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规划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规划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规划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规划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万隆镇规划控制测量项目

技术设计书

设计负责人:审核意见:

主要设计人:审核人:

年月日年月日

批准单位或部门(盖章):

审批意见:

审批人

年月日

设计策划的内容和要求

设计输入及评审

设计评审表

目录

1概述 (1)

2测区概况 (1)

2.1自然地理情况 (1)

2.1.1地理状况 (1)

2.1.2地形地貌 (1)

2.2人文环境 (2)

2.3交通状况 (2)

2.4气候情况 (2)

3已有资料情况 (2)

3.1图件资料 (2)

3.2平面高程控制资料 (2)

4引用文件 (3)

5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3)

5.1坐标系统、投影方式、高程系统 (3)

5.2控制点的精度 (4)

6设计方案 (4)

6.1软件和硬件配置要求 (4)

6.1.1硬件 (4)

6.1.1.1测绘仪器 (4)

6.1.1.2其它设备 (5)

6.1.1.3仪器检定要求 (5)

6.1.2软件 (6)

6.2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 (6)

6.2.1技术路线 (6)

6.2.2作业流程 (7)

6.3平面控制测量 (9)

6.3.1布网选点要求 (9)

6.3.2标石埋设 (9)

6.3.3GPS接收机选择要求 (10)

6.3.4GPS测量布网精度要求 (10)

6.3.5测量异步环或附合线路边数的规定 (11)

6.3.6GPS测量各等级的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11)

6.3.7GPS观测要求 (11)

6.3.8外业观测记录 (12)

6.3.8.1记录项目要求 (12)

6.3.8.2记录格式要求 (13)

6.3.9数据预处理 (13)

6.3.10数据检验 (13)

6.4 高程控制测量 (15)

6.4.1水准测量 (15)

6.4.1.1水准测量精度 (15)

6.4.1.2水准测量的观测要求 (16)

6.4.1.3水准测量观测限差要求 (17)

6.4.1.4水准测量的限差指标 (17)

6.4.2GPS拟合高程测量 (17)

6.5质量控制环节 (18)

6.5.1质量实施方法 (18)

6.5.1.1小组自检、互查 (18)

6.5.1.2过程检查 (18)

6.5.1.3最终检查 (18)

6.5.1.4提交验收 (19)

6.6数据安全措施 (19)

6.7上交和归档成果(或产品)内容及其资料内容和要求 (19)

6.7.1成果数据 (20)

6.7.2文档资料 (20)

6.7.2.1文字资料 (20)

6.7.2.2控制资料 (20)

6.7.2.3其它资料 (20)

1概述

为了满足万隆镇规划控制测量项目需要,同时也满足万隆镇规划设计及城镇发展需要,建立万隆镇基础规划控制网,服务城市建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公司受河源市绿凯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委托,将对该项目进行实地布网并实施控制测量。项目位于紫金县万隆镇,整个测区涉及面积约40平方公里,测量范围由河源市绿凯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在1:10000地形图上标示的红线为界。根据合同要求,项目期限为1个月,我公司务必于2013年7月10日前向河源市绿凯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交全部内外业测量资料。

2测区概况

2.1自然地理情况

2.1.1地理状况

紫金县万隆镇隶属广东省惠州市,项目测区地处东经121°39′~1124°46′,北纬23°36′~23 °45′之间, 万隆镇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游,处于粤东北山区与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区的结合部,属山地丘陵地区。山岭与盆地相间,东江自北向南纵贯全境。在山间和东江河边,分布着冲积小平原和宽广的谷地,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宜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甘蔗、亚热带水果。万隆镇东距博罗县50公里,西距河源市高新区5公里。

整个测区范围跨越约40平方公里,测区呈带状,范围内以居民地、耕地及丘陵为主。测区内树木较多,通视条件一般,测区内道路较狭小,通行、通视较为困难。

2.1.2地形地貌

项目测区属谷地平原,东江自北向南经测区西部流过。万隆镇目前正在进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40%属未建成区。南部均为典型的城郊农村区域,有少数丘陵分布其间,测区海拔在37米至357米之间,平均约为40米,相对高差约为

60米。

2.2人文环境

测区居民地主要分布在东江江畔,依山傍水。农村居民大多数为客家人,使用的方言为客家话,民风淳朴。居民地自然环境相对良好,植被覆盖达50%以上。土壤有黄壤、红壤、赤红壤、水稻土等。自然生长的植被灌木、乔木等。区内丘陵、坡地种植果树,主要有荔枝、桂园等;耕地种植水稻,蔬菜等。

2.3交通状况

项目测区可乘车经建设大道到途经东环路到达,测区北部东环路至万隆镇有S242省道通过,万隆镇,城镇有纵横各两条道路,向南有乡镇公路从万隆镇自西北向向东南连接至东环路。其它农村地区有乡村路相连。

2.4气候情况

本地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约为22℃,1月气温约为12℃,7、8月气温在28℃以上,白天最高气温高达40℃以上。年均降水量1600-1700毫米之间,多集中在4-6月。主要对测量不利的天气有阴雨、暴雨和酷热。空气质量较好,成像度清晰,较少出大雾天气,一般不影响测量人员外出作业。

3已有资料情况

3.1图件资料

由甲方提供的1:10000地形图1幅(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图件精度满足控制选点设计要求,可供踏勘和图上选点使用。

3.2平面高程控制资料

由甲方同河源市国土资源局协商提供的由广东省国土厅测绘院施测的GPS-D级点3个、GPS—E级点三个,成果属1980西安坐标系,可作为测区控制

测量起算点和校核点;其中提供的点中有四个GPS—级E点高程为四等水准,成果属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可作为本测区高程控制的起算点和校核点。

4引用文件

1.《城市测量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CJJ/T 8-2011)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8314-2009)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2898-2009)

4.《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4356-2009)

5.《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国家测绘局(CH/T 1004-2005)

6.《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

国家测绘局(CH/T 1016-2008)

5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根据合同精神,本着满足城镇规划设计的需要,本项目最终将提交的电子文档基于Microsoft Office标准的格式,成果数据格式为.DOC或.XLS的。同时提交纸质文档供业主及设计单位使用或存档,成果资料均A4纸彩打并装订成册。

5.1坐标系统、投影方式、高程系统

5.1.1平面坐标系统:

1980西安坐标系

5.1.2投影方式:

高斯—克里格投影,中央子午线L0=114°

5.1.3高程系统:

1985国家高程基准。

5.1.4 时间系统

GPS测量采用GPS时间系统

手薄记录采用世界协调时UTC

5.2控制点的精度

四等平面控制网中的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0.05m。四等以下网中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0.05m。①各等级高程控制网中相对于起算点的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0.02m。②

6设计方案

6.1软件和硬件配置要求

6.1.1硬件

6.1.1.1测绘仪器

①《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第12页4.1.6

6.1.1.2其它设备

6.1.1.3仪器检定要求

6.1.1.3.1基本要求

全部仪器必须经过检定合格方可投入生产使用,且仪器必须在检定证书规定的合格使用期限内使用。

6.1.1.3.2仪器的检验

a、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1、圆水准器轴应与仪器旋转轴平行的检验与校正。

2、十字丝横丝应与仪器旋转轴垂直的检验与校正。

3、i角的检验与校正。

b、全站仪的检验与校正:

