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地基处理中的换土垫层法的设计

浅谈地基处理中的换土垫层法的设计

浅谈地基处理中的换土垫层法的设计
浅谈地基处理中的换土垫层法的设计

浅谈地基处理中的换土垫层法的设计

作者:梁建全(江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发布时间:2011-10-17

摘要:软弱地基通常要经过人工处理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文章就地基处理的概念、换填法设计、适用范围及施工要点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软弱地基;换填垫层法;基地处理;压力扩散角

1、引言:

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中国工程建设规模日益扩大、难度不断提高,对地基提出更高的要求。人们常将不断满足建筑物对地基要求的天然地基称为软弱地基或不良地基。软弱地基通常要经过人工处理后再建造基础,这种地基加固称为地基处理。

当软弱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满足不了建筑物的要求,而软弱土层的厚度又不很大时将基础底面以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的部分或全部挖去,然后分层换填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素土、灰土、高炉干渣、粉煤灰)或其它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等材料,并压(夯、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为止,这种地基处理的方法称为换填法.它还包括低洼地域筑高(平整场地)或堆填筑高(道路路基)。

2、基本原理

换土垫层法其基本原理是挖除浅层软弱土或不良土,分层碾压或夯实土,按回填的材料可分为砂(或砂石)垫层、碎石垫层、粉煤灰垫层、干渣垫层、土(灰土、二灰)垫层等。干渣分为分级干渣、混合干渣和原状干渣;粉煤灰分为湿排灰和调湿灰。换土垫层法可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量;常用机械碾压、平板振动和重锤夯实进行施工。

该法常用于基坑面积宽大和开挖土方量较大的回填土方工程,一般适用于处理浅层软弱土层(淤泥质土、松散素填土、杂填土、浜填土以及已完成自重固结的冲填土等)与低洼区域的填筑。一般处理深度为2~3m。适用于处理浅层非饱和软弱土层、素填土和杂填土等。3垫层的设计与计算

垫层是作为基础的持力层处理地基的,它是地基的主要受力部分。因此,垫层的设计不但要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变形及稳定的要求,而且应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垫层设计时,既要求有足够的厚度来置换可能被剪切破坏的软弱土层,又要求有足够的宽度以防止垫层向两侧挤出。对于有排水要求的垫层来说,除要求有一定的厚度和宽度满足上述要求外,还需形成一个排水面,促进软弱土层的固结,提高其强度,以满足上部荷载的要求。所以,垫层的设计内容主要是确定其断面的合理厚度和宽度。虽然不同材料的垫层,其应力分布稍有差异,但根据实验结果和实测资料可知,垫层地基的强度和变形性质基本相似。

3、垫层厚度的确定

垫层厚度一般是根据垫层底部下卧土层的承载力确定,即作用在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不大于垫层底面下土层的承载力。

p z+p cz=f az (3-1)

式中:

p z——垫层底面处土的附加压力值(kPa);

p cz——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值(kPa);

f az——垫层底面处软弱土层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垫层底面处土的附加压力值可按简化的压力扩散角法计算即假定压力按某一扩散角向下扩散,在作用范围内假定为均匀分布,则可按下式计算:

条形基础时: (3-2)

矩形基础时: (3-3)

式中:

b——矩形基础或条形基础底面的宽度(m);

l——矩形基础底面的长度(m);

pk——相应于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kPa);

pc——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值(kPa);

z——基础底面下垫层的厚度(m);

θ——垫层的压力扩散角,可查《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计算时,一般先初步拟定一个垫层厚度,再用式(3-1)验算。如不能满足要求,则重新假定一个厚度进行验算,直至满足要求为止。垫层厚度不宜大于3 m,太厚工程量大、不经济、施工较困难,而太薄(< 0.5m)则换土垫层的作用不显著、效果差。一般垫层厚度为1~2m 左右。

3.2垫层宽度的确定

垫层的宽度除应满足应力扩散的要求外,还应根据垫层侧面土的承载力,防止垫层向两边挤出。如果垫层宽度不足,四周侧面土质又软弱时,垫层就有可能部分挤入侧面软弱土中,使基础沉降增大。垫层宽度的计算,目前还缺乏可靠的理论方法,在工程实践中常按照地区的经验确定或按扩散角法计算,如条形基础的垫层底宽应为:

(3-4)

垫层底面宽度确定后,再根据基坑开挖所要求的坡度延伸至地面,即得垫层的设计断面。垫层断面确定后,对比较重要的建筑物还要验算基础的沉降,沉降值应小于建筑物的允许值。

建筑物基础的沉降包括:一部分是垫层的沉降;另一部分是垫层底下压缩层范围内软弱土层的沉降。

4、施工要点

4.1垫层材料的选择

不同垫层材料有不同的要求。砂垫层材料应选用级配良好的中粗砂,含泥量不超过3%,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物。当使用粉细砂时应掺入25%~30%的碎石或卵石,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

素土垫层的土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5%,也不得有冻土或膨胀土,不得加有砖、瓦和石块等渗水材料,当含有碎石时,其粒径不宜大于50 mm。

4.2垫层压实方法的确定

机械碾压法是采用各种压实机械来压实地基土。此法常用于基坑低面积宽大、开挖土石方量较大的工程。重锤夯实法是用重机将夯锤提升到某一高度,然后自由落锤,不断重复夯击以加固地基。重锤夯实法一般适用于地下水位距地表0.8 m以上稍湿的黏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分压填土。平板震动法是使用震少,透水性较好的松散杂填土地基的一种方法,可达100~120kPa。

4.3分层铺填并压实

除接触下卧软土层的垫层底层应根据施工机械设备及下卧层土质条件的要求具有足够的厚度外,一般情况下垫层的分层铺筑厚度可取200 ~300 mm。

4.4含水量控制

为获得最佳夯压效果,宜采用垫层材料的最佳含水量,作为施工控制含水量,对于素土和灰土,现场可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的范围内。最佳含水量可通过击实试验确定,也可按当地经验取用。

4.5铺前先验槽

基坑内浮土应清除、边坡必须稳定,防止塌土。基坑两侧附近如有古井、古墓、洞穴、旧基础等软硬不均匀的部位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铺筑垫层。

