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词阅读理解

古诗词阅读理解

第 四部 分 古 诗 词 阅 读 理 解
主编 李吉顺
高考对古诗词的考查一般设置两小题,分值为8分,一小题是思想性艺术性考查,一般这样发问:字词的含义;什么景象,什么画面,表达什么情感?第二小题命题为分析鉴赏题 ,也就是文学评论。谈观点,看法。09年高考题是;“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对于古诗词的阅读理解,同样也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有些同学读了几次读不懂,无法找到解题思路,有的放弃,有的不着边际的写几句,其实越是这种情况,越应该镇定不慌,多读几次。因为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全部寄托在优美而丰富的语言之中,这些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含蓄美,只有通过反复的读,不断的品味,换一种角度去感受,才能品出真情,感出真味。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事情再难,也有各自特有的规律,只要我们不断地研究,认真地分析、掌握这种规律,那么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了。那么古诗词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又在那里呢。
对于这个问题,各个学派各有妙招,众说纷纭,我觉得光机械的读不去想也不行,关键在于一边读,一边寻找暗示点,特别是对于高考题中的诗歌鉴赏题来讲,既要考查你的鉴赏能力,又要为这种鉴赏思路提供暗示,只不过是暗示方式不同罢了。
一:文题暗示:有些诗歌的文题就是诗眼,抓住诗眼看语言表达。例如李白的《静夜思》“静夜”是“思”的环境“思”,是这个环境下最重要的心理活动,这个“思”显然成了这个文题的中心词,同时成了全诗的诗眼,作者思什么,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线索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个“思故乡”淋漓尽致的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一个月下思乡的情景图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这首诗以成为思乡的千古绝唱,每当我们独在异乡时,我们自然会不由的咏唱这首诗我们的的思想自然和古人融为一体。
二:作者暗示:诗词是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情趣爱好、性格特点的媒介,有些诗,一看诗的作者,就知道其诗风特点,就可以推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林和靖的诗,一看诗作者,就知道他是一个梅妻鹤子,孤高的诗人,因而诗的思想感情无疑带有一种闲适的人生态度,与世无争,醉情山水的生活情调。我们带着这种未见其诗先见其人的思想基调,走进诗中,去感受。
三:背景暗示:背景是作者在特定

的历史环境下,思想感情萌发的土壤,例如杜甫一生所经历的,对他的诗歌艺术起巨大作用的便是“安史之乱”,在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四处漂泊,厉尽了生活的艰辛,同时也目睹了战乱中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作者的思想感情处于一种极度的悲痛之中,因而写下了许多现实主义的壮丽诗篇,因而他的感情基调无疑是伤感的,格调是凄凉的、低沉的。例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全诗以一个“国破”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以“草木深”烘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景象,其次用“花溅泪”、鸟惊心” 等夸张,拟人的艺术手法烘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景象。
四格调暗示:诗歌艺术在景色描写的时候,借景抒发自己的情感的主要方式,往往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景色描写的格调上,俗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情景交融,是古典诗歌最基本的表达手法,而在情景中的格调渲染,正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最好体现,我们可以把景色的格调,作为透视作者思想感情的一个突破口。就诗歌的格调来讲,一般分为暖色格调和冷色格调。暖色格调一般的是一中热烈、欢快的思想情感。例如李白的《朝发白帝城》李白因永王之事被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因为释下了沉重的精神负担,诗人因此湍急的江水抒发了欢快的心情。“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首句中开篇给人以明快舒畅的格调,体现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彩云间”表面上看起来,是写早晨美丽的景色,但是我们不妨从这个暖色的格调中,把自己置身于作者的角度去深刻,就会感受到一种由晦暝一下转到无限光明的大好气象。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了白帝城。全诗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一种如释重负,欢快的心情。如“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以过万重山”。
五:字词暗示:纵观我国的古典诗歌,大部分是离情别序,伤感抒怀的多。而这种强烈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凝练的字词,形成鲜明的诗歌意象来表达的。从字词入手,是诗歌鉴赏中最主要的一种形式。
例如: 杨 柳 枝 词(白居易) 咏 柳 (曾巩)
一树春风千万枝, 乱条犹未变初黄,
嫩于金色软如丝。 倚得东风势便狂。 永丰西角荒园里,