1、水准管轴应垂直于仪器旋转轴的检验与校正。

2、十字丝竖丝应垂直与横轴竖丝。

3、视准轴应垂直于横轴竖丝。

4、横轴应垂直于竖轴的检验。

5、竖盘指标差的测定。

6、光学对点器的检验与校正。

c、GPS接收机的检查内容

1、GPS接收机外观情况。

2、GPS接收机配件完好情况。

3、GPS接收机配件齐全情况。

4、传输线及设备通信情况。

5、圆水准气泡检校情况。

6、通电检测情况。

7、RTK手薄运行情况。

6.1.2软件

6.2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

6.2.1技术路线

本项目控制测量基于广东省国土厅测绘院布设的GPS-D级点的基础上布网。布设的GPS-E网采用静态观测方法以保障测区最终成果的数学精度。本项目运用高效的作业方法、数据采集及资料整理,形成集信息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分析和应用服务为一体的测绘成果,形成其后城镇规划所需的数据和成果资料。

6.2.1.1准备工作

进场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技术准备、人员准备、资料准备和仪器设备准备。

(1)技术准备:主要包括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文件,地方性法规、条例、规定;国家相关规程、行业标准,地方性法规、标准、细则;其他有权单位制定的法定性相关文件。

(2)人员准备:主要包括对参加项目测绘工作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使其熟悉相关技术规程、规定,明确工作要求,掌握调查方法。

(3)资料准备:控制点成果、点之记等基础控制测量资料;小比例尺地形图、谷歌影像图及其他相关资料。

(4)作业设备准备:主要包括交通工具、调查设备、计算机、GPS及入库软件等。

6.2.1.2控制网的建立

(1)依据规范要求合理地在测区布设控制网。

要求在实地踏勘、调查,应将点位选设在坚实稳固与安全僻静之处,点位应便于寻找、长期保存和引测。

(2)控制点观测应遵守作业方式方法并严格按规范执行。

(3)观测成果应当严格检验,当符合误差标准时,才能开始上机计算。

(4)必须针对性地在各作业小组进场前进行技术交底与必要的技术培训。

(5)开始观测前应充分做好检查、校正仪器等相应的准备工作。

6.2.1.3 检查验收

(1)检查验收是质量控制的关键,应当严格实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

(2)检查员应在外业小组作业时到工地进行过程检查,了解小组对技术设计的执行情况,了解工程进度。

(3)检查内容及检定标准应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范及技术规程。

6.2.1.4 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文明施工展现企业良好公众形象!狠抓安全文明生产和施工一直是每一个工程企业不可推卸的神圣使命和责任,“安全第一”,“安全是工作的基础”。本次测量工作我公司将制定有效、可行的安全文明施工方案,编制此方案的目的,旨在进一步加强施工安全管理,保障工程及人身安全,提升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项目按质按量按期完成。

6.2.2作业流程

作业流程表

6.3平面控制测量

6.3.1布网选点要求

1.利用测区附近GPS-C、D级点作为起算,在测区内均匀布设10-12个GPS-E

级控制点,点位平均距离约为3km。

2.GPS-E 级网采用一次性全面布设,联测高一级控制点不少于2个,联测3

个以上2011年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测绘院布设的河源市东环高速控制网

中的GPS-E级点。

3.控制网做到布点均匀,保证点位易于保存和使用,基础稳定,既要满足

GPS观测的条件,又方便于常规控制测量的使用。

4.周围应便于安置接收机、便于操作、视野开阔。

5.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

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

于50m。

6.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件(如大型建筑物、水面等)。

7.交通方便,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

6.3.2标石埋设

1.GPS-E级点的规格为上底12cm×12cm,下底20cm×20cm,高60cm的正

2.控制点在水泥地面埋石有困难的,可切割出20cm×20cm的方框,切割

的宽度为5毫米,深度为2厘米,中间埋入长8厘米、直径为12毫米

的螺钉,埋入深度8厘米用于代替埋石点,表面切割的标志与相应等级

埋石点一致。

3.楼顶上的埋石点的规格为:上底20cm×20cm,下底30cm×3Ocm,高15cm

的正四棱台;楼顶上的埋石应现场浇灌。

4.各GPS点埋设完成后应现场绘制点之记。

5.对联测旧点时,采用原点名。GPS-E级点编号为EL01、EL02……等。

6.3.3GPS接收机选择要求

所用于观测的GPS接收机必须符合下表中所罗列的条件

等级GPS接收机类型观测量同步观测接收机数

D 双频或单频L1载波相位≥2

E 双频或单频L1载波相位≥2

6.3.4GPS测量布网精度要求

各等级GPS网主要技术要求应满足下表规定。最小边长不应小于平均边长的1/2;最大边长不宜超过平均边长的2倍。当边长小于200米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cm。

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②

相邻点基线分量中误差(mm/a) 级别平均距离(km)

水平分量垂直分量

D 5 ≤20 ≤40

E 3 ≤20 ≤40

①《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第9.1表4

6.3.5测量异步环或附合线路边数的规定

异步环或附合线路边数的规定①

6.3.6GPS测量各等级的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GPS测量各等级的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6.3.7GPS观测要求

