle to press the method to complete the spare parts to process, hurtling to press basic work preface is: Fall to anticipate, pull deep, hurtle the bore, then according to the initial calculation of the work preface, make sure the work ordinal number eyes, if hurtle to press the number of times, pulling the deep number of times, to the in proper order arrangement of the work preface, general transform the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each work preface, the quantity request to certain, because of in order to take the bore to fall to anticipate, pull the deep piece, this work piece so fall to anticipate first, then pull deeply, blunt bore of end, according to produce the batch quantity and condition( hurtle to press to process the condition and molding tools to make the condition)s to make sure the work that the preface combine, because of produce the batch quantity big, so combine each work preface together, counteract compound the mold hurtles to press, raising the rate of production of the product thus. Pass to make use of the modern molding tool manufacturing technique to carry on the structure improvement to the traditional machine spare parts well, excellent turn the design, the excellent chemical engineering skill method ability the significant exaltation produces the efficiency, this kind of method to similar the product has to certainly draw lessons from the function. Key words: bearing cover; stamping; process; Production batch; Production efficiency

(模具设计)落料拉深复合模

大学 模具设计与CAD课程设计上盖落料拉深复合模的结构设计 班级: : 学号: 指导教师: 哈哈小学

目录 零件图 一、零件冲压加工工艺性分析--------------------------------------3 1、毛坯尺寸计算-------------------------------------------------------------------------3 2、判断是否可一次拉深成形-------------------------------------------------------- 3 3、确定是否使用压边圈--------------------------------------------------------------- 4 4、凹凸模圆角半径的计算------------------------------------------------------------4 5、确定工序容及工序顺序---------------------------------------------------------4 二、确定排样图和裁板方案------------------------------------------4 1、板料选择--------------------------------------------------------------------------------4 2、排样设计--------------------------------------------------------------------------------4 三、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

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设计

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设计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设计 学生: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四川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二零一五年六月

四川理工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设计(论文)题目: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设计 学院:机械学院专业:材控班级:2011级1班学号: 学生:指导教师: 接受任务时间 教研室主任(签名)院长(签名)一.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内容: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设计;产品工件图见附图;生产批量:大批量 要求:要求有摘要(中、英文)、目录、设计任务书、产品图及设计说明书。。 1.工件工艺性分析 (1)根据工件图,分析其形状、尺寸、精度、断面质量、装配关系等要求。 (2)根据生产批量,决定模具的结构形式、选用材料。 (3)分析工件所用材料是否符合冲压工艺要求。 2.确定合理的工艺方案:应有两个以上的工艺方案比较分析。 (1)根据工艺分析,确定基本的工序性质。如:落料—拉深 (2)根据工艺计算,确定工序数目。

(3)根据生产批量和条件(材料、设备、工件精度)确定工序组合。如:复合冲压工序或连续冲压工序 3.工艺计算 (1)计算毛坯尺寸,合理排样,绘排样图,计算材料利用率。 (2)计算冲压力,如:冲裁力、弯曲力、拉伸力、卸料力、推件力、压边力等以便确定压力机。 (3)计算压力中心,防止模具受偏心负荷,受损。 (4)计算并确定模具主要零件(凸模、凹模、凸模固定板、垫板等)外形尺寸及弹性元件的自由高度。 (5)确定凸、凹模间隙,计算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 4.模具总体结构设计 (1)进行模具结构设计,确定结构件形式和标准。 (2)绘制模具总体结构草图,初步计算并确定模具闭合高度,概算模具外形尺寸。 5.选择冲压设备 根据工厂现有设备及要完成的冲压工序性质、冲压加工所需的变形力、变形功和模具的闭合高度、轮廓尺寸等因素,选用压力机的型号、规格。 6.模具图样设计 (1)绘制模具总图 .主视图:常取模具的工作位置(闭模状态),采用剖面画法。

落料拉深复合模设计与制造

拉深模设计与制造 零件简图:如图8.2.7所示。 生产批量:大批量 材料:镀锌铁皮 材料厚度:1mm 1.冲压件工艺性分析 该工件属于较典型圆筒形件拉深,形状简单对称,所有尺寸均为自由公差,对工件厚度变化也没有作要求,只是该工件作为另一零件的盖,口部尺寸φ69可稍作小些。而工件总高度尺寸14mm可在拉深后采用修边达要求。 2.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该工件包括落料、拉深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后拉深。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拉深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拉深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两道工序两副模具,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该工件大批量生产的要求。方案二只需一副模具,生产效率较高,尽管模具结构较方案一复杂,但由于零件的几何形状简单对称,模具制造并不困难。方案三也只需一副模具,生产效率高,但模具结构比较复杂,送进操作不方便,加之工件尺寸偏大。通过对上述三种方案的分析比较,该件若能一次拉深,则其冲压生产采用方案二为佳。 3.主要设计计算 (1)毛坯尺寸计算 根据表面积相等原则,用解析法求该零件的毛坯直径D,具体计算见表8.2.7。 (2)排样及相关计算 采用有废料直排的排样方式,相关计算见表8.2.7。查板材标准,宜选750mm×1000mm 的冷轧钢板,每张钢板可剪裁为8张条料(93mm×1000mm),每张条料可冲10个工件,故每张钢板的材料利用率为68%。

