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理念与安全行为

安全理念与安全行为

安全理念与安全行为
安全理念与安全行为

安全理念与安全行为

杜邦公司在生产业务不断发展的同时,在职业安全和健康上也保持着卓越表现。根据2001年的统计,杜邦属下的370个工厂和部门中,80%没有发生过工伤病假及安全事故。至少50%的工厂没有出现过工业伤害纪录,有20%的工厂超过10年以上没有发生过安全伤害记录。杜邦公司安全管理的历史与安全文化

1811年,建立第一套安全章程,强调各级生产管理者对安全负责和员工的参与。该制度演变为如今的高级管理者对安全负责的“有感领导”;1912年,开始安全数据统计;

19世纪40年代,提出“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理念”;

19世纪50年代,推出工作外安全预防方案和安全数据统计,直至提出零伤害、零疾病、零事故的目标。深信所有的职业伤害与疾病、安全和环保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此外也特别努力地推动员工非工作时间的安全。如今在杜邦,安全、健康和环保被认为是业务蓬勃发展的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杜邦公司200年来形成的企业安全文化即:杜邦把安全、健康和环境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之一,每位员工不仅对自己的安全负责,而且也要对同事的安全负责。

杜邦公司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同阶段,对企业和员工安全行为总结出了如下特征

第一阶段:自然本能反应

处在该阶段时企业和员工对安全的重视仅仅是一种自然本能保护的反应,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为:依靠人的本能,没有或很少有安全的预防意识;以服从为目标,员工对安全是一种被动的服从;各级管理层认为安全仅仅是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经理的责任;缺少高级管理层的参与。

第二阶段:依赖严格的监督

处在该阶段时企业已建立起必要的安全管理系统和规章制度,各级管理层对安全责任作出了承诺,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往往是被动的,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为:各级管理层对安全责任作出承诺;安全是员工受雇佣的条件,违反安全规章的行为可能导致被解雇;员工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仅仅是害怕被解雇或受到处罚;员工执行安全规章制度是被动的;各级管理层监督和控制安全,反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和制定具体的安全目标;企业把安全视为一种价值;管理层和员工参加安全培训。

第三阶段:独立自主管理

此时,企业已具有良好的安全管理及其体系,安全获得各管理层的承诺,各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具备良好的安全管理技巧、能力以及安全意识,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为:员工具备熟练的安全知识,按规章制度进行生产;安全意识深入员工之心;把安全作为个人价值的一部分;安全不但是为自己,也是为家庭和亲人;安全无时不在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中;把安全视为个人成就。

第四阶段:互助团队管理

表现的安全行为特征为:员工不但自己遵守而且帮助别人助手各项规章制度,不但观察自己岗位上而且留心他人岗位上的不安全行为和条件;员工将自己的安全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其他同事;关心其他员工,关注其他员工的异常情绪变化,提醒安全操作;员工将安全作为一项集体荣誉。

安全文化的结构与功能(标准版)

安全文化的结构与功能(标准 版) Safety culture is to establish a safe, reliable, harmonious and coordinated environment and a safety system for matching opera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982

安全文化的结构与功能(标准版) 一、安全文化的结构 安全文化体现为人类群体生活及生产中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合,这一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就是人类在从事生活及生产活动中“安全第一”。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安全文化的内涵作出不同的归纳和分类,例如,从其功能上划分,可以将其分为生活安全文化、体育安全文化、科研安全文化、生产安全文化等,而每一类又可以作出更详细的划分,譬如生产安全文化又可以分为采矿安全文化、化工安全文化、核安全文化等。 这里从安全文化建设工程的角度将安全文化分为基础安全文化与专业安全文化两大类。 基础安全文化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普遍具备的,也可以称

为社会安全文化,它主要是指人类生活过程中应具备的安全文化知识与技能,包括起居安全、煤气安全、电器安全、交通安全、防火灭火等各个方面安全知识、避免事故的行为方式和事故中逃生与救援方法等。 专业安全文化是指各种技术专业中的安全文化,各种专业活动多是以企业的组织形式进行,因此也可以称为企业安全文化。在不同的专门技术、不同的研究领域中有着不同的技术装备、工艺方法、作业环境及操作技艺,因此各专业有着不同的安全科学知识、安全工程技术及安全管理方法。 基础安全文化是专业安全文化建立的基础,而专业安全文化又推动着基础安全文化的提高和发展。 不论基础安全文化还是专业安全文化,都具有表层与理层两重结构。 表层是指安全文化的表象层,它是各种意义明确、内容具体的行为规范和标准构成的文化表象,也可以称为表现层。表层结构由立约和非立约两类内容组成:立约类是指那些用上定的形式(例如;

