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出口加工区发展报告

中国出口加工区发展报告

中国出口加工区发展报告
中国出口加工区发展报告

中国出口加工区发展报告

内容摘要:2000年4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出口加工区,旨在对加工贸易实行“优化存量,控制增量,规范管理,提高水平”的管理。这一举措使我国出口加工区在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规范加工贸易管理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加工出口区已成为拉动外向型经济发展和未来推动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本报告首先介绍了我国出口加工区的创办历程,包括其设立的目的、优惠政策及其制度沿革;其次,从全国总体和地理分布两个角度概述了我国出口加工区的发展现状;接着,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加工出口区的历史性贡献;最后,结合目前加工出口区所存在的潜在问题和业已采取的措施,思考并展望了我国出口加工区的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出口加工区创办历程运行现状发展前景

一中国出口加工区的创办历程

中国的出口加工区是由国务院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由海关对加工贸易进出口货物进行封闭式监管的特定区域;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其港口或邻近港口、国际机场的地方,划出一定的范围,新建和扩建码头、车站、道路、仓库和厂房等基础设施以及提供免税等优惠待遇,鼓励外国企业在区内投资设厂,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体的特殊区域。综观世界各国,特别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通过在划出的特定区域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来鼓励发展加工贸易,将其作为吸引外国投资、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重要手段,在推动产品出口、推进经济起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设立出口加工区就是在借鉴外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在出口加工区实行各种优惠政策和新的管理模式,在提高加工贸易管理水平的同时,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经营环境,吸引外商投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我国加工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这是中国政府深思熟虑后作出的改革加工贸易管理模式的重要决定。

1.中国出口加工区的决策与创办

改革开放20年后,由于出口促进与加速贸易市场化改革的激励,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迅猛(主要形式是“三来一补”业务和进料加工业务)。从1981年到1998年的18年间,加工贸易增长了69.7倍;到1999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在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占到了51.2%,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取得了非常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加工贸易已涉及我国绝大部分产业,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和吸收外资的主要形式,也在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管理,解决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对分散经营的加工贸易采取开放式的管理,出现了利用加工贸易渠道走私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导致管理难度的大为增加;此外,以大量利用境外资源在境内加工再复出口,即“两头在外”为特征的加工贸易,也已面临着如何从大量利用境外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发展到如何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的情况。

2000年4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出口加工区,首批批准进行试点的有15个,旨在对加工贸易实行“优化存量,控制增量,规范管理,提高水平”的管理。为避免形成新的重复建设热点,出口加工区只设在已由国务院批准的现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区内。这种改

现行加工贸易“漫山放羊式”为“圈羊式”管理,主要是为了改革加工贸易的监管模式,解决长期以来对加工贸易企业难以进行有效监管和手续繁杂的矛盾,遏制屡禁不绝的加工贸易走私等现象;逐步把加工贸易增量引入封闭的加工区域内,实现对加工贸易的集中规范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同时,严格控制加工贸易产品的内销,保护国内相关产业;为守法企业提供简化、快捷的通关便利;带动国产原材料、零配件的出口,为扩大对外贸易出口做贡献。这是我国加工贸易监管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标志着我国对于加工贸易的管理进一步与国际惯例接轨。

综上可见,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设立出口加工区的目的,首先是积极探索既符合国际惯例,又能满足我国规范加工贸易管理需要的新的监管模式,引导新增加的加工贸易企业及区外现有加工贸易企业进入出口加工区,为规范管理、提高水平、促进加工贸易健康发展探索和积累经验。其次,为出口型加工企业提供更宽松的经营环境,带动国产原材料、零配件的出口,为扩大外贸出口做贡献。第三,积极探索新的科学管理的通关作业模式,把出口加工区试点和建立现代海关制度结合起来,突破现有通关模式的局限,为出口加工区内企业物流提供方便快捷的通关便利(钱春森、戴舜生,2007)。

表1 中国首批15个加工出口区基本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各保税区网站和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网站资料整理。

2.中国出口加工区的功能与政策

出口加工区是我国内地对外开放格局中开放程度最大的特殊经济区域之一,从诞生伊始便确立了促进出口加工的区位目标,其政策和措施也是为了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强企业出口竞争能力。因此,相对于国内其他区域,出口加工区会在鼓励性政策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创造出不同于宏观经济环境的较大区位优势,这种政策优势不仅体现在免税、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上,而且体现在海关及其他有关管理部门的管理政策上(见表2)。总的来说,出口加工区初步形成了对加工贸易既可实现严密有效监管,又切实做到简化手续、高效快捷运作

的管理模式,已成为政策优惠、管理规范、通关快捷、手续简便、总体投资环境优良的特殊经济区域。目前,部分加工出口区也已具备增加保税物流功能的条件和优势。

出口加工区的基本政策是按照“境内关外”的思路进行设计的。出口加工区的主要优惠政策有①:

(1)出加工区实行的税收政策。为吸引新增加工贸易企业在区内投资,引导现有加工贸易企业进入出口加工区,国家在区内实行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具体体现在对区内货物实行的免税、保税和退税政策。

第一,免税政策。①区内企业生产所需进境的机器、设备、模具及其维修用零配件,区内生产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需进境的机器、设备和建设生产厂房、仓储设施所需的基建物资,区内企业、行政管理机构进境自用的办公用品,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免征进口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②区内企业加工的制成品及其在加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余料、残次品、废品等销往境外时,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免征出口关税。③区内加工出口的产品和应税劳务免征增值税、消费税。

第二,保税政策。区内企业为加工出口产品所需进境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及消耗性材料,予以全额保税。

第三,退税政策。从境内进入出口加工区,供区内企业使用的国产机器、设备、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以及加工企业和行政管理部门所需合理数量的办公用品和建筑材料等,可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出口退税手续。

(2)海关对出口加工区的管理。根据设立出口加工区的指导原则,海关在区内实行新的加工贸易监管模式,简化有关手续,方便企业通关,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①对出口加工区采取全封闭、卡口式管理,海关实行24小时工作制度。②对出口加工区采用计算机管理的模式,海关与区内企业实行计算机联网管理,企业可采取EDI方式报关。③对区内企业开展的加工贸易业务,不实行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台帐制度,取消《登记手册》,采用电子账簿进行管理,海关对企业实行每半年一次的总量扣减核销制度。④对区内与境外之间进、出的货物,实行“备案制”管理;区内与区外之间进、出的货物,实行“报关制”管理。⑤出口加工区与口岸、出口加工区与出口加工区之间进、出的货物、物品,采取直通式或转关运输的监管模式,一律在出口加工区主管海关报关并在卡口查验、放行。实行“一次报关,一次审单,一次查验”的新通关模式。

(3)出口加工区的硬件建设规范、统一,设施先进,为高效、快捷运行和有效管理提供了良好条件。出口加工区实行统一规划,分期开发。出口加工区的监管设施技术先进,为既要高效快捷运行又能实现有效监管提供了充分的保障。比如在货物进、出通道卡口安装集装箱和车牌识别系统、电子地磅及电子闸门放行系统,大大提高了卡口的通关效率。在出口加工区海关建立计算机局域网系统,可实行计算机联网管理和无纸化报关,既简化了手续,又保证了严密监管(赵光华,2002)。

表2 南京开发区与南京出口加工区政策对比

①出口加工区的有关优惠政策,中国税网。

资料来源:国家级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网站。

3.中国出口加工区的相关制度沿革

2000年4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出口加工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出口加工区监管的暂行办法》、《出口加工区税收管理暂行办法》(国税发[2000] 155号)、《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汇发[2007] 52号)等对出口加工区的性质、功能、主要优惠政策作了规定,为出口加工区的规范管理和正常运作提供了保障。