4.6避免软弱土层结构扰动

垫层下卧层为淤泥或淤泥质土时,因其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一旦被扰动则强度大大降低,

变形大量增加,影响到垫层及建筑的安全使用。

5、结论

换填法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素填土及其它软弱土层地基的浅层处理。换填层的厚度、宽度应满足强度和变形的要求,对建筑地基范围内的局部换填,应根据计算沉降量确定其适

用性。在地基处理前,应核对工程地质勘察设计资料,并应根据地基的工程特征、水文地质、施工作业环境等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

换填垫层法定义

换填垫层法定义: 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结构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填土垫层来处 理软弱地基。即将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强度较大的砂、砂石或灰土等,并分层 夯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实程度,作为地基的持力层。 换填垫层法主要作用: 换填法适于浅层地基处理,处理深度可达2~3米。在饱和软土上换填砂垫层时,砂垫层具有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量,防止冻胀和加速软土排水固结的作用。 具体表现为: (1)置换作用。将基底以下软弱土全部或部分挖出,换填为较密实材料,可提高地基承载力,增强地基稳定。 (2)应力扩散作用。基础底面下一定厚度垫层的应力扩散作用,可减小垫层下天然土层所受的压力和附加压力,从而减小基础沉降量,并使下卧层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3)加速固结作用。用透水性大的材料作垫层时,软土中的水分可部分通过它排除,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可加速软土的固结,减小建筑物建成后的工后沉降。 (4)防止冻胀。由于垫层材料是不冻胀材料,采用换土垫层对基础地面以下可冻胀土层全部或部分置换后,可防止土的冻胀作用。 (5)均匀地基反力与沉降作用。对石芽出露的山区地基,将石芽间软弱土层挖出,换填压缩性低的土料,并在石芽以上也设置垫层;或对于建筑物范围内局部存在松填土、暗沟、暗塘、古井、古墓或拆除旧 基础后的坑穴,可进行局部换填,保证基础底面范围内土层压缩性和反力趋于均匀。 因此,换填的目的就是:提高承载力,增加地基强度;减少基础沉降;垫层采用透水材料可加速地基 的排水固结。 1概念 换填法又称换土法。 所谓换土法是指将路基范围内的软土清除,用稳定性好的土、石回填并压实或夯实。在公路施工中,一般采用的是开挖换填天然砂砾,即在一定范围内,把影响路基稳定性的淤泥软土用挖掘机挖除,用天然砂砾进行换置,开挖换填深度在2m以内,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检测压实度的方法施工。从而改变地基的承载力特性,提高抗变形和稳定能力。在换填过程中,对于换填的天然沙砾中石头的粒径、含量和级配也应充分考虑,最好做试验检测,避免无法压实而引起沉降。 浅层处理和深层处理很难明确划分界限,一般可认为地基浅层处理的范围大致在地面以下5m深度以内。浅层人工地基的采用不仅取决于建筑物荷载量值的大小,而且在更大程度上与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有关。地基浅层处理与深层处理相比,一般使用比较简便的 工艺技术和施工设备,耗费较少量的材料。 2适用范围 换填法(Replacement Method、Cushion)就是将基础底面以下不太深的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然后以质地坚硬、强度较高、性能稳定、具有抗侵蚀性的砂、碎石、卵石、素土、灰土、煤渣、矿渣等材料分层充填,并同时以人工或机械方法分层压、夯、振动, 使之达到要求的密实度,成为良好的人工地基。 换土垫层与原土相比,具有承载力高、刚度大、变形小等优点。 按换填材料的不同,将垫层分为砂垫层、砂卵石垫层、碎石垫层、灰土或素土垫层、煤渣垫层、矿渣垫层以及用其它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的材料做的垫层等。 换填法适用于浅层地基处理,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松散素填土、杂填土、已完成自重固结的吹填土等地基处理以及暗塘、暗沟等浅层处理和低洼区域的填筑。换填法还适用于一些地域性特殊土的处理,用于膨胀土地基可消除地基土的胀缩作用,用于湿陷性黄土地 基可消除黄土的湿陷性,用于山区地基可用于处理岩面倾斜、破碎、高低差,软硬不匀以及岩溶等,用于季节性冻土地基可消除冻胀力 和防止冻胀损坏等。

换填垫层法定义知识讲解

换填垫层法定义

换填垫层法定义: 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结构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填土垫层来处理软弱地基。即将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强度较大的砂、砂石或灰土等,并分层夯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实程度,作为地基的持力层。 换填垫层法主要作用: 换填法适于浅层地基处理,处理深度可达2~3米。在饱和软土上换填砂垫层时,砂垫层具有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量,防止冻胀和加速软土排水固结的作用。 具体表现为: (1)置换作用。将基底以下软弱土全部或部分挖出,换填为较密实材料,可提高地基承载力,增强地基稳定。 (2)应力扩散作用。基础底面下一定厚度垫层的应力扩散作用,可减小垫层下天然土层所受的压力和附加压力,从而减小基础沉降量,并使下卧层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3)加速固结作用。用透水性大的材料作垫层时,软土中的水分可部分通过它排除,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可加速软土的固结,减小建筑物建成后的工后沉降。 (4)防止冻胀。由于垫层材料是不冻胀材料,采用换土垫层对基础地面以下可冻胀土层全部或部分置换后,可防止土的冻胀作用。 (5)均匀地基反力与沉降作用。对石芽出露的山区地基,将石芽间软弱土层挖出,换填压缩性低的土料,并在石芽以上也设置垫层;或对于建筑物范围内局部存在松填土、暗沟、暗塘、古井、古墓或拆除旧基础后的坑穴,可进行局部换填,保证基础底面范围内土层压缩性和反力趋于均匀。 因此,换填的目的就是:提高承载力,增加地基强度;减少基础沉降;垫层采用透水材料可加速地基的排水固结。 1概念 换填法又称换土法。 所谓换土法是指将路基范围内的软土清除,用稳定性好的土、石回填并压实或夯实。在公路施工中,一般采用的是开挖换填天然砂砾,即在一定范围内,把影响路基稳定性的淤泥软土用挖掘机挖除,用天然砂砾进行换置,开挖换填深度在2m以内,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检测压实度的方法施工。从而改变地基的承载力特性,提高抗变形和稳定能力。在换填过程中,对于换填的天然沙砾中石头的粒径、含量和级配也应充分考虑,最好做试验检测,避免无法压实而引起沉降。 浅层处理和深层处理很难明确划分界限,一般可认为地基浅层处理的范围大致在地面以下5m深度以内。浅层人工地基的采用不仅取决于建筑物荷载量值的大小,而且在更大程度上与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有关。地基浅层处理与深层处理相比,一般使用比较简便的工艺技术和施工设备,耗费较少量的材料。 2适用范围