安全文化常识_1

安全文化常识 安全文化的目的是在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条件下,使人类生活、工作地更加安全和健康。而安全和健康的实现离不开人们对安全健康的珍惜与重视,并使自己的一举一动,符合安全健康的行为规范要求。人们通过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安全文化的教养和熏陶,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质,预防事故发生、保障生活质量,这就是被一部分人认为的安全文化的本质。 (1)安全文化的形态体系 从文化的形态来说,安全文化的范畴包涵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安全观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精神层,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管理文化是安全文化的制度层,安全物态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物质层。 ①安全观念文化。主要是指决策者和大众共同接受的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安全价值标准。安全观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和提高安全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态文化的基础和原因。当代,需要建立的安全观念文化是:预防为主的观念;安全也是生产力的观点;安全第一的观点;安全就是效益的观点;安全性是生活质量的观点;风险最小化的观点;最适安全性的观点;安全超前的观点;安全管理科学化的观点等。同时还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保险防范的意识;防患未然的意识等。 ②安全行为文化。指在安全观念文化指导下,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表现。行为文化既是观念

文化的反映,同时又作用和改变观念文化。现代工业化社会,需要发展的安全行为文化是:进行科学的安全思维;强化高质量的安全学习;执行严格的安全规范;进行科学的安全领导和指挥;掌握必需的应急自救技能;进行合理的安全操作等。 ③安全管理(制度)文化。安全管理文化是企业行为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放在专门的地位来探讨。管理文化指对社会组织(或企业)和组织人员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和作用,它集中体现观念文化和物质文化对领导和员工的要求。安全管理文化的建设包括从建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制意识,端正法制态度,到科学地制定法规、标准和规章,以及严格的执法程序和自觉的执法行为等。同时,安全管理文化建设还包括行政手段的改善和合理化;经济手段的建立与强化等。 ④安全物态文化。安全物态文化是安全文化的表层部分,它是形成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条件。从安全物质文化中往往能体现出组织或企业领导的安全认识和态度,反映出企业安全管理的理念和哲学,折射出安全行为文化的成效。所以说物质是文化的体现,又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物态文化体现在:一是人类技术和生活方式与生产工艺的本质安全性;二是生产和生活中所使用的技术和工具等人造物及与自然相适应的有关的安全装置、仪器、工具等物态本身的安全条件和安全可靠性。 (2)安全文化的对象体系 文化是针对具体的人来说的,是对某一特定的对象来衡量的。除了对

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

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 2008年我矿安全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强基固本,以实现安全生产为目标,以“一通三防”和防突为重点,以实施安全管理层次化、创建特色化和质量标准化为手段,以安全培训、安全投入和科技兴农为基础,切实做到安全措施、现场管理、干部值班带班、监督检查、责任追究“五到位”,着力构建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全矿安全生产稳定健康发展。 其中一项主要措施是创建具有五矿特色的安全文化。把安全文化融入到安全管理中,坚持文化铸魂,从理念引领,行为养成、打造一流执行力入手,塑造本质安全人,打造本质安全岗。这里我主要谈谈安全文化中的本质安全问题。 本质安全,就是通过人、物、系统制度的安全可靠与统一,最终实现矿井恒久性安全的目标。我们知道,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煤矿安全规程》里面有个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的概念,把这个理念导入、演绎并扩展为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体现了安全思想的新境界,安全管理的新视野和安全目标的高定位。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煤炭企业属于高危行业,发生事故是必然的,不发生事故是偶然的。现在提出本质安全的目标,就是要求职工在工作中处处按标准、规程作业,把安全事故降到最

低,直至实现零事故。 本质安全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人的安全可靠性。不论在何种作业环境和条件下,都能按规程操作,杜绝“三违”,实现个体安全。二是物的安全可靠性。不论在动态还是静态过程中,物始终处在能够安全运行的状态。三是系统安全的可靠性。在日常的安全生产中,形成“人机互补、人机制约”的安全系统,不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而发生重大事故。四是制度规范,管理科学,杜绝管理失误。 实现本质安全的重点之一是塑造本质型安全人,这也是我们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中安全文化的重要内容。人是安全开采的主导因素,煤矿事故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低素质的人,只有用安全文化启迪和教化,塑造具有科学知识和正确思维方法的高素质的人,才能掌握安全开采的主动权。人的行为的处于安全开采的基础地位,相对于设备、制度等方面,人的行为的不确定性是安全中的一个极大的变数。安全工程专家海因里希说过,88%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中国煤矿事故当中,人的因素几乎达到90%。人是文化的主要载体,因此,塑造本质型安全人的过程也是培育安全文化的过程。 我们所要塑造的本质型安全人,就是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人。想安全就是职工具有强烈的自主安全意识;会安全就是职工具有驾御安全的熟练技能;能安全就是环境本身能够有效地保障安全。

