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液平衡实验报告

气液平衡实验报告

气液平衡实验报告
气液平衡实验报告

气液平衡-实验报告

————————————————————————————————作者: ————————————————————————————————日期:

?

化工专业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二元气液平衡数据的测定

实验人员:

同组人

实验地点:天大化工技术实验中心606室

实验时间: 2015年4月20日下午14:00

年级: 2014硕;专业:工业催化;组号: 10(装置2);学号: 指导教师:______赵老师________

实验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测定苯-正庚烷二元体系在常压下的气液平衡数据;

(2)通过实验了解平衡釜的结构,掌握气液平衡数据的测定方法和技能;

(3) 应用Wilson方程关联实验数据。

二.实验原理

气液平衡数据是化学工业发展新产品、开发新工艺、减少能耗、进行三废处理的重要基础数据之一。化工生产中的蒸馏和吸收等分离过程设备的改造与设计、挖潜与革新以及对最佳工艺条件的选择,都需要精确可靠的气液平衡数据。这是因为化工生产过程都要涉及相间的物质传递,故这种数据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平衡数据实验测定方法有两类,即间接法和直接法。直接法中又有静态法、流动法和循环法等。其中循环法应用最为广泛。若要测得准确的气液平衡数据,平衡釜是关键。现已采用的平衡釜形式有多种,而且各有特点,应根据待测物系的特征,选择适当的釜型。用常规的平衡釜测定平衡数据,需样品量多,测定时间长。所以,本实验用的小型平衡釜主要特点是釜外有真空夹套保温,釜内液体和气体分别形成循环系统,可观察釜内的实验现象,且样品用量少,达到平衡速度快,因而实验时间短。

以循环法测定气液平衡数据的平衡釜类型虽多,但基本原理相同,如图 1 所示。当体系达到平衡时,两个容器的组成不随时间变化,这时从 A 和 B 两容器中取样分析,即可得到一组平衡数据。

图1 平衡法测定气液平衡原理图

当达到平衡时,除了两相的压力和温度分别相等外,每一组分的化学位也相等,即逸度相等,其热力学基本关系为:

常压下,气相可视为理想气体,Φ

i

=1;再忽略压力对液体逸度的影响,fi=pi0,从而得出低压下气液平衡关系式为:

式中,p----------------体系压力(总压);

p i0------------纯组分i在平衡温度下饱和蒸气压;

x i、y i-------分别为组分i在液相和气相中的摩尔分率;

r i-------------组分i的活度系数;

由实验测得等压下气液平衡数据,则可用下式计算不同组成下的活度系数:

计算出不同组成下的活度系数:

本实验中活度系数和组成关系采用Wilson 方程关联。 Wilson 方程为:

目标函数选为气相组成误差的平方和,即:

三、实验装置和试剂

(1)平衡釜一台。平衡釜的选择原则:易于建立平衡、样品用量少、平衡温度测定准确、气相中不夹带液滴、液相不返混及不易爆沸等。本实验用气液双循环的小平衡釜,其结构如图 2 所示。

(2)阿贝折射仪一台。

(3)超级恒温槽一台

(4)50-100十分之一的标准温度计一支、0-50十分之一的标准温度计一支。(5)所用试剂(苯、正庚烷)为优级品。

(6)注射器(1ml、5ml)若干。

图2小气液平衡釜示意图

四、实验过程

(1)首先开启超级恒温槽,调节温度至测定折射率所需温度25℃。

(2)测温套管中道入甘油,将标准温度计插入套管中,并在温度计露出部分中间固

定一支温度计。因本实验对温度要求较严,需对温度进行校正。

(3)检查整个系统的气密性,因为我们这个系统都是密闭的。检测方法是将100毫

升针筒与系统相连,并使系统与大气隔绝,针筒缓缓抽出一点压力,发现硅油U型管的两个液柱差不变时(说明系统是密闭的),然后再通大气(已由教师检测完成)。(4)我们做的是常压下的气液平衡,当天的大气压需要读出。

(5)在平衡釜内加入一定浓度的苯—正庚烷混合液约20-30ml(已加好),使液体

处在图2中加料液面处,一般由实验点数决定,通常取摩尔浓度在0.1 -0.15之间变化,故开始加入的浓度可使轻组分含量较多,然后慢慢增加重组分的浓度。打开冷却水,安放好加热器,接通电源。控制加热电流,开始时给0.1A,5min 后给0.2A,慢慢调到0.25A左右即可,以平衡釜内液体沸腾为准。冷凝回流液控制在每秒2-3 滴。稳定地回流15min左右,以建立平衡状态。

(6)达到平衡后,需要记录下两个温度计的读数,此温度为平衡温度,并用微量注

射器分别取两相样品,通过阿贝折射仪测定样品的折射率,然后根据平衡图,查得不同的组成含量。关掉电源,加热器拿下,釜液停止沸腾。

(7)用注射器从釜中取出3ml的混合液,然后加入4或5ml左右的苯纯溶液,重新建立平衡。加哪一种纯物料,根据你上一次的平衡温度而定,以免各实验点分配不均,重复上述操作5次,得到不同组成下平衡组成。

(8)实验完毕,关掉电源和水源。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通过多次改变混合液的组成,得到五组实验数据如下表1 所示:

(一)混合液气液平衡时原始数据

表1实验数据记录表

t主(℃)t辅(℃)

液相折射率液相组成(%)气相折射率气相组成(%) 94.00 25.00 1.3946 21.4 1.396524.4

88.55 24.80 1.4015 30.4 1.4134 45.087.9025.80 1.4106 41.2 1.4196 50.8

86.1525.11 1.415046.6 1.4302 59.2

84.2524.50 1.4270 56.8 1.4420 68.8

(二)实际平衡温度的计算

平衡温度的计算方法如下:

t实际=t主+t修正+t校正

其中:t校正=kn(t主-t辅)k取0.00016;n取60℃;

t修正可以通过温度计修正记录表(表2)数据使用三阶样条插值法,得到每次的修正温度。

表2温度计修正记录表

温度580 85 90 95 1

00

修正

0.

01

.0

0.1 0.12 0.09 0.

05

0.08 0.07 0.07 0.0

0.08

例如使用t主=87.9℃为例:(当x=87.9时,修正值:0.069)

()()

()()

()()

()()

()()

()()07.0

85

09

08

09

85

08

07

.0

90

58

08

58

90

08

08

.0

90

80

85

80

90

85

?

-

-

-

-

+

?

-

-

-

-

+

?