卵石土换填法及计算

重庆开县康园自行车厂厂房工程卵石换填垫层计算和处理方法根据重庆宏源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的重庆开县康园自行车有限公司厂房工程地勘报告,本工程基础采用卵石垫层法对地基进行处理,即在基础底面影响范围内(每边宽出柱下独立基础基底各范围内),挖除素填土层及及局部的冲洪积层,换填厚的4:3:3 的级配卵石层,在卵石层之上做独立基础。换填卵石层置于粘土层上,粘土层地基基础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60 kPa。 具体要求及计算: 一、卵石填料的标准要求: 要求采用级配卵石,其配比关系宜为4:3:3 即: 卵石4(砾径50≥d≥20mm):圆砾3(砾径20≥d≥2m)m:中粗砂3(砾径2≥d≥)。最大粒径不超过50mm,含泥量﹙<颗粒含量﹚不超过3%。 二、施工参数: ①、使用18-24吨振动压路机; ②、压路机行驶度≤50m/min ; ③、毎层压实填料虚铺厚度≤40cm; ④、毎层先静压2 遍,再振压8 遍。 三、卵石垫层承载力特征值f ak 的确定 由静载荷试验确定或由N120 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确定。由灌水、灌砂法确定其压实系数后,根据压实系数按JGJ79-2002表确定:当压实系数在时,对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其承载力特征值可取250kPa。 四、卵石垫层的计算: 1、依据JGJ79-2002规范第条,垫层的厚度Z 应根据下卧层的承载力确 定,并符合下式: Pz+Pc≤z f az

式中:Pz-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Pcz-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f az-垫层底面处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深度修正后)。 2、灰土垫层的承载力卵石垫层的承载力宜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本工程的地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当4:3:3 卵石垫层的压实系数不小于时,其承载力特征值 f a 可采用250kPa。 3、计算基础底面面积A:卵石垫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做深度修正﹚ f a=250kPa,单柱荷重标准值F k=2400kN,基础埋深d=,基础及上覆土的平均重度γ =20kN/m3。 F k 2400 代入矩形基础面积计算公式: A=lb f d = 250 2.5*20 = 基础宽度b=L ≥ f a d =,取b=L= 4、卵石垫层强度f ak 的验算卵石 垫层的强度要滿足GB5007-2002 规 范中式: f ak≥p k 求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p k:按GB5007-2002 规范中公式:P F K G K PK A 式中:F K -- 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压力=2400kN G 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矩形基础G K= (式中: L、b、d 分别为基础础的长度、宽度和埋深;γ 为基础和上伏土的平均重度取20kN/m3)

卵石土换填法及计算

重庆开县康园自行车厂厂房工程 卵石换填垫层计算和处理方法 根据重庆宏源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的重庆开县康园自行车有限公司厂房工程地勘报告,本工程基础采用卵石垫层法对地基进行处理,即在基础底面影响范围内(每边宽出柱下独立基础基底各范围内),挖除素填土层及及局部的冲洪积层,换填厚的4:3:3的级配卵石层,在卵石层之上做独立基础。换填卵石层置于粘土层上,粘土层地基基础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60 kPa。 具体要求及计算: 一、卵石填料的标准要求: 要求采用级配卵石,其配比关系宜为4:3:3即: 卵石4(砾径50≥d≥20mm):圆砾3(砾径20≥d≥2mm):中粗砂3(砾径2≥d≥)。最大粒径不超过50mm,含泥量﹙<颗粒含量﹚不超过3%。二、施工参数: ①、使用18-24吨振动压路机; ②、压路机行驶度≤50m/min; ③、毎层压实填料虚铺厚度≤40cm; ④、毎层先静压2遍,再振压8遍。 三、卵石垫层承载力特征值f ak的确定 由静载荷试验确定或由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确定。由灌水、灌砂法确定其压实系数后,根据压实系数按JGJ79-2002表确定:当压实系数在时,对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其承载力特征值可取250kPa。 四、卵石垫层的计算: 1、依据JGJ79-2002规范第条,垫层的厚度Z应根据下卧层的承载力确

定,并符合下式: Pz+Pcz ≤f az 式中:Pz-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 Pcz-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 f az -垫层底面处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深度修正后)。 2、灰土垫层的承载力 卵石垫层的承载力宜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本工程的地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当4:3:3卵石垫层的压实系数不小于时,其承载力特征值f a 可采用250kPa 。 3、计算基础底面面积A : 卵石垫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做深度修正﹚f a =250kPa ,单柱荷重标准值F k =2400kN ,基础埋深d=,基础及上覆土的平均重度γ=20kN/m 3。 代入矩形基础面积计算公式:A=lb γd f F a k -=2400250 2.5*20-= 基础宽度b=L ≥d f F a k γ-=,取b=L= 4、卵石垫层强度f ak 的验算 卵石垫层的强度要滿足GB5007-2002 规范中式: f ak ≥p k 求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p k :按GB5007-2002 规范中公式: A G F P K K K += 式中:F K----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压力=2400kN G 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矩形基础G K = (式中: L 、b 、d 分别为基础础的长度、宽度和埋深; γ 为基础和上伏土的平均重度取20kN/m 3)