必知的八种安全工作理念

必知的八种安全工作理念 安全工作的理念决定员工的行为,员工的日常行为会形成员工的工作习惯,良好的工作习惯会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指数;安全工作需要领导重视、全员全过程参与,需要营造良好的安全工作环境,来达到安全工作的目标。 一、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工作是一项细微化的系统工程,安全工作没有小事可言,自认为没事的时候最容易出现事故。追溯其原因在于安全意识的松懈和安全行为的放纵;每起伤害事故的原因追究起来都感觉很简单,“三违”行为是伤害事故的元凶;安全工作不仅需要有健全的安全制度做支持,更需要各层级对安全制度有完美的执行力,任何一次对安全工作的疏忽都可能连锁引发一次伤害事故;企业应充分利用舆论宣传工具或开展各种形式的沟通与交流活动,让安全工作无小事的理念深植于每名员工的心中,并付诸行动之上,岗位有隐患岗位及时发现,现场有危险现场人人防范,集中优势资源实时治理与控制隐患,形成人人关注安全的良性化工作氛围,进而降低伤害事故的发生概率和伤害事故的伤害程度。 二、小失误决定成败。评价安全工作的绩效不在于过程而在于结果,一次小失误或一次小纰漏便有可能引发一起重大伤害事故,便可能使安全工作满盘皆输;安全工作需要追求尽善尽美,需要超前布控所有可能出现的纰漏及危险源点,任何一次管理纰漏都可能是造成事故的导火索,任何一次微小的失误都可能是造成安全工作绩效归零的重磅

炸弹;企业安全工作者应运用安全理论,结合企业的现场安全状态,超前制订相应的安全预案及安全措施。务实地予以实施及评价总结,掌握本企业安全工作的基本规律,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杜绝小失误的发生,进而保证企业安全工作整体水平不断上台阶。 三、人是最大的隐患。安全工作“以人为本”。安全工作的出发点是保证人人都安全,避免受到意外伤害事故;落脚点是人人都应保证安全工作有序运行,禁止“三违”行为的发生;广义的隐患包括许多内容,其中人是最大的隐患,事故的发生与人的失误有直接的线性链接关系;企业应对人的失误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通过提醒、警戒、惩罚等模式,对个体的失误行为进行有效地控制;通过责任连带、区域管理、责任追究等模式,对人的失误行为进行管理控制;企业应强化与细化班组安全建设,将“人是最大的隐患”的理念层层分解落实到每名员工的头脑中,强化个体的自我防范意识及防范伤害事故的能力,进一步降低伤害事故的发生频次。 四、风险需动态监控。企业时时处处都有风险,时时处处都有能量的非预期逸散,风险是动态的、可变化的,不能以静止的观点来辨识危险源点;安全工作者需要与全体员工开展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转变员工的安全工作理念。使员工能够对风险程度进行预知与预测,以结果思维的方式来模拟风险的变化趋势和事故的伤害程度,制订有效的防范措施控制危险源的激发条件,班组应落实好班前安全提醒制、班中安全联防制及班后安全总结制,以此来对安全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

安全心理学与事故预防

安全心理学与事故预防 一、安全心理学 安全心理学是以研究如何减少生产事故为目的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研究生产过程中人的知觉规律,通过对事故人的心理状态分析,提出加强安全教育,采取有效安全措施,预防容易使人产生不正常的心理反应和错误操作行为的主客观因素,保证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发生事故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人们的心理因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统计资料表明,在工业企业内所发生的大量事故中, 70%~75%是由于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发生错误或违章操作引起的。而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又同人的不安全行为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应用安全心理学研究操作人员在作业现场的心理状态是十分必要的。 二、影响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 影响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包括个性、注意、需要与动机、情绪等方面,简述如下: 1.个性。个性是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和经常的特征,是一个全部品质和经历的总和。心理学把人的个性分为能力、性格和气质三个方面。人的个性形成,主要取决于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经历不同,所以个性各不相同。例如,有的人善于学习,掌握科学技术和生产技能较迅速;有的人工作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有的人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有的人沉着、稳重、老练,有的人则轻浮、急躁、冒失。个性的差异对安全生产的影响,表现为操作人员的反应速度、手脚的灵巧程度和视力、体力等能力方面,性

格、气质对安全生产的影响表现为是否适应工作的需要。有时由于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在操作时表现为力不从心、失去配合、操作失误、冒险操作等而造成事故。 2.注意。人的“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由于“注意”,人才能够清晰地反映周围现实中的一些事物,而避开其余事故。 就操作人员来说,“注意”可分为两类,即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既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加任何努力。它是由周围的环境变化引起的。如强烈的光线、巨大的声响、浓郁的气味、新奇的外形等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的“注意”,必要时还需要经过人的主观努力。例如,操作人员在现场进行作业时,多检查设备、操纵机器、观察各种显示器和周围环境,这是有意识的“注意”。 在劳动过程中,需要人们善于把自己的“注意”有意地集中并保持在作业上,并且要控制无意的“注意”,不为某些事物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即使身体疲倦了,还要强迫自己“注意”,否则,非常容易发生事故。 3.需要与动机。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影响行为,要激发人的工作动机,就必须深入了解和研究的需要。只有不断地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才能有效地激发人的内在动机,引起人的自学行为。这就要求我们的各项管理工作,要贯穿于人们从需要→动机→行为→满足新的需要→新的动机→新的行为全过程中。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就是试图揭示需要规律如图所示。他把需要分为5种,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由物质向精神发展。在某一特定时记

