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文学院“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2016-2020)

人文学院“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2016-2020)

人文学院“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2016-2020)
人文学院“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2016-2020)

人文学院“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

(2016——2020)

课程教学是高校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基本途径。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抓好课程建设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为科学合理地规划我院的专业建设,扎扎实实推进专业建设的发展,现结合我院总体发展规划,依据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的实际情况,制订本课程建设规划。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把课程建设作为学院教学工作的中心工作之一,按照专业规划中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加强领导,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不断创新,逐步将我院各专业的主干课程建设成为院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逐步建立起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适应、相配套的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通过课程建设,完善教学基础条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调整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创新,达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全院整体教学水平的目的。

二、目标任务

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的。根据现有条件和课程,按照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通过课程结构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扩大我院课程的知名度。

今后的5年内,我院课程建设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各专业每年都将1-2门课程作为院级精品建设课程进行培养,并逐步将其推向校级精品课程。争取建设10-15门院级精品课程,并力争建设3-5门校级、省级精品课程。

三、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1.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体现现代教育理念,能满足学生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2.拥有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授主讲,并在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和科研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高水平教师梯队,并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

3.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教学内容先进、科学,并经过主讲教师进行3个轮次以上(含3轮)教学过程整合,及时吸收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广泛吸纳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4.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5.注重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

6.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要在主要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考核方法和试题库或试卷库、主讲教师教学录像等)上网的基础上,加强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方面内容的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7.不断深化考试改革。建立有效、可信的考试机制,考核内容和方法科学合理,鼓励探索和尝试网上考核。

8.注重教材建设。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四、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

1.开展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讨论,进一步突出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提高对课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宣传教育、加强管理、政策导向、优化服务等多项措施,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与首创精神。

2.建立健全课程建设的相关制度,逐渐形成申报、审批、中期检查、自评、验收评优、奖励、办课程建设成果展览等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由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年一次对在建的各类课程进行专项检查并撰写总结。

3.加强课程实施环节的质量监控,严把教学质量关。将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及听课制度落实到实处,充分依靠校、院、系三级监控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加强领导,建立课程负责人制。课程责任人要根据课程建设指标体系和实际情况明确提出具体建设方案(包括思路、措施和经费预算等),并根据课程组每一任课教师的专业特长和能力将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如课堂讲授效果、实践性教学、课程教学研究等任务落实到人,定期对工作进展进行检查和小结。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将定期研究,检查落实,处理课程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5.加大课程建设经费投入,改善课程教学条件。多方筹集资金,加大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改善课程教学条件。

五、条件保障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未来五年中,针对我院当前的师资队伍状况,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更注重内涵的建设,同时采用“培养、提高、引进”的方式,尽快使师资队伍的层次、结构、梯队、学缘等方面趋向合理并达到较高的水平。具体措施如下:

(1)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学科带头人3人左右;鼓励现有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2)每年选派1~2名中青年教师到高水平一流大学作国内高级访问学者、单科进修或合作科研。

(3)自身培养造就6~8名高水平的教学改革及专业建设负责人;

(4)培养造就7人左右治学严谨、教学能力强、学术潜力大、在本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教师,形成合理的学术梯队。

通过以上措施,努力建成一支富有朝气,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形成覆盖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方向的模块型、层次型教师结构体系。

2.加强图书资料建设

加大图书资料经费投入,每年增加专业图书100册,各种期刊杂志不少于20种,多媒体教学光盘不少于10套。

3.积极开展交流学习

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学术会议,并提交相关学术论文。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比赛。组织教师和学生到国外交流学习。

4.质量保证

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教学工作,必须常抓不懈。为此,学院将定期组织专家对各类课程进行检查、指导和评估。通过监督检查,及时对各类课程的建设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使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人文学院

2016.12.27

机电工程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 参考资料

机械工程系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2006〕16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精神,针对“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以及重庆“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6+1”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构建装备制造专业群和汽车技术专业群。 二、现有基础 (一) 产业背景分析 建设装备制造专业群和汽车技术专业群,培养机械制造、工业机器人和汽车维修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是国家产业发展的需要。建设装备制造专业群和汽车技术专业群的产业背景如下: 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智能制造机器人列为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国家将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和军用机器人,推动高精密减速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化,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商用。 新能源汽车属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国家将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鼓励城市公交和出租车使用新能源汽车。 (二)人才需求分析 装备制造专业领域和汽车技术专业领域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旺盛。 通过对渝东北机械企业的调研发现:机械制造方面的技能人才每年将需求1万人,工厂电气维修技能人才每年需求量为5000人。对渝东北汽车制造和维修企业调研发现:汽车领域的技能人才每年需求量约为8000人。 (三) 专业建设基础 1、课程条件基础 机械工程系目前开设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应用与维修技术和机械装备制造技术三个高职专业。形成了机械基础课程群、电工电子课程群、计算机基础课程群和汽车维修课程群,并建立了相应的教学团队,为拟新增设专业的课程教学奠定了基础。 2、师资队伍基础