1)GPS作业时应采用静态模式观测。

2)城市GPS测量可不观测气象要素,但应记录雨、晴、阴、云等天气状况。

3)作业组在进入测区观测前,应事先编制GPS卫星可见性预报表。预报表

应包括可见卫星号、卫星高度角和方位角、最佳观测卫星组、最佳观测

时间、点位图形几何图形强度因子等内容。

4)观测组应严格按调度表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保证同步观测同一卫星组。

当情况有变化需修改调度计划时,应经作业队负责人同意,观测组不得

擅自更改计划。

5)接收机电源电缆和天线电缆应联接无误,接收机预置状态应正确,然后

方可启动接收机进行观测。

6)每时段开机前,作业员应量取天线高,并及时输入测站名、年月日、时

①《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 2009 6.1.3表3

段号、天线高等信息。关机后再量取一次天线高作校核,两次量天线高

互差不得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记录在手簿。若互差超限,

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记入测量手薄备注栏中。

7)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作业员可使用专用功能键选择菜单,查看测站

信息、接收卫星数、卫星号、各通道信噪比、实时定位结果及存贮介质

记录情况等。

8)仪器工作正常后,作业员应及时逐项填写测量手簿中各项内容。当时段

观测时间超过60min以上,应每隔30min记录一次。

9)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以下操作:关闭接收机又重新启动、进行

测试(发现故障除外)、改变卫星高度角、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改变天

线位置、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键。

10)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应防止仪器受到震动和被移动,

防止人和其他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

11)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应在接收机近旁使用对讲机,雷雨过境时应关机

停测,并卸下天线以防雷击。

12)观测中应保证接收机工作正常,数据记录正确;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

时将数据转存至计算机硬盘、软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被丢失。

6.3.8外业观测记录

6.3.8.1记录项目要求

1)测站名、测站号。

2)观测年月日及天气状况时段号。

3)观测时间应包括开始与结束记录时间宜采用协调世界时间填写至时分。

4)接收设备应包括接收机类型号码及天线号码。

5)近似位置应包括测站的近似纬度、近似经度与近似高程,纬度与经度应

取至1′,高程应取至0.1m。

6)天线高应包括测前、测后量得的高度及其平均值,取至0.001m。

7)观测状况应包括电池电压、接收卫星信噪比(SNR)、故障情况等。

6.3.8.2记录格式要求

1)原始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应按规格现场记录,字迹要清楚、整齐、美观,

不得涂改、转抄。

2)外业观测记录各时段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每天外业观测记录结果录入

计算机硬盘或软盘。

3)接收机内存数据文件在卸到外存介质上时,不得进行任何剔除或删改,

不得调用任何对数据实施重新加工组合的操作指令。

4)观测时应量取仪器高两次,两次读数差不大于3㎜,取平均值作为最后

结果并输入GPS接受机中。

6.3.9数据预处理

1)基线解算采用厂家提供的软件在微机上进行。

2)以已知的WGS-84坐标作为基线解算依据,根据软件包说明按缺省参数

进行解算。

3)基线解算可采用多基线解或单基线解,每个同步观测图形应选定一个起

算点。起算点应按连续运行跟踪站、已知点坐标和单点定位结果的先后

顺序选择。

4)观测值应加入对流层延迟修正,对流层延迟修正模型中的气象元素可采

用标准气象元素。

5)基线应采用双差固定解

6)处理结果中应包括相对定位坐标及其方差阵、基线及其方差阵—协方差

阵等平差所需的元素。

6.3.10 数据检验

数据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宜不大于20%。

2)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应满足下式要求:

dS ≤22σ

式中: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1: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七年六月 一、基本情况: (一)测区概况 本测区位于德阳与中江交界处,富兴镇,富兴镇是典型的丘陵地带,地形相对复杂,位于测区边缘有德中路,其中包括富兴镇,富兴镇阳平办事处,会棚办事处,三个测区面积大约2平方公里。 (二)目的任务: 为满足甲方规划设计及施工需要,需对该地区进行1:500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三)已有资料 测区范围为各集镇新址范围,具体范围由甲方实地现场指定;二、作业技术依据 (一)《工程测量规范》(GB5002—93)(简称“规范”) (二)《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三)经审查批准的《1:500地形测量技术方案》(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三、控制测量 (一)根据测区情况: 1、首级控制:由于本次测图没有GPS固全站仪做首级控制测量。

(二)加密控制在首级控制点的基础上按Ⅰ、Ⅱ级导线、图根点分级进行,标志采用简易标志,Ⅰ级导线点按Ⅰ01、Ⅰ02……进行编号,Ⅱ级导线点按Ⅱ01、Ⅱ02……流水编号,图根点按T1、T2……流水编号。 (三)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四)控制测量的观测均采用日本尼康全站仪进行(已鉴定为Ⅰ级全站仪)。水平方向观测的技术要求为: (五)Ⅰ、Ⅱ级导线点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全站仪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精度按5等要求,其技术指标为

(六)Ⅰ、Ⅱ级导线的平差计算采用《平差易》专门软件进行(南方测绘仪器公司),平差结果以平差报告输出。图根点成果利用全站仪自动记录计算,不保留中间观测成果。 四、地形测图 (一)采用全站仪全野外数字采样、用计算机配合专门软件成图。(二)成图图幅为50cm×50cm,图名及分幅规格依照图式及规范分幅。(三)图根点的密度以满足地物、地貌的测绘为原则,通视良好且地形简单平坦区可适当放稀,对居民点等房屋密集区保证有足够的点位。(四)地形图基本精度及要求 1、由于高差较大,基本等高距选用1.0米; 2、图根点对于起算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超过5cm; 3、图上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按“规范”4.1.5条执行。高程点对相邻图根点中的误差按“规范”条执行。 4、高程注记点图上应分布均匀,每平方分米不少于5~8点。图根、碎部点高程均取至厘米注记。铁路、公路中心线交错排列注记。沟渠底高程图上注记间隔10cm,并测注沟宽。注记以分式标注,分母为沟底高程,分子为沟宽(注至分米)。并指明测定位置。 独立地物位置、检修井盖顶、铁路轨道、道路交叉中心及转弯处、河流、沟渠、塘岸边、建筑物墙基脚、桥面、较大庭院内、土堆顶、坑穴底、坡度变化处、坎边等都应测注高程。

校园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校园1:500地形测量 技术设计方案 审批意见:总工程师:刘希真 年月日 审批人(签章):主要负责人: 年月日 批准单位:申报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测绘工程 2016年9月

一、概述 (3) 1.1测区概况 (3) 1.2 测区已有成果资料的分析与利用 (3) 1.2.1 控制资料 (3) 1.2.2 地形资料 (5) 1.3 作业依据 (5) 1.4坐标和高程系统 (6) 1.4.1坐标系统 (6) 1.4.2 高程系统 (6) 1.4.3 基本等高距 (6) 1.5 拟投入设备及人员: (6) 1.8 质量目标 (6) 二、地形测绘 (7) 2.1基本要求 (7) 2.1.1 成图方法 (7) 2.1.2 测图比例尺 (7) 2.1.3 图幅分幅与编号 (7) 2.2 图根控制测量 (7) 2.2.1图根点的布设 (7) 2.2.2图根点编号 (7) 2.2.3 图根点的测量 (8) 2.3地形图测绘 (8) 2.3.1基本要求 (8) 2.3.2 数据采集方法 (8) 2.3.3 仪器设置及测站检查 (8) 2.3.4 数据处理 (8) 2.3.5 平面控制测量 (9) 2.3.6 高程控制测量 (10) 2.3.7 图形编辑 (10) 2.3.8 地形图测绘内容及取舍 (10) 2.3.9 精度要求 (12) 2.3.10 图廓整饰规定 (12) 三、成果检查验收及资料提交 (12) 3.1 成果检查与验收 (13) 3.1.1 检查验收内容 (13) 3.1.2 检查与验收方式 (13) 3.2 资料提交 (13) 3.2.1 文字报告 (13) 3.2.2 控制测量成果 (13) 3.2.3 图形资料 (13) 3.2.4 其他资料 (13)

XX线路工程控制测量方案

中铁十七局京沪高铁土建工程一标段 项目经理部第十六工区 加密控制点测量成果报告(DK218+256.07—DK228+305) 编制: 复核: 审核: 监理工程师: 中铁十七局集团京沪高速铁路JHTJ-1标十六工区 2008年6月

目录 一、工程概述 (3) 二、施测目的及依据 (3) 三、仪器设备及人员组织情况 (3) 四、外业测量方案 (4) 五、内业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及总结 (9) 附件: 加密平面控制点统计表 (11) 水准控制网平差报告 (12) 加密高程控制点统计表 (27) 平面控制网平差报告 (28) 测量人员名单 (40) 原始记录材料 测量证件复印件