安全文化之安全行为规范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464 安全文化之安全行为规范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安全文化之安全行为规范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安全文明施工行为规范 1、施工现场:进入现场,务必安全;安全事项,务必牢记;劳保用品,规范穿戴;随身工具,检验合格;安全三宝,准确使用;杜绝违章,按规操作;交叉作业,相互关照;安全装置,定期维护;安全隐患,及时排除;四不伤害,互保平安。 2、文明施工:关爱环境,预防污染;定置管理,场地整齐;洁净施工,工完料净;保护成品,爱护设备。 3、安全管理人员:奉公守法,忠于职守;办事公道,作风正派;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学习创新,文明待人;优质服务,严格管理;深入实际,踏踏实实。 4、现场安全生产纪律: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安全帽戴帽扣带;高处作业,无安全设施的系好安全带;不准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电动机械设备接地和防雷;非机械人员严禁使用和玩弄电器;吊装机械设备必须完好,吊臂下方及回转半径内不准站人。 二、过程控制行为规范

安全心理学与事故预防

安全心理学与事故预防 摘要:本文介绍了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对事故预防的意义,提出应用安全心理学的原理、规律和方法去解决劳动生产过程中与人的心理活动有关的安全问题,从安全心里学的角度研究人在安全管理和劳动生产过程中各种与事故有关的心理现象,研究人对安全的认识,人的情感以及事故关系,探讨事故发生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心理状态,使人们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解释,并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克服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从心里学的角度提出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从而提高安全管理,预防和防止事故的发生。关键词:安全心理学;事故;防范;疲劳 1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安全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生产单位必须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预防和遏制各类事故发生,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我国安全事故大多是人为事故,与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低有极大的关系,也与不重视人、不尊重人、不了解人的心理行为特点有着非常大的联系。但是,我们以往培养的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基本上不接触安全心理学的知识,也就不太了解运用这些知识改善安全生产条件,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因此,使得这些学生在日后的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中,难以很好地解决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各类事故以及隐患。而脱离了人的因素的安全管理由于存在巨大缺陷,就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2事故发生的原因 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可分为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两个方面。人的因素有疲劳、情绪波动、不注意、判断错误、人事关系等。物的因素如设备发生故障、仪器失灵以及工作条件不良等。物的因素之所以导致事故,又与人的管理不善、维护不良等有关。因此,在人和物这两个因素中,人的因素是主要的、大量的。在生产越来越自动化的情况下,人的劳动由具体操作向感知判断转换,由技能向技术转换,由动向静转换,人的因素就更显得突出。据研究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人的因素在苏联约占60~90%;在日本要占70%。美国的汽车交通事故90%是由人的差错造成的。美国三厘岛核电站的事故也主要由操作人员的差错造成。 3事故与人的关系 对事故肇事者个人因素,包括智力、年龄、性别、工作经验、情绪状态、个性、身体条件等的研究表明,智力与事故的发生率并不呈负相关关系。智力高者在从事较为一般的工作时有时也会发生事故;而智力低者在从事智力要求较低的

安全行为与安全文化(通用版)

安全行为与安全文化(通用版) Safety culture is to establish a safe, reliable, harmonious and coordinated environment and a safety system for matching opera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53

安全行为与安全文化(通用版) 行为是文化的表现,也是文化引导的结果。安全行为文化是安全文化的重要方面,也是建设安全文化的主要目标。 安全行为与事故关系密切,专家对现代工业事故的研究表明:70%以上的事故原因与人的因素相关。即人通过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地与事故发生联系。安全行为科学就是揭示这一联系和规律的科学。 通过对事故规律的研究,人们已认识到:生产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以激励安全行为,避免和克服不安全行为,对于预防事故有重作用和积极的意义。由于人的行为千差万别,影响人的行为安全的因素也多种多样: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安全行为表现,不同的人在同一条件下也会有各种不同的安全行为表现。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

就是要从复杂纷纭的现象中揭示人的安全行为规律,以便有效地预测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使作业者能按照规定的生产和操作要求活动、行事,以符合社会生活的需要,更好地保护自身,促进和保障生产的发展和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生活和生产的正常秩序。 安全行为科学把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人类学、文化学、经济学、语言学、法律学等多学科基础理论应用到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的活动之中,为保障人类安全、健康和安全生产服务的一门应用性科学。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企业或组织中的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安全行为现象,主要研究的对象是个体安全行为、群体安全行为和领导安全行为等方面的理论和控制方法。 个体安全行为的研究就是要揭示出个体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研究其心理、生理对行为的影响规律,以达到控制和调整人的行为的目的。分析和研究个体安全心理规律,对于了解安全行为、控制和调整管理安全行为是很重要的,这也安全管理是最基础的工作。

根植安全理念 养成安全行为,打造特色安全文化(最新版)

Advocating a safety culture is to make human life and work safer and healthier under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condition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根植安全理念养成安全行为,打造特色安全文化(最新版)