换填垫层法地基处理计算书

16#东头基础承载力计算书 地勘报告采用的标高与总图标高不一致,差值为0.7米,总图上标注16#楼±标高为29.80米,对应地勘报告为30.50米,设计室内外高差0.3米,即设计室外地面对应地勘报告为30.20米,16#东头在地勘剖面上对应第20-20轴的117点。117点处现状地面为29.56米。 现场挖坑的坑底标高为25.0米,从地勘剖面看已深入第3层粘土层约0.5米。分层铺填级配砂石垫层总厚度为1.20米, 1、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4.2.2条复核中间轴基础尺寸 式4.2.2-1 z cz ae p p f +≤ 承载力修正用的埋深 5.5d m =,m 1.018,d ηγ==, 01.200.25,0.25=20, 取,查表z z m b θ=> 110 1.018(5.50.5)200ae f kPa =+??-= =5.51899cz p kPa ?= 故20099101z ae cz p f p kPa ≤-=-= 根据公式4.2.2-3 ()(2tan )(2tan ) k c z bl p p p b z l z θθ-=++且b l =,()2100k c bl p p kN -= 2ztan 4.56b m θ+== 4.562ztan 4.562 1.2tan 20 3.69b m θ=-=-??= 2、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4.2.2条复核南北边轴基础尺寸 式4.2.2-1 z cz ae p p f +≤ 承载力修正用的埋深 5.2d m =,m 1.018,d ηγ==, 01.200.25,0.25=20, 取,查表z z m b θ=> 110 1.018(5.20.5)194.6ae f kPa =+??-=

换填垫层法地基处理设计

换填垫层法地基处理设计 [摘要] 从土的压实机理出发,介绍了换填垫层法地基处理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 软弱土地基换填垫层 1.概述 当软弱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满足不了建筑物的要求,软弱土层的厚度又不大时,将基础底面以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的部分或全部挖去,然后分层回填坚硬、较粗粒径的材料,并夯压密实,形成垫层的地基处理方法称为换填垫层法。 换填垫层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换土深度一般不宜小于0.5m,也不宜大于3m。填料以渗水材料为佳。 垫层可选用下列材料:砂石、粉质粘土、灰土、矿渣、粉煤灰、其他工业废渣、土工合成材料等。 2.压实机理 当粘性土的土样含水量较小时,其粒间引力较大,在一定的外部压实功能作用下,还不能有效地克服引力而使土粒相对移动,这时压实效果比较差,当增大土样含水量时,结合水膜逐渐增厚,减小了引力,土粒在相同压实功能条件下易于移动而挤密,所以压实效果较好。但当土样含水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孔隙中就出现了自由水,结合水膜的扩大作用就不明显了,因而引力的减少就不显著,此时自由水填充在孔隙中,从而产生了阻止土粒移动的作用,所以压实效果又趋下降,因而设计时要选择一个“最优含水量”,这就是土的压实机理。 在工程实践中,对垫层的碾压质量的检验,要求能获得填土的最大干密度max,其最大干密度可用击实试验确定。在标准的击实方法的条件下,对于不同含水量的土样,可得到不同的干密度,从而绘制干密度和制备含水量w的关系曲线,在曲线上的峰值即为最大干密度max,与之对应的制备含水量为最优含水量wop。 垫层的压实标准可按表1选用: 表1 各种垫层的压实标准 施工方法换填材料类别压实系数 碾压、振密或夯实碎石、卵石 0.94~0.97 砂夹石(其中碎石、卵石占全重的30%~50%)

4换填垫层法

4 换 填 垫 层 法 4. 1 一 般 规 定 4.1.1 换填垫层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 4.1.2 应根据建筑体型、结构特点、荷载性质、岩土工程条件、施工机械设备及填料性质和来源等进行综合分析,进行换填垫层的设计和选择施工方法。 4. 2 设 计 4.2.1 垫层的厚度z 应根据需置换软弱土的深度或下卧土层的承载力确定,并符合下式要求: az cz z f p p ≤+ (4.2.1-1) 式中 z p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 力值(kPa); cz p ——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kPa); az f ——垫层底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值z p 可分别按(4.2.1-2) 和(4.2.1-3)式计算: 条形基础 ()θztg b p p b p c k z 2+-= (4.2.1-2) 矩形基础

() )2)(2(θθztg l ztg b p p bl p c k z ++-= (4.2.1-3) 式中 b ——矩形基础或条形基础底面的宽度(m); l ——矩形基础底面的长度(m); k p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 力值(kPa); c p ——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kPa); z ——基础底面下垫层的厚度(m); θ——垫层的压力扩散角( o),宜通过试验确定,当无试 验资料时,可按表4 .2 .1采用。 表4.2.1 压力扩散角θ( o) 2 当0.25

关于地基处理换填法问题的分析

关于地基处理换填法问题的分析 引言: 由于有些软土地基不能满足建筑物承载能力的要求,应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的加固措施,以确保建筑物之稳定,但基于地基处理的方法很多,针对不同的地基形式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故我将对地基处理的换填法进行一下我自己的分析。 换填法又称换土法。所谓换土法是指将路基范围内的软土清除,用稳定性好的土、石回填并压实或夯实。在公路施工中,一般采用的是开挖换填天然砂砾,即在一定范围内,把影响路基稳定性的淤泥软土用挖掘机挖除,用天然砂砾进行换置,开挖换填深度在2m以内,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检测压实度的方法施工。从而改变地基的承载力特性,提高抗变形和稳定能力。在换填过程中,对于换填的天然沙砾中石头的粒径、含量和级配也应充分考虑,最好做试验检测,避免无法压实而引起沉降。 1.换填法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当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满足不了建筑物的要求,而软土层的厚度又不是很大时,可采用换填法取得较好的效果。换填法常用于荷载不大的建筑、地坪、堆料场地和道路工程等的地基处理。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地基及暗沟、暗塘等的浅层处理。处理深度一般在3m以内,也不宜小于0.5m。 1.1换填垫层的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包括,机械碾压法、重锤夯实法和平板振冲法三种。 1.1.1机械碾压法:采用压路机、推土机、羊足碾或其他压实机械来压实地基土。其施工时应先将拟建建筑物范围一定深度的软弱土挖去,现将基坑底部碾压,再将沙石、素土、或灰土等垫层材料分层铺在基坑内,涿层压实。采用机械碾压施工时应注意保证碾压的速度:平碾不能大于2km/h;羊足碾不能大于3km /h;振动碾不能大于2km/h;振动压实机不能大于0.5km/h。由于分层回填碾压应注意防止基坑灌水或雨水下渗,也应控制施工含水量。防止地基因水处理不当而发生破坏。 1.1.2重锤夯实法:重锤夯实法是用起重机械将夯锤提升至一定的高度后,然后自由下落,不断重复夯击已加固地基。其主要设备为起重机械、夯锤、钢丝绳和吊钩。其施工顺序,应一夯挨一夯的顺序进行,在独立基坑内,易按先外后里的顺序夯击。当夯实完毕时,应将基坑表面修整之设计标高.采用重锤夯实施工时,应控制土的最优含水量,使土粒间有适当的水分润滑,夯击时易于相互滑动挤压密实;同时防止土的含水量过大,避免夯击成“橡皮土”。

