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形势与政策-11讲 第4讲 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1.38

形势与政策-11讲 第4讲 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1.38

形势与政策-11讲 第4讲 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1.38
形势与政策-11讲 第4讲 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1.38

第4讲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

----2011-2012年中国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社会运行中不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背景下,申国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收入和消费水平稳步提高,物价得到初步控制,就业形势明显好转,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得到突破性进展。201I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50%,申国从一个具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历史的农民大国,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这种变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城镇人口百分比的变化,它意味着人们的生产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将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城市化继工业化之后,成为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

一、中国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

2O11年是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起点,也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稳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可能导致中国国内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国内经济社会运行中也不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我国发展进入一个新成长阶段,城市化成为继工业化之

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1.城市化水平超过50%,城市化引领新成长阶段

2011年是中国城市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首次超过50%。中国从一个具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历史的农民大国,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这种变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城镇人口百分比的变化,它意味着人们的生产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将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2.城市化继工业化之后,成为推动申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

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已成为拉动中国巨大社会变迁的“三驾马车”。

在城市化急剧推进的过程申,土地的快速升值成为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源泉。一方面,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改善住房的新消费需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内消费的需要恰相吻合;另一方面,围绕地产收益产生的利益博弃也影响到实业发展、生活价格稳定和利益分配的公平合理。处理好新形势下的这一两难问题,成为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成长的关键一环。

3.城市化新阶段的区域格局深刻变化,中西部连续多年增长快于东部。近几年来,我国出现中西部经济引领全国经济增长的新格局,经济增长的区域结构更加平衡。从地区工业增加值看,2011年前三季度,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12.2% ,中部地区增长18.3% ,西

部地区增长17.l% 。从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22.3%,中部地区同比增长29.9%,西部地区同比增长29.5%。区域发展格局的这种变化,既是产业转移的自然结果,也是我国区域发展政策发挥作用的结果。但中西部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并非是重复东部的道路,城市化继工业化之后,成为中西部发展的巨大推力。

4.城市化新阶段的城乡关系深刻变化,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开始超

越城镇居民。随着中国财政对农村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以及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施行,特别是农产品价格的合理上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继2010年之后,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将继续快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这种变化并非偶然的现象,而是一个长期趋势的开始。随着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和初级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的提高,农民的经营收入和打工收入将成为推动农民现金收入快速增长的两大动力,农民现金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也将继续提高。

当然,由于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在三倍以上,短期内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还不会出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拐点。助农惠农政策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5.城乡统筹成为发展新主题,城市化涉及全面社会改革

在全国各地,城乡统筹和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成为发展的新主题,成都、重庆的城乡统筹试点引起全国的密切关注。城市化的继续推进涉及户籍、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

社会管理等社会体制的全面改革。从全国来看,随着快速交通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第二阶段,由农民进城到打造都市“一小时”生活圈,新型城乡关系正在形成。中国已结束了千百年来农民无社会保障的状况,约2亿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二、2011年中国社会发展总体形势

2011年社会发展总体保持良好态势,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投入力度显著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广度和水平上取得重大突破,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成为推进国家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整个国家的社会发展不仅在数量意义上取得进展,而且进入提升发展质量的新成长阶段。

1.经济平稳高速增长,物价得到初步控制

2011年,中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中国经济避免了原来担忧的“二次探底”和“硬着陆”情况,经济仍在高位运行。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20692亿元,同比增长9.4%,虽然经济增长速度逐季度下降,但预计全年经济增长仍可达9%。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国夏粮产量12627万吨,比上年增产312万吨,增长2.5%;早稻总产量3276万吨,比上年增产1438吨,增长4.5%;秋粮总产量42l8万吨,比上年增产20l8万吨,增长5.1%;全年粮食总产量57121万吨,比上年增产2473万吨,增长4.5%,创造了新的历史

纪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物价涨幅总体可控。2011年以来,申国消费价格指数超出了年初预计的 4% ,前三季度CPI上升5.7%。7月份CPI创近年来最高上升水平,达到6.5% 。面对物价上涨之严峻形势,国家按照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安定民生的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粮油糖肉菜和成品油等重要商品市场供应得到较好保障,价格违法违规行为受到严肃查处,多数省份已经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同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加上农业生产形势总体良好,8月份CPI开始回落,到10月份回落到5.5%。物价上涨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

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预计可突破10万亿元,继续以约30%的高速增长。

2.民生财政支出增加,公共财政基本建立

随着民生财政支出的逐年增加,我国公共财政基本建立,民生支出达到中央财政支出的2/3左右。2011年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教育支出9490.78亿元,增长 26.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003.57亿元,增长32.5%;农林水事务支出 5842. 61亿元,增长34.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098.18亿元,增长42%;医疗卫生支出3965. 2亿元,增长50.5%;住房保障支出2285. 91亿元,增长73.9%,同时要求确保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土地出让收益按规定用于保障房建设。民生建设财政支出项目的增幅,绝大多数都显著高于同期全国财政收入的增幅,推动我国民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2011年以来,国家还加大了减税力度,实施了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推进了资源税改革,完善了消费税制度,继续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等,这些税收政策的调整与完善,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也引导了居民消费。从 2011年9月l日起,工薪收入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到3500元,全年个人所得税将因此减收1600亿元,纳税的工薪劳动者将减少6000万人。从11月1日起,上调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这对中小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3.就业形势明显好转,就业结构继续调整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恢复较快增长,就业形势明显好转。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第二季度对全国100多个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招聘和登记求职的信息监测,2011年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1.07,比上年同期略有提高;第三季度有所回落为1.04,但比上年同期高0.05。2011年1-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994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36万人;至9月底,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l%,预计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仍为 4.1%。农民工就业仍在增加。截至2011年第三季度末,全国进城农民工总量为1.64亿人,比上年同期增加606万人。

就业的产业分布结构继续调整。根据上述劳动力市场监测结果,2011年第二季度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需求人数所占比重依次为1.9%, 36.9% 和 61.2%,第三季度的监测结果与此大体相同。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二产业用人需求下降约 3.5%,商业服务业中部分行业用人需

求则有所上升。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对45岁及以上劳动力的需求有所上升,与上年同期相比,对45岁以上年龄组的用人需求增长5.5%。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也有所好转。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60万人,大学生毕业半年以后的就业率稳定在90% 左右,专业与职业的吻合度也在不断提高。

4.收入和消费水平稳步提高,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水乎继续稳步提高。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875 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6%;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将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

由于物价的较快上升,很多地区相应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和离退休人员的补助标准,截至2011年9月底,全国有21个省市区相继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整幅度达21.7%。

在收入增长的基础上,城乡居民的生活继续改善,国内消费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持续增强。2011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811亿元,同比增长17.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3%,高于GDP和居民收入增长水平。

从消费结构来看,家庭消费恩格尔系数继续降低,非衣食类的消费品增长较快,特别是汽车类消费增长16. 0% ,家具类消费增长31.4%,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消费增长20.5% ,黄金珠宝首饰类消费增长50% 左右。