根植安全理念养成安全行为,打造特色安全 文化(最新版) 导语:倡导安全文化的目的是在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条件下,使人类生活、工作地更加安全和健康。而安全和健康的实现离不开人们对安全健康的珍惜与重视,并使自己的一举一动,符合安全健康的行为规范要求。 作为煤矿企业,安全是头等大事,没有了安全,一切都无从谈起。然而要想长治久安,就要用文化统领安全,只有培育出优秀的安全文化,才具备了制胜的法宝。基于这一理念,山东丰源赵坡煤矿在多年的安全生产过程中始终把“安全文化建设”做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不断总结、提炼、塑造出富有本矿特色的安全文化。 “以人为本、安全至上”、“职工生命高于天,安全责任重于山”、“安全为了生产,生产为了安全,没有安全就不会有生产”、“安全投入没有量的限制,该投入的就投入,就高不就低,宁愿多花一万元,不能少花一块钱”、“安全工作再充分也不过分”、“人人都安全员”、“所有的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等等,每一个安全理念都是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沉淀下来的。为了使干部职工牢固确立这些安全理念,根植于内心深处,并使之转化为安全行为,我们在全员中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且把“主题教育”

人的心理对安全行为的影响与控制对策

人的心理对安全行为的影响与控制对策石油化工的生产过程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的特点,生产、检维修操作也具有复杂、多工种同时作业、立体交叉作业多的特点,特别是直接作业环节容易发生事故。从石化行业各类事故的特点来看,属于“三违”事故的每年都要占相当大的比例,而“三违”事故的根源都可追溯到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影响。为了控制这类事故的发生,研究人的心理对安全行为的影响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引导,从而指导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石油化工事故成因中的人为因素 1.事故成因与人的关系 在事故成因的各要素中,人是主要因素。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控制的客体,既要靠人去管理,又要对人进行控制。所以,减少和杜绝“三违”事故就是要对人进行管理。 人的行为是受心理意识支配的。事故与人的心理和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人有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安全工作状态,如果每个人都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熟练掌握了本单位、本岗位的科学知识、操作技能,明确了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清醒地认识到了本岗位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发生事故的危害性,就能有效地控制、减少甚至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2.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由于每个人的生理特征、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不同,所处的地位以及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等等,每个人的心理过程都具有自身的特点。

从石油化工生产中火灾爆炸、设备事故、人身伤害事故、责任事故等的安全控制来说,人的不安全行为往往是受消极被动的因素影响而产生的。 人的安全行为,同样基于人的心理作用,往往是在主动积极因素的影响下,达到控制火灾爆炸、设备事故、人身伤害事故、责任事故的目的。由于人受到主动积极因素的影响,使人产生安全需要,引起正确的动机,有了安全行为,从而去实现控制事故发生的目的。 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说明人的心理是可以预测的,人的行为也是可以引导的,从这点出发,在石油化工安全管理中强调激发人的内在动力,施加对人的主动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3.影响人不安全心理和行为的因素 人的心理状态与受到的影响密切相关。因为人不是独自存在的,不可能脱离现实社会。因此,任何社会现象都会在每个人的心理上得到反映。人有行动自由,所以人的活动易受环境条件所造成的心理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受企业管理水平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企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劳动环境、劳动组织等方面,都容易对企业职工产生较大影响。如果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高,劳动环境舒适,劳动组织合理,就会使职工对本岗位产生兴趣,激发职工对工作的热爱、对事业的信心,从而增强安全责任感。这对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如果企业领导重视安全生产,并将其融入到全面的企业管理中,也会取得企业的良好发展。对于石化企业,用“安全第一”的思想指导企业的安全管理是极其重要的。为了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安

关于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建设

关于安全管理与安全文 化建设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关于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安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安全理念和行为准则,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组织体系。去年以来,在**电网公司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动电网安全文化的建设的倡导下,公司把安全文化建设当作安全生产领域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结合南网安全生产“一号令”的规定,坚持突出以人为本,从安全生产的本质要素抓起,强化员工安全意识,规范员工作业行为,优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机制,举安全工作使命之旗,铸安全文化理念之魂,强安全行为规范之基,将安全文化植入安全管理之中。通过加强安全制度建设、人员培训、加大安全检查力度等措施,营造了“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通过全体员工的努力,公司安全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实现了全年安全工作的目标,安全、优质、高效地安装投产九台机组共计270 万千瓦。 由此可见,一个企业的安全管理是否到位,安全文化氛围的营造是否浓厚,这与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的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安全管理是企业的永恒主题,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因此,我们在强化安全管理和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中,必须把握好和处理好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建设的关系。