2002年10月l日起,国家对部分进口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适当调整。其中《外商投资企业指导目录》中,“产品全部直接出口的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一律先照章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经核查如产品全部直接出口情况属实的,每年返还已纳税额的20%,5年内予以全部返还,如情况不实,当年税款不再返还,同时还追缴该项目已返还的税款,并依法予以处罚。此项政策调整将有利于出口加工区吸引企业入区,企业入区可以享受进口设备免税,而区外是先征税,核实后再分年返还。可见,出口加工区作为特殊区域的优势将会日益凸显出来。

2005年3月,海关总署制定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出口加工区货物出区深加工结转管理办法》,允许将出口加工区加工贸易产品销往区外企业继续深加工。我国出口加工区加工贸易产品区外深加工业务的开展,适应了现代企业工业化大生产条件下产业互补配套的生产经营需求,延长了区内加工贸易产业链,提高了区内加工贸易产品附加值,增强了区内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经营能力。

2005年11月,为更好地适应加工贸易企业要求加工制造和现代物流协调发展的需求,国务院明确了我国出口加工区“加工制造为主,保税物流为辅”新的功能定位思路,“在现有的保税加工功能基础上,增加保税物流功能,积极探索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引入研发中心,允许进区的物流公司不仅服务于区内加工贸易企业,而且可将物流配送业务拓展到区外,促进出口加工区加工制造和现代物流协调发展”。2006年12月,国务院批准在北京天竺、上海松江、江苏昆山、山东烟台、陕西西安、浙江宁波、重庆等七个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试点,在原有出口加工区的保税加工制造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保税物流和研发、检测、维修两个方面的功能。

2007年初,经国务院批准,上海松江等七个出口加工区率先开展保税物流功能和开展研发、检测、维修业务试点并取得成效。海关总署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海关还要将具备条件的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整合转型为保税港区或综合保税区,并最终使内陆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为“综合保税区”,沿海沿江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为“保税港区”,实现功能、政策、管理制度、监管模式等的规范统一。

2007年8月,海关总署在《海关保税监管改革分步实施方案》中提出,到2010年,要使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施“物理围网”监管模式的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占全部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比率达到25%。

2008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意见》(国办发[2008] 135号)。该文件明确了“允许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及开展研发、检测、维修业务”。

2009年,海关总署下发《海关署关于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海关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署加函[2009] 49号),明确全国出口加工区全面拓展功能后海监管操作办法,即按照《海关总署关于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及开展研发、检测、维修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署加发[2007] 168号)执行,编发了《出口加工区拓展物流等功能文件汇编》。

二中国出口加工区的运行现状

中国自2000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立第一批出口加工区试点以来,目前全国共有60个出口加工区分布在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1座城市,统观全国各个出口加工区,除了统一享受“境内关外”的优惠政策外,就各自的建设条件和运作方式看,还有着不同的特点。但总体上看,出口加工区在扩大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规范加工贸易管理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已成为与国际经济运行惯例接轨的重要平台,拉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当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外商投资办厂的一块热土,沟通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重要桥梁。我国已达到了出口加工区设立的初衷(赵光华,2002),其各种经济指标统计见表3。

表3 截至2009年12末我国出口加工区经济指标统计汇总

资料来源: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网站。

出口导向战略一般也要经历两个发展阶段。在初级阶段上,主要以发展加工工业和一般消费品为主,例如:食品、服装、鞋帽、纺织品以及洗衣机、收录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木材加工制品和玩具等。这类产品在生产方法上相对简单,技术容易掌握,所要求的主要生产要素如劳动力相对充裕,加上出口市场较大,外国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需求弹性也较大,因而其生产容易起步,风险相对较小。当这类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尤其是当其中某些产品的市场容量趋于饱和时,就有可能转向第二个阶段,即转向以机器设备、机床、电子仪器、机械工具、高技术产品等为主的出口导向工业阶段(马颖,李建波,2007)。因此,境外出口加工区发展历程一般包括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高新技术产业型等三个阶段。当前,我国各出口加工区由于所处经济区域不同、批准设立时间不同、建设发展情况也不相同等因素,加工贸易在不同地区的发展程度也不一致,甚至可以说是大相径庭,在地理分布上,形成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主,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为辅,兼顾东北和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的格局。

到2009年而言,东部地区39个有统计数据的出口加工区共实现进出口值1357.5亿美元,其中列全国前五位的加工区实现进出口1136.3亿美元,分别占全国和东部地区出口加工区的93.9%和83.7%。昆山出口加工全年实现进出口417.7亿美元,其中12月为51.89亿美元,分别占全国出口加工区的28.92%和31.72%,均创历史纪录。与此同时,山东烟台、

济南、青岛西海岸,广东深圳,江苏扬州、淮安、镇江,辽宁沈阳等出口加工区也实现较快增长,后发优势开始得到体现。其中山东烟台,广东深圳分别实现进出口136.57亿美元和23.60亿美元,同比增长58.9%和20.2%,也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

中西部地区有统计数据的15个出口加工区实现进出口87.8亿美元,其中出口37.64亿美元,进口50.2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42.5%、59.6%和31.9%。15个区域中同比增长的有11个,占73.3%,增幅普遍高于全国外贸和东部出口加工区。15个区域中,年进出口超亿美元的有6个,其中四川成都,陕西西安和广西北海分别实现进出口64.18亿美元,11.69亿美元和3.25亿美元,成为所在省区开放经济的增长极。中部地区的河南郑州,江西南昌分别实现进出口2.04亿美元和1.74亿美元,呈现出超常规发展。在5·12特大震灾中受损的四川绵阳出口加工区,也实现进出口6678万美元,同比增长5.4倍,显示出较强的发展后劲。

就我国每个具体的加工出口区发展状况而言,可以根据海关总署委托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研究制定的《出口加工区建设发展水平评估体系》(以下简称《评估体系》),并应用该《评估体系》对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的全国出口加工区建设发展水平进行绩效评估,结果如表4数据显示。

总体上,出口加工区运行情况良好。从具体的分值可以看出,发展较好的出口加工区相对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其中,江苏昆山、江苏无锡、上海松江、上海漕河泾出口加工区位列全国综合排名前四位,得分遥遥领先;而东部地区各出口加工区之间的发展并不均衡,浙江慈溪、江苏镇江和上海青浦三个出口加工区在全国综合排名就较为靠后。中西部地区出口加工区的总体发展与东部比较虽然差距较大,但近年来也呈现出新亮点,四川成都、陕西西安出口加工区分别进入了全国综合排名第六位和第八位。

表4 2007年全国出口加工区综合评价排名及其得分

资料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ff2181636.html,/pages/chinalawinfo/11/58/8e53c561f2c292cad092c76a6922ab1e_0.html

三中国出口加工区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从2000年我国设立第一批出口加工区以来,出口加工区已经逐渐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区、出口创汇的重点区、规范加工贸易的示范区,同时在带动周边经济、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工出口区已成为拉动外向型经济发展和未来推动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1.实现的工业产值和形成的产业结构

2009年全国出口加工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7327.97亿元,同比增长12.8%,实现工业产品销售额7131.37亿元,同比增长11.7%,税收总额91.25亿元,提供直接就业岗位61.05万个,分别同比增长124.3%和27.15%(见表5)。

2009年底,全国出口加工区已投产工业企业达到923家,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到282家,已成为我国引进外资和加工贸易发展的重点区域,成为电子信息、高新技术等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6564.69亿元,占区域总产值的89.58%。区域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生产笔记本电脑及其核心部件和配套产品的“世界工厂”。据最新统计,位列2008年中国进出口200强的30户出口加工区企业和笔记本电脑出口十强的达功电脑等8个出口加工区企业,2009年分别实现进出口1173.79亿美元和665.65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加工区进出口的81.21%和46.06%。全国进出口超15亿美元的10个出口加工区,都有1个或数个这样的骨干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平稳增长,完成工业产值1267.65亿元,同比增长10.7%,占工业总产值的17.3%。