-

-

-

-

=

x

x

x

x

x

x

修正值

经过计算得到液体平衡时实际的温度如表3 所示:

表3 气液平衡时实际温度

t主(℃)t辅(℃)t修正(℃)t校正(℃)t实际(℃)

94.0025.00 0.0884 0.6624 94.7508 88.55 24.80 0.0689 0.612089.2309

87.90 25.80 0.06880.5962 88.5650

86.15 25.110.0691 0.586086.8051

84.25 24.500.0708 0.5736 84.8944 (三)苯和正庚烷纯组分在本实验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和活度系数的计算

(1)苯和正庚烷纯组分在本实验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的计算

由Antoine(安托尼)公式:

lgPi0=A i–Bi/(C i+t)

式中:

t—温度,℃(即计算所得的实际温度)P0—饱和蒸汽压,mmHg

所以可得到:

Pi0=10(Ai-Bi/(Ci+t))

纯物料的Antoine常数见表4

表4:纯物料的安托尼常数

组分 A B Ct范围(℃)

苯 6.87987 1196.76 219.161 15~84 正庚烷 6.89386 1264.37 216.64 3~127

以87.90℃为例:

苯的饱和蒸气压p10=10(6.87987-1196.76÷(219.161+88.5650))=979.10mmHg

正庚烷的饱和蒸气压P20=10(6.89386-1264.37÷(216.64+88.5650)=563.86mmHg

计算五组纯组分饱和蒸汽计算结果见表5

表5:纯组分饱和蒸汽在实验温度下计算结果

组号 1 2 3 4 5

P10/mm

Hg

1168.05 998.21 979.10929.91 878.77

P20/ mmH681.49 575.69 563.86 533.48502.04

(2)苯和正庚烷纯组分在本实验不同温度下的活度系数的计算由实验测得等压下气液平衡数据,则可用下式计算不同组成下的活度系数:

以87.90℃为例计算:

0.9570

979.10

2.

41

80

.

50

760

1

1

1

1

γ=

?

?

=

=

p

x

py

1.1278

86

.

563

)2.

41

100

(

)

80

.

50

100

(

760

2

2

2

2

γ=

?

-

-

?

=

=

p

x

py

表6苯和正庚烷活度系数计算表

t实际

(℃)

苯的液相

组成(%)

苯的气相

组成(%)

苯的饱和

蒸气压

(mmHg)

正庚烷饱

和蒸气压

(mmH

g)

苯的活度

系数

正庚烷的活

度系数

94.750821.424.41168.05 681.49 0.74181.072689.230930.445.0998.21575.69 1.1270 1.043288.565041.250.8979.10563.86 0.9570 1.1278 86.803646.659.2929.90 533.48 1.0383 1.088584.894

56.868.8878.77502.04 1.0476 1.0933

(四)用非线形最小二乘法回归配偶参数Λ12、Λ21并求液相组成

活度系数和组成关系采用Wilson方程关联

lnγ1=-ln

2

2

12

1

)

(x

x

x+

Λ

+)

(

1

21

2

21

2

12

1

12

x

x

x

+

Λ

-

Λ

+

Λ

?lnγ2=-ln)

(

)

(

2

12

1

12

1

21

2

21

1

1

21

2x

x

x

x

x

x

x

Λ

+

Λ

-

Λ

+

Λ

+

Λ

+

目标函数选为气相组成误差的平方和,即

??F=∑

=

m

j1

(y1

实-y1计)

+(y2

实-y2计)

j

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matlab 拟合程序见下: fu nc tion F=l i(b b)

x1=[0.214 0.304 0.412 0.466 0.568] x2=[0.786 0.696 0.588 0.534 0.432] y1=[0.244 0.450 0.508 0.592 0.688]

y 2=[0.756 0.550 0.492 0.0.408 0.312] p 10=[1168.05 998.21 979.10 929.90 878.77 ] p 20=[681.49 575.69 563.86 533.48 502.04]

fo ri=1:4 F(i)=y1(i)-p10(i)*x 1(i)/760*e xp(-lo g(x1(i)+bb(1)*x2(i))+x2(i)*(bb(1)/(x1(i) +bb(1)*x2(i ))-bb (2)/(x2(i)+bb (2)*x1(i)))) en d fori=5:8

j=i-4 F (i)=y2(j)-p 20(j )*x2(j)/760*ex p(-log(x2(j )+bb(2)*x1(j))+x1(j)*(bb(2)/(x2(j ) +bb(2)*x1(j))-bb (1)/(x1(j)+bb(1)*x 2(j)))) end

运行得:

b b= 0.0737 2.6058

Re sno rm= 0.0137

即所得的二元配偶参数Λ12=0.0737;Λ21=2.6058,方差为 0.0137。

(2)计算苯的气相浓度: 取平衡温度87.90℃为例:

()0.9609

0.4122.60580.588 2.6058-0.5880.07370.4120.07370.5880.5880.07370.412ln exp 1=???

?????? ???+?+?+?+-=r

51

.0760979.10412.09609.0y 01111=??==p p x r

分别计算五组数据可得表5

表5 苯的计算气相浓度

平衡温(℃) 94 88.55 87.90 86.15 84.25 X1,实验(%) 21.4 30.4 41.2 46.6 56.8 Y 1,实验(%) 24.4 45.0 50.8 59.2 68.8 Y 1,计算(%)

32.6

38.5

51.0

55.03

64.1

得到实验和计算的t-x-y 相图如下:

(六)结果分析讨论

1)实验结果讨论

从实验的结果的相图和气相组成的实验值和计算值的比较来看,本次实验测得以及回归所得实验数据可靠,误差均在实验允许范围内。从相图可以看出,第一点的数据误差大,估计和操作有关,但总体来说本实验数据很好的体现了常规二元气液平衡相图规律。 (2)实验误差分析

由于本次实验只是降温操作,每次均是取出混和液,加入纯苯,所以整个实验过

程测定的温度是逐渐下降的,而且实验测定的气液相平衡组成是采集的数据点也不是十分的充足,以致相点分布欠佳。在使用阿贝折射仪测定折射率的时候存在读数误差,以及由折射率在折射率—组成的工作曲线上读取气液相组成时候存在误差。读取温度计的温度的时候存在估读误差。

(七)、思考题

(1)实验中怎样判断气液两相已达到平衡?

答:实验中采用对比法来判断气液两相是否达到平衡。即先记录下来一个体系的温度,然后每隔2至3分钟读一次温度,如果相邻两次温度读数不再发生变化,则可判定气液两相达到平衡。

(2)影响气液平衡测定准确度的原因有那些?

答:①装置的气密性;②平衡温度的读取;③由阿贝折射仪读取混和液折射率的误差;④在阿贝折射仪工作曲线上由折射率读取气液相组成存在读数误差;⑤取样时气液是否达到平衡;⑥是否选取了合理的取样点。

摄影经验分享:色温和白平衡关系

一、什么叫色温(光色) 我们大家都知道光是有颜色的——比较熟悉的,也是常挂在嘴边的——七色光。光发出的颜色就是色温。色温就是指光源光谱成份的颜色。色温的单位用(K)表示,是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Kelvin)的英文缩写。当光线的颜色偏红、橙、黄色时,我们就称它为低色温。当光线的颜色偏青、蓝或蓝紫色时,我们就称它为高色温。当光线的颜色是白色时我们就称它为正常色温,并且任何一种色彩只有在白色的光线照射下才能得到自身的正常颜色。 1、色温的来历 色温是开尔文从零下273摄氏度对黑体进行加温测量而来的。黑体在加温过程中,温度每升高1度,那么黑体的辐射值就升高一个值,这个值就是1K。当黑体的温度不断上升直到发出可见的辐射光线时,光线也出现了颜色,并且光线的颜色随着温度不断的上升也在变化,这变化的光线颜色就是不同的色温值。所以色温是由温度测量出来的,但只表示光线的颜色,不表示光线的温度。 当光线的颜色偏红橙色时,色温值是在2500K?a?a3200K左右。 当光线的颜色偏橙黄色时。色温值是在3200K?a?a4500K左右。 当光线的颜色偏黄色时,色温值是在4500K?a?a5400K左右。 当光线的颜色是白色时,也称为正常色温,色温值是在5400K?a?a5600K左右,其中色温值是在5500K时光线发出颜色与正午的阳光颜色相