加密点控制测量方案 一、工程概述 京沪高速铁路由北京南站至上海虹桥站,正线1318km,设计速度:350km/h,初期运营速度300km/h。跨线列车运营速度200km/h 及以上。JHTJ-1标段起止里程DK1+750~DK238+470.17,全长223.94km。主要工程:特大桥218110.58m/5座;站场3个;梁场11座;轨道板厂4座;铺轨基地1处。 本工区是JHTJ-1标第十六工区,里程范围DK218+256---DK228+305,内含有沧州西站路基站场和沧德特大桥部分,全长10049m,工作范围全部位于沧县纸房头乡包含跨过6个行政村。 其中路基站场共有CFG桩33290根,共935343延米;桥梁共有243个桥墩,一个京方桥台,有2280根钻孔桩,计109340延米;共有2个旅客地道桥和4个框构桥。 二、测量目的及技术依据 为了施工放样的方便及控制精度的要求,按照逐级布网原则在CPI的基础上加密用于线下施工控制的测量控制点,并把CPII点作为导线平差的检核条件。具体依据规范如下: 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 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3、《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94) 4、京沪客运专线有关会议评估纪要 5、设计院所移交的CPI,CPII坐标高程及相关资料。 三、仪器设备及人员组织情况 本次测量分两组进行,每组4人,平面组采用索佳SET1130R3全站仪,精度为1mm+1ppm,测角精度为1秒;高程组采用徕卡DNA03

水利施工施工测量控制网方案

水利施工施工测量控制 网方案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闵行区浦江镇2015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工程 施 工 测 量 控 制 网 方 案 编制单位:上海闵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日期:2016年3月 目录 施工测量控制网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闵行区浦江镇2015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工程位于闵行区浦江镇南部,涉及交大浦江低碳基地、汇北村和北徐村,灌溉面积为656亩,其中菜田灌区140

亩,粮田灌区516亩。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泵站、地下埋管、道路、排水明沟、窨井、渡槽、放水口等设施。其中:翻(新)灌溉泵站2座(翻建1座、新建1座)、改建灌溉泵站1座、低压输水管道7116米、衬砌明沟3654米、倒虹吸7座、渡槽1座、混凝土道路11819平方米、平整土地98.80亩,疏浚引水河道土方7842.75立方米。 我公司确定本工程的工期为105日历天,按建设单位要求的工期完成。我公司拟定计划开工日期为2016年4月10日,竣工日期为2017年1月15日。 二、测量放样依据 (1)设计施工图 (2)工程师提供的施工范围内的等级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的基本数据 (3)《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2013) (4)有关测量的施工规范《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施工组织设计 三、施工测量网布设 由于目前正处于工程前期准备阶段,所以工作相当繁重,加密控制网的布设以简单,高效,实用为原则。考虑到在本标施工区域内设了已经建好的观测墩,为了提高加密控制点的密度,方便施工,将对能利用的观测墩进行联测。 3.1次级加密控制测量 对于次级平面加密控制网点(临时工作基点),根据施测精度要求,灵活采用闭合、附合导线法,测边测角前方交会法和极坐标法进行加密;对于次级高程控制网点(临时工作基点),根据施测精度要求,采用三角高程观测法(对向观测)进行加密。 3.2 控制点埋设 控制点均现浇混凝土桩;加密的永久高程工作基点埋设不锈钢水准标志。至于临时测量点则灵活地采用插筋或坚硬基岩上设点的形式设置。 3.3控制测量的作业流程

测量工程技术设计书 测量技术方案

宁波穿山至好思房公路工程第7合同段 测量技术方案 编制日期年月日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审核日期年月日批准日期年月日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宁波穿山至好思房公路工程第7合同段目录工程概况

---------------------------------------2 测量作业任务和内容 -----------------------------2 测量作业依据 -----------------------------------3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 -------------------------------3 测量人员组织 -----------------------------------11 测量仪器设备配置 -------------------------------12 测量精度质量保证措施 ---------------------------13 第一章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宁波穿山至好思房公路工程第七合同段起讫桩号K29+100~K31+680(以左线计),路段全长580公里。本合同段起于北仑区大碶镇钱家村北侧与第六合同段终点相顺接,设置隧道穿过望娘岗、黄梅山至本合同段终点宁波枫林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垃圾填埋场东北侧。 2本合同段主要工程 本合同段主要有望娘岗隧道(长隧道) 、黄梅山隧道(中隧道)和战备路分离式立交。

1、望娘岗隧道 左线:起讫桩号K29+420~K31+050,长1630m; 右线:起讫桩号YK29+450~YK31+050,长1600m 。 2、黄梅山隧道 左线:起讫桩号K31+245~K31+680,长425m; 右线:起讫桩号YK31+330~YK31+683,长353m 。 3、战备路分离式立交 左线长80m, 右线长100m 。 第二章测量作业任务和内容 测量工作是土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工程施工提供准确的定位信息,为工程施工提供必要的测量数据,根据测量数据适当调整作业进度和措施,确保工程顺利准确进行。

地形图测量方案

一、任务概述 0 二、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0 三、作业依据 (1) 四、技术方案 (2) (一)仪器、设备 (2) (二)作业流程 (2) (三)基础控制测量 (3) (四)地形图测绘 (5) (五)内业处理 (24) 五、测绘成果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24) 六、生产组织实施计划 (25)

为了保证本次工程的顺利实施与按时完成,保证该工程的质量能够满足用户 的迫切需求,根据用户提供的有关资料,经过实地踏勘和已有测绘资料的详尽分析,编写该区1:2000地形图测量方案。 一、任务概述 1. 任务名称:新疆宝明矿业有限公司石长沟露天矿矿区1: 500地形图测绘工程。 2. 测区范围:新疆宝明矿业有限公司石长沟露天矿区。 3. 地理位置:东经106 ° 12' 05〃?106° 12' 49〃 北纬26 ° 37' 28 〃?26° 38' 17〃 4. 测绘内容:1 : 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 任务总量:测图总面积为1.45平方公里 二、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荣祥工作区位于贵州省清镇市北西约27km处,行政区划属清镇市流长乡管辖,北起冷水大田,南至老黑山高程为1635.1米的半山腰,总长1.61km。矿区范围由12个拐点圈定,其范围拐点直角坐标见表1: 表1 清镇市流长乡荣祥铝铁矿山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3294777035620464.39294659735619601.3 4294764435620311.310294749235619573.3 5294747235620329.311294804735620246.3 6294743735620295.312294810435620513.3工作区属峰丛地貌,山脊走向北东,海拔高程1282?1588m相对高差 306m在矿区东部至东北部的碳酸盐岩分布区,沟谷深切,发育悬崖峭壁,高 差在20?60m之间;矿区中部地形切割小,地形相对较缓,坡度一般在15?40°之间。地势呈东高西低,北部高差一般为100 m左右。区内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 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为1192.5mm年最大降雨量1601.8mm 最大日降雨量为221.2mm( 1963年7月11日)。年最高日气温为 34.5 C (1961年7月2日),最低日气温-8.6 C (1977年2月10日),相对湿度 83%每年4~9月为雨季,6~7月雨量较集中,多雷暴雨,偶有冰雹。12月至次年2月有间断性凌冻。村落分布零散,区内交通以汽车运载为主,至清镇市有 县级公路相通,交通较便利。本测区测绘困难类别程度属于较难。 作业依据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2)《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 73-2010 ) (3)《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 ) (4)《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5)《1: 500 1: 1000 1: 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14912-2005); (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 地形 图图式》(GB/T 20257.1 - 2007);