表5 2006-2009年全国出口加工区工业指标汇总表

(单位:万元;%)

注:括号内的数据为该指标比上年增长率,单位是%。

资料来源: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年鉴,2007-2009,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网站。

2.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根据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的统计资料,近年来,中国出口加工区的发展一直较为平稳,在全国进出口总量中保持了相对稳定而略微有所增长。2006年中国出口加工区的贸易进出口额为907.7亿美元,同比上年增长51.94%,占同期中国贸易进出口额的5.2%,其中出口额为543.2亿美元,进口额为364.5亿美元,出口额占同期中国贸易出口额的5.6%;2007年中国出口加工区的贸易进出口额为1205.3亿美元,同比上年增长32.78%,占中国进出口额的5.5%,其中出口额757.9亿美元,进口额为447.4亿美元,出口额同比上年略有增长占同期中国贸易出口额的6.2%;2008年,中国出口加工区贸易进出口额为1444.5亿美元,同比上年增长27.5%,占同期中国贸易进出口额的5.6%,其中出口额为968亿美元,进口额为476.5亿美元出口额占同期中国贸易出口额的6.8%。2009年,全国出口加工区实现进出口货值1445.3亿美元,其中出口974.47亿美元,进口470.83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0.1%、0.7%和下降1.2%,优于全国同期外贸进出口水平;全国出口加工区进出口占全国外贸的比重由2008年的5.6%上升2009年的6.5%,提高0.9个百分点(见表6)。

出口加工区保税仓储进出口为118.9亿美元,出口20.04亿美元,同比净增38.4亿美元和9.6亿美元,分别为出口加工区进出口和出口由负转正贡献了2.7和0.87个百分点。江苏南京、常州、扬州、吴江,浙江慈溪、嘉兴,山东济南、潍坊、青岛西海岸和福建泉州等区域,保税仓储进出口都达到进出口总值的30%以上的份额。陕西西安保税仓储进出口达到1.06亿美元,同比增长10倍,为区域进出口达到11.69亿美元贡献约10个百分点。江西南昌,重庆等超亿美元的中西部加工区,保税仓储进出口分别达到区域进出口97.2%、74.2%的比重。

表6 2009年1-12月全国出口加工区进出口、出口和进口数值表

资料来源: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网站。

图1 2009年1-12月全国出口加工区进出口、出口和进口数值图

资料来源: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网站。

从地区来看,2008年进出口贸易额较大且增速较大的出口加工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少数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主要为江苏昆山出口加工区352.36亿美元,同比2007年增长11.6%,上海漕河泾出口加工区148亿美元,同比增长31.60%,江苏苏州高新区出口加工区123.6亿美元,同比增长1448.60%,浙江宁波出口加工区65.7亿美元,增长45.7%,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47.5亿美元,同比增长100.9%。在2008年中贸易进出口额下降幅度较大的区有东部的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区、嘉兴出口加工区、江苏镇江出口加工区等平均降幅达到100%以上,但是进出口贸易额下降最严重的却是北部和中西部的以下三个加工区:天津出口加工区4.22亿美元,同比2007年下降58.6%;安徽芜湖出口加工区0.32亿美元,同比下降48%;湖北武汉出口加工区0.47亿美元,同比下降34.1%,由此可见东西出口加工区的发展仍然具有不平衡性。

3.完成的外商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

2009年,全国出口加工区批准进区项目246个,批准投资总额54.38亿美元(其中外商投资44.11美元)、合同利用外资20.21亿美元、实际到位资金18.21亿美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12.94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52.8%、36.1%、31.3%和下降17.23%(下降31.0%)(见表7)。

全年批准投资额和合同利用外资中,企业增资达到29.58亿美元和11.15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88.16%和89.9%,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进区投资项目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在批准入区的246个项目中,内资项目达154个,占62.6%。

2009年,全国出口加工区批准外商投资44.11亿美元和合同利用外资20.21亿美元中,东部地区设立较晚的8个区(如江苏苏北的淮安、扬州、镇江和山东腹地的潍坊、济南等),分别为10.14亿美元和4.65亿美元,占总额的22.99%和23.02%。中西部地区5个区(四川成都,广西北海、河南郑州等)分别为5.59亿美元,3.90亿美元,占总额的12.68%和19.9%。上述投资大多为跨国跨区产业转移项目。特别是江苏淮安和四川成都批准投资额分别达到5.5亿美元、5.1亿美元,继江苏无锡之后居全国56个出口加工区的第二、第三位。

表7 2006-2009年全国出口加工区投资指标汇总表

(单位:万元;%)

注:前三列指标单位是美元;后三列是人民币;括号内的数据为该指标比上年增长率,单位是%。

资料来源: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年鉴,2007-2009,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网站。

4.拓展功能及开展相关业务,也将对出口加工区加快产业调整产生重要推进作用

2008年12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加工区实体经济造成的严重冲击,国务院批准全国出口加工区扩大拓展保税物流功能,允许开展研发、检测、维修及售后服务业务。据统计,2009年,全国出口加工区已累计建成仓储物流设施113.45万平方米,其中当年新建3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76%,累计批准注册物流仓储企业195个,其中年内新增113个,同比增长254.3%。全年物流企业的实现营业收入11.67亿元,同比增长67.7%。

年内正式开展保税物流业务的出口加工区有49个,占总数的87.5%。这些区域完成物流业务总货值705.98亿美元,其中入库货值345.6亿美元,出库货值360.36亿美元。实现保税仓储进出口118.87亿美元,其中出口20.04亿美元,进口98.83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32.3%、47.9%和29.8%。统计表明,东部地区后发展区域和中西部地区的广大出口加工区,都在功能拓展后发现了新的比较优势,不仅推进了项目引进,而且拉动了进出口。江苏南京、常州、扬州、吴江,浙江慈溪、嘉兴,山东济南、潍坊、青岛西海岸和福建泉州等区域,保税仓储进出口都达到进出口总值的30%以上的份额。陕西西安保税仓储进出口达到1.06亿美元,同比增长10倍,为区域进出口达到11.69亿美元贡献约10个百分点。江西南昌,重庆等超亿美元的中西部加工区,保税仓储进出口分别达到区域进出口97.2%、74.2%的比重。

四中国出口加工区面临的转型和未来发展前景

1.消除出口加工区发展中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转变监管模式、整合政策功能,重新进行功能定位和功能拓展。

随着加工贸易管理效率和便利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出口加工区与区外的政策落差已不明显。出口加工区设立之初的政策优势主要体现在通关便捷、政策优惠、税收减免上,然而,随着海关各项业务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些优势不再明显。海关电子通关改革后,出口加工区在通关效率方面与区外相比已相差无几,当初设定的进出加工区货物备案制在实际操作中通关便捷优势不明显。出口加工区的政策优势也不断削弱,甚至出现区内设备出区难,设备监管期限长于区外减免税设备等政策优惠倒置现象。区内企业销往境内区外的商品要征收成品税,而在区外的外资企业则只征收原材料税,出口时又能享受退税优惠,这就使得税收优惠又打了一个折扣(王以致,2009)。要突破出口加工区自身发展局限,必须从海关监管制度、国家政策规划等多个层次转变,重新整合政策功能,思考如何对出口加工区的现有功能进行再次定位和功能拓展。