同,被称为标准色温值。 当光线的颜色偏青色时,色温值是在5600K?a?a6500K左右。 当光线的颜色偏蓝色时,色温值是在6500K?a?a7500K左右。 当光线的颜色偏蓝紫色时,那么色温值是在7500K以上了。 2、色温的变化情况 (1)、晴天时一天中的色温变化: 当在日出前和日落后,景物由天空的散射光照明,因为天空是呈蓝紫色,所以色温偏高。 当在日出后和日落前的暂短时刻,景物被太阳光象涂了一层浅黄色,所以此时色温偏低。 当太阳略偏斜或顶射时,此时的色温为正常色温。 (2)、阴天的色温比晴天的色温高。 (3)、晴天阴影下的色温比阳光下的色温高。 (4)、晴天阴影下的色温比阴天的色温高。是自然光线中色温最高的一种光线。 二、色温(光色)与白平衡的关系 白平衡在数码拍摄中非常重要。白平衡用WB来表示。它关系到色彩的正常还原与色调的运用,可以说白平衡就是色温的管理器。如果拍出

色温与摄影

浅谈摄影与后期中的色温、色彩与白平衡 Kick Ass https://www.doczj.com/doc/ff17625244.html,/forum/2422081.html 【前言】 最近总在和很多的朋友讨论色温与色彩的问题,想了想,不如把自己知道的东西整理出来,与大家共享,于是便有了这套个人体会。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让大家更清楚的认识色温和色彩,可以明白色温的意义,可以利用色温来实现自己想要的色彩。 本人非专业摄影人士,只是一个以拍生活照为主的业余爱好者,对于很多的知识了解并不多,所以不能保证本文的内容正确率几何,也希望大家为我指出错误,我好改正。 本文的文字量很大,可以说是我有史以来发表过的最长的一篇帖子,每一句话我都反复检查过很多次,力求用最明白的语言把问题解释清楚,但有些地方也可能会很绕,还请大家见谅。 本文中对于色彩部分的讲解,有一些部分带有我个人的主观见解,您可以同意我的观点,也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这不妨碍我们就色温和色彩进行讨论和共同学习。 本文一共5节,提纲如下: 一初识色温 二色温与色彩 三偏色与白平衡 四前期实战 五后期实战 另外还有一篇查缺补漏的后记,暂时就不发上来了。 接下来就进入正文吧: 【一】初识色温 说到色温和色彩,很多朋友可能觉得自己已经非常了解了,“色温不就是画面偏黄或者偏蓝吗?”“色彩不就是画面的颜色吗?”,这么简单的理解并没有什么问题,可如果把色温和色彩的认识停留在这个层面,就很难在拍摄照片及后期处理时有一个很好的理念,也就无法得到很好的照片。 为什么我的照片颜色偏黄?为什么我的照片颜色偏蓝?为什么我总也无法得到拍照时眼睛看到的现场色彩?为什么我总也无法得到非常准确的颜色?也许您像我一样,曾经对相机的拍照得到的照片颜色有着各种疑问,您也一定像我一样想要拍到的照片呈现出自己喜欢的颜色,那么不妨花费一点点时间,与我一起认识了解一下色温和色彩知识。 要了解色温,先要从色温的由来开始讲起。色温,英文名称是Color Temperature,在摄影领域简称为Temperature,标准的定义1:通过发射体发射谱形状与最佳拟合的黑体发射谱形状比较确定的温度,标准定义2:和被测辐射色度相同的全辐射体的绝对温度。按照定义理解起来,可能比较吃力,我们不妨从色温的由来说起: 19世纪末的英国物理学家洛德·开尔文认为:一个理想的纯黑色物体,如果接收到热量,且将热能没有任何损失全部转换为光能的时候,那么黑色物体产生辐射波长随接受到热量变化而变化。这么解释可能还是会比较难以理解,我们再换一个简单的实例: 在一个完全无光的密封、真空空间内,给一块纯黑色碳进行加热,当温度达到一定级别的时候,黑炭会开始发光,随着加热温度的提升,黑炭的发光颜色会发生变化。当温度从零开始逐渐升高,黑炭从不发光开始变成发光的状态,而发出光的颜色会随着加热温度的提升而发生变化,加热温度较低时,木炭发光的颜色偏红黄,加热温度慢慢提升时,木炭发光的颜色慢慢由黄逐渐变得越来越蓝。我们把纯黑色物体受热发光时的受热温度和表现颜色一一对应形成图表,这便是所谓的色温表,如下图所示:

机构认知实验报告

机构认知实验报告 篇一:机构认知实验 实验一机构认知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观看机构的运动(10个陈列柜,77种机构),了解各种机构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特点、功能及应用,配合相关课程的学习。 二、实验设备 各类机器、机构模型陈列柜(10个陈列柜,77种机构)。 三、实验原理和内容 机构由机架、原动件和从动件三部分组成,其中固定不动的构件为机架,运动规律给定的构件为原动件,原动件由电动机驱动做等速运动,其余的活动构件则为从动件。 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四种基本机构如下: 1、平面连杆机构 2、凸轮机构 3、齿轮机构 4、停歇和间歇运动机构

四、注意事项 1、不要用手人为地拨动构件。 2、不要随意按动控制面板上的按钮。 3、遵守实验室规则,规范操作,注意安全。 五、实验报告内容要求 1、实验报告用实验报告纸书写,写上姓名、学号、班级、实验日期。 2、写出实验目的 3、写出实验原理 4、实验设备中常用机构的类型: 5、思考题: (1)机器是由组成的,当有多个机构时,它们应当按照一定的要求互相配合。 (2)在有曲柄存在的条件时,取不同的构件为机架,可以得到铰链四杆机构的种形式。 (3)平面连杆机构的第一种应用类型是:实现给定的。 (4)平面连杆机构的第二种应用类型是:实现给定的。

(5)利用重力、弹簧力或其他外力,使从动件与凸轮始终保持接触的锁合方式称为。若利用凸轮和从动件的高副几何形状,使从动件与凸轮始终保持接触的锁合方式称为。 (6)斜齿轮圆柱齿轮机构的传动优点是、、和。缺点是因轮齿倾斜而产生,使轴承受到附加的轴向推力。 (7)当齿数无穷多时,渐开线齿廓变成,齿轮变成。 (8)相同的齿数,模数大的齿轮轮齿周向尺寸和径向尺寸。 (9)渐开线齿廓上各点的压力角是不同的,越接近基圆压力角越,渐开线在基圆处的压力角为。国家标准规定齿廓上分度圆的压力角为20°与15°两种,常用的为。 (10)谐波齿轮减速器的特点是:大,少,小,同时啮合的齿数。 (11)摆线针轮行星齿轮减速器优点是:小,轻,能力大,高,平稳等。 (12)举例说明四大机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附:陈列柜内容简介(文前数字为陈列柜中相应机构的序号)