大学英语建设“十三五”规划

外国语言文学系“十三五”大学英语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2016年至2020年是我院学科发展的重要时期。根据《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全国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学院2016——2020发展规划编制方案》,结合大学英语当前的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促进我院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特制定《外国语言文学系十三五大学英语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 在学院狠抓落实,强化教学质量的方针指引下,从2012年开始,我院大学英语教学水平逐步提高。连续四年全院普通大学英语本科通过率超过60%,这是建院以来大学英语教学取得的最好成绩。靓丽的成绩单离不开学院和教务处的正确领导,也离不开全体大学英语教师的共同努力。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全院大学英语教学“一刀切”不符合大学英语的教学规律,也不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 提高,大学英语分类教学的实施势在必行。 2.大学英语课程层级结构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上只简单的围绕四六级考试服务,针对高年级阶段服务于学生专业发展的课程鲜有涉及。 3.针对我院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大学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上做的不够深入。 4.在大学英语教学课时不断减少又要保证教学质量不下降的情况下,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有待进一步改革。 上述都是在“十三五”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急于解决的问题。 二.发展目标 在整个十三五发展阶段,大学英语教学要围绕一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一刀切”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我院大学英语教学的需要,也不利于学生 高水平英语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十三五”期间,先计划在全院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中实施大学英语分类教学,然后逐步过渡到分级教学。 2.现阶段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在“十三五”期间要积极构建“基础阶段+高年 级阶段”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模式。基础阶段四个学期要重点把学生的英语基础打扎实,重视听说课教学。到高年级阶段要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实施和推广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工作。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能较好促进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提升和满足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 3.高度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大学英语教学将通过“夯实基础,听说领先” 的教学模式,再结合外教课堂和精彩纷呈的第二课堂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在大学英语课时逐渐被压缩的情况下,要想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改进教学方法和评 价手段是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必然选项。现阶段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并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首先,“十三五”期间大学英语要和国内主流的一两

安徽科技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安徽科技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科专业建设,大力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根据安徽科技学院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要求,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二五”学科建设回顾 “十二五”以来,学校在加强办学条件建设的基础上,坚持一手抓学科拓展建设,一手抓专业内涵提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在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为学科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学校主动对接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积极开展学科建设,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优势农科得到加强,新兴工科进一步发展,建设校级重点学科3个、重点建设学科5个、重点培育学科3个,学科对专业建设的支撑进一步显现。 (一)主要成绩 1.学科体系初步形成,建设水平逐步提升 学校现有18个教学院部,62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经、管、理、文、法、农等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新兴工科和优势农科为重点,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目前拥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

台,2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及示范实验实训中心。近年来,我校主动适应新形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系统性的三级学科体系建设,新近遴选校级A类4个、B类6个、C类8个,学科方向进一步凝炼,学科特色更加明显。 2.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科梯队建设初显成效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内聘与外聘相结合的办法,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学校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近五年来,累计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6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荣获市(厅)级以上奖励34项,实现了省级科技和社科奖励二等奖的突破;发表论文2800余篇(其中四大检索论文270篇);鉴定科研成果32项,授权专利245项(其中发明专利63项),获批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2个;安徽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团队2个;学科平台建设卓有成效,实现了在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共性技术研究院等方面的突破。 (二)存在问题 1.学科专业体系有待整合,专业设置尚需调整;学科方向凝练不够,特色不够鲜明,大多数科研人员科研方向不够

人文学院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

人文学院十三五课程建 设规划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人文学院“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 (2016——2020) 课程教学是高校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基本途径。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抓好课程建设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为科学合理地规划我院的专业建设,扎扎实实推进专业建设的发展,现结合我院总体发展规划,依据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的实际情况,制订本课程建设规划。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把课程建设作为学院教学工作的中心工作之一,按照专业规划中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加强领导,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不断创新,逐步将我院各专业的主干课程建设成为院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逐步建立起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适应、相配套的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通过课程建设,完善教学基础条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调整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创新,达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全院整体教学水平的目的。 二、目标任务 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的。根据现有条件和课程,按照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通过课程结构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扩大我院课程的知名度。 今后的5年内,我院课程建设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各专业每年都将1-2门课程作为院级精品建设课程进行培养,并逐步将其推向校级精品课程。争取建设10-15门院级精品课程,并力争建设3-5门校级、省级精品课程。 三、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1.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体现现代教育理念,能满足学生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编制要点)