线路工程测量方案技术设计书

线路工程测量方案技术 设计书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写人: 参与编写人: 审核人: 2011年9月16日

目录 一、前言 (2) 1、工程概况: (2) 2、线路测量目的: (2) 二、技术依据 (2) 三、线路观测的总任务及内容 (3) (1)线路工程的勘测阶段 (3) (2)线路工程的施工放样阶段 (4) (3)工程竣工运营阶段的监测 (4) 四、线路观测的具体任务及内容 (4) 1、准备工作 (4) 2、导线测量 (4) 3、中线测量 (4) 4、纵断面测量 (5) (1)基平测量 (5) (2)中平测量 (6) 5、纵断面图的绘制 (6) 6、横断面的测量 (6) 7、横断面图的绘制 (7) 8、土(石)方量的计算 (7) 9、参照以下要求设计道路的路面和竖向 (7) 五、人员设备配置 (8) 1 、仪器设备如下表 (8) 2 、人员组织 (9) 六、点位的埋设和施测要点 (9) 七、测量成果报告 (9)

线路工程测量方案技术设计书 一、前言 1、工程概况: XX位于桂林市雁山镇西南,距离市中心54公平公里,桂南公里西侧约500米,学校目前占地面积3005亩,现雁山校区第二期工程1040亩已获政府批复,其中XX占800亩,本工程属于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二期工程。该路线位于XX食堂附近,是通向XX后门的主要通道。该路段长达1.5公里左右,目前是路面是黄土碎石路,其路基所在地区多为荒地,地表比较平坦,无明显起伏,地面自然坡度在三度以内。路线中心一侧有学生宿舍楼和食堂,是同学们活动比较繁华的场所;另一侧则是荒地农田。现由XX测绘工程专业第七组实习小组负责该路段线路工程测量与方案设计。 2、线路测量目的: 线路测量之目的和意义在于确定线路的空间位置,在勘测设计阶段主要是为工程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在施工阶段主要是将线路中线(包括直线和曲线)按设计的位置进行实地测设。各种线形工程的测量工作大体相似,根据此次实习的具体要求其主要目的如下: (1)掌握进行四等和普通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 (2)掌握在选定设计方案的路线上进行中线测量、纵断面和横断面测量的作业方法和过程; (3)掌握纵横断面图的绘制方法和工程土(石)方量的计算方法,并熟悉进行路线坡度设计的依据和方法。 二、技术依据 1、《工程测量实习工作安排表》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008年修订版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001-97》1997版 5、《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7、《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 8、《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在现代工程施工建设中,工程控制网的建立是各项工程顺利进行的首要任务。工程控制网的作用是为工程建设提供工程范围内统一的参考框架,为各项测量工作提供位置基准,满足工程建设不同阶段对测绘在质量(精度、可靠性)、进度(速度)和费用等方面的要求,工程控制网也具有控制全局、提供基准和控制测量误差累积的作用。 施工单位作为工程的建设者,主要任务是按照设计和施工技术要求,将图纸上设计建(构)筑物平面位置、形状和高程,在施工现场标定出来,这种标定工作称为施工放样(或称测设)。施工放样也可以说是将图纸上的建(构)筑物放到地面上去的工作过程。首先根据工程总平面图和地形条件建立施工控制网,根据施工控制网点在实地定出各个建筑物的主轴线和辅助轴线;再根据主轴线和辅助轴线标定建筑物的各个细部点。采用这样的工作程序,能保证建筑物几何关系的正确,而且使施工放样工作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避免误差的累积。 工程测量控制网一般建网顺序为:确定控制网的等级→确定布网形式→确定测量仪器和操作规程(国家和行业规范)→在图上选点构网,到实地踏勘→埋设标石、标志→外业观测→内业数据处理→提交成果。 目前,除特高精度的工程专用网和建设安装控制网之外,绝大多数收集工程控制网都可采用GPS定位技术来建立。 如何将现代卫星测量技术与地面测量技术相结合、取长补短显得非常重要。 施工控制网根据施工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来说,建筑和厂区控制网布设成矩形控制网,即所谓的建筑方格网;对于地形平坦但通视比较困难的地区,则可采用GPS与全站仪相结合布设的导线网;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岭地区(如水利枢纽)及跨越江河的工程,一般采用GPS网或边角网,对于线状工程(如铁路和公路)多采用GPS 与全站仪相结合所布设的导线网;地下工程一般采用导线测量。 目前在平坦、不隐蔽地区采用GPS实时动态定位放样已经成为广泛使用的方法之一,它的优点是:放样速度快、成本低、10——20KM只需一个参考站。但要求定位精度较高的工程还达不到要求。全站仪是目前施工单位使用最频繁、最多的仪器之一,它的主要特点是,既能测距又能测角,并且内置了放样程序,内存大,可将室内计算的放样元素存在仪器内。在野外,可根据放样程序用极坐标法放样并检核与设计坐标的差

防雷检测技术设计方案

一、施工组织设计 一、检测目的 雷电放电电压高、时间短,整个过程伴随多种物理效应,如:静电感应、高温高热、电磁辐射、光辐射等,这些物理效应的共同作用已严重危害室内弱电设备的安全运行,甚至危及工作人员的安全。因此,确定一个建筑物防雷装置是否合格应进行防雷检测工作。 二、检测依据: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 21431-201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GB50343-2012 《建筑物防雷工程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 三、检测内容:

三、检测方法: 1、接闪器 1.1 首次检测时,应查看隐蔽工程记录。 1.2检查接闪器的位置是否正确,焊接固定的焊缝是否饱满吴遗漏,螺栓固定的应备帽等防松零件是否齐全,焊接部分补刷漆是否完整,接闪器截面是否锈蚀1/3以上。检查接闪带是否平整顺直,固定支架间距是否均匀,固定可靠,接闪带固定支架间距和高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每个支持件能否承受49N的垂直拉力。 1.3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接闪网的网格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1.4 首次检测时,应用经纬仪和卷尺测量接闪器的高度、长度,建筑物的长、宽、高,并根据建筑物防雷类别应滚球法计算其保护范围。