色温与白平衡的关系

色温与白平衡的关系 2010年11月28日博主“今世梦奔”在看了我的有关数码照相机白平衡话题的博文后,提出: “……请教调自定义白平衡……”的话题。今天就以下文来回答博主。 对于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色温、色温与白平衡的关系后,您对自定义白平衡的好处就非常好理解了。 一、什么叫色温(光色) 我们大家都知道光是有颜色的——比较熟悉的,也是常挂在嘴边的——七色光。光发出的颜色就是色温。色温就是指光源光谱成份的颜色。色温的单位用(K)表示,是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Kelvin)的英文缩写。当光线的颜色偏红、橙、黄色时,我们就称它为低色温。 当光线的颜色偏青、蓝或蓝紫色时,我们就称它为高色温。当光线的颜色是白色时我们就称它为正常色温,并且任何一种色彩只有在白色的光线照射下才能得到自身的正常颜色。 1、色温的来历 色温是开尔文从零下273摄氏度对黑体进行加温测量而来的。黑体在加温过程中,温度每升高1度,那么黑体的辐射值就升高一个值,这个值就是1K。当黑体的温度不断上升直到发出可见的辐射光线时,光线也出现了颜色,并且光线的颜色随着温度不断的上升也在变化,这变化的光线颜色就是不同的色温值。所以色温是由温度测量出来的,但只表示光线的颜色,不表示光线的温度。 当光线的颜色偏红橙色时,色温值是在2500K——3200K左右。 当光线的颜色偏橙黄色时。色温值是在3200K——4500K左右。 当光线的颜色偏黄色时,色温值是在4500K——5400K左右。

当光线的颜色是白色时,也称为正常色温,色温值是在5400K——5600K左右,其中色温值是在5500K时光线发出颜色与正午的阳光颜色相同,被称为标准色温值。 当光线的颜色偏青色时,色温值是在5600K——6500K左右。 当光线的颜色偏蓝色时,色温值是在6500K——7500K左右。 当光线的颜色偏蓝紫色时,那么色温值是在7500K以上了。 2、色温的变化情况 (1)、晴天时一天中的色温变化: 当在日出前和日落后,景物由天空的散射光照明,因为天空是呈蓝紫色,所以色温偏高。 当在日出后和日落前的暂短时刻,景物被太阳光象涂了一层浅黄色,所以此时色温偏低。当太阳略偏斜或顶射时,此时的色温为正常色温。 (2)、阴天的色温比晴天的色温高。 (3)、晴天阴影下的色温比阳光下的色温高。 (4)、晴天阴影下的色温比阴天的色温高。是自然光线中色温最高的一种光线。 二、色温(光色)与白平衡的关系 白平衡在数码拍摄中非常重要。白平衡用WB来表示。它关系到色彩的正常还原与色调的运用,可以说白平衡就是色温的管理器。如果拍出的照片偏色,那么一定是白平衡的设置出了问题。白平衡的设置有许多固定的模式。在运用时可以根据现场光线的色温,选择与其相对应的色温模式就会使被摄物象获得比较准确的色彩还原。白平衡相当于传统摄影在镜头上加滤镜校正色温,从而获得准确的色彩还原。 在白平衡模式中,每一个固定的白平衡模式都有一个固定的色温值,并且高色温光线所对应的白平衡模式一定是低色温值,低色温光线所对应的白平衡

实验 电视短片拍摄(1)

实验电视短片拍摄 实训课程:《电视画面编辑》 任课教师:付春苗 实训项目名称:电视短片拍摄 实训对象:媒体2014级1、2班 实训计划学时:10 时间:9-13周 一、实验目的 1.能够熟练地使用电视拍摄设备和后期编辑设备。 2.能较好地运用电视画面进行叙事、表情和达意。 3.能够较好地运用摄像的综合造型手段,完成画面创作。 4.学会写分镜头剧(稿) 本和拍摄提纲。 5.能完成新闻采访的拍摄任务。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专业数字摄像机配用电池、内存卡、白纸1张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1.实验内容 (1)5-10分钟的短片(在老师的指导下)。 (2)电视短片拍摄。 2.实验要求:要求按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实验结束后,每组要以光盘形式交实验作品一部;每组同学以书面方式提交实验报告。 四、实验原理及步骤 1.实验原理 电视作品的拍摄,是综合电视摄像技术和电视摄像艺术的知识,完成作品的拍摄与制作任务。电视摄像技术主要是指使用摄像机的能力;电视摄像艺术包括前期策划、画面造型设计与电视作品或新闻创作能力。 2. 步骤 (1)完成(2—10分钟左右)的电视作品或策划新闻节目的拍摄。 (2)选题、策划(可以是短剧、专题片、纪录片、音乐电视、电视散文等); (3)撰写分镜头剧本(稿本); (4)综合运用各种构图、造型方法和技巧进行拍摄; (5)编辑合成(画面、解说、音响)。 五、使用注意事项

1.本实验需要充分的前期准备,包括策划稿或者短剧剧本等相关文档。 2.本实验选题也可以提前向指导老师咨询。 3.在实验拍摄的时候,注意摄像机的调整、白平衡的调整、光学镜头的调整等。 4.如实验机时不够,学生可与实验室联系,利用开放机时完成实验。 六、实验结果分析及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结果分析要求 (1)分析电视作品的制作过程。 (2)分析新闻节目创作的过程及相关问题。 (3)实验过程中得出的其他结果,并作出简要分析。 2.实验报告要求 请根据实验的结果和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如实地撰写实验报告。其中,“实验记录”填写实验的步骤和过程,“问题与讨论”根据个人实验情况如实记录所发现的问题。 七、实验成绩评定(考试方法): 根据实验考勤、实验过程的表现和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对每次实验进行打分,采用“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级计分办法,对于成绩不合格,需要重新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最后实验总成绩记入平时成绩,总分为30分。

浅谈LED白平衡调节

浅谈LED 白平衡调节 产品技术部:谭国林 日期:2011-4-22请大家把手机调至振动状态请大家把手机调至振动状态,,谢谢您的配合谢谢您的配合!!

内容大纲 LED相关知识 LED白平衡的概念与重要性 LED白平衡的估算 LED白平衡的调节

相关知识 1.光的性质 2.可见光 3.发光强度 4.辉度/亮度 5.色温度 6.控制LED电流注意事项 7.静态驱动与扫描驱动方式(1)(2)

1.光的性质 光被定义为“可为视觉评价的辐射能量”,即光为能量的一种形式,藉辐射方式传送,并能刺激眼睛视网膜产生视觉感知。

2.可见光 可见光部分波长在380-770nm,我们能看到这世界全赖此部分对人眼产生的视觉作用。 光的基础色由红、绿、蓝组成,这就是色光三原色。人眼所见的各种色采是因为光线有不同波长所造成的,经过实验发现,人类肉眼对其中三种波长的感受特别强烈,只要适当调整这三种光线的强度,就可以让人类感受到“几乎”所有的颜色,因此电脑里就用RGB三个数值的大小来标示颜色,每个颜色用8bits来记录,可以有0-255,共256种亮度的变化,三种乘起来就有一千六百多万种变化,这也是我们常听到的24bits全彩。 色光三原色为红、绿、蓝,其 混合的结果会得到越明亮的色光, 称为加色混合,三原色光混合会 成为白色光。

3.发光强度 发光强度,简称光度,是指光源一个立体角所放射出来的光通量,也就是光源或照明灯具所发出的光通量在空间选定方向上分布密度,单位为烛光(cd)。对360度球体而言,发光强度为1cd的光源可放射出12.57lm的光通量。