“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编制要点) (2016~2020年) 学院 一、专业建设基础 至“十二五”建设期末,本学院开设专业个数,在校生人数(第一稿统计时间节点为2015年7月10日,第二稿编写时增加2015级新生数)。专业名称等。 简述“十二五”专业建设的主要成果(专业调整与建设、课程建设、教材与多媒体课件建设、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成果、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建设、以及本学院各专业建设的特色等方面)。 二、“十三五”期间专业人才需求预测 结合“五个对接”企业调研成果、研读《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讨论稿)后的体会、以及通过其他调研(如发改委、经信委、行业协会等渠道)获得的有关数据,形成未来五年本学院各专业人才需求的预判。 三、“十三五”期间专业建设亟待突破的主要问题 1. 检查“十二五”规划的专业建设目标是否全部实现,若有未能实现的,查找原因,结合今后五年的发展趋势,指出该目标是否需要延续或调整。 2. 以“五个对接”的前四个作为重点,分析研究对接契合度,

找出差距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3. 深入思考通过未来五年的建设,本学院哪些专业能够实现升本,目前的现状与四年制应用技术型本科之间有多大差距,要缩短这些距离,需要突破哪些主要问题。 四、“十三五”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总规划的指导思想为引领,围绕学校“十三五”期间提升办学层次的战略目标,针对“十三五”南通地方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研究专业结构调整的新方向和专业建设的新契机,以及优化资源配置方案,论证学院内、跨学院的专业整合、及新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充分性。形成本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由此凝练出具有本学院特色的“十三五”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五、“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目标 确定“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目标可围绕以下几点展开:以地方产业升级转型作为专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应用型人才需求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依据,以智慧化校园建设作为教学改革、教学资源整合的平台,以新技术、新技能培养作为实训基地建设改造的目标,以专业升本、提升本学层次作为发展动力,以国际职业教育发展新态势作为参考目标。 规划目标的可考虑办学层次、专业结构、建设规模、新办专业、机制创新、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教学成果、教改项目、对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开发、精品开放课程、教学

十三五国家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十三五国家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索引号:000014349/2016-00252主题分类:商贸、海关、旅游\旅游 发文机关:国务院成文日期:2016年12月07日 发文字号:国发〔2016〕70号发布日期:2016年12月26日 国务院关于印发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6〕7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6年12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把握机遇迎接大众旅游新时代 第一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成就 专栏1“十二五”旅游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第二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机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我国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有利于旅游业成为优势产业。旅游业具有内生的创新引领性、协调带动性、开放互动性、环境友好性、共建共享性,与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契合。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将进一步激 发旅游业发展动力和活力,促进旅游业成为新常态下的优势产业。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和更为有利的产业政策,促进增加有效 供给,促进中高端产品开发,优化旅游供给结构,推动旅游业由低 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提升。 旅游业被确立为幸福产业有利于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旅游业作为惠民生的重要领域,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将推动各级政府更 加重视旅游业发展,促进更多的城乡居民参与旅游,带动企业投资 旅游,旅游业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 良好外部环境有利于我国旅游业发展。全球旅游业将持续稳定发展,增速将继续高于世界经济增速。亚太地区旅游业保持强劲增长,全球旅游重心将加速东移,我国旅游业发展处于较为有利的国际环 境之中。 “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处于黄金发展期、结构调整期和矛盾凸显期,也面临不少挑战。主要是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与综合 产业和综合执法的要求不相适应,政策环境有待优化;旅游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明显滞后,补短板任务艰巨;游客的文明素质和从业人员 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市场秩序有待规范等。这些问题要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加以解决。 第三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趋势 “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需求品质化。人民群众休闲度假需求快速增长,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个性化、特色化旅游产品和 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需求的品质化和中高端化趋势日益明显。

市场营销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目录 一、社会人才需求调研与预测 (2) 二、市场营销专业基本情况 (5) 三、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6) (一)目标、思路与原则 (6) (二)专业建设内容 (7) 四、十三五专业建设举措与保障条件 (9)