解把飞花蒙日月, 尽日无人属阿谁? 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两首诗都塑造了“柳”这一形象,但在诗中的形象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作一简要的分析;我们首先从白居易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柳在春风里正充满着无限生命的活力,一个“嫩于金色”,一个“软如丝”刻画了柳无限娇美的形象,而诗的后两句中的一个“荒园”,“无人属阿谁”体现了柳美无人鉴赏这一形象特征,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而在曾巩的诗中我们可以同样地去找一些最能表达思想感情的一些关键词来挖掘作者深深潜伏的思想感情,“倚得东风势便狂”诗中的“倚得”就是凭着、靠着,“势便狂”无疑我们从曾巩的诗中体会到作者对于那些凭借势力猖狂一时的小人无比愤怒的思想感情,一个“不知天地有清霜”无情地嘲讽了这些小人逃不脱灭亡的下场。
六、诗眼暗示:一首优秀的诗歌都有自己的诗眼和词眼,只要抓住了诗眼这个主要矛盾,那么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例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的“闻笛”便是全诗的诗眼,把读者引入了一个美妙的音乐境界,浓浓的思乡的情感之中。 七、换角度感受: 所谓的换角度感受法,就是使自己进入某种艺术境界,和思想情感境界去体味,去感受。例如,你就是当年的李白,在遇到朝廷赦免后,才写出了:“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具有欢快格调的诗句,感受到他心灵的轻松和无限的欢娱之情。

八、意象形象暗示:掌握诗歌意象,是破解诗歌思想内涵,挖掘主题一个最重要的鉴赏过程,是由现象到主题而展开的一个高级思维活动。意象是诗歌艺术最主要的一种审美体验,是情感的载体。也可以这么说,如果我们把意象比作为喻体的话,那么诗歌中的主题便是本体。因此我们读诗歌必须首先要读懂意象。常见的意象有这么几类:
1、自然景观:
(1)、月—— 思乡念亲,离愁别恨。 寂寞孤独,思归之情。
(2)、流水-— 人生苦短,命运无常。 时光易逝,哀愁感伤。功业未成,忧思难忘。
(3)、风、烟、霜--哀怨惆怅,凄苦苍凉。失意孤独, 漂泊流浪。
(4)、冰雪——— 晶莹高洁,忠贞高洁。例:“清如玉壶冰”“肝胆皆冰雪”光明磊落。

2,植物类:
芭蕉孤独忧愁, 杨柳别离思乡。 梅花品格高尚, 草木反衬荒凉。
红叶红豆传情, 流水哀伤落花。 松竹菊梅高雅, 荷莲一尘不染。 3、动物类:
鸟雁传情、 鸿鹄高远。 乌鸦荒败, 猿啼哀伤。
鸳鸯恩爱、 鸣蝉高洁。 杜鹃啼春, 凄凉哀伤。
4 、人文景观:
舟湖长亭灯烛镜, 离情别绪更愁肠。 登高凭楼离别苦, 吹笛笙箫内心孤 。
饮酒豪气悲愁闷, 捣衣征人别故乡。 杨柳送别情谊深, 羌笛清角边塞寒。
九:典故暗示:在古典诗歌中,典故是诗中一大艺术特征,每一个典故都是一个美妙的故事,每一个典故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既可以通过诗歌掌握大量丰富的知识,又可以通过典故进一步掌握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深层次意思,进一步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歌中常用的典故有:
神器:指帝位、也指政权。《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月老:传说主管人间婚姻的神仙,有时也称之为“月下老人”。
陶朱:越国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助越王灭吴之后,离越赴陶经商,成为一名富商。
祝融:光明四海,后世称之为火神。
连理枝、比翼鸟:比喻恩爱夫妻。相传宋时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后来韩凭自杀,他的妻子,把自己身上的衣服弄脏,同康王坐台游玩,投台而下,大家拉她,衣烂未逐。她留遗书说自己死后与韩凭合葬,康王发怒,偏分葬两处,不久在两座坟上各生了一棵树,两树枝交错在一齐,一对鸳鸯相向悲鸣。
孔方兄:因旧时钱有方孔,所以称之为孔方兄。
青梅竹马: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指男女幼时相识,天真无邪。
问鼎: 传说楚子伐浑之戎,遂至于雒,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周朝传国宝鼎大小轻重,后喻图谋帝位。今喻“夺得”
逐鹿:群雄并走,争霸天下选自《蒯通传》以鹿喻帝位。
秦晋: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采取以通婚的形式,结成同盟,后指成亲
谢家:晋时名臣谢安问自己的侄子“为什么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好?”其侄谢玄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亭耳。”指人有风度。
精卫:古代神话中炎帝的女儿,在东南海淹死了,死后化为精卫鸟,每天衔石填东海。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不怕艰难。
击楫中游:《晋书祖狄