生产线平衡实验报告

安徽工业大学 生产线平衡实验报告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息111 姓名史家成 学号 119094276 日期 2014-4-23

一、概述 1. 实验目的及要求 将所学的生产运作与管理理论综合应用到实际生产系统的规划和运行管理中去,使学生在实训中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其在生产线运行调度过程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2. 实验内容 在生产系统实验室的地面生产线上进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装配。 二、实验内容完成情况 1.基于三相异步电动机拆装的生产实验 (1)三相异步电动机拆装:简介所装配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各零部件的名称、拆装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a、按时间过程拆:分别是风扇罩、风扇、前端盖、后端盖和转子、接线盒。 B、按时间过程装:分别是接线盒、后端盖和转子、前端盖、风扇和风扇罩。 (2)工作研究部分 流程程序图 (3)生产过程实训部分 实训内容及记录数据 简介本部分的实训内容及方式(按照车间管理的模式,将全部实训学生分为若干班组,各班组自行商定其作业安排、车间派工、实施方案和具体生产管理过程,然后轮班实训)1)个人方案介绍 简介本次设计的方案,包括小组成员岗位设置、岗位派工、装配流程、工序安排、物流路线等(可附图、表补充说明)

将学生分为车间主任,搬运工,操作工,计时人员;商议作业顺序及作业安排; 各工种就位;电动机组装,检验组装的成品,完成该次试验。 岗位设置及派工:我小组人员,具体分配为一车间主任、四个操作工,六个搬运工,四个计时人员 装配流程及工序安排:组装前后端盖→组装风扇盖→组装接线盒 2)初次方案设计及实施情况 说明本组初次实施的方案的具体内容及其设计依据→绘出装配流程图→完成数据记录表→根据记录数据总结本次方案设计及实施的质量;总结说明本次方案的优缺点由于是初次进行实践,我们并不熟悉每位队员对拆装电动机的熟悉程度,在有些步骤上浪费了一点时间,但我们进行了调整,最终顺利完成了。 3)第二次方案设计同2)一样,绘出装配流程图 将学生分为车间主任,搬运工,操作工,计时人员;商议作业顺序 及作业安排;各工种就位;电动机组装,检验组装的成品,完成该次试验。 岗位设置及派工:我小组人员,具体分配为一车间主任、四个操作工,六个搬运工,四个计时人员 装配流程及工序安排:组装前端盖→组装后端盖→组装风扇罩→组装接 线盒 Ⅲ 小结 对比总结两次方案的优缺点,针对出现的问题给出进一步的优化设计建议第一次只是盲目的进行生产,第二次是在带一次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的。第 二次各工种工作时间更为平均 三、思考题 1.能否应用工序同期化方法进行装配时间平衡?如有,写出具体的过程,如不可行,为什么? 答:可以,可以同时进行前端盖和后端盖的装配,最后装配风扇罩,可将前后端分为两道工序

白平衡实验报告

电视摄像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白平衡调整及跟移镜头的拍摄练习 院系:班级专业: 学生姓名:学号: 同组人:实验日期: 指导教师: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通过三种执机方法、三种拍摄方式练习移镜头和跟镜头拍摄,掌握在移动条件下手持稳定拍摄,拍摄出不同含义的镜头画面。 2. 通过了解色彩平衡原理及光圈、快门与进光量的关系,认识掌握在不同光线环境下白平衡的调节方法,以保证在不同拍摄条件及环境下所拍摄图像色彩还原正确。 3. 通过改变白平衡,调整光圈、快门在白天拍摄夜景画面,以体会在一定光照条件下拍出不同色彩效果的镜头画面。 二.实验原理 1.手持摄像机靠脚步移动拍摄移镜头、跟镜头及固定画面,同时通过“旋转”拍摄写意镜头。 2.不同的拍摄环境有不同的光色成分,要使所摄图像色 彩还原正确,需要掌握白平衡调整的方法和技巧。 三.主要仪器设备 索尼摄像机三脚架摄像机电池 摄像带白平衡色谱 四.实验过程 1.(1)领取器材,检查安装好摄像机、电池、摄像带等,确保机器正常无误,准备拍摄练习; (2)进行固定镜头及推拉镜头达到基本拍摄练习,熟 悉掌握基本功。 2.(1)运用三种执机方法和三种拍摄方法,通过脚的过渡,与被摄者呈平行、同向、逆向拍摄关系,分别将摄像机端着、抱着、提着,进行移镜头和跟镜头拍摄; (2)利用移动镜头进行固定画面的拍摄练习,展现出拍摄场景及人物关系。 3. 拍摄者与被摄者拉手分别“旋转”,练习唯美的写意画面拍摄。 4.(1)按wht bal键调节白平衡,摄像机镜头对准白色平衡色谱本,使用推镜头使白纸充满画面,自定义的图标停止闪动即完成; (2)将摄像机对准白平衡色谱本“黄5”,然后将光圈(iris)设置为f11,快门(shutter speed)为10000,令其在白天拍摄出夜晚的效果;结束后,还原白平衡,调节光圈为f5.6,快门为50。 五.实验现象及处理结果 1.移镜头和跟镜头拍摄时画面晃动严重,要保持画面拍摄平稳就要注重脚步移动,脚的方向与前进方向呈30度左右可以改善拍摄状况。 2.调整白平衡能产生特殊的影调效果,用黄色调整时产生蓝色影调的感觉,达到特殊的拍摄效果,更好的展现场景。 六.讨论与结论 1.在手持拍摄过程中镜头不稳定,画面的构图也没有得到重视。因此需要在拍摄练习中,时刻注意练习脚步走动,稳定拍摄;还要关注画面的起幅、落幅及构图,保证拍摄画面、片段的完整性、艺术性。

色温值参考

A不同时刻直射光的色温值:直射日光 色温值(K) 中午日光5500 日出后二小时4400 日落前二小时4300 日出后一个半小时4000 日出后40 分钟2900 日出后30分钟2400 日落前30分钟2300 日出后20分钟2100 日出.日落时1900 B不同季节和天气情况下自然光的色温值: 自然光的变化3-5月 6 -8月9-10月11-12月直射日光9-15时5800 5800 5550 5500 直射9时前15时后5400 5600 5000 4900 日光+天空光9-15时6500 6500 6200 6200 日光+天空光9前15后6100 6200 5900 5700 日光+天空光5900 5800 5900 5700 阴天6700 6950 6750 6500

蓝色天空27000 14000 12000 12000 C常见人工光源的色温值: 光源种类 色温值 电子闪光灯光5300-6000 1000-5000W卤素灯5000-6000 高色温碳弧灯5500 白色碳弧灯5000 500W高色温摄影灯3200 500W摄影泛光灯3400 摄影卤素灯光3000-4000 1300W新闻碘钨灯3200 200W普通灯炮2980 100W普通灯泡2900 75W普通灯泡2800 40W普通灯泡2650 蜡烛光1850 色温究竞是指什么? 我们知道,通常人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组成的7种色光的光谱所组成。色温就是专门用来量度光线的颜色成分的。

