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5课《散文两篇》教案.docx

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5课《散文两篇》教案.docx

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5课《散文两篇》教案.docx
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5课《散文两篇》教案.docx

《散文两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

《永久的生命》,是近现代著名严文井作者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永久的生命》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 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善于把深刻的哲理讲的简单,《我为什么而活着》就是最好的代表作。文中,作者将支配自己一生的三种信念——对爱情额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充分体会了作者积极乐

观的人生态度和高远的精神追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阅读哲理散文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揣摩文章的语言,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

2.通过小组讨论和自学展示,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分析作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爱情与知识的执著追求, 对人类和平与安宁的莫大关心, 感受罗素崇高而博大的胸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品味本文语言所具有的感召力、感染力以及理性色彩。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人生观,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命题产生自己的思考。

理清思路,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课时计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冰心说,生命像一棵小树,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伸展,在早春润湿的

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土而出。那么,在作家严文井笔下,生命又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一

起来寻求答案吧!

(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

闫文井,原名严文锦,1934 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级中学,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

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1937 年出版散文《山寺暮》。1938 年 5 月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7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 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

3、背景介绍: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 1942 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

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

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课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先谈生命的易逝;再谈生命的永久;最后联系现实生活,

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三、分段学习

1、第一段末句说“我们都非常可怜!”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我们的力量是那样的渺小,对于生命上的事情丝毫

不能做主。

2、读一读第 2 自然段,说说写小草和小牛犊的用意是什么?

从生命的流动性上与小草和小牛犊作比较,化抽象为具体,便于理解,形象生动。

3、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一句中“分开来”“合起来”分别指什么?

明确: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的生命。

4、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明确: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5、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为什么说生命就是“奇迹”?

因为生命的消逝是暂时的,而不朽却是永久的。

6、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写对生命的感悟,使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

可怜,感情转入低谷;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

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

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

行文有了波澜,更能够打动人心。

四、再读课文,思考人生:

1、联系实际,怎样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

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明确:生命像花朵一样,最终必将凋零。但是,生命的意义不是去哀伤,而是在凋零之

前,给世界以色彩,以芬芳,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样的生命,将和世界一起,获得永存。

2、你对生命有哪些思考?请用比喻的修辞,写几句话和同桌交流。

明确:这个练习,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人生观,学生对生命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要关注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交流欣赏中发现精彩的表达,并推荐给全班欣赏。

五、总结课文

夕阳逝去,带来美丽的星夜;枯叶飘落,迎来晶莹的飞雪。辉煌或许不再,却能带来昔

日的奋进,让拼搏重来;成功也许远去,却能洗去浮躁的外表;让生命重获一种充实的丰盈。

让我们共同在这铺满鲜花和荆棘的青春中前行,在乌云和太阳并存的天空下展翅翱翔,

让我们的生命灿烂如花!

六、作业布置: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200 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生之于宇宙,是何其短暂的一瞬;人生之于岁月,是一个何其匆匆的过客。我们降临

到这个世界,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罗素是为了什么而活着

的。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老师想跟大家先回顾一下这个单元学习的散文,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散文会是什年么类型的散文呢?(二)师生共同确定本课的目标

读教材的阅读提示及课后练习题,结合自读课文特点,给本课确定目标,学生畅所欲言,并集体归纳四个目标,并请四个学生上台来写下这几个目标。

1.整体感知(感知课文内容,明确文章结构特点。)

2.赏析句子(小组讨论分享具体句子的含义。)

3.探究感悟(理解作者三个人生追求的内在联系,把握全篇文章的内涵。)

4.拓展延伸(思考我们活着的意义和价值。)

(三)小组自主学习,分享学习成果

学生小组自学成果的展示

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第一小组 )

(1)词语的掌握

(2)对内容的把握(罗素活着是为了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

(3)文章的结构

(4)课文的朗读

2.赏析句子(第二小组)

(1)学生展示难以理解的句子

(2)其他组的同学提出问题

(3)教师点拨,学生有可能会找出的句子:

①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的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

的边缘。这三种感情指的是哪三种感情?怎样理解它的含义?