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建设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但安全文化不是纯粹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制定措施、组织实施、购置设施、指挥协调、过程控制、总结评价等有投入、有产出、有目标、有实践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主要通过制度的约束力强制职工“要我安全”。而安全文化则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和背景,是企业共识的理念和精神支柱,是全体职工共同遵守的安全行为规范,主要通过职工自我的执行力主动意识“我要安全”。在约束力和执行力“两力”的作用下,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达到有机的统一,安全管理提炼了安全文化,丰富了安全文化的内容和理念,而安全文化又促进了安全管理,推进了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创新,营造了一种全新的“以人为本,关爱健康”的安全氛围。 进行现代化的安全管理,需要先进的安全理念为指导,只有对安全理念有着正确的理解和认识,我们的安全管理活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跃上了一个新台阶。现代安全管理离不开如下安全理念文化: “安全第一”的哲学观。在思想认识上安全高于其他工作;在组织机构上安全权威大于其他部门;在资金安排上,安全重视程度重于其他工作所需的资金;在知识更新上,安全知识先于其他知识培训和学习;当安全与生产、安全与经济、安全与效益发生矛盾时,应先亮安全之绿灯。这就如《企业工会工作条例》第39条所规定:“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情况,工会有权组织职工撤离现场。”

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防治理念和行为准则(新增)

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防治理念和行为准则为确保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得到有效实施,公司倡导“珍爱生命、我要安全”的核心安全理念,要求各层次管理人员: 1、认真履行岗位安全责任,为企业安全负责、为部门安全负责、为工友安全负责、为自己安全负责、为个人家庭幸福负责。 2、自觉遵守国家、行业和公司的各种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规章、制度、规定。要坚决与“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三大敌人做斗争;努力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3、遵守消防安全管理的各项法律、规章、制度、规定,积极学习灭火与火场逃生知识,熟悉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和逃生线路,保持消防器材清洁完好。 4、遵守生产中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各项操作规程、规定,不准疲劳作业、不准酒后作业、禁止不懂操作规定盲目作业,不得将机械设备借予无资格、未经公司准许的人员操作。操作机器设备中或正在检查、检修、检测中不准接打手机、看信息。 5、日常工作中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不盲目作业、不违反劳动纪律。特别是动火作业、高处作业、密闭空间作业、对人体有害、对公司财物有损害等特殊环境场所作业时,必须执行审批程序,设立监护人,保证作业安全,并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6、服从管理,听从正确指挥;有权拒绝错误指挥。工作中不准许抱有侥幸心理,不准为省时省力采取不符合规定的简易方法处置。紧急情况简易处置,必须有专人看护并及时修正,避免发生意外事

故。 7、支持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上级安全生产监察部门的督导工作,积极接受安全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对自己不安全行为的批评和建议并及时改正。不准许抱有抵触心理,更不允许采取打击、报复安全管理人员和其他指出自己不安全行为的人员。 8、及时提醒同事注意安全,主动制止同事的不安全行为,对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9、自觉接受公司、部门、班组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自觉执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要求的各种安全措施,积极参加公司举办的各种安全培训和安全学习、安全活动、事故应急演练,掌握作业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10、积极参与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和谐的安全生产氛围,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安全价值观。 11、必须站在“人本”的高度去审视安全生产工作。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公司首要的核心价值观。在安全工作方面,把职工的生命健康作为我公司最大的财富,把安全作为我公司最大的效益来看待。 12、必须从满足职工的安全需求出发抓安全。把不断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作为公司的重要使命。 13、必须以开放的观念推进安全工作。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安全管理经验,消化吸收,为我所用。

安全心理学与人的行为

安全心理学与人的行为 一般地说,发生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外因(即物的不安全因素)包括设备情况、安全措施、保护用品、环境条件等。内因(即人的不安全因素)包括操作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精神状态、心理活动等。目前,对于事故的防范,人们更多地关注于对外因的研究和分析,从而采取了许多有效的防范措施,这为减少事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我们对内因的关注和研究还比较欠缺。事实上,由于人为因素而引起的事故要占到事故总数的80%以上,而其中“三违”更是占60%左右。因此,通过研究和分析人的行为和心理,采取必要的手段或措施规范人的行为与心理显得非常迫切,这对于减少事故的发生是有利的,作为科学管理的一部分,也是推行HSE管理所必须的。 许多因“三违”而发生的事故报告在采取的措施方面都免不了这样的文字:加强管理,严格考核,杜绝违章。事实上,事故发生后,在一段时间内“三违”现象确实有所减少,但过不了多久就会反弹。为杜绝“三违”现象,我们在管理上,在考核上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没有从人的行为、心理上进行研究,这是片面的,从而造成了狠抓“三违”而“三违”却屡禁不止的怪圈。是什么造成了“三违”呢?我们有时侯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在同样的作业环境下,为什么有些人很少出差错而有些人却经常出差错甚至导致了事故的发生?还有,同样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或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会有不同的行为方式,有时侯很认真,有时侯却比较马虎?这些,都与安全心理学息息相关。