XXX 市场营销专业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一、社会人才需求调研与预测 (一)市场营销专业社会需求调研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要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参与市场竞争并取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制定市场营销战略,搞好内部和外部市场营销活动。显而易见,社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市场营销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前景。 目前全国开办市场营销专业的院校达到1180所,在校生的规模超过45 万人。有数据表示,我国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率达到93%以上,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前景良好。市场营销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高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调查显示,我国人才市场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状况,总体表现为:一方面,深受企业欢迎的高技能、高素质的适用型专业人才,非常短缺,缺口很大;另一方面,一般销售人员无人问津,大量积压。 1.社会需求调研分析 一是市场需求不断增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市场营销已经渗入到各种各样的企业里,不仅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也都在讲市场营销。人们对市场营销的观念也将有更深的认识,所以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将继续看好,并有继续升温的可能。 二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供给增加。近20年来,各大高校纷纷开始市场营销专业,导致几乎所有高校基本上都设置了营销专业,导致连年供给不断增加,反映在人才市场上就是低层营销人员的薪资水平被拉低,人才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 三是社会需求的结构变化。市场营销社会需求对人才的要求提高,需复合型的

白城师范学院“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

白城师范学院“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 (征求意见稿) 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根据《白城师范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和《白城师范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建设基础 “十二五”期间,学校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注重加强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逐步完善课程建设条件,课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一)课程体系逐步优化 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师范教育类专业设置师范教育专业教育课程和教师职业教育课程,使学科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各专业教育实践课程不少于一个学期;把创业教育课程有效纳入专业教育课程设计体系和学分体系,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对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把职业技能训练课程、职业证书培训课程纳入专业教育课程设计体系和学分体系,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的对接;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的有机衔接,做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实践

课程比例,文科专业实践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20%以上,理工科专业占25%以上。 (二)课程管理不断加强 学校每学期在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过程中,都对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情况良好。加强课程文档建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了教学任务书、进度表、教案等教学文档建设。进一步完善了课程教材的选用机制,紧密结合学科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实际需要选用教材,重点选用近几年出版的国家规划教材和获奖教材,确保了教材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三)课程教学改革深入开展 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课程内容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协调统一,教师能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以课堂教学环节为切入点,积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积极推动网络教学互动。加强基础课程教学,重点强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课程、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强化课程过程考核。 到目前为止,学院共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优秀课程45门,校级精品课程56门,校级优秀课程102门,网络课程50门,课程建设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十二五”期间,我校的课程建设工作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选修课数量不足,制约了学生的选课,不能较好地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还未建成国家级

建筑工程系“十三五”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报告

建筑工程系“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本规划分为二章,第一章为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与规划思路;第二章为专业建设规划方案。 第一章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与规划思路 1 指导思想 以学校“十三五”规划和建设国家示范性院校为指导,坚持“加强建设、规范管理、质量为本、深入改革、立足创新”,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内涵,以就业为导向,努力培养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加强教学装备现代化建设,系统规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全面提高专业对市场的适应性和毕业生质量,使我系成为区域建筑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基地。 2 专业建设规划目标 规划总目标:按照“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能力抓教学,对准需要育人才”的专业建设理念,以专业建设为重点,形成土建施工类专业群。使我系在校生人数稳定在500人-600人规模,并建设二个至三个院级乃至省级精品专业及专业方向。具体规

划目标如下: 2.1 以基本素质培养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结合国家示范性建设,以就业为导向,探索并建立一套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2.2 建设一支适应专业需要、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 2.3 贯穿基本素质和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一条主线,以示范专业建设为契机探讨项目教学、模块化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优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教学体系,。并建立完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2.4 强化实践教学,建立与稳定5-10家产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完善校内实习及技能实训室的功能,形成校内、校外实验实训两大保障体系。与企业合作建设一个生产性实训基地。 2.5 加强开发教科研能力,积极探索、实践学校——企业互动双赢的办学机制,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2.6 建立一专多能的多证书培养体系,创造并加强与建筑行业主管部门联系,尽量使学生获得专科层次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1~2个本专业的行业职业资格证书。 2.7 加强高职教育规律研究,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上获得突破。 3 专业建设规划思路

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框架DOC

培训部十三五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 (一)、成就及经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院实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对在校学生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上,另一方面面向社会对在岗、下岗、失业人员,复员转业军人,农村劳动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形成了双“轮”前进的发展态式。 十二五以来职业培训部为了提升培训质量,增强学员就业能力,真正以培训促就业,职业培训部多元化多角度地对培训模式进行创新改革,确立了前期调研——中期培训——后期咨询服务——第三方评价的培训流程,依据社会需求,有的放矢、科学合理的开展培训工作,共计培训学员4万余人。几年来,在硬件方面,建设专业操作教室,模拟实际操作场景,缩短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的距离;软件方面,加大教师培训学习力度,提升师资内涵,创新咨询服务,制作教学课件三十余套,提升课程的实用性与针对性;人员结构由松散型管理到形成团队管理,先后成立了起点咨询公司、失业教研室、农转教研室、创业教研室、教学教研室、实践指导教研室、综合办公室等机构,人员由18人发展到45人;打造了月嫂品牌专业,实现了由政策性培训向收费培训的转型发展。 十二五期间,职业培训发展形势充满了不可预计的变化,面对随之而来的挑战与困难,职业培训部时刻重视对自身工作的改革与调