用以计算光线颜色成分的方法,是19世纪末由英国物理学家洛德·凯尔文所创立的,他制定出了一整套色温计算法,而其具体界定的标准是基于以一黑体辐射器所发出来的波长。 凯尔文认为,假定某一纯黑物体,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时,就会变成暗红色,达到1050一1150℃时,就变成黄色……因而,光源的颜色成分是与该黑体所受的热力温度相对应的。只不过色温是用凯尔文(°K、也就是绝对温度)的色温单位来表示,而不是用摄氏温度(℃)单位表示的。在加热铁块的过程中,黑色的铁在炉温中逐渐变成红色,这便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当黑体受到的热力使它能够放出光谱中的全部可见光波时,它就由红转变橙黄色、黄色最后变成白色,通常我们所用灯泡内的钨丝就接近于这个黑体。色温计算法就是根据以上原理,用°K来表示受热钨丝所放射出光线的色温。根据这一原理,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上述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温度”。 颜色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物理上的作用。所有颜色印象的产

动平衡实验报告

硬支承动平衡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了解硬支承动平衡机的结构、控制面板、性能及操作方法。 2.验证、巩固和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实验动手能力。 3.掌握基本的机械实验方法、测量技能及用实验法以及培养学生踏实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 实验设备: 1、硬支承动平衡机 2、台式钻孔机、钳工工作台 3、线切割滚丝筒 4、标定加重螺栓。 实验原理: 根据《机械原理》所述的回转体动平衡原理知:一个动不平衡的刚性回转体绕其回转轴线转动时,该构件上所有的不平衡重所产生的离心惯力总可以转化为任选的两个垂直于回转轴线的平面内的两个当量不平衡重和(它们的质心位置分别为和;半径大小可根据数值、的不同变化)所产生的离心力。动平衡的任务就是在这两个任选的平面(称ω为平衡基面)内的适当位置(和)加上两个适当大小的平衡重和,使它们产生的平衡力与当量不平衡重产生的不平衡力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即:

2 b 2b 22 222b 1b 1211ω r ωr ωr ωr G G G G =-=- 半径 越大,则所需的就越小。 通过平衡补偿回转体达到力和矩平衡,从而达到动平衡。 硬支承动平衡机工作原理简图如下所示: 实验步骤: 1)将两平衡平面处于原始位置,系统处于静平衡但动不平衡状态,在两支承处加润滑油。 2)按D 参数键,选定转子号,回车; 3)进入D1页,输入平衡转速540转,平衡配重的半径R ,回车; 4)进入D2页,输入A,B,C 参数,可测量,A 为第一平衡面距第一支承中心的距离,B 为两平衡面间距离,C 为第二平衡面和第二支承点的距离;输入支承方式HE-1,按存储键; 5)进入显示,测量页面;

电视摄像与编辑实验报告

电视摄像与编辑实验报告 篇一:电视摄像与画面编辑实践报告 教育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视摄像与画面编辑专业广播电视编导班级 教师评语 阅 分数 日期: 篇二:电视摄像课程小结 电视摄像课程小结 何峻峰 XX210722 课程小结 通过本学期对于《电视摄像》课程的学习和几次非常宝贵的实验实践学习经历,我对电视摄像在技术层面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我不但掌握了一些摄像机设备如SONY1500C 和各种三脚架的使用技巧,另外我也学习了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拍摄手法等摄像基本知识,也了解了景别、光线、角度、色彩光学镜头等各种因素对拍摄画面的影响,还初步形

成了将叙事语言表意分解成镜头语言以及将镜头语言串联成叙事语言的意识。 其中,给我最大帮助的莫过于老师每节课老师播放的视频和实验课上的自我实践,我一直觉得只有通过看别人的还有自己去拍才能学到真正的东西,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嘛。通过一次次实际拍摄,我对于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特别是摇镜头理解又上到了更高的层次。同时,我还学到了到达拍摄现场第一要务是观察环境,然后根据环境制定合适的拍摄计划,例如,当拍摄主体要从右往左移动时,那么我们摄像师也应该提前掌握他的移动轨迹,以此来调整自己的站位走位调整画面构图。其次为了拍摄画面稳定,脚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没有脚架,那么我们最好能寻到合适的支撑物,接着开机,调节白平衡,然后拍摄,而且要谨记的是,拍摄镜头长度的规律:固定画面至少为5秒,运动镜头则至少为15秒,若要拍摄文字,则不能低于观众全部浏览一遍文字所需的最短时间,等等。 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和课外教学实践,我明白了确定画面主体的重要性,主体是画面表现的主要对象,承担着叙事和表现的直接责任,如果一个画面缺少主体,那么即使拍摄角度、手法等其他环节控制得再好,这个画面也无疑是失败的,不能用于后期编辑的。而确定主体后,还要让一定的陪体入画,陪体的责任是帮助主体说明内容,衬托主体,使观众更

机构平衡实验报告

图8-7 图8-8 机构平衡实验报告 班级: 实验日期 实验成绩: 成员信息 一、实验目得: (1)了解机械平衡得目得与意义 (2)学会分析平面机构运行过程产生得附加惯性力 (3)掌握平面机构平衡得完全平衡与部分平衡得方法 二、实验原理 Ⅰ、 机构平衡得概述 机构中作平面运动或往复直线运动得构件,质心位置随原动件得运动而变化,质心处得加速度大小与方向也在变化,故质心处得惯性力与惯性力矩也随原动件得运动发生变化。因此,该类构件上得惯性力不能利用在构件上加减配重得方法得到平衡,必须把各运动构件与机架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惯性力与惯性力矩得平衡。 图8-7所示机构中各构件上得惯性力可以合成为一个通过机构总质心S 得总惯性力与总惯性力矩。如该机构处于平 衡状态,则有 (8-13) (8-14) 式中,∑m i 为机构中各构件得总质量;为机构总质心处得加速度;∑M z 为机构中各构件得总惯性力矩. 若机构满足式(8—13)则称为惯性力完全平衡。由于总质量不可能为零,必须使=0.即机构得总质心应作等速直线运动或静止不动.由于机构得运动就是周期性得,其总质心不可能总就是作等速直线运动,欲使=0,唯一得可能就是使其总质心静止不动。 Ⅱ、机构惯性力得完全平衡 1。利用对称机构平衡 如图8-8所示,由两个相同得曲柄滑块 机构对称布置。机构中各活动构件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对称,机构得总质心位置将静止不动。相同机构对称布置可以实现惯性力完全平衡,但结构复杂,增加机器得重量。 2.利用配重平衡 如图8-9所示得铰链四杆机构中,设构件1、2、3得质量分别为m 1、m 2、m 3,其质心分别位于s1、s 2、 s3处。为了进行平衡,将构件2得质量用m2分别集中

建筑摄影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专业_____ 年级班别____ 学号________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6年 4 月 29日