传》东晋大将祖狄率部渡江,船到江中时,他敲着船桨:“祖狄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指报效祖国。收复失地的坚强决心。
鸡口牛后:比喻宁在小地方当家做主,也不在大地方任人支配。
泰斗: 泰山北斗,指杰出,可以作为榜样的人物。
西席: 代指老师。 方寸: 人的心。 杜康:酒的代称。 提刀: 代人写文章。 下榻:礼遇贤者。
涂鸦:《尧山堂外记》书画文章不象样子。
抱柱:相传古代的一个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等了很久,不见女子来,后来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坚收信约,抱桥柱被淹死,喻坚守信约。李白的“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南越王来朝称臣,终军说“请给我一根长缨,把南越王抓来。比喻杀敌报国的意思,岳飞的《满江红》中有“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班马:传说春秋时期,郑、鲁、晋伐齐,齐军撤走,晋大臣邢伯听到马嘶,推论班马鸣(离群之马),认定齐军必撤,后指抒发惜别之情。李白的《送友人》中有“萧萧班马鸣”
辞第:汉时武帝为大将霍去病建造府第,霍去病推辞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后比喻为国忘家。杜甫的诗中曾这样写道:“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还珠:东海孟尝当太守时,草除贪污流弊,还珠于民。后喻官吏为官清廉。杜牧的“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青眼与白眼相对:三国名士阮籍对讨厌的人露出白眼,对喜欢的人正视,黑眼珠在中间,为青眼后指对人喜欢和郑重。例如:杜甫的“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忘吾子。”
青山流水:相传春秋时期俞伯牙善琴,钟子期善听琴,后指知音。例如辛弃疾的流水高山弦断绝”
哀鸿:出自《诗经》中的“鸿雁于飞,哀鸣嗷嗷”后指百姓流离失所。
吴钩:指宝刀利剑。例如辛弃疾的“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表达了自己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境界。
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友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指远方的来信。
采薇:武王平殷乱,天下归周,而叔夷、伯齐耻之,义不食周食,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饿死在山中,后用来表示坚守节操。文天贤“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犹喜故人先折桂,自谅羁客尚漂蓬”。
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例刘玉锡的“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典故源于高考系列丛书《导与练》)

十:关键字词的暗示:
在诗歌艺术中,古人最讲究炼词 ,通过字词传神达意。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字词,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无论是文题,还是诗眼,还是关键词,都是我们探究诗歌的暗示点。
(1)、动词:在诗歌语言中,精妙的动词不但形象生动,而且情感尽显。例如苏轼的《赤壁怀古》中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个“卷”字以动写静以雪的静态美写出了浪的动态美,整体上喻示了一个波浪壮阔的历史画面,在动中感受历史亘古美,静中感受历史的瞬间美,与“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相呼应表现了诗人旷达高远的人生观与历史观。
(2)、形容词:在古典诗歌中,形容词的用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使用;一种是形容词用作动词 。例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中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一个“低”和“近”原本都是形容词,但是,在这一个语言环境中,却用作了动词,以虚写实,以幻写真,写出诗人穷极无聊自喻自慰的心理。
(3)、数词:炼数词就是在长短、高低、疏密对比中揭示某种矛盾特征。例如:“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好问认为既是一树,就不能说何处春,一树梅花也并非早梅,他便将“一树”改为“几点”,描绘了逐水而流的梅花。在乐府诗中有“庭前一树梅,寒多未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王安石改为: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表面突出了梅面对重负之坚毅压抑不了的魅力,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坚毅,对推行之法坚定的信念。
(4)、虚词:在诗歌中,大部分用的是实词,很少用虚词的,因为用虚词难,但是一旦用准确便成了千秋佳句细细品读,耐人寻味理。例如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行又开封。”羁留他乡,有机会传家书是喜事。然而“意万重”要 “匆匆说”一个“复”与“又”正揭示了抒情主体悲喜交加,思念之深的思想感情千言万语一起涌来。
(5)、重出:重出就是在句中重复出现。例如;“半江瑟瑟半江红”中一个“瑟瑟”自然景观色采分明;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些连续出现的重出,写尽了她思念之深,思想感情步步深化,例如顾城的,《一代人 》中有“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来寻找光明。这深刻的哲学思想,要靠诗人用慧心去领悟。
十一、采分分值暗示:分析鉴赏题可根据采分分值判断分析几个要点,从几个角度去着手,不能简单化。