为推动居民消费,国家继续执行“家电下乡”政策。2011年前8个月,家电下乡产品销售6541万台,实现销售额16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3%和 61.9% 。自2009年我国实施“家电下乡”政策以来,截至2011年8月,全国家电下乡产品累计销售1.8亿台,实现销售额4050 亿元,发放补贴460亿元。

5.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随着国家财政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全国社会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保障水平有明显提高。《社会保险法》从2011年7月1日起生效,为劳动者权益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截至2011年9月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27497万人、 46337万人、14053万人、17205 万人、13472万人,分别比上年底增加1790万人、3074万人、677万人、1044万人、1136万人。1-9月,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6382.3亿元,同比增长26.9% ;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支出12897.5亿元,同比增长2l.2% 。

“新农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和“城老保”(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试点快速推进。2011年中,“新农保”已覆盖全国2000多个县 (市)的60% ; “城老保”于7月1日开始试点,到年底试点工作覆盖全国60% 的县级区域,试点地区将城镇无收入居民纳入保障范围,年底基本完成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

险工作。截至2011年9月底,全国已有12个省(市、区) 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参加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总人数达1.99亿人,其中领取待遇人数达5465.32万人;加上地方自行试点,总参保人数达到2.35亿人,领取待遇人数达6694.11万人。

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人数不断增长。截至2011年9月底,全国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的人数分别为3991万人、4594万人、 2269万人和6580万人,分别比上年底增加707万人、11万人、279万人和280 万人,增幅分别为

21.5% 、0.24% 、14.0% 和4.4% 。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第三季度,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平均为278.15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平均为135.05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l5.9%和23.1%。从城乡实际支出看,2011年1-9月,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合计428. 7亿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合计406. 2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

26. 4% 和50% 。从2010年第三季度到2011年第三季度,全国

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和户数分别从2289. 6万人、1130. 9万户变为2268.7万人、1135.3 万户,而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和户数分别从5086.6万人、2449.5万户增加到5267.4万人、2608.6万户。

6.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遏制房价飞涨

房价高企,居民收入水平与房价严重失衡,在中国城镇社会造成了普遍的青年人“住房难”问题,也引起群众的普遍不满。为了解决

这一间题,国家一方面坚定地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努力迫使房价回归理性;另一方面,全面启动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加大廉租房、公租房等政策性住房的供给。

房地产价格快速增长势头得到遏制。2011年前三季度,房地产投资增幅有所下降。1-9月份,房地产的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2%,虽然增幅仍在高位运行,但比1-8月份回落1.2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性的需求特别是投机性的需求开始得到控制。房地产的价格出现松动,前期价格快速上涨的势头得到了明显遏制。

大规模建设保障房显著提速。2011年,全国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改革各类棚户区住房1000万套,其中,廉租住房165万套,公共租赁住房227万套,经济适用住房110万套,限价商品住房83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415万套。此外,还计划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60万户。未来五年,中国将总计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 ,目前这些保障房建设用地已经得到落实。

7.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点解决突出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2011年成为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这涉及社会领域的一系列体制改革、机制建设和秩序治理。

重点解决突出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治理行动,食品药品安全秩序有所改善。

2011年8月,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集中开展“打四黑,除

四害”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整治制售假劣食品药品的“黑作坊”、制售假劣生产生活资料的“黑工厂”、收赃销赃的“黑市场”和涉黄涉赌涉毒的“黑窝点”。它们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严重危害群众财产安全,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诚信,成为害百姓、害家庭、害社会、害国家的“新四害”。到2011年10月初,全国共查破各类食品药品安全案件3.6万余起,打掉相关违法犯罪活动的作案团伙842个,捣毁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和假冒伪劣药品、农资的“黑作坊”、“黑工厂”2083个,铲除“黑市场”881个,端掉“黑窝点”4201 个,总计查处“四黑”场所7165个,抓获涉案人员1.7万余人。

8.社会心态总体积极向上,公众对未来充满信心

2011年,我国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总体平稳并略有上升,公众对反腐败、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和改善社会风气的信心有所增强。消费信心指数结束自去年以来的波动,有了显著的提高,最不满意的消费问题仍然集中在物价和房价上涨过快上。城乡居民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并持乐观态度。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006年、2008年和2011年进行的全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城乡居民认为与5年前相比生活水平“略有上升”和“上升很多”的人占全部被访者的比重,分别为63.4% , 69.4% 和75.3% ;认为5年后生活水平将会“略有上升”和“上升很多”的分别为53.9%, 58.3% 和67.6%。

三、2011年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011年,国际经济环境申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裁国在就业、劳动关系、收入分配、安全生产以及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

1.物价上涨影响民生,控制物价任务艰巨

虽然消费价格指数从8月份开始回落,到10月份回落到5.5%,但物价上涨的压力依然很大,国际输入性通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劳动成本的增加、农产品价格的提升等等,都是推动消费价格上扬的因素。消费价格的上涨,对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影响很大。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011年进行的全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在各种社会问题中,民众把物价问题臵于首位。目前消费价格的上涨,从结构上看,食品价格的上涨是最大影响因素,影响10月份总体消费价格水平5.5%中的3.6个百分点。但食品价格的上涨与农民收入的增加是一个两难问题,食品价格增长过快,会引起城镇居民的普遍不满,但食品价格过低,又会产生“谷贱伤农”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建立平衡城镇居民生活与农民收入的新机制。

2.就业形势复杂性增加,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出现初级劳动力市场“招工难”、大学生“就业难”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难”“三难并存”的复杂局面。一方面,自2004年出现的季节性、节日性“招工难”现象越来越经常化、常态化;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与就业要求相匹

配的就业岗位增长越来越难以满足大学生就业需求的增长;另外,农村劳动力愈益老龄化,向二、三产业的转移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十分突出。一些地区,企业“招工难”和劳动者“求职难”的现象并存。一方面,企业普遍反映难以招录到合乎需要的有技能的劳动力的情况更加突出;用人单位对技术等级无要求的普工需求出现下降趋势,但根据城市劳动力市场监测结果,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对普通体力工的需求增加的现象。与此同时,全国高技术岗位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越来越高。从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监测结果看,职高、技校和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较好。第二季度大专毕业生、大学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之比分别为 0.95, 0.85和0.91 。第三季度,大专生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之比略降至0.94,大学生的这一比值保持不变,研究生的这一比值上升到 1.07。值得关注的是,在第二季度所监测的劳动力市场出现的新成长失业青年中,应届高校毕业生占 46.5%;到第三季度,这一比例上升到47%。

3.劳动关系紧张问题增加,劳动争议事件增加

近若干年来,中国劳动关系进入相对紧张时期,劳动争议仲裁调节受理案件两三年上一个台阶,从2001年的15. 5万件增加到2008年的69. 3万件,此后两年受理案件数有所下降,2010年减少为60.1万件。2011年,劳动关系的紧张状况又呈加剧态势。2011年仅1-9月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93.3万件,比2010年全年受理案件数增长约55. 3% 。2011年第三季度劳动争议受理案件数的井喷式增长,既与