实验一熟悉相机 实验目的: 通过讲解和拆解相机,认识相机基本原理和构成部件;通过拍摄实践,掌握手持相机的要领;熟悉相机的特性,学会相机和镜头的基本操作;认识建筑摄影的基本要素,熟悉相关技法;要求按照现场环境条件,判断光线条件和表现对象的特征,综合运用相机,发现和挖掘对象之美;根据被表达对象的特征,恰当地表现建筑特征。要求提交作品图像清晰,表达适度。 实验仪器、设备、工具及资料 佳能EOS 400D数码单反相机、EF-S 18-55mm镜头,或者采用自用相机 实验内容及步骤 在这次作业中,挑选一处纹理丰富的场景。出现这种纹理时,光线可能斜穿拍摄对象。选择一种生动的构图方式,使之在黑白模式下具有出色的效果。清晨或傍晚的户外光线通常能够提供这种交叉照明效果。 在光圈优先模式下可以使用曝光补偿的拍摄,从不同的曝光补偿中选择一张较好反映肌理特点的照片 或者可以尝试使用手动模式,尝试调整曝光组合,对比曝光结果,选取最合适的照片。 从时间、地点、拍摄对象、主题、光线情况、相机位置、拍摄角度、图面构思、相机操作等方面进行阐述。 在早晨大约8点的时候于黄花岗公园寻找一处树皮的纹理和落叶满地的场景,等待晨光的出现,以表达光线斜穿于这两种场景时候纹理的奇幻变化。 在9点的时候太阳终于普照大地,将所选的场景照亮,斜照的光线经过落叶凸起或是树皮凸起的地方会特别明亮,在后方落下深色阴影。使纹理更加鲜明。 采用了一些相机自带的“鲜艳”“单色”等模式尝试改变在色彩上的单一表达,感觉效果上不错。 拍摄的时候会蹲踞在路边无法踩进草地中,所以焦距比较大 构图以布满整个画面为主,以显得画面主题明确

D90 白平衡的 色温 如何调精确。

D90 白平衡的色温如何调精确? 不同时刻直射光的色温值:直射日光 色温值(K) 中午日光 5500 日出后二小时 4400 日落前二小时 4300 日出后一个半小时 4000 日出后40 分钟 2900 日出后30分钟 2400 日落前30分钟 2300 日出后20分钟 2100 日出.日落时 1900 B不同季节和天气情况下自然光的色温值: 自然光的变化 3-5月 6 -8月 9-10月 11-12月 直射日光9-15时 5800 5800 5550 5500 直射9时前15时后 5400 5600 5000 4900 日光+天空光9-15时 6500 6500 6200 6200 日光+天空光9前15后 6100 6200 5900 5700 日光+天空光 5900 5800 5900 5700 阴天 6700 6950 6750 6500 蓝色天空 27000 14000 12000 12000 C常见人工光源的色温值: 光源种类 色温值 电子闪光灯光 5300-6000 1000-5000W卤素灯 5000-6000 高色温碳弧灯 5500 白色碳弧灯 5000 500W高色温摄影灯 3200 500W摄影泛光灯 3400 摄影卤素灯光 3000-4000 1300W新闻碘钨灯 3200 200W普通灯炮 2980 100W普通灯泡 2900 75W普通灯泡 2800 40W普通灯泡 2650 蜡烛光 1850 色温究竞是指什么? 我们知道,通常人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光的三原色(红绿

蓝)组成的7种色光的光谱所组成。色温就是专门用来量度光线的颜色成分的。 用以计算光线颜色成分的方法,是19世纪末由英国物理学家洛德·凯尔文所创立的,他制定出了一整套色温计算法,而其具体界定的标准是基于以一黑体辐射器所发出来的波长。 凯尔文认为,假定某一纯黑物体,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时,就会变成暗红色,达到1050一1150℃时,就变成黄色……因而,光源的颜色成分是与该黑体所受的热力温度相对应的。只不过色温是用凯尔文(°K、也就是绝对温度)的色温单位来表示,而不是用摄氏温度(℃)单位表示的。在加热铁块的过程中,黑色的铁在炉温中逐渐变成红色,这便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当黑体受到的热力使它能够放出光谱中的全部可见光波时,它就由红转变橙黄色、黄色最后变成白色,通常我们所用灯泡内的钨丝就接近于这个黑体。色温计算法就是根据以上原理,用°K来表示受热钨丝所放射出光线的色温。根据这一原理,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上述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温度”。 颜色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物理上的作用。所有颜色印象的产生,是由于时断时续的光谱在眼睛上的反应,所以色温只是用来表示颜色的视觉印象。摄影人都知道:有光才有色,没有光就没有色。 彩色胶片的设计,一般是根据能够真实地记录出某一特定色温的光源照明来进行的,分为5500 °K日光型、3200 °K灯光型等多种。因而,摄影家必须懂得采用与光源色温相同的彩色胶卷,才会得到准确的色彩再现。如果光源的色温与胶卷的色温互相不平衡,就不会对色彩进行准确的还原。这时,我们就要靠滤光镜来提升或降低光源的色温,使曝光条件与胶卷拟定的色温相匹配,才会有准确的色彩再现。 而数码照相机、摄像机等要求进行白平衡调整,实际上也就是对数码机器进行拍摄环境的基础色温定位。目的是同样的:为了色彩的准确再现。 色温值参考: 1000K 烛光 2000K 日出前 2500K 家用灯泡 3200K 新闻灯 3000-4000K 日出和日落,没有雾 4000-5000K 荧光灯(目前荧光灯的种类太多,并且是不连续光源,仅供参考)5000-5500K 闪光灯 5500-6000K 摄影室闪光灯 5600-7000K 日光,晴天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与分析实验报告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与 分析 材料工程1601 实验者:王XX 学号:1703XXXXX

一实验目的 1、区别和研究铁碳合金(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概述 铁碳合金的显微组织是研究钢铁材料性能的基础。铁碳合金平衡状态的组织是指合金在极为缓慢的冷却条件下(如退火状态)所得到的组织,其相变过程均按Fe—Fe3C相图进行,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该相图来分析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 图3-1 Fe-Fe3C相图 如图3—1所示,所有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室温下的组织均由铁素体(F)和渗碳体(FeC)这两个基本相所组成。只是因含碳量不同,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对数量、析出条件以及分布情况各有所不同,因而呈各种不同的组织形态,见表4—1。 碳钢和白口铸铁在金相显微镜下具有下面几种基本组织:

表4—1 各种铁碳合金在室温下的显微组织 及良好的塑性,硬度较低。用3—4%硝酸酒精熔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呈现明亮色的多边形晶粒:亚共析钢中,铁素体呈块状分析;当含碳量接近于共析成分时,铁素体则呈断续的网状分布于珠光体周围。 (2)渗碳体(FeC)是铁与碳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其含碳量为6.67%。当用3~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渗碳体呈亮白色,若用苦味酸钠溶液浸蚀,则渗碳

体呈黑色而铁素体仍为白色。由此可区别铁素体与渗碳体。此外,按铁碳合金成分和形成条件不同,渗碳体呈观不同的形态:一次渗碳体(初生相)直接由液体中析出,在白口铸铁中呈粗大的条片状;二次渗碳体(次生相)从奥氏体巾析出,呈网络状沿奥氏体晶界分布,经球化退火,渗碳体呈颗粒状。 (3)珠光休(P)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浸蚀后可观察到两种不同的组织形态: 1)片状珠光体它是由铁素休与渗碳体交替排列形成的层片状组织,经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不同放大倍数的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具存不同特征的层片状组织。在高倍放大时(照片4—1),能清楚地看到珠光体中平行相间的宽条铁素休和细条渗碳体。当放大倍数低时(照片4—2),由于显微镜的鉴别能力小于渗碳体片厚度,这时就只能看到一条黑线,它实际上就表示渗碳体。当组织较细而放大倍数更低时,珠光体片层就不能分辨,而呈黑色。 2)球状珠光体球状珠光休组织的特征是在亮白色的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着白色的渗碳体颗粒,其边界呈暗黑色,如照片4—3。 上述各类组织组成物的机械性能见表4—2。 (4)莱氏体(L)室温时是珠光体、二次渗碳体和共晶渗碳体所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它是由含碳量为4.3%的液态共晶白口铸铁在1147℃共晶反应所形成的共晶体(奥氏体和共晶渗碳体)其中奥氏体在继续冷却时析出二次渗碳体,在723℃以下分解为珠光体。因此,莱氏体的显微组织特征是在亮白色的渗碳体基底上相间地分布着暗黑色斑点及细条状的珠光体。 表4—2 各类组织组成物的机械性能