出口加工区作为引进外资、规范加工贸易的新区域,在我国外向型经济中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国际经验表明,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适时进行产业的自身转型升级,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再向知识密集型逐步转型,加工出口区才能保持着自身旺盛的生命力。在新一轮世界产业转移的浪潮下,中国的出口加工区面临着一系列的新问题及挑战,如何深化加工贸易的改革,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升加工贸易产业层次、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成为当前加工贸易发展亟待解决的中心问题。

2.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推进东中西部地区出口加工区内的产业升级和不同地区间的产业转移

面对全国加工出口区发展不均衡的局面,东部地区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以及充分发挥出口加工区的带动作用,就要充分实现各地出口加工区加工贸易的经济效应。当前,贸易投资一体化使国际产业转移进入新的高峰期,投资、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已开始向我国转移,需要东部地区主动承接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从原有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制造业产业升级到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不失时机地将部分资源依赖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源更丰富、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区转移,让出发展替代产业的空间,才是一种多赢的选择。如果国家不能指定有效的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导向政策以增强中西部地区的吸引力,这些产业就有可能向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而东部地区也延误了加工贸易增长方式的转换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时机。

3.完善出口加工区产业链及提高加工贸易增值率

随着我国加工贸易中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比重的增加,加工贸易的增加值理论上说应该不断的增大。但事实上,我国加工贸易整体附加值的增长非常缓慢,甚至某些部门出现了增加值率下降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其一,加工贸易结构仍以传统劳动密集型加工为主。其二,外资支配着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是我国加工贸易增值低下的又一重要原因。

出口加工区的产业链和增值率是相互的关系。在产业链中,上游、中游或下游产业均依据自己对特殊资源与市场的把握,以及技术、资金、人员、管理和政策等的配置状况获得产业增值。产业链越完善,各环节的增值率就越高,这个产业链的总增值率也越高,因此完善产业链和提高增值率是密切的正相关关系。而产业链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有其内在的规律,这种规律对整个产业的发展起着支配作用。目前,我国发展少数发展较快的加工区已初步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绝大多数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更多地集中于“加工贸易”上,加工贸易的主要形式是“三来一补”业务和进料加工业务,二者的共性是“两头在外”,即原

材料、零部件的供应市场和产成品的销售市场均在海外。加工贸易的产业关联度不高,其快速发展并不能引诱各产业的关联效应,没能在总体上形成能够提升竞争力的产业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区内加工制造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环节,加工贸易增值率和利润率普遍较低,对中上游配套产业带动作用不够明显,在发展较快的加工区,影响产业链延伸的空间制约因素日趋明显,加工产品雷同,出口市场过度集中而没有自身特定的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等等。

要解决以上问题,就要从产业区的发展理念转向产业链的发展理念。出口加工区作为我国加工贸易监管的一种全新模式,要从产业聚集的角度,将某一地区具有特长的相关加工贸易产业引进出口加工区发展,从而有意识地进行产业链的统筹安排,使出口加工区逐步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加工贸易产业聚集区。

参考文献

[1]李政新:我国出口加工区的成长动因与主要类型,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12月第6期。

[2]马颖,李建波:中国大陆与台湾从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的比较,发展经济学论坛,2007年第1期。

[3]钱春森、戴舜生:出口加工区功能定位与政策机制的再思考,中国开发区网。

[4]王以致:浅谈出口加工区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中的功能定位,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5]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网址,http://https://www.doczj.com/doc/ff2181636.html,/default.asp

[6]赵光华:中国内地出口加工区的发展状况和展望,中国出口加工区政策宣讲暨投资环境推介会材料之一,2002年。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势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 势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关于《中国产业集群高层论坛》的报告——中国产业集群现状、趋势及招商建议报告 一、中国产业集群现状 1、中国产业集群类型和形成机制 ◆资源驱动型产业集群:如广东的五金、家电产业集群、山西的煤炭产业集群 该产业集群包括社会资源驱动型和自然资源驱动型两类,前者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依靠当地的工商业传统、文化等社会资源;后者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依靠当地的矿产、农副产品等自然资源。 ◆贸易驱动型产业集群:如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中山古镇灯饰产业集群 以本土企业为主的国内贸易和出口贸易带动的产业集群。特点是小规模企业成功创业后,迅速带动其他企业的跟进,并有相应的配套企业共同成长,最终形成面向全国和全球市场的产业集群。 ◆外商直接投资型产业集群:如昆山台资企业群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集群以以IT产业为典型,主要有两类:一是围绕个别外商投资的龙头企业形成众多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如北京以诺基亚为龙头的移动通信产业集群;二是全球行业内大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齐聚的产业群,如苏州昆山的2583个外商投资企业集群。 ◆科技资源衍生型产业集群:如中关村产业集群 形成以科研资源为依托,科技创新为重点,技术推广应用为内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大企业种子型产业集群:如青岛家电产业集群 大企业专注于某一环节的核心能力建设,将其他业务外包出去,吸引了众多中小企业依附在周边,提供配套服务。

◆产业转移型产业集群:东部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的产业集群转 移,如成都女鞋产业 此类产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市场、人才、对外贸易等方面处于弱势,但在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容量的缩小,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产业进行产业转移。 2、中国产业集群的宏观特点: ◆产业集群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尚处于培育期 ◆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对市场环境依赖性高,外向型和创新型产业集群所占比 例较大;中西部地区以资源依赖性为主 ◆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其中技术、 资源和市场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 ◆产业集群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少数大型企业正在引领产业集群发展 ◆近年来,产业集群的现象在服务领域中日趋突出,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商 务服务、物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群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逐步壮大起来,现代服务业集群保持较快的发展。 表1:典型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区域分布

【完整版】2019-2025年中国购物中心行业市场开发与拓展战略研究报告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2019-2025年中国购物中心行业 市场开发与拓展战略研究报告 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报告目录 第一节研究报告简介 (5) 第二节研究原则与方法 (5) 一、研究原则 (6) 二、研究方法 (6) 第三节研究企业市场开发与拓展战略的重要性及意义 (8) 一、重要性 (8) 二、研究意义 (9)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8-2019年中国购物中心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10) 第一节中国购物中心行业发展规律特征分析 (10) 第二节2018年中国零售业整体发展现状分析 (12) 一、消费升级与新消费群体崛起 (13) 二、行业转型初现成效 (13) 三、零售业态分化发展 (13) 四、双线融合趋势渐明 (16) 五、创新业态风起云涌 (17) 六、技术驱动智慧零售 (17) 七、零售新物种频现 (18) 八、零售资本深度整合 (18) 九、持续深化组织变革 (18) 第三节2018年我国购物中心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19) 一、消费升级带动购物中心预期向好 (19) 二、“超级消费者”成购物中心新增长点 (20) 三、购物中心进入内容时代 (21) 四、购物中心会员建设提速 (22) 五、购物中心差异化发展 (24) 第四节2018年我国购物中心行业发展动态分析 (27) 一、北京品质商品进入社区购物中心 (27) 二、文娱业态成购物中心聚客新利器 (29) 三、餐饮业态是购物中心的“救命稻草”吗? (30) 四、个性化+差异化+年轻化,购物中心掀起新一轮餐饮调整 (32) 五、品牌集合快闪店:购物中心的新鲜血液 (35) 第五节2018年我国购物中心行业竞争情况分析 (36) 一、新势力加速奔跑 (37) 二、行业竞争格局 (38) 三、邻里型社区购物中心崛起 (39) 四、购物中心并购法则是“强强联合”而非“弱肉强食” (40) 五、实体百货布局下沉三四线城市向购物中心靠拢成转型方向 (41) 第六节2018年关于传统百货购物中心化的思考 (43) 一、创造更加便利的购物消费环境 (43) 二、创新打造本土品牌IP,提升品牌内涵 (44) 三、打造有温情有温度的商业空间 (45)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