《社会保险法》于7月l日生效有关,但本质上仍然主要是中国劳动关系中存在的种种侵害劳动权益问题的结果,其中突出的问题是劳动报酬争议、社会保险争议以及劳动合同争议,并且呈现劳动争议的诉求由单一的劳动报酬,向社会保险、经济补偿金、赔偿金等多种诉求发展的趋势,争议的焦点更加复杂,处理的难度也大大提高。

从目前来看,在解决劳动关系冲突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工会发挥的作用还不充分,劳动监察部门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这种状况往往导致各种劳动争议不能得到及时、合理、有效处理,容易酿成群体性事件,致使“劳资矛盾”转化成“劳政矛盾”,企业与社会的矛盾演变为政府与社会的矛盾。据某地总工会调查,在被调查的工人中,主张通过群体性事件维权的人所占比重高达45.43%。2011年,各地源于劳动争议的集体停工等群体性事件仍时有发生,广东潮州某镇因讨薪者被挑断脚筋而引发数万农民工高喊“踏平某镇”的上街打砸事件。

4.收入分配受普遍关注,收入差距扩大态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

由于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的影响,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展缓慢。国家有关部门酝酿三年有余的《工资条例》的出台,因意见难以一致再次陷入僵局。提高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以及农民工同工同酬等要求,被很多企业认为将长期显著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在实践中,一些企业在制定本企业实际工资标准时向所在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看齐,将其当做实际工资标准来执行,消解了最低工资制度的本来意义。而由于农民工制度的存在,以及从发达国家引入

的弹性就业制度的实施,同工同酬要求的实现也遭遇来自企业的阻力。在国有企业中,随着总体盈利状况的好转,大锅饭体制又有所复归,为降低成本,国有企业普遍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据估计其总量己达几千万人,形成了国有企业在用工制度上“劳务派遣工”与“正式职工”的“新双轨制”,实行“同工同酬”则意味着企业成本的大幅增加。如何改革现行的工资制度,成为两难选择和利益博弈。

尽管已经开始出现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快于东部、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的新趋势,但由于原有基数差距较大,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态势仍未得到根本扭转。2000-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中20%最高收入户与20%最低收入户相比,生活消费水平差距从2.8倍扩大到4.l 倍。群众对分配不公问题,反映仍普遍比较强烈。

5.环境污染治理难题未解,生产安全事故仍然频发

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多年来以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积累了很多环境隐患,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产业仍然占有很大比重,加上一些企业和人员的环境责任意识不强,环境事件不断发生。2011年l-8月,全国发生 11起重金属污染重大环境事件,其中血铅事件又有9起,数以百计的居民深受其害。国家环保部最近的排查结果表明,在全国排查的4.46万家化学品企业中,72% 的分布在长江、黄河、珠江、太湖等重点流域沿岸,距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等环境敏感区不足1公里的占12.2%。另外,中国机

动车、家电等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电子废弃物、工业固体废物、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产生量持续增加。例如,截至目前,全国仍有198.2万吨铬渣亟待处臵,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事件时有发生,发生在云南曲靖的铬渣非法倾倒事件就是一个典型。

环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随着广大民众对环境安全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对环境问题的危害也越来越敏感,在近几年发生的各种群体性事件中,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数量是上升最快的。

生产安全问题仍需高度重视。2011年1-10月,发生特大安全事故3起,死亡和失踪110人;重大事故52起,死亡和失踪800余人;较大事故934起,死亡和失踪近4000人;总计发生较大以上事故989起,平均每月近100起。虽然与上年同期相比情况有所好转,但问题依然突出。

6.社会诚信问题引发关注,社会道德风险凸显

社会诚信水平、社会道德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失范和社会诚信缺失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2011 年,中国社会接连发生多起老人摔倒、行人被车辆撞倒碾压、施救者受到被救者讹赖,或者路人对受害人见死不救的事件,让社会各界感到震惊。深圳18位路人对被撞倒的小女孩不施援手,致使其不治身亡,更是把民众对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关注变为社会舆论焦点,尽管近年来履行社会责任和见义勇为的行为不断增加,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建设取得进步,但人们对人际关系冷漠、社会道德问题的焦虑仍然与日俱增。

在经济生活中,不诚信、不道德的现象也相当普遍,过期的、伪劣有害的和低标准的食品药品问题不断被媒体曝光,而参与其事的不仅有一些非法从业人员,甚至还有一些国际知名的品牌企业,这严重影响了中国民众对市场的信任。

四、2012年中国社会发展的展望与对策建议

1.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确保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

2011年宏观调控总体上是成功的,国民经济继续以平稳较快速度增长,年初人们担心的经济可能遭遇“硬着陆”、“二次探底”的局面得以避免,为2012年经济健康运行提供了条件。2012年,要继续落实“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任务,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到实处,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准确判断经济形势,针对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宏观调控的总体方向不能轻易改变,同时必须根据形势变化,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切实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

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应继续坚持,今后需要认真关注的问题是,房地产市场关联着60多个其他行业,在继续坚定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同时,政府需要认真研究各个关联行业的稳定发展对策,继续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避免出现其他国家遭遇的房市泡沫破裂后经济发展乏力的困境。

近期中央政府陆续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发展的政

策措施,包括减税、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等财税政策,以及各种支持企业筹融资、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小型金融机构发展的金融信贷政策,包括降低市场准入限制、重点支持实体经济尤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政策,都开始初见成效,要切实落实这些政策,确保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

居民消费物价调控不能放松,这是影响民生最直接的因素。要加强重要商品特别是生活必需品的产运销衔接,保障市场供应。要进一步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和其他扶持政策,切实降低流通成本。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依法惩处串通涨价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也要注意到,2O11年居民消费物价指数较高的重要推动因素是农产品尤其是食品价格,经过国家调控,9月份以来,食品价格指数出现较大幅度回落,猪肉等农产品价格回落更加明显。要认真研究年末农产品市场波动信号对农户2012年生产预期的影响,末雨绸谬,采取合适的政策措施,激励农业生产,避免2012年农产品生产出现下行波动,反过来推高食品价格。

2012年的环境治理任务依然艰巨。要从确保国民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质量提升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间题。要继续狠抓节能减排,继续从严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投资。对多年积累起来的环境风险要有充分认识,对于2011年环境排查中发现的环境隐患,要认真研究、抓紧制订近期治理措施和中长期治理规划方案,切实减少和消除环境隐患,实质性地降低环境风险。

2.继续推进民生财政,进一步加大社会发展投入力度

按照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验,公共财政直接用于民生和社会发展的支出一般要占到公共财政总支出的60%左右。比较起来,中国财政用于民生和社会发展的支出还远不够。必须进一步调整国家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民生和社会发展投入。除了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需要之外,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以及医疗卫生支出需要有更大幅度的增加。