整,把稳方向,完善流程。2010年通过四个创新:招生模式创新、教学模式创新、工作流程创新、培训项目创新。2011年提出保质保量抓好四个落实,打造精品工程:落实开班审批和班主任跟班制度、落实实名制和电话回访制度、落实授课教师管理制度、落实技术咨询和实践指导制度。2012年优化五个强化:强化质量监督、强化制度管理、强化创新能力、强化教科研能力、强化培训品牌。2013年结合当地经济,瞄准服务市场,通过四个着重:着重月嫂品牌专业建设、着重创业培训专业建设、着重有偿培训专业建设、着重服务领域专业建设。2014年通过质量要数量,实行三个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检查与评价并重、流程与制度并重。职业培训部逐年夯实基础厚积薄发,抓住机遇谋划发展,加强内涵提升管理,实现了快速发展。职业培训人的付出换取了丰硕的成果。被授予国家级残疾人培训基地、省级创业培训基地、鸡西市总工会、鸡西市妇联、鸡西市退役士兵定点培训基地、鸡西市中小企业局定点培训基地、消防安全培训基地等。 (二)、存在问题: (1)专业建设师资方面没有形成成人教育的543梯队,教师队伍基本素质普遍较低,80%的专业没有专业学科带头人,没有本专业教师,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学观念和理念需要更新,需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家庭服务业的经验。 (2)没有固定的专业教室,培训教学环境与学院的发展不同步。实训设备、教学辅助设备缺少,需要加大教学硬件和场地投入。

大学十三五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

为主动适应基础教育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特制定本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发展规划。 一、学校“十二五”建设的成绩、做法和问题 (一)主要成绩与做法。 学校始终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湖北省教育事业各个时期规划为统领,以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等教育需求为目标,以专业基本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着力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坚持走跨越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道路,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生命线,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适应社会需求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本科教育教学体系和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学校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专业,形成了初显地方师范性大学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与布局。到目前为止,我校共有63个普通本科专业,分布在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中,初步形成文理交融、理工结合、师范与非师范并行的专业结构。 1.专业建设层次不断提升。 五年来,我校按照“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提升市场应用广泛的专业,发展有市场潜力的专业,压缩无市场前景的专业”原则,加快了专业结构调整步

伐。共成功申报新专业8 个,(教育部2012年进行专业调整)专业总数由2009年的43个增长到63个。采取调整、新增、压缩等办法加强专业建设,同时学校加强了对新专业的监控,增强了新办专业的办学实力,规范了新专业的教学管理。着力巩固优势专业,铸就品牌专业。目前,我校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品牌专业7个,校级品牌专业3个,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专业建设体系,品牌专业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和带动学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2.深入推进专业综合改革。 学校按照“结构优化、评建结合、培育特色、分类指导、持续推进”的原则,系统推进本科专业综合改革,不断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开展了大量改革探索与实践。我校共有国家级、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7项,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4项。 3.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扎实推进学校与政府职能部门、企业、行业的密切合作。制定政策鼓励和支持各学院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聘请与我校具有合作关系的企业高管、工程技术骨干和行业管理人员、中小学教学名师进入我校担任特聘教师,为学生定期开设专业学术讲座和实用课程。鼓励企业、学校、政府部门积极参与学科专业调整建设、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过程管理、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实训方案的实施、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指导工作,建立学校与企业、学校与行业合作的长效机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广泛与企业开展广泛合作,达成合作意向,签订合作协议,开展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坚持将工程教育理念贯

中心校“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

中心校“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 中心校“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2016-03-22浏览:分享人:孔泰震手机版 中心校“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和教育法律法规,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立足校本,整体规划,科学管理,提升品质,努力创建特色学校为宗旨,在“十二五”教育规划发展基础上,特制定漉湖学校“十三五”(2016年2020年)教育发展规划:第一部分、指导思想: 我们办学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法律和文件精神为指南,深入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相信并依靠全体教职工,坚持“内涵发展”和“科学管理”不动摇,本着为学生发展负责、为民族未来负责的宗旨,努力培养人格健全、基础厚实、善学上进、体魄强健、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栋梁之材,进一步提升队伍素质,将学校建设成为一