1.5 首次检测时,检测接闪器的材料、规格和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1.6 检查接闪器上有无附着的其他电气线路。 1.7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建筑物的防侧击雷保护措施是否符合规定。 1.8 当底层或多层建筑物利用女儿墙内、防水层内或保温层内的钢筋作暗敷接闪器时,要对该建筑物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查,防止可能发生的混凝土碎块坠落等事故隐患。除底层和多层建筑物外,其他建筑物不应利用女儿墙内钢筋作为暗敷接闪器。 2、引下线检测 2.1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引下线隐蔽工程记录。 2.2 检查专设引下线位置是否准确,焊接固定的焊缝是否饱满吴遗漏,焊接部分补刷的防锈漆是否完整,专设引下线截面是否腐蚀1/3以上。检查明敷引下线是否平整顺直、无急弯,卡钉是否分段固定。引下线固定支架间距均匀,是否符合水平或垂直直线部分0.5m-1.0m,弯曲部分0.3m-0.5m的要求,每个固定支架应能承受49N的垂直拉力。检查专设引下线、接闪器和接地装置的焊接处是否锈蚀,油漆是否有遗漏及近地面的保护设施。 2.3 首次检测时,用卷尺测量每组相邻两根专设引下线之间的距离,记录专设引下线布置的总根数,每根专设引下线为一个检测点,按顺序编号检测。 2.4 首次检测时,应用游标卡尺测量每根专设引下线的规格尺寸。 2.5 检测每根专设引下线与接闪器的电器连接性能,其过期电阻不应大于0.2Ω。 2.6 检查专设引下线上有无附着的电气和电子线路。测量专设引下线与附近电气和电子线路的距离符合规定。 2.7 检查专设引下线的断接卡的设置是否符合规定。专设引下线与环形接地体连

线路测量

线路测量。 线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线路工程测量,简称线路测量。 二、线路测量的任务和内容 线路测量是为各等级的公路和各种管道设计及施工服务的。它的任务有两方面:一是为线路工程的设计提供地形图和断面图,主要是勘测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二是按设计位置要求将线路敷设于实地,其主要是施工放样的测量工作。整个线路测量工作包括下列内容: 1.收集规划设计区域内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平面图和断面图资料,收集沿线水文、地质以及控制点等有关资料。 2.根据工程要求,利用已有地形图,结合现场勘察,在中小比例尺图上确定规划路线走向,编制比较方案等初步设计。 3.根据设计方案在实地标出线路的基本走向,沿着基本走向进行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4.结合线路工程的需要,沿着基本走向测绘带状地形图或平面图,在指定地点测绘工地地形图(例如桥位平面图)。测图比例尺根据不同工程的实际要求参考相应的设计及施工规范选定。 5.根据设计图纸把线路中心线上的各类点位测设到地面上,称为中线测量。中线测量包括线路起止点、转折点、曲线主点和线路中心里程桩、加桩等。 6.根据工程需要测绘线路纵断面图和横断面图。比例尺则依据不同工程的实际要求选定。 7.根据线路工程的详细设计进行施工测量。 8.工程竣工后,按照工程实际现状测绘竣工平面图和断面图。 三、线路测量的基本特点 1.全线性

测量工作贯穿于整个线路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以公路工程为例,测量工作开始于工程之初,深入于施工的各个点位,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时时处处离不开测量技术工作,当工程结束后,还要进行工程的竣工测量及运营阶段的稳定监测。 2.阶段性 这种阶段性既是测量技术本身的特点,也是线路设计过程的需要。体现了线路设计和测量之间的阶段性关系。反映了实地勘察、平面设计、竖向设计与初测、定测、放样各阶段的对应关系。阶段性有测量工作反复进行的含义。 3.渐近性 线路工程从规划设计到施工、竣工经历了一个从粗到细的过程,线路工程的完美设计是逐步实现的。完美设计需要勘测与设计的完美结合,设计技术人员懂测量,测量技术人员懂设计,完美结合在线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实现。 四、线路测量的基本过程 1.规划选线阶段 规划选线阶段是线路工程的开始阶段,一般内容包括图上选线、实地勘察和方案论证。 (1)图上选线 根据建设单位提出的工程建设基本思路,选用合适比例尺的地形图(1:5000~1:50000),在图上比较、选取线路方案。现实性好的地形图是规划选线的重要图件,为线路工程初步设计提供地形信息,可以依此测算线路长度、桥梁和涵洞数量、隧道长度等项目,估算选线方案的建设投资费用等。 (2)实地勘察 根据图上选线的多种方案,进行野外实地视察、踏勘、调查,进一步掌握线路沿途的实际情况,收集沿线的实际资料。特别注意以下信息:有关的控制点;沿途的工程地质情况;规划线路所经过的新建筑物及交叉位置;有关土、石建筑材料的来源。地形图的现势性往往跟不上经济建设的速度,地形图与实际地形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实地勘察获得的实际资料是图上选线的重要补充资料。 (3)方案论证 根据图上选线和实地勘察的全部资料,结合建设单位的意见进行方案论证,经比较后确定规划线路方案。 2.线路工程的勘测阶段: 线路工程的勘测阶段通常分为初测和定测阶段。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doc

1 : 5 0 0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七年六月 一、基本情况: (一)测区概况 本测区位于德阳与中江交界处,富兴镇,富兴镇是典型的丘陵地带, 地形相对复杂,位于测区边缘有德中路,其中包括富兴镇,富兴镇阳平办 事处,会棚办事处,三个测区面积大约 2 平方公里。 (二)目的任务: 为满足甲方规划设计及施工需要,需对该地区进行1:500 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三)已有资料 测区范围为各集镇新址范围,具体范围由甲方实地现场指定;二、作业技术依据 (一)《工程测量规范》(GB5002—93)(简称“规范”) (二)《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三)经审查批准的《1:500 地形测量技术方案》(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三、控制测量 (一)根据测区情况: 1 、首级控制:由于本次测图没有GPS固全站仪做首级控制测量。

(二)加密控制在首级控制点的基础上按Ⅰ、Ⅱ级导线、图根点分级进行, 标志采用简易标志,Ⅰ级导线点按Ⅰ01、Ⅰ02??进行编号,Ⅱ级导线点按 Ⅱ01、Ⅱ02??流水编号,图根点按T1、T 2??流水编号。 (三)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测角距测回数方位 导线平均测距相 等中误中误角闭相对 长度边对中误 闭合差级差差D J 1 DJ 2 DJ 合差 3 (km) (km) 差 (″) (mm) ( ″) 一≤≤ 4 0. 5 5 15 _ 2 4 10 n 级1/30000 1/15000 二≤≤ 2.4 0.25 8 15 _ 1 3 16 n 级1/14000 1/10000 三≤ 1.2 0.1 12 15 _ 1 2 24 n ≤1/5000 级1/7000 (四)控制测量的观测均采用日本尼康全站仪进行(已鉴定为Ⅰ级全站 仪)。水平方向观测的技术要求为: 仪 光学测微器两次半测一测回中 2 同一方向器 等级重合读数之差回归零差倍照准差值各测回 型 ( ″) ( ″)变动(″)较差( ″) 号 一级导线D J2 —12 18 12