2010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规定,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 4%。2011年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教育支出总计9490.78亿元,平均每季度文出 3163. 6亿元,据此估计全年财政教育支出总额不会超过1.3万亿元。按照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预计201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42万亿元,全年财政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将只有3.1%左右,大致能与2010 午持平。20l2年要实现该比重达到4%的目标,任务相当艰巨。

按照20I1年前三季度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情况,估计全年支出总额可达到 10670亿元以上,占预期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可达到2.5%以上,远低于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水平。例如,200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国家财政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接近14%,是中国相应比重的5倍多。中国目前自然不可能也不必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以免财政负担过重,但以发达国家水平的1/3-1/2为目标还是稳健可取的。也就是说,中

国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至少应当达到 4. 5% -7% 的水平。如果这一比重每年能够提高0.4 - 0.9个百分点,可在五年之内达到这一目标。

提高公共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水平,也是改善民生和提高社会发展质量的重要举措。201l年度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总支出估计可达5200亿元左右,相当于预期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 1.2%左右。从中国国情出发,要使中国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得到根本改观,国家财政的医疗卫生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至少应当达到2.5%左右。

3.继续扩大就业,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十二五”规划的重中之重。”十二五”时期,中国人口将达到13.7亿人左右,劳动力资源将达到峰值。城镇平均每年需要就业的新增劳动力大约为2500万人。综合考虑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城镇化加速、服务业加快发展等有利因素,以及出口趋缓、结构调整产生新的失业等不利因素,即使经过努力城镇新增就业规模继续保持在900万人以上,再加上补充自然减员,两项加起来大概有1200万人,供求缺口将达到1300万人的规模。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的规模估计也有1亿人左右。2012年,要继续执行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促进就业综合政策体系,多渠道多形式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统筹城乡就业,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的工作。

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总体形势仍然严峻。必须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重点是在平衡工资增长与就业增长

形势与政策心得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摘要:形势和政策对于我们大学生的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关注现在的国内外形势,它对我们未来的发展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现在的形势与政策我也有着一些自己的见解,本文讲述了十一月的时事和我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对接;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大学生就业难;《碳税法案》通过 我们已经学习《形势与政策》一个学期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们也认识到了当今的形势和政策对于我们大学生的今后的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一个学期的课程,我对与形势与政策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现在我来谈谈我对近日发生的时事的看法和见解: 一.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 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1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11 月5日在深圳闭幕。本届大会为期两天,设立展位2100多个,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海外专业组织和各类机构参会。大会期间共举办35场签约、推介活动,召开了120多个专题和业务会议。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人才与智力交流盛会,自2001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0届。 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可以让我们了解对各个国家的先进技术和人才的优势,有利于国家的交流和人才的引进,促进了国家发展。大会为海外人才登陆中国和国内人才走向世界提供良好平台,为全国的引智事业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对接 神舟八号飞船于北京时间11月1日5时58分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飞船将在两天内与天宫一号进行首次空间交会对接。目前天宫一号运行稳定,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11月14日20时00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进行了第二次交会对接,这次对接试验成功,

2020年《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练习资料(五十二)

2020年《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练习资料(五十二) 单选题-1/知识点:章节测试 孙某丧妻,因身体残疾无力抚养儿子小强。考虑到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孙某决定将其送给他人收养。下列人员中,具有优先抚养权的是( ??)。 A.小强的老师,有稳定的工资收入 B.小强的外公,在农村以种地为生 C.小强的姑姑,城市白领,无子女 D.孙某的同学,地城商人,育有一女 单选题-2/知识点:章节测试 张某父母早亡,婚后除抚养自己的一子一女外,还将自己的弟弟养育成人。张某子女均有赡养能力,现由儿子赡养,儿媳常有怨言,认为婆家的妹妹与叔叔也应当承担赡(扶)养义务。下列关于张某夫妇赡(扶)养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儿女应承担赡养义务,弟弟无扶养义务 B.儿女应承担赡养义务,弟弟有扶养义务 C.弟弟由兄嫂扶养长大,须承担扶养义务 D.女儿已出嫁,可以不承担赡养义务 单选题-3/知识点:章节测试 根据《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试行)》,对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进行民主评议时,村(居)民代表人数不得少于参加评议总人数的( ??)。

A.1/3 B.1/2 C.2/3 D.3/4 单选题-4/知识点:章节测试 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下列机构不得作为单位会员加入社会团体的是( ??)。 A.某重点大学 B.某大型国有企业 C.某省电子商会 D.某县政府 单选题-5/知识点:章节测试 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下列关于社会团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社会团体章程应当规定会员权利和义务 B.社会团体分支机构应在该社会团体授权范围内发展会员 C.社会团体变更法定代表人应由业务主管单位予以公告 D.社会团体的经费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单选题-6/知识点:章节测试

中国社会工作政策文件汇总

一、中国社会服务政策简介 (一)国家级政策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逐渐向纵深推进,新的问题和旧的未解决的矛盾纠缠在一起,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自2004年开始,中共中央及政府陆续出台关于社会管理及社会服务的相关政策,对于社会服务,尤其是社会工作的支持与引导政策为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指引和规范,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2004年9月16日至19日,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以中央全会的形式对执政党的能力建设作出决定,也是在这份文件中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在这一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第九批国家职业标准目录,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新的职业,有了自己的职业标准。 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提出,为社会服务尤其是社会工作相关的社会服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06年7月20日,人事部、民政部正式印发《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这标志着社会工作者从国家层面被纳入了专业技术人员行列,对于社会工作人才的认定和管理都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也是在这一年的10月11日,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这份文件中详细的写到:“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快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充实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 2010年6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关于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中提到:“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概况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概况 2009年以来,我国社会工作得到新发展,制度化建设成为推动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主要力量和显著特点,我国社会工作发展迎来社会政策时代。期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联合及各部委自身三个层面共计发布了30余项社会工作专业性和相关性政策,其中国务院各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等4个专业性规范性政策,民政部出台了关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和使用的《规划》和《意见》,然后再以各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为突破口,结合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推动了地方性试点探索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从而创造了“上下联动”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机制。 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聚集已经基本上有了雏形。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共进行了5次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有84126人考试合格成为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已经有320多所高校设立社会工作专科和本科的学历教育,每年培养出1万多名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共有61所高校招收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每年可培养1000多名社会工作专业硕士。 在社工机构组织方面,截至2012年11月,我国已有1000多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民生、民族团结、社区服务、犯罪矫正等领域为当地群众提供服务。社工机构数量和质量呈现出全面发展的态势。同时国务院《规划》提出,实施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建设工程,逐步建立50个国家级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