析:情的渴望

知的追求

人苦不可遏制的同情

句运用了比的修辞手法, 形象地表明三种激情作者人生有力的影响。而“苦海”“ 望“ 表明三种激情他来快的同也来不安和痛苦。面追程中遇

到的挫折,人只能自己的渺小感到无奈和望。然而,因三种激情, 作者永不会放

弃希望 .

②??因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震的心,在世界,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的深渊。

探求情的原因。

析:

句以形象的充意的言描述了人孤寂的情感体。“冰冷死寂”“深不可”

提示了孤寂的恐怖可怕 , 它犹如黑洞一般吞噬了作者的心。然而作者越是描述孤寂的可怕 , 就越反

出情的可美好 , 从而表达了情的切追求。

③第三段作者写求知包含了哪几方面?

析:( 1)了解人的心灵;

(2)知道星辰什么光;

(3)理解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

④第 4 段开一句的深刻含是什么?

情和知,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把我回世。

析:里运用比手法, 揭示了情和知把素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而于人

苦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世界,体了一个大的思想家拯救人苦的良知。也就是,他不只是自己不懈追求美好生活,而且他也希望人上美好生活,所以他同情那些在苦中的人。就是他的不同常之、大之。

(5)情、知、同情心三者的内在系(学生

小,交流)

:()渴望情、追求知是理想,而同情苦是。渴望情、追求知

是了自己,同情苦是了他人。人不可遏制的同情心是作者追求情和知的真

正力。从里也体出一个思想家拯救人苦的良知。只有人心存怜,情才能和崇高,知才能更好地奉献人。当个社会不再需要同情和怜的候,个世界将是多么和、繁荣和美好。

尽管这样的人生带给作者不安和痛苦,乃至自己也深受其害,但罗素对这样的人生却深感

幸福——“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它值得活。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或一次。”

从这里,我们看见了人作为人的伟大之处,看到了罗素这种缘于人类良知的悲悯情怀和

博大真诚的人类之爱。

人生境界有大有小,像罗素这样的人生境界就是大境界。我们是不是该对“人为什么而

活着”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和感悟呢?

4.拓展延伸(第四组)

( 1)齐读之后,教师评价然后小结。

罗素的一生,是激情澎湃、热情浪漫的一生;是在知识海洋愉快遨游,不息求索的一生;

是对人类苦难充满同情、关爱的一生:是丰富充实,精彩纷呈的一生。

( 2)学完了这篇文章,我相信,我们的身心深深地受到震撼。那么我们也来叩问一下

自己的心灵,我们又应该为什么而活着呢?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讨论交流。(学生说出答案后,教师评价,追问为什么这样想)

(四).课堂小结

从同学们的发言可以看出,每个人的人生追求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也会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担负着责任,我们有责任好好活着,为自己,为他人。

(五).布置作业:

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的收获,我感到很欣慰。目标的实现在于平时的努力。一生既是漫

长又是短暂的,它像一段旅程,在这段旅程里,我们祝福也坚信同学们都会欣赏到人生最美

丽的风景。

课后请同学们以“我的人生风景”为题,写一篇随笔,作为这一周的小作文。(提示:

这里的人生可以是整个人生,也可以是人生的某段旅程。)

教学反思:

哲理性散文往往比较晦涩深奥,学生学习时对有些语句难以理解透彻,《永久的生命》

谈及的是关于生命的话题,虽然哲思深邃,但语言通俗易懂,主题鲜明,尤其是作者运用了

形象具体的比喻,浅显明白,学生学习起来试试比较容易的。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

触过说理散文,所以学生对说理散文有一定的理性认识。因此,在学生理解上不存在太大的

难度,但《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增加了鉴赏的难度,学生在揣

摩语言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理解困难,教师做好及时引导的充

分准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