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全球问题:极端贫困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全球问题:极端贫困

作者:周义红

来源:《今日湖北·中旬刊》2014年第12期

摘要贫困问题或者贫富悬殊问题一直是广泛受到关注的全球问题之一。当全球陷入经济困境时,可能会有更多的人滑向贫困的深渊。本文从经济学家们研讨的如何衡量贫困问题入手,进一步解释联合国、世界银行等给出的国际标准,并以主要的经济体美中日以及新兴经济体巴西印度等国家为例,分析其贫困的现状和原因。最后提出帮助扶贫减困的具体措施和目标。

关键词全球问题极端贫困衡量标准贫民窟 UN千年发展目标

我们当今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安宁祥和、经济空前繁荣的世界,然而,全人类仍然面临很多共同的问题,诸如种族冲突、恐怖主义、地缘政治、毒品泛滥、核武器、食品安全、气候变化、日益枯竭的地球资源等等。这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中,难以根除的极端贫困和日益加重的不平等是最普遍和严重的问题。

一、极端贫困概念解释

对于贫困的现象以及产生原因有很多解释。由于扶贫政策需要大量资金,要合理地支配扶贫资金,必须对贫困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联合国在1995年首次提出了“极端贫困”(Extremepoverty,也称赤贫)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一种极度缺乏基本生存所需物资的状况,包括缺乏食物,饮用水,卫生设施,住所,医疗,教育和信息。这不仅由于其收入极低,也由于相关设施和服务缺失。”

二、如何衡量贫困?

当全球经济陷入困境,更多的人滑向贫困的深渊,在这种时期,经济学家们提出一个攸关的问题,即什么才是衡量贫困的最佳标准?

(一)贫困标准

1990年以来,世界银行(WorldBank)在《世界发展报告》中一直通过收入来跟踪贫困水平。世界银行的赤贫国际标准为:日收入低于2005年物价的1.25美元(约合当时的10.25元人民币)。这个价格相当于1996年的1美元,广为引用的“1美元标准”就是这么来的。按国际标准,2010年全世界极端贫困人口有12亿——相当于地球上每6个人中有1个是极端贫困—

—其中46%生活在印度和中国,96%生活在亚洲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尼日利亚,孟加拉和刚果(民)也各自“贡献”了超过5%。

经济学家们早已达成共识,通过收入衡量贫困只是其中一种方式,在不同的国情下存在其他很多的衡量方法。研究机构牛津大学贫困与人类发展中心(OPHI)主任萨比娜?阿尔凯尔(SabinaAlkire)认为,通过衡量人们所缺少的东西——例如教育资源或医疗服务——能够从家庭层面透析长期贫困,并“向政策制定者阐明人民的生活状态”。

欧盟和OECD国家的“贫困线”是设定在本国家庭中位收入的60%。在英国,贫困家庭的官方标准是,家庭收入低于英国家庭收入中值的60%。收入中值的含义是,社会上收入高于和低于这个数值的人的数量相等。贫困和社会不公是不可混淆的两个问题。但选择收入中值作为参考值,则具有更广泛的影响。这个标准蕴含了一种思想:在富裕社会,贫困意味着被剥夺了参与社会日常活动的能力。按照这样的标准来定义贫困,使得贫困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变得与收入的衡量无关,贫困成为了一种文化好政治现象,而非单纯的经济现象,美国有48个州和DC对贫困家庭设定的标准是1.167万美元/年,合每日32美元,每增加一名家庭成员,贫困线上提4060美元。据此计算,美国贫困人口约有3千多万。由于疲软的经济复苏未能提高收入水平,贫困线以下的美国人数创50年纪录。

(二)贫困人口

2013年全球一半以上的人,每天生活费不足2美元。许多最贫穷的国家经济增长缓慢,不平等状况与日俱增持续恶化,阻碍着穷人促进经济增长。

(1)中国大陆的赤贫人口和消除赤贫

根据世行的数据,中国大陆的赤贫人口占全世界的13%,人数有1.5亿,赤贫率11.8%(台湾为1.5%),大约9个大陆居民中有1个是赤贫。按照中国的新标准贫困线(合3.28人民币或0.5美元/日),贫困人口为4300多万。

冷战结束和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中国和印度等贫困大国的改革开放,是世界减贫工作取得显著成就的主要原因。根据1.25美元标准,中国的极端贫困率由1981年的高达85%下降到2008年的13.1%,这意味着6亿左右的赤贫中国人可以吃饱饭了。中国实行的农村“包产到户”,吸引外资,鼓励基建,国企私有化,以及开放民营经济等经验广受好评。然而,中国大量的脱离赤贫人口仍然是比较贫穷的,而严重的区域和城乡收入差距,和公共服务的差距,也引起了国内外人士的注意。

(2)香港的贫困人口

香港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始终被认为是富裕的地区,经济学者一直使用人均GDP的数字来表明香港的富裕程度,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4年公布的数字,中国大陆人均GDP为6747美元,排名第81位,依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0486美元,但中国香港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37777美元,排在世界第25位,超过台湾的人均GDP值20930美元。即便如此,香港不仅仅有贫困问题,而且还有着背景复杂的严重的贫困问题。香港普遍存在的贫困现象,基本上不太为人所知。若不是政府补贴住房容纳了四成的香港居民,情况会糟糕很多。根据香港乐施会的报告,香港的贫困家庭依然有45万户,总共700万人口中,贫困人口数字高达117万人以上,贫困率高达17.6%。

作为亚洲最为繁荣绚烂的城市之一,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与其它地区一样,香港受到了中国内地低成本竞争的重创。其次,香港地价一直被人为保持在高位。第三,香港拥有小政府的传统,信奉“积极不干预政策”(positivenon-interventionism)。另外,去工业化、全球化、白领化现象和趋势也对香港的贫困问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香港在上世纪70年代是工业繁荣时代,80年代后大量工业转移“北上”。大量FDI投资于大陆地区,造成了工业人口的大量失业。经济可以转型,但是工业人口转型却很难。

(三)贫民窟

19世纪20年代首次出现开始,贫民窟(slumdog)一词的定义简单讲就是“以低于标准的住房和贫穷为特征的人口稠密的城市区域。联合国的贫民窟定义是最恶劣的住房条件、最不卫生的环境、犯罪率和吸毒盛行的穷人避难所。贫民窟的产生于国民收入分配发展趋势密切相关,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使得不平等加剧,新增财富的分配也越来越不均,造成贫民窟显著增长。

世界各地都有贫民窟,有些发达国家也有,但是人们提及贫民窟总是会想起印度和巴西。因为以这两个国家的贫民窟为背景的电影电视广为人知,甚至成为了旅游景点。因此,这两个国家虽然都属于金砖五国里的大经济体,经济增长很快,但仍然存在着世人瞩目的贫困现象。

(1)印度贫民窟

印度贫民窟的特点是“超大规模”。据联合国最新统计数字显示,印度的贫民窟人口达到了1.7亿,其中孟买最多,为1100万,占到该城市总人口的2/3。贫民窟居住人口较20年前翻了一倍。印度的贫民窟是历史的产物,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农村的破败、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而逐渐形成的。

(2)巴西贫民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