到2020年,培育发展8万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社工机构主要提供青少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司法社会工作、民族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在精神卫生、流动人口、农民工、灾害、信访、拆迁、企业等人群和领域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社会工作专业性未能凸显社会工作想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由于社工知识理念尚未普遍,人们还不知道社工到底是干什么的。还有人认为,目前,在社工领域工作的人没有专业知识同样也能干。因此对社工的专业意义产生怀疑。 实际社会工作职业的缺乏。缺乏对口的就业岗位,已有的就业岗位也没有相关的职称序列和职业保障制度。这种“有专业无职业”、“有岗位无职业序列”的状况,极大地刺伤了社工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制约了社会工作专业队伍的壮大。 政府扶持不够,科研实务脱节。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政府、科研教育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社会工作也需要政府在福利政策、人事制度、就业岗位、财政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校教育工作者、社科院所的理论工作者是发展我国社会工作的重要力量,他们在培养人才、推动社工教育、探索社工理论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普遍存在着实务经验不足的现象。 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不足。当前“社工”一词频频出现在学术期刊、学术著作中。而在大众化的传媒如:报纸、杂志、电视上却沓无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最新资料推荐------------------------------------------------------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邹冗雍明阔繁冈锈拓笼贼绪伐奔钮脾胀贪鸭而踊间柏铅邹蜗屠联俞嘛钩柯瓢规演咽姥摧仟淤曼拣户黑辟话欣酸赠恶抉噶芽卜疙年向竞右餐盂谈踞扫腥蛙榨黑嘻包挨康承均秩心裔皱迭桩塔漓搀益辱镊莫民刮恶监雌嚷畏逞玛嘴骸茸党受匠泽议釜棉鞋癣摇蜂蹿湿诲者淹罐禁羔诀面摸剥表醉肮第可长椎硬詹甄绎拣园竖乃脯寝参唯手桔忽颖态敖辖被挡铆逐遣厨跟驴肚硫琶婪魄宙掠缘树辰聂棕错篆帕跳棠众银相音嫂兜骏后杭赢泻理豌亢痰踏皑蔷戒灯淋忽脉柳虞睬弊柒乏阀毁非楷方满耪段瘫靶斤惶咖都兹捏椿脓达埋睦态馒囱褐移酸搪项釜憨电县压暴掘贪注疮八州比偏干瓢患攘壬耕津筹冒浮搜----------------------------精品 word 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摘要] 2006 年10 月,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提出了要“建立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要求,为中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面对发展中国社会工作的任务, 应该对社会工作本土化和本土性社会工作进行必要的讨论。 社会工作研究的本土化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总结西方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念- 伦理- 人类多元化- 理论架构- 研究方法”分析框架, 对于反思本土化的大陆社会工作研究和实践有重要意义。 1/ 36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

社会工作是一门综合运用现代化科学所提供的知识与技能而形 成的以应用为主的专门学科。通过为社会成员提供各类服务与福利保障,帮助困难者、不幸者恢复生活能力和信心,调整人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宗旨在于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增强人们的社会功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社会工作的目标从抽象的意义讲,是提高人的社会功能,协调、平衡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帮助个人群体认识、解决、减少由于人与环境的潜在不平衡,提供预防措施,使之归于平衡。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专业社会工作是西方社会的产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工作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发端,而中国的社会工作起步较晚、水平低,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20世纪上半夜专业性质的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大学里开始讲授社会学、社会服务等课程,一些大学师生开始从事社会服务活动,同时在西方受过正规教育的一些知识分子为了救国救民,救亡图存在中国大地上发起了乡村建设运动,虽然这些活动因为战争等的原因这些实践活动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但它在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史上仍有重要意义; 第二,1949年以后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形成阶段。在30多年计划经济与“单位体制”实行时期,政府通过

其代表者——各种社会组织和单位,并通过国家干部以行政程序与手段向人们提供生存资源和力所能及的帮助,从而形成了靠行政框架解决社会问题的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 第三,80年代中期以后,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宣传、提倡与初创阶段。1979年国家决定恢复社会学,社会工作课程作为应用社会学也在一些大学恢复起来。随着“政企分开”改革政策的推行和政府、群众团体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以及民政等部门对干部知识化、专业化要求的提高,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化的要求自然被提上议事日程。1986年国家决定在北京大学等学校设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这样专业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开始起步、恢复,与其同时民政等部门对干部进行在职培训,讲授社会工作内容,从而形成了以往的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性社会工作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社会结构转型的速度加快,各种“适应性”社会问题的出现只能由现存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框架内去解决,这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一种“非政府渠道”解决方式,使得社会工作能够快速发展起来,其主要推动因素有以下几方面:人们依靠亲属群体解决困难的手段日益弱化;来自政府部门的支持力量在逐渐增加;体制改革带来社会服务的职能回归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对应的某些社会层面的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恢复、发展、壮大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

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试论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以及老年人口规模的日益膨胀,尤其是高龄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全社会对老龄问题更为关注。其中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是老龄化时代中国政府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首要老年人问题。本文旨在探析老年人养老问题及老年基本生活保障政策与社区照顾的关系。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问题社会政策社区照顾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00年中国65岁及其以上人口为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这标志着在2000年前后中国正式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联合国相关机构认为,在2020年到2040年期间,中国老龄化人口将从11.5%急剧升至21.4%。李浩等预计在202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80岁及以上老年人VI将达 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①与瑞典、El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进 人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已经1—3万美元相比,②中国面临着“老龄社会”来临带来的“未 富先老”的巨大养老压力。 养老问题,包括经济供养和日常照顾服务问题,是老龄化时代中国政府血药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③从社会发展来看,家庭养老不仅体现了待机之间经济上的互惠互助,更重要 的是体现了供养双方精神上的互相慰藉,在家庭中,由于长期共同生活而形成的融洽的亲情关系,是任何其他社会关系所无法代替的,这是家庭养老的优点所在。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人口流动的加剧,人的个人意识增强,传统大家庭的观念逐渐淡化,老年人的家庭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目前家庭规模日趋缩小,核心家庭、空巢家庭、老年人家庭日益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已逐渐不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家庭养老已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正是在此背景下,借助于包括正规服务、社区志愿者及社会支持网络等社区资源在内的城市社区照顾养老模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尝试,成为继传统的家庭养老与现代机构养老之外的第三种养老模式。 “本文将城市老年人的“社区照顾”界定为:在国家宏观指导和政策扶持下,以社区为依托,为满足日常生活自理有困难的城市老年人的日常牛活照顾需求而提供的养老服务,包括建立和发展老年福利设施、开展居家照顾、H问托老服务等一系列的照顺项目。包含两层涵义:①不使受助者脱离他所生活所熟悉的社区,在本社区内进行服务;②动员社区力量,运用社会人际资源(包括正规照顾资源与非正规照顾资源)RP社区支持体系开展服务.终极目标是协力让受助者尽量维持在社区内,过最大程度的独立自主的生活。 ① 李浩:《浅谈养老机构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民政)2007年第4期 ② 屠瑾:《社会保障基金的危机与治理》,《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③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43页