施工控制测量方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1.1工程概况 (1) 1.2主要工程数量 (1) 2.编制依据 (2) 3.适用范围 (2) 4. 测量人员的组成及仪器设备 (2) 5.平面控制测量 (3) 5.1洞外平面控制测量 (3) 5.2隧道平面控制测量 (5) 6.高程控制测量 (6) 6.1.技术设计 (6) 6.2.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及水准点的埋设 (6) 6.3.水准仪和水准尺检校 (6) 6.4.普通水准测量实施 (7) 6.5.精密水准测量实施 (7) 7.测量资料管理及上报 (8) 8.质量保证措施 (9) 1、全站仪、水准仪应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等有关规定进行周期检定,在测量作业前也应按《测规》要求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校正,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9) 2、作业条件和操作程序必须严格按照《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标准执行。 (9) 3、对外业实测成果,内业计算资料、现场放样资料必须进行复核,经复核无误的成果才能采用,确保资料的准确性。 (9) 4、由于诸多施工因素影响,在利用已测GPS点、水准点测量前,已先检测、判明已知点是否位移、沉降,以确保起算数据的准确。一旦发现控制点的稳定性有问题时,立即对原控制网进行复测。 (9) 5、导线测量中,坚持换手复测制度,减少人为误差(看错、读错、记错)的出现。 (9) 6、各种桩位、基点的埋设应严格按要求进行,并加强桩点的保护工作,避免破坏现象。 (9) 9.总结 (10) 本隧道施工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通过平差计算,精度指标各项指标均符合《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中有关要求,洞内平面坐标成果和高程成果满足施工测量要求,可以采用。 (10)

施工测量控制网技术设计方案

技术资料 附件2 向家坝水电站 引水发电系统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 (合同编号:XJB/0184) 测量控制网技术方案 水电七局向家坝项目部 二零零六年五月九日

向家坝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控制网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述 1、1向家坝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工程简介 向家坝水电站是金沙江梯级开发中的最后一个梯级,位于四川省 与云南省交界处的金沙江下游河段,坝址左岸下距四川省宜宾县的安边镇4km 宜宾市33km右岸下距云南省的水富县城1.5km。工程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同时改善航运条件,兼顾防洪、灌溉,并具有拦沙和对溪洛渡水电站进行反调节等综合作用。工程枢纽建筑物主要由混凝土重力挡水坝、左岸坝后厂房、右岸地下引水发电系统及左岸河中垂直升船机等组成。 本标的主要内容为右岸引水发电系统工程、右岸EL288.00m?384.00m坝基开挖与支护工程、排沙洞工程、施工支洞工程、右岸310m 混凝土生产系统工程的设计、建设与运行等。 本合同工程计划于2006年4月1日开工,要求2012年6月30 日全部完工。本合同主要工程量:土石方明挖4645075帛,土石方填筑230997用,石方洞挖1639190帛,混凝土970531^钢筋制安62030.06t.喷混凝土44867斥。 二、控制网的设计依据 2、1设计依据 2、1、1、2003年1月9日发布的《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DL/T5173-2003)。

2、1、2、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向家坝工程建设部颁发 的《向家坝工程施工测量管理细则》。 2、1、 3、XJB/0184标段有关施工设计图。 2、1、4、施工组织设计 2、1、5、《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 2、1、6、国家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有关测量规范 三、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和控制点的埋设 3、1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向家坝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测量控制网拟在三峡总公司向家坝工程建设部测量中心提供的首级控制网和加密控制网的基础上布设适合于本标段施工的三等加密控制网。共布设:三条附合导线,一条闭合导线,排沙洞附合导线。平面控制按照三等级布设,高程按四等水准测量布设;困难条件下也可以按四等级光电三角高程测距布设。其余工作面可以从此五条主干导线上引支导线进行施工放样,但尽可 能附合在主干导线上。 目前本标段的地面施工测量控制网点密度已经基本满足前期施工的需要。考虑到工程质量和以后施工放样的方便,对于引水系统工程中的进水口隧洞部分和厂房系统部分,要在业主提供三角基准网点和水准基准网点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加密的控制网的工作基点(永久工作基点)应在进水口和出水口各布设一个单三角,中间用导线连接。采用三等精度,以边角网观测方法进行加密,每个点应进行三维坐标的观测。高程工作基点在进水口和出水口各布设一

土地整治项目测量技术设计方案教学内容

3 实施方案 3.1 任务概述 3.1.1 编制的目的和依据 3.1.1.1 编制的目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划定的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是贯彻土地基本国策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耕地保护的重要措施,是确保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优化农用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严格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展湖北省农垦土地整治项目现状图测绘工作,是为科学地管理土地,合理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本次测量采用最先进的测绘方法(野外全解析,内业机助制图)即数字化成图。为保证这项工作的质量,统一技术标准,特编制本《技术实施工作方案》,在测绘工作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及《技术实施工作方案》要求进行作业。 3.1.1.2 编制依据 1、《1:500、1:1000、1:2000 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2《、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GB/14804-93。 3、《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JJ73—97)。 4、《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 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95。 6、《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 7、《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 试行) 》。 8、《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9、《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0、《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 11、《湖北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 年) 》。 12、《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2006-2020 年) 》。 13、土地调查、土地确权、土地登记、信息系统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技术标准、规范与有关规定。 14、本项目技术方案。 3.1.2 已有资料的收集 1、本测区已有的首级控制网成果,包括首级控制网起算点及其它等级控制点成果和点之记。 2、最新的地籍图电子成果、图件。 3、本测区高清晰分辨率的影像图。 4、最新的地形图电子成果、图件。