《2010年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发布 过去一年,中国传媒业变化迅猛。广告方面,平面媒体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平面媒体获得丰收,有大笔广告入账。这是否表明平面媒体由此进入一个新的拐点?形态方面,新的移动终端不断涌现,并成为新的媒体形态。这究竟只是尝试,还是一种可以预见的趋势? 1月15日,阳光中国·2010传媒发展年会在京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新闻出版报》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7 所高校新闻院系联办。年会上,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宋建武代表大会组委会发布《2010年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试图从大量数据和媒体2010年的各种探索入手,探析产业结构如何构架以及传统媒体将会怎样发展。 【发展现状】 报纸 我国目前共出版报纸1937种,平均期印数20837.15万份,总印数439.11亿份,总印张1969.4 亿印张。与前一年相比,种数下降0.31%,平均期印数下降1.5%,总印数下降0.86%,总印张增长 2.01%。 近几年,我国报纸广告整体呈现上扬态势,尽管前两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有所下降,而伴随经济形势的好转,广告市场也逐渐回温。根据中国政法大学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报业广告实收平均增长率仅为2.75%。这一数据在2010年前三个季度分别达到了23.53%、19.46%和13.78%。 在报业广告经营增长的同时,报业广告市场并未与整体广告市场同步增长;广告结构恶化。2010年我国报业广告一个明显的变化是支柱行业的广告集中度下降,房地产、IT 等优质的广告资源比重下降。央视CTR的调研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报业广告刊登额比2009年同期增长21.9%,其中,零售业增长35.7%,汽车大增50.9%,而作为报业第一大广告行业的房地产广告仅增长1.6% ,其在报纸媒体的广告投放份额已经从2008年的30%下降到2010年的24%。这些情况会影响到报业广告的进一步回升和增长。 期刊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根据XX年3月5日张副县长的工作安排,分析农业、林业、畜牧、发改、创新、经贸等部门提供的材料,对我县电力、糠酒业、矿产业、畜牧业、生物创新产业、旅游业六大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产业富县战略举措,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打造和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经济,全县已初步形成了电力、糠酒业、矿产业、畜牧业、生物创新产业、旅游业六大支柱产业集群,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12月28日南沙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标志着**县支柱产业培植又迈上新的台阶。**县产值突破亿元的产业已达5个,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产业集群覆盖面积达到xx平方公里,涉及全县14个乡镇。 XX年,六大产业集群完成总产值xx元,占全县民营经济总产值的xx%;实现产品销售收入xx元,其中出口创汇xx元;实现利税xx 元,发放从业劳动者报筹xx元。 电力产业 完成投资14304万元,南沙电站完成投资9300万元;麻栗寨河

二级电站完成投资720万元;农网三期改造工程完成投资3000万元;南沙至小新街35千伏线路建设完成投资700万元;电力设施修理改造完成投资584万元。 糖酒业 年产5万吨燃料酒精改扩建工程已建成投产。 矿业产业 与红河钢铁厂进行合作,南砂矿业公司投资XX多万元,成功地对马街铁矿进行资源整合;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县黄金有限责任公司产权转让给云南华西矿产资源公司的工作已全面完成。 畜牧业 XX年,生猪存栏xx万头,同比增长xx%;肥猪出栏xx万头,同比增长xx%;实现畜牧业产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实现肉类总产XX9吨,实现畜牧业产值2.61亿元,与前XX年的1997年同比,肉类总产年均增长1492吨,年均增长率40.9%,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2023万元,年均增长52.67%。 生物创新产业 **县国土面积2189.88平方公里,林业用地175.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53.5%,其中:有林地124.05万亩,灌木林地27.02万亩,疏林地0.47万亩,未成林造林地3.21万亩,苗圃地0.07万亩,宜林荒山20.98万亩,森林覆盖率41.0%。 1.膏桐 据调查,**县适宜发展膏桐的土地资源总面积为60万亩,适宜

20192020年度上海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名单

2019-2020年度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名单 注:排名不分先后,前20家为市级示范园区序号园区名称申请单位 1 上海张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上海张江文化控股有限公司 2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 上海东方汇文国际文化服务贸易有限公司 3 上海8号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上海八号桥房屋租赁有限公司 4 德必易园上海德必易园多媒体发展有限公司 5 800秀创意产业集聚区上海八佰秀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6 上海天地软件园上海天地软件创业园有限公司 7 M50艺术产业园上海M50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8 花园坊节能环保产业园上海花园坊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9 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上海紫竹数字创意港有限公司 10 中广国际中广国际广告创意产业基地发展有限公司 11 南翔智地上海南翔智地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2 金山国家绿色创意印刷示范园上海金山绿色创意印刷示范园发展有限公司 13 创异工房上海佳利特实业有限公司 14 中国梦谷—— 上海西虹桥文化创意产业园 上海五天实业有限公司 15 越界·田林坊上海锦与商业经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16 城市概念软件信息服务园上海睿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7 中版创意设计产业基地(IF如果) 上海昇禾水润文化投资有限公司 18 智慧湾上海智慧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9 海阔东岸文化创意园上海林泉高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 术界创e园上海术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1 中国移动互联网视听产业基地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22 上海证大喜玛拉雅艺术中心上海证大喜玛拉雅有限公司 23 张江创星园上海都市工业设计中心有限公司 24 波特营文化创意园区上海圣博锦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25 上海双创产业园上海双创产业园创意发展有限公司 26 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商务有限公司

中国购物中心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关键词】购物中心市场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购物中心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购物中心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在一个供大于求的需求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时就牢牢的锁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会倾尽毕生的精力及资源搜寻产业的当前需求、潜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 随着传统住宅领域机会的日渐减少,越来越多的开发商进入购物中心等商业地产领域;与此同时,为了降低租金成本及享受土地成本增值收益,不少零售商也瞄准了购物中心这片热土。在激烈的竞争中,一批具有先发优势的企业通过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翘楚!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购物中心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采用与国际同步的科学分析模型,全面而准确地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购物中心行业的发展背景与行业现状;购物中心的建设规划与运营策略;购物中心区域市场的投资机会;购物中心的标杆企业项目经验;购物中心行业的前景与趋势;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连续性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购物中心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根据购物中心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购物中心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购物中心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购物中心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业内第一份对购物中心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以及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重量级报告。 本报告将帮助购物中心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购物中心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购物中心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前瞻性地把握购物中心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有效规避购物中心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购物中心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南浔区产业发展专题报告

专题目录专题报告一产业发展和平台建设现状.......................................... 第一节、全区制造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主要经济板块情况 (4) 第三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专题报告二制造业总量增长与结构升级 ........................................ 第一节、制造业总量预测.............................................................. 第二节、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第三节、产业选择量化研究............................................................ 第四节、结构调整与规模预测.......................................................... 专题报告三城镇经济等级体系划分............................................ 第一节、评价模型构建................................................................ 第二节、测评数据分析................................................................ 第三节、经济职能划分................................................................ 第四节、区域开发框架................................................................ 专题报告四产业集群组织和布局.............................................. 第一节、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第二节、产业集群组织形式............................................................ 第三节、产业集群空间布局............................................................ 第四节、产业集群培育措施............................................................ 专题报告五土地资源效率与供求分析.......................................... 第一节、现状土地利用效率............................................................ 第二节、全区土地供求分析 0 第三节、制造业产出密度分析.......................................................... 第四节、制造业投资密度分析.......................................................... 第五节、分行业土地利用强度控制...................................................... 专题报告六循环经济与绿色工业.............................................. 第一节、理论背景与现状政策导向...................................................... 第二节、三个层面的循环 (41) 第三节、重点行业发展策略............................................................ 第四节、三大循环系统和重点工程...................................................... 第五节、控制指标和推进措施..........................................................