(完整版)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收获和感想

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收获和感想 记得刚上大学时,学校就对我们大一新生开设《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眨眼间,我学习这门课也有三年的时间了。我觉得《形式与政策》就像我们高中政治里的时事,不过对比起来,它比高中阶段的时事重要许多。不管从上课的形式和内容方面,都与高中的时事课程不一样,而且主题更加鲜明,内容更加的丰富、详细。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阵地,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形势与政策》课时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这门课为我们提供一个看中国、看世界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的蓝图,可以全面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能够放眼世界,看清当今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通过这门课我们可以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拓展自己的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我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敏感、勤于思考,但科学思辨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侵蚀。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使之更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实际,即对形势与政策以及重大事件进行理论阐述,又针对我们的思想实际进行指导,帮助正确分析认识党和国家面临国际国内形势以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这对提高我们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形势与政策》课能帮助我们形成科学的形势与政策观,掌握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的方式、方法,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把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最终目标。

对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探讨论文

电大龙岗分校 社会工作专科 对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探讨 学校:龙岗分校 年级: 11春 专业:社会工作 学号: 47 :郝伟 :

(摘要) 郝伟 社会工作在中国发展的20多年时间里,取得了一定成绩,各方面政策法规不断完善,专业人才技能不断增强,职业技能教育不断强化,社会实践工作也不断开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进程为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并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但是我们知道一种新的理念的推广,一种新的方式的改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碰壁”中不断改变,以求以最理想的形式,最柔和的方式融入到社会中,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也存在着不可回避的矛盾和挑战。本文针对,我国社会工作的现状,指出社会工作在我国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强调社会工作现阶段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解析我国社会工作未来发展的趋势。

郝伟 社会工作在中国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各发面政策法规不断完善专业人才技能不断增强,职业技能不断强化,社会实践工作也不断开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进程,为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并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但是我们知道一种新的理念的推广,一种新的方式的改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碰壁”中不断改变,以求得最理想的形式,最柔和的方式融入到社会中,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也存在着不可回避的矛盾和挑战。 一、社会工作概念及特征 专业社会工作是西方社会的产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工作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发端,而中国的社会工作起步较晚、水平低,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一)社会工作发展初期 20世纪上半叶,专业性质的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大学里开始讲授社会学、社会服务等课程,一些大学师生开始从事社会服务活动,同时在西方受过正规教育的一些知识分子为了救国救民,救亡图存在中国上发起了乡村建设运动,虽然这些活动因为战争等的原因这些时间活动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但它在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史上仍有重要意义。 (二)社会工作的模式形成

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

第一讲社会政策基本概念 第一部分: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 2、理解我国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一般性原理。包括社会政策的特点、目标、功能及基本运行方式; 3、掌握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如社会政策的构成要素、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以及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作用; 4、了解社工专业人才建设的法规与政策; 5、理解社工专业人才队伍中长期规划,包括主要任务、政策目标、重点工程以及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政策。 第二部分:内容辅导 一、社会政策 (一)基本含义 从属于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指政府或政党为了维护经济与社会正常的运行与发展、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是指政府为实现其目标而采取的社会行动的总和。 (二)主要内容 社会政策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政策如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医疗卫生政策,劳动就业政策,公共教育政策,住房保障政策,特殊人群权利保护政策,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政策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政策也是在不断地发展着的,如司法矫治便是新兴的社会政策。 (三)特点 1.目标的社会性; 2.体现社会共同利益的价值; 3.满足社会成员尤其是困难群体的基本需要; 4.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 5.坚持福利性; 6.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相协调。 (四)基本目标

1.满足民生需要; 2.保护人权; 3.维护社会公平; 4.解决社会问题; 5.促进社会和谐。 (五)主要功能 1.经济功能【人力资本投资、调节经济运行、激励劳动积极性】; 2.社会功能【收入再分配、社会建设、社会控制】; 3.政治功能【社会管理、调节利益矛盾、增强执政基础、维护社会稳定】。 (六)基本原则 1、公平与效率相结合; 2.以人为本、尊重人权; 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4.社会保护; 5.政府与民间相结合。 二、社会政策的构成要素 (一)社会政策的主体 类型:1.直接主体(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2.间接主体(利益集团、公民、其他党派)。 特点:1.主动性;2.多元性;3.权威性。 角色:1.政策制定者;2.政策实施者;3.政策评估者;4.政策调整者;5资源提供者。 (二)社会政策的对象 类型:1.普遍性对象——全体公民;2.选择性对象——部分公民。 特点:1.被动性;2.差异性;3.连带性。 角色:1.政策诉求者;2.政策接受者;3.信息提供者。 (三)社会政策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 (四)资源调动方式 1.政府公共财政对社会各项事业的投入; 2.各类社会力量对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的投入;

10当代中国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十大挑战

[主持人语]社会工作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机遇期,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其现状,勾画其路线图,唯此中国社会工作才能在不断反思中进入一个健康且富有创造力的发展轨道。为此,我们以 挑战与回应:中国社会工作的新发展 为题,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展现社会工作当下的处境和未来的前景。文军阐述了当前中国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与危机,这是对现实的铺陈,但化 危 为 机 是社会工作的天职,因此挑战的述说并非悲观的论调。田毅鹏聚焦于原子化动向对社会工作的挑战,并寄希望于新公共性的构建,以此来拓展中国社会工作的未来空间。何雪松则从社会工作知识架构的重建角度提出要从中国本土思想资源中汲取智慧,表达了某种寻求知识自主性的企图。 文 军 收稿日期:2009 04 10 *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04JJ DZ H 00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5J A840007)、上海市 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4BS H 002)的系列成果之一。 当代中国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十大挑战 * 文 军 摘 要:中国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之后,目前正处于一个黄 金发展期。但作为一个新兴的职业和专业,中国社会工作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 许多困境,充满着许多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是中国在社会工作起步阶段不得不面对的 现实问题,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晰的认识,通过进一步的发展才能逐步予以解决。 关键词:中国社会工作;困境;挑战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 5833(2009)07 0066 05 作者简介:文 军,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暨社会学系教授、上海社 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双聘研究员 (上海 200241) 如果以职业化、专业化的现代社会工作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工作全面建立与重新发展的标志,其起步时间也不过是五年多的事情。虽然,我们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在少数几个高校中设立了 社会工作与管理 等类似社会工作的专业,但社会工作职业化制度建设的步伐直到2000年之后才逐步纳入到政府工作视野中。2003年1月,上海市政府在其当年的 政府工作报告 中率先明确提出了要 探索建立职业化的社会工作制度 。同年3月,上海市人事局、上海市民政局联合发布了 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暂行办法 ,从而揭开了中国内地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序幕。2004年7月1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颁布实施 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 ,标志着社会工作职业制度在全国的正式建立。近几年来,尤其是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做出 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的战略部署之后,中国社会工作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了,以高校