所在沅江市内享有较高声誉与办学特色的学校。 我们的校训:求实、进取、乐学、多思; 我们的教风:敬业、爱生、善学、创新; 我们的学风:立志、勤学、诚信、奋进; 我们的精神:民主、团结、业精、争先。 第二部分、现状分析及未来五年情况预测: 1、生源状况: 根据漉湖芦苇场人口出生情况统计2016年秋季20160年秋季小学、初中就读学生人数: 年度 类别2016年秋季2017年秋季2018年秋季2019年秋季2020年秋季 小学就读人数399422434446472 初中就读人数153172194199186 合计552594628645658 2、师资结构: 预测2016年秋季20160年秋季小学、初中教师结构数:年度 类别2016年秋季2017年秋季2018年秋季2019年秋季2020年秋季 合计专科本科研究生合计专科本科研究生合计专科本科研究生合计专科本科研究生合计专科本科研究生

数计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数计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学校办学定位及发展规划 学校办学定位为:建设开放型、有特色、高水平的新型地方大学。 在专业建设方面,要从重视专业内涵建设的学术性向突出专业内涵建设的应用性、实践性转型,要改变专业服务面向不清、特色不明的问题。数计学院将整合全院力量“做大工科,做强理科”,在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特色专业的支撑下,打造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有特色的“大数据管理新技术”、“智能制造”教学与科研创新服务平台。学院教师在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上取得突破,所培养的学生将成为具有“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实现转型、提升内涵 建设一支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教师教育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博士学位者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30%,教授达到10位,改善教师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培育一批团结务实,优质高效的教学团队,培育2—3名学术带头人,培育1—2名教学名师。 2. 形成特色、构建优势 建设符合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学科交叉、注重实践和应用、高度整合、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先进的专业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成效显著,启发式教学广泛开展,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大幅度提升。各专业均建设3—6个优质稳定的教育实习和专业实践基地,打造品牌实践基地。 开发若干高质量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发表高水平教研论文。 初步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 二.现有专业基本情况(包括数量、结构、特色等)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现有专业4个,其结构如下表所示:

数计学院现有专业情况一览表 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师范类专业,其他三个专业为非师范类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隶属于数学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隶属于计算机学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隶属于管理学学科。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工学为主、理学为支撑的专业发展格局,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发展工科专业,引领学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群的方向转变。 三. 社会人才需求状况的调研及预测情况;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李克强总理指出,中国经济要长期保持中高速发展,必须迈向中高端,必须加速推进“中国制造2025”。为确保“中国制造2025”的顺利实施及寻求区域性实践范例,中国工程院经过广泛深入全国各地调研比较,认为泉州作为制造业大市,产业门类多、规模总量大,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又鉴于泉州在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的显著进展,决定将泉州市作为“中国制造2025”首个地方试点。在此

某大学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资料

******大学 “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2016-2020) (征求意见稿) 为促进学院转型发展,推进较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提供师资支撑与人力保障。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及《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学校“十三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以及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精神,结合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基本状况 (一)发展成就 1、完善制度建设,启动团队建设与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学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工作方案》、《关于加强学术团队建设的工作方案》、《关于加强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锻炼的工作方案》、《内聘副教授聘任及管理暂行办法》、《校外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2012年,学院启动了学科带头人与学术团队的培养工作,经个人申报、部门审核与推荐、组织专家评审等规范序,确立了学院首批6名教师作为学院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8名教师作为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以及资助了15个博士团队、10个学术团队建设;同时在争取学校政策支持下,学院于2014年6月启动了内聘副教授工作,

并有两名非博士的优秀青年教师获得学院的内聘。学院系列政策与举措的出台,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2、启动了教师的工程实训,加强了教师的学历进修与课程培训。“十二五”期间,共有188名教师申请并参加工程实训,深入工厂一线、部门学习最新的工程技术与管理,帮助青年教师完成专业知识的更新,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共有65人通过在职进修取得了相应学位的提升,其中57人由学士取得了硕士学位、8人由硕士取得了博士学位,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所占的比率由“十二五”之初的60.2%,上升为80.8%(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达4.8%),教师的学历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共有120人次参加了***省师资培训中心组织的“教学名师谈教学”、“教研推进项目网络培训”、“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推广”、“国家级教学名师引领”、“职业发展与专业建设培训”、“名企实践”等培训项目。 3、师德师风建设初见成效。学院制定了《关于开展师德师风示范系创建评估活动的意见》、《关于开展“良师益友”和“管理服务之星”评选表彰活动实施办法》等文件,系及机关分别开展了建校以来的首次“良师益友”与“管理服务之星”测评与表彰,并设立了师德师风建设专项经费用于师德师风活动的开展与表彰奖励。 4、规范了外聘教师的管理。依据教育部关于民办高校专任教师数据统计解释说明,学院专任教师涵养聘期在2年以上的外聘教师,学院在十二五期间,年均外聘教师88人次,外聘教师年均完成工作量5436学时,占教学工作量的5.58%。通过有效的外聘不仅解决了师资队伍中量的相对不足,同时,缓解了队伍结构中存在诸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并对青年教师的教学与工程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引领与传、帮、带的作用。