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

《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试卷及答案 《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试卷本试卷共有单选题10 道,多选题10 道,判断题10 道,总分100 分,60 分及格。 所属课程《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 一、判断题(10 道) 1. 产业集群的空间尺度和范围取决于发展集群的地方经济的能力,没有固定的规定。 正确 2. 市场驱动型集群所包含的外源企业内部的网络化程度比较高。 错误 3. “三来一补”指的是来料加工、来件加工、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 正确 4. 中国发现地质储量50亿-300亿立方米的中型气田64个。 错误 5. 事实上,产业集群可能是单一的横向关联,也可能是单一的纵向关联。 正确 6. 湖北十堰汽配城是一种典型的销地驱动型产业集群。 正确 7. 产业的纵向关联是指围绕一个企业,从原材料的筛选、加工、制造、组装到精深加工、产品的多元化等方面的延伸。 正确 8. 产业关联分为两类,分别是横向关联和纵向关联。 正确 9. 中关村科技园是一类技术转化型产业集群。 错误 10. 中国发现地质储量大于300亿立方米的大型气田64个。 错误 二、单选题(10 道) 1. ()的烟草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B. 云南省 2. 广西的铝资源没能形成有规模的产业集群,关键原因是() B. 资源数量不能够适应大规模工业化的要求 3. 知识技术研发产业集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瓶颈因素是()。 A. 产品生命周期相对短 4. 在我国从研发到产业化投资强度大约为()。 A. 1:50 5. 产业集群的第一特征是()。 A. 产业关联 6. 以下各项属于知识技术型产业集群的是()。 D. 美国微软 7. 我国煤炭产业集群最有代表性的地区是()。 A. 山西省

2010年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

一、2010年中国传媒业发展情况概览 自2004年至今,中国传媒产业产值实现了翻番。而移动传媒与互联网发展快速,正在逐步成为传媒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动力,而相较于此,报业、期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尽管保持一定比例的增长,但在总体产业格局中的比重正在下降,整个中国传媒产业结构也正发生着改变。 1、报纸 我国目前共出版报纸1937种,平均期印数20837.15万份,总印数439.11亿份,总印张1969.4亿印张。与前一年相比,种数下降0.31%,平均期印数下降1.5%,总印数下降0.86%,总印张增长2.01%。 近几年,我国报纸广告整体呈现上扬态势,尽管前两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有所下降,而伴随经济形势的好转,广告市场也逐渐回温。根据中国政法大学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报业广告实收平均增长率仅为2.75%。这一数据在2010年前三个季度分别达到了23.53%、19.46%和13.78%。根据慧聪邓白氏的调研数据,2009年,我国报纸媒体的全年广告投放额突破900亿,达到了911亿元。截至2010年8月,报纸媒体的广告额已经达到了637.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达到18.2%。 在广告经营增长的同时,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报业广告市场并未与整体广告市场同步增长,二是广告结构恶化。2010年我国报业广告一个明显的变化是支柱行业的广告集中度下降,房地产、IT等优质的广告资源比重下降。如央视CTR的调研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报业广告刊登额比2009年同期增长21.9%,其中,零售业增长35.7%,汽车大增50.9%,而作为报业第一大广告行业的房地产广告仅增长1.6%,其在报纸媒体的广告投放份额已经从2008年的30%下降到2010年的24%。这些情况会影响到报业广告的进一步回升和增长。 2、期刊 2009年全国共出版期刊9851种,平均期印数16457万册,总印数31.53亿册,总印张166.24亿印张,定价总金额202.35亿元。与上一年相比,种数增长3.16%,平均期印数下降1.85%,总印数增长1.53%,总印张增长5.23%,定价总金额增长7.96%。定价总金额较“十一五”第一年的152亿多元增长了近33%,总印数增长近11%,总印张增长超过21%。 但与此同时,期刊业的广告经营额与发行收入出现下降趋势,2009年期刊广告经营总额为30.37亿元,较上年的31.02亿元下降2.1%,发行收入为166.3亿元,较上年的167.1亿元下降了 4.8%。此外,我国期刊业年总产值和年广告总收入在我国整个新闻出版行业10000亿元的年产值中,占比不到4%。同时,期刊结构目前无法适应市场的需要。在9800多种期刊中,科技期刊有4900多种,大学学报2000多种,行业期刊有1000多种,这意味着超过三分之二的期刊不面向市场,而真正面向市场的消费类期刊不到1000种,这与发达国家的期刊结构差距较大,我国的期刊结构亟待转型。 3、广播电台

中国产业集群名单

中国产业集群名单 一、浙江省 温州鹿城区 1、中国皮鞋产业集群 2、中国打火机产业集群 温州龙湾区 3、中国人造革产业集群 瑞安市 4、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集群 5、中国休闲鞋产业集群 苍南县 6、中国印刷产业集群 温州瓯海区 7、中国锁具产业集群 乐清市 8、中国中低压电器产业集群 永嘉县 9、中国拉链产业集群 平阳县 10、中国塑编包装产业集群 嘉善县 11、中国木业及家具产业集群

12、中国皮革加工产业集群桐乡市 13、中国毛衫产业集群 平湖市 14、中国光机电产业集群海盐县 15、中国紧固件产业集群湖州市吴兴区 16、中国童装产业集群 安吉县 17、中国竹加工产业集群杭州市萧山区 18、中国钢结构产业集群桐庐县 19、中国制笔产业集群 富阳市 20、中国白板纸产业集群宁波市 21、中国西服衬衣产业集群余姚市 22、中国模具产业集群

23、中国家用小电器产业集群宁海县 24、中国文具产业集群 义乌市 25、中国小商品产业集群 东阳市 26、中国木雕产业集群 永康市 27、中国五金产业集群 诸暨市 28、中国制袜产业集群 玉环县 29、中国中低压阀门产业集群台州市路桥区 30、中国金属固废处理产业集群温岭市 31、中国注塑鞋产业集群 黄岩区 32、中国塑料模具产业集群 台州市 33、中国缝纫机产业集群

34、中国轻纺产业集群 嵊州市 35、中国领带产业集群 舟山市 36、中国渔业加工产业集群 二、广东省 深圳市 37、中国通信电子产业集群 广州黄埔区 38、中国日用消费品产业集群广州市增城市 39、中国牛仔服装产业集群 广州市 40、中国汽车制造产业集群 广州市番禺区 41、中国珠宝首饰加工产业集群广州市花都区 42、中国皮具产业集群 广东汕头市澄海区 43、中国玩具礼品产业集群 东莞市

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报告

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报告:初显商业地产主体地位 关于中国购物中心发展的主要特点和主要趋势 --《2008-2009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报告》全国总论摘要 发布单位: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中购联购物中心发展委员会 关于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2008-2009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报告》着力研究和揭示中国购物中心产业的发展变化,并通过发展曲线发现未来行业动向和项目趋势。报告将以购物中心的产业贡献,即购物中心对促进经济增长的贡献、购物中心对推动社会进步和相关行业发展的贡献、购物中心对完善城市功能的贡献、购物中心对改善生活方式的贡献“四大贡献体系”作为基础,深度分析购物中心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市功能、投资取向、消费趋势、及商业品牌之间的双向联系;并力求通过行业成长特点的研究,对购物中心发展规模、开发类型、区域分布、投资价值、竞争压力、品牌关系等多种事关购物中心发展的核心要素进行行业性、系统性和区域性的深度阐释,以帮助相关企业更加准确地了解购物中心产业的发展全局,帮助投资人和开发商科学地制定市场进入战略,引导各类商业品牌高效地进行物业选择和渠道评估。 关于中购联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SCDI,Shopping Center Development Index) SCDI是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中购联购物中心发展委员会编制的用以衡量城市购物中心发展程度的一个综合评价体系,SCDI在反映不同城市购物中心发展程度的同时,也体现市场进入的竞争环境。购物中心发展指数(SCDI)的基本原则是: SCDI是一个综合指数,而不是单一独立性指标,用以反映购物中心发展程度;其中既包括经济指标,也包括购物中心项目指标,以保持指数的若干关联关系;SCDI未来还将引入更多指标进行深度优化。 购物中心发展指数(SCDI)由多个指标构成,包括购物中心的开业数量、商业建筑面积指数、投资额指数、车位指数、人均GDP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数、消费指数、城市化指数、经营评价指数等一系列指标或者指标系统。 关于“中国购物中心”的界定