换填垫层法

◆2.I.3换填垫层法适用范围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以下简称地基处理规范)中规定:换填垫层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工程实践表明,换填垫层法主要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地基及暗沟、暗塘等的浅层处理。 换土垫层法的处理深度常控制在3~5 m范围以内。若换土垫层太薄,其作用不甚明显,因此处理深度也不应小于0.5 m。换填法各种垫层的适用范围见表2.1。 ◆2.2.i垫层的作用 换土垫层处理软土地基,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I)提高浅层地基承载力 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与持力层的抗剪强度有关。如果以抗剪强度较高的砂或其他填筑材料代替软弱的土,可提高地基承载力,并将建筑物基础压力扩散到垫层以下的软弱地基避免地基破坏。 2)减少地基的变形量 一般地基浅层部分沉降量在总沉降量中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大的。以条形基础为例,在相当于基础宽度的深度范围内的沉降量约占总沉降量50%。如以密实砂或其他填筑材料代替上部软弱土层,就可以减少这部分的沉降量。由于砂垫层或其他垫层的应力扩散作用,使作用在下卧层土上的压力较小,会相应减少下卧层土的沉降量。 3)加速软土层的排水固结 建筑物的不透水基础直接与软弱土层相接触时,在荷载的作用下,软弱土层地基中的水被迫绕基础两侧排出,因而使基底下的软弱土不易固结,形成较大的孔隙水压力,还可能导致由于地基强度降低而产生塑性破坏的危险。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等垫层材料透水性大,软弱土层受压后,垫层可作为良好的排水面,可以使基础下面的孑L隙水压力迅速消散,加速垫层下软弱土层的固结和提高其强度,避免地基土塑性破坏。 用透水材料做垫层相当于增设了一层水平排水通道,起到排水作用。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孔压消散加快,有效应力增加也加快,有利于提高地基承载力,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加速施工进度以及减小建筑物建成后的工后沉降。 4)防止土的冻胀 因粗颗粒的垫层材料孔隙大,不易产生毛细管现象,因此可以防止寒冷地区土中结冰所造成的冻胀。这时,砂垫层的底面应满足当地冻结深度的要求。 5)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胀缩性或冻胀性 对湿陷性黄土、膨胀土或季节性冻土等特殊土,其处理目的主要是为了消除或部分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胀缩性或冻胀性。 在膨胀土地基上可选用砂、碎石、块石、煤渣、二灰或灰土等材料作为垫层以消除胀缩作用,但垫层厚度应依据变形计算确定,一般不少于0.3 m,且垫层宽度应大于基础宽度,而基础两侧宜用与垫层相同的材料回填。

地基处理方法之换填垫层法【最新版】

地基处理方法之换填垫层法 垫层法是将基础底面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然后分层填入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素土、灰土以及其它性能稳定和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夯实(或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 垫层法分类 1.按垫层材料分类:砂垫层、碎石垫层、素土垫层、灰土垫层、粉煤灰垫层、加筋土垫层等。 2.按垫层所起作用分类:换土垫层、排水垫层、加筋土垫层。 垫层法适用条件: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地基及暗沟、暗塘等的浅层处理,且建筑物荷载不太大的地基。换填法的处理深度通常宜控制在3m以内较为经济合理,但不应小于0.5m。 垫层的作用 在各类工程中,垫层所起的主要作用有时是不同的,如建筑物基础下的垫层主要是起换土作用;而在路堤和土坝等工程,主要是利用垫层起排水固结作用。

1. 换土垫层 (1)提高地基承载力 地基中的剪切破坏是从基础底面开始的,并随着基底压力的增大而逐渐向纵深发展。因此,若以强度较大的砂或其它填筑材料代替软弱土层,就可提高持力层承载力,从而避免地基破坏。 (2)减少地基沉降量 基础下地基浅层部分的应力较大,其沉降量一般在地基总沉降中所占的比例也较大,若以密实的砂或密实填筑材料代替浅层软弱土,就可减少地基的大部分沉降量。另外,由于密实垫层对应力的扩散作用,使作用在下卧土层上的压力较小,因此也相应减少了下卧土层的沉降量。 (3)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 由于砂或碎石等垫层材料的透水性大,当软弱土层受压后,垫层可作为良好的排水面,使基础下面的孔隙水压力得以迅速消散,加速垫层下软弱土层的固结,从而提高地基土强度。

(4)防止地基土冻胀 由于粗颗粒垫层材料的孔隙较大,不易产生毛细管现象,因此可以防止寒冷地区土中结冰所造成的冻胀。 2. 排水垫层 排水垫层是指软土地基上堤坝或大面积堆载基底等所铺设的水平排水层,一般采用透水性良好的中粗砂或碎石填筑,必要时在垫层底和上表面增设具有反滤性能的土工合成材料,防止砂石垫层被淤堵和拉裂。 其主要作用为: (1)作为水平排水层和下卧软土层的排水通道,加速地基的排水固结,提高浅层地基的抗剪强度,配合砂井,加固深部软土层; (2)约束软弱下卧层的侧向变形,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并改善其变形性质。 3. 加筋土垫层