十 二:诗歌艺术鉴赏

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写出了(——意象——-——的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思想感情。 起到了(————的作用)
十三、 思想感情鉴赏表述:寂寞忧愁哀伤,孤独烦恼惆怅。 欢乐坚守节操, 仰慕激愤迷恋。
十四、 诗句作用鉴赏陈述: 深化意境主旨 意境深远优美, 言尽旨远独秀, 深长耐人寻味。
十五、行文结构 表述: 开门见山.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过度铺垫,先景后情.伏笔衔接,启承照应。
十六、修辞手法表述方式:比喻借代夸张 设问反语双关。
十七、语言艺术的风格特色: 清新(李白诗风)明朗(杜甫诗风)绚丽多彩(李商隐诗风)含蓄耐人寻味(于谦《石灰咏》郑板桥的《竹词》。
十八、表现手法专用语:
联想想象, 类比象征, 渲染烘托, 悬念反衬。
托物言志, 虚实相生, 正侧描绘,点面动静。 卒章显志, 加赋比兴, 对比用典,画龙点睛。 欲扬先抑,语序倒置 ,跌宕起伏,借古讽今。 烘托例: 蝉噪林越静,鸟鸣山更幽。 含蓄例: 城春草木深 ( 突出国破) 跌宕例: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问答式:由喜悦——惆怅——希望——失望 成一波 反衬: 有以乐景写哀情,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白描: 单线手涂法,简笔勾勒,不着颜色 。例如: 白云深处有人家
十九、诗歌鉴赏常见的失误及应对策略:
1、不能综合运用读诗知识和赏诗知识全面准确地把握赏诗:读诗赏诗往往只停留在朦胧空泛的理解上,造成或局部不懂或整体不懂的现象。不是点到为止而是胡说八道。
2、随意曲解诗意:要么任意拔高或贬低诗人的思想境界,要不任意增加或减少诗的意境内涵,这往往也是对诗的理解不全面不准确造成的。
3、答案空乏:缺乏具体实在的内容,只是笼统的 大话,应该说写什么景抒什么情,对景的引述要恰当具体,对情的分析要准确到位,这样才叫具体。
4、答案不规范:表述思路不清晰,术语使用不正确,答案没有要点化

。一般来说,回答时要分出几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
操作提示:
1 、千方百计找暗示,文题找不到找作者,作者找不到找注释, 三者不明诗眼显,三者愈明更深邃, 结合诗中词和句,情景格调是钥匙。
2、根据题干信息要求,结合诗中语言信息的概括性,在专用术语中对号入座在熟记的情况下用排除法进行肯定判断。
3、要把握题干中的具体要求,弄懂强调和限制的信息成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审题,他是答题的导向和规格,题审不清答案就会偏题,就会失去严密、准确。 用艺术形式回答思想内容。
4、答题中,要点词凝练、条理,阅卷人重点看答案的要点;分析题要结合内容不能空洞,有道理就行,有观点就行。
5、紧紧把握住换位感受的原则,进入艺术境界去深层感受思想内容。
小结:千方百计找暗示,抓准思想感情线。
带上情感入诗篇,字字句句去体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