(3)成形次数的确定 该工件底部有一台阶,按阶梯形件的拉深来计算,求出h/dmin=15.2/40=0.38,根据毛坯相对厚度t/D=1/90.5=1.1,查表4.4.3发现h/dmin小于表中数值,能一次拉深成形。所以能采用落料-拉深复合冲压。 (4)冲压工序压力计算 该模具拟采用正装复合模,固定卸料与推件,具体冲压力计算见表8.2.7所示。根据冲压工艺总力计算结果并结合工件高度,初选开式双柱可倾压力机J23-25。 (5)工作部分尺寸计算 落料和拉深的凸、凹模的工作尺寸计算见表8.2.8所示。其中因为该工件口部尺寸要求要与另一件配合,所以在设计时可将其尺寸作小些,即拉深凹模尺寸取φ68.1+0.08mm,相应拉深凸模尺寸取φ66.1-0.05mm。工件底部尺寸φ43 mm、φ40 mm、3mm与R2 mm因为属于过渡尺寸,要求不高,为简单方便,实际生产中直接按工件尺寸作拉深凸、凹模该处尺寸。

盖落料拉伸复合模

例8.2.2 拉深模设计与制造实例 零件简图:如图8.2.7所示。 生产批量:大批量 材料:镀锌铁皮 材料厚度:1mm 1.冲压件工艺性分析 该工件属于较典型圆筒形件拉深,形状简单对称,所有尺寸 均为自由公差,对工件厚度变化也没有作要求,只是该工件作 为另一零件的盖,口部尺寸φ69可稍作小些。而工件总高度 尺寸14mm可在拉深后采用修边达要求。 2.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该工件包括落料、拉深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种工艺 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后拉深。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拉深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拉深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两道工序两副模具,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该工件大批量生产的要求。方案二只需一副模具,生产效率较高,尽管模具结构较方案一复杂,但由于零件的几何形状简单对称,模具制造并不困难。方案三也只需一副模具,生产效率高,但模具结构比较复杂,送进操作不方便,加之工件尺寸偏大。通过对上述三种方案的分析比较,该件若能一次拉深,则其冲压生产采用方案二为佳。 3.主要设计计算 (1)毛坯尺寸计算 根据表面积相等原则,用解析法求该零件的毛坯直径D,具体计算见表8.2.7。 (2)排样及相关计算 采用有废料直排的排样方式,相关计算见表8.2.7。查板材标准,宜选750mm×1000mm 的冷轧钢板,每张钢板可剪裁为8张条料(93mm×1000mm),每张条料可冲10个工件,故每张钢板的材料利用率为68%。 (3)成形次数的确定 该工件底部有一台阶,按阶梯形件的拉深来计算,求出h/dmin=15.2/40=0.38,根据毛坯相对厚度t/D=1/90.5=1.1,查表4.4.3发现h/dmin小于表中数值,能一次拉深成形。所以能采用落料-拉深复合冲压。

落料拉伸复合模设计说明书

落料拉伸复合模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部分冲压成形工艺设计 (4) 1.冲裁件的工艺性分析 (4) 1.1材料分析 (4) 1.2结构分析 (4) 1.3精度分析 (5) 2.确定冲裁工艺方案 (5) 2.1工序性质和数量 (5) 2.1.1工序性质的确定 (5) 2.1.2工序数量的确定 (5) 2.2工序顺序和组合 (5) 2.2.1工序顺序 (5) 2.2.2工序组合方式的选择 (6) 2.3冲压工艺方案 (6) 2.3.1工艺方案 (6) 2.3.2工艺方案分析 (7) 3.必要的工艺计算 (7) 3.1确定零件修边余量 (7) 3.2预算坯料尺寸D (7) 3.3用逼近法确定第一次拉深直径 (9) 3.4判断是否采用压边圈 (10) 3.5确定拉深次数 (10) 3.6预算各次拉深直径 (10) 4.排样计算 (11) 4.1排样方法 (11) 4.2搭边与料宽 (11) 4.2.1搭边 (11)

4.2.2条料宽度 (12) 第二部分冲压模具设计 (13) 1.确定冲模类型机型结构形式 (13) 2.计算工序压力 (13) 3.落料、拉深、复合模工艺计算 (14) 3.1凸、凹模刃口尺寸的确定 (14) 3.2凸、凹模配合加工时的工作部分尺寸 (14) 3.2.1落料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 (14) 3.2.2首次拉深凸、凹模尺寸计算 (15) 3.2.3二次拉深凸、凹模尺寸计算 (15) 参考文献 (15) 绘制CAD图 (16) 小结 (22)