软土地基处理换填施工工艺

4.2地基处理技术 4.2.1换填法 当软弱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满足不了建筑物的要求,而软弱土层的厚度又不很大时将基础底面以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的部分或全部挖去,然后分层换填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素土、灰土、高炉干渣、粉煤灰)或其它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等材料,并压(夯、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为止,这种地基处理的方法称为换填法.它还包括低洼地域筑高(平整场地)或堆填筑高(道路路基)。 机械碾压、重锤夯实、平板振动可作为压(夯、振)实垫层的不同机具对待,这些施工方法不但可处理分层回填土,又可加固地基表层土。 按回填材料不同,垫层可分为:砂垫层、砂石垫层、碎石垫层、素土垫层、灰土垫层、二灰垫层、干渣垫层和粉煤灰垫层等。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中规定:换填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地基及暗沟、暗塘等的浅层处理。 虽然不同材料的垫层,其应力分布稍有差异,但从试验结果分析其极限承载力还是比较接近的;通过沉降观测资料发现,不同材料垫层的特点基本相似,故可将各种材料的垫层设计都近似的按砂垫层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但对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季节性冻土等某些特殊土采用换土垫层处理时,因其主要处理目的是为了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膨胀性和冻胀性,所以在设计时需考虑的解决问题的关键也应有所不同。 1、压实原理 当粘性土的土样含水量较小时,其粒间引力较大,在一定的外部压实功能作用下,如还不能有效地克服引力而使土粒相对移动,这时压实效果就比较差。当增大土样含水量时,结合水膜逐渐增厚,减小了引力,土粒在相同压实功能条件下易于移动而挤密,所以压实效果较好。但当土样含水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孔隙中就出现了自由水,结合水膜的扩大作用就不大了,因而引力的减少就显著,此时自由水填充在孔隙中,从而产生了阻止土粒移动的作用,所以压实效果又趋下降,因而设计时要选择一个”最优含水量”,这就是土的压实机理。 在工程实践中,对垫层的碾压质量的检验,要求能获得填土的最大干密度,其 10

换填垫层的例题与讲解

换填垫层法 第三讲地基处理技术---换填垫层法、预压法 3.1 换填垫层法 3.1.1 基本概念 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结构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填土垫层来处理软弱地基。即将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强度较大的砂、砂石或灰土等,并分层夯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实程度,作为地基的持力层。换填法适于浅层地基处理,处理深度可达2~3米。在饱和软土上换填砂垫层时,砂垫层具有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量,防止冻胀和加速软土排水固结的作用。 工程实践表明,在合适的条件下,采用换填垫层法能有效地解决中小型工程的地基处理问题。本法的优点是:可就地取材,施工方便,不需特殊的机械设备,既能缩短工期,又能降低造价,因此,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 3.1.2 适用范围 换填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地基及暗沟、暗塘等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但在用于消除黄土湿陷性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在采用大面积填土作为建筑地基时,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 换填时应根据建筑体型、结构特点、荷载性质和地质条件,并结合施工机械设备与当地材料来源等综合分析,进行换填垫层的设计,选择换填材料和夯压施工方法。 3.1.3 加固机理 (1)置换作用。将基底以下软弱土全部或部分挖出,换填为较密实材料,可提高地基承载力,增强地基稳定。 (2)应力扩散作用。基础底面下一定厚度垫层的应力扩散作用,可减小垫层下天然土层所受的压力和附加压力,从而减小基础沉降量,并使下卧层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3)加速固结作用。用透水性大的材料作垫层时,软土中的水分可部分通过它排除,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可加速软土的固结,减小建筑物建成后的工后沉降。 (4)防止冻胀。由于垫层材料是不冻胀材料,采用换土垫层对基础地面以下可冻胀土层全部或部分置换后,可防止土的冻胀作用。 (5)均匀地基反力与沉降作用。对石芽出露的山区地基,将石芽间软弱土层挖出,换填压缩性低的土料,并在石芽以上也设置垫层;或对于建筑物范围内局部存在松填土、暗沟、暗塘、古井、古墓或拆除旧基础后的坑穴,可进行局部换填,保证基础底面范围内土层压缩性和反力趋于均匀。因此,换填的目的就是:提高承载力,增加地基强度;减少基础沉降;垫层采用透水材料可加速地基的排水固结。 【例题1】换填法处理地基的目的和作用是( )。 A、提高基础底面以下地基浅层的承载力; B、提高基础底面以下地基深层的承载力; C、减少地基沉降量、加速地基的排水固结; D、消除基础底面以下适当范围内地基的湿陷性和胀缩性。 答案:A、C、D

换填垫层法静载荷试验

换填垫层法静载荷试验探讨 徐宜威王加宝 (扬州市开元岩土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摘要对换填垫层法静载试验依据的规范、压板尺寸的选择、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承重墙压板基准桩 三者距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基处理规范 1、换填垫层法静载试验依据的规范 目前,地基承载力静载试验依据的规范主要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附录A“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要点”,主要针对水泥土搅拌桩、砂石桩等复合地基。采用与原地基土质不同的材料的加筋增强体形成加固后的地基,该地基中的增强体与原地基协同工作共同承担外荷载,称为复合地基,所谓加筋体有竖向增强体、水平向增强体和斜向增强体三种形式,竖向增强全以桩(柱)或墩的形式出现,斜向增加体如土钉、斜加筋等,水平向增强体常常是土工聚合物或其他金属杆和板带。在水平向加筋增加体所加固地基中的土工聚合物、镀锌钢片、铝合金等材料则是充分利用其抗拉性能和与土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承担外荷。按照复合地基的定义,没有任何形式的加筋增强体的地基就不是复合地基,因此换填垫层法所加固的地基不是复合地基,不能依据此规范进行换填垫层法静载试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附录C“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主要针对浅层天然地基。换填垫层法是对浅层软弱土层挖除,填筑易于压实的材料静载荷

试验检无专门的检验规范,如果软弱土较厚而全部挖除不合理时,可将其部分挖除,填筑密实的垫层材料,但必须进行换填层以下土层的承载力及变形验算。换填垫层法的受力特性相当于上硬(处理深度内)下软(软弱下卧层)双层地基,其承载力和变形特性类似于承载力较高的天然地基,其载荷试验可以参照“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但在压板的选择及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上应有所区别。 2、换填垫层法静载试验压板尺寸的选择 在现场通过一定尺寸的载荷板对地基直接加荷,根据方形荷载(z等值线图1(b),所测得的成果一般能反映相当于1~2倍压板宽度(或直径)的深度以内土体的平均性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条文说明4.4.4条,载荷试验压板的边长或直径不应小于垫层厚度的1/3。当压板尺寸满足规范要求,但不太大时,载荷试验压板的边长或直径为垫层厚度的1/3~1/2,如图1b所示,此时载荷试验主要是检验垫层承载力。