基础部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

基础部“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 为了推动公共基础课课程建设,根据《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基础部“十三五”发展建设规划》,结合各专业特色及我部课程建设基础,制订本规划。 一、课程建设现状 (一)课程开设及建设概况 我部承担学院各专业《大学语文》、《大学英语》、《高等数学》三门公共基础课课程教学及建设任务,在此基础上我部还承担了学院省级示范院校建设重点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开设的“汉语言表达与沟通”及“工程应用数学”两门课程的教学及建设任务。《大学语文》和《大学英语》现已建成院级精品课程,《高等数学》建成院级重点课程。 (二)教材建设现状 为建设适合我院学情及专业特色的课程,我部要求各教研室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目前为止大学语文教研室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在全体老师的努力下现已编成《大学语文》教材并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教材经过了三届学生的使用后得到老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现已评为省级优秀教材二等奖。 为配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结合该专业特色、学生学情以及专业就业方向,我部教材主编了《汉语言表达与沟通》和《工程应用数学》两部校本教材,已于2016年9月开始投入使用。 (三)教学团队现状 我部现有教职工65人,其中专任教师55人,管理人员8人,教辅人员1人,外聘教辅人员1人。专任教师中,院级教学名师

1人、骨干教师5人,“双师素质”教师19人;《高等数学》教学团队现已建成院级优秀教学团队。 从职称结构来看,专任教师中副教授17人,占比30.9%,讲师25人,占比45.5%,助教13人,占比23.6%;从学历结构来看,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有14人,占比25.5%。我部教师不断提高个人学历,目前为止,我部教师中博士在读1人,占比1.8%,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有14人,占比25.5%。从年龄结构来看,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7人,占比12.7%,35-50岁22人,占比40 %,50岁以上26人,占比47.3%。由此可见我部中老年教师比重较大,他们教学经验丰富,对青年教师教学可以产生良好的示范作用,能够更为有效的实现老中青教师的“传、帮、带”。 (四)存在问题 一是课程设置不尽合理,部分专业对公共基础课不够重视,甚至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直接删去了部分公共基础课;二是课程信息化水平较低,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还不广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课程改革与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课程相关教学成果奖有待突破。 二、课程建设目标 (一)创新公共课教学模式 组织教师开展公共课课程教学改革研讨并赴兄弟院校学习公共课教学先进经验,创新教学思路,到2020年必须形成符合我院专业及学生学情的公共课教学模式。

会计继续学习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练习题库: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第1部分判断题 题号:QHX018704 所属课程: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1. 截至2015年底,1940余万人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A、对 题号:QHX018702 所属课程: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2. 十二五期间,原“四大”所全部完成本土化转制,但外国事务所在中国内地设立常驻代表机构仍需财政审批。 B、错 题号:QHX018699 所属课程: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3. 在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时应积极推动大中型事务所优先采用普通合伙组织形式。 B、错 题号:QHX018694 所属课程: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4.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立法科学、完善,执法时做到严格、高效,全民守法、营造氛围。 A、对 题号:QHX018696 所属课程: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5. 1998年形成了主要由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组成的现行管理会计体系。 B、错 题号:QHX018705 所属课程: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6. 近年来,我国会计人才分布趋于合理,会计从业人员数量排名前十的地区与GDP排名前十的地区基本相同。 A、对 题号:QHX018697 所属课程: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7. 2014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要求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按年度编制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B、错 题号:QHX018692 所属课程: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8. 《注册会计师法》是在1995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 B、错 题号:QHX018693 所属课程: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8. 2014年7月,财政部令76号,对会计基本准则进行了修改,将公允价值重述为:在公允

医学检验专业十三五发展建设规划

齐鲁理工学院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十三五”规划 一、编制“十三五”规划的基础和条件 护理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创建于2015年,我院建立并健全了专业课教研室。开设了生物化学检验、寄生虫检验、临床检验仪器学、免疫学及检验、临床检验基础、血液学检验、输血技术等多门专业课程。在学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全体教师的积极努力,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咼学历咼职称的师资队伍,能完成本专业全部理论课及实验课教学工作。在未来发展及建设中,依据本专业现有基础并结合国内外同类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市场对人才需求情况,提出本专业十三五发展目标规划。 二、“十三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医学检验是现代科学实验技术与生物医学渗透结合,在近20年内形成和发展迅速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医学应用技术学科。随着应用物理和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及仪器分析等学科的发展,分析系统的微量化、自动化、多项目的有机组合,使医学检验技术进入了全新的时代,医学检验已由单纯的技术性工作发展成为一门具有完整体系的、独立的临床医学的分支学科。使医学检验实验中心的建设目标和基本职责出现新的飞跃,也对现有检验学科建设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及规格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建设目标