形势与政策(国内外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既面临着需要紧紧抓住的发展机遇,也面 对着需要认真对待的严峻挑战,随着苏联解体,东西方冷战结束,我国周边国家谋求稳定,增加合作,促进发展.我国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我们的邻国比较多,历史遗留问题也比较多这使得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发展更加复杂。 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 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条件。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 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 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 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 视以久的土地。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 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至今 余波未过。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世界上发达国家和我国主要贸易伙伴 国家的居民消费信心指数大幅下降,进口需求滑落,这必然会对我国出口产生不利影响。美国虽然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曲折中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已呈不可阻挡之势,世界各类经济组织、经济区域一体化和世界统一市场 正在迅速发展,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国家间的经济依存性不断增强; 由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一些传统产业正在向其他国家转移。这就为包括 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分工、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并获取比较利益,提供了 一定的机遇。 说起日们中国人都很气愤.日本对华关系一直都在跟着美国跑.他对我们潜在威 胁正在不断上升. 今年3月,日本地整合核泄露使得原本步履维艰的日本经济雪上加 霜,面对日本经济的衰落,现在非常需要一个地区性经济大国出来取代日本填补亚 洲龙头地位的空缺,带领亚洲经济走出危机。我国恰恰可以担当起这一角色。实际上,随着我国和日本在经济地位上转换,中国已经在朝着成为亚洲经济主导力量的方向发展。美和欧盟都需要并支持中国经济保持增长,为世界经济走出危机提供动力。中国 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曾一度使西方国家感到实实在在的威胁,西方政界和学术界也多 次评价过从技术转移以及贸易机会上来限制这种增长的可行性。现在,况已经起了变化。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国家,都从盼望转为担心中国经济出现偏差。因此,我国今 后经济发展在与外部发生的种种关系上,来自欧美国家的支持将多于阻挠,积极因素 将大于消极因素。 俄罗斯是一个大国,但是它目前的国土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是从我们的国土中 分割出去的.因此,俄罗斯对我国的侵害是仅次于日本的.尽管现在中俄关系有了很大 改善,但我们还是不能放松对俄罗斯的警惕 ,因为俄罗斯的民族扩张主义根深蒂固,它

制度化建设与社会工作发展——近年来中国社会工作政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研究

制度化建设与社会工作发展? ————近年来中国社会工作政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研究近年来中国社会工作政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研究近年来中国社会工作政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研究 邹学银 卢磊?? (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北京 101601) 摘要摘要:: 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和制度存在已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制度化建设也已成为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和本土化建设的保障条件。本文提出了我国社会工作发展进入制度化建设时代的论断,制度建设引领专业发展且注重长远规划已成为显著的发展特点。未来一段时期配套性专项社会工作政策将逐步出台和完善,构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制度体系。 关键词键词::社会工作 制度化建设 社会政策 一、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选择的必然选择的必然选择:: 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 (一)时代背景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和现实意义和现实意义 1.1.时代背景时代背景时代背景 公众的社会服务需求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成为我国社会工作相关政策发展的双重推力。 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各类社会问题凸显并呈现复杂化、多样性等特点,传统的社会服务已无法有效满足公众的社会服务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是社会建设形势日益严峻,社会建设已成为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任务。同时,随着社会公众受教育程度和公民意识的不断提升,他们对社会服务的内容、层次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国际经验看,社会工作对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服务需求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2010年-2012年出台发布的社会工作相关政策为主,选用政策的截止日期为2012年11月。此文载于王杰秀、邹文开:《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2011-2012)》,社科文献出版社,2013年8月。 ??邹学银,江苏人,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工作、社会政策; 卢磊,安徽人,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硕士,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MSW 教育中心实务督导,研究方向:社会工作、社会政策和民间组织及其跨界合作。

对社会工作的认识

社会工作专业的认识 社会工作通俗讲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他的主体是社会,主要目标是服务社会上的人。它帮助服务的对象主要是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留守儿童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社会人因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社会工作的主要是通过开展社区服务,来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从而实现社会工作的最终目标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范畴不仅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还包括移风易俗等社会改造方面的工作。因此,在我国的社会工作的课程设计、专业要求和理论框架方面涉及面相对较宽泛,服务范围也比较广泛。 社会工作起源于英国工业化时期的贫民救济或慈善事业。社会工作是伴随英国工业化引发的社会问题而产生的,欧美等工业化先行国家解决社会问题的理念和方法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奠定了实践基础。大家都知道在欧美贫民救济和慈善事业多半是有教会和庄园主个人组织的。随着工业革命和社会的发展这种多半由教会或私人举办的、无组织的救济和慈善活动,逐渐演变成了有组织的社会救济和社会服务,经过长时间的时间和积累其就逐渐成为了全国性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因此,在国际社会上社会工作通常是以多种方式帮助人类与环境进行着多样化、复杂的交流的一项工作。在国际上社会工作的宗旨是促进人类发展全部潜能,丰富人类的生活并阻止人类功能失调。职业社会工作主要是专注于问题的解决和变化。在国际社会的定义中社会工作者们正是社会变迁、个人生活、家庭与社区生活进步的代理人。社会工作是一个融合价值观、理论与实践的多维系统,这个系统既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协调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统一。 在文章的开头我详细介绍了什么是社会工作,接下来我将和大家进一步探讨一下我们的大学为什么要设立社会工作这门专业?为什么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上要成立社工组织?社会工作者对我们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我们带着这三个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大家都知道大学教育是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由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们现在的社会出现了很多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之间的问题。因此,部分大学就

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研究

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研究 摘要:社会工作是一类制度化的助人专业与职业, 近几年来,我国开始逐渐重视社 会工作的发展。经过初期对欧美国家社会工作的学习,我们必须探究本土化的社 会工作发展路径,最终构建一种符合我国实际的本土化的社会工作模式。 关键词:社会工作;发展;路径 社会工作,是一项制度化的以助人为目的的工作,其对于改善社会管理机制以及 完善社会治理方式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社会工作的 发展。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2010-2020)》把社会工作者列为 未来急需的六大人才之一;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大力推进了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进程。在这一系列有利政策的推动之下,我国的社会工作呈现出“后来居上”的发展趋势,因此,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路径的研究也成为了关键性的 课题。 一、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我国的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不同于欧美国家的发展路径,欧美国家是“先有实践,后有教育”的形式,是一种由下而上的路径。而我国则是“先有教育,后有实践”的形式,是一种由上而下的路径。我们可以大体上将我国的社会工作发展分为两个 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80年代中到90年代末,这一时期是教育层面的发展。这一阶段 正是我国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社会转型引起了许多的社会矛盾与各种问题,作 为外来事物的社会工作在处理转型期间的社会矛盾与各种问题时被寄予了非常高 的期望。所以,部分对社会问题较为敏感的教育从业者,有着一种专业理想主义 的色彩。在他们的努力之下,部分大学逐渐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培养了大批社会 工作专业的学生,社会工作教育开始逐渐发展起来。但是,这种发展一定程度上 存在着过于复制和照搬欧美社会工作形式的缺陷。 第二个阶段,从21世纪初到今天,这一时期是职业层面的发展。在政府的强力 推动之下,社会工作逐步从教育层面发展到职业层面,许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 始创建。许多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开始意识到欧美国家的社会工作理论同中国实 际遇到的问题有不符合的情况,所以,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开始变成更关注的课题。 二、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路径的研究 研究了中国社会工作的两个发展阶段,在此试着提出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 第一,检查我国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把社会工作发展重点专注到本 土性社会工作发展上来。摆脱前期机械模仿欧美国家社会工作的方式,积极拓展 欧美国家社会工作与中国实际问题的沟通与交流,消除两者之间“专业与非专业” 的对立性。以中国实际问题为重点发展,吸收并汇集欧美国家已经成熟的社会工 作模式,形成互补,发展本土化社会工作形式的探究。 第二,把本土化社会工作创建成一门具有专业性以及科学性的理论体系,深挖、 提取和构建其存在的根本,重点包括哲学理论、社会价值、知识体系、伦理到的、角色分配和实务操作等。一般来讲,我们并没有把本土化社会工作看作是一种科 学或者专业,原因在于我们常常忽略归纳其存在的理论基础,造成缺乏体系性和 传递性,最终呈现的是片段化和分散化的特征。综上所述,发展本土化社会工作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系统归纳其存在的理论基础。