砂石垫层法在建筑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砂石垫层法在建筑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6-19T11:05:42.4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作者:杨艳[导读] 摘要:近年来,建筑行业随着国民经济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壮大,这一切都与科学管理及技术创新存在密切的联系,一直以来,建筑施工过程中有较多难题存在,例如建筑地基换土问题的出现,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应不断对地基施工技术进行改进。 山东省淄博建衡工程检测研究中心 255000摘要:近年来,建筑行业随着国民经济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壮大,这一切都与科学管理及技术创新存在密切的联系,一直以来,建筑施工过程中有较多难题存在,例如建筑地基换土问题的出现,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应不断对地基施工技术进行改进。本文介绍了砂石垫层法处理地基基础的优点,论述了砂石垫层的适用范围及主要作用,并着重对其设计及施工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关键词:砂石垫层法;地基;设计;施工砂石垫层法是地基浅层处理的一种常用方法,属于换填法。其原理是先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然后分层换填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素土、灰土、高炉下渣、粉煤灰)或其它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的材料,再分层夯实,作为地基持力层。下面,笔者就砂石垫层法在建筑地基处理中的相关技术问题进行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一、砂石垫层的适用范围及主要作用 就换填材料的不同而言,砂石垫层是现实施工中最常用换填方法,应用范围广泛,主要适用于中小型建筑工程的塘、浜、沟等的局部处理及一般饱和、非饱和的软弱土和水下黄土地基处理,不宜用于地下水位较高,且地下水流量大、流速快的地基处理及大面积堆载、密集基础和动力基础的软土地基处理。大量工程实践证明,各种换填材料经过压实换填后都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防止冻胀、消除膨胀土的胀缩等作用,是当前地基处理技术中比较经济可行的方法之一。 砂石垫层在浅层地基处理中比由桩体组成的复合地基更快捷、价廉,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提高基础底面以下地基浅层的承载力。地基中的剪切破坏是从基础底面下边角处开始,随基底压力的增大而逐渐向纵深发展的,因此当基底面以下浅层范围内可能被剪切破坏的软弱土为强度较大的垫层材料置换后,可以提高承载能力;(2)减少沉降量。一般情况,基础下浅层的沉降量中所占得比例较大。由于土体侧向变形引起的沉降,理论上也是浅层部分占的比例较大。以垫层材料代替软弱土层,可大大减少这部分的沉降量;(3)加速地基的排水固结。用砂石作为垫层材料,由于其透水层大,在地基受压后便是良好的排水面,可使基础下面的空隙水压力迅速消散,避免地基土的塑性破坏,且可加速垫层下软弱土层的固结及其强度的提高。 二、砂石垫层法的设计与计算 1.垫层承载力的确定 以现场载荷试验确定为宜,若是一般工程无试验资料时,可依据压实系数λc,按如下图表进行选择。 各垫层承载力 备注:卵石或碎石的最大干密度可取20~22kN/m3。 2.垫层厚度的确定 根据《砂石垫层受力示意图》可知,其厚度Z应根据地基承载力确定,即作用在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标准值)与附加压力(设计值)之和不能超过经修正后超挖深度处的地基承载能力。 即:Pz+Pcz≤fz 式中:Pz——附加压力设计值(kPa); Pcz——垫层底面处土自重压力值(kPa); Fz——经修正后超挖深度处的地基承载能力。 其中,Pz的简化计算法如下:条形基础Pz=b(p-Pc)/b+2ztanθ 矩形基础Pz=bl(p-Pc)/(b+2ztanθ)(1+2ztanθ)式中:b——矩形基础宽度 l——矩形基础底面长度; P——基础底面压力; Pc——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 z——基础底面下垫层的厚度; θ——垫层的压力扩散角。θ可按下表进行选取。 备注:当z/b<0.25时,除灰土仍取θ=30°外,其余材料均取θ=0°;当0.25<0.5时,θ值可内插求得。="" <="" p=""> 3.垫层宽度、长度的确定 根据《砂石垫层受力示意图》可知,基础垫层的宽度b'=b+2ztanθ,基础垫层的长度l'=l+2ztanθ。而根据所在土质情况,施工时作业面最好超出基底300~500mm。机械开挖深度大于2m时还考虑宽度b'、长度l'上的放坡系数。 式中:b'——砂石垫层的设计宽度; b——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的设计宽度; l'——砂石垫层的设计长度; l——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的设计长度; z——砂石垫层的厚度; θ——压力扩散角。 4.垫层厚度变化的处理方法 由于土质的变化或为了调整沉降差时,各基础底部的垫层厚度并不相同,当垫层厚度的高差h≤lm时,可做成梯形,其水平长度l与垂直高差h的比值为2:1,当相邻的基础一个采用天然基础,另一个采用砂石垫层时,仍应按上述比例做成阶梯形,或者在此两地基之间做一道砖砌或混凝土的隔墙。

换填垫层法设计法

筑 龙 网 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 换填垫层法设计方法 1.1.1 基本概念 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结构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填土垫层来处理软弱地基。即将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强度较大的砂、砂石或灰土等,并分层夯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实程度,作为地基的持力层。换填法适于浅层地基处理,处理深度可达2~3米。在饱和软土上换填砂垫层时,砂垫层具有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量,防止冻胀和加速软土排水固结的作用。 工程实践表明,在合适的条件下,采用换填垫层法能有效地解决中小型工程的地基处理问题。本 法的优点是:可就地取材,施工方便,不需特殊的机械设备,既能缩短工期,又能降低造价,因 此,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 1.1.2 适用范围 换填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地基及暗沟、暗塘等浅层软弱地基 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但在用于消除黄土湿陷性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 筑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在采用大面积填土作为建筑地基时,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 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 换填时应根据建筑体型、结构特点、荷载性质和地质条件,并结合施工机械设备与当地材料来源等综合分析,进行换填垫层的设计,选择换填材料和夯压施工方法。 1.1.3 加固机理 (1)置换作用。将基底以下软弱土全部或部分挖出,换填为较密实材料,可提高地基承载力,增强地基稳定。 (2)应力扩散作用。基础底面下一定厚度垫层的应力扩散作用,可减小垫层下天然土层所受的压力和附加压力,从而减小基础沉降量,并使下卧层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3)加速固结作用。用透水性大的材料作垫层时,软土中的水分可部分通过它排除,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可加速软土的固结,减小建筑物建成后的工后沉降。