第一部分冲压成形工艺设计 1.冲裁件的工艺性分析 如图1-1,材料为10钢,大量生产。试制定工件冲压工艺规程,设计其模具,编制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图1-1有凸缘圆筒件 1.1材料分析 10钢为优质碳素结构钢。具有较好的拉深性能。冷应变塑性高,板材正火或高温回后性能及佳,切削性,冷拉正火较退火态好。 1.2结构分析 零件为一有凸缘筒形件,结构简单,底部圆锥半径r=5,满足筒形件试音圆角半径大于一倍料厚的要求,因此,零件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落料拉伸复合模具设计

落料拉伸复合模具设计 摘要 学习、研究和发展冷冲压技术,对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和加速现代化工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是对压紧弹簧座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首先,对传压紧弹簧座进行了工艺分析,压紧弹簧座外形是圆柱形,确定了毛坯尺寸、拉深次数、模具的结构形式及排样方式;然后选择了合适的压力机,把凹模、凸模的尺寸设计出来、选择了合适的模架、卸料装置、推件装置、导向零件、模柄、凸模和凹模的固定板及垫板,用CAD软件绘制了本模具的工程图。 关键词:拉伸,圆柱形,工艺分析,冷冲压

BLANKING-DRAWING-POSITE MOLD DESIGN ABSTRACT Learning, research and develop the cold stamping technology has a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process of accelera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In this paper, we mainly discuss the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of the pression spring seat and the design of the die. First of all, we analyze

the process of the pression spring seat. The shape of the pression spring seat is cylindrical, and the blank size, the number of drawing, the structure form and the arrangement mode of the die are determined. Secondly, we choose the right machine to design the size of the concave die and punch out, choose the suitable mold, discharging device, the pushing device, guide part, a die shank, a convex die and the concave die fixing plate and plate. Consequently, we usethe CAD software drawn drawings of the mold. KEY WORDS: t he tensile, cylindrical, process analysis,cold stamping

落料拉深反拉深复合模设计

目录 一引言........................................................................‥1 二具体的题目及冲压件工艺分析 (2) 1 具体的题目 (2) 2 冲压工艺方案 (3) 2.1 修边余量的确定 (3) 2.2 坯料直径的计算 (4) 2.3拉深系数和拉深次数的计算 (4) 2.3.1第一次拉深 (4) 2.3.1第二次拉深 (4) 2.4冲压工艺设计及工艺方案确定 (5) 三冲压模具设计 (7) 1 落料、拉深、反拉深复合模的设计 (7) 1.1落料 (7) 1.2拉深 (9) 1.2 .1 凸凹模间隙 (9) 1.2 .2 凸凹模圆角半径 (9) 1.2 .3 凸凹工作部分的尺寸及制作公差 (10) 1.2 .4 拉深力的计算 (11) 2 冲压设备的选定 (11) 3模具基本结构的确定 (13) 4 标准件的选用 (13)

4.1 标准模架的选择 (13) 4.2 其他标准件的选用 (14) 5 非标准件的设计…………………………………………………‥14 5.1 强度校核……………………………………………………‥14 5.1.1 凸模强度校核………………………………………‥14 5.1.2 凹模强度校核………………………………………‥14 5.1.3 凸凹模强度校核……………………………………‥15 5.2 模具材料与热处理…………………………………………‥15 6 模具结构设计 (16) 6.1 凹模部分的设计 (16) 6.2 凸模部分的设计 (17) 四小结……………………………………………………………‥20 五参考文献………………………………………………………‥21

落料拉深复合模设计

落料拉深复合模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题目名称: 班级:级班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教师评语: 指导老师签名:20 年日 月 目录 零件图 一、零件冲压加工工艺性分析--------------------------------------3 1、毛坯尺寸计算-------------------------------------------------------------------------3 2、判断是否可一次拉深成形-------------------------------------------------------- 3 3、确定是否使用压边圈--------------------------------------------------------------- 4 4、凹凸模圆角半径的计算---------------------------------------------------

---------4 5、确定工序内容及工序顺序---------------------------------------------------------4 二、排样图和裁板方案------------------------------------------ 4 1、板料选择--------------------------------------------------------------------------------4 2、排样设计--------------------------------------------------------------------------------4 三、工艺参数的计算 1、工艺力计算----------------------------------------------------------------------------6 2、压力机的选择-------------------------------------------------------------------------6 四、模具设计 1、模具结构形状设计------------------------------------------------------------------7 2、模具工作尺寸与公差计算--------------------------------------------------------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