为了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科研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的现代医学检验专业人才,我们将按照检验医学学科建设标准来建设医学检验专业教研室,医学检验实验中心,计划在2016-2020年内新建临床检验自动化实验室、临床检验网络教学实验室,改变专业教学与检验临床脱节的现状,充分利用各教学医院先进的仪器设备资源及充足的临床标本,通过宽带互联网络,将实验室中基本技能的训练与临床实践凝聚为一体,使各个学科有机结合,资源共享,为临床检验专业提供一个现代化的实验教学的综合分析实验技术操作平台,建立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先进的医学检验教学基地。 (三)基本任务 医学检验专业确定培养具有坚定的医学理论和生物医学基础,熟悉有关临床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计算机、实验室组织与管理等知识技能的检验医师的培养目标,毕业生可在各级医院、血站、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培养出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根据检验医学发展速度快,教材知识点老化过快的特点,以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弥补现有教材及教学方法的不足。包括新知识点的补充、仪器的介绍、新实验方法的展示及操作过程的规范化等等。并且在检验专业中尝试双语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根据专业特点,注重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在实验教学中摸索出一套独立的完整的实验考核方法。 按照培养目标,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建立临床脱落细胞学、输血技术、实验室管理、分子生物学技术等专业,办一些更能办出我们学

商贸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建设中等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三产带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战略,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不断深化商贸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物流业等新兴产业,努力转变商务发展方式,实现产业升级换代;更加注重服务民生,强化商务规范合法经营,促进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规范有序流通新格局的形成。 二、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全市商贸流通发展要提档升级,提高效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生产生活需要,商贸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继续保持前列,消费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城乡商业网点布局不断健全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逐步形成。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3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限上企业达到270家以上,每年增加20家以上;限上企业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以上,占比年均递增2%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以上,占GDP总量的45%以上,年均递增3%。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网点布局。以中等城市主城区骨架为核心,以城西新区和仙女新区商贸流通发展为重点,以七个乡镇商贸节点为补充,利用各种产业经济发展的不同特色,发展与**实际相吻合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以商务部研究院量身定做**商贸物流规划为契机,在原有中长期商贸物流规划“一主两翼七节点”规划基础上,在市域范围内区分层次、按市场资源配置大型商业网点。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商贸连锁企业、餐饮酒店入驻**,促进商贸流通“大小个体”成长壮大为支柱企业。 2、调整产业结构。突破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稳定提高生活型商贸流通业,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用现代营销方式改造传统商贸业,加快建设专业市场,提升市场聚集度,增强辐射能力。完善和提升商贸服务整体功能和形象,提高商业文化内涵,形成规模大、档次高、功能全、环境美的核心商业圈。加快服务业品牌建设,提升特色街同业度,培育一批经营有特色、服务有品位、个性化突出的商业网点。利用我市国道、高速公路、铁路、高速铁路、长江黄金水道和三峡国际机场等立体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新兴产业物流业,力争打造国家级物流示范城市。 3、开拓农村市场。以实现农村市场网络化全覆盖为目标,以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和配送中心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工程建设与管理长效机制,提高配送率。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全市农家店达到400个,乡镇和村级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5%以上。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结合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引导建立多渠道投资体系,进一步加强农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农村商贸物流信息网、商品流通物流链和商品市场网络,实现商品集约采购、配送、分销一体化的农村商品流通方式,逐步建立运用现代流通方式,覆盖广大农村的新型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努力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互动的流通格局。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原则,改造新建一批农贸市场,大力推进农改超,使现有农贸市场达到标准化规范要求,中心城区“马路市场”退路进场。到2020年农贸市场达到23家:其中主城区改造马半路、五柳树、城南市场、华龙农贸市场、滕家河农贸市场5处,提升城西市场1处,新建仙女、拽车、关堰、沿江、江北路、水府庙、余家溪、火车站农贸市场8处,每个镇改造提升农贸市场1个。 4、推进产业升级。通过“局部试点,重点示范”,尽快将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到全市流通领域,在市场运行监测、生活必需品储备和肉食品安全追溯等方面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和视频化。鼓励流通企业提升信息化水平,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加强基础信息技术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建设涵盖购、销、调、存等业务环节的信息系统和营销网络,优化业务流通和交易方式,提高电子商务运作能力。积极培育一批以本土行业为重点的商业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示范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