安全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由于人的行为是受人的心理支配的,因此,对人的行为的研究可以归类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分支。本文就人的心理对人的HSE行为的影响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人的不理智行为的心理分析 分析“三违”现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清楚规章制度而违章,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和培训解决,另一类是明知故犯,绝大部分“三违”属于这一类。造成人的不理智行为的心理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侥幸心理 人们产生侥幸心理的原因,一是错误的经验。如果在经常违章的情况下,事故从未发生过或很少发生,人们心理上的危险感觉就会减弱,因而产生麻痹心理,助长了违章行为的发生从而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二是受事故低概率的思想的影响。现实工作中,事故发生的总量是巨大的,但事故发生的概率却较低,据统计,约5000次违章导致一次轻伤事故,约60000次违章导致一次重伤事故,约300000次违章导致一次死亡事故。假设每一次违章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谁还会违章呢?我们每天都有大量的违章,而事故却很少发生,于是侥幸心理就起了作用。有许多人闯红灯,但死的人终归是极少数。人们总自以为是的认为尽管自己违章,但事故不会轻易降临到自己头上,于是违章不断,当然,事故也不断。 2、省事心理 省事心理是人类在长期生活中养成的一种心理习惯,人们总希望

四种安全文化定义分析

四种安全文化定义分析 安全文化是文化的一个分支,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安全文化在工业领域应用就成了企业安全文化,与行政或管理工作相结合就成了安全管理文化。把安全文化的内容引入不同的领域,继承和创造保障人的身心安全与健康,并使其能舒适、高效活动的物质存在和精神作用,均可称之为某领域的安全文化。与文化范畴一样,由于人们的认识和应用范围不同,安全文化也有不同的定义。综合我国在安全文化理论研究的成果,可归纳出4种安全文化定义。 (1)安全文化定义A。1988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提出了安全文化(SafetyCulture)这术语。在1991年INSAG一4报告即《安全文化》小册了中给出的安全文化定义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个安全文化的定义表明,安全是有关人的态度问题又是组织问题,是单位的问题又是个人的问题.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概念,即安全第一的概念,是安全生产的根本保障,特别是核电厂的安全运转需要,必须保证安全第一。 (2)安全文化定义B:英国保健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HSCASNI)组织认为,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的安全文化定义是一个理想化的概念,在定义中没有强调能力和精通等必要成分,提出了修正的定义:“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保健安全管理上的成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具有良好安全文化的单位有如下特征: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信息交流,共享安全是重要的想法,对预防措施效能的信任。” (3)安全文化定义C。我国学者曹琦通过研究我国安全管

《安全文化》之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是让安全理念成为行为习惯

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是让安全理念成为行为 习惯 安全文化是人们为了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所创造的文化,是安全意识形态的理论概括。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企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安全理念是安全文化的核心,要把安全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关键是让安全理念成为企业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的行为习惯。 一、安全理念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 众所周知,人的行为靠意识支配,思想决定行动,因此安全理念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 安全理念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最能体现以人为本。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操作者,只有理念安全,才会行为安全;只有行为安全,才能保证安全制度落到实处。追求安全是人的基本需求。可是为什么在一些企业违章违纪现象屡禁不止?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比如说,保证广大职工的生命安全最能体现党的群众观点,最能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可一些管理人员在行政行为指向上,迫使或诱发本企业职工拼设备、拼体力,违章冒险蛮干;又比如,上级组织安全大检查是帮助下级查出隐患,预防事故,这本是好事,可下级往往百般应付,恐怕查出什么问题,查出问题便想方设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再比如,“我要安全”本来应是职工本能的内在需要,可在一些地方和企业却变成了管理者强迫被管理者必须完成的一项硬性指标……上述思想和做法完全背离了以人为本,如果这些错误观念不破除,正确的安全理念不树立,那么,安全文化建设就永远是一座空中楼阁。 安全理念是安全文化深层次的反映,它可以促使人的安全意识从不自觉走向自

觉。安全文化是沉淀于企业及其员工心灵深处的安全意识形态。它是企业员工对安全问题的个人响应与情感认同,从而形成特定的安全理念。安全文化之所以能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是因为文化注重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行为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也就是通过形成一定的理念,并经过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职工从不得不服从管理制度的被动执行状态,转变成主动自觉地按安全要求开展工作。 安全理念可以形成“场效应”,从而可以提高整体的安全基本素质。安全文化建设能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从而改变人们对安全的态度、信念、道德和行为准则,提升个人的安全素质,增强安全生产的自觉性,自觉地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而在企业内部建立强大的安全文化氛围,营造“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场,则可以形成全体员工认同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借助群体效应和从众心理,引导员工自律,同时使不遵守安全行为规范的举动变得与群体格格不入并受到广大员工的排斥,令行为人感到由于自己的不安全行为而被同事们另眼相看,从而促进员工整体安全素质的提高。 二、行为习惯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根本落脚点 人按习惯做事,习惯的力量叫做惯性。习惯有好坏之分,好的习惯助人成功,坏的习惯使人受挫。所以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必须要建立好习惯,克服坏习惯。行为科学的研究表明,如果每次人们都能按照一定的习惯方式行事,这种习惯方式就会慢慢占据你的脑海。重复的次数越多,过去的行事方式将越来越模糊,而新的行事方式将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安全文化建设可以规范人的安全行为,使每个人都能意识到安全的涵义、对安全的责任、应具有的道德,从而能自觉地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也能自觉地帮助他人规范安全行为。 在我们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保障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如环境的安全条件,生产设施、设备和机械等生产工具的安全可靠性,安全管理的制度等,但归根结底是人的安全素质,人的安全意识、态度、知识、技能等,而最终都要落实到人的行为习惯。安全理念的建设对人的习惯养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表现为四种力,即影响力、激励力、约束力和导向力。影响力是通过安全理念的建设,影响决策者、管理