白平衡--色温

白平衡 了解白平衡前先了解另一个定义:色温。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谱质量最通用的指标。一般用Tc表示。色温是按绝对黑体来定义的,光源的辐射在可见区和绝对黑体的辐射完全相同时,此时黑体的温度就称此光源的色温。低色温光源的特征是能量分布中,红辐射相对说要多些,通常称为“暖光”;色温提高后,能量分布中,蓝辐射的比例增加,通常称为“冷光”。一些常用光源的色温为:标准烛光为1930K(开尔文温度单位);钨丝灯为2760-2900K;荧光灯为3000K;闪光灯为3800K;中午阳光为5600K;电子闪光灯为6000K;蓝天为12000-18000K。 光源颜色 光源的颜色常用色温这一概念来表示。光源发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光色相同时,黑体的温度称为该光源的色温。在黑体辐射中,随着温度不同,光的颜色各不相同,黑体呈现由红——橙红——黄——黄白——白——蓝白的渐变过程。某个光源所发射的光的颜色,看起来与黑体在某一个温度下所发射的光颜色相同时,黑体的这个温度称为该光源的色温。“黑体”的温度越高,光谱中蓝色的成份则越多,而红色的成份则越少。例如,白炽灯的光色是暖白色,其色温表示为2700K,而日光色荧光灯的色温表示方法则是6000K。 某些放电光源,它发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各种温度下所发射的光颜色都不完全相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用“相关色温”的概念。光源所发射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发射的光的颜色最接近时,黑体的温度就称为该光源的相关色温。 光源色温不同,光色也不同,带来的感觉也不相同: <3300K 温暖(带红的白色)稳重、温暖 3000-5000K 中间(白色)爽快

>5000K 清凉型(带蓝的白色)冷 色温低、颜色偏红;色温高、颜色偏蓝 白平衡,白平衡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让白色所成的像依然为白色 相机的白平衡控制,是为了让实际环境中白色的物体在你拍摄的画面中也呈现出“真正”的白色。不同性质的光源会在画面中产生不同的色彩倾向,比如说,蜡烛的光线会使画面偏橘黄色,而黄昏过后的光线则会为景物披上一层蓝色的冷调。而我们的视觉系统会自动对不同的光线作出补偿,所以无论在暖调还是冷调的光线环境下,我们看一张白纸永远还是白色的。但相机则不然,它只会直接记录呈现在它面前的色彩,这就会导致画面色彩偏暖或偏冷。 相机中一般白平衡高画面偏红,白平衡低画面偏冷。 白平衡和色温: 摄影中说的色温一般是指环境光源的色温,5500K左右为白光,色温越低光色越偏暖(黄、红),越高月偏冷(蓝、紫)。在相机上,白平衡设置越低,照片越偏蓝,越高则越偏黄,这就要搞清楚白平衡的概念: 白平衡的基本概念是“不管在任何光源下,都能将白色物体还原为白色”。试想,如果在黄色(色温低,设为3000K)的光源下,白色物体会呈现黄色,这时如果相机白平衡设置成5200K的日光,拍出来的物体就会偏黄(因为实际被射物的色温低);而如果降低为3000K,那么拍摄出来的白色物体就会被还原成白色(注意,就是比原来偏黄的照片要偏蓝了),因此得出了“色温数值越大即影调越偏暖数值越小则影调越偏蓝”的结论。 总的来说,要分清楚的是光源的颜色是色温本身;而相机的白平衡目的却是纠正光源颜色引起的偏色,于是看到相反的拍摄结果也就可以理解了。

(影视摄影造型)实验报告

(影视摄影造型)实验报告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影视摄影造型 院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报告规格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六、误差分析及问题讨论

目录 1. 数码摄像机的基本操作 2. 不同景别、构图拍摄 3. 摄像机的运动造型 4. 演播室使用 5. 虚拟性电视节目的拍摄——MV拍摄 6. 纪实类电视节目的拍摄——电视新闻拍摄 8. 9. 10. 11. 12. 13. 14. 15. 每次实验课必须带上此本子,以便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和记录实验原始数据。 实验时必须遵守实验规则。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袁必须人人亲自动手实验,但反对盲

成绩 目乱动,更不能无故损坏仪器设备。 这是一份重要的不可多得的自我学习资料。它将记录着你在大学生涯中的学习和学习成果。请你保留下来,若干年后再翻阅仍将感到十分新鲜,记忆犹新。它将推动你在人生奋斗的道路上永往直前! 实验一:数码摄像机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课程名称 电视摄像 二、实验项目名称 数码摄像机的基本操作 三、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摄像机原理、部件及其功能,掌握摄像机的使用方法、操作 方法和技巧。 能使用摄像机及其辅助设备。 四、实验内容和原理 内容: 一、摄像机的原理 二、机身主要部件和功能参数 三、摄像机镜头调节 四、摄像机的准备 五、摄像机操作要领及技巧 原理:不论是什么样的摄像机,其工作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即把光学图象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当我们拍摄一个物体时,此物体上反射的光被摄像机镜头收集,使其聚焦在摄像 指导老师何玲第4 页

(影视摄影造型)实验报告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影视摄影造型 院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报告规格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六、误差分析及问题讨论

目录 1. 数码摄像机的基本操作 2. 不同景别、构图拍摄 3. 摄像机的运动造型 4. 演播室使用 5. 虚拟性电视节目的拍摄——MV拍摄 6. 纪实类电视节目的拍摄——电视新闻拍摄 8. 9. 10. 11. 12. 13. 14. 15. 每次实验课必须带上此本子,以便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和记录实验原始数据。 实验时必须遵守实验规则。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袁必须人人亲自动手实验,但反对盲目乱动,更不能无故损坏仪器设备。

成绩 这是一份重要的不可多得的自我学习资料。它将记录着你在大学生涯中的学习和学习成果。请你保留下来,若干年后再翻阅仍将感到十分新鲜,记忆犹新。它将推动你在人生奋斗的道路上永往直前! 实验一:数码摄像机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课程名称 电视摄像 二、实验项目名称 数码摄像机的基本操作 三、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摄像机原理、部件及其功能,掌握摄像机的使用方法、操作 方法和技巧。 能使用摄像机及其辅助设备。 四、实验内容和原理 内容: 一、摄像机的原理 二、机身主要部件和功能参数 三、摄像机镜头调节 四、摄像机的准备 五、摄像机操作要领及技巧 原理:不论是什么样的摄像机,其工作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即把光学图象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当我们拍摄一个物体时,此物体上反射的光被摄像机镜头收集,使其聚焦在摄像器件的受光面(例如摄像管的靶面)上,再通过摄像器件把光转变为电能,即得到了“视频 指导老师何玲第3 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