中国手机产业集群研究报告

中国手机产业集群研究报告 杨 锐 宁波市发展规划研究院 E-mail:lvublurr@https://www.doczj.com/doc/ff2181636.html, 引 言 中国移动通信产业正从第二代移动通信向第三代技术标准迈进。手机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正日益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的重要力量。伴随国际手机产业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不仅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基地和最大的出口基地,也造就了世界级的产业集群。手机产业集群的形成,为本土厂商增强全球竞争力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与产业环境。产业集群已是地区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向高增值价值链环节攀登的重要载体。 中国手机产业处在动态发展变化的产业环境中。一方面日新月异的技术变化以及原材料、能源、劳动力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手机产品结构性、阶段性过剩导致国内手机市场价格持续走低,企业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继续加大对低端市场开拓力度、黑手机猖獗使得国产手机品牌的市场空间受到上下挤压。企业面临如何根据既存资源与能力来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以向高附加价值环节延伸的压力。而充分培育和发挥产业集群效应,走产业集群与地区联动发展道路是实现我国手机企业、产业做强做大的重要途径。 因此,探索中国手机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是当前中国手机产业在新形势下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国民经济分类,

本报告的手机产业指“移动通信及终端设备制造业”。本报告的手机产业集聚是指与生产最终手机产品相关的研发、设计、销售、服务等具有贸易联系或非贸易联系的企业在一定地理空间内进行资源交换和价值增值的关系网络。 一、全球价值链下中国手机产业集群的形成 (一)全球手机产业区位及产业特性分析 1.全球手机产业区位分布 手机产业的全球布局与通信技术的演变是密切相关的。手机产业全球布局大体分为三个阶段:欧美等局部地区分布阶段(1988-1992年):手机通信技术处在研发、测试以及小量生产阶段,也即1G到2G发展初期,全球手机产业主要分布在欧美等少数发达国家。生产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阶段(1992-1998年),随着2G技术的成熟与推广,以及发展中国家实施的对外开放战略,全球手机生产巨头开始把生产布局扩展到全球范围,尤其是向中国、马来西亚、印度、菲里宾等发展中国家转移进行离岸生产。中国的手机产业集群也正是在这阶段形成的。全球价值链布局阶段(1998年-),即在2G技术向3G技术过渡时期。手机产业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中国家的巨大市场需求,以及逐步完善的市场体系、制度等投资环境的改善,使得众多跨国公司把整个手机产业价值链进行全球范围内布局。 在产业的全球转移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凭借廉价劳动力等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吸引了全球价值链中的生产环节,形成了全球价值链下手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势.docx

关于《中国产业集群高层论坛》的报告 ——中国产业集群现状、趋势及招商建议报告 一、中国产业集群现状 1、中国产业集群类型和形成机制 ◆ 资源驱动型产业集群:如广东的五金、家电产业集群、山西的 煤炭产业集群 该产业集群包括社会资源驱动型和自然资源驱动型两类,前者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依靠当地的工商业传统、文化等社会资源; 后者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依靠当地的矿产、农副产品等自然资源。 ◆ 贸易驱动型产业集群:如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中山古镇灯饰 产业集群 以本土企业为主的国内贸易和出口贸易带动的产业集群。特点是小规模企业成功创业后,迅速带动其他企业的跟进,并有相应的配套 企业共同成长,最终形成面向全国和全球市场的产业集群。 ◆ 外商直接投资型产业集群:如昆山台资企业群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集群以以IT 产业为典型,主要有两类:一是围绕个别外商投资的龙头企业形成众多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如北京 以诺基亚为龙头的移动通信产业集群;二是全球行业内大企业和产业 链上下游企业齐聚的产业群,如苏州昆山的2583 个外商投资企业集群。

◆ 科技资源衍生型产业集群:如中关村产业集群 形成以科研资源为依托,科技创新为重点,技术推广应用为内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 大企业种子型产业集群:如青岛家电产业集群 大企业专注于某一环节的核心能力建设,将其他业务外包出去,吸引了众多中小企业依附在周边,提供配套服务。 ◆ 产业转移型产业集群:东部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的 产业集群转移,如成都女鞋产业 此类产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市场、人才、对外贸易等方面处于弱势,但在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容量的缩小,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产业进行产业转移。 2、中国产业集群的宏观特点: ◆ 产业集群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尚处于培育 期 ◆ 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对市场环境依赖性高,外向型和创新型产 业集群所占比例较大;中西部地区以资源依赖性为主 ◆ 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其 中技术、资源和市场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 ◆ 产业集群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少数大型企业正在引领产业集群

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报告

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18年第一季度)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二O一八年五月

一、总体指数和分项指标 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购物中心市场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综合指数为67.5,环比上升0.3,并高出荣枯线17.5,较去年同期小幅下降0.8。 表1 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 其中,现状指数为64.4,环比小幅下降0.3,但同比上升0.8,并高出荣枯线14.4。季度环比下,现状指数的轻微下调主要是受到“租赁活跃度”指数的影响,作为传统的租赁淡季,大部分业主已在去年年底前完成租户调整或新店开业以期获取年初双节销售旺季带来的红利。 整体购物中心市场对未来6个月的预期指数向好,为72.1,环比上升1.2。其中,有85%的业主表示短期内企业的盈利状态会持续变好。

荣枯线 图1 现状指数和预期指数 从分项指标来看,反映购物中心宏观基本面的“宏观市场”指数出现显著提升,环比上升3.4达77.9,表明业主对整体市场趋好的信心进一步增强。“租赁活跃度”指数环比下降 6.8,主要是由于大部分购物中心业主均已在去年第三、第四季度陆续完成品牌调整或新店开业以期获得新年、春节销售旺季带来的红利。主要反映销售情况和租金收入的“运营表现”指数为84.2,环比下滑3.7,但同比增长4.1,并高出荣枯线34.2。其中,76%的项目获得销售额的环比提升,所有项目在租金收入上都与上季持平或呈现增长态势。在成本控制方面,大部分业主对营销或新技术投入的把控力提升,使得“成本控制”指数环比上升3.6,达39.6。

荣枯线 图2 现状指数分项指标 二、分城市能级指数 2018年第一季度,分城市能级指数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其中:一线城市指数为67.6,同比小幅下滑1.0,但环比上升4.3,位于一线城市成熟商圈的优质购物中心项目是推进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尤其是定位年轻时尚或一站式家庭消费的商场。二线城市指数为67.9,环比去年第四季度下降1.9。2017年新项目大体量投放市场给现有项目的招租产生持续的压力,并延续至2018年初,但同比出现0.9的轻微增幅,说明前序新入市项目中的空置面积正在逐步被市场吸纳。三线及以下城市为66.3,环比上升3.9。部分三线及以下城市由于优质购物中心开发商的进驻而提升了整体的市场水平。