地形测绘实施方案

四岔镇区地形图测量项目 实施方案 安徽天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二零一一年五月 一、项目的简介 1.1、工作目的: 通过这次测量为今后将权属信息和地籍、地形图数据进入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建立规范、科学、完整、现势的四岔镇地籍调查数据库。 1.2项目规范要求 (1)《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以下简称《规程》td1001-93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 (3)《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tb/t 14912-1994 (4)《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1995 (5)《地形测绘规范》(ch 5002-1994)(6)《城市测量规范》(1999,cjj8-99) 1.3项目基本程序 1)、准备阶段 2)、控制测量 3)、地形测量 二、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 2.2、主要人员岗位安排及职责 2.2.1、岗位安排 (1)工程总负责人:王亮亮 (2)项目经理: (3)质量管理负责人:孟凡华(4)进度控制人:苏杭州(5)技术负责人:高军 2.2.2、岗位职责 a、四岔镇项目项目经理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并做好宣传工作。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测绘管理规定和技术规定,并检查执行情 况。 (3)负责对测绘设计报告中测量部分的审查工作。(4)及时对各类工程测量成果的检查验收工作。(5)负责施工现场的技术监督和检查指导。(6)负责测绘行业管理的联系、接洽和报告工作。(7)负责组织落实新技术、新方法的交流与推广工作。 (8)及时向上级汇报有关测绘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有关总结报告。(9)负责测绘成果的归档、汇交、保存和保密工作。 c、测量技术负责人职责 (1)全面负责iso9001质量体系的贯彻执行情况。(2)全面负责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 (3)负责工程项目的技术设计书的编制与技术交底工作。 (4)负责对有关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保证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能满足生产需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平面控制测量方案设计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平面控制测量方案设计 【摘要】本文从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控制点选择﹑平面控制测量﹑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进行阐述,详尽说明地形图平面控制测量过程。 【关键词】地形图测绘;控制测量;设计 平面控制测量是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测绘成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地形图的精确度。而平面控制测量的关键是控制点测量。由已知控制点与若干个待求控制点组成闭合导线,通过测量闭合导线内角和距离,确定待求控制点坐标,绘制平面控制网是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依据。本文以我校郭杜校区平面控制测量为例,详细阐述经纬仪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平面控制测量设计过程。 1.测前准备工作 测前收集关于测区(郭杜校区)已有资料,对测区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进行业外踏勘。野外踏勘是野外测量之前很重要的预备阶段,踏勘过程中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测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控制网的面积。 (2)确定控制网的点位分布﹑点的数量和密度。 (3)交通情况:校区道路分布及通行情况。 (4)水系分布情况:湖泊分布等。 (5)绿化情况:绿化地分布及面积。 (6)原有控制点的分布情况:三角点﹑水准点﹑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点位的数量及分布,点位标志的保存状况等。 2.平面控制测量 2.1 踏勘选点 根据实习场地的情况和实习的要求,由全组同学共同选点并设立标志。踏勘选点之前,搜集我校郭杜校区原有地形图和高一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然后在地形图上初步设计导线布设线路,最后按照设计方案到校区实地踏勘选点。总计选出A、B、C、D、E、1总共六个点,A、B、C、D、E五个点组成一个闭合导线,其中点1、点A为已知水准点(坐标和高程已知),点B、C、D、E为踏勘选定的控制点,现场踏勘选点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工程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工程测量技术设计 方案 1

施工测量方案 1.0任务来源 随着成兰铁路的开工建设,我单位承建的CLZQ-4标段也已展开施工,为满足工程施工需要,需对本标段范围内所有建(构)筑物进行精确测量放样,使工程质量达到国家相关规范及标准要求。 2.0工程概况及自然地理情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2.1 工程概况 成都至兰州铁路位于四川省和甘肃省境内,起于成都,经什邡、茂县、松潘至九寨沟,向北延伸连接在建兰渝铁路的哈达铺站,正线建筑长度457.644km,四川省境内长377.80km,甘肃省境内长79.82km,成都至兰州运营总长725.549km。本线建成后,向北连通兰渝铁路,与既有宝成铁路、在建兰渝线及规划的川青线、川藏线共同构建沟通西北与西南及华南沿海的区际干线铁路通道。 新建铁路正线全线按电气化双线设计,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为200公里/小时,限制坡度双机18‰,最小曲线半径一般3500m,困难2800m。成都至哈达铺全线新建三星堆、什邡西、绵竹南、安县、高川、茂县、龙塘、太平、镇江关、松潘、川主寺、黄胜关、大录、九寨沟、多儿、腊子口共计16个车站;正线路基62.812km,占全线总长13.7%;正线桥梁80座62.37公里,占全线总长13.63%;正线隧道33座332.44公里,占全线总长72.65%,全线最 2

长隧道为太平隧道,隧道全长28427m;第二长隧为岷山隧道,隧道全长25047m。 本标段内曲线半径为3500m和3504.525m两种;纵向坡度5‰、1‰、7‰、17.8‰,均为上坡;包括桥梁480.72m/2座(白溪河三线大桥137.74m,雎水河双线大桥342.98m),隧道11879m/2座(安县隧道3015m,柿子园隧道8864m),正线路基6834.28m,车站1座(安县车站),1#轨枕场,负责CLZQ-4、5、6三个标段的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 (1)本标段线路走向 本标段正线自DK64+100起点至D3K85+560,正线长19.194km 。本标段位于四川省境内,由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构造强烈、高山峡谷带过渡区行进,线路总体自东南向西北经兴隆镇、拱星镇、雎水镇、高川乡;雎水以南为成都平原,无隧道;雎水西部进入山区,桥隧相连。 (2)沿线地形、地貌 线路南起成都,过成都平原后横穿龙门山山脉中段;区内的地貌明显受断裂构造的控制。南部的NE向龙门山山地受控于龙门山构造带,并在山前形成成都第四纪盆地。 ⑶地震动参数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 )及<四川甘肃陕西部分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 一号修改单),沿线地 3

地形测量技术方案

地形测量技术方案 对场区及周边区域范围内1:500的地形图测量及测编数据数字化图标工作。测设方案如下: 1、现场踏勘并收集资料,确定各测量控制点位置及相应数据。 2、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地形图基本等高距为0.5米,高程注记至0.01米,采用20m×20m整坐标矩形分幅,图幅编号按顺序编号。 3、地形图测量的精度 地形图陆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和铺装地面高程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依据下表的规定执行。 地物类别位置中误差(cm) 高程中误差(cm) 邻近地物点的间距中误差(cm) 10 5 10 主要建筑物、构筑物 15 7 15 次要建筑物、构筑物 地形图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依据下表的规定执行。 地形类别平坦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 112 HHH高程中误差(m) 1H 233 森林、隐蔽或困难地区,可按上表要求放宽0.5倍。 有关数字化地形图的精度的其它要求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4、细部点数据采集 地形图陆地上测量采用全站仪数字化成图法,极坐标法全野外采集数据,现场传输至PDA进行图形初步编辑。 设站时,仪器对中误差不大于5mm,仪器高应量至毫米。以较远的控制点作为定向方向,观测另一控制点作为检核,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误差不应大于5cm,检查

高程误差不应大于5cm。每站测图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定向点方向,角度检查误差不应大于30″。 采集数据时,角度应读记至秒,距离读记至毫米。测距最大长度不超过300米,主要地物点不超过150米。 5、测绘内容与取舍 本次地形图测绘应突出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有关的各项要素。地形图要素的表示方法依据《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有关规定。地物、地貌各项要素的取舍原则除遵守现行有关技术标准外,还应遵守下列各项规定: 5.1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主要附属设施均应进行测绘,房屋外廓以墙角为准。房屋加注层数及建筑材料。 5.2各种高低压线均实测其支架或电杆的位置,两杆(塔)间连线与设计道路交叉时,实测连线与设计道路的最小垂直距离,两杆(塔)间连线与设计道路并行时,实测连线与地面的最小垂直距离。线路密集或居民区的低压电线、通讯线可适当取舍测绘。 5.3测绘已建公路时应施测路肩边缘,并标注路面类型;公路里 程碑实测其点位,并注明里程数;公路交叉口处注明每条公路的走向;人行小道可视需要测绘。 公路每隔20m及地形起伏变换处、桥隧建筑物等处测注高程点。 5.4涵洞、沟渠、堤坝测顶部及底部高程;水井测注井台高程;水塘注记水面及塘底高程。 沟渠在地形图上的宽度小于1mm时,可用单线表示。 5.5居民地、厂矿、机关、学校、医院、山岭、水库、河流和道路干线等按现有的名称注记。 6、图边测绘和接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