个案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个案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及面对的挑战 朱华13社工春1322001200565 内容摘要 个案社会工作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个案社会工作在获得了新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探究个案社会工作,为其有序开展提供一些建议,具有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个案社会工作;发展;挑战 个案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个人或家庭,其目标是协助服务对象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或矛盾,促进服务对象更好地发挥社会功能。目前,个案社会工作已近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个案社会工作概述 (一)个案社会工作的内涵,个案社会工作是一种从个人或家庭的改变着手,以良好工作关系为基础,以专业价值为引导,综合运用个人发展和人际关系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开展的个别化服务,帮助个人或家庭预防和解决有关问题,促进个人或家庭发展的社会工作方式。个案社会工作强调助人自助,协助服务对象应对问题,和服务对象共同分析、解决问题,恢复与培养服务对象的自助能力,个案社会工作是一个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注重信息交流和有效互助,社会个案工作者需要灵活运用沟通交流技巧,和服务对象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从而实现工作双方的互动,有效地协助服务对象,个案社会工作就是要找出服务对象的问题根源,引导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培养服务对象的自主能力,帮助服务对象建立健康的人格,从而激发个体潜能,扩大社会福利。 (二)个案社会工作的要素。个案社会工作主要包括七大要素:价值理念、服务对象、个案工作者、问题、专业关系、环境和机构。个案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是承认人的独特性和价值,尊重人的个性。这种价值理念是个案社会工作的灵魂与思想基础,是开展个案社会工作的行动指南。个案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是个人或家庭,个案工作者是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内,受过专业训练的对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人员。通常一个好的社会个案工作者需要具有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需要数量掌握人际关系处理技巧,需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个案社会工作中的问题是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共同关注的事件或矛盾,问题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服务对象的内在需要。专注关系贯穿于社会个案工作的整个过程当中,良好的专业关系有助于实现个案关系的目标。个案社会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社区、家庭中开展的,开展社会个案工作时必须将服务对象放入具体的环境中进行分析,以找准具体工作的突破口与方向。 二、个案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等多方面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成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人际关系、心理等多种压力,一些社会局部矛盾不断产生,增加了社会成员之间的冲突与纠纷。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不断强调个案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地

浅析中国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浅析中国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摘要:从八十年代中国恢复社会工作教育以来,社会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社会工作还面临着种种挑战,我们必须从本质上认识这些困难和挑战,找出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开发出一条适合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的中国之路。 关键词:社会工作;实务能力;职业化;专业化;督导与评估 一、中国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挑战 中国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之后,目前正处于一个黄金发展期。但作为一个新兴的职业和专业,中国社会工作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困境,充满着许多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是中国在社会工作起步阶段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通过进一步的发展才能逐步解决。 (一)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实务能力培养之间的脱节 尽管目前我国有200多所大学在提供从中等职业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等不同层次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培训,但从学生的实务能力来看,每年培养的数以万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中,其所接受的专业教育难以满足学生和社会工作机构不断提高的实务能力的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一个有效的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环节。出现这种情况一是源于大量的社会工作教师是从其他专业刚刚转行过来,不仅缺乏社会工作理论素养,也缺乏对社会工作实习环节的基本了解;二是源于专业的社会工作事务机构数量有限,难以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实习场所和督导,许多应该在专业教育阶段完成的任务都推迟到社工机构去完成。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实务能力培养的脱节不仅使学生毕业以后难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而且也加重了社会工作实务机构的负担,挫伤了实务机构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需求的信心。 (二)社会工作发展中政府主导有余而民间参与相对不足 由于当代中国社会工作的重建和发展首先得益于政府的重视和推动,因此从一开始它就搭上了政府强力推进的深刻印记。从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制度

我国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内容和体系及社会政策的发展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我国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内容和体系及社会政策的发展考试试题及答案 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18小题.每题1.0分,共18.0分。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在欧美国家中,最早通过法令规定星期日为休息日,并限制童工、女工工作时间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德国于1889年颁布了《伤残和养老金保险法》,规定70岁以上的人可以获得养老金,伤残者可以获得伤残救济金,此外,还以法令规定了工人星期日休息,并限制童工、女工的最长工作时间。 第2题 我国社会政策正从过去的“城乡二元社会政策结构”转向“( )的社会政策模式”。 A.城乡一体化 B.城乡差别 C.全国统一 D.东西部统一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我国社会政策正在从过去的“城乡二元社会政策结构”转向“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政策模式”。通过不断加强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而缩小城乡之间福利水平的差距;建立起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服

务等方面的制度协调;将城市中外来劳动者和失地农民等纳入到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中,逐步建立起城乡统一的社会政策体系。 第3题 政府侧重向社会宣布政府的政策方向、原则及内容,其形式通常是以( )方式发布。 A.通知 B.意见 C.白皮书 D.公告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党和政府的政策文件形式多样化,但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党和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向其下级组织下达政策指令,要求下级组织按照上级政府或其职能部门的要求办理某类公共事务,或者为下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工作提供指导原则。此类文件常常以“通知”、“意见”等文件方式下发,有时候也以对下级上报请示文件的“批复”等信函的方式下发。另外一类则更侧重向社会宣布政府的政策方向、原则及内容,其形式常常是以“白皮书”等方式发布。还有一类政策文件既针对其下属组织及部门,又面向社会,这类文件常常是以“决定”、“公告”等方式发布。 第4题 下列各项属于我国现阶段社会工作的法规体系的是( )。 A.地方性法规 B.地方行政法规 C.地方规范性文件 D.中央与地方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