安全理念及释义

安全理念 1、建立安全管理标准并落实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安全管理工作是企业的基础工作,是全员、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的工作。 安全标语: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强化安全防范措施 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安全长效机制 2、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所有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任何作业活动都存在风险,如果每个环节都能科学、理性、细致入微,风险是可以被认知的,控制措施得当就不会升级到事故。安全管理工作要善于从实际中发现规律、总结经验、捋清思路、科学应对,通过前期预防、过程控制、应急处置,避免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安全标语:人人讲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要安全 3、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 安全隐患是可以控制的,如发现任何不安全因素,必须立即纠正。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和操作过程控制,坚持做到生产过程的每一步操作都要有监督、有确认、有记录。安全管理没有捷径、不能图省事、贪便利,更不能随意更改既定的操作规程,将员工行为置于严格的受控管理之中,只有这样才能随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予以纠正。 安全标语: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4、安全管理需要不断的培训、学习和宣贯 不断规范、组织员工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学习。注重管理人员提升对安全环保管理能力和处理复杂情况的能力培训;注重专职安环人员业务能力、监管水平的培训;注重基层班组长和关键岗位生产技术骨干操作规程、行为规范和应急反应能力的培训;注重全员岗位技能、安全意识的学习和培训。 安全标语:你快乐所以我快乐,你安全所以我安心 5、安全管理全员参与,安全管理再严也不过分,安全管理谁管都不越权

自然灾害中的社会心理与行为管理

自然灾害中的社会心理与行为管理 灾害教育 关键字:自然灾害; 社会心理与行为 ;社会公众; 管理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1976年唐山的大地震和1998年发生于三江流域的特大洪涝灾害, 带给社会的不仅是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也严重伤害到人们的心理及精神世界。从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处理的角度看,了解灾害受难者的心理反应,有助于正确把握和引导灾害进程中的大众社会心理,维护社会有机体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一. 自然灾害与心理危机 心理学家G. Caplan从1954年开始对心理危机进行系统研究,1964年提出了心理危机干预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努力保持一种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平衡和协调,当重大问题发生变化,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出现紊乱而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1]。 由于自然灾害往往具有发生突然,难以预料、危害大且影响广泛等特点,极大地超出个人及团体的应付能力,常常引起社会上许多人普遍出现心理压力和恐慌情绪,即心理危机。如1998年发生的洪水灾害就是一个涉及数个省份的区域性危机事件。危机事件中的心理危机,不仅影响人们对危机的正确应对,还会进一步危及个体身心健康和生命财产,甚至危及到社会的安定。 如果,处于心理危机中的人能得到有效的帮助,就能增强应付危机的能力,不仅可防止危机的进一步发展,还可以学会新的应对技巧,使心理平衡恢复到甚至超过危机前的功能水平,达到成长的目的。公众在自然灾害这一灾难性危机事件的冲击下,很容易出现严重的心理反应,导致心理危机。重视自然灾害的危害性,对灾害受难者给予及时有效的危机干预,给身处危机事件中的社会公众提供强有力的心理支持是非常必要的。 二.灾害中的社会心理与行为 在突发社会灾难事件的刺激下,个体总是会伴有明显的情绪变化,这些情绪变化往往是心理挫折的结果。在应激过程中,如果机体应付能力不能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不能有效地控制应激,就会产生心理挫折,从而会引起一系列的情绪反应,如焦虑、烦躁不安、消沉、抑郁等。突发灾难事件时,社会公众还常常伴有恐惧、自卑、精神恍惚、记忆力下降等各种症状,有些则产生敌对、酗酒、吸烟、药物依赖等不良行为,或出现冲动攻击行为乃至自杀行为。如果一系列的心理反应过于强烈或持续存在,在原有的生物性因素基础上,就可能导致精神疾患。 (1)焦虑 焦虑是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恐惧的心理状态, 是心理应激条件下最普遍的一种心理反应.。其主要特征是恐惧、忧虑和惶惶不安[1]。适当的焦虑可以唤起人们的警觉,有利于人们提高认识能力,能使人更好地适应社会,但是过强过久的焦虑就会妨碍人的智能的发挥,甚至会影响人的健康。人们在自然灾害中产生的焦虑会伴随出现一系列躯体症状,如头痛﹑颈痛﹑背痛﹑心悸﹑头昏﹑多汗﹑呼吸困难﹑面色潮红﹑心动过速﹑胃肠不适﹑尿急尿频等。适度的焦虑有助于唤起和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但是,过度的焦虑会使人丧失自信心,降低人的认知能力,干扰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从而严重妨碍机体应付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2)恐惧 恐惧是对特定刺激事件采取逃避或自御的心理反应。恐惧是一种基本的情绪状态,通常是指由某种危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