中国传媒产业年度发展报告

中国传媒产业年度发展报告 重点:在报纸的品种布局上,三级党报结构实现了党报对中央、省、地市的全面、均衡覆盖;晚报都市类报纸的集中度明显提高,在36个中心城市出版的晚报和都市类报纸,占全国同类报纸总量的49%;受城镇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的影响,多样化的生活服务类报纸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而功能单一的广播电视节目报依然在地市级生活服务类报纸中占据主导地位(占77%);全国性行业报纸主要集中在中央,企业报的分布则直接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特大型、大型国有骨干企业的布局现状。2003年报刊治理后,报纸在县市一级的分布为数极少,现存54种报纸主要是民族自治县党报、晚报及县域专业类报纸,县级生活服务类报纸目前为空白。 我国现有报纸的总量、结构和布局,反映着我国报纸出版业发展的基本格局。国家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的原则对报纸出版业进行宏观调控,逐步形成了报纸总量适度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布局日趋合理的基本格局,为我国报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截止到2005年7月,全国共出版报纸1926种。其中,中央级报纸218种,占我国报纸总量的11.3%;省级报纸806种,占总量的41.8%;地市级报纸848种,占总量的44%;县市级报纸54种,占总量的2.8%。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出版报纸最多的省份为XX省,共出版100种报纸;出版报纸最少的为XX回族自治区,共出版15种报纸。我国报纸的结构经过历次调整,逐步形成了以党报为龙头、各门类报纸共同发展的局面。2005年,全国出版各级党报438种,党报成为我国为数最多的单一品种报纸;出版晚报都市类报纸285种(其中晚报153,都市报132种),在全国报纸结构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党报;出版生活服务类报纸245种,其中广播电视报仍占有51%的比重;出版行业、专业及其他各类报纸958种,在20个细分子类别中,数量最多的是企业报,占这类报纸总量的16.9%。在不同刊期的报纸中,日报和周一刊报纸是我国报纸的主要类型,分别占报纸总量的49.7%和29.8%。我国72%的日报是党报和晚报都市类报纸。 第二部分:报纸出版业的发展态势 重点: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进步,为中国报纸出版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党的“十六”大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到了空前的战略高度,为中国报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浙江台州市椒江区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论文关键词]产业集群;浙江台州椒江区;发展状况 [论文摘要]产业集群是一种大量企业、产业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聚集的经济过程或现象。浙江台州椒江区的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基本都是在市场化进程中,依靠内源性民间力量发展起来的,属于原生型产业集群。其成功的路径、发展的经验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发展的政策建议。产业集群是一种大量企业、产业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聚集的经济过程或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相继发展起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产业集群带。其中浙江地区产业集群是在自然资源并不丰富、国有投资不多,外资引进较少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这种依靠地区内生力量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其成功的路径、发展的经验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对推动中国其他地区发展产业集群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为了实地了解浙江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状况,中央党校战略研究所调研小组对台州市椒江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调研组与椒江区相关部门召开了座谈会,随后实地考察飞跃集团、海正药业、星星集团、吉利汽车四家当地龙头企业,从政府部门和企业两方面了解地区产业集群具体成功路径以及在产业升级、技术进步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一、椒江产业集群的特点产业集群是指在既竞争又合作的特定领域内,彼此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货商、服务供货商和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如大学、行业协会等)的地理集聚体。产业集群内聚集的企业是属于同一特定产业或具有直接上下游产业关联或具有其他密切联系的相关产业的企业。集群内企业之间、企业与支撑机构之间产生紧密的合作关系。集群内企业是纵向专业化分工或横向竞争、合作关系,而不仅仅是空间上的扎堆。同时,集群内企业能够充分共享技术、信息、人才、政策等公共资源;知识与创新能够通过产业链迅速传递,企业在获得规模经济的同时,整个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也大大提高。椒江产业集群有四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椒江产业集群以医药化工、服装机械、电子电器为主。2005年,医药化工、服装机械、电子电器分别占全区工业生产总值的29%、16%、17%。2006年1季度,医药化工、专用设备制造、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的产值比前一年同期分别增长100.2%,332.8%,130.3%。第二,配套、协作基础完善。目前,在椒江已形成了模具加工制作、铸造、热处理、零件粗精加工、整机装配、产品包装、运输等前后相连的服装机械产业链,也形成了塑料加工、制冷器件加工、包装纸箱、泡沫等与家电制造行业相关的配套产业,工业园区的建立更为各种配套、协作提供空间优势,各种资源环环相扣,相互依存。因此,配套产业的完善是椒江产业集群优势的又一体现,它使得许多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减少了成本,降低了风险。 [!--empirenews.page--] 第三,龙头企业居国内领先地位。椒江区医药化工、服装机械和电子电器产业集群中都有居国内行业领先地位的优秀大企业。海正集团、飞跃集团、杰克控股集团、方远集团、星星集团入围全国500强企业。这些大企业带动了周围相同或相关产业的小企业发展,并在生产技术方面起示范作用。海正药业集团是国内最大的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生产基地,全国重点化学原料药骨干企业和出日创汇企业;飞跃集团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缝纫机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年产各类缝纫机200万台,“飞跃”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并进入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加强。第四,产业外向度高。椒江区产业外向度高,2006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与外贸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已分别达到48.3%和31.7%。服装机械、医药化工和家用电器企业一半以上产品用于出口。海正药业公司80%以上的原料药产品销往30多个国家,特别是在欧美地区拥有领先的市场份额;飞跃、宝石等缝纫机整机制造企业,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最具竞争力的缝纫机品牌企业,飞跃集团所生产的超高速包缝机、绷缝机占世界总产量50%。一批优秀企业还在海外建立了自己的客户网络和研发基地,这对稳定市场,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大有帮助。 [1][2][3]下一页二、椒江产业集群成功路径椒江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基本都是在市场化进程中依靠内源性民间力量发展起来的,属于原生型产业集群。民营企业家创新和创业是椒江产业集群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同时,地方政府采取柔性化和灵活性的“开明政策”,积极鼓励、

传媒行业详细分析报告

传媒行业详细分析报告 【201X年09月】 一、行业发展环境:驱动传媒行业基本面发展动力依然不变跨年来看,板块成长主动力主要因素依然延续:经济 转型、消费升级带来的长期机会;行业处于较快成长期、相对成长优势;并购重组加速公司规模成长。 1、经济转型、消费升级带来的长期机会 经济转型和深化改革大趋势下,文化产业大繁荣是重点所向 20XX 年以来,不断出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201X 年11 月12 日三中全会落下帷幕,公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使市场在资源 配臵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之后,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 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人均收入提升、人口结构变迁推动的消费升级是未来10 年的命题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继201X 年我国人均GDP 突破6000 美元之后,201X 年我国人均GDP 有望进一步提升至6629 美元,未来十年都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

国家的关键时期,推动人均GDP 及人均收入持续增长是期间最大命题。 同时,从人口结构上来看,中国社会一方面80 后已成 消费主力、90 后正在快速崛起,另一方面也开始步入老龄 化阶段。年轻人消费观更加激进以及人口步入老龄化都将推动消费率提升和储蓄率持续下降。 2、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相对成长优势 我们梳理了20XX 年以来传媒行业各细分领域的成长性,201X 年前三季度,虽然整体营业收入增速虽然有所下降,但净利润增速则有较大幅度增长,在细分行业中尤以电影动画板块最为突出,互联网和整合营销行业净利率也保持较高水平;同时除广播电视外,其他各领域净利润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各细分领域毛利率基本保持稳定。 传媒行业与其他行业对比而言,成长性和毛利率水平均有较大优势。从营收增速水平来看,近几年电影动画、互联网、整合营销等几个细分领域成长性均在20%以上,互联网 和电影动画更是在35%以上。净利润增速来看,除互联网领 域有一定波动外,新媒体均能保持。 中国传媒产业规模将超万亿元—— 201X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 4月19日,《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在清华大学举办 的“传媒发展论坛”上发布。《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