换填垫层法静载荷试验

换填垫层法静载荷试验

换填垫层法静载荷试验探讨 徐宜威王加宝 (扬州市开元岩土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摘要对换填垫层法静载试验依据的规范、压板尺寸的选择、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承重墙压 板基准桩 三者距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基处理规范 1、换填垫层法静载试验依据的规范 目前,地基承载力静载试验依据的规范主要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附录A“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要点”,主要针对水泥土搅拌桩、砂石桩等复合地基。采用与原地基土质不同的材料的加筋增强体形成加固后的地基,该地基中的增强体与原地基协同工作共同承担外荷载,称为复合地基,所谓加筋体有竖向增强体、水平向增强体和斜向增强体三种形式,竖向增强全以桩(柱)或墩的形式出现,斜向增加体如土钉、斜加筋等,水平向增强体常常是土工聚合物或其他金属杆和板带。在水平向加筋增加体所加固地基中的土工聚合物、镀锌钢片、铝合金等材料则是充分利用其抗拉性能和与土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承担外荷。按照复合地基的定义,没有任何形式的加筋增强体的地基就不是复合地基,因此换填垫层法所加固的地基不是复合地基,不能依据此规范进行换填垫层

法静载试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附录C“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主要针对浅层天然地基。换填垫层法是对浅层软弱土层挖除,填筑易于压实的材料静载荷试验检无专门的检验规范,如果软弱土较厚而全部挖除不合理时,可将其部分挖除,填筑密实的垫层材料,但必须进行换填层以下土层的承载力及变形验算。换填垫层法的受力特性相当于上硬(处理深度内)下软(软弱下卧层)双层地基,其承载力和变形特性类似于承载力较高的天然地基,其载荷试验可以参照“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但在压板的选择及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上应有所区别。 2、换填垫层法静载试验压板尺寸的选择 在现场通过一定尺寸的载荷板对地基直接加荷,根据方形荷载(z等值线图1(b),所测得的成果一般能反映相当于1~2倍压板宽度(或直径)的深度以内土体的平均性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条文说明4.4.4条,载荷试验压板的边长或直径不应小于垫层厚度的1/3。当压板尺寸满足规范要求,但不太大时,载荷试验压板的边长或直径为垫层厚度的1/3~1/2,如图1b所示,此时载荷试验主要是检验垫层承载力。

地基处理与桩基工程技术换填地基

7 地基处理与桩基工程 7-1 地基处理 7-1-1 换填地基 7-1-1-1 灰土地基 灰土地基是将基础底面下要求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用一定比例的石灰与土,在最优含水量情况下,充分拌合,分层回填夯实或压实而成。灰土地基具有一定的强度、水稳性和抗渗性,施工工艺简单,费用较低,是一种应用广泛、经济、实用的地基加固方法。适于加固深1~4m厚的软弱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等,还可用作结构的辅助防渗层。 1.材料要求 (1)土料 采用就地挖出的粘性土及塑性指数大于4的粉土,土内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5%。 土料应过筛,其颗粒不应大于15mm。 (2)石灰 应用III级以上新鲜的块灰,含氧化钙、氧化镁愈高愈好,使用前1~2d消解并过筛,其颗粒不得大于5mm,且不应夹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粒及其他杂质,也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 2.施工工艺方法要点 (1)对基槽(坑)应先验槽,消除松土,并打两遍底夯,要求平整干净。如有积水、淤泥应晾干;局部有软弱土层或孔洞,应及时挖除后用灰土分层回填夯实。 (2)灰土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规定,一般用3:7或2:8(石灰:土,体积比)。多用人工翻拌,不少于3遍,使达到均匀,颜色一致,并适当控制含水量,现场以手握成团,两指轻捏即散为宜,一般最优含水量为14%~18%;如含水分过

多或过少时,应稍晾干或洒水湿润,如有球闭应打碎,要求随拌随用。 (3)铺灰应分段分层夯筑,每层虚铺厚度可参见表7-1,夯实机具可根据工程大小和现场机具条件用人力或机械夯打或碾压,遍数按设计要求的干密度由试夯(或碾压)确定,一般不少于4遍。 灰土最大虚铺厚度表7-1 (4)灰土分段施工时,不得在墙角、柱基及承重窗间墙下接缝,上下两层的接缝距离不得小于500mm,接缝处应夯压密实,并作成直槎。当灰土地基高度不同时,应做成阶梯形,每阶宽不少于500mm;对作辅助防渗层的灰土,应将地下水位以下结构包围,并处理好接缝,同时注意接缝质量,每层虚土从留缝处往前延伸500mm,夯实时应夯过接缝300mm以上;接缝时,用铁锹在留缝处垂直切齐,再铺下段夯实。 (5)灰土应当日铺填夯压,入槽(坑)灰土不得隔日夯打。夯实后的灰土30d内不得受水浸泡,并及时进行基础施工与基坑回填,或在灰土表面作临时性覆盖,避免日晒雨淋。雨季施工时,应采取适当防雨、排水措施,以保证灰土在基槽(坑)内无积水的状态下进行。刚打完的灰土,如突然遇雨,应将松软灰土除去,并补填夯实;稍受湿的灰土可在晾干后补夯。 (6)冬期施工,必须在基层不冻的状态下进行,土料应覆盖保温,冻土及夹有冻块的土料不得使用;已熟化的石灰应在次日用完,以充分利用石灰熟化时的热量,当日拌合灰土应当日铺填夯完,表面应用塑料面及草袋覆盖保温,以防灰土垫层早期受冻降低强度。 3.质量控制 (1)施工前应检查原材料,如灰土的土料、石灰以及配合比、灰土拌匀程度。 (2)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分层铺设厚度,分段施工时上下两层的搭接长度,夯实时加水量、夯压遍数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